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老电影伤痕

老电影伤痕

发布时间:2023-03-03 16:23:10

⑴ 80年代初有一部国产电影叫《伤痕》的主演是谁

李仁堂、谢芳等。

⑵ 8090年代电影女主脸上别人留了疤,用口香糖贴上去掩盖伤疤化妆, 一个人带着孩子 做舞女

第二梦的脸上的蝴蝶应该是在伤痕的基础上自己纹的,为了掩盖伤痕和自己的真实身份。
因为第二梦应该就是无双城主的女儿。
证据如下:
聂风和步惊云奉雄霸之命共同进攻无双城,无双城中有个女主角和聂风产生感情,但被雄霸和无双城主双方反对,无双城主希望那女嫁给另一个城的公子,联手对付雄霸的吞并,女主不同意,杀了那个公子和聂风逃跑,碰上悬崖,失足坠落。
失去感情的聂风和步惊云最终杀死无双城主,拿回无双剑奉献给雄霸,但终日郁郁寡欢,一次执行任务中掉落山谷,遇到第二梦。没有证据表明第二梦是无双城主的女儿,但从聂风的感情上来看,第二梦很可能是掉落悬崖的无双城主女儿。
聂风昏迷在谷中的时候,喊着那个无双城主的女儿的名字,第二梦在旁边流泪,并在聂风醒来后,自称第二梦,并盖着一个白纱遮面。
如果第二梦和无双城主的女儿不是同一个人,那么为何要盖住面庞?为何在谷中第一次见到聂风时流泪?无双城主的女儿在掉落悬崖之前,是很漂亮的,变成第二梦后多了个伤
疤,显然是掉落悬崖时碰伤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怀恋聂风,自己纹的,但肯定不是病。
第二梦有个叔叔家猪皇,不是亲生,显然是猪皇救了掉落悬崖的第二梦。
第二梦自称第二梦,是把无双城主女儿比成聂风的第一个梦的话,第二梦显然是第二个梦,中国虽然有第这个姓,但极少见,风云的作者没那么偷巧用这个
姓,肯定是喻意。
风云后来的故事:聂风入魔,步惊云认识了楚楚,得到绝世好剑并断了一只臂膀,猪皇帮助聂风和第二梦换血解除魔道,最终清醒的聂
风和步镜云一起推翻了雄霸。第二梦换血死亡,给聂风留了两个孩子。

⑶ 80年代有哪些电影让你念念不忘

现在的电影早已失去了,电影该有的味道更多的都是充斥着商业气息,因此很多的人都会开始怀念80年代电影的纯粹,那时候的电影没有过多的鲜艳服装道具。更多的是靠人物的演技和情节取胜,这些优秀的电影即使是放到今天来看,也仍然会非常的打动我们,在所有的电影当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三部:《城南旧事》《巴山夜雨》《红高粱》

一《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80年代电影中非常典型的代表,他讲述了不同阶级生活的现状和苦难。最为让人动容的是剧中的因子,软糯的口音加上清新可爱的外表,仿佛一阵清风吹在人的心上。清新明快的叙事风格,仿佛让人回到了小时候,因此那句著名的话,我分不清海和天,就好像我分不清好人和坏人,生动的表达出了一个小孩子内心的纯洁世界,这就是我们的小时候无忧无虑又懵懂天真。

⑷ 伤痕电影les在线观看

很多LES电影都可以在热拉TV上找到

热拉的公众号里也会定时发推送 回复关键词就能看

关注一下theLapp就好了

⑸ 一个混血儿的死,一首深情的《草帽歌》,一部日本伤痕电影,还有什么

日本著名导演佐藤纯弥说过一段话:人在奋斗的头十年里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随后的十年是为了赚钱,第三个十年则开始反思曾经做过的事情。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这样的。

如果换成一个国家,似乎佐藤纯弥的话也可以适用,这个国家是二战后的日本。

战后的日本人为了生存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然后经济经过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温饱也再次成为经济强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很多日本人开始反思过去,也出现了他们的伤痕文学。

在反思日本战后历史上,做的比较好的电影就是《人证》,也就是《人间的证明》,笔者更愿意叫它《人性的证明》。

一、一部不那么出色的推理电影

《人证》改编自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的小说《人性的证明》,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日本著名诗人和词作家西条八十的《草帽歌》,这部小说也是森村诚一“证明三部曲”的首部和成名作。

《人证》的开头还是不错的,短时间内,一个在日本社会并不多见的黑人被杀,身边留有一部西条八十的旧诗集。一个做招待的女孩在雨夜被撞随后失踪。

不过,该片出场人物很少,因此观众并不难猜到谁是凶手,要看的只是解谜过程。然后剧情迅速分成三条线纠缠在一起走下去。

凶手八杉恭子和混血儿乔尼的关系是一条线,八杉恭子的儿子恭平撞死了人逃亡美国是一条线,警察栋居心中关于父亲在当年被美军士兵打死的回忆是第三条线(国内公映版本好像删除了栋居父亲是因为救八杉恭子被打死的这个细节)

