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现在能看到50年代的电影,却看不到70年代的电视剧
《沙家浜》(1970)
《白毛女》(1970)
《广东小老虎》(1971)
《沙家浜》(1971)
《白毛女》(1972)
《马永贞》(1972)
《奇袭白虎团》(1972)
《艳阳天》
《战洪图》
《创业》
《平原游击队》(新版)
《侦察兵》
《半篮花生》(1974)
《海韵》(1974)A面
《海韵》(1974) B面
《平原作战》(1974)
《向阳院的故事》(1974)
《金光大道》
《红雨》
《小将》
《沙漠的春天》
《屈原》(1975)
《磐石湾》(1975)
《笕桥英烈传》(1975)
《护花铃》(1975)
《烽火少年》(1975)
《沂蒙颂》(1975)
《草原儿女》(1975)
《牛角石》
《年青的一代》
《青春似火》
《欢腾的小凉河》
《海上明珠》
《雁鸣湖畔》
《山村新人》
《山花》
《沸腾的群山》
《长空雄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导演:王枫 主演:李铁军 王熙岩 徐光明
《秋歌》(1976)
《阿夏河的秘密》(1976)
《赌王大骗局》(1976)
《文昭关》(1976)
《少林门》(1976)
《海军突击队》(1977)
《汪洋中的一条船》(1977)
《风云岛》(1977)
《春潮急》
《祖国啊,母亲》
《苗岭风雷》
《黑三角》
《熊迹》
《战地黄花》
《希望》
《万里征途》
《十月的风云》
《青春》
《春天》(1977)
《巴士奇遇结良缘》(1977)
《红娘》(1977)
《渔岛怒潮》(1977)
《飞虎》
《红梅花开》
《中华丈夫》(1978)
《火娃》(1978)
《三挺机枪的故事》(1978)
《孔雀飞来阿佤山》(上集)
《孔雀飞来阿佤山》(下集)
《萨里玛珂》
《瑶山春》
《我们是八路军》
《山寨火种》
《奴隶的女儿》
《南疆春早》
《六盘山》
《蓝色的海湾》
《巨澜》
《大河奔流》
《并非一个人的故事》
《冰山雪莲》
《拔哥的故事》
《孤城谍影》
《风雨里程》(1978)
《风浪》
《江姐》(1978)
《有一个青年》(1979)
《西园记》(1979)
《于无声处》(1979)
《少林寺》(1979)
《灯》
《樱》
《血与火的洗礼》
《小字辈》
《瞬间》(上集)
《瞬间》(下集)
《曙光》(上集)
《曙光》(下集)
《生活的颤音》
《乳燕飞》
《柳暗花明》
《泪痕》
《苦难的心》
《祭红》
《婚礼》
《二泉映月》
《北斗》(上集)
《北斗》(下集)
《山乡风云》(1979)
《吉鸿昌》(1979)
《欢颜》(1979)
㈡ 坎坷艺术家于洋:和初恋妻子恩爱一生,儿子去世他为何感到欣慰
于洋,是著名老艺术家,也是新中国诞生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电影演员之一。出演过《中华儿女》、《生活的浪花》、《青春之歌》、《第二个春天》、《惊涛骇浪》等影视作品,他塑造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受观众爱戴。
除去演员的身份,他还是一个导演,曾自导自演过电影《万里征途》、《戴手铐的旅客》等作品。他妻子叫杨静,比他大两岁,也是一位著名老艺术家,夫妻俩携手走过69年,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1月,于洋的儿子于晓阳不幸病逝,享年44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将于洋和妻子杨静推入了悲伤的深渊.......
01.
