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纯电影代表人物

纯电影代表人物

发布时间:2022-08-16 08:17:38

㈠ 电影上世界上重要的电影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德国表现主义 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 film
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天堂电影院》是其代表影片。

意象派电影 Imagist film
运用一系列相关的意象,以制造一种气氛,或创造一种抽象概念的电影。意象派电影工作者企图利用有关性质的视觉和听觉细节,使镜头与声音的累积,为一个场景或整部影片带来更大的意义,而不需用直接陈述的方式。意象派电影不止是纯粹抽象或韵律的电影试验,而是企图成为一种具有明喻或暗喻的象徵效果沟通经验(通常是诗意或抒情的)。

㈡ 电影的代表人物

中国电影百年代表人物

郑正秋
生卒年1889年-1935年。原籍广东潮州,1902年毕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曾从事新剧运动,受聘为《民立报》剧评主笔,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共同编导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张石川等共同创办明星影片公司。
一生共编导影片40余部,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被夏衍誉为“为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1923年编写了电影剧本《孤儿救祖记》,第一次为国产片带来远远超过外来影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1933年编导的《姊妹花》是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创下了在同一家影院连续放映60余天的空前纪录。

邵氏兄弟
邵氏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从事影片的摄制与发行。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立起一座辉煌的电影王国。邵氏兄弟80年间共拍摄影片1000余部,以商业娱乐片为主,但不乏佳作,有40多部影片获得各类电影大奖,创造了多个第一,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武侠片《女侠李飞飞》、第一部片上发声的有声片《歌场春色》、第一部粤语片《白金龙》,开辟了黄梅调电影和新武侠片两种新的电影形式……

邵氏兄弟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走过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每一步,并且在每一阶段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们的历史几乎是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缩影。

蔡楚生
生卒年1906年-1968年。广东潮阳人,1929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以副导演兼美工师的身份协助著名编导郑正秋工作。1933年拍摄的《都市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之作。

抗战期间,蔡楚生先后认识了周恩来、毛泽东等人,开始自觉地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抗战胜利后,按周恩来的指示,与其他影人共同建立了进步电影的阵地———联华影艺社,一年后又改组成立昆仑影业公司,蔡为编导委员会成员。在战后物资极其匮乏、自身重病未愈的情况下,蔡楚生又与郑君里合作,奋力完成了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
主要作品有《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等。由于对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艺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被评论界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赵丹
生卒年1915年-1980年。祖籍山东肥城。1932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
主要作品有《琵琶春怨》、《上海二十四小时》、《女儿经》、《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中华儿女》、《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武训传》、《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他代表了中国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电影表演最高水平,享有相当的国际声誉。

周璇
1918年生于江苏省常熟,1957年9月22日去世,终年39岁。
周璇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曲和插曲100多首,因其在电影《马路天使》中饰演女主角小红,并在影片中主唱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而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银幕偶像。主要作品还有《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青春》、《忆江南》、《夜店》等。

该片获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第2届“文汇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第1届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1995年上海影评学会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之一
谢晋
生于1923年,浙江上虞县人。1953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谢晋先后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评委。

其它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3项大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4项大奖。《芙蓉镇》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4项大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4项大奖。《女儿谷》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鸦片战争》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5项大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最后的贵族》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李小龙
生卒年1940年-1973年。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广东顺德。1966年因参演《青蜂侠》一举成名,开始私人教授好莱坞名人中国功夫。在不少外国人的心目中,李小龙就是中国功夫的化身。

1971年11月被国际武术权威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被誉为功夫之王、武之圣者。1972年凭《精武门》一片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1993年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199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张艺谋
生于1951年,西安人。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87年开始出任导演。
1985年《黄土地》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88年影片《红高粱》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2000年2月《我的父亲母亲》获第5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评委会大奖。1995年在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被授予终生成就奖。1996年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当代世界20位大导演之一。2005年2月获得好莱坞艺术指导公会颁发的电影影像杰出贡献奖。

