⑴ IMAX标志性的1.43:1全画幅最终会妥协成16:9吗
已经妥协了,起码在商业院线是这样。
要实现1.43:1必须全链条都是这个画幅比,目前来说除了科教级别的胶片IMAX,商业片应该没有哪部能做到吧(诺兰笑而不语)。所以16:9(准确来说是1.9:1)就算是数字IMAX的规范了。
简介
其次,本人在北京,杜比影院在北京也有好几家了,但是除了五棵松之外,我不认为其他的厅够格叫杜比影院,不是用杜比的系统就能达到杜比想要达到的效果,IMAX同理。
IMAX过往的技术优势在近年已经逐渐被新出现的影院系统打破了,激光厅其实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改观。
26%的这个宣传,其实并不是所有IMAX放映的影片都能达到这个效果,本来IMAX DMR技术对片源的画幅比就没有什么强制要求,不然为什么那么多ALEXA普通摄影机2K拍摄的片子都发行了IMAX版。只有本身影片针对IMAX做过专门的画幅设计,甚至像《复联4》一样全片ALEXA 65,这多出来的26%才能体现得出来,不然就算看IMAX依然是上下带黑边的。
⑵ IMAX蓝光电影有哪些
星际穿越
演员: 马修·麦康纳 韦斯·本特利 安妮·海瑟薇 杰西卡·查斯坦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简介:世界在历经极端气候与粮食危机,地球濒临末日之际,一位电机工程师(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与一群专业研究者还有顶尖太空人(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 饰),扛起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任务,越过已知的银河,在星际间寻找未来出路。同时必须先割舍无法与家人见面的亲情牵绊,在爱与勇气、生存与挑战中,跨越星际拯救人类。
⑶ imax电影有哪些
1) 《阿凡达》
2) 《梦想成真》
3) 《攀登珠峰》
4) 《飞行》
5) 《大峡谷》
6) 《埃及的秘密》
7) 《幻想曲2000:IMAX体验》
8) 《非洲》
9) 《海洋》The Living Sea
10) 《回到白垩纪 3D》
11)《玩具总动员3》
*根据世界票房收入总计
⑷ 《美国队长3》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撕逼没关系,只要我“老婆”活着就行!
如果说整部《美国队长3》的剧情是为了铺垫一场浩大的撕逼大战,那么这场撕逼大战的核心矛盾就是:美队对冬兵的矢志不渝,即使冬兵曾经杀了哥们钢铁侠的父母,也得死命护着,毕竟,复联的小伙伴有很多,冬兵这个“基”了快一百年的“友”只有一个。
这个“漫威宇宙世界”的一个小星球,之所以在首映日就能在豆瓣拿到8.5的高分,虽然有膨胀的成分,但是即使缩水,也不会低于8分,这是我给这部电影的定性,换句话说,你可以在这个周末走进电影院,让肾上腺激素活跃一下啦!
