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明朝与外国的海战电影

明朝与外国的海战电影

发布时间:2022-05-26 12:56:34

Ⅰ 有没有中国明朝和日本的战争电影

甲午大海战。

Ⅱ 明朝和朝鲜打仗的那个电影叫什么

明朝和朝鲜打仗的那个电影叫《万历朝鲜战争》

Ⅲ 求明朝与西方的所有海战

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自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公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后投入了战舰150多艘,士兵几万人;荷兰人方面印支殖民总部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战列舰,在福建金门东南海岸料罗湾展开激战,最后明朝水师在郑芝龙(郑成功之父)为前锋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刘香海盗联军。
料罗湾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独立但尚未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进行的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在规模上不亚于鸦片战争,最终荷兰失败,这次海战是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的战役。 海战后,荷兰得到了郑芝龙方面稳定供货保证。自此之后,东印度公司与中国(郑芝龙)方面维持稳定的贸易行为直到明朝灭亡为止。

Ⅳ 明朝时,为抗击倭寇,朝鲜名将和明朝将士在朝鲜海联合与倭寇发生海战,现在有一部电影叫什么

现在只有一部《鸣梁海战》,韩国拍的,去年上映的。
据说明年会上映一部中韩合拍的电影,题材也是万历朝鲜战争,但也只是有这么个消息而已。
描写这段历史的小说倒是有不少。
推荐给你一个:《大明征伐录:壬辰风云》,写得挺不错的,而且是从中、日两个角度、两条线来描写这场战争。战争描写和各方势力的刻画也很到位。关键是,基本都贴合史实,没有穿越什么的。
对于喜欢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值得读一读。我现在就时常跟进一下。

Ⅳ 电影《甲午风云》故事,被误解的沙子炮弹,被冤枉的刘步蟾,还有什么

老电影《甲午风云》拍摄于上世纪中叶,那个时候中国史学界对甲午海战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充斥着最多扑朔迷离谣言的一段历史,很多真相长时间不为人所知。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甲午战役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的因素是炮弹问题。根据中日双方的数据对比,不难发现,甲午海战直到结束,日本的开花弹还剩下1200多颗,而北洋水师在此次战役开始之前仅仅有3000余枚炮弹,而3000余枚炮弹当中很少是开花弹,更多的是实心沙土的,这样的沙土弹威力更小,影响力更小,在战场过程当中所能够起到的打击能力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这部电影主要是为了宣传民族英雄,致远舰管带邓壮节公,所以以当时的研究水平来说,只要大方向没错就行了。

Ⅵ 万历抗倭援朝题材的电影,比较精彩的电影

电影的话,中国这边拍得很少。可能是题材比较敏感吧。包括日本也比较避讳这段历史。韩国拍得电影比较好的有《鸣梁》(国内又叫《鸣梁海战》),可惜没有明军的镜头。另外电视剧还有一部《惩戒录》,但是也是挺贬低明军这边的,一味地夸大朝鲜军队的作用,也是看着来气。
除了影视作品,小说倒是有几本写得不错的。我正好也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凡是写这段历史的国内小说基本都看过,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1,高拙音的《龙战三千里》,字数30来万。写得比较简略,也就是把明史里面的内容稍为复述了一遍。感觉不够深入。
2,马伯庸、汗青的《帝国最后的荣耀》,字数40来万字。比高拙音写得稍为带点儿情节,但是依据也基本都是明史这边单方面的资料。有些矫枉过正、反而过于夸大明军的威力。还算有意思,但是40来万字感觉份量还是不够足,读过一遍,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基本是对着明史照本宣科。但却丝毫没发觉明史里面本身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疑点重重的地方。
3,妄语臣的《猎明》,字数200多万。强烈推荐。这个说起来,是我今年偶然才发现的小说,在写这段历史的小说里面,感觉是写得最细、三方(中日朝)人物刻画最深入、也最为客观写实的一本。看得出作者八成是详细查了中国、日本、朝鲜等各方的资料,其中还有不少的逻辑推敲、隐含其中(比如沈惟敬这个人物的动机分析、大明朝廷内部的国本之争、朝鲜内部光海君的夺嫡之争、露梁海战其中猫腻的影射讽刺等等),虽然这个作者名气不大,但感觉这本不仅情节精彩、而且也最写实,远比前两本比着中国单方史料、丝毫不做逻辑推敲、照本宣科、一看就是赶时间转稿费的要深刻得多。200多万字,洋洋洒洒,也把整个战争全貌、包括中间议和的曲折,包括中、日两个视角的全方位展示,写得都很到位。看完之后对中日双方好几个人物都觉得十分立体,感情复杂。
4,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第六本后半部分),字数大约不到20万。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里面,也着重写过这段历史。写得确实比较有意思,老早看时觉得就挺好的。不过,在后来看过不少资料、尤其是上面妄语臣的那本《猎明》后,觉得当年明月写得虽然也挺有意思,但是未免过于浅了些。很多隐藏在其中的东西都没有深入发掘出来。(举个例子,比如沈惟敬明史里面写是一个嘉兴的小混混,却会说日语。在那个年代,而且是对日本海禁几十年的时代,怎么可能有个普通小混混会说日语呢?放在信息发达的现代,估计嘉兴市的小混混里面也没几个会说日语,能和日本人谈买卖的吧。而且普通小混混又怎么这么容易被举荐到朝廷、委以重任?这么大的疑点,当年明月也就是一提,丝毫没有分析以下历史隐藏的真相)
总之,看电影推荐韩国的《鸣梁海战》,电视剧就《惩戒录》。
小说里面,没时间就《明朝那些事儿》第六本后半部分,图个乐呵就行。《帝国最后的荣耀》也还可以。对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的话,建议还是看妄语臣的《猎明》。越往后看越觉得作者其实挖掘得很深刻。
望采纳。

