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华人在海外生活的电影有哪些
《推手》、《刮痧》、《不见不散》、《少女小渔》、《秋天的童话》。
1、《推手》。
该片讲述了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由于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故事
2、《刮痧》。
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讲述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最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
3、《不见不散》。
该片由著名导演冯小刚继电影《甲方乙方》在全国电影市场上广受欢迎后,再度推出了1999年贺岁电影《不见不散》。
影片讲述了两个流落到美国的北京人之间的爱情故事。2018年8月18日,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4、《少女小渔》、
由张艾嘉执导,刘若英、庹宗华、丹尼尔·J·特拉万提主演的剧情片,于1995年4月22日在中国台湾上映。该片讲述了二十四岁的小渔为了在纽约读书的男友江伟能安定下来,经人介绍与一位年逾六十的意大利老头马里奥假结婚的故事
5、《秋天的童话》。
由张婉婷执导,罗启锐编辑,周润发、钟楚红、陈百强主演的一部经典爱情故事片。主要讲述的是在美国纽约居住的两位华人中的一段爱情故事,但李琪(钟楚红)因初恋的创伤尚未愈合,而且两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趣味南辕北辙,故未与船头尺表态。
❷ 推荐几部经典外国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
《闻香识女人》翻拍于1974年迪诺·莱希的电影《女人香》,由马丁·布莱斯特执导,阿尔·帕西诺、克里斯·奥唐纳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名预备学校的学生,为一位脾气暴躁的眼盲退休军官担任助手期间发生的故事。
❸ 推荐几部好看的外国英语电影。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
《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鸟》,《穆赫兰道》,《蝴蝶效应》,《恐怖游轮》,《伤城》,《盗走达芬奇》,《88分钟》,《万能钥匙》,《决胜21点》,《沉默的羔羊》
感动无数人的电影
《恋空》,《婚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我闹海中的橡皮擦》,《属于你的我的初恋》,《夏天协奏曲》,《天使之恋》,《分手信》,《近在咫尺的爱恋》
15部让你哭到昏天暗地的电影
《假如爱有天意》,《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情书》,《恋空》,《等待,只为与你相遇》,《我们的幸福时光》,《请别相信她》,《触不到的恋人》,《菊花香》,《剪刀手爱德华》,《海上钢琴师》,《恋恋笔记本》,《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泰坦尼克号》
18部经典天才电影
《美丽心灵》,《雨人》,《波拉克》,《暗物质》,《想飞的钢琴少年》,《嫌疑人X的献身》,《天才瑞普利》,《猫鼠游戏》,《香水》,《一级恐惧》,《心灵捕手》,《莫扎特传》,《证据》,《海上钢琴师》,《电锯惊魂》,《沉默的羔羊》,《非常嫌疑犯》,《寻找弗罗斯特》
人生必看的10部电影
爱情 《罗马假日》
执着 《阿甘正传》
哲理 《第七封印》
才华 《莫扎特传》
人生 《美国往事》
童心《 ET》
痛苦 《现代启示录》
信念 《肖申克的救赎》
责任 《辛德勒的名单》
勇气 《勇敢的心》
十部适合一个人静静看的电影
《阿甘正传》
《肖申克的救赎》
《触不到的恋人》
《海上钢琴师》
《千与千寻》
《雏菊》
《花样年华》
《幸福来敲门》
《蓝莓之夜》
《放牛班的春天》
❹ 画面华丽的欧美电影
《怪盗绅士》法国帅哥!!还有邦女郎伊娃格林!!
《屠出地狱》约翰尼德普主演,讲的是英国17世纪开膛手杰克的故事,超好看!!
《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主角是新人,有好多大牌客串。剧情也很棒!!推荐!!
《浪荡子》约翰尼德普主演,演一个在戏剧方面很有天赋的法国贵族最终得性病死掉,人家德普不惜破坏形象弄了个烂鼻子,怎么着也得看!!背景是法国中世纪。
《马丽皇后》克里斯汀-邓斯特主演。
《绅士同盟》肖恩康纳利+明星杂烩!!剧情有点搞,但还是值得一看!!
《基督山伯爵》看最新的那版!!
