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烧脑流经典电影《记忆大师》,你看懂了吗
在当年,关于“记忆”的电影真的不是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全面回忆》之类的,但是到了新千年之后,同元素不同题材的作品一下子多了起来,包括悬疑片《记忆碎片》《记忆裂痕》,爱情片《暖暖内含光》。甚至连《谍影重重》这类作品,也有“失忆”的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忆的电影不少,但真正涉及到“记忆移植”的电影,也是比较罕见。 《记忆大师》就是一部“记忆移植”作品,确切的说,跟去年那一对《超脑48小时》和《幻体》那样主动进行记忆移植不同的是,本片中的记忆移植是“被动”的驱动,因为是黄渤被人偷换了记忆,这样一来,就跟《全面回忆》的开场有些类似了,主人公遭遇莫名其妙的记忆片段,莫名其妙的惹祸上身,从而卷入一场凶案之中。 从这方面来看,陈正道是一为影迷,尤其是一位悬疑电影的粉丝,因为对于喜欢看电影的朋友来说,电影中的桥段和噱头,能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真的是如数家珍。 比如《记忆碎片》,片中这样用未知记忆进行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就是取材于前者。 还有《禁闭岛》,片中花房的破落外景,像极了小李子回忆中的家园。 而《记忆大师》中提取记忆的装置、那座遍布齿轮、机械感十足的机器,让人想起了库布里克的《发条橙》。 而整部电影的故事灵感,这里不敢多说,毕竟电影的故事原创性很高,除了上文提过的《全面回忆》,但还是让俺想起了当年基努·里维斯的《捍卫机密》,后者主要描述“人脑运输机密”,与本片“脑中开战”的设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㈡ 电影《记忆大师》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我觉得电影《记忆大师》剧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近未来的悬疑科幻故事,在电影精心设定的时代背景中,人体的记忆具备移植与重载的功能,极具悬疑感与科技感,也预示着影片将以复杂的软科幻元素为观众呈现一场集视觉与脑力于一体的悬疑巨制。
《记忆大师》在层层揭秘真凶的过程中,曾到达过这种效果,但编剧的野心还未止。在影片的结尾,观众可以感受到编剧在创造“悬疑”效果上的努力,但也难免重蹈多数国产剧情片故弄玄虚的覆辙。甚至在真相大白后的一些片段,让观众笑出声,恐怕这并不是创作者想要的结果。
㈢ 《记忆大师》电影观后感
《记忆大师》是陈正道导演“大师”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演员阵容相比《催眠大师》更让我喜欢,在相对观影预期较高的情况下还能有一个相对满意的观影体验,个人觉得此片已经做的不错了!
首先影片里面架空的城市概念和故意做的比较模糊的时代感,混搭的复古和未来科技的美术风格很有意思,也契合了故事科幻的背景。许多场景和空间的搭建,以及梦境的表现都很出色,如果下文有涉及场景再细说。
《记忆大师》为何非要反转
?关于反转
本片最被人诟病的就是结局的强行反转,我看的时候也对这个结局感到突兀和不满,所以我试图分析一下导演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众所周知导演的上一部作品《催眠大师》问鼎当年国产悬疑电影票房冠军,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情况下唯一被人吐槽的就是《催眠大师》的故事太过简单!由此可以推论,这次的《记忆大师》他想做一个升级版的大反转。
但是作为一个爱好看推理悬疑或者是烧脑剧的观众来说,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脑内的所有复杂情节均被推翻,电影依然按照了一个最便捷的道路发展,按照这样下去,杨子姗成为杀手,不但没有反转,就连复杂程度都不如《催眠大师》。于是导演安排了段奕宏这个并不算高明的反转,当然细推回去还是有一些线索的,暂时不表。
先说他走了最便捷的一条路:所谓最便捷,就是表面设定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那么观众就没有更多的猜测空间,既然明确了就是黄渤的记忆和凶手的记忆交换了,那么故事的复杂性就已经堵上了。
假设此处表面设定是交换了记忆,而本质黄渤其实就是杀手本人,他以为拿错别人的记忆,其实那只是他多重人格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那么这个故事就复杂多了,结尾反转也会更震撼!
