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梅兰芳人物形象分析

电影梅兰芳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12 07:09:26

㈠ 电影《梅兰芳》为什么让人泪目

电影《梅兰芳》一直是黎明诸多影视作品中,我最爱的一部。几度想提笔写写我心中的感受,却又怕自己拙劣的文笔“污染”了心中的佳作。于是,就这么一拖再拖,时至今日,才敢提起笔来。

观影无数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缘何当初导演要找黎明来演梅兰芳。黎明在《梅兰芳》中表现得气质儒雅,非常自然,被梅葆玖称赞:“我父亲生前的气质就是这样的。”我也渐渐领悟:缘何梅家在陈凯歌拍完这部传记式电影后表示,五十年内将不再授权其他人拍梅兰芳。梅葆玖说,陈凯歌导演的这部《梅兰芳》把梅兰芳的心态、决心,如何唱戏、如何做人,在台上比女人还女人,在台下比男人还男人,做了精准的概括。也许我说黎明就是梅兰芳会让你不信服,可是,在我的心里,他的的确确就是现代版的梅兰芳!

㈡ 梅兰芳的性格

你问的是不是电影中的梅兰芳的性格?

在电影中的梅兰芳是平凡中见不平凡的人物。梅兰芳的性格:谦逊,内敛,文静,尊重老人,有礼貌,当然也很倔强,比如:
(1)影片中,青年时的梅兰芳在接到邱先生得信后,向邱先生请教,请邱先生讲讲戏,梅兰芳谦恭的体态,说话方式,充分体现了他谦逊这一性格。
(2)影片中,不论何时何地,但梅兰芳与十三燕对话时,都是恭恭敬敬的,体现了她尊敬老人的性格,
(3)影片中,梅兰芳宁可打伤寒针也不给日本人唱戏,宁可和爷爷打对台也要创新京剧的这两场戏,体现了梅兰芳倔强的这一性格。

请采纳!

㈢ 梅兰芳是怎样一个人

梅兰芳是一一个有民族气节,有深厚的爱国热情的人。爱国志士,他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体现出爱国情结。

梅兰芳在中国京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不但在艺术中自成一家,而他的品行 也更为人称誉。梅兰芳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 流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向海外 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3)电影梅兰芳人物形象分析扩展阅读:

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最伟大的演员,以他为代表的中国 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戏剧表 演体系之一。梅兰芳在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涯 中,塑造了众多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 大量优秀剧目,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推发到了更高的水平。

梅兰芳大师在抗战时不愿受日本人利用、不愿给日本人唱戏才蓄须明志,被迫离开心爱的舞台的。他只能画画以抒发感情,补贴家用。但画作又被日本人派便衣警察来捣乱,并且在每幅画上面都贴上了标签,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等等,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因此大师用裁纸刀将所有作品毁掉。

㈣ 梅兰芳的评价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老舍:忽然听到梅兰芳同志病逝的消息。我们都黯然久之,热泪欲坠!我们之中,有的是梅大师的朋友,有的只看过他的表演,伤心却是一致辞的。谁都知道这是全国戏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1913年10月28日,《申报》13版《剧谈》这样评论梅兰芳:梅兰芳之青衫亦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艺之佳,早已名满都下二难兼并,必有特异之技艺以动人,观听者有梨园癖者自必联翩往观,第一台又将座物隙地矣。

中国评论家、戏剧家梅绍武在《梅兰芳全集·总序》评论: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 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 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

(4)电影梅兰芳人物形象分析扩展阅读: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㈤ 纪录片梅兰芳的影评

