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对于非常不错的电影《长城》(The Great Wall)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我是哥斯拉的主人
传奇的老板
我最喜欢大怪兽了
我有一天坐飞机
经过长城上空
我觉得长城真美啊
如果人在上面打怪兽
应该会很炫吧
我找了几个小兵
(当然,没有一个是中国人)
攒出了剧本
于是《长城》项目诞生
情节相对来说并没有很差啊,除了有一只饕餮在长城上那段我有点懵逼其他都是挺连贯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挺清楚的,没有拖沓感。
Ⅱ 电影《长城》在国外评价怎么样
这部电影有其优势:它的服装让我们脱离现实,它的布景把我们带进了中国的深处,就像其他历史上的发达国家那样,以其规范、礼仪与价值观为基础。这部电影引起了我的共鸣,今日的论述通过马特·达蒙的角色来承担:两个世界的对立——一个被荣誉、道德、勇气和奉献支撑;而另一个却以醉心于卑劣的贪婪为基础:财富、强烈的个人主义同样侵蚀着社会的基石。再以时间为界限:即从2017年1月11日法国开画首日起,到2017年1月15日公映第一个周末止,这一段时间内共计5天的全部评论。因此,好评、差评和中评都存在,并没有什么刻意截取的情况。为什么选择这一段时间呢?首先,精力有限,而且现在长城还在公映期间,每日都有不少新的评论增加,恐怕做不到“同传同译”“讯息速递”;其次,电影《长城》开画第一周也是观众评分变数最大的一周,以低分2.8开画,平均每天上涨0.1分,到第二个星期就基本稳定在3.3分左右,因此首周的评论更具代表意义;最后,100多个评论虽然算不上多,但也绝不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些长短评对于大家了解法国媒体与公众对于《长城》的观点、态度与看法是有一定助益的。虽然未必能够代表全部,但多少也能代表相当一部分人。这里,并不探讨《长城》究竟是好是坏,这个问题依然无解:因为正反双方都能从评论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论点并攻讦对方。那就与初衷相违背了。法国作家约瑟夫•贝蒂埃曾经说过:“电影,是一只对世界张开的眼睛(Le cinéma, c’est un oeil ouvert sur le monde)。”那么他国的评论,也不妨成为我们聆听世界的一只耳朵:这里的评论,不论正确还是错误,不论理智抑或偏激,形形色色各式各样,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另外一种思路——看看欧亚大陆另一侧,来自不同文化、习惯与族群的法国网友,是怎样看待电影《长城》、中美电影合作以及中国大片的国际化视野之路的。
Ⅲ 张艺谋导演的《长城》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面对很多影评人和观众对《长城》褒贬不一的评价,我想在这里说一下我自己看后的一些感受。
开场语
看完《长城》后,心情只能用惊险和刺激来形容。至于有的人说到的恐怖血腥,我倒觉得还好,可能《长城》的血腥点跟我怕的不一样吧!说起血腥,我觉得还是《釜山行》比较可怕。但是,在第一场与饕餮的抗击战中,我还是可以感受到这场对抗的残酷。
有很多人说看了《长城》后有很浓郁的国外大片色彩,就算是镜头的表现上也可以看出。事实上,《长城》这个故事的编剧正是由外国人担任,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感受也很正常,而且极具中国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也是张艺谋的定位。
其实和很多的好莱坞大片比起来,《长城》的角色不算很多,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角色就是在剧中石沉大海了,没什么实际意义。比如《指环王》这部好莱坞大片,它的角色其实也不少,但是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给力去塑造,只是有轻重之分,但是恰好又让观众记得这个角色的特点。我想这就是中国式剧本和国外剧本的不一样,一旦涉及到的角色太多,我们往往有些驾驭不了这种情况,因此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音乐
不得不说一下《长城》的配乐,这次的配乐也是精心的大制作,非常恢弘,既有史诗般的效果,又融入了一些中国的色彩感。其中的配乐《无名令》填的词是中国古文的词,但却用一种西方史诗音乐的感觉哼唱出来,但却不会让人感觉不协调。这次的配乐大师是RaminDjawadi,他曾经为《魔兽》、《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制作配乐。从音乐上来说,我们还是看得到《长城》的态度。
总结
所以,综上分析,这次《长城》在角色的塑造上还是不那么到位的,到头来给到观众手里的还是只有视觉上的享受,至于人物还是没有深入地刻画,导致角色阵容的浪费,但是剧组有钱那我们观众也乐意接受,只是觉得一部戏还是不要太多无用的花瓶,会让整部戏看起来饱满一些。目前的情况是,就角色上来看,中方主角刻画不到位,再加上很多走过场的花瓶演员,导致整个电影的人物特色都显得很单薄。
再说到故事剧情上的一个缺陷,没有错,这次的《长城》主打的是特效震撼的场面,事实证明口碑也不错,剧情发展上一气呵成,非常精彩,配乐也非常雄伟壮阔。但是,我认为,还是少了那么点儿柔软的东西,可能张艺谋导演觉得没必要,可我觉得总有那么点柔软的东西,让观众看完这场精彩的戏后内心有那么点领悟。比如说最后的胜利余光下,中西主角双方的那么一个眼神(不是指男女之情那种)。或者是比较缓慢的镜头切换来体现胜利甚至是饕餮战亡的情景。
看到很多的影评人其实对《长城》这部电影本身的评价并不是非常高,100分打了70分,跟《罗曼蒂克消亡史》、《少年》同分。但是,无论影评人和观众怎么评判,张艺谋做出了第一部靠近好莱坞大片的中国电影,足以对张艺谋导演点赞,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是可喜可贺的。我们的文化做出好莱坞史诗级别的大片会是一种这么样的视觉效果,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正如张艺谋所说的,他开创了这样一个思路,未来可能会出现王艺谋、陈艺谋、吴艺谋……
Ⅳ 如何评价《长城》这部电影
在我个人看来,《长城》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主要是为了讨好外国观众,让喜欢拯救世界的歪果仁顺带着拯救中国。
奥斯卡之所以设最佳外语片,不是让你拷贝美国的。所谓文化输出,是要输出中国独有的文化,而非为了迎合,刻意“无中生有”。其实《长城》也不是一无是处,歪果仁看完,说不定能学会两个中国成语---“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这也算张导成功输出了中国文化吧?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给我留言点赞哦~