再假设,如果杀手是小女孩,而黄渤是他幻想出来的一个人,故事同样也会更复杂并且也可以合理,因为影片涉及到的家庭暴力,在我看来家庭暴力最直接的受害者,并且会给人留下阴影的一定是个孩子,这点猜测导演也有体现,不过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为了表明,要想让故事复杂更具有观看性,并且结尾有出乎意料的反转,那必须从一开始就让观众没法明确判断出故事的设定和走向,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都值得怀疑,而不是前面顺理成章,不设置疑点,结尾突然反转,让人不适。
段奕宏
这个角色由于出场和给出的线索太少,导致最后反转让人很难接受,也会让人怀疑他的行为合理性。事实上他作为杀手的铺垫是有的,只不过不明显。
?首先他一再扣留一个前来提供线索的非嫌疑人,并且在对方提出要求警方保护他妻子的情况下也不予理会的行为很怪异,有明显拖延时间和伺机从他口中打听出他知道多少作案细节的伏笔。但是这种伏笔就是知其结果而去反推才会觉得是个伏笔,因此都有牵强的成分。
此处只有一个细节是可以说他利用了自己掌握住了黄渤记忆里的弱点而给他下了一个套,就是故意让他看到的电话号码,误导他凶手是杨子姗。
?另外他失手推徒弟下楼梯也是一个细节关联,他那时候的脑内对于作案的细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下意识的动作和情绪会流露出来。
这里我要说最能看出段奕宏就是凶手的另一个细节应该就是黄渤的眼神了!当黄渤由作家转换到杀手的眼神以及快速冷酷的手段,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只为保护被家暴闺蜜而变态的女杀手,更像的一定是段奕宏,结合他结尾的手段和眼神其实是很像的!
小孩
影片由于涉及到家庭暴力,让我联想到杀手很有可能是个小孩,在一个家庭中,除了被害人,受家庭暴力最大伤害的一定是孩子,而且这种阴影极有可能伴随他一生,并且产生变态心理。显然导演也是这么想的,因此杀害一个受害者的时候,杀手还是个孩子。
关于孩子的伏笔是很多的,比如在车里吓尿;比如要拿椅子才能钩到的药瓶;比如他所处的家庭位置,在黄渤的梦境里他是在受害者家里的,而受害者的老公是在门外敲门的,如果他是个第三者身份,那么所在的环境就很奇怪。在遭遇危险的时候,受害者提出让黄渤先下车,这些都换成孩子就全部合理了。在小孩的伏笔上,是做的最到位的。
杨子姗
正如大家的感觉一样,如果杀手的设定就是杨子姗会更合理些,而小孩的身份放在杨子姗身上也是可以合理的。第一个受害者的家庭里,受害者是有个妹妹的,杨子姗可以是那个妹妹,从小看到姐姐被家暴,因此心里扭曲,她先杀了自己的姐姐,长大后又从事了相关行业,一直关注着被家暴的家庭,当她发现无法解救那些被家暴的人就选择杀死她们!
而当她每次对受害者发出好感的时候,会令受害者觉得恶心,宁愿选择和自己的丈夫待在一起,也不选择和她在一起,特别的合情合理。另外以她的职业和女性的身份去接近这些被家暴的性格比较孤僻的人群本身就更容易一些!
再就是,如果是她换取了黄渤的记忆,那么她邀请徐静蕾去听音乐会,莫名的对她有特殊的好感和暧昧就全都合理化了。最后带着她去自己老家的玻璃花房也是再自然不过了!
黄渤
毫无疑问,本片最大亮点就是看黄渤秀演技!一个不靠长相,光靠一个眼神就能让我看燃的男演员。这部片子如果说许多牵强的细节我能忍的原因就是黄渤的演技让我可以忽略那些。他的表演就是让我相信他演出来的一切。
要注意他演的这个作家是个智商非常高,记忆力惊人的人,并不是有些人以为的,他切换到杀手就变高智商了,而是他本来就高智商。他可以在梦境里通过不直接的观察记住电话号码的一部分和家庭地址,也可以在快速瞄一眼通话记录单的情况下记住完整的手机号码。他在得知自己被植入了杀手的记忆后,快速的反应到自己的妻子可能会面临的危险,这些都是快速的联想和判断力。
当然这里有个需要探讨的假设问题,不能明确的说是不是bug,在他删除了对妻子的感觉之后,那种豁出命去保护自己妻子的感情是出自于哪里?
黄渤在切换到杀手模式后的执行力和果断冷酷与之后段奕宏一枪射杀杨子姗的杀手行为模式确实有相似之处。其中两次越狱的戏份简直太帅了!
几次梦境处理的也非常棒!以旁观者身份观察自己,最后梦境里的自己和旁观者自己对视的场景,一直是我自己觉得最怕梦到的一个场景。另外特别喜欢漂浮的.鱼的设置和被困在同一个场景里走不出去的设定。几个场景的构图都很有矛盾空间的感觉,也很符合对于记忆死角的刻画。
最后,黄渤和徐静蕾这两个作家的结合,贯穿整个剧情的情感始末,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最初设梗的疑问在最后得到了解答,影片最后的落脚点仿佛是在情感上,就如我之前假设的,记忆和情感的关联到底是怎么样的?
