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认为中国特效做得最好的电影是哪部
《赤壁》吴宇森归国后的一次大动作,耗资五亿人民币,约8000万美金,是中国第一部真正达到了好莱坞A级制作规模的电影,制作团队包含中日美三国的精英,不论此片的评论怎样,在说起国产大片的时候,是绝对没有办法绕过这部电影的。本片特效由好莱坞的孤儿院公司制作,吴宇森说他期望本片能达到特洛伊的水平,他也确实做到了。
《寻龙诀》本片的特效制作由北京天工异彩制作完成,电影共有1500个特效镜头,从前期设计到特效制作共花费了18个月。当年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而《寻龙诀》则被誉为中国国产特效大片的分水岭之作,透过这部影片,让电影行业内人士看到了中国电影技术堪称质变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电影后期产业的工业化生产体系的形成。
⑵ 有哪些特效拉满的电影能让人享受视觉盛宴
世界上电影业最发达的地方在好莱坞,好莱坞的电影能够得到全世界的肯定,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莱坞的电影有神一般的后期特效。特效对一部电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特效能够让人有一种享受的感觉。下面这些电影就是如此。
《终结者2》《终结者2》是一部科幻片,剧中有非常多的机器人,人物建模都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和金钱。这部电影在特效上下了非常足的功夫,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耗资达到1亿美元的电影,其中大部分经费都花在了特效上。很多镜头都是实景拍摄,曾经还花钱包下了一栋大楼来拍摄。所以这部电影的特效非常真实,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
《黑客帝国》也是一部充满特效的电影,当时是1995年,就能够拍摄出这样的特效,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很多特效镜头真的是视觉享受。《黑客帝国》的特效制作手法非常经典,现在国内的很多电影都在学习《黑客帝国》的特效。
⑶ 有哪些知名电影里特效制作难度很高的镜头,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电影当中有很多特效镜头,因为镜头过于逼真,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影片后续所做的准备,而这些特效镜头经过反复尝试后,最终以完美的方式呈现在荧幕上。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那些让人惊叹的电影特效镜头。
一、《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是我很喜欢的影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有上百只可爱的小松鼠一同剥壳然后又扑倒人的动作。本以为这些是特效镜头,但是导演为了使镜头更接近真实感,准备的竟然是真实的小松鼠,但并不是全部松鼠。据导演所说,影片只训练了40只松鼠,因为小动物并且不是宠物,要想控制它们可比想象中困难许多,但正是为了演出效果更好,节目组提前训练40只小松鼠,让他们坐在凳子上训练剥壳并且不让它们吃掉的动作,难度很大,一度让人怀疑是特效。
以上三步影片的特效无论从前期布置、后期制作等等,都花费了巨大时间与精力,跟我们预想不同的时,这些场景特效全部真实,也更是因为这种方式的特效,才会给我们呈现如此震撼的演出效果。
⑷ 电影特效,1902年就有了
“特效”,很容易会和“大片”联系在一起。
但严格来说,特效制作和电影拍摄前的布景、服装、化妆的功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创造和提升最后成品的整体观感。
最早期的特效其实就是布景和化妆,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片,1902年 《月球旅行记》 ,导演乔治·梅里爱就通过制作舞台道具,创造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未来世界。
在那里,科学家可以坐着导弹飞往月球,月球上有着不明生物,对外来者充满敌意。
当人类意识到电影可以超越现实的时候,创造奇观的方法源源不绝。
1972年的德国电影 《大都会》 ,微缩模型、蒙版绘景等技术创建了一个壮观的未来都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价值不降反升。
1968年 《2001太空漫游》 ,斯坦利·库布里克展现出恐怖的电影才华,他仅仅用道具模型,就能真实地呈现出太空场景,后世不断模仿其拍摄技巧,却无法实施超越。
一直到1977年 《星球大战》 ,电脑特效才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以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为代表,80年代模型加电脑特效的制作模式生产出了一批风靡全球的商业大片,世界电影的格局发生了质变。
人类仿佛回到了1902年第一次看到 《月球旅行记》 的时候,电影所带来的“超现实体验”是难以抗拒的,如果有机会可以逃离枯燥的生活,为什么不呢?
