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个电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员
拍摄电影是一道非常繁琐的工序,所以需要的工作人员非常繁杂也非常多,通常包含台前幕后两部分人员,但是我们通常只认识台前的演员和导演等,幕后支撑实际更为强大。
1、Additional Camera 副摄影/副机摄影师:副摄影一般指一位摄影机操作员,操作一台副摄像机来完成拍摄。
2、Armorer 枪械师:枪械师主管影片拍摄中的所有枪械,武器及冷兵器。他们的职责有挑选枪械与弹药,确保所有人安全,维护打理枪械,枪械顾问,保证所有枪械的合法性和安全。
3、Art Director 艺术总监/艺术监督:艺术总监监督和管理片场所有美术部门工作人员,包括设计,建筑,制作的所有工种进行有效的工作。
4、Assistant Camera 摄影助理:分为 1st Assistant Camera,第一摄影助理,简称 1st AC;和 2nd Assistant Camera,第二摄影助理,简称 2nd AC。
5、Assistant Director 副导演:分为 1st Assistant Director,第一副导演,1st AD。和 2nd Assistant Director,第二副导演,2nd AD。
6、Assistant Editor 助理剪辑:助理剪辑是剪辑组除了主剪辑师之外的所有其他协助剪辑的工作人员。
7、Assistant Proction Manager 制片副主任:一般指辅助制片主任工作助手,或制片主任的执行人。
8、Best Boy 总灯光助理/机械师助理/副灯光师/副机械师
9、Body Double 身替:注意这个和“替身”是两码事。身替是指在拍摄中,需要拍摄演员的某些身体部位,但也许演员的这个部位或者使用这个部位的能力不能满足导演的要求,而需要一个能符合要求演员的身体部位,这位演员就叫做身替。
10、Boom Operator 收音器操作员:录音部门里举话筒进行收音的工作人员。
11、Camera Loader 胶片安装员:使用胶片摄影机拍摄时,安装胶卷的工作人员。
12、Casting Director 演员导演/选角导演:负责组织角色选拔试演(Audition),协助导演挑选演员,他们有着庞大的演员资料库和广泛的演艺经纪公司人脉。
13、Choreographer舞蹈指导/舞台指导:指的是在拍摄中如果需要舞蹈场景,他是负责舞蹈动作的导演。
14、Cinematographer 电影摄影师
15、Clapper-Loader 场记板操作员、Colorist 调色师、Compositor 合成师、Composer 作曲、Costume Designer 服饰设计师、Craft Service 后勤/生活制片、Driver 司机、Double 替身
16、Editor 剪辑、Electrician 电工、Executive Procer 行政制片人/出品人、Extra 群众演员、Focus Puller 跟焦员、Foley Artist 拟音师
17、Hairstylist 发型师、Lighting Technician 灯光/灯光工、Location Manager 场景管理/选景导演、Makeup 化妆师、Property Master 道具师
18、Screenwriter 编剧
19、Swing Gang 场工
20、Talent 演员
21、Writer 编剧/作者 等等。
拓展资料
中国十大影视基地
中国十大影视基地,是2006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中国十个影视拍摄基地和文化旅游城 。
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分别是横店影视城、上海影视乐园、中山影视城、长影世纪城、北普陀影视城、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焦作影视城、涿州影视城。
2. 剪辑一部电影要多少个人
一部电视剧的后期剪辑一般也就是一到三个人合作分段剪辑完成的,毕竟人太多剪辑出来的作品会影响其质量。
拓展资料:一个人差不多一天3-5个。这要看电视剧所拍摄的画面数量,而且也要看剪辑自身的速度。剪辑是通过镜头的组合进行场面建构(construction)的过程,以下是剪辑的几个技巧:
1.对比。将两组反差大的画面剪辑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对比意味,有视觉冲击感,还可以把单独的场景甚至场景中单独的镜头与其他场景或镜头连接起来。
2、平行。两个主题不相干的事件(incident)通过特定的事物联系起来平行发展。
3、象征。在影片《罢工》(Strike)的最后场景里,枪杀工人的镜头中穿插了屠宰场里宰牛的镜头。
3. 世界著名的电影剪辑大师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沃尔特 · 默奇与电影剪辑艺术
一、沃尔特 · 默奇(Walter Murch )其人
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导演恐怕能举出一打,但最伟大的电影剪辑师只有一个,那就是沃尔特 · 默奇。