《记忆大师》看一遍可能会错过很多细节,因为这是一部双主角电影,观众第一次看时,代表的是江丰的未知视角,享受对案件抽丝剥茧的过程,也许你会觉得第二个反转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但看第二遍时则能透过凶手的全知视角,观察到他在暗处的心理细节,可能会理解更多,带有布局设套的快感。两个角色颇有《夺面双雄》的意思,只不过他们交换的是记忆和性格。
故事套用了一层科幻前提,看上去像是《黑镜》所钟爱的“黑科技的反作用”。然而,科幻只是引子,仍服务于悬疑,让案件本身能够碎片化的重组。
故事发生在三种时态下:A、凶手的童年,B、凶手前几日行凶时、C、现实时空。
影像上,摄影采用黑白表现记忆,以区别彩色的现实时空。编剧还特意模糊了A、B之间的边界,因而造成了江丰(观众)先前对案件本身的误读。背景也被架空成“T国”,甚至混搭了各种年代元素,一来能够规避警察犯罪的审查问题,二来避免让观众通过服化道看出记忆部分是发生在两组不同时空下。
「记忆大师手术」删除的不是记忆,而是删除这段记忆之中的情感依托,让参与者变成旁观者,切断情感联系。凶手在记忆中是以江丰自己的面貌出现的,避免观众过早知晓真凶。
在科幻的前提下,江丰等于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让他可以洞悉凶手的犯罪经历。不过剧情始终没从警局角度对展开案件细节,完全通过江丰一己之力去破案,警察对他提供的证词也没有一个合理的反馈。
影片主要吸引我的是两个角色因记忆导致的性格互换:江丰第一次因为记忆发生变化,是在「记忆大师诊所」内,与医生产生分歧,从而唤醒了“凶手推倒李慧兰”的闪回记忆,他靠惯性推搡了医生。后来,与江丰一同关押的犯人说他在江丰身上看不到杀人犯的眼神,后来又被他的眼神吓到。
这都是凶手的记忆对江丰产生的影响,反过来看,凶手(沈警官)也延续了江丰在审讯室敲桌子的细微动作,此时已经代表双方被各自的记忆影响,也为结尾凶手的一丝怜悯做了铺垫。
两个角色一个变好,一个变坏。他们在档案科查证家暴受害者照片时,身后电视机里放的是环球经典老片《科学怪人》(1931),对应沈警官说过的台词:“我们不能为了抓住一个怪物,而去制造另一个怪物。”
其实沈警官才是《记忆大师》的真正主角,江丰是观众的视角,是代入者。但是沈警官这个角色比江丰复杂得多,并且所有记忆都是服务于这个角色的。
他始终躲在暗处左右为难——在江丰和徒弟面前,既要表现出破案的积极,又不能露出狐狸尾巴,城府很深。
当他知晓了江丰的洞悉能力后,就在亦步亦趋跟随江丰的脚步,每一步都要走在江丰的前面,包括借用到「记忆大师诊所」调查为名,实则还原了江丰的记忆。因为他担心江丰能在记忆中看到自己的样貌,也是确保知己知彼,完成他天衣无缝的嫁祸计划。
在这段时间内,他让江丰名为配合调查,实为软禁,还让他有任何看到均向他报告,完全将江丰玩弄于手掌之中。
即便在所爱的人(母亲和李慧兰)面前,沈警官也是一个左右为难的人——爱你爱到杀死你。这个角色,老段演的细腻,收着表演一直都是老段的强项。
记忆中,另一名受害人(许玮甯扮演的角色)被溺毙在浴缸里。江丰认为两名受害者都有家暴史,性格也相像,但凶手对待他们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观众后续了解到,这一时空是凶手的童年时代,受害者是她的母亲。凶手在这段记忆中是失语的,因为当时作为一个孩子,心智还不成熟,无法与家长对话,更不能用实际行动帮助忍受家暴的母亲。最后唯有让母亲误服安眠药,以求解脱。
片中有场超现实段落,母亲将一条金鱼放飞天上。这场戏是江丰做梦时出现的(沈警官当时说江丰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睡一觉),后来有一组闪回,能看到这不过是沈母画在手背上哄孩子开心的方式(同时也是遮挡家暴留下的伤口)。
飞鱼是沈警官对儿时记忆的朦胧臆想,“鱼”也是有象征隐喻的:鱼想要挣脱自由,即便飞出水面,以死解脱。对应沈母当时的心境。
沈警官成人后,他遇到了有夫之妇李慧兰,一个同样有着家暴史,也同样忍气吞声的女人。
沈警官对她的好感,有一定程度俄狄浦斯情结(会让他想到他的母亲)及童年弑母的赎罪心理作祟。所以,当李慧兰夫妇关系紧张时,他让她躲在自己的老宅,希望能赢得她的芳心。可这个女人不爱她,她原本认为沈警官只是出于好心帮他,谁想到他是想拆散他和丈夫(李航),她还心甘情愿陪伴粗暴的丈夫。也导致沈警官情急之下,再度重演了当年弑母的历史。
