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科幻电影独石

科幻电影独石

发布时间:2022-04-22 02:33:56

㈠ 美国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是谁

科幻黄金时代的三巨头——克拉克、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 克拉克 应该说,克拉克是三巨头里科幻风格最“硬”的。科幻有软硬之分,硬科幻的内容以科学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幻想为主,软科幻则以描写科学技术对社会制度和人的精神的影响为主。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粗的划分,越是精彩的科幻,越是难以区分清楚到底是硬还是软。 克拉克的风格,个人感觉,是上承凡尔纳和雨果·根斯巴克的技术科幻小说的传统。场面宏大、对科学技术的构思既超前又合理,但是弱点在于情节和人物的塑造。 凡尔纳设想出的潜水艇、载人奔月飞行,影响激发了很多代人去实现这个幻想,更令人称道的是,由于基于严谨的科学知识和推断,当年凡尔纳所设想的载人奔月飞行的发射基地地点,恰恰成为了后世美国佛罗里达航天中心的选址,真是牛啊。但是反过来,凡尔纳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几乎全是具有钢铁意志和决心的“牛人”,比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莫船长、《从地球到月球》中的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环球旅行》中的福克先生。而小说的情节,大多是(环球)旅行。 克拉克的情形很相似。他本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以论文的形式,提出了卫星通信的设想。而他所设想的《太阳帆船》,已经可以说是部分实现了,差的只是一个真正完全依靠太阳帆提供动力的深空探测飞船而已。 克拉克小说中的画面很宏伟,很壮观,很灿烂,很激动人心,但是微观的人物形象,情节的细节处理,就差了一些。很多人都知道《2001太空漫游》,但是有几个人知道鲍曼,知道弗洛伊德博士?谈到克拉克的小说,人们想起的是“独石”、“拉玛‘小行星’”、“太阳帆船”,但是除非是“骨灰级”的书迷,有几个人能想起克拉克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更不用说他们的形象和特点了。 秉承技术科幻小说的特点,克拉克科幻小说的风格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所谓“蔷薇色的乌托邦”,或者说,“敢让高山低头,敢叫大河让路”。(技术幻想小说一般是乌托邦,社会幻想小说一般是反乌托邦)但并不是从头到尾激昂振奋到底。而是有抑有扬。过程中可能有压抑的地方,整本小说看完以后,读者觉得人类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比如《太阳帆船》,如果是那种激昂到底的小说,会让主人公在排除万难以后,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小说却让主人公不得不因为太阳耀斑爆发放弃比赛和自制的太阳帆船,但是在小说结尾,主人公注视着自己的那艘太阳帆船向着太阳系外慢慢飞去的那一幕是很震撼的。 克拉克还有一个特点是三巨头中独有的,就是他和别人合写了不少小说。有的是对他以前小说的续写,比如《与拉玛相会》的续集《拉玛三部曲》,更多的是独立的小说。 我猜,克拉克和别人合写可能是为了弥补其在情节细节和人物的塑造上的弱点。但是我的感觉,这些合写都不很成功。很多合写的小说冗长乏味,毫无特点,只能算是四平八稳的二流小说。 克拉克的小说中,直接涉及中国的部分,在三巨头中是最多的。比如在《太空漫游》系列中,“2001”就将中国人已经登上了月球作为一个背景的细节。“2010”中则出现了中国独立制造的飞船赶超美苏联合飞船,并先一步到达木卫欧罗巴。而且那艘中国飞船的名字叫做“钱氏太空船”,按照克拉克给出的说法,这里正是对钱学森教授的致敬。但是美国拍的电影则把有关中国人的情节全部删掉了。似乎上个世纪后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独立发展,给克拉克的震动很大。“2061”则是在一个中国香港富豪的商业太空旅游飞船上展开故事情节的,并且又一次呼应了“2010”中的“钱氏太空船”。据克拉克自称,他曾经专门赠送过一套《太空漫游》系列给钱学森教授。 国内和克拉克相似的,老一代里几乎没有,郑文光场面壮观,但是技术细节没有克拉克扎实(后者恐怖到居然为自己小说中出现的飞行器画设计图)。新一代里应该算是大刘罢,但是技术细节上好像也差一点。 海因莱因 是我在三巨头中看得最少的。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的小说被翻译成中文的很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小说大部分我都不喜欢。在我看来,海因莱因是倪匡和叶永烈的混合体美国版。 从写作特点来看,海因莱因的小说有很多YY的东西和对其政治、社会理想的宣传。象《星船伞兵》(电影《星河舰队》的原著)这样的小说,即使是在美国都有很多争议。据说,海因莱因还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鼓吹者,并因此和克拉克闹翻了。