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流浪者影评
黑白影片,更具有情怀,中老年观众更喜欢怀旧的这种片子,口口相传,包装成为经典,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恋母的潇洒独立的穷小子,小鸟依人的富家女(哪怕是女律师),青梅竹马,囚禁女主的邪恶上层社会油腻男,母亲的牺牲引发穷小子的最后一波反抗,大团圆结局,唱唱跳跳:自己自处快活的时候唱,表示乐观,表明身份,恋爱的时候唱,被分离的时候唱,歌厅之类特定场合也唱 底层自由小青年的设定提高观众的认同感,无处不在的男权为中心,女性始终是男性的陪衬。
结尾很好,没有大团圆,略有遗憾而带有希望,电影的内容是很满的,结尾没有封闭,留了一个口,口指向社会,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等级偏见下,千千万万个拉兹的出路怎么样呢?问题到底还是没有解决。法律形同虚设,道德的作用在片中被过分拔高,一厢情愿的意味过重,不过结尾总算没有掩盖社会矛盾。
《流浪者》是由拉兹·卡普尔执导,Khwaja Ahmad Abbas编剧,纳尔吉丝、普利特维拉·卡浦尔、拉兹·卡普尔等主演的家庭爱情片,于1951年12月14日在印度上映。
影片讲述了法院审理拉兹闯进大法官拉贡纳特住宅的谋杀案件时,意外发现了拉贡纳特在24年前抛妻弃子的故事。
『贰』 求印度电影《流浪者》影评 1500字左右 急!!
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的是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种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害了不少好人.一天法院正在审理一件谋杀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贡纳特,被告是流浪者拉兹,罪行是拉兹闯进拉贡纳特的住宅,企图刺死拉贡纳特.可是拉贡纳特万万没有想到,要想杀死他的拉兹正是他亲生的儿子...
印度电影《流浪者》早在文革以前就已进人中国.《流浪者》和其主题曲"拉兹之歌",在中国最轰动的时期是在70年代末,那是在一代人遭受了苦难经历之后.
《流浪者》反映印度等级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这当然是影片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然而,影片引起十年浩劫之后中国人的共鸣,自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流浪汉》开始于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的 “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过程是一个孩子如何成长为一个贼以及一场和富家女的恋爱,高潮在法律和良心的对决,结束在拉兹要在监狱服刑三年,但是有爱情陪伴。
“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是拉贡纳特信奉的真理,坚持赶走拉贡纳特妻子的大嫂信奉的真理是女人失去贞操会让整个家族蒙羞,拉贡纳特的妻子坚持着想要实现“法官生的孩子也会是法官”,拉兹的信仰是丽达,是美和爱,丽达的信仰是爱,是拯救拉兹。拉贡纳特的偏见造成了扎卡的悲剧,扎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反驳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 拉贡纳特的坚持造成了扎卡妻子儿子自己四个人的悲剧,丽达的坚持却让拉兹重获了新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有时候这坚持是固执的偏见,可能伤害到了最亲的人,也伤害到了自己,而有些坚持却让黑夜不那么冷,有温暖的慰藉。
