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鹅湖第三幕中有什么著名的舞段
拿波里舞,西班牙舞,举杯舞,玛祖卡舞,查尔达什舞,都是全剧中最出彩的片段。
第三幕中,各国公主和使节都出席了齐格里德王子生日宴会,并跳起本民族舞蹈。
《天鹅湖》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鹅奥吉莉娅独舞变奏中,黑天鹅要一口气做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
这一绝技由意大利芭蕾演员皮瑞娜·莱格纳尼于1892年独创,在圣彼得堡版演出中出现。
创编过程
《天鹅湖》第三幕中,各国的公主和使节都来出席齐格弗里德的生日宴会,并跳起各自的民族舞蹈。其中,拿波里舞、西班牙舞、玛祖卡舞和匈牙利舞都是全剧中最出彩的片段。
1882年柴科夫斯基从剧院要回《天鹅湖》总谱, 准备改成一部组曲, 但终未完成。现在世上流传的有多种《天鹅湖组曲》的曲目中都包括了那几段舞蹈。
Ⅱ 马祖卡舞曲
祖卡舞曲是一种三拍子的波兰民间舞曲,速度有快、中、慢三种。这种舞曲的特点是每小节的重音常常在第二或第三拍上,加上旋律经常有跳跃的进行,附点音符比较多,但这些只不过是外在的特征,要分辨玛祖卡舞曲,还要从它所表现的波兰民族性格和气质来断定。玛祖卡舞曲其实只是一个总称,它包括有玛祖尔、库亚维克和奥别列克等好几种舞曲,19世纪波兰作曲家肖邦写过五十几首玛祖卡舞曲,显现了一个多采而妙想纷呈的局面,但它们都是用钢琴独奏的。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创作早期受到肖邦的影响,也写了23首钢琴独奏的玛祖卡舞曲,尽得肖邦的神髓,十分动听。19世纪末的波兰作曲家希曼诺夫斯基秉承肖邦的余绪,也写过22首玛祖卡舞曲,但他在旋律与和声方面却表现出近代音乐的倾向,只不过保留了玛祖卡在节奏上的特征而已。
除了钢琴演奏的玛祖卡舞曲外,也有用管弦乐队演奏的,例如在一些芭蕾舞剧里,玛祖卡舞曲却是经常听到的,《仙女们》里也有两首玛祖卡舞曲,作曲者原来是肖邦,是人家把它们改编成管弦乐曲,这些过程上一斯在谈圆舞曲时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在法国作曲家德利布的芭蕾舞剧《葛蓓莉娅》里,也有一首很出名的玛祖卡舞曲,在它的前面有一段场景音乐,由圆号与弦乐先后奏出了非常抒情而悦耳的慢板,于是在简短的引子之后,这首欢快热情的玛祖卡舞曲就登场了。真正为管弦乐队而创作的玛祖卡舞曲还有很多,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第三幕里,为了表现挑选新娘的场面,波兰客人到场时就一首代表波兰的玛祖卡舞曲,从风格上来看,这首乐曲十分豪迈狂放,气氛热烈,和前面提到的肖邦那两首在气质上是大大不同的。
能够代表波兰的民族性格的音乐还有波兰舞曲。波兰舞曲又有人音译为波洛奈兹舞曲,大概这种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因此通常译为波兰舞曲。这是一种中等速度的三拍子舞曲,每小节的重音放在第二拍上,最早的波兰舞曲是用人声唱和用小提琴演奏的,在16世纪的欧洲,波兰舞曲开始流入宫廷,演变成器乐曲,多用乐队合奏,常常用来做宫廷舞会的开始曲,因为它的风格既庄重又华丽,很适合贵族们的趣味。后来巴赫和他的儿子威廉·弗里德曼·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韦伯和舒伯特都写作这种波兰舞曲,其中有为乐队而写的,也有为钢琴独奏而写。到了19世纪,波兰的肖邦写了十几首波兰舞曲,但大部分都是钢琴曲,其中有一首是钢琴和乐队合奏的,叫《降E大调沉着的行板与光辉的大型波兰舞曲》。从这首乐曲的标题来看,就很清楚地知道它分为两大部分,前面“沉着的行板”是纯粹用钢琴独奏的段落,后面部分才是钢琴与管弦乐合奏的波兰舞曲。这部作品是肖邦在1830年去巴黎之前,在维也纳作短暂停留时创作的,它充满一种华丽和雍容高贵的气质。不过它的乐队合奏部分较为薄弱,只起了一些衬托作用,因此有些钢琴家在演奏时干脆省去乐队部分,全曲用钢琴独奏。
Ⅲ 玛祖卡的舞蹈
玛祖卡起源于波兰中部玛佐夫舍地区,其名也很可能来源于该地名。18世纪后,玛祖卡舞风靡全欧洲,成为各国宫廷和上层社会舞会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均有关于玛祖卡舞的情节。
玛祖卡是一种男女集体舞,由男舞者占据主导地位,决定舞步种类、轻重和速度,而女舞者则以轻快的舞步围绕男舞者。玛祖卡主要的舞步以滑步、脚跟碰击、双人旋转和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为主,舞步比较复杂。
