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刘和何夕有哪些经典的科幻小说
1999年: 6月:《鲸歌》(《科幻世界》)
《微观尽头》(《科幻世界》)
7月: 《宇宙坍缩》(《科幻世界》)
10月:《带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2000年: 2月:《地火》(《科幻世界》):后收录于《中国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流浪地球》(《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后收录于《200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1年: 1月:《乡村教师》(《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3月:《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微纪元》(《科幻世界》)
8月:《全频带阻塞干扰》(《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2年: 1月:《中国太阳》(《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梦之海》(《科幻世界》):“大艺术”系列之一
《朝闻道》(《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6月:《天使时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湾飞马》
9月:《魔鬼积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长篇
11月:《吞食者》(《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2003年: 1月:《超新星纪元》(作家出版社):长篇。
2月:《文明的反向扩张》(《科幻世界》):科幻专题文章
3月:《诗云》(《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艺术”系列之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8月:《光荣与梦想》(《科幻世界》)
9月:《地球大炮》(《科幻世界》):又名《深井》,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4年: 3月:《圆圆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状闪电》(《科幻世界星云》):长篇。
《 当恐龙遇上蚂蚁》(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名《白垩纪往事》,长篇。
12月:《镜子》(《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
2005年: 1月:《赡养上帝》(《科幻世界》)
8月:《欢乐颂》(《九州幻想》,“大艺术”系列之三)
11月:《赡养人类》(《科幻世界》)
2006年: 1月:《山》(《科幻世界》)
5月:《三体》 (连载于《科幻世界》2006.5~2006.12):长篇
2007年: 1月: 《三体》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单行本
2008年: 5月:《三体II:黑暗森林》(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2007年底写作完成,与《三体》分别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未发表作品>
《中国2185》 长篇
<随笔文论>
第一代科幻迷的回忆
被忘却的佳作
远航!远航!
《东京圣战》和《冷酷的方程式》
理想之路--科幻和理想社会
我们是科幻迷
文明的反向扩张
从双奖看当代美国科幻
混沌中的科幻
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国科幻
快乐的科幻
SF教――论科幻小说对宇宙的描写
在2001年银河奖大会上的讲话
科幻与幻想的对决
被忘却的佳作
初学者如何写科幻
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给《星云》的文章——关于科幻的一些思考
无奈的和美丽的错误--科幻硬伤概论
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国科幻
越小越好
在2001年银河奖大会上的讲话
筑起我们的金字塔——由银河奖想到的
回答小作家杂志的采访
刘慈欣关于“星云奖”的一些介绍
掐头去尾看雨果奖
近期在美国主流科幻中常出现一些的奇特作品
珊瑚岛上的死光
⑵ 中国拍的科幻大片多传递些正能量!在地球上好好的维护地球和平!身体健康身强体壮的人觉得每天都很美好!
科幻大片真的是传递正能量吗?《流浪地球》的热播,在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中国掀起了科幻热浪,“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也成为大家作为国人引以自豪的救世切入点。
看过大刘科幻小说的人应该不会如此认为吧——除了带地球逃离,还有其他办法吗?大刘的科幻小说把人性揭露得淋漓尽致,挽救地球的都是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乡村教师》(改编成《疯狂的外星人》)中,正是患绝症的乡村教师,在临死之前填鸭式教授学生的牛顿定律将地球从外星人奇点炸弹下救出。而救世主却因极度经济贪穷和与社会愚昧的格格不入,被学生草草下葬,陪伴他的只有两盒粉笔和一本看烂的书。直到最后从学生写在墓碑上稚拙的粉笔字,才知道老师姓李。“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座坟和长眠在里面的就会被外面的世界忘得干干净净!”
《三体》中叶文洁抱着灭绝人类的目的,向外星文明广播太阳系坐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三体》电影能放映吗?
只有伪装到极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章北海和维德当执剑人才可以挽救地球文明,才是大刘想告诉我们的吧?
