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外国电影史笔记

外国电影史笔记

发布时间:2023-07-18 08:04:20

『壹』 外国电影史|评价新好莱坞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业在自身创作质量持续走低以及在电视制作的冲击下,已难以维持自身的活力。一大批新兴电影热为革新好莱坞的创作,开始对类型电影进行了自反式的探索,

60年代下半期“新好莱坞”电影的出现,使得战后陷入危机的美国传统主流电影得到了更新,并且在七八十年代迎来了好莱坞第二个黄金时期,重新夺回了世界影坛霸主的地位

一方面,“新好莱坞”打破了传统好莱坞纯粹的商业电影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之在多元化的格局中确立了美国本土“艺术电影”和“作者电影”的地位。青年导演们对经典好莱老袜轿坞的革新,既体现在思想观念上,也实施于艺术形式上。在思想方面,他们力图摆脱传统的“造梦”观念和梳离社侍肆会现实的倾向,开始关注美国民众尤其年轻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情。在电影形式方面,“新好莱坞”影片也吸收了欧洲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的革新精神,勇于创造个性化的电影语汇,变革传统的叙事类型和方式。

另一方面,“新好莱坞”电影的革新毕竟是属于体制内部的,因此不同程度上继好册承了经典好莱坞的传统。好莱坞的商业利益终究是不可动摇的第一原则,在电影叙事上,他们一般不放弃“剧情片”“动作片”等最能抓住观众的样式,比欧洲导演更注重娱乐性、可看性。

总之,新好莱坞风潮的诞生,一方面打破了传统戏剧化、造梦的经典好莱坞制片格局,开始大批量启用新人导演,使得好莱坞迅速走向新的时代;另一方面,崇尚“新浪潮”和“作者电影”论的导演迅速加入,使得好莱坞的风格开始呈现百家争鸣的场面,不再被类型片所限制,进入了现代电影时代。

(源自笔记整理)更多内容请见公号自习室Share

『贰』 外国电影史 | 电影眼睛派&真实电影

| | 电影眼睛派 | |

是1923年,苏联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首创的电影理论、创作方法和审美体系。他们把电影摄像机比作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出其不意的捕捉生活”,反对叙事性影片,反对人为的搬演,排斥演员、化妆、布景、照明和摄影棚中的艺术加工。

维尔托夫认为必须有一种电影能够摆脱人为情节,将真实的战争场面和社会现实记录下来,于是他从电影纪录本性出发,提出“摄影机——眼睛”理论,开创了非常著名的“电影眼睛派”,所谓“电影眼睛”指的是摄影机就是人的肉眼,摄影机看到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摄影机甚至比肉眼更加强大,即 “摄影机是人眼的延伸”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机眼睛对世界进行探究,借助摄影机这个工具帮助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了解现状。“电影眼睛”的理论被库里肖夫等人追随和效仿,影响了之后蒙太奇的发展。

《带摄影机的人》

是苏联著名导演维尔托夫于1929年创作的影片。影片呈现了一个缜密的套层结构:表层上是一部纪录苏联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响曲,其内层则讲述了摄影机如何纪录生活、摄影师如何进行拍摄和剪辑。

在这部影片中,维尔托夫富于创造性地采用了“实景拍摄”、偷拍、强拍等方法,竭力排斥传统的场面调度、电影剧本、演员和摄影棚的使用,践行了他的“电影眼睛派理论”。

在技术方面,本片还创造了分割画面、二次曝光等剪辑手法;在理论上创造了“自我暴露”的拍摄手法,即摄影者出现在影片中。该片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录下了一个时代一个城市的现实生活场景,更多地在于其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所实现的价值,所以本片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真实电影

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一个以直接纪录手法为基本特征的电影创作流派。包括法国的真实电影运动和美国的直接电影运动。其灵感来源于苏联导演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理论和实践。

| 真实电影 |

真实电影主张:(1).直接拍摄真实生活,排斥虚构;(2).不要事先编写剧本,不用职业演员;(3).影片的摄制组只有三个人组成,即导演、摄影师和录音师,由导演亲自剪辑底片。在这一电影流派内部,法国真实电影和美国直接电影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法国人主张导演可以介入拍摄过程,而美国人则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过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

