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铁皮鼓电影人物

铁皮鼓电影人物

发布时间:2022-08-03 04:15:32

『壹』 如何欣赏《铁皮鼓》这部电影

是一部以小见大的影片。虽然说影片中充满了“恶趣味”的描写,但是这些“下三路”的片段并没有让人难过和不适,而是带上了一层荒诞的反讽效果。

『贰』 铁皮鼓的角色介绍

奥斯卡母亲,私底下和奥斯卡舅舅幽会,一天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没完没了的吃起了鱼,结果生下奥斯卡后由于饮食过量而死。

『叁』 从哪些角度欣赏《铁皮鼓》这部电影

知识分子的逃脱与落网——《铁皮鼓》试读解

新德国电影的主将之一施隆多夫在影片《铁皮鼓》中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纷繁的象征体系,诸多人物及事物均有不同的意指,因而看完影片后最大的疑问就是:铁皮鼓象征了什么?奥斯卡这个侏儒以及他的揪心的喊叫又指涉了什么?

个人认为,作为和奥斯卡几乎同龄的施隆多夫正是借奥斯卡这一形象表述了第三帝国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角色扮演,他们的逃脱与落网;而铁皮鼓与叫喊声则分别指涉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话语方式。个人以为,知识分子话语既有别于官方的威权话语,也有别于以生存利益为原则的民间民间话语,它应该是一种始终保持清醒不为利诱不为权倾的独立的存在。

影片的第一个段落就暗示了知识分子的产生方式。奥斯卡的外祖父在士兵的追赶下逃到了外祖母的裙子下,于是有了奥斯卡的母亲。换言之,知识分子是在威权话语的逼迫下,民间话语以生存及享乐的原则下产生的。民间话语中的男性角色需要在女性四层裙子的庇护下得以偷生,并最终下落不明。就奥斯卡本人来说,他的出生也很值得怀疑,到底谁是他的生父?阿尔法德还是布朗斯基?这样的设计质疑了知识分子产生的社会道德基础和其合法性。这也直接导致了奥斯卡对出生的恐惧。然而,铁皮鼓作为信仰、良知、道德、正义的代名词引诱了奥斯卡的出生,“恰恰是锡鼓阻止了我重回母胎的强烈愿望(奥斯卡语)”,如同任何乱世下知识分子的产生总是有一连串冠冕堂皇的理由。

由于目睹了成人世界的无耻堕落,奥斯卡以一记逼真的假摔而拒绝成长。也就是在那一瞬间,奥斯卡将自己与民间话语中享乐原则区别开来,代之以自己特有的话语方式:嘶喊。任何人只要敢抢他的铁皮鼓/道义,他就报之以嘶喊的话语方式,以此来警醒麻木中的人们。在反抗了堕落了的民间话语之后,奥斯卡自然开始反抗起威权话语。学校和医院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奥斯卡毫不留情面地震碎了老师的眼镜(同化符号)和医生的标本瓶(禁锢符号)。

施隆多夫也不忘展示蕴藏于人性中不为察觉的恶,那是他和几个孩子们嬉戏的场面,玩伴们残忍地将青蛙置于沸水中,向其中撒尿,并强迫奥斯卡喝“汤”;一边的成人熟视无睹地剥着兽皮。看来知识分子受迫害不仅是中国才有的事。

『肆』 德国二战时期的铁皮鼓是什么

铁皮鼓是一部夹杂了德语,波兰语,和俄语的电影。,《铁皮鼓》是伦勃朗式的田野风景、以及典型的德国街道、人员吵闹的家庭背景下构建的个人反抗史。
《铁皮鼓》以史诗般的恢弘格局展现了德国战时小市民的众生相,是一部以小见大的影片。虽然说影片中充满了“恶趣味”的描写,但是这些“下三路”的片段并没有让人难过和不适,而是带上了一层荒诞的反讽效果。尽管评论界对原著小说褒贬不一,但是对这部电影,评论还是一致称赞的。影片被认为是一部击中纳粹德国要害的政治电影,是“当代德国电影的突破”,也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纳粹主义电影之一。
《铁皮鼓》不是一部情节电影,它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反思倾向。影片利用荒诞而非理性的手法,使观众感受导演对命运所作的深层次思考,从中感悟出生活的某种哲理。
《铁皮鼓》的人物表演极端夸张,整部影片充满了类似的场景。这种荒诞、夸张的表演和情节让影片显得极端丰富。

