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起源于哪个国家
法国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根据记载:在188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着手进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成功之后的迪克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能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西洋镜」电影的想法是,由于西洋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去”窥看”,藉着人们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于是这种电影在一时间非常流行。不久,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大有助于电影的发展。起初,在欧洲,也有人在对这些活动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罗的人,把初步的摄影棚改良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同时间,在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观众。放映电影就此展开序幕。卢米埃兄弟接着巴黎工业奖励学会上试映了一部名叫「卢米埃工厂了大门」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馆」的地下大厅,正式公开上映十二部影片,并出售门票。同年九月,在美国亚特兰大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放映这种射映式影片时,也出售门票。如此可知,早在电影产生的同时,就已和营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先驱 (卢米埃)法国化学家,与其北路易共同发明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为电影实验的先驱。
⑵ 谁是电影之父
人类进入19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影艺术的成长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1839年摄影技术的产生和它的广泛应用。它构成了电影拍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起来有点可笑,电影摄影机的发明,竟是由于一次打赌的意外收获。
1872年,一位美国富翁和朋友打赌。他说,马在奔跑时,在跃起的瞬间是四蹄离开地面的。那位朋友反对说,不管在什么时候,奔跑的马总是两蹄离地、两蹄着地的。于是富翁请了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来做试验。麦布里奇把24架照相机的快门上各牵上一根线,当马匹飞奔经过时,连续踩断了24根线,在极短的时间里,使照相机依次拍下24张照片,再将这些照片一张一张地按次序看下去,以便观察马儿是怎样跃起,又是怎样着地的。为了这一试验,麦布里奇和助手们吃尽了苦头,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历时6年,终于拍摄出一套宝贵的“马跑小道”的珍贵资料,同时也证实了美国富翁的预言是正确的。然而,麦布里奇的成功又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果解决连续摄影的问题。因为他用24架照相机仅仅只能拍摄奔马的一段动作,如果马奔跑1000米的长距离,就得用上成千上万架照相机,胶卷的长度将会绕地球转一圈了。所以,如何运用一架单镜头的摄影机来代替多镜头的摄影机或者一组摄影机,就成了解决连续摄影的关键问题。
1882年,当麦布里奇带上自己拍摄的连续照片到欧洲旅行时,他们的成果使法国学者马莱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马莱运用左轮枪的原理,创造出一种轻便的“摄影枪”,这是第一架能从一个镜头里,一秒钟内获取若干底片的摄影机,它真正解决了连续摄影的问题,说明现代的摄影机和摄影术已经诞生。
到了1888年,英国发明家格林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摄影枪,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摄影机,同时拍摄了伦敦的街景。当试放他的电影,看见人物在布幕上活动起来时,他跑到街头激动地高呼:“成功了,成功了!”
在这一时期,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贡献也是不容抹煞的。
他的第一个贡献,是在1887年和他的助手狄克逊在胶片间发明了凿孔方法,解决了活动照片的放映问题,这便是“爱迪生型”影片的问世。
他的第二个贡献,是在1894年发明了“电影视镜”。它像一只大柜子,上面装有放大镜,里面装有50英尺的凿孔胶片,首尾相衔接,绕在一组小滑轮上,当马达开动后,胶片便渐渐移动,画面循环出现。“电影视镜”面世后,深受人们的欢迎。当它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西洋镜”。
爱迪生的发明使电影技术日臻完善。他运用“电影视镜”拍摄了一些娱乐性的舞台影片,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摄制戏剧电影的最早纪录,如1893年拍摄的《奥特打喷嚏》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这种“电影视镜”还有一些缺陷:一是太笨重,使用很不方便;二是没有银幕,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缺少群众性;三是放映速度过快,致使人物动作不太自然、平稳。
