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科幻电影发展

科幻电影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01 05:14:01

『壹』 中国科幻片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流浪地球》在中国科幻片上的的地位如何

中国电影行业在《流浪地球》之前还从未出现过任何合格的大型科幻电影,无论是《2012》还是其他有限的几部科幻电影,评价都不高,很多连平均水平都没有达到。然而,《流浪地球》确实是让中国观众惊讶到了。

尽管《流浪地球》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但绝对是不输大多数好莱坞科幻巨片的,对于好莱坞顶级的科幻片,也可以望其项背。这部影片尽管框架概念是来自于原著,但剧本几乎是原创。能把一个原创剧本做得这么好,最终完成度这么高,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虽然《流浪地球》在部分领域依然使用了外国成熟电影工业体系的专业公司,但能把所有专业力量用好,组织顺畅,也是很厉害的能力。



『贰』 怎样了解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全过程

首先要告诉你,科幻电影的起源不在美国。正如电影的起源一样,科幻电影诞生于法国。1902年法国电影导演乔治·梅里埃制作了人类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游记》。好莱坞大约在10年之后才发现了科幻电影的价值,并开始大规模制作科幻电影,其中经典代表是《科学怪人》、《化身博士》、《海底两万里》等等。
至于后来科幻电影在好莱坞的发展可以参考下文:http://ke..com/view/228221.htm