『伍』 沃尔克·施隆多夫的人物经历

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oendorff),1939年3月31日生于德国。德国导演。早年在巴黎攻读政治经济学,后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曾追随法国电影前辈大师雷诺阿、梅尔维尔、路易·马勒等,毕业于法国电影高等学校,因此作品中常流露出法国风味。他曾做过马勒、雷乃和梅尔维尔的副导演,也是从短片开始创作生涯的。1966年开始当导演,《青年特尔勒斯》预示了新德国电影的觉醒,影片编剧是他后来的妻子和主要合伙人特洛塔。《铁皮鼓》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国片奖。擅长艺术片,具有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也注重市场和同观众的交流,文学功底深厚。
施隆多夫出生于1939年,在法国学习和生活15年,早年在巴黎攻读政治学,然后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他曾做过马勒、雷乃和梅尔维尔的副导演,也是从短片开始创作生涯。1966年,他的处女作《青年特尔勒斯》“预示了新德国电影的觉醒”,影片编剧是他后来的妻子和主要合伙人特洛塔。
施隆多夫于1965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国际影评人奖”。1975年,他根据伯尔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了《卡特琳娜失去的名誉》,评论界由此认为他是极左派恐怖分子的同情者。之后,他与法斯宾德等德国导演合作系列“政治”电影《德国的秋天》(1978年)、《候选者》(1980年)等,凸现了他作为社会批判者的角度。1979年他根据君特·格拉斯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了《铁皮鼓》,不仅在戛纳电影节上与《现代启示录》一同赢得金棕榈大奖,而且赢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世纪90年代,他曾领导德国柏林Babelsberg制片厂,04年卸任。

『陆』 德国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战争片

德国拍过很多战争片,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值得一看的,我推荐以下几部战争片:

极地重生

大多数德国战争片乃至世界的战争片都是描写二战,而反映一战的电影则少之又少,而战马就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影片以英军一名士兵的视角为主,讲述了英军士兵与战马在战场上相依为命出生入死的故事,题材比较小众,值得观看。

『柒』 谁愿意把《铁皮鼓》全都打到这儿

铁皮鼓(锡鼓)
——The Tin Drum
stupidyoyo
德国 1979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ndorff)
主演:马里奥阿道夫(Mario Adorf)、安吉拉温克勒(Angela Winkler)、大卫本
奈特(David Bennent)
可看性: ****
影像品质:****
收藏价值:****
精彩瞬间:
小奥斯卡的每一次“惊声尖叫”,既震碎了脆弱的玻璃制品,又穿透了扭曲丑陋的
现实
外祖母安娜还未婚的时候,一个叫约瑟夫年轻人为了逃避追捕钻进她的大裙子下,
而成为了我的外祖父。母亲阿格内斯和表弟布朗斯基深深相爱,但由于近亲不能结婚,
只好嫁给商人阿尔弗莱德。奥斯卡出生了,但他真正的父亲是谁也许只有母亲阿格内斯
知道。
奥斯卡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了一个"铁皮鼓"作礼物,他高兴的整天挂着它。他在
桌子底下玩,发现了布朗斯基舅舅和妈妈的私情,他觉得成人的世界里充满着邪恶和虚
伪,他决定不再长大。他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他真的就不再长高,停留在三岁的高度
。一次,爸爸抢他的鼓,他大声的尖叫,结果发现,他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从此没有
敢再抢他的鼓。
希特勒上台后,父亲加入了纳粹党。母亲还是频频和舅舅幽会,母亲发现自己怀孕
了,没完没了的吃起了鱼,结果由于过量而死去。母亲死后不久,舅舅也被纳粹杀害了
。外祖母带了一个女仆玛利亚回来,奥斯卡和父亲都占有了她的身体,并且生了一个孩
子。奥斯卡认为孩子是他的,但玛利亚成为了自己的"母亲",孩子成为了自己的"弟弟"
。1945年,苏军攻占了但泽,父亲被杀害,他埋葬了父亲,也埋了伴随20年的鼓。他的
"孩子"不小心用石头砸了他脑袋,这时候发现,奥斯卡恢复了生长。。。
施隆多夫执导的《铁皮鼓》忠实了原作荒诞、讽刺的基调,但从“全能”的叙述地
位中引退出来,把叙述职能赋予奥斯卡——一个心理受过严重创伤的不愿长大的孩子。
让人通过奥斯卡的视角,看到一个夸张和丑陋的世界。为了达到影像上的逼真,展示奥
斯卡的视点,片中有多处从膝盖高度拍摄的镜头。以此把“成年人”的世界诠释成稀奇
古怪的性和政治哑剧,甚至达到了荒诞的程度。这一切更像一个想象的世界,这个世界
的人是怪诞的提线木偶,他们有过分夸张的企图和言过其实的欲望。
与此间时,施隆多夫通过奥斯卡参加的那个巡回马戏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了评述。 只是,这些评述都经过了小矮子的“曲解”或滑稽的模仿

