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记忆中看过的第一部电影还记得吗是什么电影
几十年前,在全托幼儿园,只有礼拜六下午被家长接回家。礼拜一早上回幼儿园。一天晚饭前,老师告诉小朋友们,晚饭后带大家去看电影。
一人带个小凳子,坐在大礼堂里,那时候少有现在这么标准的电影院。记忆中第一部电影是纪录片,原子弹爆炸,那时候不识字呀,后来才知道纪录片叫《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接着放的是电影《地道战》。
还别说,从看电影的记忆开始,就和尖端武器、战争挂上了钩。几十年以来,一直就喜欢看战争片。那以前太小了,肯定和大人看过电影,都是什么电影,完全不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在电影院睡过去的,经常都是迷迷糊糊被大人抱回家,接着睡。
那个年代,能看的国产电影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以及铁道卫士、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的电影。经常看的是新闻简报,正片前加演,最多一次连看了三辑新闻简报,记得都不长。都是国内外重要新闻,相当于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不过,至少都是一个月左右的事情了。
现在,每天在手机上参加《学习强国》的学习,偶尔看一些老电影的片段,里面可有不少美好的记忆,主要还是挣点学分。
英雄儿女。
谢谢,诚邀!
《玻璃老人》。
那时我还小,还不会走路。
满大杂院都在传,今天晚上放电影!
什么电影?
《玻璃老人》。
很让人好奇的片名。
今天才网络到,这是一部译制片,苏联电影。
但是网络到的内容三言两语,语焉不详——大概这部电影太遥远太古老。
当时我父母都在外工作,我姑婆和姑母照料我,她们整天奴仆一样劳动,晚饭后还在家族的厅房里义务扫盲,教居委会里的文盲认字。
深夜了,她们还在做鞋、织毛衣……,记得这样夜里赶活当时被称为“熬夜”。
她们鄙弃享乐,从不做生,不爱凑热闹,所以看戏看电影她们是不去的,却给我订了儿童画报《小朋友》,还常常应邻居请求,放下手头正忙的事,给他们朗读连环画。
由于《玻璃老人》这片名太吸引人,我吵着要看。
姑婆和姑母轮流背着我,走到离我家很远的镇子南端河街西头的东皇宫——那时镇上九宫十八庙,仅这河街上,东皇宫旁边是南华宫,南华宫旁边是万寿宫,再往河的下游走,距万寿宫约五十米是天后宫,距天后宫二十米是禹王宫。
只记得人很多,光线昏暗,窄窄的银幕上光影在闪。
姑婆和姑母为了让我看得清楚,轮流把我扛在肩上,双手扶着我——现在想来,我倒是骑在她们肩上,如同坐椅子,她们为了我的舒适安全和看好电影,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却一定很难受!
那时看电影没有座位,都站着,直到三十年后有了电影院。那电影院就是原来的禹王宫。
也有抬凳子去的,要早早去占位置并且一直守到放电影,前面凳子比你高,你就还得站着,人群密密麻麻,最后面的还得站在凳子上看。大家都双眼越过前面重重叠叠的人头,一直用翘首盼望的姿势看那用16毫米电影放映机放映电影的窄银幕,中途要耐心等待放映员换片。有人怕挤,在银幕后面看。
而今电影院却被人买了又暂时没有修建,长满树和草,又被人开垦,种满庄稼。
曾经放过电影的,还有天后宫——现在是税务所职工宿舍;还有大操坝——古代士兵操练的地方和处决犯人的地方,后来是酱园厂,现在是幼儿园和小区。
记得万寿宫、天后宫、禹王宫本来就有很气派的木建筑的戏台。天后宫戏台前面是石板地坝,地坝后面是一级级宽阔石梯,地坝两边楼上还有包厢,所以在天后宫放电影、演戏的时间最久,大概三十年。那些宫的戏台前面,也许原来是有座位的吧?
