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萨利机长》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很有幸,在纽约过夜的时候,和我的机组成员去电影院观看了《萨利机长》,这部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传记剧情片,由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汤姆·汉克斯领衔主演。
影片根据2009年美利坚航空公司1549号航班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的真实英雄事迹改编。讲述了萨利机长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故事,但对他在这次事故中的质疑却远没有结束,电影一开始就是从(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对他几乎严苛的调查开始。委员会的成员怀疑开飞机的驾驶员们其实是做出了一个不仅错误而且危险的判断,也许飞机并没有飞行员想象的那么危急,他们或许有足够的可能返回纽约拉瓜地亚机场。到底真相是什么呢?不过多剧透,此部优秀的电影将在1月29日在中国公映,非常希望我们所有的空勤人员都去看看。
《萨利机长》电影有导演优秀的编导才能,也有演员精湛的演技,更有空难逼真的情景再现,但我更希望我们民航人去看却是电影中一直强调的以萨利机长为首的全部民航人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全神贯注的专业精神,对安全对旅客高度的责任感,一种应该被我们所有民航人学习的最高职责:我们民航人最高责任和义务就是保证安全。
电影中的几处情节让人动容,萨利机长在飞机马上沉没,冰凉刺骨的河水淹没了半个飞机后还要再次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乘客,才最后一个撤离。在离开飞机的时候,连钱包都没有拿,但专门回驾驶舱拿了旅客名单,回到岸上不肯换下湿衣服或去医院,只想第一时间证实所有乘客都已生还。
萨利机长在飞机马上要水上迫降,高度只有500英尺的时候,用旅客广播系统向自己的机组和旅客宣布“抱紧防撞”,本来毫无准备的乘务员开始用最响亮的声音嘶喊:“抱紧防撞“,当飞机因为两个发动机停车,原本落地前喧嚣噪音的驾驶舱在整个落地过程中都充斥着乘务员响亮的口令。飞机接水,一个乘务员腿部严重受伤,但依然指挥旅客撤离,打开撤离滑梯。
当年轻的管制员竭尽全力的帮助机组,当看见飞机的应答机信号在雷达屏幕消失的时候,口里虽然坚持说着没有回复的飞机也不一定会坠落,但一颗眼泪已经不知不觉流在他的脸上。他离开工作岗位,却一直为自己不能为机组提供更多的帮助而深深的自责。
电影中,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委员感谢萨利机长为这次飞行奇迹做出的贡献时,他谦逊的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这次水上迫降的成功,首先要感谢自己的机组配合默契的精诚协作,还有那些自发第一时间赶到的哈德逊河上的渡轮水手,从直升机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立即到位的消防员和医务人员,感谢和这次空难有关的人都果断、有力、毫无犹豫的投入营救。
电影中让人感到的人物还有那些迫降后刚开始慌乱但后面一直有序互助的旅客,拥抱机长英雄的酒店员工,帮助妈妈亲吻机长的化妆师,和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酒吧酒保。导演伊斯特伍德在处理这些人物拿捏的相当好,他让那些飞行员机长,飞行机组,管制员参与救援的人以及围观的民众都那么有个性、充满自信,温和而体贴,在一次空难中处处展现出人性的温暖。一次飞机因为意外原因严重故障但全部旅客生还的飞行奇迹,保证飞行安全是所有感情的基石。
因为自己是一名飞行员,又非常认真的看过萨伦伯格机长的自传小说《最高职责》,
电影看得非常有感触,。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和台词几乎都能从《最高职责》中找到出处,在书中萨伦伯格机长在整个飞行职业生涯中,他认真对待他的职业,认真进行每一次飞行准备、飞行过程中,精确掌控他已经很熟悉的飞机性能,他“把驾驶飞机当做一门艺术,精雕细琢”。萨伦伯格机长的高尚,来自其他时候所做出的那些选择——在履行职业操守时,是一丝不苟的,在一生中做出的许多选择,帮助他做好了准备,来应对发动机发生故障的那一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我的一生让我把飞机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孙河上。”
在电影中萨利机长在电影中说:过去的42年中,我飞过成千上万个航班,但我在其中一次的表现却决定了人们如何对我整个飞行生涯做出评价。在一万九千小说中,只有这短短的两百秒决定别人对你一生的看法。
