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中,什么叫人物形象扁平化
人物从扁平到立体分为几个层次。 最低阶的那种是脸谱化人物,即,一个人物所有的属性都集中在某一方面。 比如一个人物被设定为坏人,他的行为特征只有残暴、邪恶、嗜杀成性、六亲不认等。 或者一个人物被设定为拜金者,他所做的一切都集中在鸡贼、为捞钱不择手段、容易收买这些方面。 早期的影视作品经常出现这样扁平的人物形象。反派就是不讲道理的大魔王,主角就是伟光正的大好人。然而这样的设定早已过时淘汰。 现实中的人类是非常复杂的,坏人不只是坏人,可能只是立场不同的敌人,或者在妻儿面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比如《半泽直树》里的分行行长);而好人也不完全是好人,也会有贪念,也会为了保护亲友而伤害出卖另一些人。 高阶一些的做法是赋予人物更丰富的属性,比如让一个善良的人贪恋美酒佳肴(《三个火枪手》的波尔多斯)、让一个智者拥有傲慢的性格(《Doctor who》的Doctor)、让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恪守他自己的秩序(《猎人》的西索)…… 更高阶一些的做法是让每个人物拥有的自己的人生。每个人会成为今天的自己,是因为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所造成的的,父母家庭的教育,交往的朋友,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每一条线汇聚到一起,才成就了如今的自己。每个人物也都一样。 比如,一个反派之所以成为反派,因为他自小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与尊重,可却始终被人轻视和使唤,有一天意外得到巨大无比的力量后,经年累月所积压的不受重视感结合了力量爆发出来,从而成为了大魔王。
⑵ 影评中人物形象怎么分析
影评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要根据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角色设定,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每个人所理解的程度不同,所以说分析的角度也不同。
⑶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1、扁平人物(类型人物)往往只是以某种观念的化身,如吝啬人,伪君子
2、圆形人物(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鲜明且呈现出发展,变化的态势
⑷ 电影中,什么叫人物形象扁平化
是指电影中一个角色所有的属性都集中到某一方面,好人坏人一目了然,人物没有深度。艺术毕竟是来源于生活,而现实中的人没有完全的好和坏,都是同时具备多重属性的复杂个体,单一属性的角色即使是在电影中也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同,而对于这些“失真”的角色设定,就叫做人物形象扁平化。
⑸ 电影中什么叫人物形象扁平化,为什么
“脸谱特征”:所谓“脸谱”,是指人物所有能够被观察到的特征的集合:肤色,年龄,性别,说话风格,习惯性的小动作,车,房,职业,性格,价值观等。(相对故事发展而言)“微不足道”或者“冗余”的细节特征越多,人物就越显“真实”。这种更“真实”的形象塑造也许更受“现实主义”评论家的吹捧,但却未必更高明,因为“脸谱特征”从本质上讲就是“扁平”的。“情节压力下的选择”:人物在面临大的情节压力时做出的选择可以给人物性格带来更多层次。当然这里只是说可以,没有说一定。如果人物的选择与其“脸谱特征”揭示的性格一致,也就是说这种选择是预料之中的,那么只是强化了“脸谱特征”揭示的人物性格,没有增加其层次,仍然给人以“扁平化”的感觉。我们往往更偏爱的是这种情况的反面,即人物的选择与“脸谱特征”有突出的“矛盾冲突”。例如,身无分文的落魄画家,能为素未谋面的富家千金豁出性命(you jump! I jump);即将入狱的小偷,冲进坠毁的飞机中救人([Hero] 1999)。注:电影故事有两个层次:1. 角色层,主要内容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2. 情节层,情节特指外界的,不可控的,能给角色带来压力的事件,如战争,罪行,灾难,竞选,体育比赛等。)人物性格缺乏变化也容易让人觉得“扁平”。人物性格发生变化的诱因主要有两个。最常见,也最有说服力的是,人(内因),即角色在与其他角色建立关系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改变。
⑹ 什么是影视形象
就是演员在电影电视中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象尤勇总是办演警察等正气的人物,所以大家叫他警察专业户,象张铁林是皇帝专业户,王刚总演反面角色,他的影视形象给人的就是个奸臣.说白了就是所扮演的人物角色的类型,先入为主给人的第一印象,赵薇开始给你的印象就是活泼的小燕子,人们也认为生活中她就是小燕子的性格,后来时间长了扮演了其他有突破或影响深刻的角色,象<金华烟云>里的姚木兰,人们对她开始的形象认知才改变
⑺ 人物形象指什么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的外貌,形态,穿着等。还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
正面形象,反面形象正面形象,侧面形象,细节形象等。形象特征是指与其他人物不同的独有特征,即形象个性的性别、年龄、职业、形体、神态、体态、相貌等不同特征。
简介
抓住人物形态特点,即描绘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句子,先析外在特点,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中思考分析体会人物情感。
抓住人物言语内容,领悟其心。即抓住人物语言,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辨析领悟人物思想情感。
抓住人物行为特点,品析其神。几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句,理解表层意思,分析深层含义,品悟人物的精神风貌。
了解人物的生活环境,把握文章主旨,这是基础,然后分析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形象。
⑻ 如何分析电影——(三)影片人物分析
三人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1)人物外形表现: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和导演方法。3.分析N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