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见过非常震撼的电影片段有哪一些
如果说非常震撼的电影片段,我记忆当中应该就是阿凡达了。因为其实科幻电影有很多,我相信大家也看了很多的科幻电影。而第1次看阿凡达的时候,所带来的震撼感和观影体验,那个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一个记忆。因为当时是看的IMAX3D,无论从视觉体验还是音效等各个方面来说的话,那种的感觉都是无可比拟的。
我觉得在潘多拉星上,所有的镜头都是美轮美奂的,而且是具备超凡想象力的。最经典的就是在阿凡达和地球入侵者在空中打斗和地面打斗的这些片段。除了宏大的战斗场面,那些匪夷所思的构思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阿凡达是我看到过最令人震撼的电影。
❷ 外国人如何评价电影《红海行动》
国内如此火爆的电影,外国观众是否买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国外网站上对《红海行动》的评价!
Forestaller:
“非常精彩的动作场面!”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大部分都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分数大概是7分(满分10分)。100到120分钟之间的动作场面非常残忍、逼真、血腥、极具冲击力,是我所看过的最好的动作场面之一。因此,我将给这部电影一个8.5分的整体评分。与诺兰的《敦刻尔克》和也由林超贤执导动作电影《湄公河行动》类似,这部电影牺牲了情节和角色发展,幸运的是它成功了。从摄影,剪辑,声音剪辑混合,视觉效果,动作编排,原创配乐和制作设计都是无话可说。这部电影借鉴了几部好莱坞大片的创意,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道德辩论,《黑鹰坠落》的特种部队打斗,《钢锯岭》的战争场景,《巴顿将军》的坦克大战,最重要的是《美国狙击手》的狙击镜头。
wwwhuxilong:
特殊行动动作电影:《红海行动》我之前认为:因为没有一个电影评级系统,中国电影是不敢展示任何东西的,我想我错了。——事实证明,如果电影/类型是正确的,他们毫无顾忌地展示一切(当然,不像好莱坞的情色片那样)。
m-86730 :
一个了不起的电影《红海行动》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它以一种现实的方式描述了战争场景,很多人看完电影后觉得太血腥了。然而,现代战争是如此残酷,即使战争的残酷被掩盖,它也无法逃脱英雄牺牲的命运。毕竟,普通人不是好莱坞的超人。这反映了中国国防观念和军队在和平时期的主要职责。有些人质疑,以牺牲特种部队的生命为代价来拯救一些人质的故事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是不值得的!事实上,这些粉丝不理解这部电影。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中,军方都会这样做。这不仅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为了维护军队的责任和荣誉。
soliddeng:
战胜恐惧,征服一切!很久没看过这样的电影了。来自去年的《战狼2》已经令人血脉喷张,但《红海行动》将一部军事动作片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林导的《湄公河行动》相比,他在向观众展示细节方面似乎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军事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开始的激动人心到现实和残酷战斗场面,极大地触动了我对那些守卫我们和平生活的人的敬意。战争可能是血腥的,也是极端残酷超乎想象的。致敬解放军!
xenontetroxide:
最好的军事电影士兵的生命是什么?它简单明了。训练和训练,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然后活着出来。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可能喜欢某个人,他们可能害怕某件事。这部电影的最佳之处在于,它给这些情感上的东西一个展示,但从来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去强调它们。一个次要情节,一个侧面故事,一个童年创伤的参考。人物塑造是通过他们的行动、反应,并以一种情感的瞬间,作为观众,我完全感受到了。至于动作顺序,战斗的强度,战争的残酷,电影表现的足够充分。我最感兴趣的是整个任务,团队成员之间的纽带,信任,忠诚和兄弟情谊,是它使这些士兵团结一致,所向无敌的。这是一部最好的军事电影(或动作片)。中国电影在国外市场屡次碰壁,原因之一是外国人看不懂电影内容,所以中国电影考虑接受国的文化背景,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有机结合,这是中国电影成功输出的一大重要因素。希望以后中国的电影不仅能挣自己人的钱,也可以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全球圈钱,那样才是中国电影行业真正繁荣的一天。
❸ 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英雄》
《英雄》在国内外之大相径庭的评价和口碑。国内的影评人和观众对这部电影多持负面态度,统一的认为这部电影缺少内在精神价值判断,充斥艺术灵魂的空洞,华丽有余而内容不足;而西方媒体和观众却视这部电影为神作,例如我一个画画的美国朋友认为此片是他看过最好的非英语电影,用“无尽的诗意”和“纯粹的艺术想象”去赞誉它。
