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经典老电影红日

经典老电影红日

发布时间:2023-08-30 04:24:53

㈠ 电影红日在哪拍的

电影红日外景取景地在山东栖霞县农村。1961年6月,影片正式开拍。摄制组赴山东栖霞县农村拍外景。该片被列为重点影片,需同时拍成宽窄两个银幕,拍摄时间和劳动量都增加一倍。

当时全国灾荒,摄制组虽受“特殊照顾”,能吃上高粱、玉米混合粉蒸的馍馍,但是这种食物下肚后会引起胀气,导致不少人肠胃闹病。他们住的是农村小学,用破课桌拼起来当床,翻身时皮肉被拼缝夹成一条条血印子,还被蚊子、跳蚤弄得彻夜难眠。

(1)经典老电影红日扩展阅读:

电影角色介绍:

1、沈振新演员张伐: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睿智、深沉、坚毅、果断、稳重。为革命不辞辛苦,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对下级严肃亲切,情深而辞严。

张伐,早年就读于华光戏剧学校,毕业后主要从事演剧活动。曾先后在上海剧艺社、苦干剧团、上海艺术剧团演出话剧《蜕变》、《大马戏团》、《秋海棠》、《夜店》等。

1942年拍过一部《乱世风光》,主要从影生涯则始于战后,在“文华”、“中电二厂”、“启明”等电影公司主演了《太太万岁》、《夜店》、《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等影片,成为当时有影响的小生演员。1949年后在《龙须沟》、《红日》等影片中担任主要演员。

2、丁政委演员高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沈振新军长的老搭档,负责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为人机智风趣,心思缜密,有力地支持着沈军长指挥作战。

㈡ 《红日》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红日》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rev1pmaDk_1fDm1PAXtv8Q

?pwd=bw8g 提取码: bw8g
《红日》
导演: 汤晓丹
编剧: 瞿白音
主演: 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
类型: 剧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63-05-01(中国大陆)
片长: 109分钟
又名: Red Sun
1946年冬,苏北三战三捷后,我华东野战军战略撤退到山东境内。敌74师以为我军溃败,配合蒋军20万人向临沂推进,妄图与济南之敌对我造成南北夹击。沈振新(张伐 饰)部奉华野指示,首先打响了莱芜战役并取得胜利。连长石东根(杨在葆 饰)战后醉酒策马狂奔,遭沈振新厉斥,石酒醒后自责。阿菊(张桂兰 饰)千里寻夫来到山东找杨军(宋桂馥 饰),要求参军报仇,此时国民党己集结几十万大军在沂蒙山区,逼我军与其决战,张灵甫(舒适 饰)的74师首当其冲。我华野以神速对敌实施反包围,战场就在蒙阴孟良崮。战斗中,团长刘胜(里坡 饰)牺牲,战士们激发起更大战斗热情......

㈢ 电影《红日》,真实的孟良崮,真实的张灵甫,真实的兵

有网友曾说过,看电影《红日》怎么这么像《南征北战》呢。

没错,这两部电影取材的 历史 时间段和事件大体相同,因此在很多剧情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是,这两部电影还是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红日》对 历史 事件和 历史 人物是偏于写实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战斗过程都是 历史 上真实存在的,而且改编幅度并不算大。

因此,《红日》算是老电影里对解放战争描写比较细致和真实的一部电影,观赏价值和 历史 参考价值极高,只是有些写实也曾给这部电影带来麻烦。

本文将从《红日》创作背景、拍摄过程、角色和演员等各方面回顾一下这部电影。

一、经典小说由六纵指挥员创作

电影《红日》改编自同名小说,而小说的创作者则是孟良崮战役的亲历者,华野六纵宣教部部长吴强。

华野六纵,和整编七十四师就是一对宿敌。早在苏北涟水之战时双方就打得不可开交,二战涟水,当时还叫六师的六纵损失惨重还丢了涟水城,指挥员王必成差点被撤职,但同时他们也把七十四师打得伤了元气,为孟良崮覆灭埋下了伏笔。

