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科幻电影传统套路

科幻电影传统套路

发布时间:2023-01-18 20:37:16

⑴ 如何正确地认知什么是科幻电影

一些科幻电影是从科幻文学作品改编而成,但科幻电影会注重撷取其中的文学或人文方面的元素,而无视科幻文学比较注重的科学严谨性和逻辑性。科幻片是类型片的一种,该类作品采用科幻元素作为题材,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

⑵ 有一个科幻片,讲的是一个宇宙飞船上有最后的人类,它掉到外星球的大海里了,后来飞船里的人变成了僵尸,

的确是《深空失忆》。这名字翻译得倒挺有科幻气势的,但是跟影片情节不很搭勾,英文原名《Pandorum》,潘朵姆,其实是深空飞行生物副作用的一种,称作深眠后遗症,指太空船员在深度睡眠后醒来失忆的并发症,进而演化成妄想并导致疯狂,视为航天的地狱警钟。
本片顾名思义,也就是要在深眠后遗症上大做文章,你以为是这样的,But no。
影片其实分成两条线,一条是背景线,却是和主题息息相关的,讲星际移民飞船极乐号在航行过程中,船员加洛在得悉地球毁灭的消息后崩溃了,并患上了潘朵姆症,杀了同组两人,并将沉睡的其他船员唤醒,推到货舱自生自灭,当他杀害大部分船员后感到厌倦,又重新返回深眠,下次他以佩顿上尉的身份醒来,并再次失忆,直到他找回潘朵姆的记忆后,又一次爆发。。。
而另一条才算是全片的剧情主线,就是醒来后的机组工程师鲍尔,想方到达飞船的核反应堆进行重置以阻止核反应堆熄灭,飞船动力熄火。但是他不知道在他沉睡的900多年里,注射人体增益物质以适应新家园坦尼斯星球的人类乘客,已经进化成了吃人的异形怪物,并代代繁殖,于是这就达到了一个科幻电影经常遇到的局面,就是男女主人公不畏艰难险阻,杀出重围以求生天,同行还包括一个勇敢的亚洲人,和一个奸猾的老印第安人,当然,后两人铁定死了,一人重于泰山,一人轻于鸿毛。。。总之,这一切,都是你能在相同套路的科幻电影里能够有本可循的。

⑶ 科幻小说套路总结

科幻小说管用套路,其实只需4种科技,初始阶段就能无敌

双木夕观世界

2018-12-06 18:18

关注

科幻小说管用套路,其实只需4种科技,初始阶段就能无敌

文:双木老弟

说起科幻小说,老弟我也是看了很多很多,什么系统流的、主角天才流的、继承文明流的。。。各种从现实发展到未来,剧情跌宕起伏,煞费作者苦心。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冒出来试图打主角的脸,不过最后都会以失败告终,然而老弟一直想不明白,明明作者只需要憋出4种科技就能在初始阶段无敌,为什么非要整那些没用的给自己增加风险呢?

第一种,人工智能

如果说主角是普通人,一开始没有资金、没有基础,那么人工智能就是最直接、最廉价的高科技。一台电脑、一个黑科技、加上主角的,敲敲键盘就能实现在互联网领域无敌。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互联网的威力,就拿马云的支付宝来说吧,统治了网络,也就统治了支付宝,只要你能做出马爸爸团队都发现不了的假账,就能一本万利。至于银行,那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更是小儿科,大片坏账他们自己都没处理好呢,多一些也没人能看出来。

第二种,电力无线传输

前期有了人工智能敛财,无线电力传输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毕竟这个科技并不算是太黑的科技,早在特斯拉期间,就已经有传闻说电力无线传输科技出现,只不过被某些方面封锁了而已。主角要做的仅仅是在过去的黑科技上完善,比如更大的范围,更小的损耗,还有就是将接受电力的设备尽可能的变小。

第三种,量子计算机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老虎,那么在量子计算机上的人工智能就是神兽“白虎”,当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突破了极限,那根预言其实没什么差别。掌握所有的前提条件之后,所有的结果,其实都在计算机的运算之中,如果出现意外,那就说明前提条件还存在缺失。很多行为专家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可以大概率的预言一个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这一点在犯罪行为学领域相当常见。

第四种,纳米机器人

纳米机器人,很多科幻小说中常见的科技,也是少数可以从主角一开始就可以使用,一直持续到大结局的科技。只要计算量足够,能支撑起纳米机器人的运行,可以说它是无敌的一种科技。想象一下,造出无数纳米机器人的主角,在空气中到处遍布,做不到要谁活就活,但是可以做到要谁死就死!用空气的地方,就有纳米机器人监控,偷袭是不存在的。

