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秋收起义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秋收起义的意义: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当蒋介石反革命势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日益膨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的斗争愈演愈烈之时,陈独秀受共产国际代表影响,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
害怕共产党员和工农代表参加革命政权会影响到国共合作,更不支持工农武装力量的发展,以致在上海和武汉等地都发生强迫工人纠察队交出枪支的事件。
在农村,也限制农民革命,反对农民建立和掌握政权。陈独秀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在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之时,共产党没有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加以制止。但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Ⅱ 有哪些老电影值得回忆
记得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两盘录像带,里面有几部电影是让我反复看八百遍都不觉得腻的。我当时太小,并不知道演这几部戏的人有多出名,只觉得这个小老头演的太有意思了。
多年以后我知道了他的名字——路易·德·菲耐斯。可能说了名字大多数人也不知道他是谁,但是有一部片子你们肯定听说过,叫《虎口脱险》。
左边的小老头就是路易·德·菲耐斯,不过他们俩我都挺喜欢。其实《虎口脱险》我没看过,我看的都是他们俩一起演的警察局系列,每一部都那么幽默 搞笑 ,他们开启了我对于喜剧的启蒙之路,起点好像有点儿高。
过去这么多年我家录像带早已丢失,我记得同一时期还有一部我喜欢的电影,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演的了,知道的帮我想一想影片的名字。说的是主角是个送奶工,有一匹马陪他送奶。有一天马生病了,他只好自己拉着大桶送奶的故事,也不知道马最后活没活过来,只既得主角喂马吃苹果。
随着时光的流逝,总会有一些电影值得自已怀念与回忆的。特别70,80后,一件老物品,一首老歌,都有可能勾起儿时的乐趣与记忆。同时有许多电影值得自已怀念与回忆的,又或者说是陪伴自已成长相伴流年吧!介绍些儿时所看的电影,老电影每部都是经典,名符其实的百看不厌。
1:《奇袭》这部电影我都不记得看了多少次,记忆中那时在村中放最多就是这一部,电影讲述志愿军小分队深入敌后侦察,经历险阻与困难考验,最终炸毁敌军逃跑必经之桥康平桥,配合大部队,全部消灭敌人的故事。情节紧扣引人入胜而又惊险万分,真实反映了军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舍已精神。
2:《上甘岭》这也是一部很经典的战争电影之一,每次观看都无比激奋人心,爱国情怀瞬间爆满,特别是一只苹果相互摧托大家都不愿吃第一口那一段,相信令无数观众动容。
3:《地道战》 如果儿时没和一帮小伙伴满山找防空洞,玩捉迷藏,扛着木棍小竹杆玩打仗 游戏 的,证明你儿时没看过这部经典电影。
4:《地雷战》这部电影让我想了村头那一片稻田,秋收后就是小伙伴的世界,打泥仗,装稻草坑,满满的儿时记忆。
5:《英雄儿女》"向我开炮!"这句震耳欲聋,视死如归而又悲壮的呼喊,至今在耳际回响,不曾忘怀!
还有很多,如《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烈火中永生》、《智取威虎山》、《高山下的花环》、《闪电行动》、《天云山传奇》、《渔光曲》、《狼牙山五壮士》、《南征北战》、《飞夺泸定桥》、《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智取华山》、《阿诗玛》、《白毛女》、《四渡赤水》《洪湖赤卫队》、《长排山之战》、《少林寺》、《新兵马强》、《渡江侦察记》.......等等!