大众影评网《梅兰芳》影评:导演经验与历史经验
ps:内容有点长,希望 对你有用,若要借鉴最好注明出自 大众影评网

四合院和纸枷锁 我小时候住的胡同,有梅兰芳一栋洋楼,是有露台的二层小楼。 因了陈凯歌的这部电影,各种梅家的资料浮出水面,我才知道这 栋楼是梅兰芳在民国时用来存古董的,而我小时候楼里已住了人。 洋楼做了中式的修正,在一片瓦房中竟然和谐。梅兰芳是讲 究的人,此楼花了心思。六年前,胡同改建成楼区,洋楼被推倒, 作为回迁户的梅家,在楼房的包围圈中,得到了一座新盖的四合院。 楼区挤满低档汽车,四合院门前有一片空地,所以梅家门口总有 扭秧歌的老太太。 四合院是传统,还是洋楼是传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看 罢《梅兰芳》,恍然明白了,四合院是传统。传统是个样式,传统 不需要生活的痕迹。好莱坞受批判,因为好莱坞电影是个样式, 美国人不爱生活。 为了《梅兰芳》,重看了《孩子王》。《孩》中教师第一次上课, 让一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反应是“你要整我么?”这不是 一句话,这是一个时代的险恶。凭此细节,陈凯歌便是一流的导演。 叙事艺术不是直言的,我们只表现人物关系。以人物关系的 变异,来折射社会。所以叙事艺术是反光镜的艺术。 《孩子王》的叙事,有着极佳的分寸感,当学生说完“你要整我么?”,陈凯歌没有顺着这句话去发展故事,而是拍了别的事。 但这句话像一道创痕,留在观众心里,一直在疼。很像是围棋里 的“试应手”,闲置一招,不走了,等全局改观后,这闲置的一招 就成了点睛之笔。 最重要之处不去浓脂艳抹地描画,反而要闲置着,国画里的“留 白”也如此。金圣叹是以美术理论来批《水浒》的,明确地说中 国的画法就是中国的文法。在东方的艺术里,围棋、小说、绘画 的原则是一致的,《孩》颇得此三昧,难怪李翰祥说《孩》是一部 “有道”的电影。因为其故事看似松散而内含玄机,是站在东方的 叙事传统上。 《霸王别姬》有一场床戏,那是段小楼和妻子在受批斗的心 理压力下,爆发出了强烈的性欲。因为害怕,而情欲高涨 个变异的人物关系,折射着社会。他俩的床戏没有在青春时出现, 陈凯歌非要等到这对男女老了,再拍他俩的床戏,真是高明。 可惜在上床前,菊仙多嘴,说自己害怕。其实,他俩做爱了, 就是他俩害怕了。拍害怕,就不要说害怕了。叙事是旁敲侧击、 意在千里的。多了两句嘴,耽误了好戏,普通地解释, 就是表演课上的“无言少言”练习,限制语言交流,以培养学生 对行为的兴趣。 因为表演是视觉化的,行为的魅力大于语言。在审美上解释, 则涉及叙事法。朱天文是侯孝贤的编剧,她只用小女生的话语谈 论艺术。她口中好的叙事为:“什么都在里面了!” 在里面,就像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少男少女 的精气神是完整的,所以有着令人一见钟情的感染力;而年龄大了, 精气神散了,理性分析能力增强,虽可令人钦佩,毕竟不是魅力。 所以好的叙事,要像唐诗一样懵懂,宋诗不如唐诗,便是把事讲 得太分明了。 我们现在的编剧观念,过分讲求事件演进的逻辑,伤害了事 件的血肉,结果很多片子前面情节的铺陈,好像只是为了解释后 面的结果,这便乏味了。 菊仙不必在床戏时说出一番她害怕的话,来跟观众打招呼, 以预示后面她将被整死的灾难。设想一下,一个女人做爱了,接 着她被整死了这个直率的效果更有力。叙事不是为了直说人 物内心的,叙事是折射人物内心的,此处不需要她的内心。 一部电影里,内心表露得太多,往往达不到深刻的效果,因 为内心活动用语言表现出来,总是浮浅的。如果非要用语言,这 语言也要和内心想法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内心是宝贵的,这个 人物才是值得我们迷思的。罗兰,身上 的最后一块布拿掉后,就不性感了 《霸》中的瑕疵在《梅》的中年段落泛滥起来,人人都在掏心 掏肺地说话。《霸》中误戏的“害怕”一词,延续到了《梅》中, 梅兰芳多次表示“我怕”,作为梅兰芳红颜知己的孟小冬则劝他“别 怕”说明他俩没有爱情,真实的孟小冬把梅兰芳骂成一个诱 拐少女的老泡,反而说明他俩有爱情。 陈凯歌的内心是美好的,这种美好是一代革命电影塑造的, 导演总是逃脱不了自己的童年。他笔下的梅孟之恋,很像是《革 命家庭》、《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地下党的爱情,为了一个纯洁的 理想而在一起,男女之间的活动主要是相互鼓励。