Ⅶ 《鸣梁海战》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前言:77年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12月12日,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在中国公映,今天写这个抗倭电影影评,还可能有更多的解读,但电影就是电影,今天,我们只谈电影。)


在光化门矗立李舜臣铜像


100韩币上李舜臣的头像


又看了遍《鸣梁海战》才敢写这部影评。今年,有两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一部是韩寒的《后会无期》,一部就是这部,在中国电影院观影观众寥寥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


这部韩国电影是今年引进34部海外分账大片中为数不多的韩语片,它在韩国可真的是“破纪录如麻”,《鸣梁海战》的观影人数在韩国已经接近1700万,而韩国的总人口才5000万,韩国女总统也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买票观看,该片在美国上映后,也创造了韩片海外票房最高记录。


《鸣梁海战》电影内容很简单,讲述了韩国海军统帅李舜臣临危受命,面对日军,敌我力量悬殊,以12艘舢板船大破日军海军的300艘战舰的一个军事神话的故事,“今臣战船,尚存十二”,这八个字是他写给朝鲜国君李昖的请战书里的一句话。据说在今天的韩国海军军官学校宿舍墙壁上悬挂着这句标语。而也是据说,韩国的海军航徽上也有龟船的标志,是对这位海军英雄的致敬。


但韩国的高票房但在中国却水土不服,《鸣》在中国口碑和票房就很不好,中国观众并不熟悉李舜臣,大家一看是韩语海战,就自动屏蔽了观看的欲望。很多历史专家不屑于此电影韩国人意淫历史故意抹去明朝参战并决定战争成败关键的史实的呓语,更有影评人批判该片是韩国”横店“制造的类似手撕鬼子般的煽动韩国的抗日情绪的“神”片,但我老虎认为,抛却韩国人种种,除却历史纠结和民族情绪,《鸣梁海战》是一部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剧本故事叙述上,是今年难得一见的好片,甚至超越了很多我们顶礼膜拜的好莱坞大片。


首先《鸣梁海战》电影很好看,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感染人,我无意去探究电影真实历史是什么,我只关注电影艺术对人的代入感,这种感觉很像我们都知道电影的声音是从影院旁边的音响发出来的,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声音是电影屏幕发出来的一样,就算是在弘扬主旋律,电影好看就是一部优秀的艺术品。电影的情感宣泄的酣畅淋漓,能把人心紧紧抓在。整个电影前缓后急,观影过程中一直能让观众感受到电影的庄重感和紧迫感。


一个小时的海战场面,“绝无尿点”。特效点赞,长镜头和特写节奏把握很好,无论是安宅船、关船、还是朝鲜鬼船等,还原度都非常高,无论从海船造型,缆绳铁锚特写,日本军人的佩刀服饰造型,众多船只水面交错穿行,镜头都很真实,非常好的还原了海战,电影气势起来,是导演的认真和功力,几个海战的长镜头,大小场面把握的都很好,从数十个群众演员卖力演出,到水流变化,甲板的挤压,海底仰视,刀尖滴血,都能激起观众内心观影的滔天巨浪,这背后就是韩国电影强大电影制作功底的支撑。拉开了中国电影“100个非诚勿扰”的距离,