二战时,英国轰炸中队执行一次轰炸任务,一架飞机被德军击中,几个机上人员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方。 德军全市大搜捕,大胡子中队长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和乐队指挥的帮助下巧妙逃生。几经辗转,英国士兵终于接上了头,在法国人掩护下,飞行员们与德军展开了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的生死 游戏 ,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飞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
Ⅲ 秋收起义剧情介绍
2017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秋收起义90周年,为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一部名为《秋收起义》的电视剧出炉。
《秋收起义》由侯京健、刘丛丹、夏德俊等联袂演绎。讲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反革命政变四一二、七一五反接连发生。为了挽救处于水深火热的革命之士,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将领导湘鄂赣边区人民进行秋收武装暴动。同年九月,毛泽东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宣布起义,且首战获得极大的胜利,顺利占领了白沙镇、东门市。
而后,由于临时收编的邱国轩发动叛变,王新亚二团因骄傲轻敌而陷入被夹击的窘境。一连串的失利使得我军严重受挫。面对此窘境,毛泽东决定改变攻打长沙计划,改重击敌人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而后,秋收起义队伍经历“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最高准则。次年,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等部队与秋收起义部队顺利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这标榜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一支绝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于党的中国工农红军真正诞生了…….
精彩尽在《秋收起义》,精彩尽在漫漫看影视剧。
Ⅳ 秋收起义电影的主要内容一定要简洁
电影《秋收起义》根据秋收起义的史实创作,成功地刻画了革命初期的毛泽东形象,再现了他在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危急关头,没有执行中央关于攻打长沙的命令,毅然带着队伍历尽艰险奔上井冈山,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之路的伟大历史过程,充分表现出毛泽东所特有的雄才大略、伟人风采,及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思想发展。
电影《秋收起义》获1993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节优秀成果特别奖等奖项。
Ⅳ 有哪些老电影值得回忆
随着时光的流逝,总会有一些电影值得自已怀念与回忆的。特别70,80后,一件老物品,一首老歌,都有可能勾起儿时的乐趣与记忆。同时有许多电影值得自已怀念与回忆的,又或者说是陪伴自已成长相伴流年吧!介绍些儿时所看的电影,老电影每部都是经典,名符其实的百看不厌。
1:《奇袭》这部电影我都不记得看了多少次,记忆中那时在村中放最多就是这一部,电影讲述志愿军小分队深入敌后侦察,经历险阻与困难考验,最终炸毁敌军逃跑必经之桥康平桥,配合大部队,全部消灭敌人的故事。情节紧扣引人入胜而又惊险万分,真实反映了军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舍已精神。
2:《上甘岭》这也是一部很经典的战争电影之一,每次观看都无比激奋人心,爱国情怀瞬间爆满,特别是一只苹果相互摧托大家都不愿吃第一口那一段,相信令无数观众动容。
3:《地道战》 如果儿时没和一帮小伙伴满山找防空洞,玩捉迷藏,扛着木棍小竹杆玩打仗 游戏 的,证明你儿时没看过这部经典电影。
4:《地雷战》这部电影让我想了村头那一片稻田,秋收后就是小伙伴的世界,打泥仗,装稻草坑,满满的儿时记忆。
5:《英雄儿女》"向我开炮!"这句震耳欲聋,视死如归而又悲壮的呼喊,至今在耳际回响,不曾忘怀!
还有很多,如《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烈火中永生》、《智取威虎山》、《高山下的花环》、《闪电行动》、《天云山传奇》、《渔光曲》、《狼牙山五壮士》、《南征北战》、《飞夺泸定桥》、《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智取华山》、《阿诗玛》、《白毛女》、《四渡赤水》《洪湖赤卫队》、《长排山之战》、《少林寺》、《新兵马强》、《渡江侦察记》.......等等!
南征北战
奇袭
地道战
地雷战
铁道游击队
车轮滚滚
闪闪的红星
平原游击队
上甘岭
打击侵略者
举起手来
新兵马强
自豪吧母亲
大决战
大进军
大转折
对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期,电影是那个“ 情感 饥饿”时代最大和最好的精神食粮,是我儿时难忘的记忆,今天回答一下最难忘的老电影《侦察兵》。
《侦察兵》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年拍摄的黑白故事片,由李文化导演,王心刚、杨雅琴、安震江、于蓝、关长珠等一大批优秀演员参演,其中三个主演精湛的演技己洛印在大脑中。
老表演艺术家王心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他的舞台形象是最英俊帅气的,他是观众心中的男神,特别是在《侦察兵》中扮演的参谋长郭锐,胆识过人,机智勇敢,率领小分队《侦察兵》智斗国军,尤其设卡那一段,真叫好呀,“抽烟”,不敢不敢,接着,真不愧为人民的侦察兵,神勇的上佳表演。
老表演艺术家杨雅琴,少年时在济南前卫话剧团,她的灵气、悟性,特别是非同一般的威武霸气的气质,迷倒了多少电影爱好者,在广大观众心里深.深的扎根,她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一位大气、善良、威武不屈的女中豪杰形象充分展现给广大观众。只可惜97年离开我们,愿老艺术家留下的影屏形象永在。
老表演艺术家安震江,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精湛的影屏形象,一个个“坏蛋”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搜索队长王德彪出神入画,真实感,形象感,令人难忘。只可惜老艺术家一一安震江,1977年9月离开广大观众,真可惜早逝!
