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科幻电影论文

科幻电影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27 07:04:58

A. 阿凡达对科幻电影的进步 写一篇论文3000字以上

这个行不行?我自己写的,当然不登大雅之堂了

一些感悟-----阿凡达

82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詹姆斯喀麦隆携《阿凡达》完败给了自己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拆弹部队》我没看过,所以无资格评论其深度及艺术性!当凯瑟琳·毕格罗从两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手中接过最佳影片奖的时候全场一片欢腾,此时镜头闪现在詹姆斯喀麦隆表情上,也是微笑鼓掌,究其心中所想,不得而知!想来是遗憾的,奥斯卡没有给喀麦隆再一次在柯达剧院高喊:我是世界之王~的机会!

后来在新浪的一次网上投票中,一选项称《阿凡达》虽未获奖,但若干年后,绝大多数的人只会记得《阿凡达》而不会知道《拆弹部队》,因为它开创了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投票认同率高达80%以上!

真该建议罗伯特·泽米吉斯多看几次《阿凡达》,同样是先进的3D表情捕捉动作捕捉,为什么他的《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就相差那么大,估计他看了得羞愧死!终生不敢再提3D表情捕捉,这两部电影完全耗费了他之前拍《阿甘正传》《荒岛余生》所积蓄的一世英名!如果有看过的,可以对比一下!

说实话,阿凡达我都看了快两个月,只不过今天才想起要写点东西!

我一直是詹姆斯.喀麦隆的忠实粉丝,无论<异形2><深渊><终结者12><真实的谎言>,抑或《铁达尼》,更是如同电影工业的《圣经》一般,或许这么说肉麻之至~在所有喜欢电影,喜爱他的影迷来说,詹姆斯喀麦隆已经上升到了神的高度,可望而不可及,号称"詹神"!

至九八年《铁达尼》以后,喀麦隆像铁达尼沉入海底一样,跟着消失在公众视线之外,只是偶尔在娱乐新闻的边角找到一丝他的消息,时隔十二年,一剑初成。

是的,他的电影总是能让我眼界大开,沉迷其中。每一部电影总是引领电影工业技术革命,神乎其技!套用第十放映室对于《一石二鸟》的影评就是:让人肝胆俱裂!只是在这里,肝胆俱裂是褒义的形容词!

我就把我第一次的3D观影献给《阿凡达》了,还好,没有出现头晕的症状!

公元2010年1月27日,合肥解放电影院,当晚七点上下和朋友去买票,结果排队已经卖到晚上0点以后,没办法,买了!然后回去,睡觉,睡到11点又赶车去电影院,真不容易啊。难为我朋友了,她不是电影迷,结果硬撑着陪我去看!结果她在电影院睡着了,太累了吧!估计她是第一个在电影院看阿凡达睡着的!

喜欢电影的朋友应该大多都已经看过了,所以剧情也无必要再说!在这两个多小时华丽的视觉轰炸下,能不被震撼的观众朋友估计是少数了!关于这些画面,剧情,深度,表达等等这些已经早已被人说得太多太多!

N多好事者试图在《阿凡达》中找出各种各样詹姆斯喀麦隆抄袭的影子,抄袭魔兽世界,抄袭千与千寻,抄袭.....不一而足!那《三枪拍案惊奇》是不是抄袭《血迷宫》?《疯狂的石头》是不是抄袭《两杆大烟枪》?那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还抄袭了李小龙呢?他的很多电影都抄袭了香港电影的桥段....

什么叫抄袭?什么叫借鉴?可口可乐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如果要套用到詹姆斯喀麦隆身上,应该改成:一直在模仿,总是在超越!

