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科幻电影大体记得: 一个小型飞船,在太空遇到了一艘失踪多年的大型飞船。 是什么电影来(看补充)
我也在找这部电影。还是小时候95、97年在电影院里看的。具体时间忘了。 只记得最后那个怪物腿断了还在地上爬追男女主角,男女主角启动了飞船逃生舱准备起飞时她的小狗跑回来了。然后关门怪物也到了在拍门好像。
『贰』 一部科幻电影大体记得: 一个小型飞船,在太空遇到了一艘失踪多年的大型飞船。 是什么电影来
◎片名黑洞表面 Event Horizon
◎又名撕裂地平线 / 异煞 / 地平线事件 / 黑洞吸入线号飞船
◎年代1997
◎国家英国 / 美国
◎类型科幻悬疑恐怖
◎语言英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1997-08-15(美国)
◎豆瓣评分6.7 分 / (总分10分)
◎豆瓣链接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8041/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119081
◎时长96 分钟
◎导演保罗·安德森
◎主演劳伦斯·菲什伯恩
山姆·尼尔
凯瑟琳·奎南
◎整理时间2016年05月20日
◎整理编辑此电影信息由【BT天堂】整理排版!
◎简介
未来几十年内,人类探索利用太空的程度不断加深。2040年,利用空间扭曲技术深入宇宙的“新领域号”消失于海王星附近。 2047年,新领域号突然在海王星发回讯号,内容似乎为求救,于是当年设计新领域号的威尔博士(Sam Neill 饰)受命乘坐营救船“路易与克拉克”号前去施救。船长米勒(Laurence Fishburnes 饰)不甚友好,所幸路易与克拉克号很快按计划与新领域号对接。虽然生命扫描显示新领域号充满生命迹象,但搜寻之后营救队发现所有船员均死亡或消失,新领域号内制造黑洞的核心动力部分产生的震荡破坏了路易与克拉克号的外壳,营救队被迫暂时停留。 新领域号残留的影像记录将当时血腥的一幕呈现给所有人,同时营救队员们被幻象所困——他们分别看到了自己心中无法释怀的伤痛。队员们陷入了崩溃的边缘。然而更令人惊异的是,新领域号似乎具有了生命。威尔博士相信新领域号的变化是由于它进入过地狱,米勒船长为了拯救队员们和威尔展开了生死对决……
『叁』 小时候看的科幻片,在太空中和外星人打,主角有一架小的飞船,飞船前面貌似还可以分离,有个女的力气很大
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科幻电影《异形》,是20世纪福克斯的经典科幻形象,女主角是:西格妮韦弗,就是演《阿凡达》里面的女博士。
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接手第二部《异形2》,主演依旧是西格妮韦弗。
1992年,大卫芬奇接手第三部《异形3》,其后还有《异形4浴火重生》、《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今年上映《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导演依旧是雷德利斯科特。
『肆』 对于各类科幻电影中的星际飞船,人类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电影里面的星际非常看上去有些不切实际,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离实现已经不远了。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想看一些星际大片,可以不用在某讯或者是爱某艺充值vip进行观看了,只需要你关注公众号:八点半故事,输入关键词,就能马上看到,而且所有你想看的vip电影都能看到。动动手指,30秒就能看哦!
预想的星际飞船
伊卡洛斯和其他组织坚信,人类可以在未来百年内建造出一艘“世界舰”,搭载一众乘客前往太阳系之外的星系旅行,并且平安归来。因此,泊瑟芬计划十分必要。该项目负责人、格林威治大学建筑和设计高级讲师阿姆斯特朗表示:“泊瑟芬计划涉及世界舰(worldship)内部生态环境。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从地球带够物资出行,而是要设计一个闭环生态系统。”
阿姆斯特朗非常确定人类可以在未来百年内打造出星际飞船,而她的团队研究认为,这艘飞船必须像一个迷你版的地球。土壤、天气系统以及其他影响人类生存的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
研究中还提到:“与其预想建设这样一个系统需要哪些东西,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泊瑟芬计划使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生存环境。通过认识那些可能会自发形成生态系统并确定物质流向的基本物理和化学反应,为创造生长或分解等自然活动就具备了可行性。人类借此就可以繁衍生息。”
我们先来看看科幻中的星际飞船长什么样。
星际争霸2中星灵(古老的外星种族, 科技 比人类先进)的“亚顿之矛”,全长74㎞,动力来源于“太阳能碎片反应炉”,即一颗小型人造太阳。
《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实现地球到土星的航行,靠的是巨大的核动力飞船。
《三体》中人类实现由地球到太阳系外的航行,也是靠核聚变动力的飞船。
比较特殊的是《流浪地球》(小说改编的电影即将上映),人类出现了飞船派与地球派之争:是建造巨大的飞船逃离太阳系,还是将地球改造为宇宙飞船逃离太阳系?