如果说《复联》的第一部是整个漫威制作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那么这部《美队3》则是仅次于《复联1》。至于《复联2》,我除了记得升起的大陆和一片混战之外,貌似整部电影都让人昏昏欲睡,毫无第一部的神采。
而这部《美队3》却大大超出了我的观影预期,动作场面的精致出色,应该是最大的亮点,好的动作场景最起码应该有这样几个标准:
1.场景集中,标识性强,没有让人顾盼不暇的杂乱感。这一点从本片的一个追车场面中可以看出,美队和猎鹰、黑豹追逐冬兵,但是同时猎鹰和黑豹也在互相厮打,其中的隧道场面让动作和特效视觉更加集中,不杂乱,这点很重要,《复联2》中最后的大陆升起动作情节就是反面教材;
2.场面分开,有较为阶段性的发展和升级。本片的动作场面主要有开篇集体逮捕恐怖分子、美队逮捕冬兵和隧道追车、美队派和钢铁派两帮飞机场对杀、美队和冬兵对打钢铁侠这样四个动作场面,而夹杂在这四个情节之外的部分,本片也用了逗趣的情节和必要的人物线铺叙来交代,147分钟,基本没有多余的场面;
3.场景真实,动作到位,不虚假。这一点,不用我来说,可以借用导演罗素兄弟的一段话来说明:“我喜欢真实的动作场面,我从小就喜欢看动作片,这也是我喜欢拍动作片的原因。我是看吴宇森和约翰-麦克蒂尔南的片子长大的,所以我喜欢拳拳到肉的感觉。为了实现这个效果,演员常常需要亲自上阵。”具体的效果去电影院一看便知啦!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动作场面的撑足之外,这部可以说带给那些处于超级英雄审美疲劳的观众一丝新意,而这样的一丝新意却和《死侍》不同,很多人都说《死侍》代表了漫威超级英雄的一个变调,那就是“普世英雄观的倒塌,草根英雄观的崛起”。如果你之前看过这部无下限逗趣的《死侍》,相信应该能理解我说的这段话,但是《美队3》不同,普世的英雄观没有倒塌,但是开始处于被质疑的位置,这种质疑立场其实从《钢铁侠3》中已经初露端倪,随着漫威世界的进行,这种原先的隐匿情绪被扩大为暴露的公众态度。
促使这一态度登台的事件是片中的一个小情节,那是托尼-斯塔克在演讲完之后,碰到一位女人,听到她对自己的控诉,因为她的儿子在《复联2》的那场大灾难中丧生,托尼也是“凶手”之一。
而随后117个国家联名限制复联组织行动的协议书更是促使联盟内部的分裂:自觉复联得接受政府监管,或是依然坚持复联自己的态度。所以才导致钢铁侠派和美队派的产生。但是冬兵事件就是绝对的导火索了,他虽然被人陷害制造恐怖行动,但是两派观点的不同自然导致了分裂和机场大撕逼。
当然有人看到这里会说,这年头,要是不来场说开始就开始的撕逼,还真不符合当下的审美了,可是,套路可以用,只要不过头,那好电影自然还是好电影,虽然是商业类型片,但是一样可以看得很欢快,至少没觉得这147分钟被浪费了,那就挺值。
当然,对于本片虽然很是喜欢,比漫威最爱的系列“钢铁侠”都要胜一筹,但是由于冠在“美国队长”的系列中,自然会觉得让他捡了便宜,毕竟这部电影中,随着蜘蛛侠版权回归漫威,首次露面在漫威自己制作的电影中,蚁人也同样加入,更不用说钢铁侠、鹰眼、黑寡妇、幻视、猩红女巫等人的加盟了,使得本片被评论家誉为“复联2.5版本”,阵容和制作直逼“复联”本尊。
可是如果你看到最后,对于美队一味袒护冬兵,而不顾钢铁侠的感受这种行为感到深恶痛绝,那么,请不要太过气愤,你可以想想这个情节是不是和接下来的这个很像,那就是一男的女朋友在酒后撞死了他哥们的父母,当哥们第二天要她偿命的时候,他把女友藏的远远的,觉得女朋友当时脑子不清楚,不该接受这么残酷的惩罚。
如果你想通了这个情节,那么美队这么做的原因就不难解释啦!