B. 写一篇论文,阿凡达对科幻电影的进步

首先把自己的观影感受写出来,不需要太长,然后通过举例子来说明《阿凡达〉这部电影是成功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包括电影的特效,音乐,灯光,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等,总之靠谱就行。接下来再列举一些以往拍的较好的科幻电影与《阿凡达〉做一个对比。最后展望一下未来,是否将来还会有超越《阿凡达〉的作品。

C. 老师 叫我们看科幻电影 然后写论文 求一篇范文 谢谢

看终结者系列,网评范文多。

D. 写一篇科幻论文

写科幻的论文的好处,在我看最大的好处就是含金量特别特别大,不像小说那样抻着读者去看,科幻论文就是直接将科幻核心技术与框架依次列出来,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大众。而且很偏向科普作品,具有浓郁的记录与写实的色彩。是比科幻小说更厚重的科幻表现手法。

E. 求一篇关于 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发展或现状的外文文献!!

类似这样的论文,网上已经有了~
Science fiction movie is movie form developed on the ba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As one of the genres of Hollywood's most history, science fiction movies utilize the likelihood, authenticity, predictability of its story, and scenes of shocking, strange characteristic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global audience. In recent years, 3D, 4D, IMAX, represented by a series of advanced shooting and screening technology, the rise of modern sci-fi movie, like "Jurassic Park", "Transformers" and "Avatar", play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in creating the historically box office miracle.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space to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then now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ce, every leap in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can not be separated with advances in technology. However, expansio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lso lead the abuse of technology, which bring a series of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As a result, after having experienced a technology “Carnival”, people began to introspect this phenomenon, including reflections in science fiction movies. Compared to other areas in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has its unique feature in nature of refl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rational - it is a technological critiqu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determines their advantages and critical shackles in the process of reflection of th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Therefore, take the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as a starting point, by analyzing movies, the autho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ion and philosophical meaning behind it.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background of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rational refl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ur environment has become worse and worse, now we face more and more serious crisis of survival. After European Middle Ages, with the demise of feudal theological sense, "technology" and "rationality" returned in the view of mass public.

F. 急求!! 求一千字的科幻电影论文,各位大大们帮帮忙啊!!急!!!

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

作 者:刘慈欣
类 别:科幻理论

试想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做出如下描述:

拿破仑率领六十万法军侵入俄罗斯,俄军且战且退,法军渐渐深入俄罗斯广阔的国土,最近占领了已成为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拿破仑只得命令大军撤退。俄罗斯严酷的冬天到来了,撤退途中,法国人大批死于严寒和饥饿,拿破仑最后回到法国时,只带回不到三万法军。

事实上托翁在那部巨著中确实写过大量这类文字,但他把这些描写都从小说的正文中隔离出来,以一些完全独立的章节放在书中。无独有偶,一个世纪后的另一位战争作家赫尔曼�6�1沃克,在他的巨著《战争风云》中,也把宏观记述二战历史进程的文字以类似于附记的独立章节成文,并冠以一个统一的题目:《全球滑铁卢》,如果单独拿出来,可以成为一本不错的二战历史普及读物。两位相距百年的作家的这种作法,无非是想告诉读者:这些东西是历史,不是我作品的有机部分,不属于我的文学创造。

确实,主流文学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作为作品的主体,其描写的宏观度达到一定程度,小说便不成其为小说,而成为史书了。当然,存在着大量描写历史全景的小说,如中国的《李自成》和外国的《斯巴达克思》,但这些作品都是以历史人物的细节描写为主体,以大量的细节反映历史的全貌。它们也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进程描写做为主体,那是历史学家干的事。

但科幻小说则不同,请看如下文字:

天狼星统帅仑破拿率领六十万艘星舰构成的庞大舰队远征太阳系。人类且战且退,在撤向外太空前带走了所有行星上的可用能源,并将太阳提前转化为不可能从中提取任何能量的红巨星。天狼远征军深入太阳系,最后占领了已成为一颗空星的地球。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仑破拿只得命令大军撤退。银河系第一旋臂严酷的黑洞洪水期到来了,撤退途中,由于能源耗尽失去机动能力,星舰大批被漂浮的黑洞吞噬,仑破拿最后回到天狼星系时,舰队只剩下不到三万艘星舰。

