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在中国的外国人电影

在中国的外国人电影

发布时间:2023-02-03 16:43:21

Ⅰ 关于外国人在中国的电影

黄河绝恋、紫日、面纱、芬妮的微笑、千里走单骑、红河谷

Ⅱ 有什么讲述外国人在中国的电影么

这是三里屯 This is Sanlitun (2013)
这是三里屯的剧情简介 · · · · · ·
初来乍到的英国人盖瑞(卡洛斯·欧德利 Carlos Ottery 饰)在三里屯刚落下脚,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干一场,实现他的“中国梦”。然而在北京人生地不熟的他却在寻求投资的路上处处碰壁。正在盖瑞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澳洲人福来克(阿福)(克里斯·楼顿 Christopher Loton 饰),帮他谋了份教英文的差事糊口。同时,福来克还毛遂自荐地当上了盖瑞的军师,为他指点迷津。与此同时,盖瑞呆在中国的真正目的也渐渐浮出水面,他要追回离他而去的前妻,海归“王琳”(爱万 饰)和他们的儿子强尼……

Ⅲ 外国人最早在华拍摄的电影是什么

外国人来华拍摄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刚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过纪录片,只是这些影片的名称和内容现在已难以考证。
1898年,美国爱迪生电影公司的一名摄影师在周游世界过程中曾在香港和上海拍过一些素材,后来被编入《香港码头》、《上海街景》等6部短纪录片中。4年后,另一家美国电影公司根据其摄影师在北京、天津拍摄的素材编辑发行了《北京前门》和《天津街景》两部短片。
1908年,在上海从事电影放映活动的意大利人劳罗也开始了拍片活动,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片,而在北京拍摄的《西太后光绪帝大出丧》纪录了一个古老帝国的两位统治者的葬礼。
1909年,法国百代电影公司的摄影师来北京拍摄风光片,也拍摄了纪录一些京剧名角(如杨小楼、何佩亭)的演出片断。同年,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亚细亚影戏公司,起初拍摄的大多是纪录片,如《西太后》、《不幸儿》等。
1925年,苏联导演史涅伊吉诺夫与一名摄影师随同开辟莫斯科—北京远程航线的苏联飞机来到中国,在张家口、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拍摄了一些素材,被编入纪录片《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此片后来更名为《东方之光》,作为苏联在国外上映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在西欧诸国放映。两年之后,另一位苏联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中国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影片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上海的情形,于1928年在苏联上映。
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一个包括北大学生在内的联合考察队开始对中国的西北部进行了持续8年之久的考察活动,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的电影资料,曾在北京放映。1920年末期,另一位瑞典人,考古学家安特森用电影纪录了自己在中国北方和西北部的见闻,影片对塞外的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饰等都有所反映。
战争岁月的记录者
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用一台16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1936年,斯诺在访问延安期间拍摄的一些素材,纪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形象,红军步兵和骑兵的操练、检阅和野战演习,八一运动会的球赛及部队的文娱生活,这些素材也成为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继斯诺之后,美国摄影师哈利·邓海姆也辗转来到陕北革命根据地,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要给予反击》。
1938年,又一位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罗曼·卡尔曼来到中国拍摄了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纪录片《中国在战斗中》和《在中国》。同年,荷兰纪录电影工作者尤里斯·伊文思历尽艰险来到中国,他拍摄的《四万万人民》曾在不少国家上映,对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相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华拍摄的日本纪录片不仅被用作鼓动日本民众和军队进行侵略战争的宣传手段,更成为日本政府推行军国主义的外交手段。1937年8月21日,就在“七七事变”一个多月后,“大日本电影协会”在中国成立了“满洲映画协会”,大肆制作宣扬伪满“国策”的影片。从1937年至1945年,该协会在中国拍摄了600余部影片,其中半数为系列新闻纪录片,如《新闻周报》、《大东亚战争特报》等。
从1938年到1943年,日军曾经对重庆进行过200多次空袭,出动战机9000余架次,投掷炸弹两万多枚,炸死炸伤市民数万人……这段被称为“重庆大轰炸”的史实曾经被纪录在长达6个小时的电影资料片中,摄制者包括日本航空队的随军摄影师、德国驻华大使馆新闻记者以及原国民党中央新闻制片厂的摄影师。这些资料片在二战后曾经被美军缴获,后来几经辗转才流入国内。2001年6月4日,根据这些资料片剪辑而成的51分钟的关于“重庆大轰炸”的纪录片在重庆试播,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60年前那场劫难的纪录片。
1949年9月底,25位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来到中国,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两个摄影队拍摄了大量的素材,分别被编入了两部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这两部影片于 1950年7月17日全部制作完成,上映后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均获得了“斯大林奖”一等奖。这两部影片大概也是外国人在华拍摄的最早的彩色纪录片。
1955年,法国纪录片导演克里斯·马盖来到中国拍摄了《北京的星期天》,享有法国“新浪潮之母”盛誉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作为艺术顾问一同前来。1958年,已经定居巴黎的伊文思再次来到中国,拍摄了纪录片《早春》,反映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江南农村景象。
1971年,伊文思与罗丽丹花费5年时间拍摄了由12部影片组成的大型系列纪录片集《愚公移山》。1976年3月初,这些影片在巴黎的四家艺术影院同时上映。也许是由于满足了西方人了解“封闭锁国”已久的中国的需求,此片仅在法国的映期就长达6个月,后来又在西德、比利时、巴西等国播映,受到广泛好评。1980年代中后期,他们花费同样多的时间在中国拍摄的另一部纪录片《风的故事》更成为纪录电影史上的杰作。1938—1988年,伊文思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这部影片让安东尼奥尼和他的电影在中国遭到全国性的批判。一位加拿大纪录片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这些影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冷淡,从来没有成功地与他们进行过密切的交流,只是一些由观光客拍摄的旅行日记般的有关中国的印象而已。然而这部影片却真实地记录了幸福中国,与现在人们所想象的"史无前例"完全不一样的中国。