改进并完善“电影视镜”的任务就落到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肩上。
卢米埃尔兄弟原是照相摄影师。这哥儿俩将爱迪生的发明、其他人的成果以及自己的“连续摄影机”进行综合研究后,于1894年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电影放映机——活动电影视镜,终于把影像投放到银幕上,使广大的观众能够共同欣赏这一新生的艺术。第二年,他们取得了拍摄和放映电影的专利,成为真正电影的发明者和创始人。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视镜”是架手提摄影机,不仅灵活轻便,节约胶片,放映质量好,而且具有一身兼任三职——摄影机、拷贝翻印机和放映机的功能,对电影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后人尊称卢米埃尔兄弟为“电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是人类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公开售票放映了自己的影片。
首先放映的是《工厂的大门》。内容是:清晨,工厂的大门被慢慢地推开了。女工们穿着不同花纹的衣裙,软边帽上插着千姿百态的羽毛,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地进入大门。男工们穿着敞怀的茄克衫,推着自行车,漫不经心地也走进厂门。随后来了一辆豪华的马车,工厂主旁若无人地坐在里面,马车驶入工厂后,大门便缓缓地关上了。影片内容虽然简单,但观众看得兴味盎然,放映获得极大成功,引起巨大轰动。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纪念日。
卢米埃尔兄弟一共拍摄了50多部短片,都是纪实片。这些短片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对后来的电影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影片,现实主义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短片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缺少矛盾冲突,然而动作性和新闻性较强,拍摄真实,成为写实主义的开路先锋。影片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开发人们的智慧,促进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当高尔基看了这些影片后,热情地赞颂道:“可以肯定地预示,由于这个发明具有惊人的新颖性,它将获得广泛的发展”,“它一定能够为一般的科学任务服务,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发展人们的智慧服务。”
下面简单介绍几部影片对后世的影响。
《工厂的大门》:传说是卢米埃尔在里昂工厂对面一幢楼的窗口拍摄的,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用“隐蔽摄影法”拍片。
《水浇园丁》:是根据路易?卢米埃尔7岁的小弟弟的调皮举动拍摄的。说的是一名憨厚的花匠拉着一根长长的水龙头在浇花,来了个淘气的男孩,他悄悄地踩住了那根胶皮水龙头。花匠以为水龙头发生了故障,刚打开唧筒进行检查,小孩马上松开了脚,水龙头猛烈喷出的水浇了花匠满脸。花匠生气了,抓住小淘气,猛打他的屁股。这场追打孩子的镜头,形成了引人发笑的场面,取得了一般纪录片达不到的效果。这部短片尽管拍摄技术并不高明,光线灰暗,构图平淡,但可以说是最早带有“悬念”的喜剧片。它已具备简略的剧情,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为以后的故事片奠定了基础。
《膝行人》:比上一部的喜剧效果更浓。它叙述一个假装残疾的乞丐,为了逃避警察追捕,突然站起来逃跑,这便成了后来“追逐片”的先声。
《火车到站》:短片从开头出现一个远景车站,一个搬运工手推行李。接着从地平线出现一个黑点,逐渐增大,是一列火车开来,车头占满银幕。下面便是月台上许多旅客上下列车的种种表情。这部纪实片成功地运用了“景深”镜头,使画面产生层次感和纵深感。观众可以清楚地观赏到火车从地平线上出现的远景起,直到火车进站的近景止,了解到电影表现的无限可能性。镜头前实演实拍的人物,在画框内产生一连串的不同形象,和现代蒙太奇所体现的连续效果十分接近。
《机器肉店》:它描写一头又肥又壮的猪,摇头摆尾地从前面走进了一架古怪的机器里,后面出来的竟是一串串美味的香肠……这部引起观众哈哈大笑的滑稽有趣的短片,孕育着科幻片的胚胎,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救火出动》等四部短片先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拍摄后,卢米埃尔兄弟把它们连接起来放映,构成了一个消防队员救火的惊险小故事。它在电影史上最早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段。
卢米埃尔兄弟训练和培养了第一批摄影师。他们前往各地,拍摄了许多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新闻电影。有的学生如普洛米奥还创造了移动摄影法,使摄影机第一次获得了活动的自由。这种可贵的尝试,对后来的电影艺术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⑶ 梅里为整个电影事业做出了什么贡献
乔治·梅里爱是世界电影发展的先驱。
1861年,他生于法国。1896年,梅里爱对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活动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自己要拍摄电影的念头。大约过了半年以后,他便从伦敦买来一部电影放映机,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一部影片。