最终地球派获胜,地球被安装上一万多台以岩石为燃料的行星发动机,作为逃离太阳系的动力来源。(不知道有没有一个太空军军官暗杀了支持飞船派的科学家)
说了这么多,问题的核心就一个:能源。
用什么作为星际飞船发动机的能源?
答:核聚变
那么,人类现在对核能的利用水平如何?现在的宇宙飞船使用什么作为能源?
我们都知道,核能最初的应用是战争。1945年,原子弹被投放到日本,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子弹的原理是不可控的核裂变。之后发展出了可控核裂变的核能发电技术和不可控核聚变的氢弹技术。
核裂变的原料通常是铀235,运用链式反应释放原子核中的能量——也就是核能,用来烧开水,推动发电机运转,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核聚变则是使用氘和氚(俗称重氢和超重氢)作为原料的核反应,其产物是无毒无害的惰性气体氦气。
那么,为什么星际航行不考虑用核裂变作为动力呢?因为核裂变的原料铀235本身数量稀少,难以获得。而核聚变的原料: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地球上的水中数量巨大,成本低廉。宇宙中的行星上也含有大量的水(如火星上有冰川,木卫二上有液态水),恒星中更不缺乏核反应的原料。核聚变的产物是氦气,无毒无害,可以二次利用。可以说,不论是地球上还是宇宙中,核聚变的原料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总结:目前人类要实现星际航行,较为可靠的动力来源是可控核聚变。
那么,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人类的航天器是以什么为动力的呢?
阿波罗13号,以氧气电池为动力。
中国的神舟飞船,以太阳能为动力。
现实与科幻小说中星际飞船最本质的区别,是目前仍在采用工质推进,靠电能喷射飞船携带的推进剂,而核聚变动力的飞船可以实现无工质推进。
工质推进就意味着,一旦推进剂耗尽,就GG了。
那么,人类离可控核聚变还有多远?
目前看来,对可控核聚变这一全新能源的 探索 ,中国和美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科研团队又首推中科大。
据报道,2017年,中科大的托卡马克装置(即“人造太阳”)实现了上百秒的隐态高约束运行模式,十年之内,或将实用化。
《太阳的距离》的世界,就要到来了。
最先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将会是中国和美国,解决了动力来源问题,在外部竞争对手的刺激下,一代人的时间里建造出星际飞船,或许不是梦。
既然是星际飞船,那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生存环境,每一次星际飞行,时间不会太短,那么船员的生活与起居需要准备妥帖,不仅如此,船员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茫茫的太空,远离家乡,没有支援,一切靠自己,前路尽是未知,所以星际飞船内部环境必然要比地面环境要优越很多才行,这样才能缓解船员的糟糕心情。
内部的设计:
空间要足够大,里面建设人工的花园,种植鲜花、树木,这些都是必须的,有条件的,还可以在飞船里制造假山、溪流,极力的营造田园式风光,可以极大的缓解船员本身长期飞行焦虑的心情。
此外,飞船的动力推进用什么?