而梅兰芳首先 是一个尤物。 即便是当代的男旦,也有尤物之感,与他们接触,现实就破 碎了。他们的生活用语保留了很多的戏词,管请坐叫“落座”,女 旦们反而在口语中避免戏词,尽量跟时髦女大学生持平。男旦普 遍有清爽之气,不单是女人的媚态,这点可以从扮演青年梅兰芳 的余少群身上看出来。我分析,这是民国期文人对男旦追捧的根本原因,不是求同 性恋,而是求“清”。在古代诗词、绘画中,“清”都是高品,为 文人梦寐以求。这个结论,是我在查阅鸦片文献时恍然明白的, 抽鸦片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如海洛因、摇头丸一样的强刺激效果, 抽鸦片讲究有一根老枪,要借众生之力。 枪是在烟馆里被千百人抽出来的,枪管内的烟油沉淀到一定 火候,就会产生一种类似名茶而强于名茶的口感鸦片还是 求的一个“清”字。 这种老枪一歇火就变味,只能留在烟馆,不能独享,是真正 的民主,所以大富之家抽鸦片也是去烟馆的。鸦片、男旦、诗词、 绘画在民国文人眼里是一样的,只看是好哪一桩了。 陈凯歌《风月》中的大少爷是个烟鬼,但他躺在家里床上就 抽了,说明他还是个土财主家的孩子,并不会抽鸦片,结果把自 己抽得心理变态、相貌如鬼据此分析,陈凯歌是懂鸦片的, 所以他也懂男旦。 真的懂,《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智囊的袁四爷不是简单的同性恋,他是有审美的,对程蝶衣有一份敬畏之心,他在求“清”。做 梅兰芳智囊的邱如白,则是个没文化、不懂戏的人,这是陈凯歌 有意的设计:邱走七八步给母亲夹菜,用手接着菜汤;邱第一次 见梅兰芳扮女人,就咽了唾沫。 这类粗俗不堪的举动,贯穿全剧,他对梅兰芳没有敬畏之心, 也没有情欲,只有占有欲,所以他会对梅兰芳指手画脚,干扰梅 的生活。 邱如白这个人物,显然不是来自梅兰芳的真实生活,没人对 梅这么放肆。如果不是来自梅兰芳的生活,那么可能来自陈凯歌 的生活,我一下理解了,邱这个人物不是民国文人, 而是个八十年代的艺术院校考前班的老师,陈凯歌可能有过这样 的老师,我学艺时赶上了八十年代的尾声,有过。 八十年代艺术班的多数老师,被耽误了青春或中年,他们有 艺术知识而无艺术素养,教着艺术却不懂艺术。他们给报考艺术 院校的青年做辅导,看重的是成功率,如果教过的人考上了,便 会将这个人当作自己的私货,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影响他,以代替 自己的壮志未酬。 偏偏他们又不太懂艺术,于是变得蛮横。跟自己的启蒙老师 闹掰了我这代人身上是几率很高的事,问了八零九零的人, 几率也高。有恩于你、水平低、对你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干预 欲,算上陈凯歌一代人,看来是长达三十年的社会 现象,但在我们的电影里还没有表现过,陈凯歌作出了突破。 纸枷锁是《梅》片一开始便确立的寓意,纸做的枷锁,可就 是无法挣脱,这是内心的束缚。寓意深刻,可以泛指一切事,但 在片中究竟指什么? 京剧?怕不是,因为全片没有表现梅兰芳对京剧的痴迷。职 业身份?怕不是,因为职业带来的最大麻烦是日本人要听他唱戏,他蓄须明志了,突破了。 邱如白?从视听语言的角度上分析,陈凯歌是这个意思,全 片以纸枷锁开始,以邱如白的形象结束,剧终时看到梅兰芳还没 有摆脱邱如白,我心中生起了寒意。 这种人,外国电影《钢琴师》里有,那是一个父亲,他热爱 钢琴但不懂钢琴,把儿子送入了音乐名校,却要求儿子按自己的 指导来练琴,结果把儿子逼疯了。邱如白便是这样,全片看不到 他对梅兰芳艺术的鉴赏,只看到他浓重的功利心,他在美国大剧 院里的表现就像在澳门赌场一样,梅兰芳演出成功后,他狂喊乱叫, 像个赢了钱的赌徒。 我想,陈凯歌塑造的邱如白不单是在讽刺我们的老师,而是 在泛指我们的父辈,一切凌驾于我们之上的人。或者陈凯歌的生 活里屡屡遭遇这种人,陈凯歌只是出于本能的厌恶,才把电影拍 成了这样。 纸枷锁只能是邱如白。不能说这种人没有爱和付出,但这种 爱和付出是毁灭性的,因为他们是外行。 美育和黑帮 《无极》中雪国人被灭的戏,酷似《小兵张嘎》里日本鬼子进 村的戏,导演都逃脱不了少年时受到的影响。对于陈凯歌塑造的 梅兰芳,我很理解,因为我也本能地是这个路数。 我所受的美育,是要为天下受苦的人代言,在我的青春,对 街头乞丐的兴趣,远远大于漂亮女生。我们崇拜梵高,对高更不 以为然,因为梵高苦到割了自己的耳朵,高更虽然穷困之极,但 他毕竟在塔希提岛上玩土著女人,享受了点生活。