从涟水撤退到莱芜战役,再到孟良崮决战,六纵最终报了仇。在战役结束后,六纵宣教部部长吴强看到躺在门板上的张灵甫遗体,他大为感慨,从此立下了将涟水到孟良崮这个过程写成一部小说的决心。

1957年,在经过艰苦写作后,《红日》出版,这部小说得到了涟水、莱芜和孟良崮战役亲历者粟裕、王必成和江渭清等指挥员的帮助,再加上吴强对参战部队的了解,以及对国民党被俘官兵的采访,因此其 历史 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极高。

2019年,《红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典藏。

二、《红日》拍摄并不顺利

《红日》的电影剧本从1960年2月开始筹备,但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多重挫折,有关部门对剧本情节、人物等细节意见不一,导致剧组创作几易其稿,最终在一年多以后,第五稿才正式通过。

上海电影制片厂马上组织演员们去体验生活,我军演员和当年《南征北战》剧组一样去了崇明岛驻军那里,而饰演张灵甫和参谋长的演员舒适和程之则去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南京军事学院。因为当年七十四师的参谋长魏振钺彼时正在那里当军事教员,他向两位主演全面介绍了七十四师覆灭的经过以及张灵甫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

剧组到山东外景地拍摄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吃不饱吃不好,导致很多人肠胃闹病,饰演团长刘胜的里坡发挥农业特长,弄来了萝卜种和茄子秧在剧组驻地旁边种,虽然没有油水,起码部分解决了剧组人员吃不饱的问题。

饰演七十四师旅长的于飞,在片中的吃相很粗犷,显得不像是一个高级将领,这里面除了人物塑造的需要之外,弄不好也和剧组吃不饱有关吧。

《红日》在集中拍摄时赶上夏天,但片中有不少冬天的戏,演员们只能穿着棉袄演戏,尤其是室内戏更为艰苦,饰演我军参谋长的中叔皇甚至中暑晕倒。

该片在拍摄完成后,虽然在陈毅元帅的过问下顺利上映,但之前在过审时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主要集中在一些人物上,尤其是关于“美化”张灵甫和“丑化”我军战士方面。

三、《红日》的演员和人物

《红日》和《南征北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该片的部队层级划分很清晰,从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到战士,其中只有师一级和营一级的人物刻画较少,其他各层级都有代表性角色,其中着墨最重的主要是三个角色。

军长沈振新,饰演者张伐。

沈振新这个角色的原型明显是时任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但王必成的外号是王老虎,和沈振新的气质有些出入,张伐饰演的沈振新明显比较儒雅和睿智。

其实,笔者认为,沈振新的原型是王必成,但不一定就必须完全照搬王必成的气质,在片中并没有我军更高领导露面(只有声音),因此在沈振新身上也可能融入了更高级指挥员如粟裕的某些气质特征。

张伐是一位著名英俊小生,饰演军人似乎不是强项,单就沈振新这个人物来说,他塑造地相当不错,喜怒不形于色,仅用眉毛和眼神就可完美演绎情绪变化。因此你不能说张伐演王必成不像,应该说他演沈振新很好。

团长刘胜,饰演者里坡

刘胜的原型应该是六纵战将刘盛起,他带领部队在抢占垛庄和攻占孟良崮主峰战斗中表现出色,不过他并没有像片中刘胜一样不幸牺牲。

里坡饰演的刘胜,在打仗时很有冲劲,符合那个时代中层指挥员的形象,只是年纪稍显大了一些。

连长石东根,饰演者杨在葆

这个角色有人说有原型,也有人没有原型,笔者认为这个人物应该是没有具体原型的,因为石东根的形象符合很多基层指挥员的样子。

石东根在片中是一个有些鲁莽又很可爱的连长,打仗时嗷嗷叫,获胜时得意忘形,他酒后挑着敌人帽子骑马飞奔的镜头是这部电影的经典场面。

但也就是这个场面,在后来引起了诸多责难,有很多人认为石东根这个样子是在丑化解放军战士。

但是,《红日》的作者吴强不这么认为,很多真正打过仗的军人也不这么认为,据杨在葆回忆,当时很多部队的人看了电影都打听,这小子是哪部队的,演得也太像一个兵了。

当年出演该片时,杨在葆还是一个在校学生,他天生形象就比较粗犷,虽是大学生却把一个有点儿痞气的石东根演得很传神,直到几十年后,即使杨在葆演了那么多角色,走在大街上依然会有人拉住他:你是《红日》里的连长吧。