听说要打造古镇,要恢复九宫十八庙,很盼望。
(配图为现在种满庄稼的电影院——禹王宫)
第一次看电影,是在老家的邻村场院前,看过一部名字叫《苦菜花》的黑白片,那个小女孩饥饿的眼神至今还留在我的印象中。
大家好!我是星期八影视剪辑,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分享一下我记忆中第一次观看的电影,那就是
《背起爸爸上学》
真正人生第一部看的电影!
记得那是小学一年级,当时是学校在操场上用老式的放映机放的电影,然后组织
全校的师生一起观看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电影里一个画面,老父亲供不起家里的一儿一女读书,转动取水的瓢来决定,水瓢把手指到谁谁就去上学。
很久没有在看这部电影了,甚至连名字都记不得了,后来在网上找了找这部片子还真有,名字叫《背起爸爸上学》,里面居然还有张嘉译
这个样子的......
影片以甘肃庆阳中学生李勇的真实事迹,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农村孩子石娃自小丧母,与父亲和姐姐相依为命。转眼间,石娃七岁,姐姐十二岁,石娃该上小学,而成绩优异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贫,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父亲便用一把铜勺决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学,姐姐则不得不中途辍学。一日,石娃上学路过马莲河,河水因暴雨涨起,淹没了自己的同学,所以自己逃回家逃课3天,被父亲打了一顿,后来父亲送他去学校,走到河中央石娃却哭了,所以父亲将他背过了河,一路告诉他一定要好好读书。石娃上初中后,姐姐为给家中节省开支,不得不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的彩礼钱中挤出一些钱来供弟弟上学。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导致瘫痪在床。重病缠身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学,不想成为孩子的拖累而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石娃为了既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决定背起爸爸上学。清晨,当其他人还在睡梦中,石娃背起父亲,带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乡,走上了去省城读书的路。迎着朝阳,向前走去。一个山区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父亲,他背负的是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电影里的那种贫穷真的深深刺痛了我,就是现在我想起来整个基调都是悲凉的。吃不上饭但还是非渴望学习,要好好学习才能有出路。这是时代的烙印,90后应该都是听着这些规劝和教育长大的。看到这张图片,还是想流泪......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平原游击队》(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里面有句台词“平安无事啊”让我记了五十年。
第一次看电影至今难忘。我大概6、7岁,是个白天,我们大队中学教室放电影。当时教室外面已经围了很多人,爸爸抱着我穿过人群,把我放在教室窗台上,我一只手搂着他的脖子,一只手扶着墙,趴着窗户玻璃,透过没遮严的窗帘,里面有点暗,跟看大戏似的,也挤满了人,教室前面挂着的大银幕上,人影动来动去,喇叭里传出人影说话的声音,带着音乐《对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那时小,不知道是什么电影,后来我长大些了,村里白事放露天电影,听到熟悉的歌,哭的眼泪汪汪,我才知道电影的名字《妈妈再爱我一次》。
《碧空中的雄鹰》是我儿时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包兰路上的钢铁战士》是第二部。这两部电影,就现代人来说,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记得住这两部电影。看过这两部电影之后,没听说也没有再看过这两部电影。看这两部电影的电影院是:沈阳市和平区沙山街的沈铁俱乐部。