㈥ 梅兰芳的人物评价

国内评价
1913年10月28日,《申报》13版《剧谈》这样评论他:梅兰芳之青衫亦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艺之佳,早已名满都下二难兼并,必有特异之技艺以动人,观听者有梨园癖者自必联翩往观,第一台又将座物隙地矣。
中国评论家、戏剧家梅绍武在《梅兰芳全集·总序》评论: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 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 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老舍:忽然听到梅兰芳同志病逝的消息。我们都黯然久之,热泪欲坠!我们之中,有的是梅大师的朋友,有的只看过他的表演,伤心却是一致辞的。谁都知道这是全国戏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梅兰芳先生是世人景仰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创造的独树一帜“梅派”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他为中国戏剧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载戏剧史册。梅先生属于世界、属于中国,更属于他的家乡泰州。
戏曲理论家齐如山:他之为人不但谦和,且极讲信用而仁慈,又自爱而讲气节。
中国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梅兰芳是“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
国外评价
纽约《世界报》指出:“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演出。”
美国《时代》说:“梅兰芳的哑剧表演和服装展示的演出真是精美优雅,可爱绝伦,美妙得就像中国古老的花瓶或是刺绣的帷幔。这是一次接触,与一种在数世纪中不可思议地圆熟起来的文化的接触。”
美国《太阳报》说:“几乎是一种超乎自然的发现,通过许多世纪,中国人建立了一种身体表情的技巧。”无论理解与误解,梅兰芳让美国人第一次见识了中国的京剧艺术。
美国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斯达克·扬(StarkYoung):“梅兰芳的戏剧艺术并非完全没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它并不具有立体派绘画、抽象的阿拉伯装饰或几何舞蹈设计所具有的那种涵义。跟它确切相似的是中国绘画和雕刻。遗留在我们记忆里的是对他们的抽象画和装饰性的印象,但是我们往往对那种精确性感到惊讶,自然界,一片叶子,一束花朵,一只鸟,一只手,一件斗篷,都被观察得极为精确细致,同时我们也对它们那具有特征的细节所呈现的使人眼花缭乱的色彩缤纷标志感到惊奇。这种精确的标志绝妙地镶嵌在整个艺术之中,这种艺术臻于完美而理想”。他从中国艺术的写意性美学原则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西方人对中国戏曲的某种误读。
苏联剧作家特烈杰亚柯夫:梅兰芳的到来,改变了长久以来西方对中国艺术所持的“异国情调”的说法,中国戏剧“有这样的悠久的历史”,非但没有走向僵化,在这些五光十色的固定形式之中,却跳动着生命盎然的脉搏。
苏联戏剧导演梅耶荷德:梅兰芳的舞台动作——手的艺术表现力,他说:“我没有在舞台上看见过任何一个女演员,能像梅兰芳那样传神地表现出女性的特点。”此外,他还深深折服于梅兰芳“表演节奏的巨大力量”,相比之下,他感到苏联戏剧的“很多缺陷”。他认为梅兰芳在苏联的演出对苏联戏剧产生持续的“特殊影响”。

