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逃杀 恐怖血腥吗
奉劝小姑娘,还是不要看为好。有些镜头看过后,是很难忘却的。《大逃杀》正是以恐怖血腥为卖点,所以最好别看。如真想看日本的电影,推荐你看岩井俊二的《情书》。
2. [大逃杀]这部电影属于哪种片,有看过的进来
作者的本意是揭露人性,只是一种影射,利益冲突时人平时温情脉脉的面纱揭下的反应而已。对人性的省悟,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是一部好片子,值得楼主一看
3. 大逃杀中有没有既血腥又恶心的画面
这部电影没有特别血腥令人恶心的场面,之所以看的时候令人挺震撼,是因为本来很正常的人,大家都是平时的好同学、好伙伴,在那个时候完全变的失去理智了,没有人基本的感情了,为了自己能活(项圈不爆炸),拿起武器去杀自己的同学,而且杀得理直气壮的,没有一点悔恨或不适应,大家都进入“角色”了,象操纵他们的人希望的那样。真的,人性全没了~~
在看这电影的同时,自己也忍不住思考:如果自己碰上这样的事,会不会也变得这莫冷血呀?~~~
4. 大逃杀这部电影怎么样
大逃杀第一部:东京圣战!这部还是比较好看的,用暴力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反暴力题材的故事!在暴力中还添加了爱情元素!
至于第二部:镇魂歌,看了半天没看懂个啥,只是知道第一部的男主人公在第二部成了一个恐怖组织头目!
至于具体怎么样还是要你自己去看看的!
不过我不知道你女朋友说的是不是日本的《BR》,因为还有一个叫做《越狱大逃杀》的片子!
5. 日本电影《大逃杀》怎么样是不是很血腥BT
我个人是觉得还好...
虽然这部电影中有暴力和血腥的镜头
但是里面展现的人性的部分更值得关注和思考
6. 恐怖片《大逃杀》是事实吗
当然不是事实
《大逃杀》是一部充满了暴力的电影,但不是所有的暴力电影都只是娱乐性的,影片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已经饱和的世界经济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萧条。有一个国家彻底崩溃了,完全失业率超过了15%,一千万失业者遍及全国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大人们开始威胁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全国有80万儿童、学生拒绝上学。学校内的教师又受到学生的暴力行为,殉职者人数高达1200人。就在这个时候,一条新的法律(=游戏)出台了。那就是Battle Royale 法案,即定期一群学生在军队和政府所逼迫下,参与为期三天的「大逃杀」。他们获派粮食和各式凶器,要互相残杀、只准一人生还。
影片充分的描写了一群孩子在残酷杀戮中所表现出的人性。说道杀戮,那就是强者的胜利,弱者的死期,影片中的弱者有三种,第一种弱者希望也成为强者,他们采取任何可能的、合理的方法来达到淘汰别人的目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只是弱者只有等待被强者杀掉。第二种弱者选择放弃,他们不想参与这个摧残人性的游戏,老师、社会给予他们的的选择只有一个——自杀。第三种弱者是最可爱的,他们想借助一切美好的东西来忘记杀戮的现实,他们通过谈恋爱、互相开导、寻欢作乐等方式享受那仅有的几天,可最后现实还是把他们一个个杀掉。
《大逃杀》片首是以一个“大逃杀的优胜者”小女孩登场,血迹斑斑的脸,稚气由邪气取代,手中还拿着沾满血的洋娃娃,小小年纪,狰狞的笑,因为她靠成功杀死所有同伴而生存下来,那种恐怖简直令观众的背脊都凉了起来。人性的丑陋、软弱、邪恶、自私、赤裸裸呈现。
由第一个同学的死亡开始,观众见证的是各种人的恐怖心态,有的因柔弱而死,有的乘机发泄平日压抑的仇恨和兽性,有的消极退出寻死,有的积极对抗求生,一场场真面的揭露,比烂面喷血的不忍卒睹画面还要震撼。
《大逃杀》赤裸暴露人性
《大逃杀》 《大逃杀》中饰演残酷班主任的正是日本“暴力宗师”北野武。
日本导演深作欣二新作《大逃杀》,在暴力方面毫不手软,它的血腥是手段,反血腥则是目的。该影片因涉及校园,在日本一度引起国会要禁映的风波。