成熟的电脑特效技术是令人疯狂的。
以前观众一看就知道哪里是特效,一个不小心就会出戏;现在的电脑特效是无所不能,而且难以分辨真假了。观众可以彻底地沉醉在电影所创造的世界,相信那就是真实发生的一切。
早在90年代的 《阿甘正传》 ,如果不看幕后资料,真的很难相信,这部剧情片很可能有着上百个特效镜头,包括片头片尾的羽毛,丹中尉的断腿,阿甘打乒乓,与肯尼迪见面等画面,全都是依靠电脑抠图完成的。
以假乱真的特效,可以令到电影作品更加不可思议。
21世纪初, 《指环王》 三部曲运用电脑特效的辅助把托尔金笔下恢弘的中土世界变成了直接引入眼帘的影像。
想象如果还只能有简陋不堪的化妆和布景,任彼得·杰克逊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法把电影拍出如此的史诗感。
要创造一个脱离现实的科幻、奇幻世界,如今电脑特效几乎是必备的,电影在这时候才真正意义上变成了一部完善的“造梦机”。
《指环王》 还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创建出全CG角色咕噜。这对于人类电影史来说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前非人类角色,只能是演员穿着道具服演出,虽然有着 《异形》 这样不用电脑也能很真实的作品,但道具服始终在限制着人类无穷的想象力,而且花费的人力物力也非常之大。
电脑特效花费也不小,不过却给剧组那边省了不少事。安迪·瑟金斯在扮演咕噜的时候,只需要穿着动作捕捉服表演多次即可,导演也不需要担心道具会穿帮,所有人能更专注于表演。
等到詹姆斯·卡梅隆在 《阿凡达》 中带来了更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演员只需要一次成功的表演,后期制作就可以捕获所有动作数据,生成出最终的CG角色。
CG角色的入场,使得各类幻想故事可以更加地“为所欲为”。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超级英雄电影,没有技术上的成熟,超英们想要“烂大街”是有些困难的。
神奇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去迎合电脑特效的时代。
克里斯托弗·诺兰,江湖人称“实拍狂魔”,明明可以用CG解决,他偏偏要用最原始的方式制造出超现实的画面。
《盗梦空间》 “旋转走廊”场景是剧组搭棚实拍。
《星际穿越》 “五维空间”,特效组只需要去掉威亚,再美化一下就收工。
电脑特效再怎么逼真,也无法取代实拍所带来的质感,诺兰等传统派的导演一直用作品证明着这一点。
而站在另外一个极端的大卫·芬奇,江湖人称“特效狂魔”,明明可以实拍的,他偏偏要用特效。
《龙纹身的女孩》 中,为了使女主角的发型始终一致,刘海的部分要用特效来做。
《社交网络》 中,主角在室外呼气的热气,其实是后期添加的。
特效的运用早已经不是商业大片的专利,像 《社交网络》、《华尔街之狼》 等奥斯卡电影,后期制作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可是对于许多商业电影来说,特效的重要性越发重要,却让作品的品质越发低下。
为了能让观众更轻松地欣赏视觉特效所带来的冲击力,有些电影人索性把故事写得越简单越好,甚至不那么注重逻辑性,爆米花大片,就这样简单粗暴地泛滥了起来。
烂俗的爆米花电影往往是故事服务于特效,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一开始还能哄骗观众,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不幸的是,这种低级爆米花带偏了21世纪初的中国电影。包括港片在内,很多国产科幻奇幻片一味模仿着好莱坞的大场面,故事却是小学生作文级别,等观众越发懂得鉴赏电影的时候,类似“某修罗”,“某某堡垒”等大制作,便沦为了“国产扑街大作”。
优秀的爆米花电影能够像奥斯卡电影一样,让特效服务于故事。
电影的核心始终是故事,即使没有特效,电影也能够拥有巨大的艺术价值。而 没有故事的特效,那只能是被世人唾弃的烂片。
特效绝对不是令电影越发“无脑”,要是能正确使用,就能让电影更加地不可思议。
《阿甘正传》、《终结者2》 这样的作品正是特效技术被正确利用的典型案例。
完全抛弃特效,固守传统并不是最佳的方案。在全世界都利用新科技不停进步的时候,还在重复老套的制作手法,同水平的故事比较,那相当于是拿冷兵器对抗热兵器。