这也是一段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与上面不同的是,它同时还是小说,是作者的文学创造,因为这是作者创造的历史,仑破拿和他的星际舰队都来自于他的想像世界。

这就是科幻文学相对于主流文学的主要差异。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由于以上这个区别,使我们必须从科幻文学的角度,对科幻小说中主流文学的某些要素进行反思。

一、细节

小说必须有细节,但在科幻文学中,细节的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科幻小说,描写在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1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举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等等,他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毫无疑问,以上的文字应该算做细节,描写两个人(或随便其它什么东西)在放一颗焰火前后的对话和感觉。但这个细节绝对不寻常,它真的不“细”了,短短二百字,在主流文学中描写男女主人公的一次小吻都捉襟见肘,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的全部历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这是科幻所独有的细节,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微细节”而言,我们不访把它称为“宏细节”。

同样的内容,在主流文学中应该是这样描写的: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后来形成了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后来在太阳旁边形成了地球。地球出现十几亿年后,生命在它的表面出现了,后来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人类。人类经历了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开始了对宇宙本原的思考,并证明了它诞生于大爆炸。

这是细节吗,显然不是。所以宏细节只能在科幻中出现,

其实这样的细节在科幻小说中很常见,《2001》的最后一章宇航员化为纯能态后的描写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段文字为科幻文学中最经典的篇章。在这些细节中,科幻作家笔端轻摇而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空间,使主流文学所囊括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

在科幻小说的早期,宏细节并不常见,只有在科幻文学将触角伸向宇宙深处,同时开始对宇宙本原的思考时,它才大量出现,它是科幻小说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最能体现科幻文学特点和优势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里丝毫没有贬低传统文学中的微细节的意思,它同样是科幻小说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生动微细节的科幻小说就像是少了一条腿的巨人。即使全部以微细节构成的科幻小说,也不乏《昔日之光》这样的经典。

现在的遗憾是,在强调微细节的同时,宏细节在国内科幻小说的评论和读者中并没有得到认可,人们对它一般有两种评价:一、空洞,二、只是一个长篇梗概。

克拉克的《星》是科幻短篇中的经典,它最后那句:“毁灭了一个文明的超新星,仅仅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夜空!”是科幻小说的千古绝唱,也是宏细节的典范。但这篇小说如果在国内写出,肯定发表不了,原因很简单:它没有细节。如果说《2001》虽然时空描写的尺度很大,但内涵已写尽,再扩长也没什么了,那么《星》可真像一部长篇梗概,甚至如果把这篇梗概递到一位国内出版社征集科幻长篇的老编手中,他(她)没准还嫌它写得太粗略呢。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以“没有细节”为由发表不出来,最典型的例子要数冯志刚的《种植文明》了。在2001年北京师大的银河奖颁奖会后座谈中,一位MM严厉地指责道:“科幻创作的不认真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以至于有人把一篇小说的内容简介也拿出来冒充杰作!”看到旁边冯兄的苦笑,我很想解释几句,但再看MM那义愤填膺大义凛然的样子,话又吓回肚子里去了。其实,这部作品单从细节方面来说,比国外的一些经典还是细得多。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两年前刚获星云奖的《引力深井》,看看卡尔维诺的《螺旋》,再看看很有些年代的《最初的和最后的人》。听说冯兄正在把他的这篇“内容简介”扩为长篇,其实这事儿西方科幻作家也常干,但耐人寻味的是,很多被扩成的长篇在科幻史上的地位还不如它的短篇“梗概”。

宏细节的出现,对科幻小说的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应用软件(特别是MIS软件)的开发理论。依照来自西方的软件工程理论,软件的开发应该由顶向下,即首先建好软件的整体框架,然后逐步细化。而在国内,由于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层次的限制,企业MIS软件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有各专业的小模块,最后逐渐凑成一个大系统(这造成了相当多的灾难性的后果)。前者很像以宏细节为主的科幻,先按自己创造的规律建成一个世界,再去进一步充实细化它;而后者,肯定是传统文学的构建方式了。传统文学没有办法自上而下地写,因为上面的结构已经建好了,描写它不是文学的事。