李安
1954年生于中国台湾省,祖籍江西。1975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学院,后前往美国留学。
1993年《喜宴》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994年《饮食男女》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5年《理智与情感》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并被评选为美国全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2000年《卧虎藏龙》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获10项提名,并最终夺得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最佳摄影及最佳艺术指导四项大奖。李安本人也获得了第58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及美国“导演协会奖”。

巩俐
1965年生于沈阳,祖籍山东济南。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话剧研究所演员。
1992年《秋菊打官司》荣获威尼斯最佳影片及最佳女主角金狮奖,并获得金鸡奖与百花奖双料最佳女主角奖。2000年因《漂亮妈妈》荣获第24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同时被授予艺术成就大奖,并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获邀出任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㈢ 微电影的代表人物

姜联 (微电影协会第一人,提出“微电影+”微电影行业新概念。 )
杨志平(微影之父)
许少兵(企业微影之父)
谭永华(90后微电影导演代表)
吴亚春(中国公益微电影领军人、广州微电影第一人)
田万良(四川大爱微电影艺术节创办人 ,凭借处女作《零元招租》短短1年时间获得32个奖项 ,被称为国内少有的微电影单片获奖大户 )
史兴庆(微电影研究专家,电影学博士)

㈣ 纯电影的口号是谁提出来的

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杰尔曼·杜拉克(Germaine Dulac)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

㈤ 纯电影的典型代表

电影运动开始于L.德吕克的艺术创作原则,他要求与当时的商业影片彻底决裂,要求以电影手段发掘人与物的特征美。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
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G.杜拉克于1928年拍摄的短片《贝壳与僧侣》(编剧A.阿尔托)主要是分析一个僧侣混乱的心理活动。借助一系列并无内在联系的镜头的组接进行一种精神分析;L.布努艾尔于1928年摄制的《一条安达鲁狗》也是以类似方法表现人的潜意识活动或者是对一种荒诞不经的新比喻的追求。这种电影又被称作超现实主义电影。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生活丑态;另一种则是具有抒情色彩或唯美主义倾向的纪录片,如J.伊文思当时就是在W.鲁特曼和法国“先锋派”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拍摄《桥》(1928)和《雨》(1929)的。
先锋派运动的主旨是企图从电影的形像性和运动性出发,去扩大、挖掘电影的可能性,使电影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艺术。但是“先锋派”运动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从形式出发,以自我为目的,因此也未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作为一次艺术运动,许多实验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镜头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对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欧美电影界,尤其是评论界有时也用“先锋派”一词去形容具有独创性意图的影片或创作手法,自然它们已与上述电影创新运动无直接关系。

㈥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和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冯小刚:作品:《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非诚勿扰1、2》《唐山大地震》《温故1942》
张艺谋: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
杜琪峰:作品:
《夺命金》《高海拔之恋》

喜剧:《瘦身男女》《单身男女》《辣手回春》《向左走向右走》《呖咕呖咕新年财》《大块头有大智慧》《百年好合》《龙凤斗》《柔道龙虎榜》《蝴蝶飞》

动作:《PTU机动部队》《铁三角(合拍)》《放逐》《神探》《黑社会1、2》《全职杀手》《大事件》《文雀》《枪火》《复仇》《暗战1、2》

新片:《盲探》《毒战》
徐克:作品:《蜀山传》《七剑》《铁三角(合拍)》《女人不坏》《深海寻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龙门飞甲》
陈可辛:作品:《如果爱》《投名状》《武侠》
刘伟强:作品:《无间道1、2、3》《拳神》《决战紫禁之巅》《头文字d》《伤城》《游龙戏凤》《精武风云》《不在让你孤单》《血滴子》
李安:作品:《卧虎藏龙》《色戒》
国际作品:《绿巨人》《断背山》《唇红齿白》《制造伍德斯托克》《初来乍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王家卫:作品:《2046》《东邪西毒修复版》《一代宗师》
国际作品:《爱神》《蓝莓之夜》
吴宇森:作品:《赤壁上、下》《剑雨》《生死恋》
国际作品:《飞虎群英》《碟中谍2》《记忆裂痕》《夺宝群英》《希曼》《小夜刀》
姜文:作品:《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
陈德森:作品:《特务迷城》《十月围城》《童梦奇缘》