『叁』 科幻片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们也许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义为包含着某种因素的电影:这些因素是基于科学(包括现有的科学和假设的科学)而假想出来的;在今天的世界中,它们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还没有发生的。科幻片与魔幻片、灵异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被幻想出来的因素必定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支持,哪怕这个科学依据看起来很疯狂。比如《时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1980)可以被称作一部科幻片,因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过去是借由一种在影片中被科学证实了的催眠术。而《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为影片并没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复过着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观众;如果影片向我们解释:那是因为他的时间机器出了故障,那么这就能成为一部科幻片。乔治里叶的《月球之旅》是电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 科幻片从诞生之初便与科幻小说缔结了不解之缘,如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改编自两部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威尔斯的《隐身人》、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柯南道尔的《失去的世界》等科幻小说被搬上银幕后,引发了系列电影拍摄,科幻文艺中常见的题材,如科学狂人、星际旅行、时空穿梭等在此时出现,形成最初的套路。好莱坞则延续了改编科幻小说的传统,如《侏罗纪公园》、《人猿星球》、《少数派报告》、《星际舰队》等,并将其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片种。
目前国内对科幻片的态度基本是从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角度,或者电影的奇观本性进行谈论。如邵牧君在评论中称“科幻电影的妙处即在于只要某种科学设想一露头,它就能虚构出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人和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或活跃了人们的想象。”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科幻片与神话故事有关,或将“神话”作为一个描述性词汇,用以形容“科幻片”,但均认为科幻片与科学无关,只是恐怖片的变种。如美国电影理论家V.索布恰克及其著作《银幕上的外层空间——美国科幻电影》,称科幻电影与科学“根本没有关系”;周传基则发表评论,指“所谓的科幻片只不过是现代封神榜”,《星球大战》是“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亦即没有任何信息量的陈词滥调,骑士与公主”。
尽管如此,普遍的观点还是认为,“当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三者结合时,科幻电影随之产生。” H.弗兰克给科幻片下的定义是:“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其主题基本有如下四种:宗教与反叛主题、凡尔纳式科学享乐主义主题、权力与秩序主题、罪恶与拯救主题。
从电影史的发展来看,尽管“科幻电影”一词出现于1926年左右,但是早在电影诞生之时,科幻片的雏形就已随之产生,如法国导演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年)、《太空旅行记》(1904年)和《海底两万里》(1907年)。纵观科幻片的发展,除了早期的法国电影之外,美国科幻电影自诞生后,就以迅猛的势头成为主力,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经验和文学积累,其他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
20世纪50年代是科幻片的第一个高潮。为其繁荣提供动力的,是科技尤其空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及二战结束之后冷战思维的影响和人类对前途的恐惧感,如罗伯特.怀斯的《地球停转之日》(1951年)。
随着越战结束,各种运动蓬勃兴起,以及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70年代迎来了科幻片的第二个高潮。以法国的《阿尔发城》、前苏联的《索那里斯》以及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1968年)为先导,直至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年)形成气候,科幻片也从B级制作逐渐升为A级大制作。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科幻片在掀起第三次高潮的同时也被末世情结所占据。以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1984年)拉开黑色序幕,经过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1993年)、凯文.雷诺兹的《未来水世界》(1995年)、吕克.贝松的《第五元素》(1997年)等影片的缀联,直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1999~2003年),均呈现出注重视听、表象的特点,末日景象纷纭而至。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上迎合各种口味的观众,类型的拼贴和融合已经成为科幻片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影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毫无质疑地具备科幻元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幻想提供了保证,也能成为新的科学幻想的源泉。科幻电影的有趣现象是,它在想象空间中,最先进的科技所表现的,常常与古老的神话有关,甚至直接选取神话为己所用,如《黑客帝国》、《少数派报告》、《X战警》等。恰如皮洛所言:“一个发展电影和神话的比喻手段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我们可以把好莱坞科幻片的历史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19世纪末到192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长期。
19世纪末,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几乎和娱乐电影同时在法国诞生,比如1895年的《机器屠夫》,1897年的《一位20世纪的外科医生》等。但这些影片也许更像是在使用电影技术变魔术。直到1902年法国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才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1910年代,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和英国,似乎在拍摄关于外星人和未来战争的题材的科幻片上一马当先。不过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奋起直追,生产了《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10)、《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13)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于1916年生产的一部长达105分钟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它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到了1920年代,美国科幻片开始和欧洲分道扬镳。和德国《大都会》(Metropolis,1927)等欧洲科幻片相比,好莱坞科幻片更注重传奇的情节、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这一时期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和《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二、1930年代和194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熟期。
从1930年代开始,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偏爱带有恐怖、悲观和浪漫色彩的疯狂科学家主题,并且开始连篇累牍地拍摄科幻电影系列片。比如,这一时期出品了《科学怪人》(1931)、《科学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科学怪人的儿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类似的还有《化身博士》系列和《飞侠哥顿》系列(Flash Gordon)。而《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刚》(King Kong,1933)都是当时产生的名作,它们延续并发展了好莱坞电影在特技运用和情节安排上的长处,并已经产生了独特的程式。到了1940年代,由于二战的影响,好莱坞科幻片处于一个止步不前但却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十年中生产的科幻片几乎都是从前题材的“后续系列”,比如《隐身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1940)、《隐身人归来》(The Invisible Man Returns,1940)和《隐身人复仇记》(The Invisible Man’s Revenge,1944)。不过,这也同时巩固了好莱坞科幻片的叙事模式。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侠》(The Batman)中,日本科学家成为了邪恶的敌人,将好莱坞科幻片和战争宣传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三、1950年代和196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繁荣期。
1950年代,也许是冷战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们常以外星人、怪兽或核战争为主题,也更加依赖特技的运用。比如《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X放射线》(Them!,1953)、《两万英寻下的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火星人入侵》(Invaders From Mars,1953)、《外星人大战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1953)、《盗尸者入侵》(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惑星历险》(Forbidden Planet,1956)、《苍蝇》(The Fly,1958)和讲述核战争的《海滨》(On the Beach,1959)等。冷战对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响持续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8年的《太空登月记》(Countdown)就以美苏军备竞赛为想象的源泉。但正是在1960年代,产生了科幻片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无论在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是特技效果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四、1970年代和198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的时代。
特技的使用对好莱坞科幻片而言从来都是举足轻重的,而随着视觉效果技术的发展,特技和故事之间的张力逐渐开始加大。究竟应该怎样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很多导演做出了他们的尝试。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THX1138》(THX1138,1971)和《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197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Alien,1979)无疑是70年代几个成功的范例。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莱坞科幻片的特技效果制作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而同时这些科幻电影又能提供给他们一个值得品味的故事。比如乔治·卢卡斯在80年和83年相继推出气势宏大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球大战:绝地归来》(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i),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温情脉脉的《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的《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五、1990年至今:好莱坞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大量倚赖电脑合成影像(CGI),并将其发挥至极,但在同时却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9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陈,在视觉效果则上富有极大的冲击力,画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独立日》,《侏罗纪公园》系列,《星战前传》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将观众培养得对那些花费高昂的特技大场面甚至开始司空见惯起来。当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在银幕上趋向于饱和的时候,好莱坞科幻片也同时开始迷失了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好莱坞科幻片开始探索新的主题,比如克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曾经有人说过,科幻电影是关于“变化的电影”,从上世纪30年代诞生科幻电影开始,近20年的时间里,影坛都在表现对于二战的恐惧以及对新生科技的兴奋好奇;到了60年代,科幻电影成为对冷战揭示、批判最深刻的电影类型;80年年代,《E.T.:外星人》这样的科幻片回应了整个时代回归家庭与人性的主题;90年代,好莱坞乐观积极的心态影响着科幻电影的走势;到了21世纪,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出现,日本强地震的威力、核辐射的危机时刻牵动人们的心脏,法美英三国炮轰利比亚的战火让无数平民居无定所…战胜生命无常的无力感成为人类的生存本能giootlg_w,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开始着力表现不可预测的灾难,《洛杉矶之战》就是满足了人类对忧患的心理需求:资源紧缺、暴力战争、人性光辉、未知外星生物,这些都在在激化人类的危机意识,类似于《洛杉矶之战》这类的软科幻硬写实的灾难战争电影成为科幻片未来发展的大势。换句话说,科幻电影始终是和时代特点紧紧结合在一起,非常及时,同时又非常精炼地表现了时代的主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洛杉矶之战》才把如此众多的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去一探究竟。