《鸣》的故事讲述的很好,虽然电影在中国公映被坑爹的删减了20多分钟,但电影的精髓还在。电影故事性很像好莱坞的电影《300,帝国的崛起》,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波澜起伏,前面铺垫李舜臣这样一位孤臣孽子的困境,后面逐层拨开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李舜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感弥漫着整个电影。《鸣》的电影剧本是电影最优秀的表现,剧本采用了经典世界电影流行的“大情节”的设计,剧本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闭合式的结局,线性时间,外在冲突,单一和主动的主人公,和连贯的现实,,整个电影围绕着一个主动主人公李舜臣构建的故事,以及他所主导的一场以弱胜强,挽狂澜之将至,扶大厦之将倾的战争。电影里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激发的情绪都得到了满足,《鸣梁海战》的高票房,并不光是韩国民族情绪的宣泄,而是剧本电影讲述故事的胜利。


非常有意思的是电影最后里的两句台词。一句是战争胜利结束,朝鲜战士在船舱里,一位战士说,不知道我现在受的苦后人能不能知道,另一句是最后李舜臣说的,这个深仇大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听完这两句话,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和好莱坞老师学的痕迹很重,但非常讨好观影的年轻观众,笑场也罢,让观影人一直紧绷的心放松下来,感慨着,内心有已经有准备把家人拉来再看一遍的冲动。


几位主演非常精彩的表演让电影更上了一层楼,电影的后半段,几乎没有台词,就靠几位主演的眼睛的特写传递情绪。崔岷植饰演的李舜臣,眼熟坚毅,而饰演反派海贼王的柳承龙,你发现他的眼白更多一点,因为是演员一直传递着反派角色翻着眼睛鼻孔朝天看不起人的狂妄自大的情绪,


很多人觉得《鸣梁海战》电影配乐太吵,但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鸣梁海战》的电影配乐完成了对电影的非常好诠释,很好的渲染了战争紧张的气氛。我第二次观影更仔细的去听,电影前半部分舒缓的节奏,但电影音乐却丰富多彩,鬼子兵出征的大鼓和低音号,会议兵营里紧张的小鼓,和儿子聊天的钢琴,层次清楚,也没有对电影情节喧宾夺主。电影十分钟后,把握节奏的大小提琴开始激烈起来,让人慢慢呼气就快了,开始海战,就是大气磅礴的交响乐了,音乐和炮击喊杀声的音效就将观众带入到了海战情境中,观众开始共鸣,被感染,被吸引。电影的音乐偶尔会戛然而止,在硝烟中,李舜臣坚毅的目光扫过观众,慢慢,音乐开始呜咽低吟,伴随着鸣梁海峡喧嚣的海水的节拍,这和声就像“男人粗狂的哭声”,感染着观众,眼睛不由就湿润了。


《鸣梁海战》,今年引进的最好的一部国外大片,几乎能打满分,强烈推荐观影。

Ⅷ 求明朝与西方的海战

西方各国中最先来到中国的是葡萄牙。
他们于1511年占领了马来亚。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于是开始逐渐靠近中国。
他们最初是用对付非洲黑人的办法对付中国人。先后在浙江双屿和广东屯门(现在属香港)建立城堡,抓捕百姓做奴隶。但很快就发现是犯了错误。
当明的水师来到时,他们发现自己的战船无论从数量还是个头上,都比对方少得可怜,也小得可怜。两次海战葡萄牙人都失败了。但他们也有长处让明朝海军震惊。就是可以把轻便的火炮大量安装的战船上。
明朝海军很快利用葡萄牙俘虏掌握了小型火炮的技术。明军中又多了一种武器——佛朗机。
葡萄牙人失败后,先是由王直介绍去了日本。了解了日本,当然也让他们高兴了一阵子。但很快他们发现日本是一个贫穷的国家。除了新开采出来的白银。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个国家还很强。葡萄牙人无法抢夺他们的白银。而葡萄牙自己国家的工业也很薄弱。要得到日本的白银。只有到中国去采购商品,贩运到日本来。
于是,葡萄牙人开始改变态度,要求明朝允许他们到明朝进行贸易。而当时明朝只和藩属国进行以纳贡和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官方贸易(勘合贸易),而这种贸易因为日本各大名争夺贸易特许权,被明朝全面停止。就是海禁。
葡萄牙人开始时期私下和王直等倭寇勾结,打算迫使明朝全面解除海禁。
但后来发现这条路行不通。于是和倭寇决裂。转而和明政府合作。以赢得对方好感。
于是,他们在1553年得到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可以通过澳门把在中国采购的商品贩运出去。销往世界各地(主要是欧洲、拉美和日本)。
租金最初是交给当地官员的。1558年,开始交给明政府。
此后,葡萄牙人从获准专营中国和外面的贸易而发财。双方建立了很和睦的关系。

之后,西班牙人也来到中国要求贸易,被拒绝。
进入17世纪,荷兰人来到东方。要求得到和葡萄牙人一样的权利。遭到拒绝。
于是他们两次进攻澎湖,都被击败。于是去了台湾。和走私中国商品的海盗合作。非法进行走私贸易。
并进攻过澳门的葡萄牙人。但葡萄牙人有明朝的支持,荷兰人失败了。很多人被俘。