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电视剧《红日》开拍,饰演石东根的演员耿乐和杨在葆年轻时几乎一个模样,真是神奇的选角。

在国民党方面,《红日》塑造的角色并不多,戏份主要集中在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参谋长魏振钺身上,其中张灵甫是重中之重。

张灵甫这个人物传说很多,比较脸谱化的形象就是骄横,《南征北战》里的项堃主要表现的就是这个方面。

熟悉 历史 的读者知道,实际上张灵甫的形象是多面的,比如他是 历史 系出身,又会写一手好书法,因此别看很会打仗,实际上他还有儒将的一面。

此外, 历史 上的张灵甫并不是头脑发热导致被围歼在孟良崮的,实际上他是国民党前线将领里对战场感知比较敏锐也比较正确的一位,这一点像他的老上级王耀武,二打涟水时他的巧妙战术就让六纵损失惨重。真正将张灵甫送上绝路的是他的偶像和汤恩伯。

因此,《红日》剧组塑造张灵甫时力求真实,选择的演员也是大帅哥舒适。

看看这张舒适年轻时的照片,颜值绝不比张灵甫低,而且两人长相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片中的张灵甫,表现出了骄横,也表现出了睿智,更有在大敌当前危急时刻镇定自若的表现,除了试图假投降一幕显得有些狼狈之外,他从头至尾在形象上都是一个出色的高级将领。

甚至于剧组在最后击毙张灵甫的画面处理上都非常有分寸,用了一只手和一把枪就拍完了,显然更艺术的同时也保留了张灵甫的形象。

以笔者对 历史 的了解,《红日》 里的张灵甫不论是颜值、气质还是表现,可以算是各种影视剧中最贴近真实人物的一个了。

只是,剧组这样的设计也引来了责难,那就是涉嫌美化张灵甫,但饰演张灵甫的演员舒适认为,把敌人塑造聪明一些更能彰显我们胜利的伟大。

参谋长,饰演者程之

这个参谋长的原型就是七十四师参谋长魏振钺,他为剧组提供了很多资料,再加上他当时正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官,因此这个参谋长的形象和张灵甫一样有睿智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

程之是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四个坏蛋”之一,他演技精湛同时嗓音也很有特点,只是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宝贝袈裟”。

多说一位,主要演员之外,笔者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饰演阿菊的张桂兰,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她的形象太突出了,算是那个时代的女神吧。

四、《红日》对细节的真实塑造

电影《红日》的取景地就在山东,因此一山一水一村一落基本上可以情景再现。

《红日》对细节的塑造也非常出色,笔者举几个例子:

连长石东根的手表,电影一开始的涟水战役,石东根看时间用的是大个的闹钟,平时由通讯员背着。

莱芜战役时,石东根缴获了一只手表直接戴在了自己手腕上,他后来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又让通讯员将手表上交归公。

等到孟良崮战役时,团长刘胜将手表发给石东根使用。

一块手表,连接三个战役,中间还涉及到部队三大纪律,可谓是一个经典的道具。

几门大炮,开头涟水战役,这几门大炮的使用者是七十四师,用来炮轰涟水城。

到影片结尾,同款的几门大炮再次出现,使用者是解放军,用来炮轰孟良崮主峰,虽然影片没有直接用台词交代,但足以说明问题。

《红日》里还有一个细节非常棒,那就是关于“解放战士”的,莱芜战役时解放军俘虏了马步生,他加入了解放军。但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这个老兵油子对七十四师心怀畏惧,遭到了战士的反驳。