常规的核裂变、核聚变,效率很低,不适宜长距离星际飞行,报以希望的可能是反物质推进,虽然现在的研究还没有任何眉目,但反物质人类确确实实可以制造出来,再来几个 科技 大爆炸或许可以应用到推进中来。
对于宇宙来说,星体之间、星系之间的距离动辄数百、数千、数万、亿万光年,亚光速飞船只适用于邻近的恒星系飞行,达不到 探索 宇宙的更高目的,但超光速飞船现在处在幻想中,不知道得需要多少个 科技 大爆炸。
至于人类何时能够造出来,谁都给不了答案,就连100年后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化学会发展到什么层次都不清楚,哪会有人可以知道500年后会发生什么呢?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我是科幻船坞,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按照现在的科学发展速度,至少要上千年,而且是没有外星文明的帮助下。你看看火箭的发展水平就知道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也只能到了火星,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人登陆过火星。如果人类想踏足银河系以外,上千年是需要的。除了技术的进步,建造那样的飞船的成本跟建造两三座城市差不多,而且还不能完全保障可以投入使用。当然,知道前行的道路艰难,但是人类都会一直 探索 。古人类面对的难题和需要思考才能理解的知识,并且很有耐心地记录下来,如年历,草药,通过年复一年的积累和传承,才成为了现在科学发展的基础。
人类的科学,永远造不出如人类科幻构想的所谓星际飞船。人类在近代貌似“突兀”产生的科学幻想,进而有所“兑现”的史实,其实只是“鬼使神差”,让人相对有限“预言”的造化兑现。并非是人类所有的所谓科学幻想,都必然是人类一定能实现的梦想。有些所谓的科学幻想,其实只是隐晦说明人类行将“踏上”灵魂回归宇宙自然之旅的天昭。比如,人类对宇宙太空表现出专注的神往,人类对宇宙恍如梦幻之旅“遨游太空”的祈盼,人类对移居外星球的科学诱惑宣传,全都是人类时代行将终结,人类灵魂因此可以最终彻底回归宇宙自然的隐喻昭彰。这个最终的事实,当下人类很快就会因眼前发生的一切而彻底证实。
什么时候造飞船已经像现在造车一样简单的时候。巨大的投入必须有足够的价值,当前的需要克服的
第一是经济,以目前的经济实力,建造一艘战舰,甚至可能会让人类 社会 经历倒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有可能。
第二是技术:比如可控核聚变所需要的材料无法人工制造,所以没有材料的加工技术,人类寸步难行
依照现在 科技 发展的速度应该再过几十年就能够实现,当然我说的是最差的那种星际飞船,要想达到那种装几万人,有生态系统,有能量护盾,各种攻击系统,能够长时间航行的飞船那估计还有等到下个世纪,或者下下个世纪。
那种可以穿行虫洞的就不知道要多久了。
以上只是我的拙见,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留言评论。
照现在登月都这么困难的状况,要造出星际飞船除非动力方式发生质的飞跃,不然到染污严重到不适合人类生存时都无法飞出太阳系。星际飞船,不只是飞船,上面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医疗、环境循环等要素太多,哪怕一个不达标飞船都无法起飞。要载人飞出太阳系并且有平安飞回的能力,激进一些也得二百多年。
已经完全实现!好莱坞很多科幻电影一般都是根据真实发生的背景来创作,多数人觉得恰恰相反是先天马行空地想象创作剧本然后再一步一步通过现实 科技 来实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公众觉得这些 科技 只是 娱乐 ,只是电影情节的想法植入在潜意识里,从而去否认,就算得知了某些信息也会不假思索地否定!因为这些超级 科技 公布的话就是一连串的多米诺塔牌倒塌一般摧毁目前一切旧有控制体系的钥匙,这是利益集团不愿看到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外星的飞船也是金属的,也会有灯,也会用点火喷气的运行方式。我觉得那些都是地球人的,只不过是试验品。反正又还没成功,偶然飞一下试试,好使的就成品,批量。不好的就再改改。我不信外星人跟我们一样的思维方式,跟我们用的是一样的资源,也要挖矿冶金烧燃料。
『伍』 求一部关于飞船的科幻电影
是太阳浩劫吗
太阳浩劫的剧情简介 · · · · · ·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2057年,太阳的逐渐衰竭让人类即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如果失去了日照,大地将会陷入黑暗和冰封之中,永无再见天日之时。为了拯救地球,一支八人行动小组组成了,他们分别是稳重老城的机长凯恩达(真田广之 饰)、植物学翘楚卡伦佐(杨紫琼 饰)、航海高手特雷(本尼迪特·王 Benedict Wong 饰)、物理学家卡帕(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驾驶员卡西(萝丝·拜恩 Rose Byrne 饰)和她的助手马斯(克里斯·埃文斯 Chris Evans 饰),指挥官哈维(特洛伊·格雷提 Troy Garity 饰)以及博士希瑞尔(克利夫·柯蒂斯 Cliff Curtis 饰)。
背负着全人类的使命,八人驾驶着宇宙飞船“伊卡鲁斯二号”飞向了太阳。随着目的地的临近,问题不断的出现着,他们不仅和地球失去了联系,还收到了来自“伊卡鲁斯一号”,也就是他们的前任所发来的求救信号。危险和不安的气息不断的在八个行业精英之间弥漫和扩散着,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吗?又是否能够平安返回地球呢?