人生70古来稀,性格或许已磨得淡淡的,但,吴宇森最敬重的日本殿堂级导演深作欣二,依然火气十足。
见纯肉体搏杀暴力意识
自1978年的《柳生一族之阴谋》后,深作欣二已拍过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但20年后,他老人家突然拍了一部《大逃杀》(Battle Royale),尽管《大逃杀》并非他《仁义之墓场》、《黑社会之墓场》和《县警对组织暴力》等时期的黑帮暴力片,但,那种纯肉体搏杀的暴力意识,依稀可见。
深作欣二比今村昌平稍迟出道,与山田洋次、大岛渚、熊井启等导演同辈。在千禧年的决算中,他1973年的作品《无仁义的战争》成功突围,打入日本知名的《电影旬报》选百年最佳100部日本电影的十大之列,在同辈导演中排众而出,其定位显然是被肯定了。其实,深作欣二在70年代替黑泽明拍美日合作的国际片《偷袭珍珠港》时,就开始有名气。
引起日本国会欲禁风波
《大逃杀》 《大逃杀》充斥着黑色幽默,班主任要同学们自相残杀的同时,还关心同学不要着凉。
《大逃杀》今天正式在本地推出,但由于影片暴力,而且涉及校园,所以它在日本还引起日本国会欲禁映的风波,所以没有多少人看好它能在本地推出。但是经本地电检局的明智之“剪”(因剪得不影响剧情),观众最终有眼福看到此片。
其实有暴力剧情不一定是没有意义的影片,深导演在日本电影界中,被喻为是借黑帮片的暴力仇杀来反映出战后社会低下层的观点;以暴力宣泄于战后虚妄的民主主义下,低下层失去方向感的无助与孤立。
“暴力宗师”北野武主演
《大逃杀》以新世纪的一个未知世界为背景,说国家面临崩溃,社会动荡,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日本军政府索性与这些问题学生玩一个野外战争的游戏,来一个互相残杀。故事描述一群42个学生,在班主任的设计下被骗到荒岛。他给同学各种不同的武器,且下令只有一个人能生存。为了活命,平时要好的同学不得不露出兽性,使出最残酷的方式来杀死好友。饰演该残酷班主任的正是日本“暴力宗师”北野武主演。
《大逃杀》片首是以一个“大逃杀的优胜者”小女孩登场,血迹斑斑的脸,稚气由邪气取代,手中还拿着沾满血的洋娃娃,小小年纪,狰狞的笑,因为她靠成功杀死所有同伴而生存下来,那种恐怖简直令观众的背脊都凉了起来。人性的丑陋、软弱、邪恶、自私、赤裸裸呈现。
由第一个同学的死亡开始,观众见证的是各种人的恐怖心态,有的因柔弱而死,有的乘机发泄平日压抑的仇恨和兽性,有的消极退出寻死,有的积极对抗求生,一场场真面的揭露,比烂面喷血的不忍卒睹画面还要震撼。
惊吓之余有黑色幽默
为了增加讽刺意味,导演也加入了荒谬的幽默,例如垂死的同学临终遗言是:你是我见过最有型的男孩;杀人老师北野武雨中出现,竟神奇的关心起学生不要着凉生病,看官这时不知是该笑还是哭。总之影片在惊吓之余,还充斥着黑色幽默。
如果说上周四在本地推出的韩国片《漂流欲室》对人性的暴露还有留力的话,《大逃杀》在这方面绝不手软,血腥是手段,反血腥是目的。不论导演手法、内容及启发的思考反射教育意义,本片绝对是2001年不可错过之选。
西洋“大逃杀”同样撼人心
电影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大喊创意荒、创作旱灾,困兽斗格局类型的影片早被好莱坞玩到烂。大家以为困兽斗真的被彻底榨竭殆尽之际,海外票房超劲的《大逃杀》又为困兽斗片打开天空,再证江湖地位。
若说不久前在本地上映,由王晶执导,谢霆锋主演的《我的野蛮同学》没有《大逃杀》的影子,任谁都不会相信。据查询,本地片商已购入西洋版的大逃杀“Series 7”(暂译《大逃杀生还者》),相信观众很快就看得到这部同样震撼人心的影片。
《大逃杀生还者》由丹尼尔米纳汉(Daniel Minahan)执导,波姬史密斯(Brooke Smith)等人主演,以电视节目为出发点。话说“大逃杀”是美国其中一个高收视的电视节目,节目以人性和血腥场面作卖点。节目从政府签发的身分证号码中抽出参赛者,被抽出的人可分获一支枪和一个摄影师,然后逐一将所有参赛者杀死,成为唯一的生存者。虽然大家以为只是在看一个电视节目,然而大家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险境,影片恐怖程度不逊日本版。
《大逃杀》:不仅仅是暴力那么简单
□ 云飞扬2046