可以说,这三条线推理难度都不大,谜底也很快被揭开,比如阿钟老太太的表妹直接一句“那个女人叫八杉恭子”就把所有谜团给公布了,因此如果你是冲着推理破案来的,那这部电影恐怕会让你失望。

《人证》的成功主要是因为该片中有浓厚的历史伤痕和关于人性的反思。

二、影片内外渗透的历史伤痕

《人性的证明》,这本小说最开始定调的两个字就是“证明”,原因是作者森村诚一早年的经历,那时候他很穷,用积蓄买了一条美军军用裤,没想到正赶上美军打击黑市交易,稽查队发现森村诚一穿着军裤就断定他是黑市交易来的,于是不需要什么程序当街让他脱下来,周围的人都在围观,那一刻森村诚一死去的心都有,这份屈辱并不只来自于当街脱裤,更多是因为他无法证明自己有资格在公开场合穿这条裤子。

美军、围观、屈辱和证明,这是电影《人证》里的几个要素,在森村诚一的亲身经历里都可以找到。

过了这么多年,《草帽歌》依然魅力不减,这里面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纯真的人性,在一部人性扭曲的电影里更显得弥足珍贵。

《人证》的最后一个镜头也许是巧合,佐藤纯弥非常喜欢用大的标志性的建筑去代表自己的电影,《追捕》最后一个镜头是东京的国会大厦,《人证》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美国的代表,曼哈顿和世贸双子塔。

⑹ 电影伤痕拍摄于哪一年

电影《伤痕》拍摄于2007年,拍摄地点在美国。该片讲述的是16年前科罗拉多州的某个小镇上,Ernie Bishop,一位送葬者,替小镇带来无法抹灭的伤痕,Bishop在地下室囚禁虐待年轻的俘虏们,让他们从镜子里看到自己是如何地切割、伤害、拷打他们。
16岁的Joan(安琪拉比莉 饰)从Bishop的毒手逃出,并且一刀宰了他,结束了这个令人心惊胆战的事件,成了当地的英雄。
16年后,移居外地的Joan回到小镇探视侄女,却发现有个凶手对小镇展开了血腥袭击,手法残忍无情似Bishop,受害消失的人数一个个增加……