当满清进入江南后,荷兰人看到了希望。利用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和父亲决裂的机会独占了台湾。并派人和满清建立联系。

葡萄牙人信天主教,他们向中国传播天主教。明末时,中国有15万天主教徒。南明末代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桂王)和他的很多大臣都信了天主教。
于是,他们是和明朝站在一起的。并打算到欧洲教廷去求援。来拯救这个未来的天主教国家(他们认为的)。可是由于当时欧洲刚刚结束了天主教和新教的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这个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直到后来清兵攻破了广州。(在这里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明君臣逃亡到广西、云南。葡萄牙人看到大势已去,才去联络满清。以求保住澳门这个小的定居点。并继续进行海外贸易(后来由于满清迁界禁海,沿海全部成为废墟,澳门也就没生意可作,逐渐萧条)。

明朝时,日本因为进行海盗活动。被取消了购买中国商品的权利。生活水平下降。当德川幕府建立后,遣使要求重新贸易,遭到明朝拒绝。
当清兵南下后,日本国内要求派兵援明抗清的呼声很高。主要还是为了能够恢复和中国的外交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使得日本可以得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但最终没有行动。(现在有个说法是他们派了远征军,但在海上遇到了灾难,这个说法我不信,当做一家之言供参考)

朝鲜、越南都是中国明朝的藩属国,都在内心看不起清朝统治者。但因为自身实力的原因。只能被迫低头。

所以说,当时我们中国根本不是象历史教科书说的受到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而是通过西方人(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一个合法,一个非法)把我们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换回白银和银币,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为什么中国以前(三国到明)都是以铜钱作为主要货币,而明朝后期甚至鸦片战争以前,却建立了银本位的货币体系。就是因为用商品换来了大量的白银和银币,当时中国充斥着很多国家的银币。进入中国后,很多都被融掉,制成中国人喜欢的银元宝。
所以说,当时的中国明朝是领先于世界。本来会第一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但被那些带辫子的人给毁掉了机会。
有人可能说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太专制了。事实是当时的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经过了上百年。到了美国独立战争后。国王才完全成为了虚君,建立了完善的责任内阁制度。如果再给明朝130年,谁能说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可能呢?!

Ⅸ 明代战争史上有哪些战争值得被拍成电影

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金门海战、明朝荷兰料罗湾大海战,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自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公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后投入了战舰150多艘,士兵几万人;荷兰人方面印支殖民总部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战列舰,在福建金门东南海岸料罗湾展开激战,最后明朝水师在郑芝龙(郑成功之父)为前锋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刘香海盗联军。
屯门海战是发生在1521年(明正德16年)8月底至9月间,由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在屯门地区抗击佛朗机(中国古代指葡萄牙)人的战役。屯门海战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役,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
京师保卫战或称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保卫京师之战 ,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开始的一场首都保卫战。

Ⅹ 电影《澎湖海战》讲述怎样得故事

澎湖海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澎湖海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
澎湖海战经过澎湖海战是指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台湾、澎湖,从而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那么,澎湖海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兵从铜山岛出发,姚启圣也拨三千人同施琅出征。十五日郑军哨船发现清军队已到猫屿、花屿一带,迅速回报刘国轩。十六日施琅攻入娘妈宫,以鸟船当作先锋。刘国轩让邱辉为先锋,自己在娘妈宫港口督战。澎湖海战经过中,由于风势阻扰,清军不敢冒进,只有以蓝理为首的七支舰队攻入。
施琅继而派出第二波鸟船部队,部分清军船只因涨潮被冲向岸边,郑军趁势将舰队分成两翼,意图包围清军。施琅见状迅速突入郑军,欲解救被围困的船只,却被林升率军包围。其本人在交战中被火铳射伤右眼。林升也在战争中负伤,

阅读全文

与明朝与外国的海战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制片厂群众演员 浏览:324
放逐电影国语手机版 浏览:330
迷你老师电影 浏览:488
掐死女孩电影 浏览:401
美女多电影 浏览:83
影音先锋看日韩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965
用4g看电影烧多少流量 浏览:209
悬浮城市大都会哪个电影 浏览:820
国产限制r级电影 浏览:481
用什么软件做电影视频好 浏览:48
关于电影经典俗语台词 浏览:278
电影胶片如何染色 浏览:411
有场外国电影叫什么忠诚 浏览:159
霸王别姬电影故事介绍 浏览:59
爱情食物链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764
台湾大尺度吻戏电影有哪些 浏览:53
中国动画搞笑恐怖电影大全国语版 浏览:225
电影字幕打开方式不小心改了 浏览:571
长沙拍的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721
女人的肚子瞬间变大的电影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