㈦ 什么是电影

电影是人类知道其确切产生时间和成长历程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从19世纪末开始,法国、美国及其他地区的电影发明家们相继发明了能摹拟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声记录和还原的技术和机器,这种电影技术从一诞生,就被企业家发展成为电影生意,被政治家发展成为意识形态,被艺术家发展成为电影艺术,被研究者发展成为电影理论。一部电影发展史同时也是电影人探索电影规律的历史。

商人首先看出电影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发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电影公司。到20世纪早期,电影公司集中资金建立制片基地,购买昂贵的制作设备,筹资进行故事片的生产,依靠大量观众集体买票观影来牟利。这就形成商业电影生产与销售模式的雏形。梅里爱的明星影片公司、爱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电影公司的代表。而电影语言及电影艺术的诞生和发展,与导演实践和理论探索息息相关,最初西洋镜杂耍的制作人是导演的雏形,随着对电影表现方式和电影特性的探索,相继出现了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电影艺术探索者,这些电影先驱拓展了电影语言和电影创意的可能性。早期的电影创作、电影经营和电影探索是三位一体的,此时,电影制作者同时也是电影语言的探索者,还是电影的经营者,是具有完备职能的电影人雏形。

华尔街为追逐电影工业垄断经营所蕴含的巨大利益而介入电影业,电影业之间兼并、收购并形成垄断,迅速掀起了一股兼并浪潮。到20世纪20年代初,好莱坞只剩下八大制片厂,即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和哥伦比亚公司。八大公司不仅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国内市场,而且迅速取代了法国电影业当时在欧洲市场的霸主地位。制片厂的主要制度特点包括类型电影的配方式生产、流水线配比、大规模制造、明星制营销和首轮影院体系。由于制片厂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最初电影人的完备雏形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电影的创作和经营等关键职能也被分解,这个体系需要统一的指挥和调度职能,特定电影的控制权被集中到制片人手里,形成了制片人中心制。大量的拍片机会造就了大批业务娴熟的职业导演,支撑了好莱坞的大规模生产以及技术升级后带来的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美国电影的强大竞争力迫使欧洲电影寻求突破;19世纪末在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也对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形成一系列欧洲先锋电影活动,其发端于1910年代末期,于1920年代达到鼎盛,活动中心主要是德国和法国,大批学者和艺术家成为导演。欧洲先锋电影一般包括印象派电影、抽象电影、纯电影、绝对电影和超现实主义电影等具体流派,代表流派、人物和作品包括印象派德吕克的《狂热》、抽象电影费尔南德莱谢尔的《机器的舞蹈》、纯电影谢尔曼杜拉克的《第927号唱片》、超现实主义电影路易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等等。这种突出个体风格的电影加强了导演对于影片的控制权。

世界另一边的苏联,自立国起就特别重视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积极培养了一批具有才华的电影人,由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学派,提出了第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导演创作理论:蒙太奇理论,并用之于创作实践,实施导演中心制原则,不朽之作《战舰波将金号》等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成果。

“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同样深刻地影响了电影。“二战”的创伤以及战后的政治幻灭,使得整整一代青年人以创作等方式尽情倾吐自己的失望和愤怒。以1945年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城市》为发端,在意大利兴起了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并以艺术创新为特征的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后来被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而1956年,格里高利丘赫莱伊,根据鲍拉普列涅夫的同名小说拍摄了电影《第四十一》,拉开了苏联诗电影的序幕,苏联开始迎来斯大林后的一个电影创作的春天。