⑸ 电影八佰观后感怎么写
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1937年,是中国风雨飘摇的一年;1937年,是中国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对华全面侵略战争。正面战场上,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正规军,面对日军节节败退,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外交失败更是让中华民国成了一叶飘荡在汹涌大海上的小船,随着海浪起起伏伏,毫无反抗之力。没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怎样,也没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在哪。
9月1日,新丰热电公司组织我们这些学员观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八佰》。故事就发生在1937年的中国上海。沪松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在与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面对日军多次狂风暴雨般的进攻,524团在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像是一颗坚韧的小草。无论怎样的风雨,也无法让它真正低头。524团的坚守就像是灯塔穿过海雾里的一点点灯光,为大海上飘摇的小船指出方向,为山河日下的旧中国送来了一丝希望。
顾炎武在三百多年前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有力的呐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演绎。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爱我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战争年代,那些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心中的大义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对“国人当如此”最好的践行。
我从懵懵懂懂的入职,到现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培训学习,在领队和集控师傅们的带领下,我们正在慢慢的寻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点点习惯自己电厂人的身份。生活在当下的我们需要一种坚守——在现在的学习中,坚持每个分分秒秒,用心学习运行相关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守护好每个日日夜夜,坚守在汽轮机旁;坚守在锅炉边;坚守在电厂的每一个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根管道旁,保证值好每一班岗,就是我们电厂人对“国人当如此”的最好践行
⑹ IMAX电影都有什么
imax影院的构造也与普通电影院有很大的分别。根据形状的不同,imax银幕分为矩形幕和球形幕两种,标准imax幕尺寸指矩形幕,而球形幕的直径可达三十米。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电影(imax
dome,旧称omnimax)。此类电影采用“鱼眼”镜头拍摄,使得180度的景物能成像于平坦的胶片上。放映时再采用另一个鱼眼镜头即可让全景重现银幕。
由于imax画面解析度极高,观众可以更靠近银幕,一般所有座位的范围都在一个银幕的高度内
(而普通传统影院座位跨度可达到8~12个银幕)。而且座位倾斜度也比一般影院大(球形幕的放映厅倾斜度达23度),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面向银幕中心。
⑺ 最近有什么imax电影片子
IMAX影厅专候天神下凡 巨幕电影2010年观影指南
整合北美多家媒体的报道,汇总可知未来一年将被转制为IMAX版本的影片约为11部,具体情况如下——
1. 《阿凡达/ Avatar》: IMAX 3D – 2010年1月4日(中国)
2. 《爱丽丝梦游奇境记/ Alice In Wonderland》:IMAX 3D - 2010年3月5日
3. 《哈勃望远镜/ Hubble》: IMAX 3D - 2010年3月19日
4. 《驯龙记/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IMAX 3D - 2010年3月26日
5. 《史瑞克4/ Shrek Forever After》: IMAX 3D - 2010年5月21日
6. 《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IMAX 3D - 2010年6月18日
7. 《暮色3:月食/ The Twilight Saga: Eclipse》: The IMAX –2010年6月30日
8. 《开端/ Inception》:IMAX –2010年7月16日
9. 《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IMAX –2010年7月28日
10.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IMAX(含部分3D片段)–2010年11月19日