Ⅳ 有什么讲述外国人在中国的电影值得推荐

讲述外国人在中国的电影有很多,而且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非常值得一看。比如说《三里屯》,初来乍到的英国人盖瑞在三里屯刚落下脚,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干一场,实现他的“中国梦”。然而在北京人生地不熟的他却在寻求投资的路上处处碰壁。后来福来克毛遂自荐地当上了盖瑞的军师,为他指点迷津。

Ⅳ 一部外国人在中国拍的电影,男主角在中国等待女主角,却爱上了一个中国女孩的故事……

<北京等待>
北京等待》讲述了2003年2月,美国一跨国公司老板的儿子乔治在法国巴黎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长的女儿娜迪娅相爱。但由于伊拉克战争日趋逼近,留学在外的娜迪娅被迫返伊,两人相约去北京见面。纷飞的战火使娜迪娅没能如约到达北京,痴情的乔治只有选择在北京等待深爱的恋人。在打工的酒吧里他结识了来自云南丽江泸沽湖的摩梭族姑娘朱迪。热心的朱迪知道乔治与娜迪娅的爱情故事后,决定通过自己在巴格达的记者朋友帮助乔治找寻娜迪娅。可当娜迪娅即将出现时,朱迪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乔治。正在这时,大规模的“非典”爆发了……娜迪娅在这场战争中的命运会如何?朱迪与乔治的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呢?

Ⅵ 麻烦告诉我外国人在中国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或者纪录片比较好的名字,谢谢了

外国人在中国拍了个
纪录片:美丽中国
电影:末代皇帝,龙帝之墓,黄石的孩子,面纱,杀死比尔,生死格斗,伯爵夫人,上海红美丽,碟中谍3,神奇四侠2,古墓丽影,地心历险记 (最后也有哦),功夫之王,星战前传3,生死有命,月光集市到中国

Ⅶ 一部电影 外国人英格力在中国当和尚

罗温.艾金森主演的《憨豆特工2》,他在影片中扮演英国特工约翰.英格力士。

Ⅷ 60、70年代有一个外国人在北京拍的记录片式的电影叫什么

找到了...不过你给的分数好低哦.

