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吕剧墙头记内容简介
1、善良的张木匠,妻子早亡,将两个儿子拉扯成人。长子做生意发了财,为人自私、贪婪,很会算计,妻子李氏刁泼狠毒,对张木匠冷酷无情。次子粗通文墨,为人虚伪、狡猾,其妻赵氏从娘家带来一份厚家产,他们吃喝不尽,对此十分得意,也不愿奉养父亲。
2、张木匠年老体衰,失去劳动能力,可这两个儿子都不养他。但又毫无办法,只好立下字据,以半月为期,轮流养父。由于月份有大小,兄弟为此常发生争执,逼着老爹骑在老二家的院墙上。
3、张木匠年轻时的好朋友王银匠,为人机智、诙谐、又富于正义感。王银匠对张木匠的遭遇十分同情,他施展计谋,利用大乖和二乖爱财如命的本性,叙说当年张木匠在他的炉子上化了许多银子,暗藏防老。
4、两个儿子都想得到银子,争先供养老爹,但张木匠不久抑郁而死。两个儿子找到王银匠,一定王银匠要说出老爹藏银的地方。王银匠决心再一次戏弄他们,便让他们去刨墙。他们拼命地刨,结果墙倒被压在墙下,受到了惩罚。
(1)老电影墙头记上下集扩展阅读:
1、《墙头记》根据蒲松龄的俚曲改编,叙述的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演绎的是子女不孝,老来难,遭百般虐待,被推上墙头。这出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2、吕剧《墙头记》移植于山东梆子剧团的同名作品。1960年5月2日,山东梆子名家刘桂荣为毛主席演出了《墙头记》,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创下了连续演出45天不换剧目的记录。以后多年收视好评。这出戏被改编有许多剧种,如秦腔、评剧、吕剧、豫剧、曲剧等。
⑵ 墙头记电影告诉我们什么
墙头记电影告诉我们要孝敬老人,不要娶了媳妇忘了娘
⑶ 您有《墙头记》电影吗
有啊,你要是需要,我可以给你下载地址。
⑷ 跪求三休樊梨花豫剧全段词
常派名剧《断桥》,常香玉主演
⑸ 豫剧《墙头记》老来难片段戏谱。 拉二胡需要。
墙头记》是根据蒲松龄的俚曲改编而成的。年近八旬的张木匠因两儿不孝,两媳不贤,遭百般虐待,被推上墙头,引出一段人间悲喜剧。两位表演艺术家中,李岱江唱腔委婉凄凉,耐人回味;杨瑞卿的表演入表入理,朴实细腻;几位年青演员亦与老艺术家的风范相得益彰,使该戏成为地方戏曲的艺术精萃。
⑹ 墙头记什么意思
《墙头记》最初由山东省鲁剧院山东梆子剧团根据蒲松龄的同名俚曲改编。
年近八旬的张木匠因两儿不孝,两媳不贤,遭百般虐待,被推上墙头,引出一段人间悲喜剧。
1960年5月2日,山东梆子名家刘桂荣为毛主席演出了《墙头记》,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1978年,山东省梆子剧团在济南山东剧院上演《墙头记》创下了连续演出45天不换剧目的记录。
198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将此剧制作为山东梆子戏曲艺术片。可能受电影的影响,这出戏许多剧种(如秦腔、评剧、吕剧、豫剧、曲剧等)都有移植。
《墙头记》是出轻喜剧,在欢快的气氛中,也凝结着张木匠一辈子的苦辣酸甜,同时也鞭挞着不孝儿女的扭曲心灵。从以上剧情介绍还可以看出,这出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积极意义。
⑺ 什么是墙头记
老房子的门头,常有四字门额,如“居仁由义”“耕读传家”“恒丰履泰”“勤俭是宝”等等。有口老井,井圈镌刻着“准挑吃水,禁洗污物”字样。如此之类,大概是老房子初建时的原物,多楷体墨书,出自民间匠人之手,但态度恭谨,颇有法度。文字的意思也极明了,想来不过一二百年,却典雅得像极遥远的物事了。
更多的墙头文字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最常见的是“人民公社好”,对联式样,上联“我为人人”,下联“人人为我”,而横批“人民公社好”则往往覆盖在旧题门额之上。其他还有“坚决贯彻总路线,要让产量坐火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男抓钢,女抓粮”“大翻土地,深耕一尺”等。据说当年亩产动辄几万、几十万,但有一标语曰“为亩产千斤而战”,
口气甚小,可能是老实人所为。与晚清民国的四字门额不同,这类标语多为朱书,仿宋美术字,字大径尺,有棱有角,血气方刚的样子。
接下来的墙头标语,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诸如“堵资本主义的路,迈社会主义的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学枫桥,保平安,促生产”“农业学大寨”等,不一而足。字体同前,仿宋,朱书。
再往下的墙头文字,是我熟悉的内容。“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是我家,创安靠大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文明幸福你我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当然,更多的还是近年的广告标语,有宣传附近企业的,也有为别地商家吆喝的。据我粗略统计,以“红桃K”广告最多,墙头大大的形似逗号的鲜红标志,异常醒目,这是传说中能生血养血的营养品(恐后人不解,附注于此)。上述墙头文字,书法较前大有退步,多为随意的行草字,繁简错字杂用,古朴的楷书固然全无,谨严的美术字也极少见。我的意思是,在墙头搞宣传,要求别人讲文明、讲礼貌,恳请别人买自家的东西,自己的态度首先要端正谦恭,字写得东倒西歪,好坏暂且不论,第一印象就不及格。
自小镇出来,是一条够两车对开的简易公路。旁边有些低矮房子,大概是碍着什么了,墙头写着斗大的几个“拆”字——这是小镇上最简洁的墙头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