相信只要掌握了上面四种科技,主角在初期就可以掌握全局,实时监控全球,走过最艰难的时期。当然了,安全有了保障,再研发出核聚变科技,就真的走向人生巅峰了,这应该也是最快的成功路径。

科幻常用梗

转自DBR 9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解释不通,穿越时空。

篇幅不够,平行宇宙。

定律不足,高维人族。

转自阿sa卓哥 7

科学剧场,神学捧场

宇宙太大,我们太小

剧本拿出,套路太少

合理规划,哲学臭脚

对立统一,双轴画圈

十字交错,折叠光速

来去自如,不知归路

随心所欲,不如吃鸡

吐槽一下国内科幻网文

转自文文日报-主编 关注

没错标题说的就是某些小说网站的科幻分类,最近想找科幻小说但一搜索却全是些不知所谓的超级XX至尊XX我的XX帝国,感觉与其放到科幻倒不如放到玄幻和都市分类中去。这让我想到了早期美国科幻小说界所受到的评价,他们【指作者】不过是把某个本应发生在农场之中的牛仔和偷牛贼的故事搬到了太空,把偷牛贼换成了星际海盗罢了。他们在超越光速的驱动器上翻着跟头互相用左轮枪射击,至于相对论,谁管他呢。

如今国内科幻分类网文中的一部分也同样适应于这个评价,他们不过是把某个本应发生在XX大陆上的故事搬到一个星球上,主角在不同星球间的移动就好像是玄幻小说中从XX界到XX界,弱的时候打人,强一点打大陆,再强一点打星星之类简单粗暴的设定。这才不是科幻,请投到玄幻类。科幻,科幻先有科学再有幻想,这个分类意味着这本书的主线是要有科学的参与的,不是开头出来一点科学或者开头说这是未来,后面突然开始修炼的玄幻换皮书。

举个作者不走心的例子

1现代社会主角练武双臂2000T力量破碎虚空,怕不是高速公路上的大卡车都能随便破碎虚空

2能量放出来是有颜色的,不同属性还有不同颜色,你是霓虹灯吗

为了以防万一提前与未来的钢精辩驳一下

1有人肯定要说你那莫能行你去写呀,你不写就没有评价的资格。难道你评价个电影还要会拍电影吗,而且我还真会在接下来的专栏中写科幻小说和设定

2有人要说这是软科幻,那软科幻如何分辨呢,答案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个或一些架空元素但主体仍是现实的科学。比如星球大战有原力但大家打仗还是用枪和飞船,质量效应有零号元素和异能但大家还是坐飞船对轰,异星歧途有超时空引擎但大家还是老老实实造飞船,走进修仙虽然看起来是玄幻,但人家事实上是给现实宇宙加上了灵力这一变量,将灵力看作一种特殊的物质,虽然最后仿佛又走向了玄学的老路。

就这样,我只希望别再看到披着科幻皮的玄幻了

⑷ 为什么很多欧美科幻都是一个套路

因为对这些国家来说科技很发达,对电影大多都是都以电脑制造来作电影环境的。这就为了票房大卖做了铺垫,因为科幻比那些现代版更有吸引力,更具有色彩,更刺激,更能吸引眼球。像我国电影都是老片,都是抗日为主,那是我国追求历史!然而像美国等国家就都以玄幻电影为主,追求于未来。对他们来说科幻电影的视觉效果的逼真就说明了这个国家的科技的发达程度。

⑸ 对比原著,电影《流浪地球》评价到底怎么样

刘慈欣的星辰大海和家国情怀,迈出悲情的第一步。

前有《三体》的烂尾楼,后有沈腾领衔的劲敌,谁都不曾想到,开局就一个吴京一个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竟成了贺岁档名副其实的黑马,进而引发现象级话题,并成功的抢到了44亿票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上涨。

先不谈设定、剧本、节奏、人设的问题,单说《流浪地球》的成功,一靠爱国情怀的红利,二靠为开创中国科幻电影开山的名头,三靠纯熟的好莱坞同类型电影套路。

至于锦上添花的适时炒作、不忘初心的创作态度、贯彻始终的家国情怀,是吃透了中国观众的心理,有的放矢的妙招。

对国内院线的国际化大片一向忌惮,得了被害妄想症,总觉得会被“洗钱片”坑了。被资本控制之下的主创们,眼里就顶着一个钱字,于是,请个国际明星就敢自称国际,凑齐个位数的露脸明星就敢吹巨制,用上几秒五毛特效就敢自称科幻。