㈦ 关于“梅兰芳”的影评大家推荐一篇,好吗

个人觉得这篇不错:

在经历了《无极》的风波后,陈凯歌从“蜚声国际”走到了“声名狼藉”。这就是万事万物在这个宇宙中的终极规律:立很难,毁很易。人们都快忘记了他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只记得后现代主义解构过的“馒头血案”。

然而这一次,可以用作大张旗鼓宣传的名号,是梅兰芳。响亮,传奇,永不褪色。陈导在他试图从玄妙的“无极”中阐释天地哲学的努力中失败后,才意识到手上最玩得转的,还是那些帮助他功成名就的传统题材。于是《梅兰芳》的片头字幕显现的那一刻,落寞的锣鼓声在字后鸣响,霎时间令人感觉昨日重现。仿佛那一个关怀人文,关怀民族,关怀国粹的老朋友,又带着新作,踏踏实实地回来了。

影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出:师徒、情人、对峙。故事以畹华(梅兰芳的字)在夜里偷读一封大伯写的信开始。这封信也是梅兰芳一生中最重要的信,读过无数次,也无数次从中得到领悟和力量,——那是一个“纸枷锁”的故事:太后大寿,全宫着红装,唯大伯因舅母过世,身上不敢见红,从而被太监鞭打,并被戴上一副薄薄纸枷锁,破损的话就性命不保。那个岁月里,大伯自知戏子是“下九流”,由此力劝梅兰芳离开梨园行。但影片后部分也透露的信的另外内容,那就是:“或许你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那就勇敢的走下去吧”。

或许梅兰芳从那时起,就成为了一个有使命的人。

《梅兰芳》最漂亮的段落,是电影第一部分青年梅兰芳与爷爷十三燕的斗戏的篇章。王学圻和余少群演绎了电影中最多的唱戏段落,一来一往都十分精彩。别看是“下九流”的戏子,当时戏院的火暴程度,戏迷的疯狂程度,丝毫不逊于现在的歌星开演唱会。如果说越剧出身的余少群还有些青涩的话,那么王学圻则是老练自如地拿准了十三燕这个注定华彩又悲剧的角色,十足的派头和腔调,令人莞尔又激动。

十三燕虽以当年伶界大王谭鑫培为参考原型,但实际上更是老一辈京剧艺人的集合化身。是他提拔梅兰芳,暗暗默许让梅兰芳在梅党领袖邱如白的撺掇下加身段,然后又死死坚持着老一辈的作派和尊严,定不改戏,最终,导致祖孙打擂。这场戏的结局自然是梅兰芳扬名立万,开启了他的时代;十三燕则在场子被砸后,留下遗言,望梅兰芳提拔戏子地位,便仙逝。他在双方最后一次擂台前对梅说的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也成为了电影的名句之一。