没有谁一出生就是小偷,就是流浪儿。但是大部分人都坚持小偷流浪儿一定是坏人,因为被偷过的人带着怨恨,而更多的人被告知远离这些人,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的方式。这样的偏见让人们不敢不愿去接近流浪儿,这样的孤立让流浪儿更加堕落,让原有仅剩的美好与爱也一点点在人们的冷漠和残忍中消耗殆尽。那么到底要怎么办呢?不是每个人都是拉兹,可以被拯救,不是每个人都是丽达,有资本去拯救别人。那么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法律这个时候是相当必要的。没有绝对的公正,只能说有法律比没有法律要好得多。法律很多时候能够避免个体或小群体的偏见,虽然我们知道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完全绝对的公平,并不能够照顾到每个个体的利益。爱如阳光,能缓和法律的冰冷,让个体得到关爱。
虽然最后拉兹还是要在监狱里度过三年,但是因为有丽达爱的陪伴,三年不是苦痛,而变成了重生的机会。用三年的服役偿还之前犯下的错误,三年后拉兹才可能真正的重新做人。这样的结尾是相当明智的,如果丽达的辩护让拉兹完全免去法律惩罚,未免太不理智,太煽情,毕竟拉兹也确实有偷有做过坏事,不能因为感情原因就完全将法律无视,良心最后要让步于法律,因为法律的实现后才会有良心的实现,最后法律和良心本来相冲突的二者因为爱达成了和解。
『叁』 流浪者拉兹扮演者因何病去世
拉兹是因为在晚年得了哮喘病而去世的。
拉兹·卡普尔,1924年12月14日出生,印度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拉兹·卡普尔,生于白沙瓦电影世家。1946年编导并主演自传体影片《火》和故事片《雨》,取得成功。1950年创建拉兹·卡普尔电影公司,自导自演《流浪者》,获印度国家电影奖和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此后拍摄的多部影片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印度人民的感情与生活,并对社会弊端有所揭露。60年代后,主要致力于制片业。
(3)印度老电影流浪者拉兹结局扩展阅读:
演艺经历:
1964年拉杰制作第一部彩色影片《合流》。描写3个朋友之间的爱情、友谊与自我牺牲的故事,并采用了印度电影很少见的欧洲外景。该片在印度连映5年,创下印度电影票房史的最高纪录。
1970年完成了他耗费6年心血摄制的《我是一个小丑》。这是他对自己艺术人生进行总结的自传体作品,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长的一部,长达3小时。但是一般观众当时未能读解其中深厚的涵义,票房冷落,拉杰非常悲哀。
晚年他执导了《鲍碧》(1973)、《爱的升华》(1978),再次回归创作《火》与《雨》时的浪漫热情,以此献给自己的母亲——印度。
『肆』 印度电影《流浪者》男主人公拉兹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生
电影《流浪者》说了那么多丽达,大家还不知道拉兹媳妇长什么样呢,稍后上几张照片还有全家福,再给大家聊聊拉兹的家庭生活和个人 情感 生活。
《流浪者》男主人公拉兹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生?
关于这部电影,先说个饶有趣味的片段。
看过《流浪者》的朋友对其中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即法庭上这位大法官无情地说道—— “法律不承认良心!”
结果这位老爷子被丽达怼得够呛—— “法官先生,那么良心也不承认法律!”
说是饶有趣味,是因为这老爷子是拉兹真实的爷爷!
现实生活中,正是这位老爷子棒打鸳鸯、一手拆散了拉兹和丽达扮演者娜尔吉丝的情缘。
老爷子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家不能娶一个女戏子进门。
老爷子叫 德万·卡普尔 ,出身地主家庭,年轻时是个警察,尽管平生只演过《流浪者》这么一部电影,但架子端得足足的,在现场不停冲他的孙子导演拉兹咆哮:“我用你教我怎么演?!难道你比我更懂法律?!”