在李慧兰被他闷死时,既是为死者(离开家暴)感到高兴,也流下了泪水,泪水是因为自己也变成了他曾经所讨厌的那种人——像他父亲那样的人。他甚至比父亲和李慧兰的丈夫还要穷凶极恶。
案发前,是李慧兰的女儿李晓芸打电话让沈警官来到家里帮忙,沈警官上楼见到晓芸时,让她戴上了耳机,所以她事后并不了解案发时的状况。沈警官制造了李航是第一嫌疑人的假象,所以晓芸自始至终认为凶手是喝了酒的父亲。
沈警官和雷子后来到学校找晓芸问话时,她的说辞明显是有人教的,看看沈警官当时的反应就不难猜测是怎么一回事了。
其实影片早就交代过沈警官与李慧兰有关,江丰首次以凶手的身份进入记忆,与慧兰在花房相见,当时有一通电话留言就是沈警官的声音,不过初看的观众不会留意到这处细节。这是编导有意安排的伏笔,就好像布莱恩.德.帕尔马在《剃刀边缘》中,凶手正式露面前,就已经在人群中惊鸿一瞥一样。
影片的角色都是功能性的,没有一个多余的人物。乔斯.韦登曾经在“给编剧朋友的十条忠告”中就告诫过大家,剧本中每个角色都应该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当剧情揭露出凶手的童年时代,选角导演还找来一个中性打扮的孩子来出演,这也是为剧作上放出陈珊珊这个“烟雾弹”做了准备。
她的法医身份也能对应凶手行凶时使用的手套(江丰有一句台词说:“什么职业的人才会在行凶时戴手套呢?”大概是这么说的),加上徒弟的合理怀疑,沈警官顺水推舟给陈珊珊。但熟悉悬疑推理的观众,都能猜到这不过是一个“烟雾弹”,真凶会另有其人。
沈警官成功利用了陈珊珊的弱点将嫌疑对象指向她——最早李慧兰家暴到医院时,是陈珊珊处理的,李慧兰一再强调是摔伤,李晓芸说明明是被打,陈珊珊发现她是多处软组织挫伤,必然是被殴打的。当她再度见到李慧兰时,对方已经成了一具尸骸。
后来她了解到家暴的事,便对这件事感到自责。陈警官也是成功利用这一点,用张代晨胳膊的小伤作诱饵,博得陈珊珊同情,让她误认为江丰也是家暴男,并利用职务之便毁灭自己的证据,包括更换死者家最后一通电话(也使江丰开始误认为陈珊珊是凶手)。
沈警官是如何知道张代晨怀孕的?是陈珊珊告知的,音乐厅一场戏,陈珊珊对张代晨说:“您别担心,我会帮你介绍这个城市最好的医生(指的是妇产科医生)。”正是出于这一点,陈珊珊更加关注张代晨的安全。
陈珊珊告诉了沈警官,才使得沈警官提出让她带张代晨去他的老宅躲(嫁)避(祸)的计谋。当然,陈珊珊对张代晨说是自己老宅,只为让她放松警惕,因为陈珊珊始终认为张代晨在替她的“家暴”丈夫着想。同样,沈警官也再度误导了江丰去怀疑陈珊珊,一石二鸟。
雷子一直都是沈警官的跟班,没有主心骨。他的作用是在剧情中间引发对“烟雾弹”的合理性怀疑,以及“最后一分钟营救”,并带来自身的成长。他在载李晓芸时,用了沈警官的车,他发现晓芸对这辆车很熟悉。恰巧沈父(童年记忆中对母亲施暴的丈夫,断指有所交代,前面也到警局要过一次钱)又来找儿子要钱,见到了沈母的素描像。
江丰和张代晨夫妻感情失衡的原因,影片未做明确交代,但许多细节可以了解到,著名女作家成为男作家的妻子,女作家为了相夫放弃理想。男作家后来变得比女作家更有名气,但她却因为无法生育做不了母亲,作家梦和母亲梦的幻灭是婚姻失败的导火索。
由于「记忆大师手术」切断的是记忆之中的情感联系。所以,江丰用DV直观的记录下了他与妻子的感情记忆,并锁在了保险箱中,而保险箱的密码是1021,也就是他们初次见面的那天(两人相遇时散落的手稿处可见)。
《记忆大师》有别于《催眠大师》的是,这次剧作上加强了情感戏,不过由于时长所限又削弱了很多。有的观众只关心案情,却忽视了情感与案件所产生的共鸣,我认为影片各种的情感关系才是影片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就连江丰夫妻的感情隔阂,最后还是通过沈警官的感受来化解的。两个男主角都因为对方记忆和性格的介入,才找到了他们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陈正道的电影,依然有着自己风格独到的审美。全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场戏发生在江丰的深度睡眠中,他在梦境中进入了一场记忆的镜渊(mise en abyme)。陈正道御用美指罗顺福功不可没,我在不少电影中见识过镜渊,如《公民凯恩》、《走廊的镜子》、《鬼镜》和《盗梦空间》等,但穿梭其中还真是头一遭。