第一,“武侠”的概念是主观的。没有一个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过在一个“武侠”的世界里的,也有没有一个字典或一本教科书来给出“武侠”这一含义的标准解释。所以,人们对于武侠的理解都是基于文学、美术、影视等人为创造的、间接建构的信息,那么,这个“武侠”的概念和观点就是绝对主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武侠”,一千个“江湖”。张艺谋拍的是一个自己臆想里的“武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评,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侠”不是张艺谋成长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里的精神。张艺谋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导演,他的成长环境、审美品位、艺术理念,都是很传统的,中国式的大红大绿,透露着人多、地大、黄土高坡的壮美和豪情。所以,类似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传统文化的、乡土环境的、内陆气息的、现实主义的电影题材才是张艺谋根子里的东西。他深有体会,包含情怀,所以这类题材的电影他拿捏得当,立意深刻,饱受好评。较徐克这样的导演而言,《英雄》想表达的武侠世界绝对不是张艺谋的主场,也不是他的专长,所以电影拍得不进油盐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张艺谋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认的,张艺谋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龙》的影响,他也想拍一个叫西方人大开眼界的视觉奇观,并进军好莱坞,最好能拿个奥斯卡。新千年后的张艺谋,已经凭借《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包括《我的父亲母亲》在国内获得了无数的声誉,已经是国内一线大导演,于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国外市场,也是情理之中。这种国内大导演想在国际市场获得认可的心态在后来的冯小刚身上体现的更明显。作为一个卖座但不得奖的导演,冯小刚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进军国外、企图得奖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龙》、《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贯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谭盾的电影音乐(这三部电影音乐完成了谭盾自己的“武侠三部曲”)。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明确,张艺谋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给外国人看的。他选择了一条自己不擅长走的题材道路,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视觉艺术控制力,至于结果怎么样,我们细细来看。
就中国电影进程来看,《英雄》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后,中国电影拉开了商业大片的时代帷幕。砸投资,拼明星,狂宣传,这开始成为一种商业操作的模式。
❹ 影视剧中有哪些最震撼你的片段
一、《将夜》——春风亭之战看了这么多的武打剧,这一幕我真是来回刷了无数遍。无论是剧情、武打动作、特效,以及恰到好处的镜头、音乐、鼓点,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敲在了我的心尖上,再刷几十遍都不为过。二、《边城浪子》——傅红雪双刀颜值+演技+耍刀,朱一龙的这一段双刀惊艳到我了,甚至有一段时间我要每天早中晚三刷,这都无法满足我的对于他的喜爱。三、《唐砖》——丽人行当时没怎么看《唐砖》,完全被这段舞蹈吸引走了,可以说整部剧的精华都在这段舞蹈上。“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破茧成蝶,美轮美奂。四、《倚天屠龙记》——张敏回眸浅笑虽然很不喜欢这一版的张无忌,但完全被赵敏的回眸迷倒了。她一身男儿装扮,英姿飒爽,眉宇间侠气十足,远远看去以为是块冰霜,但当她回眸浅笑时,才明白什么叫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五、《康熙王朝》——康熙怒斥群臣当陈道明站起来,细数自己灭了鳌拜、平了吴三桂、收了台湾、平叛葛尔丹,才发现大清最大的问题在乾清宫。当他对着众位爱卿说:“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时,我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颤动,这些话句句铿锵有力、深入人心,怎么也忘不了。六、《恰同学少年》——齐诵《少年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当自己读完一遍《少年说》,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汹涌澎湃之情,更何况是莘莘学子,齐声朗诵,超级振奋!
❺ 《英雄》当年为何在国外票房大卖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当年这两个字。
为何当年在国外票房大卖?如果不是当年,而是现在上映,你觉得《英雄》还会有这么高票房吗?肯定不会。因为它错过当年那个时代了。
所以这就是时势造“英雄”啊。
虽然大家对《英雄》的褒贬不一。但《英雄》在2001年,国内票房就拿到了2.5亿元。在当时仅次于《泰坦尼克号》3.6亿元。可见国内观众对这部电影也是买单的!