所有这些都让小奥斯卡目睹了人类的种种丑行,成为一个时代见证人。但这一
切并 不意味着影片要描述一种完美的品性,奥斯卡是个带有讽刺意味的人物。他会喊叫
,他 的抗议声能把玻璃震碎,他喜欢捣乱,能把纳粹集会中的进行曲变成了圆舞曲,他
是个 艺术家,在前线侏儒演出团中他是个出色的魔术师,他又是个情种,与玛丽亚通奸
,还和雷吉那同床,他是个叛徒,出卖了母亲的情人,最后又害死了父亲,他干了不少
蠢事。 但也很有天才,奥斯卡就像鲁迅作品中的阿Q一样,在无奈的世界中也有着无奈
的天性。 这种怪诞,夸张、变形的间离效果,正是导演施隆多夫所想要的,他引发人们
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所熟识的经历。
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为影片的荒诞和怪异增加了深度。铁皮鼓这一道
具在影片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奥斯卡身上形影不离的护身之宝,是奥斯卡阻挡“成人
世界”的利器,就像是中国人身上驱鬼避邪的护身符。其实它和奥斯卡身上的特异功能
一样,蕴含着颠覆丑陋现实的意义。这类手法在奥斯卡出生时的特技摄影中也有表现:
助产士把他双脚拎起,一切都颠倒了,他看到了进来的两个父亲,看到了颠倒着的世界
。这一切让人感受到影片传达出的寓意和力度。
该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捌』 铁皮鼓这部电影表达的是什么

知识分子的逃脱与落网——《铁皮鼓》试读解

新德国电影的主将之一施隆多夫在影片《铁皮鼓》中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纷繁的象征体系,诸多人物及事物均有不同的意指,因而看完影片后最大的疑问就是:铁皮鼓象征了什么?奥斯卡这个侏儒以及他的揪心的喊叫又指涉了什么?

个人认为,作为和奥斯卡几乎同龄的施隆多夫正是借奥斯卡这一形象表述了第三帝国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角色扮演,他们的逃脱与落网;而铁皮鼓与叫喊声则分别指涉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话语方式。个人以为,知识分子话语既有别于官方的威权话语,也有别于以生存利益为原则的民间民间话语,它应该是一种始终保持清醒不为利诱不为权倾的独立的存在。

影片的第一个段落就暗示了知识分子的产生方式。奥斯卡的外祖父在士兵的追赶下逃到了外祖母的裙子下,于是有了奥斯卡的母亲。换言之,知识分子是在威权话语的逼迫下,民间话语以生存及享乐的原则下产生的。民间话语中的男性角色需要在女性四层裙子的庇护下得以偷生,并最终下落不明。就奥斯卡本人来说,他的出生也很值得怀疑,到底谁是他的生父?阿尔法德还是布朗斯基?这样的设计质疑了知识分子产生的社会道德基础和其合法性。这也直接导致了奥斯卡对出生的恐惧。然而,铁皮鼓作为信仰、良知、道德、正义的代名词引诱了奥斯卡的出生,“恰恰是锡鼓阻止了我重回母胎的强烈愿望(奥斯卡语)”,如同任何乱世下知识分子的产生总是有一连串冠冕堂皇的理由。