默奇的名字不为大众所知,这是由其工作 的性质决定的:剪辑。一部上佳影片能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人物情感和命运之中,而完全看不见剪辑的痕迹,这是剪辑师的至上功夫,而剪辑,正是电影区别于摄影、戏剧、表演、文学,最终宣告自己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的标志。作为剪辑大师,沃尔特 · 默奇在黑暗的剪辑室内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好莱坞被尊为“ 教父” ,当然不光因为他为科波拉缔造了《教父》三部曲的传奇,更因为他为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剪辑师作为“ 看不见的艺术家” 普遍不为外人知的情况下,沃尔特 · 默奇是全世界唯一频频出现在人们文化视野中的剪辑大师。
默奇是美国七〇年代崛起的“ 学院一代” 电影人之一,这群人都是各大学电影学院毕业生,包括弗兰西斯 · 科波拉、乔治 · 卢卡斯、史蒂芬 · 斯皮尔伯格、马丁 · 斯克西斯等一班复兴好莱坞、创造了一大批现代电影经典的大师们,而沃尔特 · 默奇正是他们背后那双“ 看不见的大手” ,赢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和美国电影学院的多项嘉奖。他于1960 年代末与科波拉和卢卡斯在旧金山共同创造了北加州的电影工业从而为洛杉矶的好莱坞带去新的风气。从1969 年为科波拉的《造雨人》(The Rain People )作音效剪辑开始,默奇先后创造了《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 ,1973) 和《教父》(II 、III) 的音效和《教父I 》的画面剪辑, 1974 年为科波拉的个人最爱之作《窃听大阴谋》(The Conversation )做音效设计赢得奥斯卡提名并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因在科波拉1979 年版《现代启示录》中杰出的音效设计而获得奥斯卡奖。1996 年,因为沃尔特 · 默奇为《英国病人》的画面和声音的诗一般的剪辑塑造,而史无前例地一人独得两项奥斯卡奖。四十年来,经沃尔特 · 默奇之手而呈现银幕的著名电影,除了《教父》三部曲和新、旧版《现代启示录》,还有《五百年后》(THX 1138), 《朱丽亚》(Julia, 1977 ), 《人鬼情未了》(Ghost, 1990), 《布拉格之恋》(又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8 ),《天才的雷普里》(The Talented Ripley,1999 )以及最近的《冷山》(Cold Mountain, 2005), 《锅盖头》(Jarhead, 2006 )。经他编剧导演的《回到奥兹国》(《绿野仙踪》续集,1985 )虽票房不佳但业内人士相当推崇。1998 年,他按照奥森 · 威尔斯遗留的笔记而主持重构/ 复原威尔斯1958 年的经典之作《历劫佳人》(Touch of Evil ,又译《狂野生死恋》) 被称为权威的“ 导演版” ,2002 年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委托修复爱迪生1894 年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迪克森的小提琴》,这是对他作为电影技术- 艺术大师地位的首肯,无疑是一种特殊荣誉。在《现代启示录》的剪辑过程中,沃尔特 · 默奇创造了sound design( 音效设计) 这一概念,将电影音响从一种从属的、配合性的地位提升到了独具艺术表现力量的高度。
默奇学识渊博,被称为好莱坞稀有的文艺复兴式全才。他学艺术史出身,熟悉音乐,建筑,甚至物理学,在电影剪辑的间隙,默奇喜欢翻译意大利诗歌,并对人的知觉系统、宇宙学、以及科学史的研究深感兴趣,1995 年以来他根据“ 旅行者号” 空间探测器和哈勃望远镜发回的数据重新阐释古代的行星定律和恒星图。默奇现居旧金山乡下,面对一片湖泊,没有电视,自酿蜂蜜。
二、沃尔特 · 默奇的书
《眨眼之间:透视电影剪辑》由默奇1988 年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委员会的演讲记录稿修订而成,部分内容也曾包括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戏剧影视学院1990 年2 月的高级剪辑课程内。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剪辑的技术手册,而是关于剪辑的思考和对电影与人性关系的独特洞见,其中最容易为人所记住的,莫过于作者将剪辑跟人眨眼的内在心理- 情感机制进行观察比较所得出的“ 一个剪切就是一次眨眼” 的结论。该书自1995 年出版以来,立即成为英美各大学电影专业学生的必读教科书,更成为一般人文学生从电影内部来认识和了解电影的难得的入门参考。