《英雄》电影画面唯美,人物刻画生动而鲜明。电影的视觉效果更是非常震撼,里面武功设计更是标新立异。关于箭阵的画面,气势磅礴,让人印象深刻。如今已经被国外电影大量效仿。
作为中国武侠电影,《英雄》能够在海外取得如此票房和口碑,证明了国外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和中国武术的热爱和关注。
❻ 急求电影《英雄》或《卧虎藏龙》的影评
转的不知道算不算。。 英雄可以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人。
诚信免谈,承诺再讲。
友情可叛,半途能废。
宣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12月20日上海电台的报道导演的说法)的《英雄》所编制的情景,却是——
无名从说谎编故事开始(不是我教你诈),编的故事是残剑和飞雪的相互不忠和背叛、爱侣之间相互不诚信不宽恕(不是我教你狠)。
无名让长空把他生命交给了自己,却轻易地不假思索地放弃了,朋友以身相托的任务,影片似乎感到连交待一下也不需要。而秦王把“知己”的无名翦除更是理所当然,只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部下“摆不平”,就可以轻描谈写地把另一名英雄抛弃……这些以义相见的侠客尚且不诚不信,目标游移,出尔反尔,别说一般不懂字的精神、书法的精神、剑术的精神和英雄
相惜的凡夫俗子了。
这是哪个朝代的事呀?
堂堂英雄;凛然壮士,变得这般卑微委琐。为了票房和“有名”,对“无名”的戏路未加深思熟虑,就胡编一气。结果衍生出这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意义系统。挚友和爱侣之间也无法沟通,武艺和剑术和禅悟也无法让战友心有灵犀一点通,非得用编计、设局、佯装、乱杀来解决这些爱国志士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走向。
最后,“无名”的临阵变卦,一下子宣告了:背叛“长空”的信托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秦王背信弃义诛杀“尤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为编导的某一想法而把积淀在千百年历史中的壮士和大侠的人格和形象侏儒化和负面化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或者说,为了给外国人看,乱改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精神,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为了票房,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对话文字粗糙直白,是影片内涵肤浅和支离破碎的后果,叙事本身缺乏一以贯之的动势,随意切割的段落和镜头又没有内在连接组成一个整体。于是,在“好看”的片段之间发生短路时,几句自报家门式的表白临时粘接特技和酷镜,是最廉价的手法。当眼球被画面和动作吸引时,贫乏的语言往往被观众忽视,这正是电视的弊端。电影也走上这条道,片面追求画面的冲击力,定然是一个原因。
在秦王和他的三千黑衣兵的众目睽睽下,“无名”英雄出场了,在秦王冷光逼人的视线中,“无名”开讲故事了;在弓箭手虎视眈眈中,“无名”等待着自己生死的判定……镜头都给了谁?“无名”的视点在哪里?编导可以有第三个视点,但失去了视点的“无名”们,从一开始就“低人一等”,英雄气短。
零次方101代编剧
咱封的,还没有写过剧本。
但他正在考虑2004年的贺岁片。
是轰轰烈烈的势头刺激了他,重新勾起他从小做编剧的梦想。当然剧本是否正规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他勇气可佳。第一个剧本就向着贺岁片发起挑战真的是有一点今天的那些名导演的风范,如冯小刚、张艺谋这样的大牌导演,要玩就玩大,挑战自我,冲向新的山峰。不过那零小子连山峰都没见过,还冲新的山峰,真的是看得高,望得高啊!傻得厉害来着。
蟑螂
著名记者,专门为国内的娱乐报刊杂志撰稿,但为了求得一身自由也就不与任何媒体签约,这可是今天流行的Ⅳ国际自由人一族哦。
零:我在考虑2004年的贺岁片,我现在有很好的想法,绝对灵。
蟑螂:是么,那我倒要听听了,我这人娱乐圈里里外外啥事不知道啊,2004年的贺岁片不来点绝活,你对得起2003年和2002年的贺岁片不?
零:那是!那是12002年的贺岁片是啥?就是那冯小刚的《大腕》么,那2003年的贺岁片是啥?不就是那张艺谋的《英雄》,想想看,这当中有什么联系不?
蟑螂:联系?看不出,一个是玩现代的一个玩古代的;一个玩几个大明星,一个只用两个大明星。一个是用尽了王家卫、徐克电影里的招牌大明星,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我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哦(故作恍然大悟状)!片名都两个字!这算吗?
零:还真亏你娱乐圈内混那么长时间,白混。真是娱记,咱就不算了,你真不注意观察。《英雄》和《大腕》之间当然没有绝对的联系,但你想想,《大腕》是反映什么的,而《英
雄》前期又是玩什么的?