『陆』 有哪些好看的关于飞船的科幻电影
《深空失忆》,这应该是属于半惊悚的科幻片,如果你承受得住异形,那推荐看
《星河战队》,要看一,2、3太难看了,不是剧情问题就是效果问题,1最好看
《独立日》,要说飞船的科幻电影,我就想起它,如果你抛弃飞船的看法,那他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实在想不起那么多的飞船科幻片,真对不起,下面是我推荐的科幻片,既然你是科幻迷,可能也看过
《超时空接触》这个是剧情片,半科幻 《火星任务》
《洛杉矶之战》 《保罗》(推荐,PPS上有名的)
《异次元骇客》(推荐) 《深渊》
《X星异客》 《当地球停转之日》
《黑客帝国1、2、3、》
《机械公敌》(极力推荐)
《终结者》
『柒』 一部关于飞船的科幻电影
是《迷失太空》公元22世纪,地球已经面临毁灭的边缘。环境极度恶化, 人口飞速膨胀,食物消耗殆尽,人类要继续存活就必须到别的 星球上开发新的栖身之地。罗伯逊一家被选中承担开辟新世界的使命,他们将乘坐木星二号宇宙飞船前往阿 尔法星球,其被认为是人类的未来所在。太空研究专家约翰.罗宾逊是一家之长,他亲自设计了一条 最近的飞行路线,将花10年到达目的地。他的队伍中包括妻子 莫琳、儿子威尔和女儿朱迪及事前妮,以及高8英尺的巨型机器人歌利亚。驾驶飞船 的是英俊剽悍的唐.韦斯特。出发前夕,阴险狡猾的扎查理.史密斯博士混上了飞船。 强烈的报复心理使得扎查理一心想破坏寻找新世界的计划,导 致人类的灭亡。扎查理破坏了飞船的电脑导航系统,从而使木星二号迷失在浩瀚的太空里。飞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带着罗宾逊一家不断地陷入危险境地。他们一会儿误入 蜘蛛异形的洞穴,一会儿又遭遇神秘的外星飞行物,并意外降落在一个时空颠倒的星 球上。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罗宾逊一家意识到他们必须 结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共同对付人类和非人类的敌人,坚信他们终究能找到阿尔法星球……
『捌』 虚空之舟:科幻作品中的宇宙飞船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这是人类第一次乘坐宇宙飞船,实现太空飞行。而泛舟于群星之间,一直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古埃及人相信他们的太阳神荷鲁斯能够泛舟于天上的银河之中。而居住在地球另一边的阿兹特克人则宣称他们的祖先神乘坐着巨船从群星出发来到地上。类似的古代神话传说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流传,展现了古代人丰富的想象力。
直到近代早期,人类对于太空飞行的想法仍旧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创作的小说《梦》中,主人公靠巫女的魔法飞上了月球。法国人西哈诺在1650年写出了《日月两世界旅行记》,小说中的主角是靠着玻璃瓶中的水蒸气的推动,到月球和太阳上游历了一番。
到了1835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海伦•坡在《汉斯•法普尔的奇妙旅行》中,用热气球把主角送上了太空。当然,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的还得说是法国的科幻先驱儒勒•凡尔纳在1865年出版的小说《地球到月球》,其中的宇宙飞船被塞进了一门大炮中,直接射向了月球。这个经典的场面在1902年被电影先驱、法国人梅里埃搬上了银幕,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月球旅行记》。
然而,第一艘扬名世界的宇宙飞船却是美国通俗小说家爱德华•史密斯笔下的“云雀”号。在爱德华•史密斯的笔下科学家理查德•西蒙发现了一种神秘的“X”金属能够与铜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于是,在富商朋友的资助下,西蒙造出了以金属反应能推进的宇宙飞船“云雀”号。在经历了一系列阴差阳错后,云雀号载着西蒙和他的未婚妻来到了距离地球5000光年的欧斯纳姆星。在那个星球上,两大帝国已经进行了长达6000年的战争,西蒙等人帮助其中一方获得了胜利,欧斯纳姆星终于恢复了和平。西蒙因而获得了贵族头衔,并与未婚妻结婚。最后,得到了补给的云雀号飞回了地球。但这并不是云雀号故事的终结,后来西蒙驾驶着改进后的“云雀3号”再度远征太空,联合欧斯纳姆、乌尔瓦尼亚人,并借助诺尔拉明星人的先进科学,打败了妄图称霸银河系的腓那克伦人。
