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人物石挥央视网

电影人物石挥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2-09-08 02:01:23

A. 石挥的作品

参与影片:
雾海夜航 (1957)
宋景诗 (1955)
天仙配 (1955)
鸡毛信 (1954)
美国之窗 (1952)
关连长 (1951)
姊姊妹妹站起来(1951)
腐蚀 (1950)
太平春 (1950)
我这一辈子 (1950)
哀乐中年 (1949)母亲(1949)
艳阳天(1948) (1948)
夜店 (1948)
假凤虚凰 (1947)
太太万岁 (1947)
乱世风光 (1941)
世界儿女 (1941)
《我这一辈子》
“我”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警察,一辈子奉公守法,吃苦受累,但最终却贫困潦倒,家破人亡。在“我”流落街头时,不仅回想起五十年前的往事,那一幕幕往日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清朝末年,二十多岁时的“我”突然失业,生计成为最大的问题。幸亏同院当巡警的赵大爷介绍,“我”便也当上了一名巡警。这时的清王朝风雨飘摇,清兵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掠夺。我虽是巡警,但除了愤恨之外,却无能为力。幸好不久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大龙旗换成了五色旗,民国建立了,一切似乎又有了希望。
这时,“我”被派到一个姓秦的大宅门去当看门的门警,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了秦大人的骄奢淫逸和腐败生活,心中便又多了几分茫然。“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秦大人跟着一群大人物垮了台,北京又有了新气象。“我”也升任了巡警,生活有了着落,还认识了学生运动的领袖申远。谁知没几年,秦大人又上了台,官做得更火,气派也比以前更大了。“我”又被派到秦家看门,这下“我”的心里可糊涂了。
“我”的妻子因病死去,留下 了大妞和海福两个孩子。警察分署长莫名其妙地将“我”降成了三等警察,“我”的心可伤透了。秦大人四处捉拿革命党,“我”在紧要关头放走了申远。不久,五色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人们都盼着从此能过上好日子。大妞和海福都长大成人了。大妞有了婆家,海福也跟“我”一样,当上了巡警。他与申远很是投机。不久,日本人占领了东北,由于政府不抵抗,几年后北京也沦陷了。同胞们忍受着敌人的杀戮和侮辱,海福的未婚妻也被抓去劳军。身为警察的“我”对此却束手无策。
海福受不了这口气,跟着申远出城参加八路军打游击。申远把青年们送出城,自己却不幸被敌人逮捕进了监狱。
好不容易熬到八年抗战胜利,谁曾想到当汉奸的坏人利用金钱和裙带关系反倒当了官,“我”却因为海福参加了八路军而被抓了起来,受尽了毒刑拷打。在狱中“我”见到了申远,把一肚子苦水向申远哭诉。申远给我讲述了革命的道理,“我”才明白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糊涂。申远牺牲后,我被放出了监狱,自然也丢了差事。我只能靠当小工、捡煤核度日,直到终于流浪街头,沦为乞丐。
一天清晨,人民解放军进了北平城,从梦中惊醒的“我”在队伍中发现了海福,我们父子二人惊喜得说不出话来。“我”眼含着热泪,跟着这支伟大的队伍向前走去。
《我这一辈子》1950年由文华影业公司出品,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民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重要影片,根据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改编。影片采用了当时并不多见的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通过一个警察的个人经历,展现出一幅旧中国饱含世态炎凉和人世辛酸的风情画卷,其中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着广阔的社会涵盖面。在艺术上,影片并不以故事性见长,而是努力追求现实主义的真实感,在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服装道具的选择,人物的情绪语言等都力求真实准确,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影片从导演到表演,都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我这一辈子》由导演、演员石挥自编自导自演,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挥的电影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石挥,原名石毓涛,1915年生于天津。他幼年随父母迁居北京。小学毕业后曾做过铁路车童、牙医学徒和电影院的售票员。1940年,石挥来到上海,相继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艺术团体,参加演出了话剧《正气歌》、《大马戏团》、《秋海棠》等近30个剧目,塑造了多个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成为上海话剧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演员之一。
1941年,石挥开始从事电影表演,拍摄了《世界儿女》、《乱世风光》两部影片后,继而先后在金星影片公司、文华影业公司主演了《假凤虚凰》、《太太万岁》、《艳阳天》、《哀乐中年》等一批有影响的影片。
1950年,石挥拍摄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我这一辈子》,并亲自担任了影片的编剧和主演。1952年,石挥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兼导演,先后在《腐蚀》、《姐姐妹妹站起来》、《关连长》、《宋景诗》、《情长谊深》中扮演了角色。1955年石挥导演的《鸡毛信》是新中国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儿童片,该片获得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他同年导演的戏曲片《天仙配》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香港上映后,引起了香港拍摄黄梅戏的热潮。
石挥表演艺术戏路宽广、感情真挚,并努力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其导演作品虽然不多,但同样体现出能够适应不同的风格和题材的特点,且始终贯穿着富于个性的艺术追求。
石挥,30-40年代从事话剧创作已经有巨大名声,在电影角色创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这一辈子》是他编导的伟大杰作。这是一部新中国建立之初最为典型的表现旧社会时代悲剧的上乘作品。一个人的辈子就是整整一个旧时代的苦难缩影,影片通过一个老警察这样一个特定时代的人,以历经不同时代的经历在表现黑暗社会对人命运的一次次压迫、残害,来证明旧时代的换汤不换药和无可救药。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将“我”一生的辛酸坦露无遗。
从某种程度上说,本片是建国前现实主义影片的一种集中体现,既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式史述的叙事结构和对比手法,又有《马路天使》的隐喻手法和表现手法,也有《神女》式省俭场面过渡方式。