在法国,巴赞开始通过《电影手册》聚集起一些对电影叙事和电影本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年轻人,巴赞对蒙太奇思维与表现方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著名的“长镜头(景深)”理论。《电影手册》还专门研究经典好莱坞,从好莱坞商业片导演中发掘出了电影作者。法国涌现出一批处女作导演,1958年,法国《快报》周刊专栏记者法郎索瓦兹吉鲁首次使用“新浪潮”来描述新涌现的电影现象。新浪潮电影如《四百下》和《精疲力竭》,既反映了整个时代,也充分反映了创作者个人的认识、思索与风格。新浪潮是一次制片技术与制片方法的革命。从新浪潮电影的实践来看,新人们普遍反对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主张电影作者论。如戈达尔认为“拍电影就是写作”,与此同时,部分新浪潮电影实现了独立制片,这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制片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电影作者论是导演研究的重要理论,对导演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理论由法国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等人提出,主张电影像小说、音乐、绘画一样是一个人的作品,即电影作家——导演个人的作品。不是所有导演都能称为“作者”。电影作者资格包含:在一批影片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执行者。影片应具有某种内在涵义,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电影作者是对电影制作全面控制的人,无导演、编剧的区分。戈达尔、特吕弗、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希区柯克等人是电影作者的代表人物。具备电影作者论资格所拍的电影才是“作者电影”。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相对,也称艺术片。作者论的实质是强调电影导演是主要创作人和最终定稿人,其判定依据是导演对作品的控制。

可以说在电影百年的历程中,创作启发理论,理论推动创作,成为一个交互发展的过程。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完全导演论则在电影作者论和制片人中心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导演的完整职能以及与投资人的关系,建立了从新好莱坞、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导演模型和导演资本制的应用原则。

㈧ 什么电影开启了纯电影的先河

「纯电影」的概念和上述先锋电影运动,尤其是法国印象主义电影密不可分,当然那时候还有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等流派,就不细分了,这些运动彼此之间联系很深。

法国印象主义电影运动的失败,是因为它后来渐渐得不到发行商的支持,再加上有声电影的出现,令产业环境更不利于作坊式的独立电影生产。但是,我不认为它的电影传统完全被浪费了。

㈨ 纯电影是谁提出的

法·杰尔曼·杜拉克(Germaine Dulac)

先锋派电影的表现风格之一。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杰尔曼·杜拉克(Germaine Dulac)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视觉交响曲”。她提出的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纯电影风格要求电影完全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剧影响,而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触发观赏者的情绪。例如杜拉克说“纯电影”是“摆脱其他艺术的束缚,摆脱各种主题、各种表演而独立存在的”,它要“让画面来表现的东西,”“让画面的威力压倒影片的其他东西”(《论纯电影》)。杜拉克的 《第927号唱片》(1927)、《阿拉伯花饰》(1928)和《主题与变奏》(1930),亨利·美特的《影像和速度的游戏》(1925)和《纯电影五分钟》(1925)都是纯电影的代表作品。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消失后,这一用语也随之消失,历史上的纯电影被归为抽象电影。

阅读全文

与纯电影代表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文艺电影中国 浏览:247
关于孩子想辍学不读书的电影 浏览:224
集宁哪里可以看电影 浏览:561
好看励志的青春电影 浏览:761
3d电影加字幕软件有哪些 浏览:133
555恐怖电影 浏览:644
平板电脑看电影屏幕 浏览:168
人生电影完整版高清 浏览:179
有什么英文电影适合小学生看的 浏览:180
4G看电影卡爆了怎么办 浏览:478
表白电影英文短片 浏览:153
欧美请青春电影迅雷下载地址 浏览:988
电影剪辑讲解怎么做 浏览:618
vegas电影片尾字幕 浏览:33
抖音50元电影兑换券能用吗怎么用 浏览:370
微信里买好的电影票在哪里 浏览:493
哪里色戒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在线 浏览:794
超级好看的国产动作电影 浏览:567
比高电影院待遇如何 浏览:767
看电影3d坐哪里好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