默契以生动而浅易的文字,将电影剪辑的多层面的问题写得极富启发性,从最最基本的为什么剪辑是有效的谈起,默奇带领读者一口气把电影剪辑的美学与实际问题都一一检讨,并就连续、非连续、梦与现实的关系,好的剪辑的标准,眨眼的情感意义及其与剪切点的关系,数码剪辑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默奇在书中与读者分享了他在剪辑那些著名的电影时的思考与体会,他用不同的比喻来解说电影剪辑的深意,把古典音乐,梦的解析,摄影,甚至遗传学、天文学、邮政服务等都跟电影关联起来无所不谈,非常具有启发性。默奇从《冷山》开始使用苹果公司被视为低成本、“ 业余” 的电影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 ,不但将该软件介绍进好莱坞,更直接影响、推动了全世界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制作。有趣的是,默奇至今保持使用旧式剪辑机那样的站立工作姿势,因为他认为电影剪辑是一种全身的舞蹈,坐着是无法跳舞的。他说。
4. 国内的一线影视后期制作人或团队有哪些
国内的一线影视后期制作人有冯小刚和张艺谋,他们都是我们中国的一线制作人,因为他们所拍摄出来的作品都是非常的优秀的,而且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他们的导演才华是非常的强的,他们可以对于演戏的场景进行控场,而且拍摄出来的画面也是非常的壮观的,也会出现一些比较经典的影视作品,得到很多人的青睐。
5. 一部电影有哪些幕后人员
出品人:一般都是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制片人:任务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负责整个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点完片,但也要保证质量。同时还是拍摄影片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确保大家没有“偷奸耍滑”、没有浪费投资商的钱等,跟工程监理的角色相似。
顾问:如果是历史题材或比较其它专业的题材的影片,为使影片更具说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制片人会邀请权威人士作影片顾问。
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场务(剧务):负责提供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备道具、选择场景、维护片场秩序、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等。
布景师:负责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的场景。
灯光:为达到电影艺术效果,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灯光效果。
造型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要求为影片中的演员定出造型。
化妆师:“浓妆淡抹总相宜”,化妆师亦需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员:根据剧本内容,为影片增添精彩场面,但又必须使用专业人士表演,特技人员功不可没。
后期处理:影片整体拍摄完封镜后,导演和监制看过母片之后感觉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处理,达到电影艺术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时还可能重拍某些镜头。期间有配乐、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对应的就会有作曲、配音演员、特技效果人员等。
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相应的还会有乐队、指挥、演唱者等人员。
剪辑:因拍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重复的或者多余的镜头,为使影片整体效果自然和谐流畅,同时兼顾导演及剧本的风格要求,剪辑师需要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影片拷贝:母片处理完成后,制片人会找专业的电影拷贝公司拷贝子片,运往各地电影市场,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制作凝聚了电影工作人员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好的作品的人,他们是伟大的、无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摄“图谋不轨、有违史实”的影片,那他就是社会渣滓、人民的敌人!