所以,考虑特效是不是毁了电影,不如考虑特效如何结合到好故事,这才是对整个电影产业更有利的探索方向。
知道吗?中国的天才人数比全美国的人加起来还要多。——《社交网络》
⑸ 有哪些著名的电影镜头是特效,但当时观众都没发现
「复联大佬」钢铁侠本身,机智如你肯定了解他飞来飞去全靠特效。但你有没有发现他哪怕往那儿一站,也浑身都是特效?从「钢铁侠」系列第二部开始,小罗伯特·唐尼就不需要穿着实物盔甲开始他的表演了▼
回到标题中的问题,想必现在你已经有了答案。
现代电影里特效镜头并不少,数目甚至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至于没发现的原因,还是要归功于视觉特效师为了一帧帧画面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而辛苦付出的数小时。要是效果出色,甚至没人能察觉他们的存在,但他们仍在继续。
⑹ 含有电脑特效的电影
金刚
终结者系列
画皮阴阳法王
超人系列
黑客帝国系列
加勒比海盗系列
星球大战系列
蜘蛛侠
异形系列
铁血战士
【张国荣专辑】东成西就
哥斯拉DVD国语配音版
珍珠港
霹雳五号
飞碟导航员
地狱男爵系列
疯狂世界
极度深寒
人工智能
变形金刚
天煞地球反击战
勇敢者的游戏
侏罗纪公园系列
夺宝奇兵系列
十全九美
第五元素
科幻的一般都有电脑特效
⑺ 最早应用电脑特技的电影是什么
1895
历史上第一次,米埃兄弟将移动影像技术和放映机带入了人们的视线中。在法国巴黎为观众放映了第一部电影。
1895
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特技效果,出现在《玛丽皇后的处决》中。剧中女主角的软首镜头是用一种"替换拍摄法"完成的。
1898
乔治·米勒被认为是"第一个银幕艺术家",他引用了各种各样的摄影技巧拍摄短片。包括消失的时间,停顿的摄影技术,以及巧录的灯光布置。
1902
米勒拍摄出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之前的不过是些只有几分钟的科幻短片),《月球之旅》片长14分钟。
1903
《火车大劫案》第一次使用了实践的画面复合技术,令飞驰的火车与狂飙的奔马两个画面相得益彰。
1906
爱德温·波特制作出了第一部完全使用停顿技术的动作电影。片中用了一分多钟时间刻画的泰迪熊能为了当时玩具店中最受欢迎的玩具。
1907
诺曼·道恩在他的《加州任务》中最先使用了玻璃接景法,这是以画在透明玻璃上的部分场景配合实景或搭制布景来合成一个画面的摄影方法。
1916
移动式掩码技术被引用,这使得一个正在运动的画面可以与另一个图象相结合,用来补强合成影像的疏漏,以制造出更震撼的画面。
1925
动画片导演威利斯·欧布赖恩在《失落的世界》中创造出了49个动画恐龙形象。
1927
影片中出现了巨型城市的效果,一种新技术使演员们可以在一个微缩景观中完成拍摄。
1933
金刚上映,当中的动画技术场面花费了55个星期才完成。
1939
第一项奥斯卡特效奖被授予了《雨季来临》,由于片中精彩的洪水特效。击败了当年的强敌《绿野仙踪》。
1942
伊斯门柯达公司由于军队作战用光学反射镜的需要,与RKO公司的林伍德特效部接触。制片人杜恩为其创造了"杜恩视觉光学镜",战后便一直被电影公司用于特效拍摄用途,一直到90年代的数码光学镜出现才被取代。
1956
据估计,塞西尔·德米勒导演的重拍片《十戒》当中的红海场面的拍摄花费了制作公司两百万美元,这也成了当时史上最为昂贵的特效。
1961
伊凡·萨瑟兰发明了"几何画板",第一个电脑制图程序。当时年仅17岁的乔治卢卡就看好了这项新技术的潜力,他的圣诞礼物清单上就包括了这个电脑程序。
1968
《太空漫游》的出现为当时的特效树立了新的参考标准,早期的动画控制也是在这部电影中形成的。
1973
《未来世界》是第一部使用电脑制图的影片,尽管当时的技术仅限于2D。
1977
约翰·戴克斯特拉在《星球大战》中使用了电子动画控制,这让我们看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宇宙战争场面。他还第一次在影片中第一次使用了3D成像技术。
1981
《窥视者》的上映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以假乱真的“影子”数码特效,还有第一个“数码成像人”。
1982
“影子”数码技术在《星际迷航记之复仇女神Ⅱ》和《电子世界争霸战》中开始被大量使用。
1985
电脑编程人像第一次出现在《年轻的夏洛克·福尔摩斯》中。虽然这个镜头只有短短的30秒时间,却花费了制作公司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它。