蟑螂:明白了!炒作!《大腕》预兆了《英雄》,《英雄》唱响了《大腕》!
零:恭喜你,你终于在这一时刻混出来了。我的想法就是以《大腕》的手法演义《英雄》的前期炒作,片名为《大腕英雄》,说白了也就是,是个大腕他就是英雄。
蟑螂:绝!那你的不就是贺岁片 贺岁片:贺贺岁片,他们一个票房超过4千万,一个票房超过1亿几千万,那你不超过1亿4千万不罢休么!
零:少来!那2005年的贺岁片别人不就会马上定为《大腕英雄大腕》啦!当然防盗版也是要做好的,张艺谋是空投胶带,这招用过了,不新鲜,来个绝的,花1000万买断盗版商,让他们绝对获利后他们也就不会盗版你的片子了。
蟑螂:这个是,《大腕》内有一段台词绝对绝,对于这盗版问题真的是一针见血。我来说给你听听,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
中国这音像产业这油水(儿)大着呢。没!我跟你讲啊,中国现在有两千七百万台DVD,每一台机器每年消费十张DVD,每一张DVD我们抽一块钱的版税,这一块钱乘十是十块钱,十乘两千七百万,这就是两亿七千万哪。两亿七千万?没错!
相信张艺谋肯定也想到过这点,所以他当年防盗版的工作做得如此之好,真是难为他了。连我这种资深的娱乐记者都没办法带照相机进入首映式……
零:哈哈!所以呀,不过我想张艺谋肯定是这样算笔账的:
中国电影产业油水大着呢。没错!
我跟你讲啊,中国现在有13亿人,每个人平均每年看一部电影,如果每一部电影我们拿票房2圆,二乘十三亿人,这就是二十六亿哪。二十六亿?没错!
中国的评论界,特别是娱乐评论,有种很奇怪的现象或者说习惯:什么新鲜人新鲜事一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阵热捧,觉得差不多了,突然180度大转弯,以前的好处一笔抹杀,仿佛那根本就不是他们写的。余秋雨如此,赵薇如此,《英雄》自然也没能幸免。看来娱记们是下决心将这项优良传统发扬到底了。
本文的重点不在讨论媒体的态度,而是想说明,无论周围人如何评价,《英雄》我是一定要看的。首先,能引起争议的东西往往比有口皆碑更让我好奇;而且我做了多年的武侠迷,除了时下热播的蹩脚古装戏外,可说是逢武必看;加上是这么一部国产“大”片,又诞生在电脑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你很难用非议把我从它身旁赶开。
关于电脑特技,有人说,《英雄》做得也太完美了,已经盖过了故事本身的内涵;又有人说,《英雄》根本就没有故事,全靠武打的花架子撑着。特技在影片中该占多少比重才合适,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姑且不谈;仅就质量而言,《英雄》所做的似乎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完美。我就从介绍中看到过很煞风景的:秦王把剑扔在李连杰面前,说:“你自己选择吧。”那把剑
飞在空中的样子要多假有多假。我以为内地影片在这方面追不上《指环王》,至少也得好过《天脉传奇》,怎么说你也比人家有人有钱呀!可是一看到秦王那个片段我就起了个念头,要见识一下《英雄》的不完美可以到什么程度。这也算我想看该片的一个小原因。更大的吸引力自然来自演员。老张也不知哪来的面子,竟将我的“旧爱”<陈道明、张曼玉、梁朝伟、李连杰)、“新欢”(甄子丹)一网打尽。(章子怡就算了,越看越像花瓶,没什么新东西可挖。)说实话我对此次的张艺谋本来不抱太大期望,因为觉得他的根在《老井》中那个农民那里,拍城市题材已是失败,所谓的“豪情武侠片”可想而知。张自己也说,拍武侠仅是一个梦;奇怪的是居然有这么多影帝、影后级的大腕肯帮他造梦,这种奇迹般的片子不看,我都觉得过意不去。
说来说去,说到音乐上。谭盾近年的风头不可谓不劲,先在奥斯卡风光了一回,又搞“永恒之水”,再和某乐评家论战,知名度一路飚升。人的风格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出名后尤其如此;体现在作曲者谭盾身上,就成了《英雄》配乐抄袭《卧虎藏龙》的嫌疑。我个人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神秘园》的曲风还不是大同小异,唱片照样一张张的出,热销得很。何况《卧》片配乐得了奥死卡,今年《英雄》又要冲奥,谭盾顺手拣个现成朝评委卖个乖也在情理之中。至于两片音乐到底有多像,还得看电影的时候慢慢体会。
中国电影现在正走到瓶颈。一方面第六代导演的许多好片拿不到公映许可证,一方面第五代又给人江河日下、江郎才尽之感。这时冯小刚、张艺谋、李安等人挺身而出,力图凭借“敲洋木鱼念中国经”的运营方式,使国产片与世界电影工业的大潮接轨。此种尝试的效果姑且不论,就冲这份勇气,我也会买下在国内骂声一片的《卧虎藏龙》的VCD,也会死心塌地地去影院看《英雄》。