我记忆中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共和国唯一一部由周总理亲自导演的舞台大剧。
Ⅱ 老电影苦菜花里面扮演那个小女孩的演员现在情况怎么样
老电影《苦菜花》儿里那扮演那个小女孩的演员,现在情况怎么样还挺好的呢
Ⅲ 苦菜花电影演员表
苦菜花电影演员表:
人物简介
曲云(1928年11月8日-2020年3月23日),山东牟平人,著名电影表演女艺术家。
曲云从1956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演员,长于塑造各种类型的老年妇女形象。经典之作有电影《苦菜花》、《布谷催春》、《天山行》、《药》、《失去的歌声》、《金不换》以及电视剧《泉水默默流》、《天伦》等。上世纪90年代,还加盟了张国立邓婕夫妇合作的力作《康熙微服私访》系列,饰演一位农村大妈。
2020年3月23日,八一电影制片厂老电影表演艺术家曲云去世,享年92岁。
Ⅳ 电影苦菜花剧情 电影苦菜花简介
1、剧情:抗日战争初期,胶东某山区王官庄。地主王唯一(刘江 饰)勾结日寇,横行乡里,打死冯大娘(曲云 饰)的丈夫,逼走儿子。大女儿娟子(杨雅琴 饰)暗中参加了抗日武装,在地下党负责人姜永泉(王志刚 饰)带领下,组织了武装暴动。冯大娘在暴动中提高了思想觉悟,非但不埋怨娟子瞒着她闹革命,还把二儿子德强(万仓 饰)也送去参加八路军。王唯一被镇压后,他兄弟日寇特务王柬芝(顾岚 饰)来到村里,以小学校长身份从事特务破坏活动。影片描写英雄母亲冯大娘这样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如何锻炼成长成一个有高度阶级觉悟和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战士,使她懂得了对付残暴的阶级敌人,只有拿起枪杆子来进行斗争的真理。
2、电影《苦菜花》,根据冯德英同名小说改编,李昂导演,1965年摄制并上映。
3、本片生动描写了一位伟大母亲在民族和个人的漩涡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画面和音乐等方面均充满了乡土气息工,尤其是电影插曲“苦菜花开”更是脍炙人口。曲云的表演刚毅、饱满,极具内力。
4、1977年重映。该电影堪称经典。
Ⅳ 求 苦菜花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苦菜花》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OKOGmBSxquG0gJsLY8dCxw
作品相关简介:电影《苦菜花》,根据冯德英同名小说改编,李昂导演,1965年摄制并上映。
本片生动描写了一位伟大母亲在民族和个人的漩涡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画面和音乐等方面均充满了乡土气息工,尤其是电影插曲“苦菜花开”更是脍炙人口。曲云的表演刚毅、饱满,极具内力。
Ⅵ 有几个看过《苦菜花》的
关于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58年出版,当时影响非常大,我和大部分同学都看过,因写的就是我家乡胶东地区军民反日伪扫荡的故事,所以印象很深,作者冯德英49年参军,原只有五年小学经历,在部队担任了通信兵排长,因偶然看了一本小说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爱上了文学,55年写苦菜花,58年出版,然后专门从事写作,59年迎春花出版,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事,文革后出了山菊花(上.下集)。冯德英后转业山东,任省作协主席等职。苦菜花原名"母亲",因与高尔基作品同名,就改名苦菜花,苦菜是我家乡一带到处都有的野菜,很小时常跟大一点的孩子去挖苦菜,有苦味但能吃。还记得当时看到报纸报道,冯德英将得到稿费(忘记是一万元还是八千元,反正当时是很大一笔钱)全部捐给家乡。后来苦菜花电影和电视剧都看过,电影中的母亲印象较深。当年看过的小说很多,从故事情节来说,铁道游击队和后来出的林海雪原等更吸引人,我喜欢看苦菜花是因为讲的背景是42年底的日伪对我们那个地区大扫荡,我母亲是区妇救会干部,12月靠积雪躲过一劫,两个月后我来到这个世界,小时候常听大人讲当时的事,故对这部小说特到关注。
《苦菜花》是陈小艺、侯天来等主演的抗战剧。下面我就来讲讲这部片子的剧情。