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因为时代的动荡,童年时期的他,过得十分艰苦。而在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这家庭变得更加贫苦,而后又赶上了家乡受灾,这让原本就破落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为了谋求生路,母亲只好带着他逃荒去了东北长春。
一路上,跟随母亲流浪的于洋,就像是一个小乞丐一样在街头讨生活,受尽了嘲笑和冷眼。尽管过程艰辛,但最终还是到达了长春落脚。
虽然结束了流浪的日子,有了落脚的地方,但好日子并没有眷顾他,反而因为没有父亲,所以于洋去了孤儿院,遭受了不少欺凌。直到母亲找到了一份佣人的工作,生活才稳定下来,而于洋被送去了上学。
在那个年代,有不少人的童年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于洋也不例外,但恶劣的环境,反而让于洋有了一颗坚定的心。
暮然回首,童年是一个很美好的时期,但在于洋的童年里,却是一段难熬的漫长时光,颠沛流离。这样的经历,或许是常人一辈子都经历不了的风风雨雨。
为了生活,加上不忍心看母亲独自劳累,12岁、有点懂事的于洋还去当过儿童演员,接触到了电影表演,为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其实,去试镜儿童演员的时候,他心里也没有底,但命运就是这么奇妙,还真让他选上了,这也让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读完了学业。
因为有一颗爱国的心,成年的于洋也参加过战争,成为了一个热血的战士。结束后,他又再度回到了热爱的表演上。
1947年11月,于洋进入了黑龙江兴山的东北电影制片厂,自此踏上了演艺之路。
起初的于洋,在影片中饰演的都是一些配角,虽然不是主角,但却磨练了他的演技,塑造角色上,也是有了独特的见解。
那段时间,活跃在银幕的于洋,可谓是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02.
1950年,于洋参演电影《卫国保家》,在影片中,他第一次饰演男主角,是起航演艺辉煌的开始,也是他和妻子杨静爱情的起源。
杨静1928年出生,是内蒙古人,她和于洋的经历差不多,都是从艰苦的生活中成长。原本她是打算要做医生的,但却因为能歌善舞,被调入了文工团,开始了自己的文艺兵生涯。
那时候刚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参演这部作品是被领导推荐,两人在剧组中相识,戏中饰演的也是一对未婚夫妻。
在见到漂亮又有气质的杨静,于洋十分腼腆,一打招呼就红了脸,这让杨静心里也暗自发笑。
当时拍电影,并不像现在的模式。在电影开拍之前,剧组让演员去山东海阳县体验生活,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便学习采访。
在开拍之前的接触,于洋觉得杨静是一个好姑娘,反观在杨静的眼里,于洋也是一个真男人,心里都生出了好感。
有一次,剧组发烤白薯,于洋与杨静一起去拿,结果手碰到了一起,他们不好意思地缩了回来,便相视一笑,心里都有一些甜蜜。
因为两人都是第一次演感情戏,这让两人都很羞涩,感情也在慢慢地升温,只是当时的年代并不如现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敢逾越半分,一直都是以礼相待、朋友相称,但爱情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萌生。
有一次,拍摄得有些晚了,收工的时候,于洋便主动提出送杨静回去,两人在月光的照拂下慢慢走着,他们的话很少,或许都在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吧。
虽然两人都对彼此喜欢,有“触电”的感觉,但在当时,即便是相互喜欢,也不好意思向对方表白,更是不敢让感情外露,不然会遭受到诸多流言蜚语。
在路上走着的于洋,不经意地碰了一下杨静的手,见她没有躲开,鼓起勇气便大胆地握住了,面对的于洋的动作,杨静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她没有甩开,感受彼此的温暖,这是他们彼此的初恋。
多年以后,于洋回忆说:当时我国拍摄的电影还比较少,能够在同一部电影里出演男女主角,应该说还是很有缘分的,过去有一句老话:“情人眼睛里出西施”,我第一眼就看她对上了眼儿,我看她挺好,她看我也挺好,就是这样的。
而杨静也是满脸幸福地说:我非常感谢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是非常憨厚的,年轻人也非常真情,也非常单纯;我和于洋确实一见如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见钟情。
03.