安东尼奥尼长达3小时40分钟的纪录片《中国》。安东尼奥尼此生注定是要死不瞑目了,这部电影,10年甚至20年之内,在中国全面放映的可能性,都几乎是零。1972年的中国,是一场全民参与演出的大型杂耍;1972年的《中国》,是一部深刻、冷峻、严肃的伟大电影,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

英 文 名:Michelangelo Antonioni

大 陆 名: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台 湾 名:米盖兰基罗安东尼奥尼

职业类别:导演

国 籍:意大利

出生日期:1912年9月29日
代 表 作:“人类感情三部曲”:《奇遇》、《夜》、《蚀》、《放大》(又名:春光外泻)、《中国》、《云上的日子》、《红色沙漠》

中文名称:中国英文名称:Michelangelo Antonioni's China 别名:Chung Kuo, Cina (意大利文) 发行时间:1972年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片长: 217分钟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简介:“我只关心人”,始终只关心人的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对中国来说别有意味。走过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故事片创作的辉煌时期,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这个特殊的年代来到了中国。对当时的中国和他来说,这都是一次神秘之旅。正是这个西方人用自己的摄影机观察并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中国风貌。然而,影片本身并非纪录的全部。当时中国对这部影片的批判文章一如雪花纷飞,和影片一起构成了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那是怎样的一部电影?那是怎样的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呢?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出名,部分原因就是当初对它的大规模批判。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那篇《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东尼奥尼拍摄的题为<中国>的反华影片》尤为著名。当初看那篇文章时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由于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剔除政治色彩,字里行间还是让人清晰地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拍摄手法。其实作者确实看穿了安东尼奥尼的那些手段,甚至现在看来他对影片的分析也很专业,只不过为当时的意识形态所用罢了。

在文化大革命热火朝天地开展之时,安东尼奥尼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关于新中国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曾被中国政府猛烈批判,认为它看到的是“不正确”的中国(如同他的《扎布里斯基角》被指责看到的是不正确的美国一样)。客观地讲,安东尼奥尼被批判不是完全无辜的,他忽视了当时中国主流的宣传方式,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的确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村民退缩紧接猪撒尿的镜头,放在今天来看恐怕也有人接受不了。但我想安导本人的态度是友好的,他所拍摄的普通百姓明显比中国自己拍的那些纪录片更生动活泼,甚至更纯真快乐。

《中国》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拍摄于北京,展示了一个小学的学生们、城市的老区、使用针灸技术的剖腹产手上还有一个棉纺厂及其工人等。第二部分参观了红旗渠,还有河南的集体农庄,以及古城苏州。最后一部分拍摄的是上海的码头和工厂。

在第二部分中,安东尼奥尼拍摄了一些村民的日常生活。村民们对摄制组很好奇,但当摄像机向自己接近时他们都无声息地跑开,几乎无一例外。而有趣的是,在第三部分,现代化城市(上海)街头的市民同样对摄制组很好奇,但他们都能够直视镜头,甚至对着镜头观察。城乡差异非常明显。

安东尼奥尼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很多事物让他觉得新鲜。在北京、上海部分都出现过晨练太极拳的一组镜头,而那个运用针灸技术的剖腹产镜头更是不厌其烦地细致。电影在一场中国杂技表演中结束,这个结尾有20分钟长,基本就是转播了半场杂技晚会。

阅读全文

与在中国的外国人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间有大爱电影观后感小学生 浏览:604
新神榜哪咤重生电影免费突突兔 浏览:787
蜡笔小新最恐怖的十大电影 浏览:112
新疆人电影演员 浏览:156
一个人演的电影科幻 浏览:609
微信如何给对方发电影 浏览:585
如何把电影保存到优盘 浏览:770
有哪些特别好看的喜剧电影 浏览:639
适合离婚女人看的励志电影 浏览:86
去掉电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浏览:772
玩命快递1电影国语版 浏览:526
扣扣看电影 浏览:408
哪些电影有二元对立 浏览:817
哪个平台漫威电影都有 浏览:666
僵尸恐怖看电影 浏览:507
怀孕三个半月能看电影吗 浏览:46
青柠影咖都有什么电影 浏览:198
找搞笑视频电影大全 浏览:98
买房子就像看电影一样 浏览:887
四个人的搞笑电影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