《格林兄弟》童话一样的电影
《角斗士》《特罗伊》《亚瑟王》《耶稣受难记》《启示》(讲玛雅人的)
《范海辛》吸血鬼的
《斯巴达300》《纽约黑帮》
❺ 外国人最早在华拍摄的电影是什么
外国人来华拍摄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刚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过纪录片,只是这些影片的名称和内容现在已难以考证。
1898年,美国爱迪生电影公司的一名摄影师在周游世界过程中曾在香港和上海拍过一些素材,后来被编入《香港码头》、《上海街景》等6部短纪录片中。4年后,另一家美国电影公司根据其摄影师在北京、天津拍摄的素材编辑发行了《北京前门》和《天津街景》两部短片。
1908年,在上海从事电影放映活动的意大利人劳罗也开始了拍片活动,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片,而在北京拍摄的《西太后光绪帝大出丧》纪录了一个古老帝国的两位统治者的葬礼。
1909年,法国百代电影公司的摄影师来北京拍摄风光片,也拍摄了纪录一些京剧名角(如杨小楼、何佩亭)的演出片断。同年,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亚细亚影戏公司,起初拍摄的大多是纪录片,如《西太后》、《不幸儿》等。
1925年,苏联导演史涅伊吉诺夫与一名摄影师随同开辟莫斯科—北京远程航线的苏联飞机来到中国,在张家口、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拍摄了一些素材,被编入纪录片《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此片后来更名为《东方之光》,作为苏联在国外上映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在西欧诸国放映。两年之后,另一位苏联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中国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影片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上海的情形,于1928年在苏联上映。
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一个包括北大学生在内的联合考察队开始对中国的西北部进行了持续8年之久的考察活动,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的电影资料,曾在北京放映。1920年末期,另一位瑞典人,考古学家安特森用电影纪录了自己在中国北方和西北部的见闻,影片对塞外的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饰等都有所反映。
战争岁月的记录者
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用一台16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1936年,斯诺在访问延安期间拍摄的一些素材,纪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形象,红军步兵和骑兵的操练、检阅和野战演习,八一运动会的球赛及部队的文娱生活,这些素材也成为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继斯诺之后,美国摄影师哈利·邓海姆也辗转来到陕北革命根据地,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要给予反击》。
1938年,又一位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罗曼·卡尔曼来到中国拍摄了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纪录片《中国在战斗中》和《在中国》。同年,荷兰纪录电影工作者尤里斯·伊文思历尽艰险来到中国,他拍摄的《四万万人民》曾在不少国家上映,对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相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华拍摄的日本纪录片不仅被用作鼓动日本民众和军队进行侵略战争的宣传手段,更成为日本政府推行军国主义的外交手段。1937年8月21日,就在“七七事变”一个多月后,“大日本电影协会”在中国成立了“满洲映画协会”,大肆制作宣扬伪满“国策”的影片。从1937年至1945年,该协会在中国拍摄了600余部影片,其中半数为系列新闻纪录片,如《新闻周报》、《大东亚战争特报》等。
从1938年到1943年,日军曾经对重庆进行过200多次空袭,出动战机9000余架次,投掷炸弹两万多枚,炸死炸伤市民数万人……这段被称为“重庆大轰炸”的史实曾经被纪录在长达6个小时的电影资料片中,摄制者包括日本航空队的随军摄影师、德国驻华大使馆新闻记者以及原国民党中央新闻制片厂的摄影师。这些资料片在二战后曾经被美军缴获,后来几经辗转才流入国内。2001年6月4日,根据这些资料片剪辑而成的51分钟的关于“重庆大轰炸”的纪录片在重庆试播,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60年前那场劫难的纪录片。
1949年9月底,25位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来到中国,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两个摄影队拍摄了大量的素材,分别被编入了两部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这两部影片于 1950年7月17日全部制作完成,上映后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均获得了“斯大林奖”一等奖。这两部影片大概也是外国人在华拍摄的最早的彩色纪录片。