事实上整部电影从立项到杀青,拉兹进行得异常艰难,因为这里面有两位演员是他的长辈,另一位是他的父亲—— 拉贡纳特大法官 。
这部电影是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里面参演,给大家拉个表单——
《流浪者》还在剧本阶段,拉兹就想当导演,但他不敢跟父亲说,拿着剧本蹲在父亲房门外不停抽烟,最后编剧阿巴斯看不下去了,替他向父亲说情。
普利特维拉·卡普尔 先是喜欢上这个故事,随后决定在其中扮演拉贡纳特大法官。影片上映后,他承认自己低估了儿子。
这位一辈子都板着脸的老父亲,虽说默片时代已是大明星,但个人际遇和家庭生活十分不幸。
先给大家简单说下这位默片皇帝、天竺克拉克·盖博,原本有着令人羡慕的声望和财富,却为何总是一脸的忧伤和哀婉。
普利特维拉·卡普尔 出生于1906年11月3日,少时家境优渥,十七岁考入白沙瓦爱德华学院学习法律,1923年在校期间结婚,娶了拉兹的母亲罗诺,隔年生下了拉兹·卡普尔。
其后夫妻俩又接连生了五个子女。原本一家人生活富足,其乐融融,未曾想到了1931年,老卡普尔一个幼子、也就是拉兹的三弟德维因肺炎去世,老卡普尔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未曾想灾难还未结束。不出一个星期,他的另一个儿子南迪也意外身亡。
这个叫南迪的小男孩是因为家族里大人们忙于丧事无暇照看,自己在花园里捡了一枚老鼠药当作糖丸吃掉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令老卡普尔一夜之间老了一截。
我在《流浪者》片尾看到拉贡纳特大法官伸出手去哀嚎:“我的儿子……”感觉那种悲伤十分真实。
还好老卡普尔还有长子拉兹。
拉兹勤奋好学有才华,年仅二十七岁便自编自导自演了《流浪者》,获得国家电影奖及戛纳电影节金奖作品,畅销全世界,一夜之间蜚声国际。
《流浪者》不仅火遍中国,在苏联也是所到之处收获无数掌声,票房冠军纪录保持了长达三十年!直到1982年才被《迪斯科舞星》追平。
有这样一位争气的儿子,老卡普尔也算是足慰平生。尽管儿子的感情生活也很令他操心。
丽达扮演者 娜尔吉丝 一直是中国观众非常喜爱的女演员。
在《流浪者》中,她演出了传统女性的温婉善良、还有现代女性的精明干练,法庭上一个转身,跨越了两个时代。
观众们多希望她和拉兹真正走到一起。
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 拉兹和娜尔吉丝是实锤的婚外恋,她是后来者。
两人合作过八部电影,《流浪者》是第二部,这个时候拉兹已结婚四年,是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的父亲,还有一个宝宝怀在妈妈肚子里,这个宝宝长大后主演了我们熟悉的《哑女》、《海誓山盟》还有《蛇女》。
拉兹的妻子 克里希娜 出生于1930年12月30日,是老卡普尔的表妹,严格意义上讲是拉兹的表姑。
辈份有点乱,这个亲上加亲,也是叹为观止。
而且,从拉兹长子出生日期来看,这对夫妇是未婚先孕。两人热恋期间就被媒体炒翻天——“拉兹·卡普尔狂热地爱上了克里希娜!”
也只能说是真爱了。
拉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两个女人之间摇摆,两个女人他都爱,最后还是爷爷和父亲一锤定音——绝对不能离婚!绝对不能娶女戏子进门!
而拉兹的妻子克里希娜十分贤惠,一直对丈夫的婚外恋保持克制隐忍的态度。
只可怜“丽达”娜尔吉丝一直苦等到1958年3月才嫁给了导演苏尼尔·杜特,这一年她已经二十九岁了,算是十足的大龄女青年了。
拉兹是个很有事业心的青年, 情感 生活在他的生命里只占十分之一,即使这十分之一还是由两个女人分享。
若说真爱,大概拉兹最爱的那个人是卓别林。
1924年12月14日,拉兹·卡普尔出生于白沙瓦。
他自打十一岁起进入影坛,二十二岁编导主演两部电影《火》及《雨》,在影坛展露头角,引起国际影人的注意。
1950年,二十六岁的拉兹自创 R.J电影公司 ,拍摄了《流浪者》,获得巨大成功。
他与父亲不一样,老卡普尔出演过大量“霸道总裁爱上我”题材、还有豪华奢靡的古装片,而拉兹将镜头伸向 社会 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讲述那些“没见过一天好日子”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他看来,与其描绘那些歌舞升平莺莺燕燕,还莫不如把镜头伸向路边一条无家可归的小狗。
正如拉兹的一段名言——
大概您没想到,《流浪者》并非拉兹最成功、票房最高的电影。四年之后,他又与父亲、娜尔吉丝合拍了一部《乡巴佬进城记》,大获好评!口碑票房超越了《流浪者》。
1964年,拉兹为了附和潮流,非常不情愿地拍摄了平生第一部彩色电影《合流》。影片取景欧洲,描写了三个朋友之间的 情感 纠葛,讴歌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依然是拉兹长袖善舞的领域,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在当时基本一票难求!