1988
《风云际会》第一次实现了电脑影像变异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
1991
《终结者Ⅱ》不仅标志着数码成形技术的里程碑,它还是第一批所有特效都由数码技术完成的电影中的一个。
1993
CG技术创造的第一批生物就是《侏罗纪公园》中的那些恐龙。
1995
《玩具总动员》是第一部动画人物全部由CG技术完成的动画影片。
1999
《星球大战》中的加加是第一个能够与其它真人演员对戏的CG人物。
2002
而后来彼得杰克逊创作的怪物古鲁姆要比加加表现得好得多。
2003
《指环王3》的顺利竣工,昭示着电影特效已经到达了全新的高度。
2004
《范海辛》糟糕透顶的表现让观众都希望特效这东西从未被发明过。
2005
两位电影大师相继以两部翻拍《世界大战》作品和《金刚》再次让人们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深深怀念了一把往日的经典。
2006
《海神号》的如期倾覆,虽未能在北美票房的大火堆中填上一把柴,却也让人们见识了电影特效的无所不能。
⑻ 到目前为止亚洲电影中电脑特效做得最好的是哪部
其实不能这么说,在本质上二者没什么区别,只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为艺术家们服务的三维绘图动画工具,而且就算是深入到软件内部的具体功能上,二者在本质上也没啥区别,从建模,渲染,绘制贴图,特效,到做动画等方面来说,他们该有的功能都有,唯一存在区别的地方或许应该是软件的整个架构、思维方式以及针对使用者的操作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对于软件架构,由于没深入这个领域,不敢多言,这个基本也是程序员们需要关心的事情,使用者不必太过关注; 而从思维方式上,C4D和MAX确实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这两个软件的开发公司本属于两个国家,MAX是Autodesk的,美国人开发出来的,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一向都是比较开放,特别关注一种产品的实用性,所以你看,从MAX这个软件上就能体现出一些,MAX的综合能力非常强大,支持的文件格式,以及各种游戏程序的接口都不在话下,他能兼容并包的去开拓性的发展,这正好迎合了美利坚民族的做事习惯;而C4D呢,是MAXON公司开发出来的,他是德国的一个公司,所以按照上面的推理,你能从C4D中发现德国人或者说是欧洲人的思维方式,其实欧洲人想很多事情都和我们亚洲人反着来的,也可以说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这个是非常有助于创新的一种思维习惯,德国人在世界上一向都以实干,严谨的精神著称,所以不管他做什么事情都会用最严密的思维去考虑,如果转换到C4D上来说,你也能发现,C4D这个软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没错,通俗易懂,简单易用,一目了然,每一个小命令都给你配上图标,即使你不懂英文只记图标也会很容易找到命令,艺术讲究的都是”看图说话“,所以,这种图形化的思维方式是最利于艺术创作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幕后德国人的严密思维下的成果,他们很了解一种东西要做到最好就是让其在强大功能的基础上显得最通俗,就好像一个大牌明星,如果非常喜欢接近普通人,穷苦人,那么毋庸置疑他将会更受欢迎,而C4D就有点这种感觉,可能缺乏这种思维方式的人起初对它并不怎么看好,但一旦习惯了他的方式,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太适合做艺术了,这就是欧洲人的艺术思维;但也有缺点,既然思维严密就不能不会想不到会有一些”保守型“,所以C4D没有像MAX那样心胸开阔的兼容并包,他所支持的格式和游戏开发方面的开放性不如MAX,这也是制约他市场开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软件的操作习惯和做事效率上,C4D比MAX还是有着诸多的优点的,如果你与软件融合的好,操作C4D的时候,你会时刻有种灵感爆发的感觉,如果形象点的话,C4D就像个大帅哥,而MAX则像个中年大叔,但姜还是老的辣,虽然MAX在外表上的很多条件都不是很理想,但他的心智更成熟开阔一些。 