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某山区。地主王唯一勾结日寇横行乡里,打死冯大娘的丈夫逼走儿子。大女儿娟子暗中参加了抗日武装,在地下党负责人姜永泉带领下组织了武装暴动的故事。
王家深宅大院妻妾成群。三少爷王柬芝从北京念大学返乡,发现自己妻子与长工王长锁通奸,并生下私生女杏莉。王却忍辱负重,默认了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长期存在。王家侍女积极投身村里的抗日斗争。成为一名革命母亲,使他懂得了对付残暴的敌人,只有拿起枪进行斗争的真理。‘’母亲‘’的女儿爱上了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姜永泉,却遭妇救会会长赵兴梅的争夺。牺牲的兵工厂厂长竟是娟子的亲哥哥。赵兴梅竟是娟子的嫂子。淑华姑娘惨遭日本人轮奸,被救后做了小学教师与校长王柬芝的‘’女儿‘’杏莉成了好朋友。杏莉无意进入王家地道,发现最亲的人向日军发报。他却残忍的奸杀了杏莉。这位特务被捕后供出上司竟是人们常常同情的弱女子。原来她的真名叫‘’川岛花子‘’日本特高课高级特工。
这部影片一个‘’苦‘’字说明了有了当初先辈付出苦,才有了现在美好生活的甜。
寒凝大地,苦菜花开得更绚烂,血雨腥风,母亲胸膛更坚挺。特工的奸猾,日寇的残酷,明枪暗箭,敌中有,中有敌,拔枪相见。
王家深宅大院妻妾成群。三少爷王柬芝从北京念大学返乡,发现自己妻子与长 工王长锁通奸,并生下了私生女杏莉。王却忍辱负重,默认了“奸夫淫妇”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期存在。
王家使女出身的“母亲”积极投身村里的抗日斗争。成为了一位革命母亲,使她懂得了对付残暴的敌人, 只有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的真理。“母亲”的女儿娟子爱上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姜永泉,却遭妇救会长赵星梅的争夺,壮烈牺牲的兵工厂厂长竟是娟子的亲哥哥,而“情敌”赵星梅竟是娟子的嫂子, 淑花姑娘惨遭日本鬼子轮奸,被救后安排做了小学教师,与校长王柬芝的“女儿”杏莉成了好朋友。杏莉无意中进入王家地道,梦游般发现自己最亲近的人正在地下室向日军秘密发报。他却残忍奸杀了杏莉。这位异常奸狡的特务被捕后,供出了他的顶头上司--竟是人们常常同情的弱女子,原来,她的真名叫“山岛花子”日本特高科高级特务。
《苦菜花》是作家冯德英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革命 历史 题材的文学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银幕并红极一时。将近40年之后,导演王冀邢将这部“红色经典”重新改编成了20集的电视剧。 王家深宅大院妻妾成群。三少爷王柬芝从北京念大学返乡,发现自己妻子与长工王长锁通奸,并生下了私生女杏莉。王却忍辱负重,默认了“奸夫淫妇”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期存在。 王家使女出身的“母亲”积极投身村里的抗日斗争。成为了一位革命母亲,使她懂得了对付残暴的敌人, 只有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的真理。“母亲”的女儿娟子爱上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姜永泉,却遭妇救会长赵星梅的争夺,壮烈牺牲的兵工厂厂长竟是娟子的亲哥哥,而“情敌”赵星梅竟是娟子的嫂子! 淑花姑娘惨遭日本鬼子轮奸,被救后安排做了小学教师,与校长王柬芝的“女儿”杏莉成了好朋友。杏莉无意中进入王家地道,梦游般发现自己最亲近的人正在地下室向日军秘密发报。他却残忍奸杀了杏莉。这位异常奸狡的特务被捕后,供出了他的顶头上司--竟是人们常常同情的弱女子,原来,她的真名叫“山岛花子”日本特高科高级特务……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看过电影《苦菜花》,深受剧 情感 动。后来,又在央视电影频道和怀旧剧场频道多次观看电影《苦菜花》。曲云、王志刚、杨雅琴、袁霞、张怀志、谢万和、刘江、刘抒吟主演。插曲共4首,均由王音璇演唱。
看过这部小说,是在六一年上小学时看的,那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说,当时我还把好句子记下,作文时备用。
这是一夲以家庭为主的抗日小说。是山东一个地方军民抗日故事,。
三花!都看过!好!