最后竟然在国内连续上映了五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行业奇迹!
由于作品的亲民风格,拉兹本人也获得了巨额经济回报。1951年-1956年期间,他是国内收入最高的男明星。但拉兹依旧过着朴素低调的生活,他将个人财富又重新投入到热爱的电影行业中。
1970年,拉兹呕心沥血整整制作了六年的《我叫小丑》上映,由于题材太过前卫,票房不尽人意。
拉兹有些心灰意冷。
但这部电影近年来却不断翻红,评分一路高涨,获得欧美同行盛赞!看来“拍给五十年之后的观众欣赏”这种事原来真的有!
晚年拉兹开始将精力花费在下一代,悉心扶助儿女尤其是 里希·卡普尔 ,同时也一手挖掘了未来的天皇巨星沙鲁克·汗!
里希·卡普尔虽然不及父亲那般有着崇高的艺术地位,但在“勤奋”这一块真是交足功课!
在拉兹的引领之下,这个家族没有一个人靠着祖荫吃干饭、躺在家谱上睡大觉,都在影坛挥洒汗水辛勤耕耘。
与此同时拉兹也在积极拓展人脉,强强联姻,比如他的外孙子就娶了 阿米达普·巴强 的女儿。这还是卡普尔家族少有的白衣联姻。
积数代不懈之功,卡普尔家族已成为宝莱坞第一金字招牌。
1988年6月2日,拉兹·卡普尔因病去世(肾衰竭、心力衰竭、哮喘),享年六十四岁。
那么,在他身后,卡普尔家族成员现状如何?
拉兹的弟弟、《流浪者》小拉兹后来怎么样了?
《流浪者》小拉兹的扮演者 沙希·卡普尔 后来并未长残,成年之后依然非常英俊,还娶了一个英国老婆,生了一堆小混血,后来走上了国际影星之路。
2017年12月4日,沙希·卡普尔因肺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紧接下来,2018年10月1日,拉兹的妻子克里希娜因心脏骤停离世,享年八十七岁;
2020年4月30日,拉兹的二儿子里希·卡普尔(《哑女》男主角)因白血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2021年1月15日,拉兹的大女儿南达里特因癌症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2021年2月9日,拉兹最小的儿子拉吉夫·卡普尔因心脏骤停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可以说近年卡普尔家族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
但与此同时,拉兹孙辈异军突起,成为宝莱坞耀眼的新生力量!
比如拉兹的长孙女卡琳娜·卡普尔出演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迄今为止仍是豆瓣排名第十四的经典作品。
拉兹的孙子、里希·卡普尔的儿子兰比尔·卡普尔,也是如今头角峥嵘的明星,据说他的爱好是收藏豪车。
希望这些卡普尔后人秉承先祖的遗志,勤奋向上,永远记住爷爷拉兹的那段名言——
(全文完)
我想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都看过印度电影《流浪者》,对影片中的主题歌《拉兹之歌》和插曲《丽达之歌》也能哼上几声,我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配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看过此片的。
《流浪者》的故事梗概:
大法官拉贡纳特坚信一个荒谬的理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法官的儿子一定是法官”,并以此为依据判了扎比的罪,无辜的扎比越狱后,成了真正的罪犯,他为了报复大法官,设计使法官抛弃了将要分娩的妻子,从此,法官的儿子拉兹生活在贫民窟中,成了一个到处流浪的小偷,长大后,在一次行窃中,拉兹意外地遇到了童年时的女友丽达,他们真诚相爱了,拉兹决定痛改前非,用辛勤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和母亲。
