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甘岭的故事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催人泪下苹果的故事。
电影《上甘岭》留给人们的记忆是硝烟、是血战,是铁骨铮铮的志愿军英雄群像。然而有谁知道,上甘岭战役中,除了有让人回肠荡气的英雄场景,更有催人泪下的战友情深。
前不久,记者见到了影片中八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一等功臣、原志愿军135团七连连长张计发。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这位77岁的老英雄,人未语,泪已流:这么多年来,《上甘岭》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却一直无法从头看到尾。看不下去的原因不光是比电影还要残酷的战斗,更主要的是那担不起、放不下的浓浓战友情。每当看到电影里“全连吃苹果”的镜头,我都忍不住要掉泪。
那是1952年10月31日下午,战斗进入白热化。4连一名负责运输弹药的战士扛来2箱手榴弹,顺便送给我一个苹果。跟我讲:连长,这一仗你们一定要打好。我问他苹果哪里来的?他说是半路上捡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运弹药的路上有水喝。可我知道,路上根本没有水。看到这个战士为了让我们吃一个苹果而说谎,我很感动,就把这个不该收的苹果收下了。那会儿,因为喝不上水,我们口干得话都说不出来,步谈机话务员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出血,用来滋润喉咙,以保证能够与上级联系。我先让话务员吃,他用手掂了掂,传给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司号员、卫生员,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吃,都说该连长吃。当时仗还正在打着,我也顾不上讲更多的道理,手一挥,对大家说:我们能打退敌人十几次冲锋,难道连这么一个苹果也消灭不了?谁不吃这个苹果,就是没有决心坚守24个小时,就是没有勇气战斗到最后。说完,我先咬了一口,然后一个人一个人往下传。就这样,一个苹果在坑道里传了又传、转了又转,到第3圈还没有被吃掉……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心里不安啊!
在这次战斗中,七连打退了敌人十几次疯狂进攻,坚持到最后只剩下8个人,共击毙敌人300余人,缴获6挺重机枪,30挺轻机枪,4门无后坐力炮,2部报话机。战斗结束后,七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张计发荣立一等功,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老英雄1966年因病离休后,主动把关心教育下一代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30多年来,他战胜病魔,足迹遍布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河北、广东等地,深入到学校、工厂、部队,先后作了上千场革命传统报告,听者达百万人次。每到一地,他讲的不是自己,而是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以及战争年代用鲜血浇铸成的战友情。
㈡ 电影上甘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甘岭》主要内容:1952年秋,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企图夺取上甘岭主峰阵地五圣山。上甘岭战役爆发。八连连长张忠发(高保成饰)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师指挥所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
可就在一个上午,敌人竟进攻23次,我军伤亡惨重。敌人继续增兵,师指挥所命令张忠发暂时撤进坑道。第二天,敌人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连队配合其他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大股敌人。师指挥所要求张忠发拖住敌人,使后方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
坑道内的战士每天都有伤亡,他们不仅要跟头顶上的敌人作战,还要为生存而斗争。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战士们相互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战斗。
在朝鲜人民的支援和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他们顽强战斗了24天,让我军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备,最后一举歼灭了敌人。上甘岭战役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
(2)电影上甘岭人物和故事情节扩展阅读
《上甘岭》角色介绍:
1,张忠发
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师指挥所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张忠发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士每天有伤亡,能够战斗的人一天天在减少,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着,终于等到大反攻开始,张忠发率领战士们冲出了坑道,配合大部队一举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战役的最后的胜利。
2,师长
整场战役的指挥者,命令张忠发支援七连军队并坚守主峰阵地,原要求张忠发的连队在阵地上能够坚守二十四小时,以待后援,后来命令张忠发部队暂时撤进坑道里去。
3,王兰
部队里的女卫生员,每天给伤员打水、打针、换药、喂饭、洗绷带、查脉搏,有时还要帮助伤员大小便,然而,不管工作有多累,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4,
孟德贵
指导员,在缺粮断药又短水的坑道里,身受重伤的指导员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里,用他那微弱的声音让王兰对他唱首《我的祖国》,而指导员在战士们深情的歌声中合上了眼睛,带着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离开了朝夕相伴的战友们。
㈢ 上甘岭杨德才原型
电影《上甘岭》用身体堵枪眼的杨德才,原型是战斗英雄黄继光。电影《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故事片,也是新中国最优秀的战争影片之一,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接收某阵地后,在缺粮断水的情况下坚守坑道,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以惊人的毅力坚守24天,最终迎来大部队反攻胜利的故事。
(3)电影上甘岭人物和故事情节扩展阅读
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到11月25日结束,战场主要集中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附近进行。