未来,已经饱和的世界经济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萧条。有一个国家彻底崩溃了,完全失业率超过了15%,一千万失业者遍及全国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大人们开始威胁待成年正青春的孩子们。全国有80万儿童、学生拒绝上学。学校内的教师又受到学生的暴力攻击,殉职者人数高达1200人。整个未来社会是一团乱糟糟,隔阂和仇视横亘在他们之间。如何是好,如何解决,就在这个时候,一条新的法律(GAME)出台了。那就是B.R.法(Battle Royale法案),即定期组织一群学生在军队和政府当局的逼迫下,参与为期三天的“大逃杀”。他们获派粮食和各式凶器,要互相残杀、只准一人生还。如果在结束前有两人以上生存,那么他们脖子上的项环将爆炸。这规则是残酷阴险和不怀好意的,每年消灭一个班级自然不是单纯为减少就业压力。从开始介绍游戏规则的镜头可以看到官方网站的运作,但是又没有全程摄影跟随,自然不是“真人秀”那么嬉皮和轻松。
这个班级原来的班主任是北野武,他在学校里被学生整蛊,回到家又没有温情,是个失败的中年人。当他们去毕业旅游时,他再度出现了,告诉他的学生们,你们被选中了,没有退出的可能,并且有两个转来的学生,一个是疯狂的游戏爱好者,一个是前年的幸运儿,后者之所以重新参与是因为当局的逼迫,当然他自己也要寻找一个谜底。北野武为确立游戏的权威和真实,杀鸡给猴看他杀死了两个人--第一个是说悄悄话的女生,他一飞刀就结果了,似乎比传说中的李寻欢还要抽风。第二个是曾经刺伤他屁股的男生,他启动了按钮,血肉模糊当即气断。接下来分配整备,除基本物品一致外,武器是不同的,也是不可知的。再以后,杀戮就开始了。
四十个人,只能有一个活口,其实这活口注定还要参加以后的游戏,也就是说最终解释权和绝对权完全在当局手里,参加游戏的少年将没有任何机会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没有机会成为大人。人的生命终结只有四种方式:自杀、他杀、意外、自然死亡。在这个游戏中,他们的机会就是他人的死亡。既然这规则是对民主的藐视,既然这现状是存在主义的,既然这条通往生的路是狭隘的,那么他们只能有自己的选择,完全个人的、自我的、利己的选择,于是有六人自杀,三十二人他杀,噢,还剩下两个。对,就是两个,他们逃脱了,成为成人世界的无身份的人,被现实秩序通缉。
还是让我们回到这充满血腥的孤岛中来吧,任何规则都可以被遵守,可以消极对抗,同时也会有漏洞。他们获得的武器千差万别,有折扇,有望远镜,有冲锋枪,有卫星定位仪,有锅盖,有镰刀,有手枪,有弓箭,等等等等。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正如每个人的人生起点、转折点都不会相同,有些是命运捉弄造化弄人,有些则是自己的选择,未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最基本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有可以选择的余地,是团结一致寻求解决、是争取那最后的名额。他们是同学,那么还有友谊、爱情、信任。我想如果我在场的话,我不会知道自己究竟会怎么做?“其实我不想杀人,只是不愿意坐以待毙。”那么,我会去杀人。“我爱你,我想我们应该一起。”我会去尝试。然而当广播中同学的名字一再被宣告,我知道,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对规则厌倦对爱报有真诚的恋人可以去殉情;本来有信任的人,可以因为误会而惨杀;因为嫉妒、诱惑、缺乏沟通,可以杀--这过程中,有多少美丽的容颜清脆的笑语消失了,尚未收拾好心情的幸存者很快又成为广播中的名字。导演将这细节展现地清清楚楚细致入微,迸裂的鲜血、抖动的躯体、苍茫的大海、空荡的蓝天、茫然的眼神、静寂的空间、阴森的树林、困惑的武器、乏力的北野,都在寓示这个一个坠落的游戏,结束的时候没有胜利者。当还剩下八个人的时候,电影即将收工,兽性能否战胜人性?爱情、友谊和信任有无答案?规则本身能否被攻克?代表恶制度的老师能否被消灭?杀人如麻的光子被业务能力更强的暴徒杀死,说明靠杀死比自己弱的人的途径走不通。搞定控制系统的电脑天才也被意外出现的暴徒干掉,说明忽视外界势力单纯靠文雅地与系统较劲也行不通。这暴徒又被最后的三人小组击毙,他们却违反了不使用暴力的约定。这三人是中川典子、七原秋也、川田--他是医生、厨师和渔民的儿子。使他们坚持到底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极端环境中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无私交流。