真实电影的拍摄方法要求导演能够准确地发现事件和预测其戏剧性过程,要求摄制组动作敏捷,当机立断。这种方法必然给影片的题材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纯粹意义上的真实电影作品为数很少。真实电影作为一个流派的更大意义在于它为一般的故事片创作提供了一个保证最大限度的真实性的拍摄方法,在这一点上,其影响是深远的。真实电影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法国的让·鲁时《一个夏天的故事》、美国的理查德·利科克的《大卫》等。

(源自笔记整理)更多内容请见公号自习室Share

『叁』 我想考编剧的研究生,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哪个更好考啊

艺术研究院……我的看法可能有所偏颇,首先,它的寝室和教学区是分开的,你要坐地铁上下课……_(:зゝ∠)_
其次,它比较像一个养老圣地,学术氛围以及和导师的交流,都比较……
再然后,你有中意的导师吗?北电也好,艺研院也好,去见过聊过吗?

『肆』 外国电影史丨英国记录电影运动

英国记录电影运动

是英国的一次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格里尔逊反对以虚构的故事和人工的布景演出的电影,认为这是对电影这一最有群众影响力的艺术媒介的误用。

英国记录电影运动在创作思想上受苏联电影的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同时他们也广泛吸收了华尔特·鲁特曼的“交响乐式”蒙太奇手法、法国先锋派的各种倾向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和弗拉哈迪的经验。他们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

另一方面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英国记录电影运动的主要作品有:格里尔逊的《漂网渔船》(1929年)、瑞特的《锡兰之歌》(1934年)、瑞特和华特的《夜邮》(1936年)、卡瓦尔康蒂的《煤矿工人》(1936年)等。

约翰·格里尔逊:

是英国记录电影运动的领袖,英语“纪录片”documentary一词的命名者,他在评论弗拉哈迪第二部影片《摩阿拿》时首次提出了这一说法。格里尔逊在创作思想上受苏联电影的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同时他也广泛吸收了华尔特·鲁特曼的“交响乐式”蒙太奇手法、法国先锋派的各种倾向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和弗拉哈迪的经验。

他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外,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

他的代表作品是1929年拍摄的著名的影片《漂网渔船》,此片描写北海渔民捕捞的生活,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在于践行了他的电影理论。在艺术技巧方面,格里尔逊运用了由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发展的交响乐式的影片结构原则和强有力的剪辑手法,富有诗情画意。

《漂网渔船》:

是1929年英国纪录片学派的领袖格里尔逊拍摄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纪录片。影片以反映北海渔民捕捞鲱鱼的劳动生活为题材,突出了“人类劳动的韵律和意义”。

格里尔逊在这部影片中明显受到了弗拉哈迪的影响,但在摄影和剪辑以及影片的主题表现上,却是接受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并与维尔托夫和鲁特曼等人的作品有直接关系。影片采用实景拍摄,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进行了处理,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意义;

影片采用了交响乐式的蒙太奇手法,产生了一种异国情调的美,富有诗情画意。由于《漂网渔船》的渔船的成功,在格里尔逊身边便团结了一批热衷于电影的青年人,形成了著名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源自笔记整理)更多内容请见公号自习室Share

『伍』 外国电影史 | 卓别林

  卓别林  

代表作:《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

拍摄于1923年《寻子遇仙记》是他的喜剧影片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流浪汉“查理”的形象由此诞生。这部根植于美国现实生活,又充满了伤感、幽默的诗意作品,奠定了他以后创作的基础。

 卓别林  

他通过《流浪汉》《移民》《安乐街》等短片,不断地改进这位绅士流浪汉的形象和内在的品质,抛弃了塞纳特喜剧的低级庸俗趣味,以及为搞笑而搞笑的做法,试图围绕这个“失败的小人物”来表现更为严肃的社会主题。

同时又有着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影片虽大多数为喜剧,但涉及的主题、领域各有不同,其中桥段的设计巧妙,及其具有感染力。

1925《淘金记》这部被誉为“具有隐喻意义的经典作品”,确实把他擅长的滑稽叙事表演和深刻的悲剧因素、抒情格调发挥到了极致。影片塑造的淘金者形象,是对一切梦想成功小人物(其中包括卓别林自身经历和体验)的命运和情感的绝妙的艺术概括。影片中的“吃皮鞋”和“面包舞”堪称喜剧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画面。这些最精彩的喜剧段落,恰恰是主人公最绝望的情绪的表现。