㈣ 记忆大师电影结局什么意思
最后一通电话是沈警官自己的,他自己把它改成了姗姗的号码,姗姗和他没有关系,只是成了可怜的替罪羊,可能真因为法医有白手套很正常,所以他选择嫁祸给她,沈警官年幼之时看尽父亲对母亲的家暴,而母亲选择忍。
他为了让母亲解脱,所以选择杀害母亲,鱼缸淹死那段是沈警官小时候的记忆而已,前面的铺垫黄渤发现了最后通电话的号码,质问沈警官为什么说没查到,沈警官闪烁其词,其实是故意让黄渤发现,因为电话已经是姗姗的了。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2025年,因为和妻子张代晨(徐静蕾饰)婚姻破裂,男主角江丰(黄渤饰)走进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手术,却不料手术失误记忆被错误重载,他莫名其妙变成了“杀人凶手”。警官沈汉强(段奕宏饰)的穷追不舍让他逐渐发现,自己脑内的错误记忆不仅是破案的关键,更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希望。
与此同时,妻子身边出现的女人陈姗姗(杨子姗饰)、记忆中浮现出的神秘女子(许玮甯饰),似乎也和真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场记忆烧脑战也随之开始。
《记忆大师》多数时间色调清冷幽暗,回忆的部分偶尔也会出现暖融的麦田和浪漫颓靡的废弃花房,鲜红血渍一旦出现便触目惊心,而2025年的“记忆大师”医疗中心和警察局又展现出了科幻感。
㈤ 关于电影记忆大师深度解析
《记忆大师》这部电影的明暗线分的极为清楚,往往会把大部分忽略细节观众引导进入明线轨道而少部分观察细腻的观众引导入暗线轨道。下面我为你整理《记忆大师》深度解析,希望能帮到你。
故事真正开始是在记忆大师中心有一对夫妻闹事开始,正因为那个不满女友私自删除记忆的男士潮天空开了一枪,使得黄渤手里的取回记忆的金属号牌与杀人犯的金属号牌都掉落在了地上。导致后面俩人都在捡的时候互相拿错了。
(这里我要说的是对那些质疑dna才能提取记忆的人,你们也许没有注意到在护士给黄渤抽血的时候说了,需要提取你的dna样本制作成金属号码牌,以此为凭证来取记忆。所以抽出来的那管血不仅已经记录在册也同时为客户生成了金属号牌。以此为钥匙,这样就不必每次来提取或删除记忆都要重新抽血,是为了方便客户建立档案好下次来直接使用。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医院用的病例。你不可能每次去医院都带一张新病例。肯定是从第一次去医院建立一个病例一直用下去。提取的dna样本也是一样。作为一把钥匙只负责开启用户档案而存在,而不具备检验持有者身份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你家门的钥匙不管谁捡了都能打开你家的门,但他不一定是你本人。)
俩人捡错了号码牌导致故事走向明暗分层。
明线:明线的内容就是用来隐藏暗线的幌子。
幌子1.
徐静蕾强行要求黄渤去找回刚消除的记忆这里有些观众会疑问为什么决定离婚的人,还要逼着黄渤一定要取回记忆才能说出一些事情,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也许她知道黄渤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需要黄渤找回来或者黄渤有哪些不能失去的记忆必须找回来。(而这个疑问在后续剧情也有了交代,是因为徐静蕾终于怀孕了,作为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丈夫保留着与自己美好的记忆下得知这个好消息也是情有可原的)
幌子2.
后来记忆中心的院长说的那句“我怎么知道你存的是你的情感记忆,还是你的杀人记忆”这句话与前面徐静蕾奇怪的举动一联想,也可能诱导观众误以为黄渤自己可能就是杀人凶手只是他一直埋藏在心里不愿意唤醒这段记忆却被记忆中心唤醒。
幌子3.
剧情的发展很快否定了前面的说法。因为来到了警察局,黄渤看到了这个记忆中的女受害者正在被警方当作案件处理,而凶手被指认是受害者丈夫。与黄渤毫无关系。把观众又引导到也许凶手是李慧兰丈夫的可能。
幌子4.