⑶ 画出来了!刘慈欣笔下“大”到丧心病狂的名场景
任何一个热爱大刘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他的小说中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大尺度”场景。无论是《梦之海》中抽空大海制作冰雕,还是《流浪地球》中全人类带着整个地球去流浪,这些名场景都展示着大刘对于宏大概念的独特理解。在他看来,那些远超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能够在他心中形象化,触摸和感受它们如同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自然。这些场景不仅展示了科幻的核心“爽感”,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流浪地球》的漫画版真实呈现了原著的壮烈与宏大。在那漫长的日落中,地球发动机的构造细节被细致描绘,人类深入地下城的生活场景也得到了生动再现。漫画中的“上帝的喷灯”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而逃逸开始时人类踏上旅程的情景更是震撼人心。地下城的岩浆吞没、恢复中断近2个世纪的奥运会、电影中删减的爱情线以及奥运会上与女主角加代子的相遇,都在漫画中得到了展现。在木星接近时,地球仿佛是一只蓝色小气球,而最后,地球人的生活继续,承载着人类延续的希望。
《乡村教师》的漫画版则通过艺术家张晓雨细腻的笔触,呈现了村庄的宁静与乡村教师的奉献。在银河系的中心,星际战争接近尾声,硅基帝国舰队蒸发了绿洋星的海洋,地球成为了下一个目标。夜晚,烛光中的教室里,教师与学生们共度时光,探讨物理定律。地球人没有记忆遗传,他们的知识传递依赖于教师这一角色。在祭奠李老师的场景中,头顶是璀璨的星空,展现出对教育和知识传承的尊敬。
《梦之海》的漫画版由阿根廷艺术家绘制,大海、触手等元素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低温艺术家带着冰冻的大海升至天空,大海仿佛在太空中燃烧,其壮丽景象难以用语言描述。《圆圆的肥皂泡》的漫画版则描绘了一位小女孩对肥皂泡的痴迷,以及她如何将肥皂泡作为一种工具为干燥的大西北运送湿润空气。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汇集了全球11个国家的20多位艺术家,历时四年,共同创作了包括《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在内的15部刘慈欣小说的漫画版。这些艺术家对原著故事结构、世界观和精神内核的忠实还原,使得漫画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大刘的文字精髓,同时通过艺术处理,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例如,《乡村教师》的绘者张晓雨对人物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伟大。《流浪地球》的绘者斯蒂芬诺·拉弗雷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生动再现了原著的场景。这些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不仅为刘慈欣的科幻世界提供了新的解读,也为科幻爱好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大刘作品的途径。
⑷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最适合拍成电影的小说吗为什么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所有小说中最适合拍摄成电影的了。
下面,我把大刘其它几部比较著名的小说与《流浪地球》比较一下:
《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是比较容易拍摄和制作的,需要特效的情节也不多,人物形象也十分丰富。
但《球状闪电》的问题是,它是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完成的科幻小说,对现代物理学没有一定认识的观众注定会被量子力学弄得云里雾里。
所以即便《球状闪电》拍出来了,也注定不会与《流浪地球》一样有如此傲人的票房成绩。
⑸ 15部刘慈欣经典作品,首次被改编漫画,这才是科幻的正确打开方式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复旦大学的中文系教授严锋曾说:“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高到了世界级水平”。
亚洲首获“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
十次荣获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终身成就奖
霍金同款“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刘慈欣的“ 硬科幻 ”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所以小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清华理工男高晓松在刚开始看《三体》时,前三遍都没看过第40页。第四遍,他咬紧牙关从第41页开始,直到看完前100页才走进了大刘的世界。他又立刻从头开始,一口气看完了三本。他赞叹道,《三体》是近十年来最伟大的中文小说。
《三体》收获了无数的赞誉,就连奥巴马都忍不住给刘慈欣发邮件催更。但是刘慈欣却感慨:“我从来没有用文字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真正表现出来,一次都没有。你们去看我的短篇,就能看到焦虑。”
刘慈欣认为,表现科幻最好的方式不是文字,而是图像 。深奥的“硬科幻”,只有用逼真的画面才能变得一目了然。
去年,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上映,票房高达46亿,位列国产电影票房榜第三位。这部电影开启了国产科幻电影新纪元,也使无数人沉迷在刘慈欣塑造的星辰大海之中,掀起了全民的科幻热潮。
但是,看过原著小说的科幻迷就会发现, 书中四分之三的精彩内容,在电影中并未展现 。
为了更全面的展示刘慈欣的科幻世界,今年四月,刘慈欣作品首次改编的漫画上市了。首发第一天,就刷爆了朋友圈。
电影《流浪地球》制片人的推荐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是刘慈欣亲自授权 ,由中国团队主导,联合全球11个国家,近30位顶级漫画艺术家倾力奉献。这个系列将一共 改编15本 刘慈欣的经典科幻小说,创作周期长达4年半,耗资千万。未来,将在全世界至少8个国家发行。
第一批改编的4本漫画,分别是《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梦之海》和《圆圆的肥皂泡》。
艺术品一样的美感,史诗级大片的震撼
漫画逼真的视觉效果,将刘慈欣脑海中的画面投影般地呈现出来,帮助读者打破想象力的天花板,迅速进入大刘的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中的“氦闪爆发”,太阳在宇宙中谢幕:
地面上,冻结的二氧化碳干冰首先融化,腾起阵阵白色蒸汽;海冰表面开始融化,受热不均的冰层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渐渐地,太阳照在地面的光柔和起来,强烈的太阳风产生了极光,苍穹中飘动着巨大的彩色光幕。
光最终还是消失了,一个暗红色球体在慢慢膨胀。行星在上亿度的辐射中化为轻烟。它已经不是太阳,不再发出光和热。太阳死了。
地下城
《乡村教师》中,外太空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之间恢弘的星际战争
《梦之海》中,低温艺术家带着冰冻的大海升到天空的惊人场面
《圆圆的肥皂泡》被五彩缤纷的肥皂泡包围的城市
这套漫画书非常大,阅读的时候就像翻一个大相册,并且里面暗含了多个惊艳的折页。
《流浪地球》的绘者,最喜欢的分镜是一个四页拉页,展现了雄伟高山上“上帝的喷灯”——地球发动机。他说:“人类在画面里非常小,但我希望能体现出人类虽小,却可以创造出比这些高山更雄壮的事物:那些能推动地球的发动机。”
《流浪地球》中,地球要逃离太阳系,有一个关键点是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
“引力弹弓”有个形象的比喻:假设你在广场滑旱冰,突然身后有一个速度更快的同学赶上来超过了你。超过你的时候,他伸出手拉了你一把,这时你就有了一个加速效果。
我们都知道“万有引力”,任何物体都会相互吸引,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那么木星到底有多大呢?