到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时,这位解放战士在战友感召和鼓励下冲上了主峰,立了战功。

这个关于解放战士的人物塑造,是其他影视剧里少见的,尤其是老兵油子的形象更是罕见,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再现。

最后说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红日》里机枪手在冲锋时,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位扛弹药箱的副射手,看了那么多军事影视剧,这真是又普通又罕见的场面。

综上,《红日》这部电影,虽然在描写孟良崮战役的激烈程度上仍有不足,但其对细节人物的刻画非常真实且非常成功,因此其艺术价值和 历史 价值都相当高,属于老电影里的精品之作。

㈣ 红日高清完整版下载地址

《红日》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jrvkvtCR198BFGj-pclaOA

提取码:2p28

《红日》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战争故事片,由汤晓丹执导,张伐、高博等出演,于1963年5月1日上映。该片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部队第74师的故事。

㈤ 电影红日张灵甫的扮演者

㈥ 电影红日主要内容50字

1946年冬,我军在苏北涟水城与敌军74师激战后,主动北撤山东。敌74师师长张灵甫向我山东沂蒙山区进犯,企图与我主力决战。战斗中连长石东根因鲁莽上了敌人假投降的当。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企图将我军主力吸引于孟良崮。沈军长切断74师退路,团长刘胜在战斗中牺牲,石东根连搭人梯攀上悬崖,直捣敌师部全歼74师,击毙了张灵甫。
1946年,我军在苏北涟水城与敌军激战后撤退山东,敌军师长张灵甫向山东进犯,战斗中,团长刘胜英勇牺牲。石东根连搭人人梯攀上悬崖,全歼74师,击毙了张灵甫。(自己删减的,弄的不好不要介意……)

㈦ 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么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 王凯

《红日》和《南征北战》是新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红色经典作品,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在苏北鲁南一带的较量。虽然讲的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故事,但故事背景及主要战役都与孟良崮战役有关。

这张照片是我在孟良崮主峰所拍,这个高地是当时74师的一个主要阵地

我们都知道,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第74师的是华东野战军,其实华野这时才刚刚成立,在此之前是两支独立的部队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什么将这两支队伍合并呢?

这就需要讲一讲当时的背景了。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开始后,处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附近的华中野战军对国民党威胁甚大,所以国民党必欲除之而后快。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是粟裕,其前身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而此时的新四军军部已随陈毅迁往鲁南重镇临沂,以山东野战军的名义作战。

华中野战军成为南京政府的主要打击目标,从1946年下半年,华野屡遭失败,军事压力极大,最后被赶出苏北,撤退到鲁南一带。华中需要有足够的纵深来转移,山东则需要华中作为掩护和屏障,在这个背景下,华中与山东两支野战军合并,成立了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下辖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总兵力27.58万人。

粟裕在前线指挥作战

华东野战军成立后,先后发起莱芜战役和孟良崮,借大获全胜,给南京国民党政府以沉重打击。此间,华野统帅陈毅在沂蒙山里行军,触景生情,填词《如梦令 临沂蒙阴道中》以抒怀:

临沂蒙阴新泰,

路转峰回石怪。

一片好风光,

七十二崮堪爱。

堪爱,堪爱,

蒋贼进攻必败。

啰里啰嗦讲了这些,其实都是《南征北战》和《红日》的 历史 背景。《南征北战》和《红日》不太一样,《南征北战》是虚写,片中人物和地点都是虚构的,比如敌张军长就是现实中的张灵甫,而李军长则是莱芜战役国民党总指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红日》是实写,主要描写了孟良崮战役的场景,片中国共双方人物也都采用了真实姓名,皆鲜活生动。而最令人称道的是电影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已成为沂蒙山的一张名片。

