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的电影有什么
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的电影有《北京的风很大》、《疯狂英语》、《小武》。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第六代导演只有把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延续传统电影真实美学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技术加强电影的真实性表达才能创作出好的电影。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贾樟柯《小武》、张元《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王超《江城夏日》、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张杨《爱情麻辣烫》、王全安《图雅的婚事》等。
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美学的发展
第六代所追求的纪实美学风格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艺术环境有关。第六代导演把镜头对准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不再把视角放在历史和人物传记,更多的是反映个人,追求自我。
他们用摄影机真实记录边缘人的生活,最大限度还原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拍摄最真实的原生态电影,在影片中力求客观冷静,不追求表面形式。
新生代导演用自然、简单的创作手法真实记录个人生活,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就是表现现在社会各个阶层,追求个体表达,而且表达手段相对自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第六代导演
⑵ 电影的风格有哪些
电影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纪实风格
纪实风格的影片要求逼真性而摒弃假定性,少用人为强化的冲突和情节,最好按照生活原型“纪实”。电影艺术家多用这种风格来处理重大历史题材和人物传记,使史诗题材富于纪实性,让观众信服。这种风格的影片,常常采取在扮演镜头中穿插纪录片镜头,并以彩色和黑白相区别的方法,或是使彩色镜头“老化”,以引起“历史回忆”的方法拍摄。重要镜头常在历史现场拍实景,对历史人物避免神化与丑化,甚至用特型演员扮演近现代历史人物。非历史题材的纪实风格片,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态,并按照这种形态去构建作品,使作品的叙述方式尽量显示生活的本来痕迹,结构一般多层而分散。情节方面力求非戏剧化,对人物和矛盾的复杂关系,不做人为的雕饰,仿佛没有经过艺术的铺排,如同生活一样的自然。它所追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身就存在的“戏剧性”,重视生活细节的真实描写。技术上采取拼帖法、长镜头、无技巧剪编等等。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作品《罗马十一时》《偷自行车的人》和我国的《见习律师》《开国大典》等都是这类风格的影片。
溶合风格
溶合风格即把几种不同的风格溶合为一种风格。在传统的戏剧分类中,正剧、喜剧、悲剧的风格样式历来是泾渭分明的,而实际生活却是复杂多样的。艺术家为了反映真实生活,有的在严肃的正剧中渗入喜剧的幽默和讽刺;有的又在喜剧中渗入悲剧的痛苦与哀伤;还有的甚至把悲剧、喜剧、闹剧、打斗等杂糅在一起,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卓别林的影片就是悲喜交集的严肃作品。
共现风格
过去电影拍摄风格分“戏剧式电影”如《于无声处》《陈毅市长》《茶馆》等,“诗的电影”如美国片《黑马》、法国片《红汽球》等,“散文电影”如《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乡情》等,“史诗性电影”如《列宁在一九一八》《从奴隶到将军》《南昌起义》等,以及绘画式电影、小说式电影等。共现风格是六七十年代前,前苏联电影文学的一种新风格。提出这种风格的电影理论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本身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它的反映形式也必然跟着变化。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已经从初级的综合走向高级综合,因此应在综合各种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共现风格”,以便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生活。这种风格的特点是采用多线索、多层次、多角度的结构,艺术概括复杂、广阔,形象的发展也是多侧面的,容量比过去扩大了。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有《恋人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绘画风格