应该说,海因莱因是真心相信一些东西,并且会用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方式来将其表述出来。所以,就像倪匡一样,喜欢他的人就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就很不喜欢。 海因莱因最擅长的,恰恰是克拉克所不擅长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有不少还是在短篇小说中完成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海因莱因的小说比较有感染力的原因。我所读过的海因莱因的小说中,两种人物是比较常见到的,少年见习(宇航员)和中年专业人员,前者常见于海因莱因的少年科幻小说中。当然,海因莱因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是那种理想化的满腔热血的英雄,塑造起来也相对容易。 从题材来看,海因莱因写了不少的少年科幻小说,其对象就是大量的青少年,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海因莱因带有叶永烈的特点。主人公往往是星舰或者外星殖民地上的少年,情节比较简单,主要是刻画这些少年英雄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此类小说的代表作有《星人琼斯》、《银河系公民》。 其次是大量的以月球的开发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其实也包括部分的少年科幻小说。这类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月球城(Lunar City)。在这些小说中,月球殖民者是主角,在低重力、高辐射和空气泄露等威胁下,奋勇拼搏;同时发展出开阔的眼界和对地球居民的优越感。我觉得实际上是美国早期殖民者的象征和心理投射。代表作是《出售月球的人》、《先生们,坐下》。我甚至觉得阿西莫夫的小说《神们自己》中第三部分关于月球城及其居民的描写是受了海因莱因此类题材的影响。 再次是“长生之人”系列长篇小说和反思类小说。前者的背景,是一群天生具有几百年寿命的长生不老的人。他们的长寿和年轻大概来自于其基因,所以这些人为了维护其秘密和保证其下一代不会退化,只在同类人之间才通婚,代表作是《足够长的时间来爱》。后者则是一些带有黄色情节的对宗教等的反讽反思小说,比如《约伯大梦》、《穿墙猫》。这两类小说其实是我在这里硬凑起来的,因为我觉得这两类小说,都是篇幅冗长,语言晦涩,内容无趣。 最后是一些独立成篇的小说,写作风格上接近于月球城系列小说,比如《双星》、《地球上的绿山》、《回魂尸》、《傀儡主人》、《生命线》、《夏日之门》、《宇宙》。 海因莱因的小说中涉及中国的比较少,敌对阵营么。 说实话,海因莱因的小说,有很多我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比如说上面第一、三类的小说,所以看法可能比较偏颇。如果让我来推荐的话,海因莱因的以月球城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都可以看一看,反过来,凡是以少年为主角的都可以免了。中长篇中,我推荐《双星》(国内有一个删节本译作《帝国双星》的)、《出售月球的人》(未见过中文译本)。 海因莱因比较有名的几个长篇《星船伞兵》、《月亮是个严厉的妇人》和《异乡异客》。我都不太推荐。《星船伞兵》勉强可以一看,但是星战背景在小说中并不占重要位置,作者主要精力都放在鼓吹超人哲学。《月亮是个严厉的妇人》中的美国人投射很明显,我看不下去。如果你没那么敏感或者就好这一口,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异乡异客》属于反思类的小说,没什么娱乐性,可能会看得很累(我是根本看不进)。 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I,Robot) 、《基地》系列、《钢窟》(The Caves of Steel) 系列、《赤裸太阳》(The Naked Sun) 等。他他于1941年发表的作品《Runaround》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波士顿大学的副教授,先是业余写作科幻小说,1958年开始专职写作,以他渊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想像力很快就成为引人注目的科学作家。其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为“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等,其他科学和科普著作有《生物化学简史》、《化学简史》、《碳的世界》、《月亮》、《海洋知识》、《空间知识》、《圣经入门》、《莎士比亚入门》等。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改变了原来科幻小说中机器人老套的奴隶工具或人类敌人的怪物面目,开始成为人类的亲友,他在科幻小说中制订的“机器人三定律”一直被奉为机器人科幻的经典,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艾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进侦探与推理小说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㈡ 梦见自己和朋友爬上了一个很高的独石上,很害怕