首先要肯定,电影《红日》《南征北战》都是根据我军解放战争当中真实的战史改编而成的。《南征北战》拍摄于1952年;《红日》拍摄于1961年——1963年。

两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取材于完全两个不同的 历史 战争场景。《南征北战》取材于1947年,陇海路一线风起云涌,蒋介石的爱将——参谋长陈诚亲临徐州坐镇,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从而迫使我华东野战军主力与蒋军主力决战,并将陈毅、粟裕部华东野战军消灭在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蒋军意欲南北两路,对当时正集结在临沂休整的华野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南路:整编十九军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兵分三路由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开进,扑向临沂;左路:胡琏7个旅;中路:李天霞7个旅;右路:黄伯韬6个旅。

北路:李仙洲指挥三个军四个师由胶济路南下,直扑山东解放区在莱芜、新泰的后方基地。

南为主、北为辅。南路一线的蒋军主力呈齐头并进之态势,每日推进六公里。解放军与南路蒋军人数相当,但因装备略逊色于蒋军,无力对其分割或围歼,因此陈毅、粟裕迅速定计,置南路蒋军重兵团于不顾,瞒天过海,以解放军主力北上,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北线(凤凰山)李仙洲(电影中的李军长原型)部队,一举歼灭了李仙洲所部五六万,这就是军史书上所记载的著名的"莱芜战役"。

再来谈电影《红日》。

曾有人夸口说蒋介石"如有十个七十四师,便可以统一全中国。"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更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黄埔四期生的张灵甫(与中共元帅林彪是一期学员)向他的校长蒋介石夸下海口:"把新四军(指华东野战军)交给我吧!"蒋介石说,"涟水一战,证明第七十四师不愧为国军模范之师,打出了成绩,你是光荣的。"

抗战初期,在德安战役中,张灵甫指挥自己的部队,与日军激战五昼夜,取得"德安大捷",当时的剧作家田汉曾以此为题材,编写了一幕活报剧,"张灵甫"的大名,被作为一个英雄的名字传诵一时。

但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之后,张灵甫在解放战争当中跟在独夫民贼蒋介石的身后,充当蒋的一枚反共反人民的棋子,充当急先锋,与人民站在了对立面,被以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将七十四全部歼灭于孟良崮地区,实在是 历史 的必然!

1947年5月,粟裕根据当时的战场态势,向华野司令员陈毅建议道"司令员,从现在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改变打敌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师的计划,我们应该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纵队,以猛虎掏心的办法,从敌战斗队形的中间楔入,割裂第七十四师与其他敌人的联系,将其彻底歼灭。"说罢,粟裕一挥手,作了一个砍头的决心手势。陈毅听了粟裕毫无拖泥带水的意见,他完全同意,"好!我们就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说罢,陈老总站了起来,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陈毅若是决定了的事情,其战场上的态势,我军都是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着的。因此全军上下,在陈毅、粟裕的战略部署下,16日上午,陈毅、粟裕强令猛攻孟良崮,孟良崮山下,万炮齐鸣,战至下午,第七十四师残部被全部肃清,七十四全军覆没。

最后,我们以敬爱的陈毅元帅打下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后所作七律诗二首选一,作为此篇文章的结尾,词曰:"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肯定不是一个故事,也不是一次战役,但故事的背景肯定是一个,即以1947年自卫战争(当时还不叫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当 时尚 未称解放军,但已经不是八路军了)粉碎蒋介石对江苏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电影《红日》是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在尊重 历史 前提条件下,描写了1947年国民党整编74师(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发动向苏北鲁西南解放区重点进攻,被包围在临沂孟良崮全军覆灭的故事。电影将小说搬上银幕,对国共两党当年殊死搏杀的场景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特别对74师师长张灵甫给予了深刻的描写,是一步纪实故事片。

电影《南征北战》也是一部反映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蒋介石重点进攻江苏山东解放区的战斗故事片。只是电影从大时空的背景下,运用写实和虚拟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解放军一个营级战斗集体在桃村、摩天岭、大沙河与蒋军周旋以及最终将其消灭的故事。