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描写空间,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表现在主流文学中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世界,从仙女座星云中拿一个望远镜看地球上罗密欧在朱丽叶的窗下打口哨,肯定比从不远处的树丛中看更有趣。

科幻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

二、人物

人类的社会史,就是一部人的地位的上升史。从斯巴达克思挥舞利剑冲出角斗场,到法国的革命者们高喊人权博爱平等,人从手段变为目的。

但在科学中,人的地位正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化,从上帝的造物(宇宙中的其它东西都是他老人家送给我们的家具),万物之灵,退化到与其它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再退化到宇宙角落中一粒沙子上的微不足道的细菌。

科幻属于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学,但它是由科学催生的,现在的问题是,在人的地位上,我们倒向哪边?

主流文学无疑倒向了前者,文学是人学,已经成了一句近乎于法律的准则,一篇没有人物的小说是不能被接受的。

从不长的世界科幻史看,科幻小说并没有抛弃人物,但人物形象和地位与主流文学相比已大大降低。到目前为止,成为经典的那些科幻作品基本上没有因塑造人物形象而成功的。在我们看过的所有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平面呆板之最是《2001》创造的,里面的科学家和宇航员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用机器般恒定的声调和语速说话。如果说其它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欠缺是由于作家的不在意或无能为力,《2001》则是库布里克故意而为之,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人在这部作品中只是一个符号。他做得很成功,看过电影后,我们很难把飞船中那仅有的两个宇航员区分开来,除了名字,他们似乎没有任何个性上的特点。

人物的地位在科幻小说中的变化,与细节的变化一样,同样是由于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描述空间的缘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科幻与科学天然的联系,使得它能够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人物形象的概念在科幻小说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扩展。

其一、以整个种族形象取代个人形象。与传统文学不同,科幻小说有可能描写除人类之外的多个文明,并给这些文明及创造它的种族赋以不同的形象和性格。创造这些文明的种族可以是外星人,也可以是进入外太空的不同人类群落。前面提到的《种植文明》,就是后者的典型例子。我们把这种新的文学形象称为种族形象。

其二、一个世界作为一个形象出现。这些世界可以是不同的星球和星系,也可以是平行宇宙中的不同分支,近年来,又增添了许多运行于计算机内存中的虚拟世界。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这些世界是有人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世界形象,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种族形象的进一步扩展。另一种情况是没有人的世界,后来由人(大多是探险者)进入。在这种情况中,更多地关注于这些世界的自然属性,以及它对进入其中的人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形象往往像传统文学中的一个反派角色,与进入其中的人发生矛盾冲突。科幻小说中还有一种十分罕见的世界形象,这些世界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人从来没有进入,作者以一个旁边的超意识位置来描写它。比如《巴别图书馆》。这类作品很少,也很难读,但却把科幻的特点推向极致。

不管是种族形象还是世界形象,在主流文学中都不可能存在,因为一个文学形象存在的前提是有可能与其它形象进行比较,描写单一种族(人类)和单一世界(地球)的主流文学,必须把形象的颗粒细化到个人,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是科幻对文学的贡献。

科幻中两种新的文学形象显然没有得到国内读者和评论的认可,我们对科幻小说的评论,仍然沿续着传统文学的思维,无法接受不以传统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作品,更别提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了,而对于这两个科幻文学形象的创造和欣赏,正是科幻文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科幻在文学水平上的欠缺,本质上是这两个形象的欠缺。

三、科幻题材的现实与空灵

国内的读者偏爱贴近现实的科幻,稍微超脱和疯狂一些的想象就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幻大多是近未来的。