11. 《电子世界争霸赛/ Tron: Legacy》:IMAX 3D–2010年12月17日
(注:以上影片,除《阿凡达》外,其他均为北美地区首映时间)
综上,2010年,已至少有11部IMAX版的影片将逐一呈现给全球观众,确实令人欢欣鼓舞。这也是历年来好莱坞电影被转化为IMAX格式的电影在全球IMAX银幕上映数量最多的一年。在上述的这份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出IMAX影片近年来的一些发展趋势:最重要的信息是3D影片数量已占据半壁江山。虽然IMAX-3D影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在过去几年,我们能看到的IMAX影片仍然是以2D版居多。2009年立体电影风靡全球,《怪兽大战外星人》《冰河世纪3》《飞屋环游记》在票房上的大获成功证明了电影院是完全可以通过更震撼的视效把观众从电视荧屏前重新拉回到电影院。片商们也坚信立体与巨幕的迭加效应将会更具票房感召力。这也是促成2010年IMAX影片更多的以3D格式推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最让国人感到振奋的当属《唐山大地震》IMAX版的横空出世。该片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电影第一次被IMAX化,同时也是IMAX在全球推出的首部北美以外地区的IMAX格式的影片,相信在2010年暑期档上映时定会在国内掀起新一轮观影冲击波。
当然,内地的电影观众最关注的当然还是上述的11部IMAX巨幕电影,有多少能顺利引入内地。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除了已经锁定1月4日上映的《阿凡达》,以及板上钉钉的《唐山大地震》外,其他九部的引进前景应该也是非常乐观的,因为从这些电影的宣传介绍来看大多数属于和谐的合家欢影片。比照过去几年进口片引进和排档的不成文规矩,《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如无意外应该会于3月5日与北美同步上映,而《驯龙记》《史瑞克4》《玩具总动员3》《哈利?波特与死圣(上)》过审应该均无悬念,唯一的变数无非是能否全球同步上映的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IMAX公司与华纳兄弟合作拍摄的科普纪录片《哈勃望远镜》相当有看头,该片中所涉的太空景象均以IMAX专用摄像机拍摄而成,为此还专门对宇航员进行了培训,即使本片不在商业IMAX影院上映,被纳入国内科技馆IMAX影厅放映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被认为引进存在不确定性的影片主要有三部----《暮光之城3:月食》《开端》和《电子世界争霸赛》。《暮光之城1》已于2009年11月25日在国内进行了小规模的放映,但较北美迟了整整一年,又踩上了贺岁档的边线,票房成绩可想而知,加之《暮光之城》小说在国内反响一般,远不及其在北美的号召力,在《暮光之城2》明年是否能以买断片引进尚存疑问的情况下,现在就来妄断《暮光之城3:月食》IMAX版在国内上映的胜算,确实是为时尚早。《开端》(又名《奠基》)目前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小,尚未进入大多数影迷的视线,但提起它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国内观众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前者执导的《黑暗骑士》去年仅北美票房入账就达五亿多美金,位居北美票房史第二;后者主演的《泰坦尼克号》至今仍是深受内地影迷喜爱的海外影片。唯一的问题在于,倘若《开端》真如片方宣传的那样过于玄奥与诡异,不合国情的话,也许该片的引进将难免重蹈09年春季档强片《守望者》的覆辙,被拒之门外...
继《阿凡达》之后,最令人期待的3亿元巨制《电子世界争霸战》将于明年圣诞全面来袭
之所以把《电子世界争霸赛》也列为引进不靠谱的IMAX影片,并非担心其内容不够和谐。事实上,这样一部以特效取胜的3亿元奇幻大片的引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其上映的时间为2010年12月17日,按照国内的惯例,这个时间段一定要全部腾出来贡献给12月的年度国产大片的,看看《阿凡达》的待遇便知道了:北美的公映日期为 2009年12月18日,但硬是“被协商”到了半个月后才踏上中国之旅,如果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不改变的话,那么《电子世界争霸赛》IMAX-3D版也必将步《阿凡达》的后尘,让出圣诞档,去争2011年的元旦档了。
本文来源于 武汉一卡通 网站 , 原文地址:
⑻ imax是什么意思(95%的IMAX影厅都是垃圾)
当下两部最火的电影,国内 《八佰》 ,国外 《信条》 。
除了都被寄予重振影院雄风的众望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 全片都用IMAX摄影机拍摄。
IMAX是啥?
IMAX,Image Maximum的缩写,直译为影像最大化。
但IMAX真的只是大吗?
当然不是,它代表的是影片从拍摄到放映的一整套系统。 就算是大,也大的不一样 ,不同摄影机拍出来和不同影厅放出来的影片效果都差了大了去了。
举个例子,单一部《敦刻尔克》就分这么多个版本,其中单算IMAX版就有三种。
因此你就算你买了一张IMAX票,它也不一定能给你带来最好的体验。
想要获得最好的观影体验,我们得从IMAX的拍摄和放映说起。
在说IMAX摄影机和影院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画幅。
1 画幅
什么是画幅?