只是在电影《卫国保家》拍摄完后,两人却分开了。
于洋回到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而杨静也回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分别的日子,他们仍旧有联系,靠着写信来鼓励对方,积极进步。
因为杨静的年纪更大,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看杨静还单身,领导十分关心,甚至还为她找了对象,但杨静的心早已装满了于洋,哪里能容下其他人。
但这在当时,有不少人都是由组织说亲定下的婚姻,这对杨静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幸好她找了借口推脱,这才有了后面的爱情故事。
1953年,正在河北农村体验生活的杨静,接到了去长春拍摄电影《结婚》的通知,这个任务,让杨静十分欣喜。去长春拍摄,不是能够见到心爱的人了,再加上电影的名字,她的心十分激动,变得也期待了起来。
等到了长春后,得知搭档的是于洋,杨静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她一直在等待着跟于洋再次相见,整整三年,他们饱受相思之苦。
在第三天,杨静的门响了,一张纸条塞了进来。杨静看到那熟悉的笔迹,十分惊喜,打开一看是相约地点和时间。
两人约在了南湖见面,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在雪地上走着,两人很默契没有说一句话。当一阵阵北风吹过,于洋从包里拿出了一条毛茸茸的围巾,温柔地给杨静围上,顿时,一股暖流袭满杨静的整个心房。
趁着此刻,于洋终于说出了埋藏已久的心里话:求婚。杨静听后,欣喜若狂地答应了,两人相拥在一起。
在结束电影《结婚》的拍摄工作后,两人同时打报告结婚,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礼,是由葛存壮主持和操办的,隆重而又热烈。对于他们能够走到一起,有很多人都送上祝福。
婚后不久,杨静就怀孕了,此时的于洋还接受了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拍摄任务,他十分难过。
就算是多年以后,于洋在回忆起来,都是感慨万千:临行时是个月圆夜,杨静还要挺着大肚子来火车站送我,看着她眼泪簌簌地流,我也酸酸的难舍难离。
04.
1954年3月,杨静生下了女儿,取名于静江。
因为于洋还在外面拍戏,杨静则写了一封信,并将女儿的脚丫子印在信上,当于洋看到后,十分开心,还与身边的同事们炫耀。
1955年,北京电影学院正式成立,面向全国招生,于洋和妻子杨静经过考试,进入到表演训练班进修。
在学校进修期间,两人十分刻苦,表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在毕业大戏上,于洋和杨静主演的《第十二夜》,得到了诸多赞赏,就连国外的电影专家还专门为他写了评语:你是一艘大船,大船就应该在大海里航行。
刚毕业的他们,就收到了陈怀皑(陈凯歌的父亲)邀请,让他们在电影《生活的浪花》中饰演男女主角。
而后,于洋还参演了影片《英雄虎胆》,因为有侦察兵的经历,于洋很自然地就贴切角色,甚至还有一段交际舞的戏份,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模范对象。
此后,于洋和杨静都进入了演艺生涯的巅峰,拍摄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在荧幕前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记忆和印象。
1960年秋天,杨静再度为于洋生下一子,取名为于晓阳。儿子的到来,让全家乐开怀。
不久后,因为特殊年代,于洋和杨静都遭受到伤害,暂时退出了银幕,中断了演艺生涯。直到1974年才再度复出。
继续耕耘在演艺界的于洋,事业突飞猛进,更是被评选为国内“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于洋和杨静的感情十分深厚,他们不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幸福,就连在银幕上都多次扮演恋人和夫妻,戏里戏外都是爱。
随着年纪的增长,不论是于洋还是杨静,都逐渐淡出了荧幕。
200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翟俊杰执导《惊涛骇浪》,他邀请了这位老艺术家于洋。面对邀请,于洋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去了片场。
当时是夏天,为了拍戏要穿着厚厚的棉袄,温度39度,再加上布景灯光的温度,可以说高得吓人,但于洋却坚持下来了。
要知道,彼时的他已经73岁了,如此高龄还能坚持下来,并且没有任何的要求,这样的行为,给全剧组都十分感动。
05.