卓别林对电影的贡献,主要在于喜剧美学上的独树一帜,大幅提升了这个时代的喜剧美学品味。实现了与时代不同的自成体系的喜剧风格,为后世的喜剧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他以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及别出心裁的构思,加上他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哑剧表演,使其作品本身就具有相当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人类创造了喜剧电影至今难以超越的高峰,他创造的是“含泪的喜剧”----真正现代的悲喜剧。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荒诞行为的嘲弄,也有小人物的无力与挣扎,加之充满创造力的形体表演,成为了戏剧式喜剧电影无法逾越的高峰。

(源自笔记整理)更多内容请见公号自习室Share

『陆』 外国电影史中技术主义的流变

●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形式主义Formalism

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film

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着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P> ●法国新浪潮NewWave

原本是没有严格界定的新闻性用语,指1958与1959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频频获奖的首部作品。后则被广泛运用,概括了法国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电影制作与创作倾向。这些新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如高达、楚浮、夏布洛、侯麦、李维特等。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并用其作品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形式。由于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而其主题上则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如亚伦.雷奈的,《广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均是这类影片。新浪潮这个词自从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与法国结缘后,常被拿来形容其它国家新兴的电影制作活动和电影复兴现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电影,1960年代的波兰与1970年代的德国新电影。

●真实电影

1950年代末开始的,一种以直接记录手法为特征的电影创作潮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尚.胡许与美国的大卫.梅索。这些倡导者自言他们的灵感来自苏联的吉加.维多夫的「电影真理报」,较大的差别在于真实电影的事件更完整与单一,因此更具有剧情片的情节。制作方式上,以直接拍摄真实生活,不事先写剧本与用非职业演员,影片由固定的导演、摄影师与录音师三人完成为其特点。法国与美国的真实电影最大不同在于法国可让导演介入,如尚.胡许的《夏日记事》(1961),而美国的真实电影则强调导演置身事外,不干涉事件进行。这样电影拍摄手法要求导演能准确的发现事件与预见戏剧性过程,摄制动作要敏捷与当机立断,而这种方法必然限制了题材的选择方向,因此纯粹意义上的真实电影的作品很少。而真实电影的最大意义在于它给一般剧情片的创作提供一个保证最大限度上的写实性。高达在他很多电影里面进行主观介入是直接搬用真实电影的方法。

<P>

●第三电影ThirdCinema

泛指第三世界电影工作者所制作的反帝、反殖民与反种族歧视、反剥削压迫等主题的电影。其具体主张由古巴导演费南多.索拉纳斯与奥大维.杰提诺在1970年代初期合写的《迈向第三世界电影》(TowardaThirdCinama)一文,他们称资产社会依其封闭与被动的艺术观所拍摄的电影商品为「第一电影」,作者电影、巴西新电影、表现主义电影等强调个人经验的作品为「第二电影」,「第二电影」是第一电影的一条出路,但是已是体制的极限,而在革命中产生,与体制对抗的电影则是「第三电影」,亦可称为解放电影与游击电影。这两位导演强调「第三电影」必须是制作体系无法吸收,且异于体制的须要。在《迈上第三世界电影》一文中,作者提到:「摄影机是影像/武器的无穷征收者,放映机则是一秒发射24格的步枪。

●巴西新电影CinemaNovo

指巴西在1960年代兴起的新电影运动,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创造有地方色彩的电影文化,以挣脱外来,尤其是北美电影文化的主导形式。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现实的观点较为犀利,美学原创力亦非常丰富。最早以葛劳伯.罗恰领导的电影合作社方式经营,重要导演还有鲁伊.盖拉、尼尔森.皮瑞拉等。他们的电影既反映了社会现实,也极力寻求大胆甚至古怪的美学风格,如罗恰的《黑神白魔》(1969)等。在海外影展亦有不错的成绩。巴西新电影曾被激进左派批判为太重美学意义,并在发展上与电影工业互相唱和。此外,巴西的观众仍然较喜欢重娱乐的商业电影,对于新电影较不接受。1964年巴西军事叛变,检查制度变严,而重要创作者如罗恰到海外拍片,所以新电影运动没落。但巴西新电影对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的以电影运动有不少的影响。