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更是难忘的!
我最爱看的老电影有红军长征时的电影有《万水千山》《金沙江畔》《突破乌江》《羌笛颂》等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野水春风斗古城》《三进山城》《小兵张嘎》《苦菜花》《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等等。
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大决战》《渡江侦察记》《侦察兵》《延安游击队》等等太多了为节省篇幅不一一举例了!
抗美援朝时期的有《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打击侵略者》等等,太多了已经无法形容了。
国内建设时期有《今天我休息》《哥俩好》《槐树庄》《跟踪追击》《秘密图纸》《海鹰》《无名岛》《英雄小八路》《我们村里的年青人》等等,太多了我已经回到了那个年代。
总而言之四十年前的文艺成就是不可磨灭的,那个年代拍出的电影很有教育意义而且也很真实的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鲜明特征。让人百看不厌,我也是从这些电影里吸取了养料,吸取了精华,才长大成人成为了一棵踩不烂的小草。
这些老电影教育了几代人,让50年代至7O年代的人有了目标,有了信仰,才成就了我们这三代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勇挑重担,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任劳任怨,艰苦朴素,无怨无悔的精神?
有一部小成本电影叫《天生胆小》,我觉得挺有趣的,故事讲的是复员军人吴小辉(梁天饰)转到盛名路派出所做了一名普通民警,但是,吴小辉身体素质不行,总想着调离,一次,随管所长(葛优饰)去处理球迷现场闹事,挨了一砖头,吴小辉觉得自己不仅身体不行,还天生胆小,根本做不了警察,就向所长提出要走。
管所长说:“要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我这所长还怎么当?是吧,你要不想干,脱了警服随时可以走,”吴小辉一再请求,所长才说:“要真想调离,总要漂漂亮亮破两三个案子,我也好替你说话,”吴小辉说:“行,一言为定。”
吴小辉一边依靠居委会的大叔大妈破了一起盗窃小案,一边托好朋友的姐姐找工作,一切都在稳步的进行着,突然接到任务,去接刑满释放人员马强(谢园 饰),一路上,马强觉得吴小辉一点也没有警察的架子,还对自己很关怀,决定帮他抓贼,又完成了一件案子。
这时,工作也差不多找好了,吴小辉准备着向所长正式提出辞职不干了,夜晚,正在路上走着,突然发现有几个小流氓调戏一名女孩,吴小辉正义感爆棚,决定去制止,朋友说:“他们有五个人,你打不过的,而且,你马上就要辞职了,别管闲事了,”吴小辉一边让朋友去报警,一边说:“至少我现在还是警察!”