最起码还有朋友和你在一起,说明你们是真心地朋友,有知心,挡刀的朋友真好。
梦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看电影一样,自己看后能有很多感慨和触发,只不过这次主角是自己而已,但是,电影内容都是演的,没有任何意义的。
好的梦可以多想几天,不好的梦就直接忘掉,但是有时也可以从梦中感悟,做更好的自己。

㈢ 美国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是谁

科幻黄金时代的三巨头——克拉克、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
克拉克
应该说,克拉克是三巨头里科幻风格最“硬”的。科幻有软硬之分,硬科幻的内容以科学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幻想为主,软科幻则以描写科学技术对社会制度和人的精神的影响为主。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粗的划分,越是精彩的科幻,越是难以区分清楚到底是硬还是软。

克拉克的风格,个人感觉,是上承凡尔纳和雨果·根斯巴克的技术科幻小说的传统。场面宏大、对科学技术的构思既超前又合理,但是弱点在于情节和人物的塑造。

凡尔纳设想出的潜水艇、载人奔月飞行,影响激发了很多代人去实现这个幻想,更令人称道的是,由于基于严谨的科学知识和推断,当年凡尔纳所设想的载人奔月飞行的发射基地地点,恰恰成为了后世美国佛罗里达航天中心的选址,真是牛啊。但是反过来,凡尔纳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几乎全是具有钢铁意志和决心的“牛人”,比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莫船长、《从地球到月球》中的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环球旅行》中的福克先生。而小说的情节,大多是(环球)旅行。

克拉克的情形很相似。他本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以论文的形式,提出了卫星通信的设想。而他所设想的《太阳帆船》,已经可以说是部分实现了,差的只是一个真正完全依靠太阳帆提供动力的深空探测飞船而已。

克拉克小说中的画面很宏伟,很壮观,很灿烂,很激动人心,但是微观的人物形象,情节的细节处理,就差了一些。很多人都知道《2001太空漫游》,但是有几个人知道鲍曼,知道弗洛伊德博士?谈到克拉克的小说,人们想起的是“独石”、“拉玛‘小行星’”、“太阳帆船”,但是除非是“骨灰级”的书迷,有几个人能想起克拉克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更不用说他们的形象和特点了。

秉承技术科幻小说的特点,克拉克科幻小说的风格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所谓“蔷薇色的乌托邦”,或者说,“敢让高山低头,敢叫大河让路”。(技术幻想小说一般是乌托邦,社会幻想小说一般是反乌托邦)但并不是从头到尾激昂振奋到底。而是有抑有扬。过程中可能有压抑的地方,整本小说看完以后,读者觉得人类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比如《太阳帆船》,如果是那种激昂到底的小说,会让主人公在排除万难以后,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小说却让主人公不得不因为太阳耀斑爆发放弃比赛和自制的太阳帆船,但是在小说结尾,主人公注视着自己的那艘太阳帆船向着太阳系外慢慢飞去的那一幕是很震撼的。

克拉克还有一个特点是三巨头中独有的,就是他和别人合写了不少小说。有的是对他以前小说的续写,比如《与拉玛相会》的续集《拉玛三部曲》,更多的是独立的小说。

我猜,克拉克和别人合写可能是为了弥补其在情节细节和人物的塑造上的弱点。但是我的感觉,这些合写都不很成功。很多合写的小说冗长乏味,毫无特点,只能算是四平八稳的二流小说。

克拉克的小说中,直接涉及中国的部分,在三巨头中是最多的。比如在《太空漫游》系列中,“2001”就将中国人已经登上了月球作为一个背景的细节。“2010”中则出现了中国独立制造的飞船赶超美苏联合飞船,并先一步到达木卫欧罗巴。而且那艘中国飞船的名字叫做“钱氏太空船”,按照克拉克给出的说法,这里正是对钱学森教授的致敬。但是美国拍的电影则把有关中国人的情节全部删掉了。似乎上个世纪后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独立发展,给克拉克的震动很大。“2061”则是在一个中国香港富豪的商业太空旅游飞船上展开故事情节的,并且又一次呼应了“2010”中的“钱氏太空船”。据克拉克自称,他曾经专门赠送过一套《太空漫游》系列给钱学森教授。

国内和克拉克相似的,老一代里几乎没有,郑文光场面壮观,但是技术细节没有克拉克扎实(后者恐怖到居然为自己小说中出现的飞行器画设计图)。新一代里应该算是大刘罢,但是技术细节上好像也差一点。
海因莱因

是我在三巨头中看得最少的。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的小说被翻译成中文的很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小说大部分我都不喜欢。在我看来,海因莱因是倪匡和叶永烈的混合体美国版。

从写作特点来看,海因莱因的小说有很多YY的东西和对其政治、社会理想的宣传。象《星船伞兵》(电影《星河舰队》的原著)这样的小说,即使是在美国都有很多争议。据说,海因莱因还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鼓吹者,并因此和克拉克闹翻了。应该说,海因莱因是真心相信一些东西,并且会用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方式来将其表述出来。所以,就像倪匡一样,喜欢他的人就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就很不喜欢。