Ⅳ 如何评价电影《长城》(TheGreatWall)
最近新上映的《长城》大家都了解多少,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长城》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马特达蒙和景田领衔主演,总投资1.5亿美金。由中影集团,乐视影业,传奇影业,环球影业联合出品。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资达到好莱坞A级电影等级的片子。在看它之前,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马特达蒙和张艺谋的结合,实在很难不让人充满好奇;但另一方面,预告片里看到五色战队的盔甲,却给人带来一丝不好的预感。但是,导演张艺谋和马特达蒙以及巨大的投资还是吸引了我进入了影院。
但是,主角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被什么精神感召这么做?这是看不出来的。电影里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电影的故事中,对信任这个主题的着眼实在是屈指可数。电影中充满了许多堆砌重叠恢弘的所谓大场面,却偏偏缺少价值观的冲突,缺少在重大压力之下人的决定,在脸谱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画。
Ⅵ 如何评价电影《长城》(The Great Wall)
说了看点,就来全面评价一下这部作品吧。其实,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一个名字作为《长城》,投资如此之大的中美合拍片,它的意义应该不止于一部爆米花电影,或者一个单纯的爽片。只是,在此片中,故事对于人物和阵营的简单化处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绝佳的弓术,帮助中国人守城,最后拯救了江山社稷的危机,这真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但是,主角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被什么精神感召这么做?这是看不出来的。电影里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电影的故事中,对信任这个主题的着眼实在是屈指可数。电影中充满了许多堆砌重叠恢弘的所谓大场面,却偏偏缺少价值观的冲突,缺少在重大压力之下人的决定,在脸谱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画。
Ⅶ 电影《长城》的国外评价如何
美国时间2月17日7点,在北美终于开画。票房上,《长城》首日590万美元,位居、《五十度黑》之后,就数据来看,首周三天票房不算出众,但位居当周上映的新片之首,且略高于此前业内预测(最普遍为1700万美元)。所以,也不至于像国内有些媒体所说的“扑街”。”吐槽归吐槽,还是有不少人肯定《长城》的开创意义, 而对于纯影迷来说,这些都是外物,《长城》到底如何,还是你自己的观感说了算。中国人,外国人,也就没什么好在意的了。
Ⅷ 在中国备受差评的《长城》海外放映却持续登顶票房榜,你怎么看
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跟国外的人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一些中国本质的文化内涵,就算是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外国人也根本没有办法去体会,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所在。张艺谋拍的电影长城,在国内没什么好评价,甚至到处一片负面评论,但是去国外以后成绩很不错。
长城这几天在欧洲和美洲得到这些国家人的喜爱,连续在各个地区占据票房的冠军,由此可以看出外国人真的对于长城这部影片情有独钟。其实这点很好理解,长城的名字首先很吸引人,因为中国的长城世界瞩目,外国人并不知道这部影片具体要做什么,看到长城的名字自然是觉得有吸引力。
所以电影好坏,名字很重要,当然在中国的话,这个电影名字并不是很吸引人,因为大家对于长城的了解很深,不可能一个名字就引起好奇。所以中国人看的是长城这部电影内涵,外国人首先被吸引过去的是长城这部电影的名字,这是中国人差评长城和外国人都去看长城的一个最大的原因。
张艺谋的电影长城,吸引外国人的还有一点就是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大家可以看一下电影的宣传,里面充满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这下子外国人自然会去看看中国这部电影到底演的是什么?再加上张艺谋是2008奥运会的导演,世界著名人物,自然一下子就给外国人很大的好奇心。
中国老百姓可不是买张艺谋名字的账,更不会看宣传海报那几个早就了解的文化宣传,所以大家会认真的研究内容,认真的听取看过电影的观众的评价,所以长城在中国手差评很正常,因为老百姓看的内在的电影质量。外国人则不同,看的是表面,看的是名字!所以这也就应了一句中国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Ⅸ 国外评价 外媒怎样评价长城电影 外媒评论长城电影
《国际银幕》(70/100):观众可以被照顾的很好,如果要求不是很高。
《Time Out London》(60/100):不是一部好电影,不过看的还挺愉快。
《娱乐周刊》(58/100):看上去影片可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电子游戏。
《纽约邮报》(50/100):次级品《指环王》,不过它很快就会被遗忘。
《芝加哥太阳时报》(38/100):中国制造的愚蠢怪物史诗电影;《长城》犯了难以置信的错误并极其的糟糕;这部电影在中国已取得2亿美元的票房,很难想象它也能在美国取得这样的成绩,尽管马特·达蒙有号召力。但他在这部他表演生涯最烂的作品里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洛杉矶时报》(30/100):难得有一部钱多无头脑的代表作,说的就是《长城》。
《Indiewire》(25/100):以任何一种文化的标准来衡量都是烂片。如果未来电影业务主要是中美合拍,那《长城》的出现则是个不好的预兆。
《电讯报》(20/100):观看这部影片就像是脑袋往城墙上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