⑺ 高分求一部欧美电影

详细剧情 美国南部,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肆虐。某间医院里,奄奄一息的黛西(凯特·布兰切特)将一本回忆录交给了女儿卡萝琳(朱莉娅·奥蒙德)。回忆录的主人,是一位叫本杰明·巴顿(布拉德·彼得)的男子。 1918年,一战进入尾声。欧洲战胜的那天,新奥尔良一个姓巴顿的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小巴顿甫一出生,便似乎与众不同:母亲难产而死,接生的医生吓得魂不守舍,而父亲更狠心把这个初生婴儿丢弃到了老人院门口!当老人院的黑人大婶发现小巴顿时,她同样吓得不轻--眼前这个幼小的婴孩居然一生下来就是个满头白发、一脸皱纹的古稀老头!然而,善良的大婶并没有嫌弃这个弃婴。她收留了本杰明,并悉心照顾。 在偏僻的老人院,貌若八十岁老头的本杰明并不显突兀。于是,年复一年,他快乐地长大了。说来也怪,本杰明的生物钟似乎是倒退着走的--别人越活越老,他却越活越年轻。直到有一天,这个十二岁的小老头遇上了前来探望祖母的六岁小女孩黛西。 黛西一天天长大,成为了芭蕾舞者。而越来越年轻的本杰明则意外去了俄罗斯,不仅和一名英国间谍的妻子伊丽莎白(蒂尔达·斯文顿)有了一段情,还卷入了二战风云。战争结束之后,本杰明回到了新奥尔良,又重遇了昔日的小伙伴黛西。他如今面如冠玉,她亦是女性风韵十足;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和工厂,她则是芭蕾事业腾飞的强势女性。然而时隔30年终于“长”得年龄相仿的两人之间,虽然彼此相爱,却横亘着一道不可跨越的时光之墙:他注定回到年轻小伙,而她却必定会逐渐老去。短暂的好时光之后,痛苦的抉择如期而至...... ◎看点 1922年,“爵士年代”的美国文学名家费茨杰拉德提笔写下一篇名为《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短篇小说。72年之后,后生好莱坞辗转开始筹备电影改编,同年,当红小生布拉德·彼得在《秋日传奇》中的飒爽英姿,迷得淑女朱莉娅·奥蒙德七荤八素。1999年,初出茅庐的大卫·芬奇与布拉德·彼得携手,闯入《搏击俱乐部》。2006年,彼得染白了发须,于《通天塔》中和影后凯特·布兰切特做了夫妻,是年影片七项奥斯卡提名傲视群雄。三个月前,又是那个叫彼得的家伙,和另一位影后蒂尔达·斯文顿玩起了《阅后即焚》的把戏,过亿美金的全球票房,足以让他人觊觎。 这一串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琐事,奇妙地串联成了本片的“发迹编年史”。而无论是余威尚存的名家名篇,各有交集的演员阵容,还是长达14年的影片筹备历程,似乎都暗自剑指一个目标--长篇巨著!别的不提,光一览曾为影片心动的过客大名(朗·霍华德、斯派克·琼斯、查理·考夫曼、加里·罗斯等等),都极有山风欲来的架势。这也难怪:极具奇幻色彩的故事、生离死别的探讨、跨越近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剧情,本片天生就有股子史诗的潇洒味道!而为影片制作最终砸下的$1.5亿重金,同样每一个子儿都叫嚣着它真金不怕火炼的大手笔。 如果你忧心近三个小时的片长会是对看客耐心的煎熬,那么须知,为改编执笔的正是谈笑间几十年灰飞烟灭的《阿甘正传》的编剧。用他的举重若轻,对付隐射美国近代史的百年沧桑,想必正是最佳拍档。而在率先揭晓的美国国家影评会奖上,导演芬奇凭本片先下一城赢得了最佳导演勋章,则是它即将烽火燎原的绝佳信号。 ◎获奖概况 获/提 年份 奖名 获奖项目 颁发对象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影片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男主角 布拉德·皮特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女配角 塔拉吉·P.·汉森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导演 大卫·芬奇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改编剧本 埃里克·罗斯(Eric Roth)与罗宾·史威考德(Robin Swicord)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摄影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音效合成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原创音乐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服装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电影剪辑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化妆 提名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视觉效果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艺术指导奖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化妆 2009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视觉效果
幕后制作
“黑色”的大卫·芬奇电影 在过去的15年间,芬奇凭着他的勤奋还有那种骨子里的“挑衅与自命不凡”创作了大量的打上“大卫·芬奇式”标签的电影——《异形3》、《七宗罪》、《心理游戏》、《搏击俱乐部》、《战栗空间》、《十二宫》。在这些影片里充满了大卫·芬奇惯常的阴郁、忧沉、哀伤的基调,并且通过灯光的布置和摄影技术的运用营造这种低沉的氛围。在他的影片里很少使用自然光,大量的使用人造灯光以制造配合影片基调的光影效果。“这样做是为了让观众能拥有和主演拍戏时一样的心情和感受,一种不安定的情愫或者说有些偏执狂的意味。”芬奇说道而芬奇电影里的英雄,在影片结束时都会经历一些因为命运改变而带来的精神创伤。 当被问及为何要创造如斯基调的电影时,芬奇说道:“我不认为电影就只扮演取悦观众,娱乐大众的角色。我的兴趣在于伤痕电影。”芬奇提及的“伤痕”,不仅包括演员演后的那种感受,也包括观众在看后心里所留下的那种淡淡的哀伤。“有很多人认为我的电影是黑色的,是暗淡的,同时也有些扭曲,而我并非故弄玄虚,我只是想引发大家的思考。正如《本杰明·巴顿奇事》一样,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所想的就是我们必须确定同情本杰明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的疾病,还是因为他的‘诅咒’,或者是其他。这是我们拍摄整部片子的基础,而只要坚守了这个基础,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在片中他就是要去到那些他该去的地方,找他应该找的人,做他应该做的事。” 感人的剧本 这部影片的剧本经历了两位编剧的打磨——罗宾·史威考德和曾凭借《阿甘正传》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的艾瑞克·罗斯。大卫·芬奇表示,“罗宾·史威考德的版本让我觉得这是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而当我读到艾瑞·克罗斯重新改编的剧本后,我觉得它包含了更多人们对于‘生死命题’的追问,包含人类生命和情感的脆弱性。片中的主人公整个童年都被垂垂老矣的人群所包围,时常面对死亡的他却能十分适宜的应对,这本就是一个心理挑战,尽管他的心理成熟度很低,仅仅是个初生婴儿。试想想,如果我们刚出生时就面对一大群85岁左右的老年人,我们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演员塔拉吉·P·汉森在片中饰演奎尼,这个角色在菲茨杰拉德的原著中仅仅只是主人公本杰明的保姆,而在编剧的笔下她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本杰明的替身母亲。塔拉吉在采访时说,“因为有了这个身份的改变,让我不得不触景生情,可以说我不是在演戏,我只是在表现我自己。记得影片里我和本杰明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我告诉他,‘绝大多数的人都会从外表上来对你进行判断,而不会去了解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话我也常常对自己的儿子说——作为一个非洲裔的美国母亲。这也是我最喜爱这个片子的一个部分。” 对于影片的结尾部分,艾瑞克·罗斯将“感动”放在了首位,他说,“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经历父母的辞世,儿女的生长、成熟,自己的老去。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使人们用一种好的方式来化解一生中紧随而至的悲伤;同时,我也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共鸣,希望能与他们通过影片进行对话,让他们能体会时间流逝和韶华不再的真正意味,尽管这也许并非是他们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高难的视觉特效 对于一部主人公要从老年变成青年的影片,如何攻克特效制作的技术难关成了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秘密。“处于耄耋之年的本杰明其实是一个合成体,用电子成像捕捉布拉德·皮特的面容,然后安在其他人的身体上。”导演大卫·芬奇在介绍影片的部分制作时说道,“依照我们的想法,这个合成体一定要做得天衣无缝。在观众眼前出现的就是一个整体,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合成体。难点在于布拉德·皮特的面部表演,由于是电子成像,必须对其表演时的脸部面容进行动态捕捉,以保证其真实性。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无论做什么样的特技效果,必须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认出那就是布拉德·皮特。”芬奇对特效技术要求甚高,为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在特技效果和后期制作方面最后还追加了成本。“尽管最后的影片还不完全令我满意,但也实在很难想象如何能把它做得更好。” 花絮 ·本片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写于1922年的同名短篇小说。 ·电影制作方和Levi's品牌服装有紧密的合作。为突现其真实性,该影片大量采用了Levi's的怀旧系列。 ·布拉德·皮特的小女儿在本片串演了小角色,出演本杰明和黛西的女儿。 ·本片将是泰德·汉森出演最后的一部电影。