1897年,梅里爱在蒙特利尔建立了他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这个制片厂是个两用室,即一头放着摄影机,另一头当舞台使用。梅里爱常以这种方法拍摄舞台演出,这就是“乐队指挥视点”。
他以这种简单的拍摄方法,拍摄了430多部影片,并以“戏剧电影”的创作者闻名于世界。他于1896年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玩纸牌》就仿照了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拍的《玩纸牌》,并大获成功。以后便接连拍摄了《浇园丁》《火车到站》《海水浴》等影片,其主要是对卢米埃尔兄弟和爱迪生影片的复制,没有个人的独创性。
1896年,梅里爱运用特技拍摄了《贵妇人的失踪》《印度托钵僧》等特技影片,引起了当时世界观众的浓厚兴趣。以后梅里爱又不断构思,将戏剧和魔术中的手法应用到电影中来,使观众心目中自然产生对电影技巧的最初感受。1896年,梅里爱共摄制了80部影片。
1897年,梅里爱开始自己创作了一些故事片如:《英国哨所被袭击》《印度的港战》《一个间谍的处决》等。他不但独创了故事片,还创作了几部新的样式片,如幻想旅行片、神话片和喜剧片等。幻想片有《乘气球升空》《在海边偷看女人的汤姆》《白朗山上的险路》等。1897年,梅里爱共拍摄了《新娘就寝》《一个幻想病人》《醉汉的梦》等16部喜剧片。
梅里爱在1897年改革电影,使电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不仅拍出了各种样式的影片,而且完全改变了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方法,把舞台戏搬上了银幕。
梅里爱是电影改革的先锋,被称为“技术主义电影的真正先驱者”。
⑷ 电影的发明者是谁
电影是严重依赖技术的艺术。而它的实现媒介,到目前为止,仍旧是电影胶片。而电影胶片的发明人是一个美国人,他叫伊斯曼,就是靠着这个发明,他成了对电影的诞生产生了最重要影响的人之一。而如果没有他的发明创造,电影的诞生显然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现在非常喜欢使用的柯达胶卷,就是伊斯曼所注册的--他是柯达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柯达公司生产的胶卷在全世界流通和被人们使用,而伊斯曼,就是这个古老帝国的缔造者。
要是说起来电影成像的历史就更加久远了。早在11世纪,有科学家就发现,可以通过一个小孔,让外面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就提出了一个"黑箱"理论,他的理论的的意思是通过一个黑箱子射出的光线,可以看到放大在对面墙上的颠倒的影像。此外,还有一些发明家发明了"魔灯",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来展现变动的影像。
而在电影诞生之前,照相技术是首先问世的,照相技术是电影摄影艺术之母。法国人尼埃浦斯是照相术的发明人,那个时候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面容会固定显影出来.从此,人们可以十分神奇地通过照相技术把人和景物留在金属版上.但是,当时的胶片是十分原始的。稍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术,这样,照相技术就稳定和前进了一大步。而法国人马莱则发明了摄影枪,这样,在摄影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突破,为电影的诞生创造着新的条件.
与此同时,美国人在沿着另外的思路在前进,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通过他的视镜,人们可以看到活的影像,而且驱使他发明这个东西的原因就是为了追求财富,他认为这个发明将会给他带来财源滚滚.后来,爱迪生确实从早期的电影技术发明中发了财,享有着一些关键技术的专利.这样,这个时候,由于摄影技术和媒介本身的发展变化,就非常接近电影的诞生了。
伊斯曼出生在美国,19世纪是一个发明创造特别茂盛的时期,伊斯曼24岁的时候,就对摄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个时候关于各种成像技术的发明更是方兴未艾。当时摄影用的感光材料是湿片,必须要在摄影前,临时在玻璃上涂抹感光层,并且必须在它干之前拍摄和冲洗。而更麻烦的是,外出摄影时还要带上帐篷和各种药水,这样才能够在室外的环境中拍摄照片。
这太麻烦了,伊斯曼下决心改变这个面貌,于是就从感光材料入手,开始了他的决定性的发明创造。有一天,他从一家英国的杂志上看到,摄影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可以在干燥之后使用的明乳胶剂,这个时候,他的眼睛一亮,于是自己立即动手,直接根据文章中的化学配方,开始制作明胶乳剂,不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880年,他就租了一间阁楼,开始生产和销售他自己制作的照相干版,他的这个手工作坊,就成了后来世界最大并且现在仍旧占领着胶片的巨大市场的柯达公司的诞生地。
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就是不断使发明创造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当时他制作的照相干版十分笨重,又容易破碎,不好携带,1884年,他发明了一种涂抹在纸上照相卷纸,拍摄之后加工冲洗,从玻璃上印制,就可以见到照片了,这一下子使照相技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一年,也是他的伊斯曼柯达公司正式成立的时间。