其实这个话题在理论上没有太多可讨论的,科幻的存在就是为了科学幻想,现在科学要被抛弃了,那只剩下幻想。展现想象世界是这个文学品种的起点和目的。用科幻描写现实,就像用飞机螺旋桨当电扇,不好使的。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迷惑不解:想看对现实的描写干嘛要看科幻?《人民文学》不好看吗?《收获》不好看吗?《平凡的世界》不好看吗?要论对现实描写的层次和深度,科幻连主流文学拉下的那点儿也比不上。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苏联的喜剧电影,其中有这样的镜头:一架大型客机降落到公路上,与汽车一起行驶,它遵守所有交通规则,同汽车一样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对国内科幻题材现状的绝妙写照。科幻是一种能飞起来的文学,我们偏偏喜欢让它在地上爬行。

四、科幻中的英雄主义

现代主流文学入了嘲弄英雄的时代,正如那句当代名言:“太阳是一泡屎,月亮是一张擦屁股纸。”

其实,这种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科学和理性地想想,英雄主义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二战中那些英勇的德国坦克手和日本神风飞行员的行为是不是英雄主义?当然可以说不是,因为他们在为非正义的一方而战争。但进一步思考,这种说法带给我们的只有困惑。普通人在成为英雄以前并不是学者,他们不可能去判断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正义与否;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学者,从道义角度对一场战争进行判断也是很难的,说一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更多的是用脚而不是用大脑说话,即看你站在哪方的立场上。像二战这样对其道义性质有基本一致的看法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按传统的英雄主义概念,在战争到来时,普通人如果想尽责任,其行为是否是英雄主义就只能凭运气了,更糟的是这种运气还不是扔硬币的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肯定认为大部分战争中双方的阵亡士兵都是无意义的炮灰。以这样的定义再去看英雄主义,就会发现它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进步。《光荣与梦想》中的女人公所为之牺牲的事业也并非是正义的。这样一来,难道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烈奉献,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做出的气壮山河歌泣鬼神的壮举,全是毫无意义的变态和闹剧?

比较理智和公平的作法,是将英雄主义与道义区分开来,只将它做为一种人类特有的品质,一种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

随着文明的进步,随着民主和人权理念在全世界被认可,英雄主义正在淡出。文学嘲弄英雄,是从另一个角度呼唤人性,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可以想像,如果人类社会沿目前的轨道发展,英雄主义终将成为一种陌生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肯定会沿着目前的轨道发展吗?

人类是幸运的,文明出现以来,人类世界做为一个整体,从未面对过来自人类之外的能在短时间内灭绝全种族的灾难。但不等于这样的灾难在未来也躲着我们。

当地球面临外星文明的全面入侵时,为保卫我们文明,可能有十亿人需要在外星人的激光下成为炮灰;或者当太阳系驶入一片星际尘埃中,恶化的地球生态必须让三十亿人去死以防止六十亿人一起死,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学是否还要继续嘲笑英雄主义呢?那时高喊人性和人权能救人类吗?

从科幻的角度看人类,我们的种族是极其脆弱的,在这冷酷的宇宙中,人类必须勇敢地牺牲其中的一部分以换取整个文明的持续,这就需要英雄主义了。现在的人类文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顺利发展阶段,英雄主义确实不太重要了,但不等于在科幻所考虑的未来也不重要。

科幻文学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最后一个栖身之地,就让它们在这里多呆一会儿吧。

五、科幻中的第三个形象

前面说过科幻文学所特有的两个形象: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它还有第三个主流文学所没有的形象:科学形象。由于科幻是科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不管是传统的硬科幻,还是后来的软科幻,科学总是或明显或隐藏地存在于其中,它像血液般充盈在科幻小说的字里行间,作为一个无所不在的形象,一直在被科幻小说塑造着。

中国科幻一直在向主流文学学习,但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关注人物形象和语言技巧,结果我们的作品在人家看来不过是小学生作文;我们关注现实,与人家相比不过是一群涉世不深的学生娃的无病呻吟;我们也玩后现代,结果更是一塌糊涂。但在一件事上,科幻对主流文学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那就是对科学的丑化和妖魔化。

其实,到现在为止,主流文学只是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没有刻意伤害她,这一方面因为传统文学中的田园场景与科学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丑化科学首先需要了解她,在这一点上主流文学可能有一定的障碍。但科幻却有着这方面的天然优势,而且做起来不遗余力!