B. 送鸡毛信的是谁

送鸡毛信的是海娃。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2)电影人物石挥央视网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53年顾也鲁和石挥为向国庆献礼开始筹拍这部儿童片,石挥恶补了许多反映老区农民生活的书籍,而影片剧本也是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的。

鸡毛信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传递紧急情报的特殊邮件,信封上粘有鸡毛,以示十万火急。

演员选择

1952年,石挥在挑演员时,同时看中蔡安安和蔡元元兄弟俩,让哥哥蔡安安演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海娃,让弟弟蔡元元演海娃的小伙伴狗娃为此,兄弟俩还到京郊农村体验生活,练了几个月的放羊,开拍后,石挥临时让哥俩换了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鸡毛信

C. 石挥的介绍

石毓涛,石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

D. 石挥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的贡献

石毓涛,石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

E. 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石挥的演艺生涯和他的代表作吗

石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

石毓涛别名:石挥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57年职业:电影、话剧演员 电影导演经纪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代表作品:《我这一辈子》《家》《大雷雨》《云南起义》《福尔摩斯》主要成就:1942年石挥被评为“话剧皇帝”。
1979年授予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
石挥(石毓涛),"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家第二门正廉堂后代,生于杨柳青,出生后不久随父母迁居北京。以后在北京师大附小毕业又断续上了两年初中,后因其父失业生活困难,15岁时就独立谋生了,先后卖过报,在牙科诊所做过学徒,当过北宁路列车服务员,真光电影院小卖部会计等。1940年赴上海,后经幼时同学董世雄(影星蓝马)介绍,参加了“明日剧团”,曾来天津演出。几经磨练,演技逐渐提高,由配角到主角。在四十年代初,参演了30多个剧目,无论正面、反面、青年、老年、喜剧、悲剧,各种角色他都能驾驭自如,特别是他饰演的《正气歌》中的文天祥,《大马戏团》中的慕蓉天锡,《秋海棠》中的秋海棠,更是令人叫绝。因此,1942年石挥被报刊与观众舆论评为“话剧皇帝”。 ”。
参与影片: 情长谊深 (1957) 宋景诗 (1955) 天仙配 (1955) 鸡毛信 (1954) 美国之窗 (1952) 关连长 (1951) 姊姊妹妹站起来(1951) 腐蚀 (1950) 太平春 (1950) 我这一辈子 (1950) 哀乐中年 (1949)
母亲(1949) 艳阳天(1948) (1948) 夜店 (1948) 假凤虚凰 (1947) 太太万岁 (1947) 乱世风光 (1941) 世界儿女 (1941)

F. 《鸡毛信》的主角是谁

主角是海娃。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6)电影人物石挥央视网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两人,父亲(舒适)是民兵队中队长,12岁的儿子海娃(蔡元元)则是儿童团团长。某天,赵父让海娃给八路军送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海娃装扮成放羊娃赶着一群羊携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敌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绵羊的尾巴之下,逃过一劫。海娃被迫带路,晚上却趁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间信一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海娃也再落敌人之手,这回,聪明勇敢的他将敌人引上了歧途,而敌人发现上当时,打伤了海娃的手,这时,八路军赶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鸡毛信

