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表现主义电影的优秀作品赏析
Das Cabinett des Dr. Caligari (1920)
罗伯特·维内导演。标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卡里加里主义”成为表现主义的代名词。《卡里加里博士》在叙事上富有创造性的主观表现,被克拉考尔评价为:“即使在今天,电影叙事也没有能够普遍地取得这样出色的成就”。
《卡里加里博士》属于首映后不久就被奉为经典的影片,1920年代时就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不断有人对这部电影进行剖析,但是没有人模仿它去拍摄电影,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它所体现的美学思想残酷而极端。 Metropolis(1927)
这是弗里茨·朗一生中拍摄的最重要的影片之一,也是德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这部影片带有表现主义和科幻色彩,通过对一个虚构的大都会的建筑的描绘,分析了未来的技术社会,而这个社会将导致人类走向毁灭。影片独特,风格怪异犀利,无可争议地使他确立了自己在德国电影史上牢固的地位。
影片以具象的场景设计与空间建构创造出机械化未来世界的虚拟时空,引领观众走入一个基于机械美学而创造的冰冷空间,机械文明的过度发展所带来的可能是人性的泯灭,一如片中邪恶的科学家及其所创造的机械人玛丽亚。因此,对科学文明的质疑与检视,成为贯穿《大都会》全剧的主题思想。 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1927)
茂瑙到美国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本片标志着默片时代最高艺术水准,也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创作巅峰,获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两项金像奖及一项特别奖——艺术质量奖。茂瑙对光影的触觉非常敏感,在默片时代所营造的画面构图,不单为大多数导演仿效,他的作品在80多年后的今天,魅力依然没法抵挡。堪称光与影一代宗师的茂瑙,在电影史上多方面创先河,他不断探索电影新技巧——歌特式古堡、吸血僵尸、幽魅的影子、浮士德和魔鬼遨游万里的壮观场面。茂瑙一生只拍过21部影片,流传下来的只有12部。 M M (1931) (别名《凶手是M》
弗里茨·朗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讲述了一个精神变态的人残害儿童的故事,他在影片当中出色地运用了声音和画面结合的手法,把气氛渲染得十分成功。《M》的场面调度、悬疑性、光影和声音的运用、节奏、细节的利用,为日后黑色电影的片种奠定了基础。这部影片给弗里茨·朗带来的声誉,甚至超过了影片《大都会》,此片成为电影研究的范本。 Ministry of Fear(1944)
弗里茨·朗为好莱坞拍摄的一部悬疑片,导演很好地把握了神秘气氛。从这部影片紧凑的故事情节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看到,表现主义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系统的成功融合。此片的风格和希区柯克电影非常相象。
②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什么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表现主义电影特征:
风格化的平面,对称、扭曲、夸张;相似形状的并列,
1、影像
表现主义的导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倾向认为电影的影像应该成为平面艺术。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往往在一个构图中用相似的形状并列而形成相当具有表现力的镜头。
2、表演
表现主义的表演一般比较夸张,基本放弃了写实主义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
3、题材和类型
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内容荒诞离奇,有时结构散乱,情节变化突兀,故事人物类型化,往往鬼魂与活人同时出现(《吸血鬼》等),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关注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透视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③ 【高分】表现主义纪录片
表现主义电影指的是德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将文学,戏剧跟绘画中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到电影创作中的电影流派。按照电影史学家的分析,表现主义电影之所以诞生并得以发展的原因,是德国电影艺术家一直热衷于三种颇具日尔曼风格的主题:
1,神秘的传说。2,在等级地位和集体主义下的个性沦丧。3,带有疯狂虐待和精神错乱的性场面。
罗伯特-维内导演的《诺斯费杜拉》(1921)最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理论。它们几乎集中了表现主义电影的所有特征:一切真实的事物都通过弯曲的线条或倾斜的角度,不自然的,令人恐惧的展现在布景上,甚至光影也通过奇形怪状的线条画在布景上;角度古怪的摄影,阴郁的高反差照明;演员风格化的服装,化妆与舞台动作。
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还有保罗-维格纳的《泥人歌连》(1920),弗里茨-朗格的《疲倦的死》(1921),F-W-茂瑙的《最卑贱的人》(1924)。。。而保罗-莱尼的《蜡人馆》(1924)则被认为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最后一部作品。
④ 电影史:简述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是从1919至1924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它的艺术目的是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的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焦虑、爱和憎的情绪。布景高度失真变形、摄影角度古怪奇特、照明阴沉朦胧,表达的共同的主题是谋杀、死亡和暴力,描绘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悲愤、痛苦和恐惧。其代表作有《卡里加里博士》、《疲倦的死》、《吸血鬼诺斯费拉杜》、《蜡像陈列馆》等。
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下后续发展出了两个分支流派:街道电影和室内剧电影。街道电影的代表作有卡尔格吕纳《街道》、派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布鲁诺拉恩《街头惨剧》;室内剧电影的代表作有卡尔梅育尔《后楼梯》、罗布辟克《圣苏尔维斯特之夜》、茂瑙《最卑贱的人》。
⑤ 下面哪一项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
德国人善拍带有反思的片子,其中的二大主流是“政治反思片”和“战争反思片”,对于前者,我看过并不多,但看过的每一部都非常经典。除了以上这两种,还有一些片子据网友反映也很不错,比如《罗拉快跑》、《柏林苍穹下》等等。
〔政治反思片〕
《卡桑德拉大桥》(强烈推荐!!)
(如果牺牲掉数百个人的生命,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你会否把他们牺牲掉?哪怕,这些人是无辜的。这部片子是和英国、意大利合拍的,影片对人性作出了深层的拷问,一列火车上的乘员不幸感染了病菌,政府为了保全“大局”,不惜要把这列火车引向毁灭的道路——卡桑德拉大桥。)
《窃听风暴》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德国版的《1984》,对极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出了质问,但片子拍得很客观,没有过多煽情的成分,导演无意把柏林墙的倒塌形容为西方民主的胜利,反而刻画出了东德人在信仰破灭后的失落感。片中扮演“窃听者”的光头演员,在现实中,他是“窃听风暴”的受害者……)
《再见列宁》
(故事发生在两德刚统一后,影片非但没有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反而讲述了一个普通妇女,信仰共产主义的那种朴素精神,揭示了信仰与政治始终是不同的,政治家把社会主义信仰强加于民众是一回事,老百姓信仰社会主义又是另一回事。)
⑥ 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电影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盖努茵》,《三生计》,《泥人哥连》。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表现主义手法而闻名。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逊·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⑦ 表现主义电影有什么特点
1919年,表现主义电影首次出现于德国,主要运用在画面构图、音乐、音响等非语词传播手段方面,以深化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并加强反理性主义的因素。著名电影导演维恩、皮克以及电影评论家豪森施坦为表现主义的电影作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