几乎就是在爱德华•史密斯书写自己的太空传奇的同时,被尊为“火箭之父”的俄国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使用多级火箭把人类送入太空的构想。可惜,当时正是俄国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暂时无暇顾及宇航事业。但是以列宁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科学研究仍旧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尽可能地提供便利,并帮助他组织演讲活动来宣传他的思想。而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演讲最终点燃了一位青年作家的幻想火焰,他便是被称为“苏联科幻小说之父”的亚历山大•别列亚耶夫。1933年,他完成了自己的长篇科幻小说《跃入虚空》。小说中,一群惧怕革命浪潮席卷全世界的大资本家们,共同出资制造了一艘名为“方舟”号飞船,以便能在革命风暴来袭时逃离地球。最终,“方舟”号飞离了地球,来到了火星,但是养尊处优惯了的资本家们无法适应外星球的艰苦生活而抱怨连连。此时,广播里传来了地球联邦成立的消息,人们都已经过上了富足安定的生活。于是,他们最终决定驾驶飞船返回地球。这部小说最精彩之处,就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失重环境下,宇宙飞船中发生的种种情况。还描写了人们如何在宇宙飞船中培育作物以获得食物和空气。这在20世纪30年代都是非常超前的科学构想。可以说,别列亚耶夫已经用自己的小说撬开了星际旅行的大门——尽管只是一道缝隙,但对人类而言,仍旧弥足珍贵。
20世纪50年代,随着UFO热潮在全世界的流行,碟状飞行器成了宇宙飞船的标配。在1951年上映的经典科幻片《地球停转之日》里,外星人乘坐着表明光滑的碟状飞行器来到地球。本来抱持善意的外星人,却遭到了地球人的猜忌和袭击。愤怒的外星人准备对地球人展开报复,但最终两个文明种族还是达成了和解。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20世纪60年代,载人航天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段经典台词从电视机里传出。一部名为“星际迷航”的系列科幻影视剧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人们自然也就记住了其中的超级飞船企业号。事实上,在整个影视剧几十年的制作过程中,企业号的形象始终在变化。而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前段一个巨大的圆盘形主体,由支架与后端的两台“V”字型布置的硕大圆筒相连的造型。其实,那两个“圆筒”就是大名鼎鼎的曲率引擎——传说中能够让飞船实现超光速飞行的神器。正是在这两台强大引擎和影视编导们无尽的想象力的推动下,企业号纵横星海,成就了无数太空传奇。
然而,另外一些影视编导倾向于写实性的太空旅行呈现方式。号称“哲人导演”的库布里克在他的名作《2001:太空漫游》中,创造了能够在行星间穿梭航行的宇宙飞船“发现”号。这艘飞船采用核动力,因此成员的住舱距离动力装置很远,以免宇航员遭到核辐射。同时,飞船能够通过自身旋转的离心力来模拟重力,使得宇航员能够在正常重力环境下工作和生活。飞船上甚至还装备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哈尔9000”(HAL9000)。当然,大家都知道,它也就是在科幻电影中最早叛变的人工智能之一。正是因为“发现”号最大程度地展现了未来宇宙飞船的样貌,所以后来美国航空航天局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架航天飞机。
从古至今,中国人也对星空充满了向往。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科幻作家也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太空科幻作品。1954年,新中国科幻文学的奠基者郑文光先生创作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里,就讲述了几位少年乘坐飞船飞向火星的故事。小说问世后,反响强烈,众多青少年争相前往北京市天文台,通过望远镜观看火星。从此之后,众多神奇的宇宙飞船出现在了中国科幻作家的笔下。当然,其中想象最为大胆的当属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说中,整个地球变成了一艘巨大的飞船。
相比之下,郭亦洁的《归来》中描写了一艘能够在多重宇宙间穿行的飞船。宇航员们从地球出发,却来到了另一个宇宙中的未来地球。而这个宇宙中的未来地球,已经濒临灭亡。生活在此的未来地球人想借助穿越过来的地球飞船,回到过去的地球上去。小说构思巧妙,悬念迭起,非常耐读。
从人类首次进入宇宙空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六十年,当年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的太空飞船,很多仍旧还停留在幻想中。但这种局面终将改变,只要人类依然抱有纵横星海的梦想,那么远征星辰大海的一天,必将来到。
(本文刊载于《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11期)
『玖』 有关飞船的太空科幻电影
很多科幻电影都是有关飞船的啊,比如太空旅客,所有事情都发生在飞船上
『拾』 [200分]求一些关于宇宙飞船的科幻电影,不要太恐怖~!