海因莱因最擅长的,恰恰是克拉克所不擅长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有不少还是在短篇小说中完成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海因莱因的小说比较有感染力的原因。我所读过的海因莱因的小说中,两种人物是比较常见到的,少年见习(宇航员)和中年专业人员,前者常见于海因莱因的少年科幻小说中。当然,海因莱因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是那种理想化的满腔热血的英雄,塑造起来也相对容易。

从题材来看,海因莱因写了不少的少年科幻小说,其对象就是大量的青少年,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海因莱因带有叶永烈的特点。主人公往往是星舰或者外星殖民地上的少年,情节比较简单,主要是刻画这些少年英雄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此类小说的代表作有《星人琼斯》、《银河系公民》。

其次是大量的以月球的开发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其实也包括部分的少年科幻小说。这类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月球城(Lunar City)。在这些小说中,月球殖民者是主角,在低重力、高辐射和空气泄露等威胁下,奋勇拼搏;同时发展出开阔的眼界和对地球居民的优越感。我觉得实际上是美国早期殖民者的象征和心理投射。代表作是《出售月球的人》、《先生们,坐下》。我甚至觉得阿西莫夫的小说《神们自己》中第三部分关于月球城及其居民的描写是受了海因莱因此类题材的影响。

再次是“长生之人”系列长篇小说和反思类小说。前者的背景,是一群天生具有几百年寿命的长生不老的人。他们的长寿和年轻大概来自于其基因,所以这些人为了维护其秘密和保证其下一代不会退化,只在同类人之间才通婚,代表作是《足够长的时间来爱》。后者则是一些带有黄色情节的对宗教等的反讽反思小说,比如《约伯大梦》、《穿墙猫》。这两类小说其实是我在这里硬凑起来的,因为我觉得这两类小说,都是篇幅冗长,语言晦涩,内容无趣。

最后是一些独立成篇的小说,写作风格上接近于月球城系列小说,比如《双星》、《地球上的绿山》、《回魂尸》、《傀儡主人》、《生命线》、《夏日之门》、《宇宙》。

海因莱因的小说中涉及中国的比较少,敌对阵营么。

说实话,海因莱因的小说,有很多我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比如说上面第一、三类的小说,所以看法可能比较偏颇。如果让我来推荐的话,海因莱因的以月球城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都可以看一看,反过来,凡是以少年为主角的都可以免了。中长篇中,我推荐《双星》(国内有一个删节本译作《帝国双星》的)、《出售月球的人》(未见过中文译本)。

海因莱因比较有名的几个长篇《星船伞兵》、《月亮是个严厉的妇人》和《异乡异客》。我都不太推荐。《星船伞兵》勉强可以一看,但是星战背景在小说中并不占重要位置,作者主要精力都放在鼓吹超人哲学。《月亮是个严厉的妇人》中的美国人投射很明显,我看不下去。如果你没那么敏感或者就好这一口,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异乡异客》属于反思类的小说,没什么娱乐性,可能会看得很累(我是根本看不进)。
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I,Robot) 、《基地》系列、《钢窟》(The Caves of Steel) 系列、《赤裸太阳》(The Naked Sun) 等。他他于1941年发表的作品《Runaround》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波士顿大学的副教授,先是业余写作科幻小说,1958年开始专职写作,以他渊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想像力很快就成为引人注目的科学作家。其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为“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等,其他科学和科普著作有《生物化学简史》、《化学简史》、《碳的世界》、《月亮》、《海洋知识》、《空间知识》、《圣经入门》、《莎士比亚入门》等。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改变了原来科幻小说中机器人老套的奴隶工具或人类敌人的怪物面目,开始成为人类的亲友,他在科幻小说中制订的“机器人三定律”一直被奉为机器人科幻的经典,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艾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进侦探与推理小说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㈣ 2010:威震太阳神最后为什么和平了

  1. 那不是卫星爆炸,而是独石的不断增多使木星的质量达到氢聚变的点火要求,让木星坍缩变成了太阳。

  2. 美俄因为古巴导弹危机差点引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全球核战争),而木星变成太阳就是告诉人们,在宇宙中有更高级的造物主存在,玩核弹在它们眼里就是小孩放鞭炮,毕竟它们拥有把木星变成太阳的能力。

  3. 那条信息的意思是:全世界都属于你们,除了木卫二,不要试图在那里降落,好好的使用它们,和平的使用它们。

  4. 独石可以看作是生命诞生的催化器,比如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是生命的音符,而独石把这些生命的音符组成生命的乐章,是专门促进生命诞生进化的,类似于孕育生命的摇篮。