G. 石挥的早年经历

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原名石毓涛(1915--1957),天津市人。 他傲得厉害。旧时的上海滩,一次组剧团,老板宣告:在座几位都是A级演员,拿最高月薪600块!石挥旁若无人地冒出一句:我要601!”一时众人皆惊,事后,石挥就多了个“601”的外号。
就连当时公认的一号男角赵丹,他也不怎么放在眼里。曾有人拿他和赵丹作比较,他不屑地说:“比什么比?我有我的好处,赵丹有赵丹的好处。”
成名前,石挥生活多艰辛,他当过车童,铲过煤,当过牙医学徒,养过蜂,在电影院门口卖过票……就连演戏,也是因为“能管一餐饭”。
受尽冷遇的石挥,早早就看透了世态炎凉,他甚至跟同屋的黄宗江说:“人人都是王八蛋!”黄宗江愕然问道:“也总有好人吧?”石挥慢腾腾地说:“那也要先把他看成王八蛋……”
这个出身于草根的巨星,实在没什么“巨星相”,小眼睛,模样平平。可他的戏演什么像什么。有人正正经经来问他:“您师从哪派”?他答曰:“天桥加京剧”。
的确,小流氓、穷警察、老园丁……这些“小而坏”的市井人物,被石挥演绎得光芒四射。就连曹禺都心悦诚服地说,《雷雨》中的奴才鲁贵,“石挥演的,比我写的都好。”
石挥曾在《假凤虚凰》里扮演过一个假冒富商的理发师,他自创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领带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发业工会投诉。800多名理发师围成人墙,阻止观众进影院看电影。海报上,石挥的名字被油漆涂成了大乌龟,长达一年多,他只能“缩着头”,在家里理发。
“大老粗”演起一代红伶秋海棠,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当石挥那张贴着口香糖当疤痕的脸,凄然地面对观众落幕时,连台下的梅兰芳都高声叫好。
旧时的上海滩,这个处于事业巅峰中的“话剧皇帝”,甚至用他人看来十分狂妄的言语宣称:“我上场前要观众盼着我,在场上要观众看着我,下场后要观众想着我。”
石挥却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剧本,他像着了魔一样,把剧本的空白处写得密密麻麻,因为,“剧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与行之间的空白,才是我们演员创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连他的亮相,也那么与众不同。上场前,先一阵咳嗽,引起观众的注意。接下来,观众看到一把雨伞的伞尖,随着雨伞的收起,观众看到一个人的后背,他在甩伞上的雨水。然后才转过身来,露出真容。 1957年,他被打成了右派。11月中旬,石挥的批斗会在上影厂的一间大会议室举行,100多人挤得满满当当。会上,同事“揭发”他骄傲自大,有点成就,就跟党讨价还价;演戏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一夜间,石挥从人杰变成了鬼蜮。 两天后,这个狂傲一生的“话剧皇帝”,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棕色呢子大衣,戴着他那块全上海只有6块的名表。他吻别新婚三年的妻子,去银行给母亲汇了最后一次款,然后告诉路上的熟人,“以后我不能再演戏了”。
他踏上了最后一部电影《雾海夜航》的道具船,跳进大海,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个在他看来最为合适的去处。
17个月后,人们在海边找到了石挥的尸骨。在话剧《日出》中,石挥曾写道:“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在这一刻,他真正地睡去了。
几十年后,人们又从黑白胶片和发黄的文字中发现了他。1995年,石挥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研究石挥,已经成了电影学院的必修课。一家收藏旧物的旧书店中,常年高价悬赏石挥的旧剧照。
可如今,全国只征集到一张石挥话剧《雷雨》的剧照。照片上,他的脸白花花的,模糊得看不清楚。 石挥才华横溢,戏路宽广,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既注重内心体验,又精于外在表现,是我国演技派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人物,成为中国独具风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艺术家。1957年11月,“反右”运动中,石挥含冤而死。
1979年2月,上海电影局召开大会为石挥平反。1982年3月,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法国电影史学家米特里还说:“我发现了中国电影,也发现了石挥。”
1995年由广电部,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世界电影100周年暨中国电影90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国电影世纪奖评委会授予石挥“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

阅读全文

与电影人物石挥央视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熊欣欣外国电影 浏览:744
超强台风免费版电影高清在线 浏览:107
香港综艺寻人记电影天堂 浏览:122
泰国美女电影评分 浏览:52
类似于鬼故事的电影 浏览:436
哪里能免费看电影 浏览:404
欧美旅行的励志电影 浏览:726
拆弹专家2高清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156
香港电影训练班回忆录 浏览:623
用自己老婆换别的女人的电影 浏览:571
怎么下爱奇艺电影票 浏览:496
春节后电影票什么时候降价 浏览:406
李魁香港电影 浏览:444
爱上妹妹伦理电影 浏览:327
没有去影院的电影怎么赚钱 浏览:445
焉耆安达电影院今日影片查询 浏览:673
电影第二次握手故事情节 浏览:372
神奇动物在哪里2电影票房 浏览:970
女孩海难被救的电影 浏览:999
类似夺冠的外国电影 浏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