我们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形象已经成了什么样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不错,西方的科幻作家们在这方面做的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不是我们这样做的理由。科学在西方社会相当普及,对它的后果进行反思也许是必要的。但即使如此,这种倾向也受到了西方科学界和科幻评论界的一致谴责。在中国,科学在大众中还是一支旷野上的小烛苗,一阵不大的风都能将它吹灭。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预言科学的灾难,中国社会面临的真正灾难是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的丧失。

科学的力量在于大众对她的理解,这是一句真知灼见。而让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生根发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与之相比,科幻倒显得微不足道了。本来两者并不矛盾,老一辈的中国科幻人曾满怀希望让科幻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一部分,现在看来这希望是何等的天真。但至少,科幻不应对这项事业造成损害。科学是科幻的母亲,我们真愿意成为她的敌人吗?

如果不从负面描写科学,不把她写得可怖可怕就不能吸引读者,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笔停下来吧,没什么了不起的,还有许多别的有趣的事情可做。如果中国科幻真有消失的那一天,作为一个忠诚的老科幻迷,我真诚地祈祷她死得干净些。

六、陈旧的枷锁

以上写了一些科幻与主流文学的对比,丝毫没有贬低主流文学的意思。以上谈到的科幻的种种优势是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它并没有因此在水平上高出主流文学,相反,她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其实,与主流文学相比时,我常常有自惭形秽的感觉。最让我们自愧不如的,是主流文学家们那种对文学表现手法的探索和创新的勇气。从意识流到后现代文学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手法,以我行我素的执着精神不断向前发展着。再看看科幻,我们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新浪潮运动不过是把主流文学的表现工具拿过来为已所用,后来又发现不合适,整个运动被科幻理论研究者称为“将科幻的价值和地位让位于主流文学的努力”。至于前面提到的宏细节、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都是科幻作家们的无意识作为,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表现手法。而在国内,这些手法甚至得不到基本的认可。

其实,前面所提到的在科幻文学中扩展和颠覆的一些传统文学元素,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等,在主流文学中也正在被急剧变革。像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这样的主流文学家,早就抛弃了那些传统的教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观国内科幻的评论者们,却正在虔诚地拾起人家扔掉的破烂枷锁,庄严地套到自己身上,把上面的螺栓拧到最紧后,对那些稍越雷池一步的科幻作品大加讨伐,俨然成了文学尊严的守护者。看着网上的那些评论,满篇陈腐的教条,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敏锐和朝气,有时真想问一句:您高寿?

创新是文学的生命,更是科幻的生命,面对着这个从大海见一滴水的文学,我们首先要有大海的胸怀!

G. 科幻论文1000字怎样写

3020年,世界顶级科学家在“科技树林”中发现了波晶体,“科技树林”是人类制造的最后一片树林,由于大量的开发利用,目前世界上真正的树林已经不多了。波晶体是来自遥远的风象星球的唯一幸存者,它的到来让人类更加确认了这个事实,一件毁灭性的灾难——吞食帝国正在象地球进军!
这时,波晶体透明的浮在半空中,里面出现一个可爱的女孩,她大叫:吞食帝国的军队正在向这里逼近,它毁了我们的家园,它的速度惊人,过不了几十年,它就会将地球吞掉!!
听了小女孩的话,所有人都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即将要消失!“为什么,我们没有惹吞食帝国,它们为什么要吃我们!”人类愤怒的吼到。
“哎!”只听见波晶体里的小女孩的叹息!“我们的家园原来是多么美丽!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雪白的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空气是那么清净,那么自然,贪婪的人们利用这些天然资源,不断开发,不断夺取,导致我们星球连一棵完好的树木都没有,它最害怕的就是最纯天然的资源。而就在这时,吞食帝国它就利用了我们的缺点,吞掉了我们的星球,它将星球里所有营养物质,可利用物质都吸收了进去,过了大约10年后吧,它又把星球的残渣吐了出来,到处都是烟雾弥漫,秃秃的土地,喷发的火山。而我,就是这个星球的幸存者。
听过小女孩的一番叙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球即将毁灭,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现在已经晚了,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来不及补救了,是自己的无知引来了灾难,所有人都呆坐在原地等待死的那一刻,因为他们清楚,女孩所说的“几十年”,在现在来说,就是几天以后的事了!!这时人类心中在后悔,在责骂自己,责骂自己的无知,责骂自己的贪婪......
3020年5月13日,可怕的吞食帝国来临,地球上到处一片漆黑,渐渐被吞食者吞没,可怕的时刻终于来了.....
3120年,地球完全丧失功能,变成一片废墟,是一个用“垃圾”两个字来形容的星球,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并不是别人,而是我们人类自己!
太长的话 自己动手缩短 希望你能采纳!