我推荐的是《黑客帝国》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回到未来》系列、《终结者》系列、《2001太空漫游》、《E.T外星人》、《人猿星球》、《侏罗纪公园》系列、《银翼杀手》(有点难懂)、《第三类接触》、《飞向太空》 、《深渊》、《十二猴子》、《异形》系列(科幻影片中的惊悚片)
如果说传统的科幻电影以精彩的特技效果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取胜的话,《黑客帝国》系列则为科幻加入了另一个元素:酷。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这部影片得到了非常多年轻人的追捧,而它自身的内在品质也同样没有辜负全世界的支持者。
《黑客帝国》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以往的科幻电影令人思考的是:“将来会不会发生”,而它却在让人想:“难道这是真的”。电影描述了生活在22世纪(也许是23世纪甚至更遥远)的人类不仅肉体被机器奴役,精神也被“麻痹”在20世纪的故事。
按照《黑客帝国》的理论,我们现在的各种知觉都是机器传递给大脑的信号,其实我们的身体躺在机器帝国的田野之中,每个人都是一节小小的电池,在为机器帝国输送生物电能。这样一个看似荒谬的理论,却被《黑客帝国》讲的极其真实。
我曾经在某论坛上面看过这样的问题:“大家说为什么那些机器用人而不是用猪做电池?猪同样能用而且还不会反抗”,得到的回答一针见血:“你怎么知道你不是一头猪?”......
《星球大战》 一代人的光剑情结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网上被下载次数最多的电影预告片是哪部?答案是《星战前传:魅影危机》。这是因为从上个世纪70年代《星球大战》系列的第一集出现在银幕上,一直到20年之后《星战前传》系列的上映,其间整整承载了一代人的期望。
《星球大战》系列和其他科幻片相比,没有晦涩的剧情,也没有所谓“发人深省”的东西。它成功塑造了手持光剑的天行者形象,而且把“愿原力与你同在”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之中,以至于这句话成了美国警察对平民常说的告别语。
《星球大战》用武侠小说般的精彩情节和现在看来仍然不落伍的特技效果征服了观众,前几天我陪一个第一次看《星战》系列电影的朋友,他在看第一集的时候问我:“为什么人家70年代拍成的电影,我们到现在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一点,恐怕也是《星战》留给中国电影唯一的思考题。
独立日 美国式的主旋律电影
本片被誉为灾难电影的超级经典,人们经常拿外星人入侵类题材的电影与这部《独立日》相比。本片讲述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之后,全世界人民如何团结在以美国总统为核心的联合军周围,奋起反击最终击败侵略者的故
独立日》在特效与搧情方面都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巨大场面无与伦比的画面和音效令这部电影的DVD一版再版;剧中美国总统慷慨激昂的演讲令人不禁思考:为什么美国的“主旋律影片”在狂赚票房的同时,还能在不经意之间能如此打动人?要知道人家可是没有单位组织观看这一说的。
异形 恐怖片的重新定义
如果说《星球大战》让一代人明白了什么是科幻电影,《异形》则成了很多人在恐怖片方面的“启蒙”作品。这部电影描述的是飞往外太空的人类遭遇外星异形的故事,前后共拍摄了4部作品加一部外传,并且至今还在筹划新的故事。
异形》区别于其他外星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够寄生在人类体内,人被感染之后迟早要眼看着怪物从自己的胸口钻出来,最大的恐惧感也就来源于此。《异形》系列电影的剧本和特效都很成功,让人在两小时的观影过程中脊背彻底发凉。
《异形》最大的成功就是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外星怪物形象,以至于前不久发行珍藏版DVD的时候,出版商用异形头颅为外包装发行限量收藏版,虽然价格不菲却仍然被抢购,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只恐怖的怪物在影迷心中的地位。
回到未来 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
《回到未来》三部曲差不多是与《异形》同一时代的作品,它讲述的是与时间机器有关的故事。此类电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难以在剧情上面自圆其说,因为时间机器这个概念本身就无法让人完全信服。
但是《回到未来》系列电影不仅成功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时间旅行的故事,而且一讲就是三部电影。本片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并且你仔细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在逻辑上也同样无懈可击。如此长度的剧本仍然保持了非常高的逻辑性,创作人员在其中付出的心血可见一斑。
《终结者2》
把《终结者2》奉为科幻片中的经典,应该没有人反对吧。《终结者》系列影片讲述的是人类几乎被自己亲手制造的高智能计算机“天网”所毁灭的故事,说起这个系列的电影,其第一集和第三集可以说是中规中矩、制作上乘的动作科幻片,而唯有《终结者2:世界末日》被永远铭记在了很多人的心里。