由于目睹了成人世界的无耻堕落,奥斯卡以一记逼真的假摔而拒绝成长。也就是在那一瞬间,奥斯卡将自己与民间话语中享乐原则区别开来,代之以自己特有的话语方式:嘶喊。任何人只要敢抢他的铁皮鼓/道义,他就报之以嘶喊的话语方式,以此来警醒麻木中的人们。在反抗了堕落了的民间话语之后,奥斯卡自然开始反抗起威权话语。学校和医院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奥斯卡毫不留情面地震碎了老师的眼镜(同化符号)和医生的标本瓶(禁锢符号)。

施隆多夫也不忘展示蕴藏于人性中不为察觉的恶,那是他和几个孩子们嬉戏的场面,玩伴们残忍地将青蛙置于沸水中,向其中撒尿,并强迫奥斯卡喝“汤”;一边的成人熟视无睹地剥着兽皮。看来知识分子受迫害不仅是中国才有的事。

奥斯卡对民间话语的认知也体现在母亲安妮与布朗斯基偷情的那场戏中,那是在安妮和布朗斯基迫不及待行乐之时,镜头向上摇至一副装饰画,画的内容正是众美女在林中享乐。在目睹这一切后,奥斯卡冲上钟楼打起他心爱的铁皮鼓,发出他动人的嘶喊。

纳粹举行欢庆仪式的段落非常精彩,奥斯卡用他的鼓声打乱了整个仪式的进行节奏,使之最后成为了一场无聊的狂欢。我猜想施隆多夫想要表达的是只要运用正义的力量,知识分子话语完全有力量打破甚至解构官方的威权话语。

奥斯卡在民间和官方的双重话语压迫下奔逃着,他也向上帝提出过发问。他将鼓和棒槌交给教堂中的天使塑像,一遍遍地发问:“打鼓呀,你为什么不打鼓啊?”神甫却无情地终止了他的妄想。

高潮出现在攻打波兰邮局那场戏,奥斯卡试图和表舅站在一起,然而在隆隆的炮火声终于压倒了他的鼓声,他的铁皮鼓也被高高的悬置起来,尝试着想要拿到它的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犹太人的玩具店被毁于一旦后,奥斯卡的脱逃以失败告终。

侏儒贝布拉是决定奥斯卡其后成长轨迹的一个人,与奥斯卡的鼓声和嘶喊不同,贝布拉的技艺具有充分的表演性,这使得奥斯卡意识到话语原来也可以用来作秀。他终于成为纳粹营前的一个小丑,臣服在威权话语的脚下。这令人想起哲学家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同流合污成为他生命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同时,面对玛利亚和戈莉拉的诱惑,奥斯卡终于也在男欢女爱的享乐中沦落了。在纳粹营房屋顶,众侏儒享乐的场面宣告了知识分子良知的泯灭。在威权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双重引诱下,奥斯卡最终落网了。

影片最后,奥斯卡间接地杀死了无能的父亲,下葬的那一刻,奥斯卡决定重新开始长高,“儿子”投来的石块将其击昏,他跌落在父亲的尸体上。施隆多夫对知识分子的未来还是给出了不少的希望。

施隆多夫通过影片表达了对第三帝国下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自省的也是自讽的。知识分子的侏儒化不仅仅是二战中德国的问题,匈牙利导演萨博的名片《摩菲斯特》讲述的也是异曲同工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同样值得大多数沉默的中国人思考。

阅读全文

与铁皮鼓电影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法忍受伦理电影在线 浏览:319
一个电影中的粉色旗袍美女 浏览:788
找个哪个电影完整版 浏览:345
丑女孩变漂亮的电影韩剧 浏览:681
看复联四需要看哪些漫威电影 浏览:473
焦躁电影简介 浏览:875
中国电影武打片 浏览:182
新上映电影2021国产喜剧 浏览:153
电影独狼演员表 浏览:244
韩国穿越剧古装搞笑电影 浏览:593
经典电影组图海报高清图片 浏览:25
电影婚纱感人台词 浏览:515
做电影映前广告的媒体公司有哪些 浏览:967
动作片粤语版电影 浏览:86
百度看电影怎么样 浏览:234
国产精神病院电影其实是日本人做实验 浏览:128
电影票儿童图 浏览:563
在手机上如何写电影剧本 浏览:371
如何将苹果迅雷的电影导出来 浏览:81
电影杀了女孩三十年后 浏览: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