女医生陈珊珊的出现,以及她对于去年的死者李慧兰的受伤状况倒背如流,这可疑的现象不禁让观众联想以及怀疑凶手又有可能是陈珊珊。到了这里故事的明线总算确立了目标,设定凶手就是陈珊珊从而对后续明线剧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陈珊珊是凶手做铺垫。其中最明显的暗示当属李慧兰说的那句“你让我觉得恶心”,因为只有同性恋才会让部分性取向正常的人觉得恶心感。以及神秘女受害者在浴缸里毫不避讳的让凶手帮自己拿药,也正如闺蜜才会如此不避讳。这些剧情的衬托让大部分观众在50分钟的时候,看到陈珊珊在为徐静蕾擦伤口的时候说“他不是故意的,但你自己要小心”表现出了一种对家暴的反感,断定凶手就是陈珊珊。从这时候开始看后面的剧情几乎都带着有色眼镜,觉得她来找徐静蕾听演唱会也是出于阴谋,故意把包留在徐静蕾家中以及黄渤打电话给陈珊珊种种暗示表明陈珊珊无疑就是凶手,这样一切都说的通了。最后还把徐静蕾约到了花房古宅里,那个曾经的凶案现场。让观众以为故事马上要真相大白了结局肯定如观众所想是陈珊珊的凶手。导演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部分观众顺着明线走到了尽头,可故事还没有结束。暗线还在继续着。
暗线:
从22分钟的那段记忆里有很多细节可以判断出凶手与神秘女受害者的关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秘女受害者的妹妹。她在打电话报警,想把姐姐从家暴中拯救出来。(这里不难看出她妹妹是一个很有主见思想很前卫的女子,绝对绝对绝对不是李慧兰那种性格。李慧兰胆小怕事,被打也要说自己是摔得,怎么可能是沈队的小姨。所以说什么李慧兰是沈警官小姨的观众可以回去重刷了。整部片子下来沈警官对李慧兰的称呼都是直呼其名没有敬语,也没有对处理她案子有特殊的亲人情感在里面,仿佛就在处理路人案子一般面无表情。所以小姨子假设,不存在的。)
细节1.
神秘女受害者听到丈夫要割手指,起身准备开门时,凶手双手握着女受害者手的姿势看起来并不像同龄人之间的握手法,俩人都是站着的,而男方选择用双手去拉住女方的单手,并且女方把另一只手拍在男方肩膀上这种动作看起来就好像有身高差一般毫无违和感,就好比男方应该是一个年龄很小个子很矮的人才配用这种肢体语言。
细节2.
神秘女受害者的丈夫对凶手冷淡地训斥道“你还留在这干吗。”以及凶手小姨说的“你别乱来”都仿佛是在对小孩子说的,一个是来自大人的训斥,一个是来自大人的保护。
细节3.
在车上,神秘女受害者恳求丈夫慢点开,甚至求他让后面坐着的凶手先下车,以及那时凶手的害怕,和后面尿裤子,足以证明凶手确定是一个小孩子,而且从尿裤子的位置可以断定确实是个男孩,从女受害者对他的关心程度来看足以证明两人之间有着很亲密的感情,由此可以断定凶手是神秘女受害者的儿子,并且那时年纪还小。
细节4.
25分钟出现在警局的老人仔细观察的话糊发现他右手小拇指是断掉的,和记忆中凶手的父亲断的是同一个指头,而沈警官拿着自己的钱包给他小弟让他给那老人钱,证明那老人一定是他长辈也许就是他父亲,那么凶手也就可能是沈警官。
细节5.
沈警官看监控之后说自己要去一趟记忆中心,这里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去记忆中心明为调查,实则是去提取黄渤的记忆,深知自己即将暴露,为了了解黄渤的弱点而做。这点暗线的观众应该都能联想的到。
细节6.
沈警官在车上的时候无意间做过一个开门的动作是把车窗摇下来从外面开,这与后面李慧兰女儿下他的车用的开门方式相同,足以见得曾经那个送李慧兰女儿回家的人就是沈警官。以及后面沈警官的父亲拿着黄渤描述出来的神秘女受害者的画像时的表情和更清晰的断指,把真正的凶手沈警官推出了水面。
还有很多细节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只想说虽然这部影片叫记忆大师,但是我却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不知道观众是否注意过这部影片中的几对夫妻。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处。
李慧兰和沈警官母亲所受到的家暴都是肉体上实实在在的家暴,而徐静蕾在某种程度上也受着精神上的家暴。她本来和黄渤一样都是青年作家,甚至实力不逊于黄渤,她曾经在喝醉的时候问过黄渤,自己如果不嫁给他是否会比自己的同事ada写出来的作品更好,黄渤当时却无言以对,黄渤深知自己的妻子为了自己甘愿放弃事业做一个家庭主妇,并且为了能生孩子每天打很多针受很多罪,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家暴,虽然不是黄渤施加在她身上的,却是父母辈的家庭压力带给她的。黄渤心疼她,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安慰她说大不了不要孩子了。徐静蕾也是怕自己不能生育才提出的离婚,其实他们彼此是很相爱的。但是转折点在于徐静蕾怀孕了。