再述说一下软件的具体功能,从建模方面开始说,对于建模,其实所有流行在市场上的同类三维软件差别都不是很大,几乎每一个软件对于现在很流行的”多边形建模“来说都做得挺不错的,C4D和MAX的多边形建模也很是接近,做东西的效率主要看对哪个更上手,操作更熟练了。对于贴图绘制方面,这个C4D比MAX稍微强大一些,C4D内置的bodypaint3D模块,这个是一直都在业界广受好评并且具有“三维PS”美誉的强大纹理贴图绘制软件,也参与过很多特效大片的制作,这个对比MAX新版改进的视口画布功能来说,还是优势明显;在渲染方面,不考虑插件的话,C4D和MAX的差别在于MAX内置有业界领先的电影级渲染器mentalray,这是个很大的优势,能够促使MAX进入高级电影特效的渲染制作中,而C4D内置的只有一个高级渲染器,只能说是照片级的,相比mentalray来说没那么强大,但有点事简单易用,出照片级的效果很快;再说特效方面,在特效方面MAX内置最强的粒子系统是paticalflow粒子流系统,这个东西很强大,而且学起来也不是很困难,如果再配合他的辅助工具PF BOX#1,#2,#3,三个扩展插件包来用,那功能就达到顶级了。C4D内置的粒子模块是著名的thinking paticals思维粒子,本来这个是MAX最强有力的一个粒子插件,但当初MAXON公司从cebas公司(TP的开发公司)买了一套内置到C4D中了,虽然扩展了C4D粒子特效的功能,但遗憾的是TP支持最好的软件还是MAX,MAX版本的TP至今已经4.0版了,而C4D自从买了TP就没有升过级,依然是目前的2.0版,这是个遗憾,也不知道MAXON公司作如何想法,是继续购买升级还是自行开发新的粒子模块;再说说角色动画方面,在角色方面,综合的来说,MAX的强大比方便性稍微比C4D好一些,因为在MAX老版本就内置着一个角色模块叫characterstudio(简称CS),这个东西本来就已经很方便了,他不用你去手动创建骨骼设置IK,你创建好CS骨架他全都有了,你只需要通过缩放旋转位移等操作去匹配你的模型完后绑定即可,而且在MAX新版本中还内置了softimage(在角色软件方面表现最出色的软件)的CAT角色插件,这个类似于characterstudio系统,但比他更强大了一些,所以这些都使MAX越来越强大,而C4D的最新版本R12也在角色上做了很大的调整,主要以手动创建骨骼,手动设置IK去实现绑定,虽不及MAX那样快速方便,但还是蛮通俗易用的。 主要方面也说的差不多了,不知不觉说了不少,敬请参考。:-)
⑼ 160部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特效镜头电影名一定要全的
(2008)史前一万年
(2009)2012
(2006)300勇士
(2001) 人工智能
(2013)重返地球
(2010)爱丽丝梦游奇境
(1993) 我们要活着回去
(1998)绝世天劫
(2009)阿凡达
(1985)回到未来
(1989)回到未来2
(2011)洛杉矶之战
(2012)超级战舰
(2013)恶魔蜘蛛王
(1982)银翼杀手
(2011)美国队长
(2006)人类之子
(2012)超能失控
(2010)诸神之战
(2012)云图
(2008)科洛弗档案
(2011)牛仔和外星人
(1997)山崩地裂
(1998)天地大冲撞
(2009)第九区
(2012)特警判官
(2013)极乐空间
(2013)安德的游戏
(2013)速度与激情6
(2011)死神来了5
(2012)航班
(2013)特种部队:全面反击
(2009)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2000)角斗士
(1998)哥斯拉
(2013)地心引力
(2008)全民超人汉考克
Hannibal (2001)汉尼拔
(2002)哈利·波特与密室
(2010/2011)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2005)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2009)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2007)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04)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2010)从今以后