志愿军先后投入作战的有第15军、第12军等部约4万人。上甘岭战役参战的志愿军部队涌现出大批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在43天的战斗中,仅第15军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
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得上甘岭成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也从此成为了人民军队乃至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高地。
㈣ 请问在《上甘岭》电影的剧情是怎么样的其中出现了什么感人场景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1952年秋,正当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攻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借用武力达到他们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的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率领全连战士坚守上甘岭阵地。他们曾一度被切断与后方的联系,缺粮缺弹缺水,情况艰难,但战士们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在坑道里坚持了二十四天,完成了拖住敌人的任务,使中国人民志愿军获得大反攻的胜利,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形势,迫使美方代表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谈判,并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这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它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为熟悉生活,编导人员赴朝鲜前线与战士们一起亲身感受,半年时间中访问了一百多人,记录了几十万字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编导对战役进程、战斗故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现,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役真实地烘托出来。他没有全景式地表现战役的全过程,而是把视点投向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塑造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志愿军英雄群像。影片多用富于个性特征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如张连长,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基层指挥员的形象。影片的节奏处理也颇具匠心,既有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又有舒缓深沉的抒情段落,二者妥贴地交织在一起,引人人胜。环境气氛和物件细节的创造性运用,也增添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本片插曲《我的祖国》在渲染气氮、表现主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流传甚广。
㈤ 电影《上甘岭》故事情节i
1952年秋,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企图夺取上甘岭主峰阵地五圣山。上甘岭战役爆发。八连连长张忠发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师指挥所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可就在一个上午,敌人竟进攻23次,我军伤亡惨重。敌人继续增兵,师指挥所命令张忠发暂时撤进坑道。第二天,敌人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连队配合其他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大股敌人。师指挥所要求张忠发拖住敌人,使后方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坑道内的战士每天都有伤亡,他们不仅要跟头顶上的敌人作战,还要为生存而斗争。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战士们相互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战斗。在朝鲜人民的支援和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他们顽强战斗了24天,让我军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备,最后一举歼灭了敌人。上甘岭战役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
㈥ 《上甘岭》英雄人物
美国老兵眼里的上甘岭上王成 :老外眼睛也湿润 新中国诞生伊始,美帝国主义将战火蔓延至鸭绿江边。面对唇齿相依的邻国和所承担的国际主义义务,中国人民发出了撼世的强音:“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2008有幸做为随团记者,跟随中国工商界代表团应美中贸易协会主席罗伯特.古德曼之邀正式访美,在美其间很荣幸的跟随谭良宪先生认识了一位上甘岭战役的美国老兵,他麦.卡拉汉,王成的故事也就从他身上拉开了序幕...........
就是这次约见,麦.卡拉汉他不经意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争夺某高地的拉锯战中,他的左腿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炮弹炸飞!
那是1952年的深秋,身材高大的23岁美国陆军二等兵麦.卡拉汉跟随大部队在三角型山(我军称上甘岭)南面的三八线附近集结待命.
当时朝鲜战事正处于相持阶段,为了在谈判桌上赢得控制权和筹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上甘岭某高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守军发动了轮番进攻,中国军队异常顽强,成功击退了联军多次进攻,并造成联军损失惨重,伤亡数百.联军命令麦.卡拉汉所属美军某整编连投入战斗.他们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支援下终于拿下这个久攻不克的山头,而冲在最前面的就是麦.卡拉汉!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整个阵地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尸体和一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士兵!这个中国士兵看上去年龄很小,像个还未发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没有了树枝熟叶的树干上,满脸满身都是泥土;他浑身发抖,好像以身负重伤,两充满了仇恨与恐惧........口中发出"哇啦哇啦"的怪叫声.