虽然《终结者2》是一部动作科幻片,但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拥有感人的剧情。而观众的感动来自哪里呢?就是这位T800型机器人,他的任务是从未来回来保护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抗比他更先进的T1000型机器人。
T800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懂得学习(其实是其核心电路中有一项只读属性,去掉之后就可以接受外界事物了,这个剧情在加长版中有交待),比如上面截图中竖起大拇指的动作,这个不起眼的远镜头为影片中最震撼的一幕做好了铺垫。
在学习的过程中,T800还在尝试理解人类的感情。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T800为了毁掉最后一块可能危害人类的人工智能芯片——他自己的核心处理器,把自己也沉入了钢水之中。
就在所有观众都认为已经没有更多剧情的时候,T800的手放开铁链,缓缓竖起了拇指,那一刻的感动只有影片的观众能够体会到。这个镜头曾经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终结者2》的特技效果拿了当年的奥斯卡奖,但是再好的效果也只是外在的东西,早晚会被更加先进的技术所超越,而这一个镜头让《终结者2》从一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科幻动作电影最终成为了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2001太空漫游》
本片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斯坦利·酷布里克,他在《2001太空漫游》中讲述了自己对生命和思想的理解。有人说“看不懂的电影都是好电影”,这句话放在《2001太空漫游》上面也许很合适。因为它的剧情叙述比较松散,似乎让人有点抓不住重点。
《2001太空漫游》从人类的起源讲起,之后描述了未来的人在进行太空遨游的时候遇到的惊险,影片的最后一段是生命的结束与新的开始。本片的制作非常精良,很多地方的细节都体现了主创人员在物理学方面的深思熟虑,即时在今天的科幻片之中也很难达到。
从内容上看,本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人类在去往外太空的过程中,控制飞船运作的人工智能电脑出了一个小错误。但致命的问题是,它的人工智能甚至带来了“虚荣心”:它不允许这个错误被人记录下来,于是想尽办法消灭知情的人,不过最终还是败给了人类。
导演酷布里克一直都有个愿望,那就是拍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的影片,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等各方面原因,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后来他钦定了一个人替他实现,这个人就是斯皮尔伯格。
可以看出,酷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之中已经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并且还带有很多的疑虑和担心。他在片中描述的人工智能反叛会不会发生呢?很多科幻电影也在问着相同的问题。
《E.T外星人》 无数人童年的梦想
《E.T外星人》恐怕是最适合孩子们观看的科幻片了,里面没有吓人的场面和称霸地球的怪物,只有貌似丑陋却心地善良的外星朋友。很多孩子看过之后都会幻想自己也有个这样的朋友,就像我们都想过要只“机器猫”一样。
《E.T外星人》给人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那月圆之夜,孩子在外星人的帮助下骑车腾空而起的画面。从此以后,圆月和腾空骑车人的身影成了这部电影的标志性画面,如今我们还可以从很多作品中看到它的影子。
最近这部电影发行了收藏版DVD,包装使用的就是圆月的画面,碟友习惯将其爱称为“月饼盒”版,它是收藏这部电影的最佳选择。
《侏罗纪公园》 电影特效创造的奇迹
斯皮尔伯格前不久刚刚获得了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导演这一荣誉,获奖的最大原因在于他把商业和艺术充分的结合了起来。纵观这位大导演的作品,既有《夺宝奇兵》和《大白鲨》这样的商业类作品,也有《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徳勒的名单》这样的艺术佳作。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同样拥有成功的票房,商业与艺术被斯皮尔伯格完美的融为一体。
这部《侏罗纪公园》是斯皮尔伯格的一部大制作商业电影,它用无比真实的特效营造了一个恐龙的世界。这部电影一上映就立刻引起了轰动,人们从未见过如此逼真的史前怪物,“侏罗纪公园”这个名字也成了逼真电影特效的代名词。
侏罗纪公园》的剧情并不复杂,讲述的是科学家用DNA技术复原恐龙世界的故事。这个系列电影的最大成功在于以假乱真的恐龙形象,以及让人透不过气的紧张情节,是科幻电影难得的精良之作。
《人猿星球》上帝开了个荒唐的玩笑
提起《人猿星球》,可能很多影迷想到的是2001年的那部特效不错的科幻动作片,但我们在这里要讲的是它的前身——那部诞生于1968年的作品。
影片描述泰勒在太空船里一觉醒来后,着陆在一个陌生的星球上。他发现在这个星球上居住的人类已经变得和动物没什么区别。而类人猿成了这里的统治者。他吃惊地发现这个星球上的猿类有着和人类相近的等级制度,人猿是统治者,猩猩是居中阶层而黑猩猩则是地位最低下的族群。
泰勒和人猿科学家吉拉、考耐利斯交上了朋友,但他却受到人猿博士赞斯的百般迫害。最后泰勒逃出了人猿的控制,但他走在海滩上突然看到了坍塌的自由女神像!原来这个被人猿统治的星球正是多年以后的地球。人类的核大战在很久以前将一切化为乌有,而大自然在重新进化过程中开了个荒唐的玩笑......