(2000)透明人魔
(2007)我是传奇
(2004)我,机器人
(2010)盗梦空间
(1996)独立日
(2008)钢铁侠
(2010)钢铁侠2
(2013)钢铁侠3
(2013)巨人捕手杰克
(2012)异星战场
(1995)勇敢者的游戏
(1993)侏罗纪公园
(2001)侏罗纪公园3
(2005)金刚
(2004)功夫
(201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07)虎胆龙威4
(2012)环形使者
(2001)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
(2003)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
(2002)魔戒二部曲:双塔奇兵
(2013)超人:钢铁之躯
(1996)火星人玩转地球
(1997)黑衣人
(2002)黑衣人2
(2012)黑衣人3
(2002)少数派报告
(2010)怪兽
(2013)惊天魔盗团
(2013)遗落战境
(2013)奥林匹斯的陷落
(2013)魔境仙踪
(2013)环太平洋
(2001)珍珠港
(2010)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
(2010)食人鱼3D
(2007)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
(2006)加勒比海盗:聚魂棺
(2006)海神号
(1987)铁血战士
(2012)普罗米修斯
(1981)夺宝奇兵
(2011)铁甲钢拳
(2002)火焰末日
(2013)星际传奇3
(2011)猩球崛起
(1998)拯救大兵瑞恩
(2001)少林足球
(2013)鲨鱼风暴
(2005)罪恶之城
(2006)航班蛇患
(2012)白雪公主与猎人
(2004)蜘蛛侠2
(2007)蜘蛛侠3
(2013)斯大林格勒
(2013)星际迷航:暗黑无界
(1999)星球大战前传一:魅影危机
(2002)星球大战前传二:克隆人的进攻
(2005)星球大战前传三:西斯的复仇
(1980)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
(1983)星球大战3:武士复仇
(1997)星球大战
(2011)美少女特攻队
(2011)超级8
(2006)超人归来
(1991)终结者2
(2003)终结者3
(2009)终结者2018
(1989)深渊
(2012)超凡蜘蛛侠
(2012)复仇者联盟
(2008)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2005)纳尼亚传奇
(2010)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
(2008)本杰明·巴顿奇事
(2008)黑暗骑士
(2012)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2004)后天
(2008)地球停转之日
(1997)第五元素
(2009)死神来了4
(2007)黄金罗盘
(2012)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2012)饥饿游戏
(2012)海啸奇迹
(2008)无敌浩克
(1992)天才除草人
(2013)独行侠
(1999)黑客帝国
(2003)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2003)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2007)迷雾
(2000)完美风暴
(2013)金刚狼2
(2013)世界末日
(2011)雷神
(2013)雷神2:黑暗世界
(1997)泰坦尼克号
(2012)全面回忆
(2007)变形金刚
(2011)变形金刚3
(2009)变形金刚2
(2010)创:战纪
(2004)特洛伊
(1996)龙卷风
(2012)黑夜传说4
(1995)时空悍将
(2005)世界大战
(2013)惊天危机
(2013)僵尸世界大战
(2012)诸神之怒
(2000)X战警
(2003)X战警2
(2011)X战警:第一战
(2006)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