『肆』 《上海堡垒》之后,中国的科幻会怎样发展

1902年,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诞生,117年来,科幻电影始终承载着人类对未来和未知的想象和情感。如今,在这条因欧美和日韩科幻而显得拥挤的世界银幕跑道上,中国电影人正在疾步奔跑。

中国科幻大片的崛起,背后是中国电影消费的升级。“随着中国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喜剧和爱情片已无法满足观众需求,观众期待更高制作水平、更高质量的电影。”《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认为,科幻类型的走强预示着工业化电影作品正迎来“黄金时期”。事实上,《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标志性作品,并非空中楼阁,在它出现前,国内围绕科幻电影的消费,无论是从数量和票房都呈现了逐步增长的趋势。2018年,科幻电影的票房整体占比已超过20%,数量已增至30部左右,国产机甲类、时光穿越类科幻片,在影视点播网站上的评分也渐渐走高。

『伍』 科幻电影 起源 发展

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名叫《机器屠夫》,片长仅一分钟。内容是超现代化的屠宰流水线。1902年,电影大师梅里埃推出了《月球之旅》。这部影片合凡尔纳与威尔斯同题材科幻小说内容为一体。片长达当时罕见的二十分钟,内容也令人眼花燎乱。后来,梅里埃又推出了一部当时堪称奇迹的太空旅行片《太空旋风》,引起轰动。
详细内容:http://www.cnread.net/cnread1/khzp/z/zhengjun/khll/002.htm

『陆』 十大科幻电影

世界十大科幻电影有《E.T.外星人》、《人工智能》、《第九区》、《黑客帝国》、《复仇者联盟》、《V字仇杀队》、《楚门的世界》、《源代码》、《阿凡达》、《盗梦空间》。

《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年,美国)

影片描述一位十岁男孩与一个外星造访者,划破时空隔阂,建立了纯真的友谊,是一部是罕见的富有人情味的科学幻想片。

有没有想过,如果突然有一天,一个外星来客出现在地球上,出现在你生活的小镇里,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战争爆发,血流成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可是,你忽略了另一种可能性。 那一夜,艾里奥特骑着他的小脚踏车,载着E.T.从树梢飞过。天空蓝得近乎奇异,背景里有硕大浑圆金黄明媚的月亮,还有繁星满天,风声潇潇。