没有看过,累觉不爱看电视剧啦
Ⅶ 寻找老电影《苦菜花》
电影《苦菜花》
http://star.qust.e.cn/hsdy/mov/kch.rm
使用realplayer打开上面的链接
Ⅷ 有关于革命电影《苦菜花》的资料
电影《苦菜花》,根据冯德英同名小说改编,李昂导演,1965年摄制并上映。
本片生动描写了一位伟大母亲在民族和个人的漩涡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画面和音乐等方面均充满了乡土气息工,尤其是电影插曲“苦菜花开”更是脍炙人口。曲云的表演刚毅、饱满,极具内力。1977年重映。该电影堪称经典。
(8)染色老电影苦菜花扩展阅读
《苦菜花》剧情介绍:抗日战争初期,胶东某山区王官庄。地主王唯一(刘江 饰)勾结日寇,横行乡里,打死冯大娘(曲云 饰)的丈夫,逼走儿子。大女儿娟子(杨雅琴 饰)暗中参加了抗日武装,在地下党负责人姜永泉(王志刚 饰)带领下,组织了武装暴动。
冯大娘在暴动中提高了思想觉悟,非但不埋怨娟子瞒着她闹革命,还把二儿子德强(万仓 饰)也送去参加八路军。王唯一被镇压后,他兄弟日寇特务王柬芝(顾岚 饰)来到村里,以小学校长身份从事特务破坏活动。
影片描写英雄母亲冯大娘这样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如何锻炼成长成一个有高度阶级觉悟和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战士,使她懂得了对付残暴的阶级敌人,只有拿起枪杆子来进行斗争的真理。
Ⅸ 老影片巜苦菜花》小姑娘嫚子和秀子的扮演者叫什么名
电影《苦菜花》中刘抒吟饰演嫚 子;陶珊饰演秀 子
Ⅹ 电影《苦菜花》“文革”时幸免于难 只因改编后删了内容
1965年9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之际,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冯德英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故事片《苦菜花》在全国上映,好评如潮。影片在香港上映时,其票房也远远超过了与它同时上映的邵逸夫的娱乐片《四大金刚》。此后不久,“文革”风暴袭来,小说《苦菜花》被扣上“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帽子,成为被批判的“大毒草”, 电影《苦菜花》却幸免于难……
作者:杨庆华
《苦菜花》的主要外景地是山东的昆嵛山区,为了拍好织布的戏,演员曲云每天走三里夜路到老乡家拜师学艺。“昆嵛山狼多,曲云听说狼怕光,就一路上晃动着手电筒。一次,曲云听见身后有动静,毛骨悚然。一跑还把手给摔伤了”。拍摄结束时,曲云为老乡家织了三丈布。曲云对老乡说:到时您看电影,看我织得像不像!
导演李昂为拍出“胶东地区的地域特色”,将织布作为重场戏:天黑了下来,冯大娘在包饺子,小女儿娟子坐在门槛上抱着蒜臼捣蒜。星梅回来了,娟子跑上去:“星梅大姐,铁功大哥呢?”星梅眼里含着泪水,叫了声“大娘”,奔向屋里。地下党负责人姜永泉跟了进来,把一个包裹交给冯大娘:“铁功同志牺牲了,这是他留下的东西”。冯大娘接过包裹打开,一只手镯掉在脚下。冯大娘拾起手镯一看,与自己手上戴的镯子一模一样。冯大娘连忙推开房门,星梅在织布机上坐着织布。冯大娘走近星梅:“梅子,铁功还有别的名字没有?”星梅:“有,叫德刚”。冯大娘呆住了。
夜晚,灯下。星梅打开未婚夫铁功留给她的一封信:“你问我家地址,告诉你,村名王官庄。妈妈的名字不知道,妹妹叫娟子……”星梅跑着推开冯大娘的门,冯大娘泪流满面地在织布,织布机上放着那只镯子,和铁功留给她的那只正是一对。星梅扑向冯大娘怀中:“我的好妈妈”。这场戏台词不多,却感染了无数观众。老百姓边看边流泪:“怎么德刚与星梅也没见上一面就牺牲了?太惨了!”其实,小说《苦菜花》远比电影要惨得多。小说中,娟子被日本鬼子残酷杀害,电影中娟子活了下来……冯德英亲自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但与原著对照,细节设置差别很大。小说中,娟子和姜永泉的爱情描写十分成功,改编电影时,这部分内容几乎被完全删除,只有一场戏留下一些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