萨利机长是个幸运者,他和他的机组尽了最大努力,运用了平时积累训练中学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确的决策;没有放弃,珍视飞机上的每一个生命——于是最终他们有了一个好的结局。作为和飞行安全相关的民航人,我们必须每时每刻尽力做对,还要努力做好,因为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个瞬间会决定对我们一生的评价。
我们民航人对待安全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也许平安飞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挥了数万架飞机,但决定你的不是你的“一贯”,而只是你的“一次”,偶尔一次疏忽就成千古恨。这样认识和存在虽然严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特性,生命只有一次,事故无法重来。安全永远是民航人最高职责。
如萨利机长一直在电影中强调: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做了本职工作的普通人。这就是我们民航人对安全对工作最真诚的表白,也才是我们这个民航群鲜活民航安全工作中的真正体现。《萨利机长》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贰』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有关空难的电影
2002年7月3日,卡罗耶夫在飞机失事现场悲泣。他亲自在那里寻找妻儿的尸体。
卡罗耶夫和儿子、女儿的生活照。这些记载往日欢乐的物件,更让卡罗耶夫睹物思人。
卡罗耶夫妻儿的墓碑。飞机失事后,卡罗耶夫离群索居,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这里思念亲人。
2002年7月1日,德国上空发生一起离奇空难——两架飞机在万米高空相撞,导致机毁人亡,死者中包括了52名俄罗斯儿童。两年后,此空难引发了一场复仇悲剧:一名在空难中失去妻子和两个孩子的俄罗斯建筑师千里复仇,追杀了对该空难负有责任的苏黎士导航控制中心的主任。今年10月26日,俄罗斯建筑师被判运亩枯入狱8年。
2002年7月1日晚21:35,俄罗斯巴什基尔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和敦豪国际快运公司(DHL)的一架波音-757货机在德国南部于伯林根上空猛烈相撞,飞机坠毁在康士坦茨湖附近。机上71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52名俄罗斯儿童,他们很多年龄低于18岁。这些儿童乘飞机前往巴塞罗那参加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
多种因素导致空难无法避免
当时,图-154客机是从莫斯科飞往巴塞罗那途中,波音757则从意大利的贝加莫出发,飞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两架飞机发生碰撞时所处的高度是3.6万米,虽然出事地点是在德国,但却是在瑞士苏黎世导航控制中心的管辖范围内。据德国联邦航空事故调查局的调查,这起空难原因是由于俄罗斯图-154客机飞行员得到了相互矛盾的指令造成的。苏黎世机场导航中心有两个工作平台,也有两个导航员值班,但却只有一个人在工作,另一人在休息。当惟一值班的空管员彼得·尼尔逊发现险情时,已经剩下太少时间。在两机相撞前不到一分钟时,尼尔逊才和图-154的飞行员取得联系,并指示他下降1000英尺。但这时,两架飞机上的撞机预警系统都工作正常并且保持着相互联络。图-154客机上的预警系统却提醒飞行员让飞机爬升。最后图-154飞机按照空管员的指示降低飞行高度,而同一时间波音757货机的飞机师已经按照撞机预警系统的提示下降,于是发生两机相撞的悲剧。这也可以说是一起玩忽职守造成的恶性空难。
事发时只有尼尔逊在值班,一个人盯着两个工作平台,无疑他是顾不过来。直到空难发生前一分钟,他才发现险情。尼尔逊对此的解释是,当时他注意到另一个屏幕上显示了一起可能发生碰撞的险情,他花了几耐闭分钟去解决。但这对于图-154和波音757来说,同样也是极其宝贵的几分钟。如果他早一点命令飞机下降,那飞机上的撞机预警系统也不会发出警告,干扰了飞机师的行动,那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此外,苏黎世导航控制中心另外还有一套防止空难的预警系统,但当晚因为要维修而关闭了。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机场导航中心曾在撞机前2分钟发现险情,并试图通过电话提醒苏黎世机场的同行。但据称,苏黎世机场导航中心的4条电话线当晚有3条因维修而关闭,剩下的唯一一条电话线碰巧还占线。