然而,工厂却以拉兹曾经是个贼而开除了他,狠毒的扎比又胁迫他继续做小偷,有一天,扎比为躲避警察的追捕,胁迫拉兹的母亲做人质,拉兹杀死了扎比并被逮捕,当他得知审判的大法官就是自己的生身父亲时,他从狱中逃了出来,他恨父亲并选择了行刺,结果再度被捕,在法庭上,己成为律师的丽达,为拉兹做了精彩的辩护,用事实证明了大法官拉贡纳特血统论的荒谬。
该片是由拉兹、卡普尔(1924——1988)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他自己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父亲扮演片中拉兹的父亲——大法官拉贡纳特,他三弟扮演小时侯的拉兹,该片在印度以及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1953年,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此后30年多年中,拉兹、卡普尔以非凡的才华和高深的造诣,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影片,由他主演的影片,多达57部,多以反映印度普通人的感情与生活,并对 社会 的弊端加以公开地揭露,在六十年代后期,主要致力于制片业,他是印度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
拉吉·卡布,一般翻译成卡普尔,是《流浪者》里拉兹的扮演者,是印度百年电影史上殿堂级的人物。他集编导演、制片于一身,极富国际影响力,被誉为印度的克拉克·盖博,印度的卓别林。
拉吉出生于1924年,出生地是现在归属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一个旁遮普家庭。父亲是著名演员普利斯维拉吉,在电影《流浪者》里扮演拉贡纳特法官,这部电影里扮演小拉兹的是拉吉的亲弟弟沙什,后来他也成为银幕巨星,他不止一次出演哥哥的童年。拉吉还有一个弟弟沙弥,是印度银幕猫王,不用说也是位电影明星,在《海誓山盟》里发福的沙弥扮演叔叔。
拉吉10岁第一次登上银幕,真正担任主要角色是1947年,合作者是后来的印度梦露马杜巴拉。
拉吉第一次导演并主演的影片是《火》,在那部电影里24岁的拉吉遇到了纳尔吉斯,也就是丽达的扮演者。这对印度银幕上第一对黄金组合一共合作了16部电影,包括著名的《流浪者》。人们一直猜疑他们的关系,但是拉吉早在22岁就和堂妹结婚了,纳尔吉斯和拉吉都没有承认他们有私情。纳尔吉斯后来嫁给了演员桑尼尔·杜特,他们的儿子桑贾伊后来很火!
拉吉的作品非常多,也捧红了很多女明星。
拉吉有3子2女,除了两个女儿,几乎所有的后代都在银幕上大放异彩,是印度宝莱坞四大卡普尔家族里演员阵容最强大的。
拉吉从《流浪者》开始出演多部电影都是模仿卓别林的表演,也喜欢表演小人物的生活,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家。
拉吉只活了64岁,1988年因为哮喘并发症去世。他的为人和演技都很受推崇。需要补充的是,印度电影是配唱制,演员极少自己演唱。拉吉的御用配唱人是穆克什和马纳迪,尤以穆克什为主,他的过早去世让拉吉感慨:我的声音没有了!穆克什的歌声什么样,请听拉兹之歌!穆克什的儿子也是歌唱家,他的好声音可以去听听《努里》……
印度电影流浪者的男主人公拉兹的演技,对我印象极深,他表演的真实,纯朴,没有造作,自然流畅,而且影片中的拉兹之歌很经典,总之,流浪者的电影当时的上座率非常高,普遍受到电影观众的欢迎和好评。不愧为一部使人难忘的好影片。
当初被他迷倒了,甚至找出地图查找去印度的路线,现在想来有点幼稚
儿时记得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有句经典台词:法官对拉兹说:做贼的儿子永远是贼,
《流浪者》是经典之作,饰拉兹的演员,把小偷的玩世不恭,表现的淋漓尽致,看了他的表演,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他的身世,丽达是美丽的富家小姐,她演的情绪缠缠绵绵,恰到好处,而歌曲,也非常委婉动听,可以说,这个电影影响了一代人。
这个问题你自己可以去网络上查啊,关于他的“生平”介绍的非常详细,有必要特意问大家吗?