电影《梅兰芳》虽是人物传记,但却在史实的基础上大动笔墨,难免有美化的嫌疑。我不知道这是有梅葆玖的功劳,还是陈凯歌从《霍元甲》被告事件中汲取了教训。这就要说到这出电影戏的第二幕:梅孟恋。(下图)

在梨园业内,梅兰芳是王,孟小冬是皇。在一个曾经不允许女人上台的圈子里,孟小冬也是新时代的产物,她又偏偏要选择唱须生。两人1925年在一个堂会上“游龙戏凤”,性别错位之余,又一见倾心,最终被梅党撮合成一对。但是,由于邱如白坚持认为“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就毁了梅兰芳”(因为他说梅兰芳的一切成就都是“源自孤单”的产物),所以他要用计拆散了这对鸳鸯,包括最离奇的那个刺杀案。和史实不同的是,当年记载的是某超级粉丝因为看不到孟小冬登台而去刺杀梅兰芳;电影里,却是超级粉丝因为怪孟小冬缠着梅兰芳而去刺杀孟小冬。

而梅兰芳在历史上有三位妻子,包括孟小冬;电影里,梅兰芳只有原配夫人福芝芳,孟小冬则不过是梅兰芳人生中一段短暂的邂逅和婚外情。甚至连历史上那段梅孟之间由钟情到幻灭的爱情,也在电影里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励志,揉捏成了一个绚丽的传说,一个劳燕分飞的慨叹,一个“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的寓言。

对这样的改编,我们或许该去理解导演和编剧创作的初衷,但也窃以为此举大大降低预期中的戏剧张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据说梅家看了这部电影后都说好,十年内都不会让别的导演来拍梅兰芳,足见导演和编剧挖掘这段隐秘爱情故事的手法,也得到了那方的首肯。如果连被赶出灵堂的往事都被编进来,太苦涩了,换不来电影第二章的凄美,而只会成为网络时代供人随便指点的故时丑闻。

顺便说一句:孟小冬最后嫁给了杜月笙。

记得梅孟分手时,孟对梅说:今后唱戏,绝不会比你差;要嫁人,也绝对要嫁一个不比你差的。她或许做到了。

一直让陈凯歌迷惑的“为什么梅兰芳要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去一个谁都不认识他的地方登台”,在这里得到了导演自己的解读:情变,和使命。

《梅兰芳》第三章的主角,其实是邱如白。这个人物一直贯穿全片,是破解该片的关键之一。讽刺的是,最早推动梅兰芳寻求艺术自由、打破僵化枷锁的他,又让梅兰芳在他的手中戴上了他的纸枷锁。作为梅党最重要的领袖之一,邱如白的原型是齐如山。如果说真正的齐如山是戏精戏痴甚至一度是梅兰芳的导师的话,那么这里的邱如白则更像一个既是超级明星的经纪人,又同时是超级粉丝的人物。

历史上的梅党是一个群体,邱如白(孙红雷饰演)则如十三燕一样,是一个集体化像。这个粉丝,原本对戏曲不屑一顾,梅氏上门求教,都曾因为其身份而不愿出门相叙。但看完一出梅戏之后,却深深着迷,辞掉令人艳羡的工作,全力去做梅的后台,去结拜为兄弟……看到第一出的他,你真的会以为他快要和梅断背了。

这个人物,是《霸王别姬》中,袁四爷和程碟衣的合体。他极力鼓动梅兰芳去美国演出,他策划刺杀案拆散梅孟,在日军攻占中国的时候,他会说,“德国占了英国,英国就永远不演莎士比亚了?”他对京剧的痴迷,可以让他和日本人合作来劝说梅兰芳上台,可以让他不再追随一个不再登台的梅兰芳。但无论落魄与否,当那个心中的名旦再次登台时,他也都会站在观众席里看着他。带着粉丝虔诚的目光,顶着凌乱又斑白的头发。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梅兰芳是不朽的”。

