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8.75毫米电影的放映设备的简介
把影片上记录的影像和声音,配合银幕和扩音机等还原出来的机械设备。电影放映机有各种不同类型,通常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大类。按放映影片的宽度,则可分为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和 8毫米等不同的放映机。为一些特殊形式的电影还装备了立体、全景、环幕、穹幕、巨幕等放映机。
一般固定式放映机,由传动、 输片、 光学、还音、机体和电器等部分组成。移动式放映机上不附有扩音机、扬声器等。电影放映机各部分的作用是:⑴传动部分。由电动机供给动能,经齿轮、链轮、齿皮带、涡轮涡杆等传递给输片部分。在固定式上多用三相同步电机;在移动式上一般用单相电机;特殊型号的往往需要用联锁电机,以保证设备之间同步。⑵输片部分。将成卷的影片由供片盘送到片窗照射以映出画面,并经还音部分使光学声带信号转
换为声频电流。然后把放映过的影片再收卷起来。它由供、收片盒(或片臂)及供片、间歇、收片等输片齿轮,间歇运动机构、各种滑轮、片门和画幅调节装置等组成。窄胶片移动式放映机多用间歇抓片机构代替间歇输片齿轮。电影放映机的核心部分是间歇运动机构,它将连续转动变为间歇转动,并和遮光板相配合,使影片在光线通过时稳定地停留在片窗处,清晰成像在银幕上;光线被遮住时快速拉下,以免露出影片移动时的痕迹。标准电影移动速度是24格/秒,为了减少闪烁效应,遮光板每格遮光两次,将闪烁频率提高到每秒48次。使用最广泛的间歇运动机构是马尔蒂十字车。
下面是它的间歇运动过程:连续转动的凸轮 1上有一个导钉2,它每与十字车3径向开槽啮合一次,十字车就旋转 1/4周,因此传动轴每转一圈(由a~e),间歇输片齿轮4就转动90度,而将影片拉动一格。凸轮在e →a→b的过程中,十字车是静止的。某些窄影片放映机采用光学间歇补偿而不用机械间歇机构,有利于保护胶片,但画面亮度有损。收片机构随片卷直径加大而速度减慢,以减小张力。⑶光学部分。或称照明成像部分,由光源、反光或聚光镜、放映镜头、灯箱、通风散热机构等组成。当影片在片窗间歇停留时,光学部分把片格窗内的画格照亮,并由放映镜头放大,投射在银幕上。不同银幕尺寸和放映距离,采用不同焦距的放映镜头;放映变形宽银幕影片时,另加宽银幕镜头。光源也因放映机用途不同而不同,如白炽灯、溴钨灯、氙灯等。银幕大时光源功率高。⑷还音部分。把影片上光学或磁性声带记录的声音信息还原成音频电流,经扩音机或扬声器转换成声音。这部分由激励灯泡、激励镜头、光刃、光电管、减振装置或磁头组成。有些窄影片放映机,为了便于自行配音,在这一部分还加装抹音和录音磁头(见电影放映)。⑸机体部分。是支撑和连接各部件的框架。机架内一般用以装设电器设备、导线等。外部面板或表面装有仪表、指示灯和操作开关等。
有的影院为了放映自动化,在放映机后安置有平盘式循环大片盘,可以容纳整部长度的影片,映完后不必倒片即可在下一场放映。为了简化操作,某些移动式窄影片放映机,在输片通道设计有自动穿片装置,也有的采用影片插盒装置。为了放映无声影片,有些窄影片放映机有16格/秒的速度装置。有的教学、科研专用放映机还可停格、重复或变速放映。
② 8090年代看电影用的东西是什么
老式放映机。
常见的电影放映机按影片的宽度和使用方式,分为固定35毫米放映机、移动式35毫米放映机、移动式16毫米放映机和8.75毫米放映机等四种。
③ 老式电影放映机电源怎样接浅
信号源通过RCA插头(莲花插头)接在input任一组红白插孔上,面板转换开关也应该位于相应输入端口(如AUX)。
电影放映机有各种不同类型,通常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大类。按放映影片的宽度,则可分为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和 8毫米等不同的放映机。为一些特殊形式的电影还装备了立体、全景、环幕、穹幕、巨幕等放映机。
④ 8.75毫米电影的产生及发展
20世纪20 年代末,有声电影问世,由于要在35 毫米电影胶片的齿孔内侧留出记录声音的位置——声带位置,只好压缩画面的面积,把长宽尺寸分别改为22 毫米和16 毫米,银幕上的画面长宽高之比也就改为 1.375∶1。但大致上仍与“黄金率”相差不多。电影银幕的长宽比例是与胶片完全相适应的。于是在1965年,8.75 毫米电影便产生了。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窄胶片电影。系1965年经文化部审定批准的影片规格。这种影片耗片量为35毫米影片耗片量的十六分之一,放映设备轻便,运输 方便,拷贝与放映机价格均较低廉,是为偏僻的农村、山区、边远地区、海岛及其他交通不便地区的人民看电影而专门设计的片型。
⒏75毫米电影的制造是于1964年开始的,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文化部、国家科委组成的中央电影支农指挥部,号召全国各省市有关厂家试制8.75毫米电影放映机。鉴于青岛电影机修配厂(现为青岛照相机厂之一部分)有多年维修电影机和试制三镜头幻灯机的基础,1965年底,该厂承担8.75毫米电影机的试制任务。
1966年,青岛电影机修配厂根据中央电影支农指挥部提出的“简易、轻便、坚固、经济”的要求,先后派人去上海八一电影洗印厂和南京电影机械厂等单位学习考察,并参照从日本引进的8毫米无声小型放映机的工作原理,开始设计研制。10月试制出样机,定型为8.75—1。针对试映出现的问题,而后对样机进行了改进,在其马达后面增加一个涡轮,将分离的收片机改放在放映机上。这一改进,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并定型为8.75—2。1967年,在8.75—2型样机的基础上,又改装了供片盘和收片盘的位置,使其更为合理,定型为8.75—3。此后,又取消了放映机的变压器,改为马达变电,定型为8.75—4。1968年,将4型样机的扩音机改装在放映机的后盖上,进一步缩小了放映机的体积,定型为8.75—5。同年,为提高放映机的放映质量,再度将画面与声音的同步由80个格改为40个格,定型为8.75—6。1969年,将放映机的放音功率从5瓦加大到8瓦,使观看人数从300人左右扩大到500人左右,定型为8.75—7。
1970年,青岛电影机修配厂在对产品图纸进行系统整理与修改的基础上,最后定型为8.75—8,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80台。8.75—8型电影放映机批量投产以后,山东省和青岛市有关部门先后投资25万元,增添了各种设备仪器112台,使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00台。1970年3月,青岛电影机修配厂改称青岛电影机厂,专产8.75毫米放映机,1970~1973年,8.75—8型电影放映机累计生产了280台。之后,由于山东电影机械厂被定为电影机专业生产厂,而青岛电影机厂已具备照相机生产的条件,1973年停止了电影机的生产。
⒏75毫米影片的技术设计比较合理,胶片利用率较高。放映片窗面积为27平方毫米,比国外流行的超8毫米影片约大5平方毫米,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银幕亮度和画面清晰度都优于超8毫米影片。此外,由于采用了磁性声带,还音效果也较好。20世纪70年代中,中国8.75毫米影片的放映单位曾达到了六万个以上,一部故事片常需制作一千多个拷贝,但到80年代以后,由于电视机的普及,8.75毫米电影与国外超8毫米影片的处境相似,逐渐被新的产品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