吴小辉冲了上去,结果被打成重伤。伤愈以后,吴小辉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片区,他突然感觉做个警察真不容易,这时,马强把那五个打他的小流氓逮住了,他觉得其实每个人都胆小,只要觉得自己干的事是正确的,就要大胆的去做,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一切困难。
1、肖申克的救赎,不解释,美国影史最经典。
2、教父123,黑帮 历史 还原。
3、飞越疯人院,人性的探讨。
4、这个杀手不太冷,看后让人难以忘怀。
5、阿甘正传,执着的人生。
6、当幸福来敲门,励志的典范。
7、勇敢的心,勇敢斗士。
8、辛德勒的名单,战争。
9、人鬼情未了,爱情。
10、与狼共舞,西部传奇。
打倒四人帮后拨乱反正的电影,很想看看
第一:《英雄本色》 我们记忆里永远的小马哥
第二:《红高粱》 高粱地里的激情
第三:《霸王别姬》 戏子的人生
第四:《无间道》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六:《卧虎藏龙》 另类的武侠片。
功夫
逃学威龙
乌龙寺
唐伯虎点秋香
东成西就
1.《肖申克的救赎》,百看不厌, 历史 评分第一;
2.《教父》系列,男人必看;
3.《指环王》系列,每部都是精品,热血沸腾;
4.《无间道》系列,香港电影余辉之作;
5.香港上世纪90年代有很多出色的电影,周星驰的喜剧,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周润发的英雄本色,众星云集的东邪西毒等等,香港电影黄金时代高产,并且每部都叫好卖座。
Ⅵ 电影秋收起义几个版本
秋收起义电影共有一个版本。秋收起义是周康渝执导,周康渝、骆炬、黄德明编剧,刘法鲁、李永田、王茜、王霙主演的电影,于1993年1月1日在中国上映。是根据秋收起义的史实创作。并且获1993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节优秀成果特别奖等奖项。剧情简介毛泽东和潘心源、陈志安走到张家坊,却被阎仲甫所设的哨卡拦住。几个团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泽东巧施妙计得以脱身,三人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秋收起义终于打响了。工农革命军一路攻下多处要害后遭到敌人包围,因敌强我弱,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仔细思考局势,在会上指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我方应先站稳脚跟,保存实力。随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前往敌人统治力量最为薄弱的罗霄山脉,建立苏维埃政权。部队终于冲破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在几百名战士的簇拥下明确了拉着队伍上井冈的部署,坚定地表示必将打倒蒋介石。
Ⅶ 秋收起义电影剧情简介
剧情: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恐怖弥漫在华夏大地上空。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武装暴动。毛泽东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将暴动时间定为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和潘心源、陈志安走到张家坊,却被阎仲甫所设的哨卡拦住。几个团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泽东巧施妙计得以脱身,三人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秋收起义终于打响了。工农革命军一路攻下多处要害后遭到敌人包围,因敌强我弱,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思考局势,在会上指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我方应站稳脚跟,保存实力。随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前往敌人统治力量最为薄弱的罗霄山脉,建立苏维埃政权。部队终于冲破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在战士的簇拥下明确了拉着队伍上井冈的部署,坚定地表示必将打倒蒋介石。
Ⅷ 秋收起义的电影简介告诉我,急~(五年级下册八单元口语交际)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紧接南昌起义以后,我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工农武装暴动。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会后党中央派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和彭公达到湖南,负责改组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九月九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破坏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的两段铁路成了起义的信号。当天,右路第1团在前,第4团在后,向平江进军,在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第4团突然叛变,致使第1团腹背受敌,两个营被打散,团长失踪,被迫撤出战斗,向浏阳方向转移。九月十日,第2团在安源开始行动,先攻萍乡不克,后占老关,于十二日攻克醴陵,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后因遭敌进攻,部队经老关北上,于十五日占领浏阳县城,由于骄傲轻敌,陷入优势敌人的重围,部队在突围战斗中遭受很大损失。九月十一日,第3团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于铜鼓起义,向浏阳进攻,当日占领白沙镇,次日占领东门市,十三日遭敌第8军两个团的围攻,经六小时激战伤亡较大,被迫向上坪撤退。
九月十七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九月十九日,各路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文家市集中。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的行动方向问题。他在会上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会议否定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九月二十日,部队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转移。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在开始时以进攻城市为主,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遭受了挫折。但这次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地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指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为便于领导秋收起义,省委确定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分为两个,一个是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书记,作为武装起义的军事指挥机关。另一个是党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任命易礼容为书记,负责地方工作。9月初,湖南省委决定9月9日开始破坏粤汉和株萍铁路,11日各县起义,16日长沙起义。这次秋收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5000人。此外,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由于部队麻痹轻敌,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第三团于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9月12日又占领东门市。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鉴于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