《红日》与《南征北战》既有区别又有一致,电影中时间、空间、人物、场景等等方面既有记实又有虚拟。《红日》倾向于纪实故事片,《南征北战》倾向于写实故事片。

《红日》和《南征北战》都是以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为真实 历史 背景的,但《红日》更倾向于纪实,战役名称全用实名,敌方将领如李仙洲、张灵甫也用实名,更多地写出了双方指挥员的实际特征。而《南征北战》则更多地以虚构地名和人物艺术性体现了我军高超的战略战术,战斗、人物、战场都是将解放战争双方的许多特征集中于各自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张灵甫、李仙洲的特征或陈毅、粟裕或低一级的王必成、皮定均的特征,而是艺术性地集中体现了双方的特征。简单举例,如莱芜战役中的李仙洲,本为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职务为指挥三个军(整编师)的绥靖区副司令官,职务要髙于张灵甫。这在《红日》中是明确的。但《南征北战》中的“李军长”却被塑造成了杂牌,职务仅为军长,已非真实的李仙洲。地名也把莱芜、孟良崮虚构为凤凰山、摩天岭。因此,这两故事片真实背景相同,但塑造出的形象、战役场景等,已各有侧重。

肯定不是一个故事!《南征北战》一开始就是在大沙河桃村一带阻击敌军为开始,然后又阻击了援敌,保障了华野主力全歼凤凰山之敌,最后反过来又追击敌人至大沙河桃村并消灭之!就 历史 而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原型是临沂阻击战--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现在看来电影很有神剧的味道,因主角一团一营(四个连),先后完成了阻击同一个敌人,一个军(整编师)的进攻,最后,以还是以一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将军庙车站(火车站),而守军是一个团,并且阻止了两个团的反冲锋!还是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而电影《红日》则是以二次涟水战役失败为开始,然后整训,莱芜战役,紧接着是孟良崮战役!原型就是王必成司令员的华野六纵的战斗经历!两者之间,除了有莱芜战役和同为原华中部队之外,完全就是两个思路的电影!《南征北战》的象征意义重大——从哪里出来,再打回哪里去!《红日》则是一个真实完整的事件

电影《红日》主讲的是消灭国民党整编74师的战斗前及如何歼灭74师的过程。《南征北战》电影主讲的是陈粟大军及中原野战军(部分)配合作战的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把国民党李仙洲部和74师张灵甫部捏在一起即在凤凰山歼灭的李军长部;南部大沙河一战歼灭的张军长部应该是大淮海战役歼灭杜聿明兵团部的简介。

从 历史 看,影片在遵重 历史 的前提下再加工上升为艺木真实。这样,即反映了 历史 上国共两军在山东及苏北地区的真实斗争,也艺术地再现了人民群众的支前行动和感人的画面。

这两部电影的区别在于:《红日》是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再现;《南征北战》则是创作组在 历史 事实的情况下进行的编辑加工后的艺术再现。这两部电影都是艺术珍品而不可多得。

电影《红日》与《南征北战》说的不是同一个故事,但它们有相同的 历史 背景。

《南征北战》电影拍摄于1952年,是取材于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但影片将莱芜战役和消灭张灵甫结合到了一起进行了艺术加工,突出表现出我军利用运动战大范围机动,从南到北歼灭国民党军获得两次战役的胜利。

1947年1月,蒋介石为消灭我华东野战军而调集重兵发起鲁南会战,为粉碎蒋军进攻,我华野于当年2月发起莱芜战役,一举将李仙洲集团6万余人包围歼灭其中俘虏4万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鲁南会战计划。《南征北战》中的消灭李军长指的就是此,而后面消灭张军长则指的是消灭张灵甫,但影片并末直接指明,而是将两大战役进行了艺术加工。

《红日》拍摄于1963年,说的是1947年5月,蒋介石不甘鲁南会战失败,组织了24个整编师60多个旅共45万精锐对我江苏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中以整编74师,第五军整编的整5师和18军整编的整11师为核心,我华野以9个纵队加1个特种兵纵队共27万人应战,以一系列战术与敌周旋最终将张灵甫74师分离出来,包围于孟良固而全歼,是役,华野以2,3,7,10纵队打援,以1,4,6,8,9纵队围攻74师,经3天战斗以伤亡1,2万人的代价全歼张灵甫74师3,2万人。电影《红日》就是以此 历史 事件为背景而拍摄。