这时候,他们面对的是北野老师,他是一个寂寞、麻木、颓唐、无望的人,既定制度的执行人和刚毅的监督者。虽然他也曾经越过了规则帮助了中川典子,其实在演员亲自手绘的卡通画上只有她生存下来,她是那么的高洁,周围却遍是残肢流血的同学。他的心早已经冷寂成灰,只等待某一个时刻,死去。于是他会用喷水枪诱导他们杀死自己,他倒是潇洒异常的完蛋了。不过在死后,他又令人难以置信地爬起来接听了一个电话,枪毙了手机,再从容地留下一条规则外的生路。这个镜头是超现实的,也许是象征他把些许希望给予了他们,他们毕竟是未来。
“因为从小父母教我要为国捐躯,但没有人告诉为何15岁的我要这样做。”导演对构思本片的动机作如是说。这解释有力度,直指问题的要害。威权体制总是不解释,不互动,政策往往是就像天上的乌云一样难以琢磨。他在影片中使用了许多经典名曲,在《蓝色多瑙河》里宣布死亡,在《运动员进行曲》进行屠杀,这应该是日本岛国心理的糅合变奏,日本人因为国土的狭小和人口的众多,民族生存危机感特别强烈,于是他们近似疯狂的学习外来优秀文化,中世纪是学习大唐,近代是学习西方,现代是侵略扩张,当代再退回来,折磨幻想式的竞争压力和民族自欺的空间局促,日趋精致和细化的生活,高强度和密节奏的工作,他们的思维愈加地倾向于极端,行事也迅速地实施,盲从的大众心理,趣味的一致性,于是菊花、樱花、茶道、剑与酒是一代人的娱乐,染发、快舞、反叛、暴力、不在乎、无目的的享乐是新一代人的嗜好,代沟不可避免的出现。这电影当然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我们没有必要和日本的国民劣根性较真,张力十足的暴力和残酷只是导演思考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他是亲身参加过二战的,大约这是他到73岁(多么有说法的年龄,)拍摄如此电影的原因之一。他的电影,促使我们思考人性在极端环境下、在苛刻规则下的生存可能,唉,明朝的大臣趴在午门前被廷杖是多么的幸福啊,也许,能够追问为什么也是一种勇敢,,希望我们都能够有这份勇气。
7. 如何评价《大逃杀》这部电影
《大逃杀》是深作欣二主导的电影,很有他的个人风格,比如利用剧情表意。至于剧情本身的连贯程度与合理度,都不要太介意。比如在这部电影中,你可以想想那些人都是怎么死的。印象最深是灯塔里的三个女生,因为互相的不信任而导致走向毁灭。还有电影开篇和爱人一起跳崖的人,不敢接受挑战自动退场。也就是说,电影讨论的是,在严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人才能活下来。还有北野武演的那个人物也是值得玩味的。
br法出现是因为未成年人各种作死大批量不上学犯罪不学无术,这样国家未来必然完蛋,因此这个游戏每年一次,选出优秀者,让他们明白社会的残酷懂得在绝境奋力斗争,也是告诉小屁孩们老实点,这个世界是由成年人掌控的。
8. 《大逃杀》是不是很血腥
《大逃杀(BATTLE ROYALE)》,是号称日本电影界鬼才的深作欣二生前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北野武参加了演出,不是恐怖片,内容是日本政府通过了一项(大逃杀)制度,选取未成年人发放武器强制流放到荒岛上相互杀戮,只允许一名胜利者生存。影片中血腥内容较多,属R级暴力电影,影片以暴力为卖点,但实际只一部揭露人性丑恶和讽刺成人社会的一部电影,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影片结尾杀戮中的幸存者居然是毫无攻击能力使用手电筒和锅盖作为武器的两名学生。以下详细介绍:
《大逃杀》赤裸暴露人性
● 李亦筠(文)
《大逃杀》中饰演残酷班主任的正是日本“暴力宗师”北野武。
日本导演深作欣二新作《大逃杀》,在暴力方面毫不手软,它的血腥是手段,反血腥则是目的。该影片因涉及校园,在日本一度引起国会要禁映的风波。
人生70古来稀,性格或许已磨得淡淡的,但,吴宇森最敬重的日本殿堂级导演深作欣二,依然火气十足。