虽然于洋半隐退了,但还是一个有名气的老艺术家。因此,有不少人找于洋拍广告,但于洋都一一拒绝了。
他说:钱是好东西,但我做了某个商品的广告,万一商品的质量不是广告词里的那样,那我岂不是用自己的名义欺骗了广大的消费者,损毁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名声。
不得不说,于洋不愧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清楚地认识到了本质。
因为于洋和杨静的影响,他们的一双儿女在成年后,也进入了演艺圈。
女儿于静江,曾在曾在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饰演过女主角韩英的童年时代,成年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做导演,之后随同丈夫倪星伟走出国门,在美国主要从事中 美文 化艺术交流与推广方面的工作,现任美国华人文化艺术界联盟主席。
她曾将中国著名演艺品牌《同一首歌》,以及《茶馆》《大红灯笼高高挂》、《美猴王》等名剧搬上美国舞台。
儿子于晓阳,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电影导演,曾执导过《开着火车上北京》《老区新人》《拉着梦的手》《阿凡提的故事》等影视作品,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于晓阳的妻子是迪里拜尔,是响彻世界的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看着儿女都事业有成,家庭也是幸福美满,于洋和杨静也很欣慰,日子也过得十分惬意。
生活中,在杨静面前,于洋是一个十分体贴的“小丈夫”,事事都让着妻子,还将妻子当成是“领导”,美曰其名:一切服从领导的安排。
反观杨静,在她的眼里,丈夫于洋永远都是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她说:于洋这个人,我崇拜他,我爱他。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耄耋之年,竟然迎来了一个噩耗。
2005年1月7日凌晨,于晓阳在为电影《爱在北纬三十度》外地取景回京的火车上,因连日奔波、身心疲惫,导致哮喘病突发不治身亡,享年44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于洋和妻子杨静心中永远的痛,他们至今都难以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
06.
每每在于晓阳出远门时,他都会告诉父母,让他们不要为自己操心。
对儿子的怀念,于洋也不禁说:虽说阳阳已40多岁了,但在我们眼中,他永远都是个孩子。
因为工作的原因,于洋夫妻和儿子于晓阳相聚的时间并不多,最多沟通方式就是电话,就连在最后一次离开时,于晓阳都给于洋夫妻打了招呼。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
在外面忙碌的孩子,怎么能让父母不牵挂呢,而于洋还说:每次接到阳阳从外地打来的电话,我们都会高兴好一阵子。
只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于晓阳这次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面对儿子的逝世,于洋和杨静都老泪纵横,他们一下子消瘦了十几斤。虽然于晓阳是在火车上病逝的,但中国电影集团认定他是“因公殉职”,这也让于洋心里欣慰。
因为在于洋看来,儿子于晓阳就是一名战士一样,倒在了战场上。
经过一段时间,老两口也从丧子之痛中走出。
2019年,于洋90大寿,在生日宴上,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陶玉玲、杨在葆,歌唱家郭淑珍、相声艺术家姜昆等人都前来祝贺。
虽然于洋已经90岁的高龄了,但看上去仍旧精神累铄,慈眉善目,笑得很开心。
如今于洋已经92岁,妻子杨静还将他当成宝。这对夫妻携手走过69年的婚姻生活,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始终都保持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牵手,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那是热恋中情侣以及新婚的举动。但在于洋和杨静的身上,却从年轻一直牵手到老。
即便是现如今,他们还会手牵手一起去买菜、逛街、散步,杨静还会时不时的撒娇,看丈夫于洋的眼神,仍旧是少女初恋时的幸福。
而在节目上,于洋也打趣的说:我们两夫妻什么东西都经历过,就是没有吵过架,我也好想和她吵上一次,但是她的脾气太好了,都不想跟我吵。
夫妻之间,正是因为这样的互敬互爱,紧紧相依,心中始终对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才能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后,仍然能够甜蜜如初............