柴可夫斯基在其芭蕾舞剧天鹅湖和睡美人中均安排了大段的玛祖卡,因此玛祖卡舞步时至今日亦是芭蕾舞者必学的舞步。
Ⅳ 芭蕾舞的表现形式介绍
芭蕾舞的表现形式介绍
芭蕾舞剧虽然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但是舞蹈是主体,演员是中心,所以能否编出精采的舞段是至关重要的。在芭蕾舞中,舞蹈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哑剧手势、戏剧性的场面等。舞剧编导要根据内容和人物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舞蹈表现手段。
一、独舞
芭蕾舞中的独舞,类似话剧中的独白,歌剧中的咏叹调,在芭蕾舞中称为“变奏”,独舞是舞蹈台词中最集中的结构,通常用于剧中角色情感的高潮,力求富有光彩和独创性,展示难度较高的舞蹈技巧。
古典芭蕾中的独舞,一般采用三段体的结构,第二段与一、三段在性格和速度上形成对比,女子的独舞分为地面的和跳跃性的两种,地面的基本上以足尖碎步和旋转的动作为主;而跳跃性的可以用单一的跳跃动作,也可以包含足尖和旋转的混合动作。比如《天鹅湖》中,二幕奥杰塔(白天鹅)的出场独舞就是地面的,三幕奥吉莉娅(黑天鹅)的独舞就是跳跃性的。
二、三人舞
在古典芭蕾舞剧中,三人舞形式是pas de trois,它由慢板三人舞、第一女子独舞、男子独舞、第二女子独舞、结尾三人舞5个部分组成。但是也有其他的组合方式,可以三个女演员,也可以三个男演员,两女一男,两男一女。比如《海盗》中二幕,米多拉、康拉德、阿利就是两男一女的组合方式。
实际上,人数不等的舞蹈形式还很多,比如《天鹅湖》中的4小天鹅(4人舞),《睡美人》中4位王子向公主求婚的舞蹈(5人舞),6位仙女向公主祝福的舞蹈(6人舞)等。
三、芭蕾双人舞
芭蕾舞中最常见的双人舞形式是pas de deux,它由慢板双人舞、男独舞、女独舞、结尾双人舞4部分组成,有时在慢板双人舞之前加一个引子枣人物出场。依照古典芭蕾的欣赏习惯,每一部分跳完以后,在观众的掌声中,演员谢幕,然后再表演下一段。这种双人舞往往用在剧情的高潮处,主要为展示主要演员的高难度技巧和个人的表演风格。但是当代的芭蕾舞剧极少遵循上述双人舞的`4部分的结构方式,他们根据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需要,而不只是为了显示舞蹈家自己的技巧,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几段双人舞都是一气呵成的,中间没有停顿,也就不存在鼓掌的谢幕的机会。
芭蕾双人舞从表现的内容中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抒情性”的,主要是表现两个人物之间比较和谐的情感交流,比如相互的爱恋、离别的优伤,重逢的喜悦等;另一种是属于“戏剧性”的,主要是表现两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比如《红色娘子军》中老四与琼花的双人舞,两人是暴力和反抗的不和谐关系。表演双人舞,要求演员完善地掌握扶举技巧,重心的平衡,男女舞伴的密切的合作。
四、哑剧手势
哑剧手势是古典芭蕾舞剧中的表现手段之一,它已形成为一套固定的程式,初次观看芭蕾的人不易理解,看多了才能明白,比如双手抚心脏处表示“爱”,双手握拳在身前交叉表示“死亡”,双手在头上缠绕表示“跳舞”,一手上举,伸出食指中指表示“宣誓”……以上哑剧手势在《天鹅湖》、《吉赛尔》中都可以见到。
举《睡美人》为例,在序幕中,恶仙女卡拉多斯因为未被邀请而咀咒摇篮中的公主说:“这个婴儿(用手指向摇篮),慢慢会长大(用手由下而上慢慢抬起),她会很漂亮(右手从脸颊划过),身材也很苗条(双手比划身体),但是你们听着(绕场走一圈指着众人),她长大以后会被纺锤扎破手指(做扎手动作),然后立即死去(双手握拳在身前交叉)”。这段话很难用舞蹈说清楚,所以一百年来就是用这种手势表现的,也形成了这部舞剧的一个特点。不过当代的舞剧编导们在创作观念上,主张用舞蹈手段表现一切,很少用哑剧手势。
五、群舞
群舞在舞剧中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一般用来表现时代的特点、民族的习俗、交待环境、创造意境、烘托主要人物。
《天鹅湖》二幕中的群鹅,是一群中了魔法又渴望自由的天鹅少女,她们与奥杰塔王子的爱情双人舞相映成辉,同时也营造了湖畔神秘、抒情的奇幻意境。
《天鹅湖》三幕中的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布勒斯舞、玛祖卡舞,既配合了剧情发展,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