尼尔逊还说,他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超出负荷,曾打电话要求加派人手。但也因为电话线路太过繁忙而联络不到。而且因为线路的繁忙,也导致图-154的飞机师不能及时得到尼尔逊的指引,因为当时尼尔逊正和DNL的货机进行对话。这样最后尼尔逊和图-154联系上时已迟了23秒。不要小看这23秒,它足以避免空难的发生。正是所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空难发生后,尼尔逊被暂停职务。两周后,他委托其律师发表书面声明,表示愿意承担这场空难的责任。但他辩解说,悲剧是人的操作、电脑、导航和传输器材以及有关规章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他本人与其中的若干失误有牵连。他承认,作为导航员,未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自然要承担责任,而且这次事故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儿童,他感到特别痛苦。
有人说,不管有多少因素,其实这起悲剧还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在这起空难发生前一年,在日本就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例子。那次两架飞机也是在相同的轨道上,飞机师也得到了相反的指示——空管员和撞机预警系统的命令完全相反。幸运的是,两架飞机的飞机师旁洞最后都决定遵从撞机预警系统的指引,避过一劫。当时两架飞机距离只有100米远。
时间磨不掉丧妻儿之痛
尤里·卡罗耶夫是维达利·卡罗耶夫的兄弟。尤里说,他所知道的卡罗耶夫只是个伤透了心的男人。在2002年7月的飞机失事中,卡罗耶夫失去了妻子斯维特拉娜、10岁的儿子康斯坦丁和4岁的女儿戴安娜。此后,他一直没有刮胡须,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悼,并一直呆在故乡、俄北奥塞梯的符拉迪克奥克兹,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妻儿的墓前回忆前尘往事。尤里说:“很多时候都是在墓地里找到维达利,即使是在凌晨两点,他还在那里伤心地哭泣。所有人都看得出他很痛苦,他的时间就锁定在失事那天了。”
2004年2月27日,这名伤心欲绝的男子在瑞士被捕。警方指48岁的卡罗耶夫在24日残忍地刺死了一名叫彼得·尼尔逊空管员。尼尔逊对2002年的飞机失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瑞士警方称,这是一起罕见的案子——嫌疑人带着复仇的心态,经过长达两年的深思熟虑,终于实施报复。很明显,他觉得自己再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调查人员指,事发前一个星期,卡罗耶夫打电话给瑞士旅游公司,要求他们替他订一间靠近苏黎世机场的客房。2月21日,卡罗耶夫从俄罗斯飞抵苏黎世,在可罗特(苏黎世国际机场所在)郊区的迎客酒店进行登记。但是,最后卡罗耶夫入住的却是另一间更郊区的酒店,警方称可能是因为那里离尼尔逊的家更近。尼尔逊夫妇和3个孩子住在一起。
根据酒店的服务人员说,在卡罗耶夫入住的头两天里,他表现得非常不引人注目。酒店的经理西蒙那说:“他很安静,就算他在大厅里,也很难注意到他。他总是一个人,大部分时间呆在房间里。他的英语说得不好,替他办理房间登记的服务员不得不把话说得很慢很慢。”
两年后20刀刺死“仇人”
西蒙那还说:“星期二(24日)那天,卡罗耶夫一个人吃早餐,之后很认真地看了我们提供的旅游小册子。我们以为他要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天下午,卡罗耶夫的确离开了酒店,但却不是去参观,而是去了尼尔逊的家。据报道,空难发生后,卡罗耶夫通过瑞士一家私人侦探社获得了尼尔逊的家庭住址。卡罗耶夫从酒店步行到那里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尼尔逊的一个邻居碰到了卡罗耶夫,她问他想找谁。卡罗耶夫把手上写有尼尔逊名字的纸条拿给她看。这名好心的邻居把尼尔逊的房子指给他看。但奇怪的是,卡罗耶夫并没有走上前去敲门,而是在花园前的凳子旁坐了下来。
尼尔逊从1995年开始居住在瑞士,当时他刚刚从日内瓦旅行回来。他的妻子到机场接他回来。尼尔逊在屋里看到卡罗耶夫坐在花园旁,他走出来,问卡罗耶夫想找谁。调查人员指,当时尼尔逊的3个孩子也来到花园,他的妻子则大声地叫他们进屋里来,同时,她听到了“某种尖叫”。
她从屋里跑出来,看到丈夫已躺在了血泊里。之前她还看到尼尔逊和这名陌生的访客短暂地交谈了一会,但听不到他们说什么。当她跑到时,只听到凶手在说:“该死的德国人。”
尼尔逊的妻子看着凶手跑走。当警察赶到时已是傍晚6点17分,一切都为时已晚,尼尔逊身上多处中刀,因失血过多死亡。据法医事后鉴定,卡罗耶夫总共捅了尼尔逊20刀。
凶杀案的消息一经传出,震惊了整个苏黎世机场导航中心。次日,有7个导航员由于“受到惊吓”和对自身安全的担心不能正常工作。苏黎世机场导航中心为维持工作不得不请来一批心理医生,并减少40%的飞机通航量以保证空中飞行安全,直至26日警方对外宣布杀人嫌犯已被抓获,该中心的工作才得以恢复正常。
其罪当诛,其情可悯