拉兹的 社会 地位低下,却能得到美丽,善良的女律师丽达的爱情,只能是艺术人生。
很认真的在探讨人性的复杂。
『伍』 电影流浪者的剧情
男主人公叫拉兹,父亲是和有威望的法官,因为法官错判了一个贼的儿子有罪,他越狱后被迫称为了贼,该贼怀恨在心。在法官中计将拉兹母亲赶出家门后,拉兹诞生在街道上,少年拉兹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拮据,受同学歧视,好在拉兹班里一女孩丽达对他很好心,但因父亲反对,无法做朋友,后成为律师。就在拉兹母子拮据之时,贼找到了拉兹,因为法官所过“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致使他被错判成为贼,贼故意教唆拉兹当贼来报复法官,虽然拉兹本性善良,奈何生活的压力太大。
时空转换,拉兹已是成年人了,熟识任何监狱的狱警,因为他已是惯犯,但与女同学的相遇,使他重燃了希望,想从新做人,后两人热恋。残酷的现实是拉兹这回没那么走运了,他这次被抓后,正是由其生父审判,他的师父——那个贼再次出现,道破了拉兹身份,法官很惊愕。电影令人深思的地方就在于此,即所谓“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 。后拉兹女友丽达慷慨陈词,但拉兹还是被判入狱三年。父亲的理论使他绝望,但好在有爱情相伴。三年后的拉兹虽可能做不成法官,但一定还是个本性善良的人。
『陆』 印度电影《流浪者》
#记忆中的经典台词#
这部电影还是我儿时的记忆,是当时最红火的电影,还有这个电影的插曲特别好听,当时大街小巷都在传唱这首歌曲。
印度上流 社会 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一直信奉着一个观念,“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种靠血缘关系来判定一个人的德行观念制造了很多冤家错案,害了很多好人。
影片描述男主人公拉兹本是一个虽然贫穷,但热爱学习的孩子,最终却走上犯罪之路的过程。拉兹在流浪与盗窃的生活中遇到了童年的玩伴丽达,两人坠入爱河,拉兹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拉特拉贡为了让拉兹离开丽达,最终将拉兹告上法庭,却不知道自己告的是自己分别多年的亲生儿子。当拉特拉贡知道事情真相时,令人不禁感到惋惜与悲哀。
拉兹走上犯罪的道路, 也是和当时的 社会 原因和环境分不开的。拉兹在成长过程中饱受屈辱和岐视,想脱离犯罪却得不到信任。
叹息之余不绝让人对“好人的儿子是好人,贼的儿子永远是贼”这种观念深恶痛绝!只愿这种阶级等级隔阂所致的悲剧不再发生,让这个世界少些阴暗,多一片光明。
『柒』 流浪者之歌 全剧完整介绍
[流浪者][印度][剧情/歌舞/爱情]
上译厂丛连文/白景晟/白玫/张桂兰等经典配音
导 演:普利特维•拉杰•卡普尔
主 演:普利特维•拉杰•卡普尔/纳尔吉斯/拉杰•卡普尔
上 映:瑞典:1954-01-25 / 芬兰:1955-03-04
地 区:印度 ( 拍摄地 )
评 分:8.2/10( 109票 )
分 级:瑞典:15 芬兰:K-16
对 白:普通话
颜 色:黑白
声 音:Dolby Digital AC3
时 长:168分钟
类 型:剧情 / 家庭 / 歌舞 / 爱情
字 幕:中文字幕
剧情简介:
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的是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种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害了不少好人。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着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对法官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赶走了怀孕的妻子,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遇上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坠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但是,扎卡在继续逼迫他,而当他面对亲生父亲时,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
影片幕后:
“流浪者”是由卡普尔家族第二代传人拉杰•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拉杰•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着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杰•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他扮演的是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流浪者》公映后,轰动一时,并于1953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