1955年,法国纪录片导演克里斯·马盖来到中国拍摄了《北京的星期天》,享有法国“新浪潮之母”盛誉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作为艺术顾问一同前来。1958年,已经定居巴黎的伊文思再次来到中国,拍摄了纪录片《早春》,反映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江南农村景象。
1971年,伊文思与罗丽丹花费5年时间拍摄了由12部影片组成的大型系列纪录片集《愚公移山》。1976年3月初,这些影片在巴黎的四家艺术影院同时上映。也许是由于满足了西方人了解“封闭锁国”已久的中国的需求,此片仅在法国的映期就长达6个月,后来又在西德、比利时、巴西等国播映,受到广泛好评。1980年代中后期,他们花费同样多的时间在中国拍摄的另一部纪录片《风的故事》更成为纪录电影史上的杰作。1938—1988年,伊文思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这部影片让安东尼奥尼和他的电影在中国遭到全国性的批判。一位加拿大纪录片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这些影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冷淡,从来没有成功地与他们进行过密切的交流,只是一些由观光客拍摄的旅行日记般的有关中国的印象而已。然而这部影片却真实地记录了幸福中国,与现在人们所想象的"史无前例"完全不一样的中国。
❻ 外国好看的电影有哪些
首推《阿甘正传》,可以学到很多道理,比如坚持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还有《肖申克的救赎》,有才华在哪都能活得很好。
《泰坦尼克号》美丽的爱情故事。
动作好片《速度与激情》《敢死队》系列,《机械师》系列,《非常人贩》系列。
《变形金刚》系列,《金刚:骷髅岛》,《侏罗纪世界》系列,《阿凡达》,《加菲猫》。
还有漫威英雄系列电影。
战争系列《珍珠港》
还有尼古拉斯凯奇的《战争之王》
❼ 有一个三个字的美国电影华字开头的
就是----华尔街。
❽ 【电影推荐】《你好,之华》勇敢表达 感受情绪
前几天,朋友说看了一个电影 你好,之华,到了周六的时候,我找了这个电影的资源,看了之后,发现果然不错,看完会得到一个满满的温暖,这是我读完一部东野圭吾小说之后通常都会感受的东西。
那时候看完这个电影,我想起来不远前读完的阮琦的几本书,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朋友圈写的简单些,我在这里再写一下。
阮琦的三本书里都对目前国内的PUA团体都会进行攻击,因为阮琦看到PUA在外国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跨越底线:尊重和平等,而国内的PUA们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国外的PUA也有败类,可是国内的败类也太多了些,事后给女方造成的伤害难以弥补,这种人和那些患了艾滋病却有意识的传播病毒的人也有一拼。
大多对他们的评价或是毒瘤,或是说他们要的是性,却很少听到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很少人去分析那些中招的女孩子的心理状态。 我猜测,如果去细究的话,答案很可能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的。
为什么要提到PUA呢? 因为电影里胡歌演的张超,对待别人的方式就是PUA们常用的手段:打压。或许电影里张超也有另一面吧,但是他对待人的方式不可取。
阮琦出自北大心理系,他分析说经常受到打压的人,心理上自我认同会出现紊乱,也可能不能自我接纳,造成的结果常见的就是抑郁,电影里之南,就是抑郁自杀的。现实中,那些被PUA骗的女孩子,抑郁自杀的也不是新鲜事情。处于这个原因,我翻了几页迷男的书印证了阮琦的判断之后就不再看它了。
一个不善社交的人,去学习与人相处的道理,我认为这很好啊。PUA的原意也是帮助那些社交困难的人们去结交他们喜欢的对象,我觉得这也没有问题。阮琦提到一个例子,说外国人,大概是在英国吧,去搭讪一个美女,会先发出友好的姿态,然后看去美女的反应,如果美女没有表示回应同样友好的意愿或者表示拒绝,那搭讪者就要知趣退场;如果美女的状态友好或者明确表示欢迎认识,这样才可以继续交流。阮琦说这是绅士,我想了想这没毛病。这就是尊重和平等吧,我作为一个中国的巨婴,直到读到他的书才明白了这个问题。
阮琦的恋爱理论,我的理解就是人格+方法+运气:完善自己的人格缺陷,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一个正向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男女交往的规律,这是方法论;大量的接触异性来解决运气的问题。
电影中之华的丈夫周文涛,发现她的手机上有别的男人发来的暧昧信息,然后发火闯进正在洗澡的妻子的浴室中——这是一个常见的家庭场景。电影里他们夫妻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慢慢修复了这个矛盾。
上大学时候,我在卫生间洗澡,我舍友不由分说便进来洗手,我没说什么,只是心里还会很别扭。
很多事情人们都习以为常,我也能理解,但并不代表着事情那样做就是对的。因为尊不尊重人,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不关痛痒的小事体现出来的。
尊重和隐私,我觉得这种大而高尚的名词,没人会表示质疑,只是在具体事情面前大多会采取电影里文涛的做法。电影里这个矛盾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但是现实中因此造成的矛盾是怎么解决的?是真的解决了还是压在了心底里?