监制:
监制(Executive Procer)。监制通常受命于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这里将聚焦“监制”(Executive Procer)这个电影工业中不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监制经常与电影工业的其他两个角色混淆,制片人(Procer)和制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译为制作经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资人,又称出品人;后者是电影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
对于监制这个角色,有人这样描述,“他通常代表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在摄制组里,监制和导演往往又是一对矛盾,他们常常是针锋相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们才握手言和。”
电影制片人(Pro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
场记 定义:http://www.sulushi.com/Article/wd/200506/124.html
现场记录员,导演部门最低职位,工作量大,报酬少。需要细心认真,还要能熬夜。电影入门最易上手的职位,脚勤手快的话一部戏便可速成副导演。熟悉整个拍摄过程,也是洞悉导演的最佳位置。很多导演都是从场记、副导演出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坚持住啊,可别半途而废.
参考资料:首尔SS - 参将 八级
6. 一个标准的电影剧组包含哪些成员
1.导演组:导演、副导演、执行导演、场记。
2.制片组: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监制、统筹、财务。
3.剧务组:剧务主任、剧务助理、剧务。
4..摄影组:摄影指导、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
5.美工组:总美术师、副美术师、美术助理及服装、道具、化妆等小组。
6.录音组:设录音师和录音员。
(6)电影剪辑有哪些人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
制片主任和制片人是雇佣关系,制片主任代表制片人行使影视作品生产期间的行政管理权利。他的职责主要是八个字督促、检查、指导、协调。他要调动和安排好制片班子的工作,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剧组
7. 在你们心中学电影的学剪辑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是要会欣赏生活中的美,能抓住美的重点,好的电影肯定离不开好的剪辑,对演员的一个眼神或者某一个回眸,如果能剪辑出来,更能突出重点。
8. 大家推荐几个厉害的电影剪辑师,最好是国外的,要把他们的资料作品也放上来。
希区柯克,作品有惊魂记;阿拉伯劳伦斯,作品有谍影重重、罗拉快跑、爆裂鼓手。
剪辑(Film editing),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从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
剪辑既是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再创作。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戈达尔:剪辑才是电影创作的正式开始。
9. 影视公司后期剪辑团队都需要哪些人
因为现在短视频的崛起,任何企业,任何工作室或者个人都需要剪辑大量的视频来包装品牌,发抖音,发朋友圈,发淘宝等自媒体渠道做展示。因为每天都要更新并发布新内容,所以剪辑师根本招不够,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辑师高薪水(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在家里接私单,月收入轻松过万,两三万也是稀松平常。)【推荐一个免费“短视频剪辑后期”学习网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04r-2271491548683952668
而且剪辑这个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也不需要美术音乐造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么风格的片要什么节奏,经过三四个月的培训可以轻松掌握。但凡有点电脑基础,会用鼠标拖拽,会点击图标,会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但要学好学精,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王氏教育。
在视频剪辑这块,【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每个城市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0基础的学生。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04r-2271491548683952668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10. 拍一部电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员
1、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这部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2、制片人: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协助导演保质保量早点完成拍摄。
3、顾问:为专业题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
4、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5、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6、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7、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8、场务(剧务):负责提供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备道具、选择场景、维护片场秩序、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等。
9、布景师:负责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
10、灯光师: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灯光效果。
11、造型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要求为影片中的演员造型。
12、化妆师: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13、后期处理:按照导演的要求,对后期选择的镜头进行编辑和特效制作。
14、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
15、剪辑:负责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16、影片拷贝:母片处理完成后,制片人会找专业的电影拷贝公司拷贝子片,运往各地电影市场,待上市或上映。
(10)电影剪辑有哪些人扩展阅读:
电影构成:
技术
视觉滞留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
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拍摄技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
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