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无间道》这部作品
《无间道》不仅仅是在拍摄手法与剧情上赢的了人心,他在细节上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首先电影的开头就引用了《涅槃经》的一句话“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固有次名”从表面上看上是介绍了电影名字的由来,也暗示了电影主人公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在无间断的收到卧底与生活折磨。以“无间道”作为片名,显然寓意深刻。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一个是毒枭的私生子,却考取警校,立志除暴安良,做个好人;一个虽然出身黑社会,却不乏善良和原则,希望能做个好人。两个想要成为好人的年轻人,两个身陷无间地狱的卧底,一个虽是好人却不能言,一个欲做好人却不能为。在正邪的斗争中,在人性的挣扎中受到折磨。一个是打入警察内部的内鬼,一个是进入黑帮的卧底,暗示了黑白之间没有明确的分明,生活就是一个无间地狱要折磨中去感受生活。然后电影中的天台与电梯也有着一定的寓意,天台戏有四段,这四次 都有陈永仁的出现,第一次是跟黄督查抱怨卧底工作迟迟不能结束,第二次是讨论内鬼问题,第三次是给刘建明越好三点见面,第四次就是跟刘建明在天台见面。天台是有一定暗示的,天台总是很明亮的,因为他是城市比较高的地方,与天相接近,与天堂最近,在天台上能看到整个城市,也是以一种上帝视角俯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警匪相冲突的地方,也就是这个城市概括了这个社会,这个邪恶藏污纳垢的社会,只有在天台上才能看清这个社会,看清芸芸众生 ,看清自己,这个社会才是真正的无间地狱,在天台上才能逃离地狱,才能真正放松自己。而电梯就是连接这无间地狱与天堂的地方,知道最后陈永仁死去,电梯下降,暗示了他又回到了这个无间地狱,要继续轮回收到地狱的折磨,也引出了人间即是地狱这一意旨。其中陈永仁一次见到了前女友,女方已经结婚生子,在问到孩子多大的时候,女方说五岁了,小女孩却说我几年六岁了,女方却连忙说对不起 啊,妈咪说错了,在表面上看,似乎陈永仁的前女友已经结婚生子这没有异议,但是岁数的口误与葬礼上她泣不成声,女儿感动十分惊讶,都让人不禁感觉到前女友的女儿就是陈永仁的女儿,也就是说陈永仁虽然死了但是她的女儿却作为他的延续仍存在这个无间地狱中,生死轮回的在她身上开花结果,永不停息。再有就是陈建明在电影里说了两次一样的话就是我想和他换,每一次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在警校,他看到陈永仁被驱逐出警校,但并不知道他就是卧底,这句话只是单纯的羡慕,他根本不想当内鬼,只想出去,不受拘束,他只是身不由己。但第二次是在陈永仁葬礼,他也说出了这句话,他不仅是想换的是一个真正的警察身份,换的还是死去的解脱,不想继续在地狱中收到折磨,只有死去的人才会解脱,才不会收到这个无间社会的折磨,他羡慕陈永仁 真正得到了释放不在受到束缚了,再也不用活的那么累那么艰难了。《无间道》这个电影里,所有人物的选择都是不可逆的,不能改变的,每个细节背后都为电影的主旨埋下了伏笔。就像黄督查对韩琛说的那句话,如果谁输的话就会死,结果两人都死了,也许人生没有真正的赢家,大家都在这个社会的无间地狱受苦受难,相互轮回。
Ⅱ 如何评价《无间行者》又名《美版无间道》
《无间行者》是翻拍自香港导演刘伟强和麦兆辉的电影《无间道》,《无间道》至今仍然是港产片神话,而大洋彼岸的《无间行者》也囊括了四项奥斯卡大奖,分别是: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影片。这四项大奖的含金量毋容置疑,而原作港版《无间道》只得了一个金像奖最佳影片,就奖项上来说,《无间道》略输《无间行者》一筹。
《无间行者》在我看来不仅配不上奥斯卡四项大奖,更配不上与港版原作相提并论,翻拍不仅没有增色,反而因没有领略到原版的精髓而变得不伦不类。一部突出宿命,人性的电影,被生生翻拍成一部爆米花电影,难免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