见纯肉体搏杀暴力意识
自1978年的《柳生一族之阴谋》后,深作欣二已拍过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但20年后,他老人家突然拍了一部《大逃杀》(Battle Royale),尽管《大逃杀》并非他《仁义之墓场》、《黑社会之墓场》和《县警对组织暴力》等时期的黑帮暴力片,但,那种纯肉体搏杀的暴力意识,依稀可见。
深作欣二比今村昌平稍迟出道,与山田洋次、大岛渚、熊井启等导演同辈。在千禧年的决算中,他1973年的作品《无仁义的战争》成功突围,打入日本知名的《电影旬报》选百年最佳100部日本电影的十大之列,在同辈导演中排众而出,其定位显然是被肯定了。其实,深作欣二在70年代替黑泽明拍美日合作的国际片《偷袭珍珠港》时,就开始有名气。
引起日本国会欲禁风波
《大逃杀》充斥着黑色幽默,班主任要同学们自相残杀的同时,还关心同学不要着凉。
《大逃杀》今天正式在本地推出,但由于影片暴力,而且涉及校园,所以它在日本还引起日本国会欲禁映的风波,所以没有多少人看好它能在本地推出。但是经本地电检局的明智之“剪”(因剪得不影响剧情),观众最终有眼福看到此片。
其实有暴力剧情不一定是没有意义的影片,深导演在日本电影界中,被喻为是借黑帮片的暴力仇杀来反映出战后社会低下层的观点;以暴力宣泄于战后虚妄的民主主义下,低下层失去方向感的无助与孤立。
“暴力宗师”北野武主演
《大逃杀》以新世纪的一个未知世界为背景,说国家面临崩溃,社会动荡,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日本军政府索性与这些问题学生玩一个野外战争的游戏,来一个互相残杀。故事描述一群42个学生,在班主任的设计下被骗到荒岛。他给同学各种不同的武器,且下令只有一个人能生存。为了活命,平时要好的同学不得不露出兽性,使出最残酷的方式来杀死好友。饰演该残酷班主任的正是日本“暴力宗师”北野武主演。
《大逃杀》片首是以一个“大逃杀的优胜者”小女孩登场,血迹斑斑的脸,稚气由邪气取代,手中还拿着沾满血的洋娃娃,小小年纪,狰狞的笑,因为她靠成功杀死所有同伴而生存下来,那种恐怖简直令观众的背脊都凉了起来。人性的丑陋、软弱、邪恶、自私、赤裸裸呈现。
由第一个同学的死亡开始,观众见证的是各种人的恐怖心态,有的因柔弱而死,有的乘机发泄平日压抑的仇恨和兽性,有的消极退出寻死,有的积极对抗求生,一场场真面的揭露,比烂面喷血的不忍卒睹画面还要震撼。
惊吓之余有黑色幽默
为了增加讽刺意味,导演也加入了荒谬的幽默,例如垂死的同学临终遗言是:你是我见过最有型的男孩;杀人老师北野武雨中出现,竟神奇的关心起学生不要着凉生病,看官这时不知是该笑还是哭。总之影片在惊吓之余,还充斥着黑色幽默。
如果说上周四在本地推出的韩国片《漂流欲室》对人性的暴露还有留力的话,《大逃杀》在这方面绝不手软,血腥是手段,反血腥是目的。不论导演手法、内容及启发的思考反射教育意义,本片绝对是2001年不可错过之选。
9. 日本电影:大逃杀最终结局是什么
两位清白的幸存者逃出了孤岛却成了全国的通缉犯。
《大逃杀》是由日本东映映画制作发行的122分钟恐怖影片。该片由深作欣二导演,深作健太编剧,北野武、藤原龙也、前田亚季等主演,于2000年12月16日在日本上映。
《大逃杀》改编自日本小说家高见广春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纪律松弛,被教师遣送到一个荒凉小岛进行“杀戮游戏”的故事。
(9)大逃杀电影恐怖吗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七原秋也
班中很多女同学喜欢他。自己喜欢典子。与国信、杉村和三村是好友。喜欢玩吉他。父亲失业多时选择上吊自杀。
中川典子
受到国信的喜欢,自己喜欢七原,虽受了枪伤,但最后三人一起可以逃出生天。待老师和同学很好,受北野老师喜欢。
千草贵子
运动部猛将,和杉村青梅竹马,并喜欢他,临死向他表白,可惜杉村心有所属,只能死在其怀里。因新井田弄伤其脸惹怒她而将其杀死。
川田章吾
年前BR中的胜利者,强制降级参加今次的BR,为了找到爱人庆子临死前一笑的意味立下决心。
相马光子
班中不良少女组领袖。游戏中杀人最多的女生。用了不少计谋引人接近或接近人然后杀害。如色诱、扮哭、扮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