有了新生命的诞生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胜过一切,她仿佛觉得为了这个小家伙,之前所遭受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所以她不想离婚了,想让黄渤找回记忆并和他分享这个喜讯。那么可不可以把徐静蕾和黄渤的夫妻感情带入到另外两个受害人身上去考虑呢。对于徐静蕾来说精神家暴无疑也是一种折磨,李慧兰和沈警官母亲的肉体家暴也是一种折磨。但是她们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有了孩子。试问天底下哪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孩子没有父亲,哪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过苦日子。相信李慧兰和沈警官的母亲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过得更好,而选择被家暴却依然不肯离去。沈警官问母亲“为什么不肯离婚”,母亲的回答是“你不会懂的”,沈警官又说“我不想看到你在被他打了”,母亲说“至少我还有你啊”足以看出母亲所承受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能过得幸福。李慧兰也在被沈警官问到“离开他”的时候说过“那我女儿怎么办”可见李慧兰也是为了孩子。这三对夫妻为了自己的孩子,都选择不离婚,是母爱最大的体现。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李慧兰要对沈警官说“你让我觉得恶心”这句话,而且这句话,这个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算是着重强调了。我仔细想了想,第一次出现,记忆里的那个凶手扮演者是黄渤,第二次是陈珊珊,第三次是沈警官。可以说这句话对这三个人每个人都说了一遍,剧情效果也不一样。所以要分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要分场合。
第一次的时候,黄渤作为一个原景重现者,最完整的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诱饵撒给观众,勾起观众对凶手性别的好奇心。以及对这句话深意的思考。其实这句话真的没什么深意,就是一个女人处于对自己反感的男人的一种宣泄。至于为什么反感之前有埋下伏笔,曾经在花房的时候,沈警官一度想锁住李慧兰不让她与外界接触甚至电话也不要打,李慧兰开始感受到沈警官的控制欲,因此感到反感。本来就反感,再加上楼梯上沈警官对自己动手动脚挑逗情话对她来说都是无比的恶心,任谁面对自己不爱的人对自己这样说这样做做都会觉得恶心吧。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会这样说。
第二次出现纯粹为了带入陈珊珊的角色让观众感受一下来自同性恋之间的那种恶心感。
㈥ 记忆大师影评有哪些
《记忆大师》是一部由陈正道执导,黄渤、段奕宏、徐静蕾主演的一部剧情、犯罪、悬疑、惊悚类型的电影,下面我为你整理关于电影的影评,希望能帮到你。
《记忆大师》影评(一):放错重点
电影中的时间地点为2025年的亚洲,可能是因为想要记忆手术这么一个科幻未实现的东西,所以把时间设定为未来。但是电影里的建筑、车、以及警察局内部的装潢风格(我真得想吐槽下那个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真有设计感,可是为啥要把那个地方设计成那样?好像没啥有力的理由。还有审讯室那个脏兮兮的墙壁、窗子之类的,这是啥金属工业风吗?),包括里面几乎所有出现的文字都是英文…但几乎大部分又都是中国人(音乐厅里看到了外国人),让我对故事发生的地点产生了怀疑…这到底是哪?这到底是啥时候发生的事儿?所以我觉得导演可能是想设定个架空的地点——T国,一个几乎所有都说中文,但是警察局的档案全是英文记录的,人民写字也是写得繁体字的地方。这样的设定是不是会让故事讲起来方便点?可能纠结于这么一个地方会让觉得有点吹毛求疵,但是我真得有点在意这种场景的设定,电影美学啥的我不懂,只是觉得看起来怪怪的。
细节我觉得很棒,是那种观众可以发现但是不会很容易就发现真相的提示。比如江丰在记忆中出现的:1.垫着板凳够药瓶;2.在车后座吓得尿裤子;3.擦镜子却看不到自己的脸;4.从手中飞出的鱼;5.李晓芸娴熟地摇车窗打开车门。前四点都让后来揭示这其实是江汉强小时候的记忆这样的剧情反转很合理。第五点说明李晓芸确实和沈警官认识。
我开始真的以为陈珊珊是凶手来着,掉进陷阱里了…但是直到出现陈珊珊和李慧兰那段略百合的“假记忆”片段时,又觉得事情好像并不是这么简单。最后反转还是不错,段奕宏演这样的大boss—沈汉强挺适合的,因为他的演技还是能比较好诠释出一个这样复杂的角色的。
家暴的题材,悬疑的风格,反转的剧情,真的不错!
最后提一句,江丰一段记忆中那个连续不断的屋子和浴缸那段,还有人物从活动到突然静止的转换,我觉得很棒!