●德国新电影NewGermanCinema

1960年代初出现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1950年代西德随着经济的复苏电影亦蓬勃发展,但内容逃避现实,贫乏单调,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电影业陷入低潮,连国际影展的参加资格也没有,受到当时法国与英国等国家新电影的影响,便产生了德国新电影。1962年的「奥伯豪森」西德短片电影节中,有26位导演一起发表了「奥伯豪森宣言」,发起人大都是只拍过短片的年轻导演,宣称要与传统电影决裂,要运用新的电影语言并且从陈规陋习、商业伙伴与某些利益团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不过宣言运动开始的前三年由于资金缺乏,只拍出一部电影。1965年取得政府协助,成立「青年德国电影管理委员会」资助青年导演拍片,到1967年总共拍了20多部电影,并在国际影展中获得肯定,因此德国新电影声名大噪。但这初期的德国新电影并没有法国新浪潮那种轻松放任的感觉,反映的世界不是豪无希望,但也没有明确出路,因此在国内不受欢迎,很快又限入危机。1975年新电影运动再次出现高潮,原因是政府的资助法作了更改,变得有利于青年导演;电视台开始资助年轻导演拍片;1971年之后,德国创办了自助性的电影摄制与发行机构「作家电影出版社」与「新德国剧情片制片人工作协会」;美国大片商也注意到德国新电影并开始投资。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时期出现许多人材:法斯宾达、荷索与温德斯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富有特色,在国际上也获得很多肯定,但是在国内仍不受欢迎,于是第二次高潮又再次陷入沉寂状态。1979年新电影运动再次复兴,这得力于法斯宾达的《玛丽布朗的婚姻》与雪朗多夫的《锡鼓》在国内票房上成功,使德国新电影摆脱国际上得奖而国内不卖座的局面,1979年之后运动声势更为浩大,成为西德电影的主流,在人们心中已成为一个流派的标志。

●直接电影DirectCinema

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柒』 北影导演系考研

北电导演系招生是专业硕士,考英语二。

专业课考试内容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导演系的故事片方向历年以来都是考试的报考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注意,没有之一,已经好多年了,稳稳的坐在头把交椅上。

考试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中有80分的是电影理论题,有70分的剧作题。电影理论题最近两年来都是上来先哐哐给你40道选择题。

电影导演剧作的题目和之前相比有所区别,之前是和故事片方向一致的,但去年前面的题目都一样,唯独后面的剧作题不一样。

但复习起来,两个方向是没有区别的。

考试科目分析

科目

①政治

②英语二

③艺术基础理论

④电影导演创作理论(故事片/后期导演方向)

④电影导演剧作理论(电影剧作方向)

专业一的内容大家可以点击: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艺术基础理论考研详细分析查看。

咱们说说专业二

咱们先说说参考书,然后跟大家讲讲考试范围。

参考书目

经典必看书目——电影理论部分

电影艺术词典许南明·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词典》是一本工具书,也算是真的可以当做是一本【词典】来看,有不会的概念,进去一翻就能明白。

当然,作为考导演系的的同学,与其他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些概念最好是都能知道,包括美术类的、表演类的这些。要不以后怎么给演员讲戏呢?

很多同学都已经拿到了这套资料,但可能都不太清楚怎么使用,下面咱们说下使用方法。还没有购买的同学,可以咨询才思考研

『捌』 外国电影史|新好莱坞

//

新好莱坞:从狭义上讲,指的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好莱坞在旧有电影体制瓦解以后的变革转型,确立了新的电影机制的阶段。

//

美国电影受到了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等思想潮流的冲击,电视业的发展给美国电影业带来了重创,加上时局的动荡和政治上的危机,迫使他们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进行从主题到形式上的反思。

国电影的制作者观念开始发生变化,70年代一批深受欧洲电影影响,在电影学院学习的导演顺应时代出现了,他们被称为好莱坞小鬼或是聪明的小伙子们,有点逆反心理,崇拜欧洲电影,贯彻法国新浪潮“作者论”是他们的主要标签,他们的崛起标志着新好莱坞的诞生