『柒』 历时3年,这部电影究竟会给国产科幻题材带来哪些变化

对国内的科幻影迷来说,在2019年的《漂泊地球》后,曾经有太长时间再未见识过这一国产类型片的高光时辰了。一是此类题材本就稀缺,好故事好剧本的匮乏已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二是即使有了不错的素材,肯花大时间、大投入去雕琢细节,勇于冒险作此尝试的创作团队也百里挑一,都怕一不当心就重蹈踩雷之覆辙。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客观问题摆在那里,已于3月31日迎来杀青的科幻怪兽电影《星门深渊》才显得如此的难能可贵。细数这部制造周期历时3年的类型片新作就不难发现,之所以它能引发行业内外乃至众多影迷们的普遍关注,的确有其众多的可圈可点之处。

《星门深渊》的总制片人孙放在采访中表示,“其实科幻电影在国内还是一个挺稀缺的题材,从剧本,到搭景,到拍摄,都比拟有难度,所以需求寻觅一个比拟坚决的协作方一同来做,优酷跟我们一同来做这件事情,还是大家各自都置信对方,我们的话在项目端会全身心的投入,优酷看好这个题材和我们整个主创、制造的班底,这其实是一个强强联手的逻辑。”

不难看出,无论对制造方来说还是对平台方来说,创作《星门深渊》这样一部作品都是一次双赢的协作,而该片的播出也势必会为双方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当然,融创文化的战略试水胜利,优酷“怪兽制燥”厂牌的打造,对整个影视行业来说,也很有可能带来一次极具反动性意味的考虑。

『捌』 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发展史,一定要是科幻电影 最好分为几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点以及代表作

自从1910年代开始,好莱坞就开始了科幻电影的拍摄,历代的导演、演员为观众呈现了许多优秀的科幻影片。全世界超过一半的科幻影片均为美国生产。

但是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和壮大也经历了相当长的历程,并且一直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纵观美国科幻电影的历史,可以把美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繁荣期、平衡期等几个时期。

美国科幻影片萌芽时期特点:

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美国科幻电影的萌芽期。科幻影片的兴起让美国电影出品人感觉到了科幻电影中巨大商业利润,便开始了科幻电影制作和发行。1910年美国导演塞尔·道利(Searle Dawley)拍摄了根据玛丽·雪莱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无声影片《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虽然这部影片只有短短16分钟的时长,却是美国科幻电影的起源,对以后美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自此好莱坞先后生产了由斯图尔特·帕顿导演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1916年)、由哈里·霍伊特导演的《迷失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由卢西恩·哈伯德导演的《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等。

这一时期的科幻电影以低制作成本的B级片为主,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塑造单一。有大部分影片为无声影片,科幻镜头大都以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技,其中有一部分影片还充满了恐怖色彩。