绘画风格是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电影风格,强调挖掘镜头内的丰富表现力,注重镜头结构、场面调度、影调、照明、色彩变化,以及各种新的摄影方法,而且爱用长镜头。这种风格讲究纯观赏性、造型的图解性,力求以纯画面的、风格化的静态形象来表达影片的内容,并以此与戏剧化的电影相对立。瑞典影片《梦幻世界》、捷克影片《非凡的埃玛》、前苏联影片《画家苏里柯夫》等都是具有绘画风格的影片。
电视风格
主要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要求极高的逼真性,甚至采取“隐藏摄影法”;多用采访片、报导片形式,或近似活的新闻特写;强调及时性,多拍最新题材,播送、放映力求迅速;提倡多集片形式,每集不宜过长,以便与电视的多节目性相协调。如日本片《铁臂阿童木》、英国片《大卫·科波菲尔》、朝鲜片《无名英雄》等,都是这类风格的影片。
⑶ 有哪些类似《布达佩斯大饭店》那样拍摄风格令人惊艳且剧情不落俗套的电影
推荐《乔乔的异想世界》、《佛罗里达乐园》、《坠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都可以。
《乔乔的异想世界》该片故事设定在二战时期,讲述了男孩乔乔和母亲生活在纳粹德国统治下,而母亲却秘密帮助无辜的犹太女孩,因此,也改变了乔乔观念的故事。
《佛罗里达乐园》是肖恩贝克执导的儿童剧情片,由布鲁克琳·普林斯、威廉·达福等主演,于2017年10月6日在美国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六岁的早熟女孩在暑假里和她的朋友们展开一系列冒险的故事。
《坠入》是塔西姆·辛执导,李·佩斯、凯婷卡·安塔鲁、贾斯汀·沃德尔主演的悬疑奇幻电影 。电影讲述了因骨折而受伤的小女孩亚利珊德拉,在住院期间结识替身演员罗伊,罗伊对亚利珊德拉所讲述的幻想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扬·马特尔于200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3D电影。影片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是让·皮埃尔·热内执导的剧情影片,故事改编自Reif Larsen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美国少年因获得世界科学大奖被邀请到华盛顿演讲,独自穿越美国的故事。
《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该片主要讲述人类穿上阿凡达的躯壳,飞到遥远的星球潘多拉开采资源。受伤后的前海军杰克,自愿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潘多拉。在结识了当地纳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后,杰克在一场人类与潘多拉军民的战争中陷入两难。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是迪士尼的一部3D立体电影,影片讲述了发生在爱丽丝上次梦游仙境的十三年后的故事,已经19岁的爱丽丝去一个庄园参加一个聚会,爱丽丝选择了逃跑,她跟着一只白兔钻进了一个洞,再次来到仙境。
⑷ 朗读者》的拍摄风格,请问有什么类似电影推荐
太多了,你要说影像风格的话,Her的镜头设计一般的,其实没什么特点,甚至不伦不类,好莱坞类似电影很多。这部影片属于现实主义手法,较多肩扛拍摄却没有遵循长镜头,属于好莱坞式的现实主义。你要说画面色彩等观感元素的话,70、80年代很多影片都是那种风格。现在来看的话,举例不太容易,因为首先这类电影剧情多数偏枯燥,其次很难找到完全一样拍摄风格的电影,只能是类似吧:这两年的电影我能想到的最适合的就是《克洛伊》和《真芯伴侣》了,剧情也非常好,你看了不会后悔觉得很枯燥的,前者是典型的好莱坞式悬念设计,画面观感上要强于《Her》,后者的节奏感跟《Her》有类似之处。像今年奥斯卡的《菲利普斯船长》,拍摄手法比《Her》更纯粹的现实主义,镜头抖动要更剧烈,且喜欢用特写,属于当下很多欧洲艺术电影导演喜欢的手法,只不过镜头观感上更明亮。好莱坞还有一部经典的独立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拍摄手法类似,但没《her》那么严谨,但剧情也是惊人的出色。还有杨德昌的《一一》画面观感很相似,剧情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枯燥,看有没有共鸣了,但镜头设计太厉害了,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其实《her》是好莱坞包装精致的现实主义电影,因为配合剧情固定镜头多,运动镜头又十分缓慢,但所有镜头又都是明显的好莱坞式商业片镜头,人工痕迹明显,不像《菲利普斯船长》那样更鲜明的现实主义。如果你对枯燥的电影不感冒的话,类似的例子就非常多了,《四月三周两天》、《shame》等等在近几年作品中算是相当原汁原味的现实主义电影了。去年戛纳金棕榈《阿黛尔的生活》也是非常出色的现实主义电影,但有点像上面说的多数现代欧洲艺术电影导演的风格,特写太多,不过故事非常出色。
⑸ 有哪些在摄影方面非常优秀的电影
1.《寻找薇薇安·迈尔》 8.8分
影片揭示她的双面人生:生前才华横溢,却默默无闻做了40年保姆,去世后留下10万多张芝加哥街景和街头人像底片,被摄影界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
⑹ 陈凯歌所拍摄的电影,都有什么风格
作为中国大陆第五代领军人物导演陈凯歌,一直被人当作富有精英意识和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型导演,一位富有浪漫文学气息的导演。既能写得一手好字,也能习一手好文。陈凯歌四十年的导演经历共出产了16部电影。