画幅指的是 胶片的成像面积 。对应到数码相机上就是指传感器(感光元件)的尺寸。
在胶片中,成像面积的大小(画幅大小)则是由所选胶片的尺寸和所用胶片的长度共同决定的。
常见的胶片尺寸以胶片的宽度不同而分为:16mm、35mm和65mm等。
单幅画面所占胶片长度则一般以齿孔(分布在胶片两侧的小孔)数来表示。
比如目前主流的宽屏商业电影采用的是35mm 4齿孔画幅。
这代表的是在35mm宽的胶片上以4齿孔的间距 竖拍 ,所得到的画面大小约为24x10 mm,画幅比例为 2.40:1 (画面的长宽比)。
世界上最大的IMAX胶片摄影机则用的是65mm胶片 横拍 ,单幅画面长度达到15齿孔,实际画幅约为70x48.5mm,画幅比例可达 1.43:1 。这种特殊的画幅版本也常被称作“70mm IMAX 15齿孔”。
(上图为各类常见画幅的直接对比)
常规情况下,如果其它参数相同,使用胶片的画幅(感光元件的面积)越大,记录的画面细节就越多,画质也越好。
上面这些知识听着有点绕,但它很重要。理解了画幅,我们才能对不同制式的电影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2 IMAX摄影机
接下来我们说说IMAX摄影机。
《八佰》和《信条》虽然都号称用IMAX摄影机拍摄,但它们用的却不是同一种。
第一种是上面提到的IMAX 70mm胶片摄影机。
这种机器全球就几台,诺兰在拍《黑暗骑士》时砸过一台,后来拍《黑暗骑士崛起》的时候又砸了一台。
虽然这机器又大又贵噪声还高,但优点则是可以拍出1.43画幅比的超大底片(70x48.5mm),等效分辨率可以达到 8K~18K 。《信条》用的就是这种。
第二种是Arri Alexa 65 IMAX数字摄影机。
这是一种阿莱公司在原ALEXA 65摄影机的基础上,专门为IMAX电影鼓捣出来的联名版。
原版机器的传感器尺寸大概相当于65mm 5齿孔胶片,这几乎是目前数字摄影机能达到的极限,有效画幅约为54.12x25.58mm,原始画幅比为2.11:1、
联名版则是在原版基础上剪裁出专为IMAX影片使用的 1.90:1 版本,分辨率在6K左右。
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IMAX摄影机,并且只租不卖。像《复联3》、《八佰》用的都是这种。
下面我们再来次直观的对比,就以诺兰的电影为例,看看画幅最大的1.43:1IMAX版在画面上到底能比2.40:1的非IMAX版多出多少内容。
《黑暗骑士》
《敦刻尔克》
影片拍摄的原始画幅越大,放映这类影片所需要的影院屏幕也就越大。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我把这些大画幅原片缩放一下,不一样可以在普通影院里放映吗?
确实,可以是可以,但这和把法拉利的发动机放拖拉机上用有啥区别。
3 IMAX影院
下面说影院。
目前IMAX影院一共有4类。
IMAX胶片厅 (IMAX 70mm)、 数字厅 (IMAX Xenon)、 激光厅 (IMAX GT with Laser)和 新一代激光厅 (IMAX with Laser)。
胶片厅(IMAX 70mm)在我国几乎没有,仅有的几家科技馆也只用来放科普影片,不作商用。
这种厅和胶片摄影机一样,今后只会越来越少,毕竟胶片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氙灯(Xenon)
而占据了我国IMAX厅总数95%以上的,是一种IMAX公司在08年推出的数字IMAX系统,用的是氙灯(Xenon)来放映。
但它能放映的最高分辨率只有 2K ,经常被说成是 伪IMAX 。
15年,IMAX公司为了弥补数字IMAX遭到的诟病,推出了激光版IMAX(IMAX GT with Laser),采用两台4K激光机放映,并为了阻击杜比,配上了全新的12声道音响系统。
最最重要的是,它的银幕长宽比可达1.3(不同影院有出入),在放映画幅比为1.43:1的IMAX影片时效果非常好,分辨率也相较普通数字厅提升到了 4K 。
所以看一些诺兰的影片,除了胶片厅外,现存最好的就是这种厅。
但在内地,IMAX激光厅的数量同样少得可怜,一共还不过6家。(见上图)
最后一种是新一代激光厅(IMAX with Laser),采用一台双镜版4K激光机放映。
它可以沿用原来普通数字厅1.77:1的银幕和场地,所以提升了画质,改造成本也不高,主要是IMAX公司开发来迭代大量普通数字厅(IMAX Xenon)的。
总结一下,从银幕大小来看,
数字厅的银幕宽度在14m-26m之间,高度为7m-14m,银幕长宽比≈ 1.77:1
激光厅银幕宽度在23m-32m间,高度为17m-21m,银幕长宽比≈ 1.3:1
新一代激光厅银幕和数字厅差不多,宽度在16m-26m间,高度为8m-14m,银幕长宽比≈ 1.77:1