  5. 我看了很多遍得出的结论是宇宙存在一个超越我们想象的特殊智慧生命,它们拥有创造宇宙以及生命的能力。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段台词是:你们的子孙将出生在两个太阳的世界里,永远光明,你们会告诉他们,世界曾经是漆黑的,没有明亮的星,人们害怕夜晚,告诉孩子们,我们孤独时,不能遥指明亮的天空看到生命,总有一天新旧太阳下的孩子们,全聚集在一起成为我们的朋友,告诉孩子们,我们如何仰望星空,意识到我们只是旧世界的租户,地主只是给了我们一纸新契约和一个警告。

㈤ 很早一部影片,主人公为宇航员,发现号飞往火星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们不断的发现太空中有一种黑色长方体

这是经典的无以伦比的史诗级的科幻电影圣经——《2001太空奥德赛》的续集~

名字叫做《2010威震太阳神》

<2001>系列本来是科幻小说,非常经典的。
后来被大师库布里克1968年拍摄成为电影,即2001太空奥德赛
后来,1984年,多国联合拍摄了根据小说第二部改编的电影续集《2010威震太阳神》
http://ke..com/view/654117.htm

LZ最好先看2001,再看2010.

老实说,续集的水准当然不如第一步,要知道,2001这部电影,是科幻电影的圣经级别啊
其影响力和制作水准,还有带有启示录风格的隐喻,影响了多少代人啊
产生的作用力甚至超过了乔治卢卡斯的 星球大战系列。

但是2010这部电影也算是冷战时代的高水准制作了。
至少里面还是有很多精髓的东西的,要比现在满山遍野的地球大战外星人 题材要深刻的多。
当然也拜原著所赐啦。
影片延续了2001的那种从宇宙的角度看人类的态度,
经典的黑色独石,1:4:9的比例
还有那部在2001中故障停机导致宇航员遇难的电脑 卡尔
东西太多啦
想一遍看懂可不容易!
还有很多关于电影的资讯,打不完。LZ想知道可以PM我
本人好这口~~~

㈥ 《星际穿越 》软科幻和硬科幻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软科幻和硬科幻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根据维基网络英文词条“Hardsciencefiction”的解释,软和硬原来其实就是“偏社会科学”和“偏自然科学”的俚语化表达罢了,无非只是作品的侧重点不同,跟作品在科学上严谨不严谨没有关系。可是现在大部分时候在用软和硬这两个词时,我们指的是作品是否有一个科学焦点,或者是否遵守现有的科学事实。这最后半句,其实就是按照科学上是否有现实合理性为标准,把科幻作品安放在了一个从“比较软”到“比较硬”的坐标轴上。对《星际穿越》是否真的够硬的批评很多时候就是基于这种“现实合理性”。比如”就拿“智力提升”这个常见的科幻题材来说,“如果一个只用了10%潜力的大脑被开发出剩余的90%潜力”这个假设就是伪科学。人脑目前被开发出来的潜力根本就不是10%,正好相反,人类对大脑的使用可能已经逼近了某种极限。因为大脑演化到目前这个程度,需要付出一个巨大的代价:智能越强,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我们大脑的重量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即便是休息时,它所消耗的能量也占到人体总耗能的20%。大脑可以说是身体里的“能耗大户”。它在能量消耗水平上可能已经逼近极限。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大脑容量继续变大,智力层次可能也会更高,但是大脑就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让已经难以负担的能量供给更加捉襟见肘,而能量供给的不足又反过来使大脑的运行速度变慢,拉低了智能。

阅读全文

与科幻电影独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齐老师的电影 浏览:773
日本高清色频视频电影 浏览:122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汤唯 浏览:987
老电影夺印看看 浏览:345
一部有关镜子的恐怖老电影 浏览:352
如何在在线电影中截取一段 浏览:732
母亲淹死自己的孩子电影韩国 浏览:856
我和我的家乡什么时候出的电影 浏览:85
电影决裂歌曲共大花开分满红歌词 浏览:133
有一帮蔬菜的英语电影叫什么 浏览:408
imax电影什么意思 浏览:908
香港功夫电影粤语 浏览:457
外婆的家电影故事讲解和意义 浏览:376
国外励志电影经典 浏览:373
韩剧网97伦理电影 浏览:131
邓丽君电影歌曲大全播放视频 浏览:435
bt天堂怎么下载电影下载 浏览:112
av全是高潮部分的电影怎么搜 浏览:200
哥哥变成美女变不回去电影 浏览:672
韩国惊悚电影老师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