发现伴侣手机里有别人的暧昧信息,该怎么处理?
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是头疼啊,何况我现在还不存在什么伴侣,我怎么去想象那种场景呢?
目前我知道的也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 你付出的同时,让对方也付出。 聪明人都不会直接上去摊牌开干的,因为要是那样的话,结果通常很难看,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用阮琦的话来说呢,就是关系达到平衡。
哈哈,最失衡的关系就像舔狗那样,阮琦还论证了一番舔狗为什么不得house,很有意思。
电影后面的时候,出现一个场景,就是之南的小儿子晨晨,突然离家出走,等发现找不到孩子时候,之华的婆婆说之华:你怎么当小姨的呀
晨晨的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晨晨妈妈之南抑郁自杀,晨晨其实最开始是无感的,因为wifi信号差去之华的家去住了,偶尔发现奶奶的秘密,在奶奶面前八卦邀功,结果导致奶奶被120送去医院,最后发现是闪了腰,大人们送了一口气,而小孩子晨晨明显没有释怀。
晨晨后来放飞了囚笼的鸟,后来却在角落里看到一只死去的鸟。这样的心情之下,孩子偷偷去问奶奶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死啊”,奶奶没有回答,而是说:“怎么突然问这个”。这个场景有意思:
奶奶是最先发现晨晨不对劲儿的,但是奶奶没有意识到这个,后来晨晨离家出走,被警察发现,之华去派出所接回晨晨。回去的路上晨晨赌气不愿意回去,电影里有一段黑暗的场景,是一个长镜头,一个孩子走在这段黑暗的路上:
最后,小孩子晨晨爬到阶梯的顶端萎缩一团哭了出来,之华他们把孩子送了家里,到了晚上,之华是怎么来安慰晨晨呢?“哭出来好受一点”
可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所有伤痛其实被孩子压抑在了心中:孩子并没有放声大哭,哭声很小也很压抑。
你能体会到那种突然意识到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爱的感受吗?
现在,让我们透过这些来总结一下吧!
我在想,之华他们家里的人真的很典型的一家。他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错位的,他们并没有正确的接收到对方表达出来的情感,他们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
表达情感的人遮遮掩掩,感受情感的人也基本迟钝。
从奶奶怎么回答晨晨的心里的疑问,看出奶孙之间的情感交流问题。
《解忧杂货店》中说,当一个人会有烦恼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心中破了一个洞,一些重要的东西正从这个洞里流失。
从这里我可以推出,我们面对孩子这种问题,需要用严肃和智慧作为基础来回答,或许对人要求太高,但一定要正面回答,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可,而电影中晨晨的奶奶其实回避了这个问题,反而又把这个问题抛回去了,像踢皮球似的又传给了孩子,还带有责怪的意思,这样很不好的:
孩子最亲密的父母都不能察觉到孩子的情感变化,难道不是很有问题吗?
电影后来,之华女儿飒然说“我就是不想回去嘛”,就可以理解了:
后来,飒然还是决定回去,但是理由是因为要勇敢地面对“他”,飒然和父母之间的情感隔阂依然存在:
他们内心可能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比如之华以及之华的奶奶,但是情感丰富并不等同于他们感受别人的情感的能力也一样给力。从电影的几个细节上看,他们感受别人的情绪是非常迟钝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认为有表达不清晰或者不表达的原因,也有他们自己的情感并没有得到满足的原因——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在自己身上,很少注意到别人。
从之华的婆婆,到之华和之华的丈夫文涛,再到飒然,他们多少都有点缺爱。之南的那两个孩子就更不用说了,睦睦还好一点点,稍微有些承受力,晨晨就惨了,一个小孩子突然意识到父母都不在了,再也没人会爱他了,这个打击是空前的,不过看电影中,晨晨像是一个晚上就恢复过来了,他是一个坚强人。
就这样结尾吧,越挖越深,挖的都快把自己挖哭了,,特别是当我注意到晨晨走在那条黑暗的路上的时候。
我自己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看这个电影就像是一面镜子把自己上下四围照个遍,这个着实让我不痛快,连带着发觉电影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不再可爱了。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明白,那是因为发现原来自己就是这么的不可爱。
电影最后说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的选择丰富多彩,这就像是一个启示,让我们从电影中出发,重新开始思考现实生活的种种。
❾ 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华什么街之狼,男主角是谁
华尔街之狼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2013)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