现在IMAX公司几乎只在激光厅中放映1.43:1画幅的IMAX电影,其它两种厅都只放映在此基础上剪裁出来的1.80:1版。
因此除几乎遇不到的IMAX胶片厅外,剩下三种厅中,如果你想体验到完整的1.43:1画幅的IMAX电影,比如即将上映的《信条》,那激光厅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普通数字厅虽然常见,但体验是最差的(仅限于各类IMAX厅的横向对比)。
而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没有激光厅,并且你看的是诸如《八佰》或者之后要上映的《唐探3》,那其实去新一代激光厅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他们拍摄时使用的都是Alexa 65 IMAX数字摄影机,1.90:1的原片放映在1.77:1的银幕上几乎填满,能看到的内容比非IMAX影院放映的2.39:1版本 多出26%左右。
并且新一代激光厅在 分辨率、亮度、对比度 上都远远超过普通数字厅。
这类厅虽然也不多,但还算能找得到,具体哪些地方有,可以在维基网络上搜索IMAX中国,上面全都列出来了。
最后多说一句,虽然之后将在内地上映的《夺冠》和《花木兰》也有IMAX版本,但它们并不是通过IMAX摄像机拍摄的,他们只是用了一个叫IMAX DMR的数字翻版技术。
因此,它们的IMAX版只是大小得到了整体缩放和改善,相比普通版,并不会有更多的画面内容出现。
⑼ 有哪些片子是用IMAX摄影机拍的
《虎之子》(Tiger Child)(1970年):第一部正式的IMAX电影
《花园岛》(Garden Isle)(1973年):第一部IMAX球幕电影
《嗨!哥伦比亚》(Hail Columbia!)(1982年):第一部IMAX太空电影
《飞吧!》(To Fly!)(1976年):累计票房第二高的IMAX电影(总票房8250万美元)
《珠穆朗玛峰》(Everest)(1998年):累计票房最高的IMAX电影(全球总票房1.206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8440万美元)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99年):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IMAX影片
《哈勃望远镜3D》(IMAX: Hubble 3D)(2010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年)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最佳摄影
《阿波罗13号》(Apollo 13)
《幻想曲2000》(Fantasia 2000)
《星战前传II:克隆人的进攻》(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狮子王》(The Lion King)
《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
《黑客帝国2 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
IMAX上映《超人归来》
IMAX上映《超人归来》
《小黑驹》(The Young Black Stallion)
《黑客帝国3 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蜘蛛侠II》(Spider-Man 2)
《极地特快:IMAX立体体验》(The Polar Express3D)
《机器人历险记》(Robots)
《蝙蝠侠:侠影之谜》(Batman Begins)
《查里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 )
《海神号》(Poseidon)
《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
《别惹蚂蚁3D》(The Ant Bully3D)
《狩猎季3D》(Open Season3D)
《欢快的大脚3D》(Happy Feet3D)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
《变形金刚2:堕落者的复仇》(Transformers : Revenge of the Fallen)
《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 (This is it)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