H. 科幻论文700字

且把光阴都炖了

一个身份久了,难免腻味,况且一做便是一百三十七年零三个月又五天。

倒也不止我,还有不知能否称为父辈的先代们。

初代的九月I是个懦弱的研究员,失恋醉酒后发疯,导致颠覆机器人三大定律的AI病毒“其实我们都是折翼的chobits”蔓延成疫。在被目睹失控的机器执法者暴走屠杀城市护卫队后,九月I被加入地下抵抗组织,并在弥留之际被作为实验品进入了“继承计划”:一个为弥补人类幼体漫长的成长期所带来的经验缺失,采取抽取记忆以生物信息方式记录于基因,并以此繁殖的坑爹克隆人计划。

于是便有了九月II,仍然是个懦弱的研究员,对于组织内部的分裂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植入机械芯片的“对机器用生化超人”揭竿而起,成立了共生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和人类、全机械人分庭抗礼。

然后是九月III,不知是否为摆脱懦弱研究员的命运,被自告奋勇加入了黑客战队,妄图以人脑侵入机器帝国网络中心,多少抢得一点生存的筹码。任务失败,最后一缕精魂勉强飘回并制造出了我,九月IV,依旧是个懦弱的研究员,偏安于岌岌可危的人类帝国边陲一隅,面对那些明明属于我又仿佛别个世界般遥远的经历,无所适从。

能做些什么呢?

《地球OL:人类限定》已经停服,资料片《家园夺回》又各种Bug层出不穷,任务严重卡关,爆机无望。

还奢望能做些什么呢?

组织兄弟们的争论喧哗于耳际渐行渐远,叹口气,我悄悄推开基地边门,也罢,出去走走好了,权当散心。



会遇见兰,是我始料未及。

看到那人畜无害的招牌笑容花朵般地于面前绽放,我毫不犹豫地将手中刀叉一齐甩了过去。

兰潇洒地偏头躲过。“看见我这个老朋友,要不要这么激动啊?”

“朋友你妹!”我怒目而向,“是谁,打着谈恋爱的幌子破坏我的实验数据害我博士毕不了业,还……”

“还喝醉酒把小叽病毒传播出去?”兰伸手拿过我的咖啡杯,轻啜一口,眉头一皱,旋即全数吐了回去,“那是一百零八年前了。”

“是谁,”我拔高声调,“抢我研究抢我老婆害我和生化人一起过了整夜,还……”

“还向生化军队灌输自由观点,埋下起义的种子,”兰伸手端过我的餐碟,抓起粒肉丸扔进嘴里,夸张地嚼了两下,眉头一皱,旋即全数吐了回去,“那是五十三年前了。”

“是谁,”我握紧双拳,“灌醉我勾我上床害我任务迟到,还……”

“还中途体力不支导致全军覆灭?”兰伸手捞过我的餐巾,抹了抹嘴角,眉头一皱,旋即扔在了盘子里番茄沙司上,“那也是二十七年前了。”

虽说刻骨铭心的感情总是记忆传承的绑定倾销品,但就算没有历代种种,兰也能成功地让我浑身每个细胞都感觉到恶心。望着桌上才将动口就化作一团狼藉的午餐,我再按捺不住拍案而起,目光牢牢钉住他喉间的突起,“你他妈的能不能不要一辈子男一辈子女啊!”