对警察来说,抓捕的过程并不困难,他们有很多线索。目击者称凶手是个身材魁梧的男人,留着长长的胡子,黑色头发,大约40多至50岁,看起来像东欧或俄罗斯的人。很快,警方在现场不远处找到了凶器——一把22厘米长的折叠刀,刀身有14厘米长。不久,警方就把目标锁定:主要的嫌疑人是2003年在德国南部于伯林根举行的飞机失事一周年纪念活动中表现“怪异的”男人。他曾恐吓瑞士苏黎世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官员,他还称尼尔逊是“渣滓”。
卡罗耶夫在酒店里被捕,看起来还处于震惊当中。报道指他自从妻儿离世后,他就有点精神失常,尤其在他作为第一个遇难者家属到达失事现场后。他在那里亲自寻找亲人的尸体。卡罗耶夫被捕后声称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了。他被带到精神病院接受精神状态检查,看是否适合出庭。
尤里对调查人员说,在悲剧发生前的几个月,卡罗耶夫开始慢慢地远离家人,但他的姐妹们仍给他提供生活费,整个家族依然很关心他,高加索人传统的家庭观念非常强。尤里说:“当时他的状况很让人担心。试想你一下子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和孩子。在出事前的一个星期,他不见了,也没有告诉任何人。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一切。”
在飞机失事前两年,卡罗耶夫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找到一份当建筑师的工作。2002年6月,他的合同到期,打算延长合约,于是叫妻子带上两个孩子飞往西班牙共度一个月的假期。但当卡罗耶夫在巴塞罗那机场等着妻儿到来时,却等来一个让他心碎的消息。万米高空的相撞,让他们从此阴阳两隔。
这起报复行动,无疑让仍遭受失去亲人痛苦的遇难者亲朋感到无比震惊。他们一直在为索赔而努力。代表这些受害家庭的律师尤里亚·费多托瓦说:“我们很清楚了解卡罗耶夫心里的创伤,但也为这起谋杀感到震惊。”尤里亚本人15岁的女儿也在当时的飞机失事中丧生。
空管中心做法令家属不满
尤里的妻子玛格丽塔在谋杀案发生后接受俄罗斯当地报纸采访时说:“维达利独自一人承受痛苦。两年过去了,他还是那么的伤心。如果说谋杀真的是他做的,我也不会感到奇怪。”
这份报纸的报道中提到,卡罗耶夫参加了2003年在德国南部于伯林根举行的飞机失事周年祭奠活动时,他找到苏黎世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负责人艾伦·罗斯尔,问他一个“让人不舒服的问题:谁该为飞机失事负责任?”报道指,“卡罗耶夫问了很多遍:‘你认为当时的空管员该负责吗?’他还要求要见他。”
但是,尤里却完全否认这份报纸的报道。他说:“报纸所说的一切关于卡罗耶夫不正常的表现都是不正确的。卡罗耶夫表现得很好。不正常的是苏黎世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他们为何不解雇那名空管员,不解雇阿兰·罗斯尔。”
如果苏黎士空管中心能迅速处理好这起空难的话,或许可以给卡罗耶夫些许的安慰。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首先,空难发生后卡罗耶夫在空难现场正好遇上了苏黎士空管中心的总裁罗塞尔。这位总裁拒绝向卡罗耶夫道歉。
其次,空难发生第二天,瑞士航空管理机构的官员就承认,在两架飞机相撞前,苏黎士空管中心的一台自动警报系统没有正常工作,同时中心两名员工中的一名曾擅自离岗,但相关的责任人却没有受到多大处分,其中身为中心主任的尼尔逊虽说承认因自己的失误造成悲剧,但也只是被调离岗位而已。
第三,在2003年的周年祭上,瑞士外交部的高级官员在现场发表了“空洞的演讲,没有任何具体的调查”,将痛苦和疑问留给死难者家属。律师尤里亚感叹地说:“在苏黎世机场整整一天,没有一个瑞士人表示道歉,没有一个瑞士人向死难者家属作出安慰的举动。我们希望见到导航员,但遭到拒绝,借口是‘导航员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他不能回答问题’。”尤里亚说,瑞士人首先考虑的是导航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但他们是否考虑到几十位失去亲人的俄罗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至于卡罗耶夫内心的悲伤,我们可以从他写给儿子康斯坦丁的话语中感觉到。那是一个18个月学说话、3岁会读童话、喜欢恐龙、5岁会打电脑游戏的可爱孩子。卡罗耶夫这样写道,“本来他可以成为一名受过良好教育、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不是这场悲剧,一场我无法承受的悲剧。我已失去了任何力量。”
其实他们都是受害者
2005年10月25日,这桩复仇杀人案在苏黎世法庭开审。面对检察官的指控,卡罗耶夫没有丝毫的悔意。他对杀人罪行供认不讳,并且反复表示:“他既然害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对他来说是罪有应得!”卡罗耶夫在当庭声泪俱下地陈述了他失去亲人的过程。他在现场找到亲人的尸体:妻子黛安娜先是掉到了一棵大树上,随后落地,尸体还算完整;而他们的一对儿女就没这么幸运了———10岁的儿子摔到了德国小镇公共汽车站的顶棚上,粉身碎骨;4岁的女儿掉到了坚硬的棉花地里,尸骨变形!