这也是另一个作为超级粉丝的日本军官(田中隆一)的信念,那个军官最终由于梅的罢演而自杀。这个军官坚信着一个如今看起来不那么严肃的观点:“征服了梅兰芳,就征服了‘支那人’的文化。”

事实上,电影《梅兰芳》的英文名正是“Forever Enthralled”,意即“永远着迷”,指向的,或许就是邱如白,和千千万万为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而痴狂的人们。

梅兰芳真正自始自终都靠得住的梅党,是英达饰演的银行家冯子光。胖胖的他,为电影也贡献了不少笑点——我是说好的方面。

但也是在第三章里,梅兰芳的蓄须明志,对日本的“温柔抵抗”,让邱如白逐渐明白了梅兰芳也是一个“凡人”,并在其床前幡然醒悟。的确,梅兰芳至今都是不朽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有着令人尊敬的民族气节,这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能做到会做到的事。这时的梅兰芳很像段小楼,但他却是含蓄的,温柔的,坚定的。同时,他的太太福芝芳也在电影中,被描述成了一个最能隐忍的女性,真正对梅兰芳不离不弃的爱人。即便野史上有别的说法,但陈红没有让这个角色在戏中难堪。

有时不禁觉得,这个电影里有一大堆有个性的、精湛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唯独少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

《梅兰芳》是一部端庄的,不过不失的影片。精彩之处大多集中在前半段,后半段则略显乏力。它只讲述了一代大师前半生的故事,结局在1945年嘎然而止,亦让人意犹未尽。电影着眼于那个风云乱世里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力图展现大小格局中的史诗感,但却远远不及《霸王别姬》的跨度和深度——这一点是陈凯歌自己也承认的。但又何必非要要求到《霸王别姬》呢?基于真实人物的故事,即便大动笔墨,也注定不会有超越事实本原的过于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天马行空的悲情,你甚至不会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给出“颠沛流离”这样的形容词。因为传记片,很多时候,终究只是一幅刻意勾勒的时代图景。

为什么我一直没在前文中提到黎明和章子怡的表现?因为他们真的很努力,但也真的很可惜,——梅兰芳之所以是梅兰芳,是因为他独一无二,任何人模仿不来。历史上或许只有张国荣曾小入过化境,但他扮演的却不是梅兰芳。转过头来微笑的黎明,还是黎明;含情脉脉流泪的章子怡,她还是章子怡。我们领略到的,是当代天王巨星的风采,那白净精致的面容上,没有沧桑、伤痕和岁月。而导演试图做到的,我们想要看到的,并没有完全如愿。逝去的都已逝去,我们不再有机会回到当年;然而更遗憾的是,京剧这个国粹,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眼中,成为了30年代美国人眼中的异乡猎奇而已。

阅读全文

与电影梅兰芳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内地电影发展趋势 浏览:210
电影中国匣 浏览:346
香港电影意念 浏览:989
头脑特工队电影主要内容英文版 浏览:639
亚洲警察国语完整版电影 浏览:663
电影杨德才征婚所有演员 浏览:498
星球大战电影字幕 浏览:167
香港星期天的电影 浏览:893
优酷怎么下载电影到相册 浏览:278
万达看电影时多高先要买票 浏览:80
哪个电影字幕特效做得好 浏览:224
看电影能硬做的时候起不来 浏览:202
爱奴国语版电影在线 浏览:998
电脑上看电影的软件 浏览:915
英语犯罪大全电影 浏览:739
韩国伦理电影俄罗斯美女出演的 浏览:106
最受欢迎的儿童电影 浏览:997
色戒电影哪里可以看完整版观看 浏览:983
哪里能参投电影 浏览:416
洪金宝和利智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