❼ 外国人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反应
外国人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反应:
我在多伦多看《长江七号》/作者: 任我行星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3472350972&z=339828014&pn=0&rn=50&lm=0&word=%D6%DC%D0%C7%B3%DB#3472350972
我在美国看<长江7号>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3735011929&z=365262661&pn=0&rn=50&lm=0&word=%D6%DC%D0%C7%B3%DB#3735011929
在多伦多一家电影院看了《功夫》
http://post..com/f?kz=14073490
4月22日,北美是周五,下午13:00,我看的是该家电影院《功夫》放映的第一场。
等待这个时间已经很久了,我甚至提前两天买了票,买票时还小心翼翼地问了句白人mm:星期五的《Kungfu Hustle》,还有票吗?
白人mm把我像怪物一样打量了一下,说了声:Sure。
这里大家看电影都是现场买的。
星爷的电影我看了无数遍,但眼前的《功夫》却是我将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第一部周星驰电影。我也很高兴,星爷的电影终于进入北美市场,全线放映。而我可以微薄的门票给予小小的支持。
还是很期待进入电影院后看到满场都是观众在那里兴奋的交谈、欢呼的情节,也幻想过影片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热烈鼓掌。
当我兴奋而又忐忑地从白昼闯入漆黑的电影院时,我站立在过道中间,猛地回头,就像《少林足球》中的星爷第一次冲进正式的足球场参加比赛一样,想像着对观众席上黑压压的人群大声疾呼:你们好!
在那一瞬间,我还幻想着有人会扔过一跟烂香蕉,向我怒道:别挡住我看戏!或者说:哎呀,你怎么才来?!
靠!揉揉眼睛,我还以为电影院里空无一人,再定了定神,发现各个角落稀稀拉拉三五人群。我坐到最后一排,数了数,诺大一个电影院,加上我们夫妻二人组合,只有15人。
其中,华人大概5名,剩下10名大多为印巴人,似乎没看见一个白人。这真是个不幸的消息。
“第一场嘛,你就将就着看嘛。”
我觉得华人不争气。就我那群三五好友及他们自己的三五好友,人人都看过《功夫》了,十多个人,谈起来也津津乐道,你叫他们再花钱去电影院看,可能就不会像我这样卖力了。
也就是说,大概十五个华人里,会有一个去看《功夫》。不是他们不想看,实在是他们都看过了,不想再花这个钱去看了。
在北美,星爷是个新人,我们这些长年看他电影从中寻找安慰和取乐的华人不去支持他,谁支持他?有这样优秀的影片在北美的电影院里公映,展现我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宏扬我东方传统武术文化,我是非常骄傲的。但,像我这样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吧。
人人都看周星驰电影,人人都不给周星驰一分钱。
星爷,我们全球华人都热爱,但是,
是香港人把你养大的。
《功夫》的DVD我已经看了五遍,但是到电影院看,我非常地奇怪,怎么还像跟第一次看一样新鲜,随着情节的进展,我无论是从打斗场面还是人物情感都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真是太刺激了,真是太动人了,真是太过瘾了。
我一边看,一边心里对自己默默说:周星驰怎么能拍出这么出色的电影。这简直就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梦幻,是一场梦。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即使金庸小说中的文字也只能描绘到一个余音绕梁的限度,让我们在那里兀自空想。可是周星驰的〈功夫〉展现的却是实景,他让你用你的眼睛去看到从前认为只有心领神会的东西。
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还是地狱的使者,没人知道。
连平时一贯反对我看周星驰的老婆,也在我身旁绻成了一个小绵羊的形状,眼神里有一种令人妒忌的温柔。