“新好莱坞”在叙事观念上带来了深刻的变化:(1).受美国式的“作者论”的思想影响,强调突出个人风格;(2).对传统不再采取经典的态度,即在叙事上突破了以线性的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结构方式,在人物处理上的非英雄化;(3).不是放弃类型片,而是出现了多种类型融合的倾向;(4).不是否定情节中外在行动的重要性,而是更注重对人物心理反映的刻画;(5).不再追求对影片的内容和人物做单义的理解,而是以更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影片多义性的解读。

1967年阿瑟·佩恩导演的《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其它代表作品还有《逍遥骑士》(丹尼斯·霍佩尔 1969年)、《毕业生》(1969年)、《出租车司机》(马丁·斯科塞斯 1975年)、《教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2年)、《现代启示录》(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9年)等。

(源自笔记整理)更多内容请见公号自习室Share

『玖』 外国电影史|先锋电影运动(一)

由于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入侵和一战带来的西方传统观念和精神文明的危机,欧洲开始了一场抵制外来文化入侵和探索自身文化的运动。1917~1928 年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掀起了电影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的革新运动,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主要流派有:印象主义(法国)、表现主义(法、德)、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这一运动本身并不以叙事功能和商业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02

印象派电影

以路易•德吕克为中心,包括阿培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泼斯坦、马赛尔·莱皮埃等人组成的电影学派。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淡化叙事性”和“强化视象性”。他们明确地提出“电影不是戏剧”,认为“戏剧动作在电影中出现是一种错误”,他们坚持认为情感表现是电影艺术的基础,而非讲述故事。因此,印象派电影一般不进行戏剧或小说式的叙事,他们的影片故事简单,却追求画面的诗意效果或者说“视觉的韵律”。

03

抽象电影

(理性电影包括纯电影和达达主义电影)

受到了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影响(否定作品认识社会和表现社会的功能,主张为形式而形式,为艺术而艺术,在印象派的基础上,继续为了艺术电影而奋斗

代表作: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特点与主张:

在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的影响下,抽象电影从印象派的淡化情节、发展到彻底否定情节叙事因素,强调“纯粹作用于视觉”的抽象化造型,形成了无情节、无理性、无人物的所谓“三无电影”。注重物体的形式与造型,强调抽象性,依赖技术与摄影的变形实现节奏感,以客观物体为对象,展现物质世界的节奏和混乱

04

1 抽象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绘画中找到灵感,热衷于绝对抽象化造型的节奏和美感,并试图用这些抽象的线条、图形或物体的造型来图解旋律和节奏。揭示肉眼以外的世界,在电影里突出了音乐的美感,强调镜头的内部节奏、韵律和动态美,摆脱叙事,非情节化。

2 德国抽象派的特点:态度认真和内容正经而富有使命感。重要作品:艾格林:《对角线交响乐》《平行线交响乐》《地平线交响乐》

3 法国电影抽象派时期(1925--1929)。之前为印象派时期(1917-1924)法国抽象派的特点:浪漫的诗意和快乐的幽默感。法国抽象主义电影的主要作品:曼·雷伊《回到理性》 费尔南多·莱谢尔《机器舞蹈》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源自笔记整理)更多内容请见公号自习室Share

阅读全文

与外国电影史笔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豆瓣高分青春剧电影 浏览:899
什么app买电影票最便宜 浏览:904
中世纪电影经典前10名 浏览:97
新凤霞演过哪些电影 浏览:196
漫步电影网伦理片 浏览:622
三部最好看的欧美电影 浏览:633
Miranda在电影中的台词 浏览:24
你对昨晚看的那部电影的看法英语 浏览:644
秋霞电影怎么 浏览:745
英文电影价格谈判 浏览:285
美女暗恋帅哥的电影 浏览:681
关于藏獒的动漫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641
国产二战空战电影大全 浏览:818
如何在抖音上介绍电影视频 浏览:274
猫和老鼠今日电影 浏览:899
青春韩国电影手机观看视频 浏览:730
胳膊炸掉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72
英俊少年中文版的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47
外国人恶搞的喜剧电影 浏览:640
蓝龙是什么电影里的人物 浏览: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