《霸王别姬》成了中国第一个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导演,为华语电影树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也以一部《无极》在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浪潮中尴尬转型,饱受争议。他以驾驭历史题材见长,也偶有涉足当代题材、尝试玄幻类型,作者风格明显,充满人文情怀。
陈凯歌这么多年以来仔细算算也算是大大小小,好的坏的拍了十几部作品了。但是现在说起来,能想起来的一定是《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而这部影片不仅在中国影响巨大,也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影响很大,这部电影还在1993年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第一部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电影。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⑺ 有什么好看的关于摄影的电影可以推荐一部
BBC的记录片 比如《人类星球》《地球动脉》等……这些都是最顶级的拍摄 构图 ,看多了以后对摄影会有很大的提升。
《摄影演义》BBC有六集。
《尘与雪》这里面很美很美的画面。
《白日梦想家》这个关于摄影的不太多但画面都还很不错很美带给别人的对摄影的兴趣。
⑻ 有哪些写实风格的电影值得推荐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首先我觉得应该要确定一下写实风格是什么意思。
我认为写实风格不单单是指那些肩扛镜头的电影,应该是类似于纪录片,或者说故事走向通常着力于对社会现状的折射或者批判,而不是造梦的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几部我自己看过的电影可以推荐一下。
《拯救大兵瑞恩》
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以抗日战争时期旱灾造成的饥荒引发百姓迁移等内容为主线,这部电影的色调和《拆弹部队》有点像,都是看起来很像纪录片的那种,昏暗的光线和人们脸上的悲戚都让看得人觉得很压抑,也更加能够体会到那个时期的艰难和苦难。
其他还有像很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之类的我觉得也属于这样的风格,希望还有别的回答来进行补充。
⑼ 有哪些拍摄技巧非常棒的电影
好的画面十有八九是灯光效果做的好,灯光加场景美术,画面,这两样做好,随便拍画面都好看。所以灯光效果有专门的灯爷在做,但是摄影指导是要负责设计灯光的,所以灯光也算在摄影部分。除了一些极其风格化的灯光设计,比如上面提到的杜琪峰为代表的银河映像出品电影,大部分灯光比运镜更加的隐蔽,难以察觉,因为绝大部分电影会在画面中添加假定性光源,在画面外放置电影灯做效果,所以人眼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欺骗的。最常见的假定性光源有:月亮,蜡烛等,其实它们的亮度都相当低,完全无法被摄影机捕捉,也不足以承担起做造型的重任,所以就会专门用电影灯模拟它们的光效。
⑽ 电影的风格有哪些
1、实验电影
实验电影一般是指拍摄风格和制作方式与那些主流的商业和纪录片相异甚至对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种新的视听语法出现,或者新的类型。
这种电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胶片拍摄,大部分没有传统的叙事情节,主要表现风格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1960年代中期地下电影运动蔓延到西欧之后,人们便绝少使用“实验电影”一词,而代之以“地下电影”。
2、超现实主义电影
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3、室内剧电影
室内剧电影是二十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 "室内剧"原来是德国戏剧导演马克斯·莱因哈特创造的一个术语,专指一种供小型剧场演出的,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舞台剧。
4、街道电影
街道电影(st reet film)是室内剧电影影响下出现的一些以街道为主要动作背景的德国电影。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从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创造这个词。
5、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不是指一种类型,而是指主要归属在侦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种特殊电影风格,往往关注于道德的腐化。东亚黑色电影的开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赵雅芝主演的经典电影《疯劫》。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黑色电影应该是好莱坞出品的黑白电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间。也有人将少量欧洲电影或彩色片称为黑色电影。60年代以后具有黑色电影风格的影片,被称为新黑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