-END-
㈢ 万里征途里为什么不能摸小孩头
万里征途里不能摸小孩头是宗教信仰的原因。
《万里征途》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于洋执导,达式常、孟庆良等主演的剧情电影。 影片讲述了70年代初期汽车运输大队奋战在社会主义革命第一线的故事。 影片于1977年上映。
该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式撤侨背后所面临的困难重重,千难万险。主要讲述了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与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凯饰)受命前往协助撤侨。
㈣ 难忘《戴手铐的旅客》,42年前上映,如今于洋、邵万林都已90多岁
【百部经典老电影巡礼(70)——《戴手铐的旅客》】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
想必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上映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主题曲《驼铃》。这首歌粗犷悲壮,声情并茂,生动地抒发了真挚的战友情、同志情和兄弟情,打动过无数人的心。
《戴手铐的旅客》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惊险动作片,由于洋执导并主演,1980年上映。
电影中,于洋饰演的刘杰是一个被打倒的老公安、侦察英雄,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了侦查英雄刘杰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在被诬陷流亡过程中将盗取国家武器机密的特务绳之以法的故事。主人公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不顾个人荣辱和生死,在战友的依依不舍中,踏上了千里追凶的道路……
印质明饰演的魏子恒,是微山市公安局局长、刘杰的老战友,他接到通缉刘杰的命令后逮捕了他,但当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他冒险释放刘杰,并亲自送他踏上征程。
里坡饰演的高原,是某科研单位保卫部部长,当年,他同刘杰、魏子恒、王丰年都是革命的老战友,但最终被迫害致死。
马树超饰演的张强是一位公安侦查员、刘杰的徒弟,被保卫部葛副部长命令与刘杰划清界限,但他了解刘杰的为人和品行,绝不相信刘杰是罪犯。
赵子岳饰演的王丰年是洛西市公安局局长、刘杰的老战友,他被打倒、批斗,却不愿昧着良心揭发老首长高原,想用一死来保持灵魂的洁净。
蔡明饰演的魏小明,是魏子恒的女儿,一位在云南边疆农场插队的知青。在女扮男装出来串联时,在火车上遇到刘杰。小明很同情刘杰,决心帮助他。
邵万林饰演的苏哲,表面上是一位保卫干部,但实际上是一名潜伏多年的特工,他杀死了小黄,却嫁祸于刘杰。为摆脱刘杰的追踪,多次动用公共力量欲置刘杰于死地,并伺机偷逃国外。
葛存壮饰演的葛世荃,是某科研单位保卫部副部长,一名地地道道的造反派,是他,下令逮捕刘杰,是他,发出通缉令……
其他演员方面,魏娜饰演小黄、高菊梅饰演王莉、周森冠饰演焚尸老工人、缪以琪饰演驼背老人、金凤饰演列车员、劳力饰演看守所公安民警等。
在当年,《戴手铐的旅客》曾轰动一时。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内地最早的好莱坞式电影之一,好人遭诬陷,坏人逞凶狂,凶狠格斗,死里逃生,好莱坞元素比比皆是。更让人欣慰的是,整部电影即便在黑暗时刻,依然洋溢着对理想的赞美,对善良的歌颂。
不过,岁月如梭,42年过去了,许多老演员已经离世,如印质明、里坡、赵子岳、葛存壮、周森冠等,不过于洋、邵万林还健在,且都已90多岁。
于洋出生于1930年10月,如今已经92岁了,他是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主演过几十部经典电影,如《英雄虎胆》《山间铃响马帮来》《青春之歌》《生活的浪花》《暴风骤雨》《大浪淘沙》《戴手铐的旅客》等,并执导过《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唤》《万里征途》《骑士的荣誉》等电影。
邵万林出生于1931年,他先后是长影、北影演员剧团演员,参演的代表作品如《戴手铐的旅客》《英雄儿女》《艳阳天》《红雨》《海上明珠》《泪痕》《从奴隶到将军》等。
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为《戴手铐的旅客》洒下心血和汗水的演职员们!祝福于洋、邵万林等老艺术家 健康 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