伊斯曼把柯达胶卷投放市场,使照相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888年,他把这种在赛璐璐片基上使用的胶片乳剂申请了专利,两年以后,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可以在机器上放映影像了。1889年,伊斯曼研究发明了新型的感光胶片,为电影的最后诞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加上爱迪生的发明,很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就在1895年发明了手提式的电影放映机,促进了电影的诞生。
这其中,伊斯曼的胶片技术显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伊斯曼很快就获得了"胶片大王"的称号,他的柯达胶卷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20世纪初,电影刚刚诞生的几个年头里,电影放映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新的生财之道。而爱迪生甚至还成立了一个托拉斯,来垄断美国的市场,发财心切的爱迪生当时说动了伊斯曼,叫他答应了只把胶片提供给爱迪生的托拉斯。但是这个时候,伊斯曼也给竞争对手、另外一家胶片公司提供了机会,竞争对手开始抢占别的市场,于是伊斯曼又把目光放到了当时的欧洲,而欧洲的电影胶片的使用,比美国要多得多,很多国家都把电影当作新的工业。他的胶片很快地四面开花了。
当时还有"不燃性胶片"与他为敌,但是后来证明那只是一个假设,他的胶片制造十分顺利。在伊斯曼逝世之后,柯达公司也没有停止发展,而是成为了一个拥有10万人以上的雇员的跨国大公司,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胶片帝国。
而柯达公司对电影的贡献也没有停止,因为不存在停止的技术,只有更好更完美的技术,1948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专门用于专业电影的不容易燃烧的安全片基,1950年,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可以稳定彩色影象质量的成色剂,这两项发明都获得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技术大奖。1985年,柯达公司正式宣布参加视频的市场竞争,与电子视觉艺术的关系越来越近了。
⑸ 世界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及代表作
前苏联的《母亲》————蒙太奇的典范和始祖野草莓————伯格曼的意识流顶峰作品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表现主义电影的始祖小武————中国电影向现实主义转型的开始 贾樟柯作品这些够吗望采纳
⑹ 简述为电影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个人 并叙述具体功绩
1、埃米尔·雷诺
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1844年12月8日-1918年1月9日),19世纪的法国人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被誉为是“动画的鼻祖”。
他发明的光学影戏机奠定了动画的技术基础,是动画放映系统最早的雏形。1907年,他设计出三维效果的立体电影。1918年,雷诺在塞纳河畔伊夫里逝世。
2、路易斯·卢米埃尔
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出生于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制片人。
他为人类电影事业的进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和兄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摄影机,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
3、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
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生于1842年8月28日,1890年9月16日失踪,是一位法国发明家。
电影史学家将他视为真正的早期电影之父。他用单镜头摄影机在纸质胶片上拍摄了最早的运动影像。他是法国人,也在英国和美国工作。
(6)电影技术的先驱有哪些扩展阅读
埃米尔·雷诺个人发明:1876年,雷诺决定为一个孩子制作一个光学玩具,在转盘活动影像镜(Phenakistiscope)和西洋镜(Zoetrope)的基础上,他设计了活动视镜,并于1877年12月21日申请了专利。该设计用12面镜子拼成圆鼓形,彩色的图片条装在其中。
当玩具旋转的时候,反射出每一幅图片,而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装置。图片条展现了清晰、明亮、不失真的动画效果,并且没有抖动。他在巴黎租了一套公寓,将活动视镜商业生产,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引起轰动。
⑺ 电影的发明者
偶然的发明:由打赌诞生的电影
如今,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你是否知道当初电影的发明是为了裁判一次打赌?也许,我们要感谢那次打赌,感谢它给我们带来的电影。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⑻ 大卫·柯克在《叙事电影史》中称_____为"电影技术之父","创立好莱坞的先驱","荧幕的莎士比亚"。
巴赞?
格里菲斯?
⑼ 电影是谁发明的
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放的。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9)电影技术的先驱有哪些扩展阅读:
技术视觉滞留,“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
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