据说陈毅元帅参于了《南征北战》的创作,但嘱剧组要拍成战争艺术片,不要按完全的真事情来写。源于战争,高于战争。所以战事是真的,具体怎么打可以艺术加工。

《红日》用现在说法叫“报告文学”,基本都是真实事件,但有细微的合理的加工夸张。

电影《南征北战》应该是“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一部分。用“南征北战”里的精膸——走,达到了麻痹敌人、调动敌人、拖垮敌人,继而消灭敌人的战略目的。

《红日》是永恒的经典,《南征北战》是神剧,背景其实完全一样,但是六纵特务团绝对是治军不严的反面典型

㈧ 看完红日电影的收获与感想

今天我读了《红日》这部红色经典,作者吴强以解放战争时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读《红日》有感


涟水战斗,描写的是1946年秋末冬初人民解放军沈振新军守涟水城,国民党王牌军74师进攻连水城,人民解放军经过苦战以后,撤出阵地,北上山东的故事。
吐丝口、孟良崮两次战斗,描写的是1947年2月至5月17日,蒋介石为一举全歼山东解放军,调集汤恩伯兵团20余万人,以张灵甫74师为前锋由南向北齐头并进,又命令济南的李仙洲兵团由北向南推至莱芜、新泰一线,企图南北夹击我军。华野解放军陈毅、粟裕两位司令员决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线阻击,大部队则围歼李仙洲部,著名的莱芜战役打响。莱芜5万敌军企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沈振新率部飞兵攻占吐丝口,截断敌军退路,全歼李仙洲兵团。蒋军不甘失败又以张灵甫为先锋,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野于沂蒙山区。陈毅、粟裕两位司令员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围歼74师,张灵甫却不顾死活,占据孟良崮,妄图以中心开花、四壁合围的战法置我军于死地,两军72万人在小小的孟良崮山区激战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最后,沈振新部从山后小路攻入孟良崮主峰,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无路可走便自杀身亡的故事。
本书犹如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又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吴强老先生把人物写得正直,把一幅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仿佛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和平而光荣牺牲,他们总是赴汤蹈火的与可恶的敌人搏斗,用他们宝贵的生命,保卫人民的利益,
读后感作文
《读《红日》有感》(http://www.unjs.com)。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传送下去。我们今天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搏斗的精神换来的,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

这本书很好看,吴强老先生成功的塑造了沈振新、刘胜、石东根、秦守本、黎青、张老大娘等善于指挥的高级军事领导到英勇善战的普通战士和热情善良的人民群众,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对敌人无比的恨,对人们的无限爱,就不可能消灭74师,也就不可能扭转山东战场的局面,我们要感谢他们,向他们学习,努力学习本领,做一个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让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思想的烛光点亮我们的灵魂”

㈨ 红日电影演员

《红日》演员表 :

张伐
饰 沈振新

高博
饰 丁政委

中叔皇
饰 朱参谋长

里坡
饰 刘胜

杨在葆
饰 石东根

阅读全文

与经典老电影红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电影球迷影评 浏览:611
韩国电影青春女孩演员表 浏览:358
什么是枪版电影 浏览:453
歌舞青春3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449
电影中有多少演员 浏览:378
身怀鬼胎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浏览:24
关于女性强大的中国电影 浏览:726
女博士香港电影 浏览:526
和朋友约好去看电影他在外地 浏览:123
我爱你电影截图经典 浏览:707
玉林晚上哪里有电影看 浏览:244
精彩战争电影推荐有哪些 浏览:121
看3d电影坐哪个位置合适 浏览:340
小燕子是什么电影的 浏览:518
亲爱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367
适合双人配音的电影英文 浏览:314
那又好看电影 浏览:284
青春期男生必看电影 浏览:307
搜狐你的名字电影 浏览:514
经典英语原版电影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