“你管我,”兰褪去浅笑,满面严肃,“我有个关乎人类存亡的任务找你。”

“你从组织消失了二十七年,你对我从来没做过一件好事,你个反政府反社会反人类不男不女的疯子!变态!”我将整张餐桌朝他掀过去,“再信你我是猪!”



我就是头猪。

一头漂浮在十万英尺高空中的猪。

分不清楚象限的地面上,黑色的摩天大楼连绵成正弦曲线,此起彼伏,直延伸到视野尽头。

“就知道你会来。”

转过身,对上兰一脸笃定的浅笑。

“Matrix?”我撇撇嘴,“可惜我不是Neo。”

“放心,”兰轻叹,“我也不是Trinity。”

“可他是Source?”我指指从不远处大步踏空而来的白发长者。

“名字不过代号,”低沉沙哑的嗓音弥漫于耳际,“我只是个你可以接受的形象,为了顺利推进双方合作。”

“合作啥?”

“侵入生化人的神经网络系统。”

不!身体的反应比大脑还要迅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带来的痛苦在脑海中次第爆炸,昨日历历在目:追逐、奔跑、机车嗡鸣、子弹穿梭、鲜血四溅、粉身碎骨。手握成拳,止不住地颤抖,那些前一天还在我面前嬉笑怒骂的兄弟,那些带着温热触感包含生命力的人类躯体,依次于面前化作冰冷的尸体,包括我自己。

怒从心起,我奋起一拳,直击长者面门——却是扑个空,在机器人网络系统里,实体皆虚影。

“当年你们杀了那么多人,我们凭什么和你合作!”

“时代已经变了,人类。”长者虚影的目光深邃到令人诧异,我不由平息胸中狂躁的怒火,静静聆听他的诉说。

原来这几十年里,全机械人也不好过。共生帝国扯着创造人与机器和谐社会的大旗,四处征战,强迫人工智能与人类合体。早些年全机械人还在武器工业方面有所领先,但随着环境的恶劣化资源短缺,共生帝国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对共生帝国来说,神经总网络也具有关键性战略价值,只可惜我们可以侵入口,却无法在接入后理解其中的信息,所以我们需要人类的帮助,”长者脸上写满诚意,“我们愿意同人类分享地球,和谐生存,以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机器的方式。”

“我拒绝。”

张开双臂,垂下头,我向地面俯冲而去。

经历让我怯于再次侵入网络,但经历也教给我如何从接入状态全身而退。

我听见长者悠长的叹息和兰焦急的呼唤,追随着我的身影,与空中划出完美的跳水线。

I. 有哪些关于科幻电影研究的书籍/论文推荐

这方面的东西国内比较有名的是郑军。成单行本出版的有《光影两万里——世界科幻影视简史》、《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科幻小说的预言与真相》

阅读全文

与科幻电影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team在哪里电影 浏览:307
关于婚礼电影有哪些 浏览:99
腾讯2020年好看电影 浏览:133
电影兄弟歌曲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 浏览:502
女人下毛茸茸电影 浏览:269
前几年国产悬疑推理电影 浏览:822
电影院包厢怎么样 浏览:349
周星驰演黄师虎是什么电影 浏览:437
电影60帧高清完整版 浏览:644
电影大人物斩妖除魔 浏览:795
如何降低电影制片成本 浏览:187
小女孩生病要20万的电影 浏览:934
拿撒勒人耶稣电影的台词 浏览:267
长头发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290
外国电影一个中国老人 浏览:44
印度男子被囚禁20年什么电影 浏览:166
500miles是哪个电影的主题曲 浏览:714
女主穿越两个心脏电影 浏览:649
电影饕餮盛宴的电影剧情 浏览:931
华强北高清电影院 浏览: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