从她的问话中,我知道在家里看DVD时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纯粹敷衍我的,而现在在电影院才算是第一次在看。
在电影院里,只要是个好电影,必定吸引你的注意力。
这是电影院的好处。
电影是粤语原声,听不懂的华人朋友只有和印巴人一起,看英文字幕了。
因为〈功夫〉的情节我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我在看的时候,是注意读英文字幕的。感觉,光从翻译后的语言上,你几乎已经找不到任何笑料的了。
哦,有一处,就是斧头帮师爷在车里骂小弟,说街坊邻居不用睡觉了,人家第二天还要上班呢这一段,大家都在笑。
还有一处,就是油炸鬼临死前说英文,包租公叫他speak Chinese,大家都在笑。
说实在的,里面的人物名称、武功套路真不好翻译,还有那句诗“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初觅知音”,翻不出那种感觉。
火云邪神翻译的是“The Beast”,杨过和小龙女翻译的是“Paris and Helen of Troy”,没有任何人笑。如来神掌翻译的是“Buddha Palm”。
所以真正让电影院里的华人、印巴人都发笑的还是动作。而真正打动人的还是个“情”字。
这是世界性的语言,无论哪个民族哪个种族操什么语言都会被深深吸引和打动的地方。至于其他微言大义,所谓的真理和价值,东方人看是这么回事,但其他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种族看,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周星驰的〈功夫〉抓住了“动作”和“感情”,在世界范围内,就能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现在,我给大家回忆一下,这15名观众在看〈功夫〉时的暴笑反映。严格来说,〈功夫〉不能算是喜剧片,这是一部动作片,也是一部正剧。但是,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把周星驰电影当喜剧片来看。
由于看不到观众的面部表情,我就说说在什么时候我听到了笑声吧,也许跟国内的观众不一样哦。
第一次笑,来自酱暴,他站在那里不服气,结果被包租婆用拖鞋拍出了画面。此时,大家都笑了。我估计是连老外都觉得此时的酱暴好帅(handsome)。
说起酱暴,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由他引出包租婆,由他被勒索引起猪龙城寨之祸,又由他引出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当然是个假冒猥劣的,但已经埋下伏笔,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是有的,英文翻译叫做“The one in million”或者,星爷最后出场时,被包租婆称做“The One”。
第二次,是包租公被肥婆打得跌倒到楼下,可能动作太夸张,大家都在笑,还没笑完,结果又落下来个花盆,还开苞了,继续意外而欣喜地笑。
至于包租公给阿朱检查身体、说有流星亲阿珍,偷看四婶洗澡等国内大家觉得搞笑的情节,老外看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第三次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连环笑,全场都在笑,声音很大,就是阿星单挑猪龙城寨,被拿葱的大嫂打得吐血后,开始挑老弱病残的,现场笑翻了。先找个矮子,结果矮子是做板凳的,站起来老高,大家笑,又挑个老者,结果肌肉好发达,继续笑,最后好不容易找个小朋友,结果也很健壮,这帮老外笑得可开心了。
这可能是个世界性的笑料。
第四次是斧头帮二当家带人来后,包租婆说“下雨了,收衣服了”像卡通人物一样跑回楼躺床上,看着斧头帮和居民的惊愕表情,大家都笑了。这种动漫风格是有效果的。
第五次,是阿星和肥猪跑回城寨杀包租婆,这里也是连环笑。尤其是扔刀那一段,星爷中刀,大家笑,肥猪来扔,又中刀,大家笑,扔出到柄,刀留在阿星身上,很搞笑,拔出来说sorry又刺回去,大家笑翻了,举起蛇框,蛇掉在阿星身上,很搞笑,阿星说:“我不再相信你的话了”,大家都好笑,结果吹了口哨被蛇咬,笑翻了。肥婆驾起风火轮追阿星,笑得没前面厉害,但是最后以一个优美的身资撞在广告牌上然后平平得滑下来,大家都在笑。这个镜头我们看多了,老外可能是第一次看到。