『玖』 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历史

一、19世纪末到192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长期。
19世纪末,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几乎和娱乐电影同时在法国诞生,比如1895年的《机器屠夫》,1897年的《一位20世纪的外科医生》等。但这些影片也许更像是在使用电影技术变魔术。直到1902年法国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才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1910年代,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和英国,似乎在拍摄关于外星人和未来战争的题材的科幻片上一马当先。不过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奋起直追,生产了《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10)、《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13)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于1916年生产的一部长达105分钟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它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到了1920年代,美国科幻片开始和欧洲分道扬镳。和德国《大都会》(Metropolis,1927)等欧洲科幻片相比,好莱坞科幻片更注重传奇的情节、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这一时期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和《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二、1930年代和194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熟期。
从1930年代开始,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偏爱带有恐怖、悲观和浪漫色彩的疯狂科学家主题,并且开始连篇累牍地拍摄科幻电影系列片。比如,这一时期出品了《科学怪人》(1931)、《科学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科学怪人的儿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类似的还有《化身博士》系列和《飞侠哥顿》系列(Flash Gordon)。而《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刚》(King Kong,1933)都是当时产生的名作,它们延续并发展了好莱坞电影在特技运用和情节安排上的长处,并已经产生了独特的程式。到了1940年代,由于二战的影响,好莱坞科幻片处于一个止步不前但却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十年中生产的科幻片几乎都是从前题材的“后续系列”,比如《隐身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1940)、《隐身人归来》(The Invisible Man Returns,1940)和《隐身人复仇记》(The Invisible Man’s Revenge,1944)。不过,这也同时巩固了好莱坞科幻片的叙事模式。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侠》(The Batman)中,日本科学家成为了邪恶的敌人,将好莱坞科幻片和战争宣传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三、1950年代和196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繁荣期。
1950年代,也许是冷战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们常以外星人、怪兽或核战争为主题,也更加依赖特技的运用。比如《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X放射线》(Them!,1953)、《两万英寻下的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火星人入侵》(Invaders From Mars,1953)、《外星人大战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1953)、《盗尸者入侵》(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惑星历险》(Forbidden Planet,1956)、《苍蝇》(The Fly,1958)和讲述核战争的《海滨》(On the Beach,1959)等。冷战对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响持续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8年的《太空登月记》(Countdown)就以美苏军备竞赛为想象的源泉。但正是在1960年代,产生了科幻片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无论在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是特技效果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四、1970年代和198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的时代。
特技的使用对好莱坞科幻片而言从来都是举足轻重的,而随着视觉效果技术的发展,特技和故事之间的张力逐渐开始加大。究竟应该怎样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很多导演做出了他们的尝试。乔治·鲁卡斯(George Lucas)的《THX1138》(THX1138,1971)和《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197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Alien,1979)无疑是70年代几个成功的范例。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莱坞科幻片的特技效果制作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而同时这些科幻电影又能提供给他们一个值得品味的故事。比如乔治·鲁卡斯在80年和83年相继推出气势宏大的《星战之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战之杰迪归来》(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y),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温情脉脉的《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的《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五、1990年至今:好莱坞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大量倚赖电脑合成影像(CGI),并将其发挥至极,但在同时却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9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陈,在视觉效果则上富有极大的冲击力,画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独立日》,《侏罗纪公园》系列,《星战前传》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将观众培养得对那些花费高昂的特技大场面甚至开始司空见惯起来。当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在银幕上趋向于饱和的时候,好莱坞科幻片也同时开始迷失了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好莱坞科幻片开始探索新的主题,比如克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拾』 科幻题材电影何为市场的香饽饽

科幻题材电影何为市场的香饽饽 ?因为科幻电影这种题材很新颖 ,它能唤起人们对未来的世界的 幻想 ,充满神秘的感觉 ,所以人们特别喜欢 这种科幻电影 。

科幻题材电影何为市场的香饽饽 ?因为科幻电影这种题材很新颖 ,它能唤起人们对未来的世界的 幻想 ,充满神秘的感觉 ,所以人们特别喜欢 这种科幻电影 。科幻题材电影何为市场的香饽饽 ?因为科幻电影这种题材很新颖 ,它能唤起人们对未来的世界的 幻想 ,充满神秘的感觉 ,所以人们特别喜欢 这种科幻电影 。科幻题材电影何为市场的香饽饽 ?因为科幻电影这种题材很新颖 ,它能唤起人们对未来的世界的 幻想 ,充满神秘的感觉 ,所以人们特别喜欢 这种科幻电影 。科幻题材电影何为市场的香饽饽 ?因为科幻电影这种题材很新颖 ,它能唤起人们对未来的世界的 幻想 ,充满神秘的感觉 ,所以人们特别喜欢 这种科幻电影 。科幻题材电影何为市场的香饽饽 ?因为科幻电影这种题材很新颖 ,它能唤起人们对未来的世界的 幻想 ,充满神秘的感觉 ,所以人们特别喜欢 这种科幻电影 。

阅读全文

与科幻电影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香港电影后晚娘 浏览:455
新垣结衣中文在线电影 浏览:361
前传的美国科幻电影 浏览:904
微信哪个软件上可以免费看电影 浏览:535
十大电影催泪歌曲 浏览:955
挂了名的英语老师电影 浏览:8
电影老演员高田现状 浏览:809
张子枫新电影歌曲 浏览:343
伤害不大侮辱极强的搞笑电影 浏览:704
古装肉漫电影 浏览:138
魔镜英文电影 浏览:798
成都可以看电影的酒店 浏览:384
什么app看电影最全 浏览:63
既恐怖又喜剧的电影 浏览:337
狄仁杰电影中有个断腿的女人 浏览:588
九十年代搞笑电影 浏览:324
电影字幕谁翻译的 浏览:622
上映的新电影软件 浏览:982
新神榜之哪吒重生电影 浏览:361
都市韩国伦理电影排行榜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