目睹了现场的卡罗耶夫泪流满面地回忆说:“亲人惨死,我的心空了。我只想买一条最结实的绳子把自己吊死,这样我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10月26日,卡罗耶夫被判入狱8年。
其实,尼尔逊并不是这起空难惟一要负责任的人。上面也提到了,是很多综合因素一起令悲剧发生。但卡罗耶夫显然并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只认准了人。负责调查空难的专家称,其实尼尔逊不该受到这么多的指责。因为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处在当时那种环境,悲剧也很难避免发生。他被害后,苏黎世导航控制中心里他的旧同事在尼尔逊曾经的位置上摆上一瓶白玫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
2004年5月19日,负责调查事故的德国和瑞士两国有关部门公布了最后的调查结果,责任最终确定为瑞士苏黎世导航控制中心,并为部分俄罗斯家庭提供赔偿。该控制中心之前曾指事故是图-154的飞机师造成的。当天,瑞士前总统约瑟夫·戴斯正式向俄罗斯总统普京表达了最深切的歉意。在德国的官方调查报告中指出,瑞士空管部门缺少足够的员工以及内部组织管理不协调、员工缺少处理紧急事故的训练,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而飞机失事的发生,曾导致瑞俄两国政府关系的一度紧张。瑞士前总统维利格当时也因为安全问题,而取消前往俄国参加遇难者葬礼的行程。
没有被拍成电影.
『叁』 有部是一架俄罗斯的飞机和美国的飞机在空中相撞的电影,叫什么
片名:《空难疑云》
又名:不可饶恕 / Unforgiven / Neproshchennyy
主演:德米特里·纳吉耶夫 / 罗扎·哈伊鲁林娜
上映日期: 2018-09-27(俄罗斯)
导演:
萨里·奥德赛耶
编剧:
萨里·奥德赛耶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剧情简介:电影根据真实的悲剧事件改编。维塔利·卡罗耶夫是一名来自奥塞梯共和国的建筑师,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2002年,维塔利的妻子和孩子当晚在俄罗斯机场乘坐飞机前往巴塞罗那看望他的途中,在经过德国南部上空时与另一架美国飞机相撞,造成两家飞机上70多人全部遇难,而其中大部门都是孩子。
维塔利是最先到达现场的人之一,并自己找到了家人的遗体。关于事故的指责声不断,接着提起诉讼,但最终人们发现,撞机事件发生时值班的空管员以及其所属公司有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的两年之间,维塔利一直努力从责任方获得解释和道歉,但始终没有成功...
(3)外国空管电影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维塔利·卡罗耶夫
一个建筑师,非常热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对自己的家庭全方面的负责,是一个很好的丈夫,听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空中遇难后,非常痛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要让事故的责任方给自己一个解释,但不如意的是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来他通过私家侦探找到了空管员,并将害死自己家人的罪归祸首杀死。
2、罗扎·哈伊鲁林娜
是个美丽高傲的女飞行员,坚强、成熟,女飞行员总是难以获得一视同仁的认可,但是她用行动告诉别人,男飞行员能做到的,她一样可以,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赢得了机组与乘客的尊重。后来在空难后,因为同情维塔利的遭遇,所以期间不断的帮助维塔利。
『肆』 电影《萨利机长》根据什么改变的
电影《萨利机长》影片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机长真实英雄事迹改编,原型切斯利·B·萨伦伯格.三世,2009年1月15日,萨伦伯格机长驾驶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起飞不久后发生鸟击事件,双发停车,无法返回机场。萨伦伯格机长冷静处置,成功将飞机迫降在哈得孙河上,全机155人全部生还。
2010年3月3日,萨伦伯格机长驾驶全美航空1167次航班由佛罗里达州Fort Lauderdale 飞往北卡罗来纳州首府夏洛特,完成了他最后一次飞行,从机长位置退休。机上副机长为和他一起将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迫降在哈得孙河上的Jeff Skiles. 六位曾经搭乘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的乘客也同机见证了萨伦伯格机长的退役仪式。机场空管,全美航空飞行员,机场地勤等均在行程中对机长退休送上祝福。
『伍』 求一部关于空难的电影
中国机长这个电影就是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