第三次和第五次是全场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大笑。
剩下的印象不深,大概有,小阿星以一标准的掌势打到洪爷身上,本来应该倒下的,却没有倒,反到给了他一耳刮,小阿星很惊诧,但现场观众却在笑。
油炸鬼死时说:“What are you preparing to do?”包租公叫他“speak chinese”大家在笑。
阿星和肥猪在电车上被金丝眼镜欺负的那一段,每按一下,说这次是“Dragon Style”,这次是"Tiger Style",这次是“Monkey Style”。
对了,还有一段是开怀的笑,不是那种搞笑,就是肥婆和包租公上了斧头帮大哥和师爷的车那一段,师爷叫小弟不要大吵大闹,街坊邻居要睡觉,人家第二天还要上班,还骂人家是人渣,大家都在笑。肥婆给琛哥比划那个动作,也很搞笑,最后两人在车上一边扑火一边冒着轻烟灰溜溜跑掉,大家都在笑,但能感觉出,是一种开怀的笑。
阿星到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刚刚放出“The Beast”那段,火云邪神坐在斧头帮大殿里。大家都在笑他那双拖鞋,阿星说只要“Clean”一下,应该就挺像“The Top Killer”。
阿星的脑袋被“The Beast”打进地板里了,还用一跟小木棍打火云邪神,老外也在笑,但不明显,还有踩脚趾那段,本来以为他们会笑,但也没怎么笑。
最后一段,当乞丐又一出现在画面,大家就开始笑,又拿出更多武功秘籍,看着那个小朋友受到诱惑而略显痴呆的表情,大家都在笑。
基本上,以上就是我在电影院里感受到的多种族观众在看〈功夫〉时的喜剧反应。还是跟我们纯粹中国人观众的反映不同。
搜集一点这些素材,也许对星爷下一部在好莱乌公映带喜剧色彩的动作电影有用。
在我同排边有个印巴青年,学生模样,手里捧了很大一个爆米花,全场中他的笑声最大也最连续。人家笑的时候他在笑,人家不笑的时候他也笑,笑起来的时候,爆米花都在抖,有些还掉地上了,真可惜。非我族类,居然也能看周星驰电影看得这么开心,我深深地鄙视他。
好,现在讲几个有点震撼力的镜头,因为这几个镜头,大家虽然没有笑,但发出了“啊”“咦”“哦”“呀”等类似的声音。
第一个镜头就是苦力强沦陷在成百上千的斧头帮的斧头阵中,我估计大家是在为他担心吧。
第二个镜头是苦力强被天残地残的琴音所害,人头落地那段。
第三个镜头是油炸鬼挺着枪在空中冲向天残地残,红缨枪挑断几柄刀剑后在空气晃动的声音。
第四个镜头是包租公耍太级把天残地残的牙打落那段。
第五个镜头,阿星打劫哑女,哑女认阿星,阿星逃掉,通踢肥猪那段。
第六个镜头是火云邪神向自己开枪,抓住了子弹,大家都很惊诧,也许这些老外谁都不会想到也从未想过这样的画面吧。
第七个镜头是火云邪神把阿星抛在空中,用拳痛击他的头部那段。从他一手抓住阿星,一手握紧拳头时,现场的气氛就很紧张了。
第八个镜头是阿星被火云邪神顶到空中,轻点雕背那段,许多人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奇怪?惊讶?总之有所感触。
第九个镜头是阿星打出的那两个巨大的如来掌印。
第十个镜头,"The One"对“The Beast”说:“You want to learn, I teach you.”然后“The Beast”向“The One”跪下来,说“Master!”(中文是“我认输了!”)。
这句话由英文字幕出来,少了几分俏皮,多了几分力量,对现场观众都是突然一震的感觉。
有些朋友对我以上谈到的观众反应可能有所疑虑,认为也许那些笑声都来自几名华人观众,我说,你错了。因为除了我们夫妻二人组合之外,另外好象也是一男一女,也就是十多个人里,华人除了我之外,也就那个哥们发出声音,但他坐得太远,而身边的笑声却很近。
另外,华人不像老外那么喜欢和善于表现,行为举止比较拘束。
影片结束后,屏幕上打出了导演“Stephen Chou”的名字,我立即热烈地鼓掌,前排有人附和了我的掌声,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华人哥们,但他的掌声很快熄灭了,可能是被自己的女友制止了。我老婆也来制作我,但我鼓得越大声了,直到电影院的灯亮了,我才突然停掉。(我也是中国人嘛,也有点害羞的)。
好,大家要看的纪实这就算写完了。因为电影院的〈功夫〉画报今天才换上“Now Playing”字样,而北美的观众喜欢即兴在电影院里选看,我想周末和接下来的日子,放映〈功夫〉的电影院里的观众席,就会像〈少林足球〉里比赛的观众席一样,一场比一场人多,越来越受到北美观众的观注和喜爱,直至成为票房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