"别开枪"!他还是个孩子!他没有武器!麦.卡拉汉向身后的战友们大声呼喊,"我们把他包围....活捉他吧!"
那个中国士兵嘴里还不停地"叽里咕噜"吼着什么,似乎是被俘虏前绝望的纳喊....可是美国兵谁也听不懂,因为美国连队里没有也不可能配中文翻译.
"他背着台步话机!'只听到有人惊恐的喊道.
这声提醒似乎叫美国意识到了什么.....可是为时以晚,无数发炮弹密集的像暴雨冰雹一样倾泻而降,100多个美国官兵被炸的身首异处,那个中国士兵也给炸飞了....
"惨烈啊,惨烈!我为了去救护战友,当场被炮火炸晕......苏醒后随手抓了把土,里面竟有二三十块弹片,那个中国士兵所倚靠的那截一米来长的树干上,竟有一千多个弹片和弹头!麦.卡拉汉提起往事仍不免心有余悸,"整个阵地上仅剩下三名幸存者:一个双腿被炸断,右臂被炸残;另一个被炸的双目失明,双耳炸聋:而我-----左腿膝盖以下全没........
最令麦.卡拉汉追悔莫及和自责的是,他对那个中国士兵"手下留情"竟酿成如此大祸:致使他的百余名战友魂断异国,克死他乡!没想到他的善意之举换走了那么多战友的生命啊!那个中国士兵跟本不领情.而且还不按常理出牌!他气愤无奈地总结道.他仇恨那个中国士兵....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他常常从恶梦中惊醒.他原一为假肢装好以后,他的恶梦也随之了解.然而,无论他走到那里,无论他职务升多高,他灵魂深处的"中国"情结始终萦绕着他......总之他的左腿好像烙下了中国印!
麦.卡拉汉先生,您说那个中国士兵"叽哩咕噜'吼叫着什么您听不懂,现在我可以翻译给您听.他是在说:"........我是851,我是王成!..........敌人把我包围了!亲爱的首长,同志们!请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时在场的所有中方人员全都以是热泪盈眶!
你是怎么知道的?不紧我知道全中国的人民全知道.于是我给他讲了一段"英雄儿女"王成的故事,美方人员眼睛也湿润了,麦.卡拉汉说几十年了我一直在误解.
他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连说中国了不起,在场所有人员自觉的爆发出经久不熄的掌声.
写到这我以是泪如雨下,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㈦ 电影巜上甘岭》主要人物
张忠发
陈德厚
杨德才
师长
王兰
政委
毛四海
孟德贵
炊事员
步行机员
参谋长
三营长
㈧ 在电影《上甘岭》中,你都知道哪些真实的历史故事
电影《上甘岭》是沙蒙,林杉制导的一部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是根据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改编而来,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影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在连长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拼死奋战,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
剧组虽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为了再现当年的场景,最后决定在安东附近造出了一个“上甘岭”。为了体现战争的残酷,在拍摄时,非常注意场景的转换,比如坑道的石头块在炮火的轰击下变成了一堆碎石等等,非常注重细节。让观众更能体会到当时的情节。
所以才有了最后的《上甘岭》,让观众更加的震撼,更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体会到志愿军的无私的奉献精神。
㈨ 上甘岭故事简介30字
《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根据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改编,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影片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为熟悉生活,编导人员赴朝鲜前线与战士们一起亲身感受,半年时间中访问了一百多人,记录了几十万字的材料。电影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㈩ 电影《上甘岭》的主要情节都是什么
上甘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编剧:林杉、沙蒙、曹欣、肖予
摄制:1956年
导演:沙蒙、林杉
作曲:刘炽
类型:故事片(黑白)
主演:高保成
徐林格
刘玉茹
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