在《流浪地球》上,至少看到了钱都花在了视觉特效上,场景设计大气,细节营造用心,时时处处的视觉震撼与心灵感动,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不能说《流浪地球》达到了五星好评的程度,毕竟,中国的电影工业,还远未达到支撑起精良大制作的成熟度,但只要有成功者,就一定会激发更多的人。跟风也好,创新也罢,只要用心,我全都要。

⑹ 美国大片怎么净拍些科幻片,而且都是一个套路,怎么不拍点历史故事什么的

妹国大片之所以历史片比较少,是因为一共只有500年左右的历史。哪像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素材和故事可以拍。他们没法拍,总不能拍猴子吧。哈哈哈哈

⑺ 科幻电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①科幻片从诞生之初便与科幻小说缔结了不解之缘,如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改编自两部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威尔斯的《隐身人》、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柯南道尔的《失去的世界》等科幻小说被搬上银幕后,引发了系列电影拍摄,科幻文艺中常见的题材,如科学狂人、星际旅行、时空穿梭等在此时出现,形成最初的套路。好莱坞则延续了改编科幻小说的传统,如《侏罗纪公园》、《人猿星球》、《少数派报告》、《星际舰队》等,并将其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片种。
满意请采纳

⑻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是一部怎样的科幻片呢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是一部2007年出品的独立电影Richard Schenkman执导,杰洛米·贝斯拜编剧。本片改编自科幻作家杰洛米·贝斯拜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作为总投资一万美元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其成功跳脱了“激光加金属”等传统科幻片的固有套路,以纯对白形式推进,演绎着话剧式的软科幻。其实这是一部舞台剧。不管一个人活多长时间,他始终无法超越他的时代。什么是知识,什么又是记忆?人的大脑才是最能穿梭古今的利器。

现实生活中,人们尝尝用“超出了科学能够解释的范畴”来阐释无法证实的问题,而该片则恰恰截选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灰色地带,以作者那强大而不凡的创作功底来填补投资及技术的欠缺之处。整部影片也在场面调度、台词设计、人物表演、道具场景等细节上下功夫,观影过程中,观众无需时刻捕捉绚烂的视觉特效场面,却深深被这个制作团队弄得内心波澜壮阔。称此片为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典范之作,应当之无愧。

⑼ 如何评价电影《金刚》

重拍经典永远都是“双刃剑”。

有了1933年版和被认为最经典的1976年版在前,如何突破“珠玉在前”的形式,是摆在2005年版《金刚》最棘手的问题。

⑽ 《流浪地球》在制作上有哪些新的突破

第一,《流浪地球》注重现实,立足根本。为了凸显保证科学严谨性,该剧组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的4名科学顾问,为电影提供现实的理论支持,不因为此电影而误导国人对科学知识的认知。

第五,影片实拍场景多。像这样包含太空、末日等元素的科幻灾难大片,欧美大多数会采用虚拟数字模拟,而《流浪地球》中身处地下城、运载车、空间站的内部镜头大部分都是实拍,这对于从来没有过多经验的中国主创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飞跃,而且用少量的投资就拍出了能够媲美国外巨制的史诗性与硬核感,值得被铭记。

第六,剧组精神以及影片内涵非凡。《流浪地球》的概念设计师张勃表示:“国内科幻电影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整套的系统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该剧组在资金不足,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多年的拍摄,符合中国传统美德。而且《流浪地球》与欧美科幻片的最大不同,就是面对灾难时的态度。中国人独有的情感文化是整个影片都凸显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热爱家园的决心,这还饱含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漂泊与思乡的诗意,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阅读全文

与科幻电影传统套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间有大爱电影观后感小学生 浏览:604
新神榜哪咤重生电影免费突突兔 浏览:787
蜡笔小新最恐怖的十大电影 浏览:112
新疆人电影演员 浏览:156
一个人演的电影科幻 浏览:609
微信如何给对方发电影 浏览:585
如何把电影保存到优盘 浏览:770
有哪些特别好看的喜剧电影 浏览:639
适合离婚女人看的励志电影 浏览:86
去掉电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浏览:772
玩命快递1电影国语版 浏览:526
扣扣看电影 浏览:408
哪些电影有二元对立 浏览:817
哪个平台漫威电影都有 浏览:666
僵尸恐怖看电影 浏览:507
怀孕三个半月能看电影吗 浏览:46
青柠影咖都有什么电影 浏览:198
找搞笑视频电影大全 浏览:98
买房子就像看电影一样 浏览:887
四个人的搞笑电影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