《银翼杀手》
主角是洛杉矶警察达克德,任务是寻找并杀死混杂在地球人中的非法复制人。这些复制人体力及智能远超过人类。达克德在追杀过程中,意外爱上一名女复制人。伦敦国王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家明杰说,这是他看过最棒的科幻电影,“在当时来说,它和整个故事都超越时代,提出了千古不变的问题,包括什么是人类?我们是谁?”
《飞向太空》
索拉力星球上似乎全是海洋,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站进行研究,却突然与地球失去联络。一名心理学家前往调查,这时站上一名航天员自杀,另两人情绪不稳,心理学家更在太空站上看见死去的妻子,后来他发现原来星球的海洋类似大脑物质,可影响记忆。加州大学物理教授班福德表示,片中的太空旅行是人类对宇宙及潜意识的深入研究,“这可能是唯一提及人类知觉带来科学限制的电影……但它并非只是说明这个问题,它还是一部迷人的悲剧,这加强了其重要性”。
《第三类接触》
主角目睹来自外层空间的飞碟到达地球,从而展开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件,主角到最后仍一偿夙愿,登上外星人的母舰,肩负起地球使者与外星人进行友善的接触。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家方凯文表示,即使真有外星人,他们也不太可能驾驶电影中那种外形像倒圣诞树的宇宙飞船,但对他而言,《第三类接触》还是电影史上,有关外星人造访地球的经典名片。
《十二猴子》
1997年全球50亿人死于一种强烈的病毒,幸存者都放弃地表而存活于地底下,在未来世界里,詹姆士乃是一名被判终身监禁的罪犯,科学家们希望能派人至病毒散发的1997年找出病毒,并带回未来研究出解药,拯救人类,而派观察力敏锐又有韧性的詹姆士去1997年去搜集资料,条件是他可获得赦免,詹姆士去了几次都无功而返,但他查到一些蛛丝马迹,得知12猴子军所施放的病毒,12猴子军是杰弗瑞所领导,其父葛瑞士乃是研发病毒博士,詹姆士也认识了茱里医生,两人展开了一场拯救人类的行动,最后原来施放病毒者乃是葛瑞士之助手,但为时已晚,詹姆士死于警方追捕 。
《深渊》
当一架美国核子潜艇的队员在雷达荧幕上发现一件不明物体之际,潜艇突然被撞击,沉没于一个无底深渊。由巴德为首的钻油工人奉命拯救潜艇队员,这群拯救队伍包括一名工程师及由考菲中尉率领的水底军事专家。考菲中尉的秘密任务却是找回艇上的150枚核弹头,然而当拯救队到达了一个位于水面下2000多英尺深的石层上时, 遇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困难。先是海面上的风暴和器材的不足给工作带来阻碍,然后是潜水仓周围似乎有奇怪的物体出现。考菲中尉认为那是俄军潜艇,下令向它发动攻击。而巴德和他分居的妻子林赛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联合拯救队的其他人反对军方决定。在异常激烈的争斗后,考菲中尉被打死,而核炸弹也投向了深渊,巴德夫妻俩被困在一个没有动力又漏得厉害的小潜艇里,而他们只有一套潜水服。最后他们决定让林赛进入溺水休克状态,抓住了千分之一的机会使她得以生存。
此时救援队的所有人都清楚他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解除那枚核炸弹的待引爆状态,因为它的爆炸不仅将杀死他们,还会引发海底的异形生物与人类的战争。为此巴德必须穿着特制的潜水衣(这种潜水衣是把某种有机溶剂充满人的呼吸道,替代空气成为传递氧气的介质)继续下潜2英里。巴德渐渐下潜,成功地解除了炸弹,但氧气已经不足以供他返回。巴德安详地等待死亡,却被海底异形所救,同时,地球上几乎所有海滨城市的海面上,都掀起了足有1000英尺高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