⑻ 什么是伤痕电影名词解释,注意是伤痕电影不是伤痕文学

伤痕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电影类型。也泛指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种电影创作思潮,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出现的一种电影现象,后来成为80年代电影表现手法的主流。主要是表现“文革”等“左倾”政治运动给国民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伤痕电影是一种时代呼声,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造成广泛影响。

基本介绍

“文革”结束后,社会的整体认知发展很迅速,电影艺术风格也多元化起来了,在这期间,伴随着伤痕文学的发展,电影也出现了伤痕电影,这些电影均以反映特定历史阶段源于“政治路线错误”导致的个人不幸遭遇、以及表现个人内心的情感创伤为主要内容,表现荒谬的“文革”政治对国民精神的愚弄、理性被放逐的现实,表现个人的追求、理想被极端的政治所吞噬,表现最基本的人伦情感(爱情、亲情、友情)被荒谬的政治扭曲的痛苦的情绪记忆。譬如1979年的《生活的颤音》和《苦恼人的笑》、1980年《太阳和人》、1980年《巴山夜雨》、1980年《天云山传奇》、1981年《小街》、1982年的《牧马人》、1985年的《黄土地》、1986年《芙蓉镇》等八十年代的电影,以及九十年代的部分电影《活着》、《霸王别姬》等等。伤痕电影与当代电影创作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上有明显的不同,部部作品充满悲情主义的色彩,彰显着人道主义的思想,注重被压抑的情感的宣泄,突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在开放的80年代,曾引起巨大共鸣。

后续发展

伤痕电影创作者用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法,在思想解放与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的呼声中一道完成了对“文革”等“左倾”政治运动的批判,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局限性,对于历史的反思不能够做到彻底,加上被强行划分创作意图与立场,所以始终未获得真正的超越性。这样一来,伤痕电影就未彻底完成理性启蒙,加上90年代社会历史的价值失范的现实导致电影理性价值的普遍缺失,伤痕电影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回顾“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至今,电影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彻底抛弃曾经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所以其实伤痕电影至今也在延续,只不过拍摄的方式有新的表现手段和新的艺术风格,让电影的意境更加深远,更加具有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

阅读全文

与老电影伤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血仍未冷国语电影 浏览:822
粤语版电影邪下载 浏览:322
剑雨高清完整版电影在线收看 浏览:933
哪吒新电影在哪里看 浏览:395
电影狙击手女人 浏览:457
香港电影十年获金像奖 浏览:759
做英语电影卡 浏览:481
恐龙动画电影全集儿童 浏览:691
电影投资价格怎么样 浏览:879
海洋之歌电影中文 浏览:2
电影乘风破浪的演员 浏览:126
恐怖分子电影黑狗 浏览:133
如何把下载的电影放到电视上 浏览:115
八佰看电影 浏览:981
2014香港电影排行榜 浏览:663
女孩给男孩微电影 浏览:516
白雪公主大电影英文版电影 浏览:650
路飞是哪个电影里的人物 浏览:880
一个老头死了睁开眼睛跳井了是什么电影 浏览:421
千与千寻电影日语版高清下载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