木星面前,在沸腾的暗红色的云海上空,地球仿佛是一只蓝色小气球。
无比巨大的木星,就是这样拉动地球,使地球飞出太阳系。
在真实世界中,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发射外太空探测器时,也确实曾使用过“引力弹弓”。
忠于原著的结构和精神内核
将小说改编成漫画,最大的挑战就是既原汁原味地呈现原著,又创造性地还原其精神内核。出品人李赟表示,“ 读者不用担心原著被魔改 ,书中原有故事结构、原本的世界观、精神内核等等都不会改变”。
看过电影《流浪地球》的人,不禁被大刘的的浪漫情怀所打动——在人类的终极生存面前,不是让一部分人坐飞船离开,而是2500代人带着地球一起去流浪。
这个想象,完全超越了国家、民族、时代的限定,而这却是刘慈欣早在1999的设想。
就连原著中过目不忘的金句,也一同保留了下来: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刘慈欣《流浪地球》
刘慈欣的许多作品,都适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一起阅读。
《乡村教师》中,一面是落后的乡村,一面是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破旧的教室、摇曳的烛光、举起的小手。老师撑着重病的身体给孩子们上的最后一堂物理课,竟无意间拯救了整个地球。
当外星人得知人类没有“记忆遗传”时,表示这听起来就像个神话。而充当两代生命体知识传递的媒介,就是那个近乎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教师。
最后一幕,孩子们祭奠李老师的纸钱,在火光中飞舞,头顶星空一片璀璨。
集合全球近30位顶级漫画家,代表当代漫画最高水准
刘慈欣漫画团队几乎云集了全世界的漫画大神,堪比好莱坞大片的全球创作团队。
以大家最熟悉的两部作品为例:
《流浪地球》的绘者,是意大利漫画家斯蒂芬诺·拉弗雷。他曾参与《蝙蝠侠》、《X战警》的漫画创作。
拉弗雷笔下的《流浪地球》也是满满的美式风格,犹如3D电影。据说,他为了不影响创作,至今还没有看过电影版的《流浪地球》。
《乡村教师》的绘者,是中国青年漫画领军人物张晓雨。最初,大刘在《科幻世界》连载这部作品时,张晓雨就是其中的插画作者。
张晓雨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中国乡村风情。
他细腻地描绘了孩子破旧的衣服、乱糟糟的头发,得食道癌的老师放在床头带血的痰盂。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都是这些漫画大神的亲笔手稿。为了更好地打磨作品,每一部漫画都配有3人小团队:1名专业的漫画编剧、1位风格相符的顶级绘者、1位专业的上色师。
同时,《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为了追求最好的印制效果,选择了屡获国际印制大奖、迪士尼认证的欧洲印刷企业——利奥纸品承印。每一张画稿,都是在欧洲打印色稿,并经过四次校色,色彩呈现堪称完美。
科幻的魅力
科幻作品对一个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科幻迷的话,让刘慈欣深以为然。这位读者对刘慈欣说,“ 希望你们能拉着我们的手在太空中飞行,在时间中看未来和过去,带着我们仰望星空,聆听宇宙最深邃的思想 ”。
之前,网友们看到一篇小学生作文,惊呼“逆天了!”这个孩子对时间深刻的理解,就连韩寒都忍不住点赞。
孩子的老师说,这名小学生喜欢阅读,更是刘慈欣的粉丝。
莫言曾说,科幻会在未来的文学领域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事实上,科幻文学已经受到了国内主流教育的认可。不论是初中语文课本,还是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都频频出现刘慈欣的作品。
刘慈欣的作品,不但具备科学理性精神,也不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科幻世界将带来开阔的思维和无尽的精神力量。
复旦大学教授严峰回忆,“ 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家门,在小区盘桓。铅灰色的上海夜空几乎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我心中却仿佛有无限星光在涌动 ”。
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⑹ 《流浪地球》为啥能够被誉为科幻电影里程碑
《流浪地球》是被称为中国科幻里程碑的电影,也有人说它彻底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个人感觉这部电影优点很多,比如说刘慈欣监制、演员的演技、剧情的设计、拍摄的视角等,都是其他电影无法比较的存在。把这些优势凑在一起,并且完美的融合,不成为里程碑都说不过去。
剧情设计就不用说了,有大刘监制肯定不会太差。拍摄视角也很独特,算是这部电影里的一个亮点。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沿着小队的视角,逐渐去观察整个世界,整体和单线全部都有。这样的拍摄方式,有很强的代入感,这也是人们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