《记忆大师》影评(二):《记忆大师》让中国悬疑片进步了
首先,对于一部悬疑片来说,电影还是能赚取观众的些许脑细胞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也听到周围很多人在窃窃私语,预测着凶手,悬疑还是值得肯定的。烧脑做到了,但就情节、节奏来看,为了悬疑而悬疑,未免有点刻意,中间部分反转太多,所以使得结尾处好像故事没有讲完,结束的太刻意。 另外,电影其实也有很多漏洞,比如说黄渤把记忆找回来是因为想跟妻子离婚,而段奕宏既然拜托了这段记忆,为什么又要去找回来呢?最后段奕宏因为有了黄渤的记忆才没有开枪打死其妻子,以此推理,黄渤最后为什么没有一点段奕宏思想的掌控?反而很机智。看到黄渤从车里醒来的时候,老是有种段奕宏将会醒过来的感觉,但电影中的黄渤却还是他自己,只是与妻子更恩爱了。
《记忆大师》影评(三):剧透,简单的观影感受
总体来讲,片子委实不错。除了一些逻辑比较生硬,推动情节时人物行为不大合理。
1.黄渤要带走徐静蕾时,按正常人思维都会说,她是杀人犯,你快跟我走,然而黄渤一句话都不解释,即使这里受了段奕宏记忆的影响,他也不应该不说清楚话强行带走徐静蕾。
2.智商一直下线的徒弟,上线的非常突然,在分析凶手和被害者关系的时候,强行上线并且科普他们的关系可能是闺蜜,故意把我们的怀疑引导到杨子姗身上来。
3.杨子姗个性塑造太不强烈了,前半部分就完全故意演成一个跟受害者暧昧的女同性恋,实际上她真的只是同情而已,尤其是突然要约去听音乐,并且被黄渤抓到时眼里有杀人的意味,如果剧情最后强行反转,这里她不应该表露如此明显,使大 boss的曝光很生硬。
4.段奕宏明明只是个童年受到伤害的小男孩,因此杀了自己母亲,那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会分得清止痛药和安眠药,并且这里本来是想把疑点引向杨子姗的。最后结局突转使这个点也很硬。
5.段奕宏在任这么多年,却只杀了这么一个女人,而且最后还要嫁祸给完全无关的杨子姗,这符合他犯罪的动机吗?
在看到一半的时候,男朋友跟我说这boss是杨子姗,当时觉得他好聪明哦(主要我俩晚上看剧包场了,所以尽情讨论也没关系)后来结局反转,我俩齐声惊呼,果然还是编剧厉害啊!
这剧真的很适合拿去做反家暴宣传片,我看得时候整个人都在发抖,太可怕了。后来男票问我是不是有心理阴影,我才忽然想起来,其实我也是另一个段奕宏,但是时间太久远了,我爸我妈也不常在一起,懂事以后他俩也不打架了,完全处于一句话都懒得跟对方说的状态。
所以这段记忆,在我的脑海里就这么淡化了,童年阴影在我身上具体表现为什么样子我一点也不清楚。可能也是因为我不知道正常长大的小孩子是什么样吧。
《记忆大师》影评(四):说说我的感受
㈦ 电影《记忆大师》好看吗
《记忆大师》是一部好看的剧情悬疑电影。
讲述了江丰因手术失误载入一段杀人犯的记忆,进而引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惊险故事。
㈧ 电影记忆大师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电影记忆大师剧情简单介绍
1、电影《记忆大师》的主要内容介绍:故事发生在2025年,因为和妻子张代晨(徐静蕾饰)婚姻破裂,男主角江丰(黄渤饰)走进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手术,却不料手术失误记忆被错误重载,他莫名其妙变成了“杀人凶手”。警官沈汉强(段奕宏饰)的穷追不舍让他逐渐发现,自己脑内的错误记忆不仅是破案的关键,更是救赎自己的希望。与此同时,妻子身边出现的女人陈姗姗(杨子姗饰)、记忆中浮现出的神秘女子(许玮甯饰),似乎也和真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场记忆烧脑战也随之开始。
2、《记忆大师》是由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瀚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悬疑片,由陈正道执导,任鹏担任编剧,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许玮甯联合主演,影片于2017年4月28日全国上映。影片讲述了江丰因手术失误载入一段杀人犯的记忆,进而引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惊险故事。2018年6月22日,该剧获2017年度“无烟电影奖”。
㈨ 记忆大师电影值得看么
《记忆大师》电影豆瓣评分为:7.2分
主演: 黄渤 / 段奕宏 / 徐静蕾 / 杨子姗 / 梁杰理 /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故事发生在2025年,因为和妻子张代晨(徐静蕾 饰)婚姻破裂,男主角江丰(黄渤 饰)走进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手术,却不料手术失误记忆被错误重载,他莫名其妙变成了“杀人凶手”。警官沈汉强(段奕宏 饰)的穷追不舍让他逐渐发现,自己脑内的错误记忆不仅是破案的关键,更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希望。与此同时,妻子身边出现的女人陈姗姗(杨子姗 饰)、记忆中浮现出的神秘女子(许玮甯 饰),似乎也和真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场记忆烧脑战也随之开始。
用户评论:复杂的人物动机,情节一直在凶手是谁的推理上,人物的情感和成长没了,情节太多以致于情感的力度达不到,加上大反派是缺失的,因此这个故事也不可能是高智商,只是在各种绕,拖到最后一秒的大招显得有点刻意。不过小格局的片子很精致,记忆改变人的行为,在人物身份互换的细节上很下功夫,值得二刷。
观看搜索:番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