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有个老电影讲的是特务破坏新华日报社 几个小报童想方设法卖报 这
中文名
报童
发行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 演
钱江、赵元
片 长
120分钟
上映时间
1979年
满意请采纳。
2. 白景琦扮演者是谁
在《大宅门》电视剧中,白景琦的扮演者是陈宝国。
关于陈宝国:
1956年3月9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委员会副会长。
曾获得过“两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男主角、两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奖”等众多奖项。
在1980年,他主演了首部电影《大渡河》。在1982年,他又主演首部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之后,他还主演过《大宅门》、《大明王朝1566》、《湄公河大案》、《汉武大帝》、《茶馆》、《北平无战事》、《老农民》等众多影视剧。
3. 找一部关于卖报的老电影
是一部很老的由话剧改编的电影,而且电影里第一次出现了周恩来的形象。
片名:报童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年代:1979年
剧情介绍:
电影反映的是在重庆的《新华日报》社报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如何突破特务的阻挠,使抗战时期的真实新闻能够大白于天下的故事。
4. 报童的电影名
电影名:报童
制片国家:中国大陆
制片机构:北京电影制片厂
上映年份:1979年
影片颜色:彩色片
放映时间:120分钟
5. 报童的介绍
《报童》是由钱江改编,钱江和赵元联合执导的电影,王铁成及李若君等参加演出,1979年在中国上映。《报童》的剧情讲述的是周恩来副主席闻讯率报社人员和报童上街散发报纸,使“皖南事变”大白于天下。
6. 求一部比较老的反应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
名为《报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不是解放战争,根据同名话剧改编。
7. 报童的观后感
首先简要叙述原文内容,对所读文章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写作部分主要是为写自己的感想做一个前期铺垫。
这部分写作的重点一定要突出“简”。接着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写出能支撑观点的事实,展开联想。一篇简单的读后感就完成了。
“玲玲玲……”我怀里像是揣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因为这堂可是语文测验。老师一把试卷发下来,我就三下屋除二地做好了,幸好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当做到了阅读这道题,这篇阅读的题目是《报童》。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这片文章是写一个小姑娘为了帮助病了的`邻居张大爷,每天都要在寒风中卖报赚钱。在寒冷的一天傍晚,作者买了她的一份报,她竟为了找一角钱给作者而花钱买票上车,当时作者非常感动。表现了这个小女还那种心地善良,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读了着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舅舅。
我的舅舅是开公共汽车的,整天在车站忙来忙去,很夜才回家,那是因为他对工作太负责了。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一个商人上了我舅舅的车,说是赶路去外地做生意懂得。可能是因为行李太多了,商人下车了,却拿漏了一个行李,我舅舅把车开会车站检查车的时候才发现。
舅舅想:一定是那个商人留下来的,要是那商人发觉了,他一定会非常哪个着急,我得赶快给他送去。于是,舅舅便骑着摩托车去找那个商人,经过千辛万苦,才知道那个商人住的酒店,就把那个大皮箱还给了商人。那商人把皮箱打开,里面竟装满了一叠叠一百元的钞票。那个商人非常激动,说要给舅舅一万远。
可舅舅说:先生,如果我是要钱的话,我就不会把这大皮箱还给您,您还要用钱做生意,记住要好好保管呀!”说着,舅舅也不留名,骑着摩托车回家了。这是那商人查我舅舅的家庭电话,打电话来到家里,说是怎也要好好地感谢。我们才知道这件事。
读了《报童》着篇课文,我体会到做人的大道理:做人一定要诚实,无贪念。而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但也有很多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世界沙锅每个人都能作到诚实善良,拾金不昧,那么,世界将变得多么的美好!
8. 报童 电影故事介绍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党报。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在毛主席、党中央直接关怀下,亲自领导南方局、《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突破重重险阻,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对日本的投降阴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茂林地区我新四军发起突然袭击,致使抗日将士受到重伤亡,叶挺军长被俘。重庆《新华日报》报童石雷的爸爸妈妈也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噩耗传来,小报童们悲痛万分。可石雷却一点儿都不知道,他正在和一个喊卖国民党《中央日报》的流浪儿蛐蛐谈心,告诉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受苦的人。当石雷从周副主席的警卫员小何处得知有妈妈捎来的信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还准备了几样小礼物备送给小伙伴们。直至石雷从李大姐手里接过母亲留下的那封溅着鲜血的没写完的信时,才知道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蒋介石为掩人耳目,利用新闻检查所扣压《新华日报》的社论的稿件,并利用停电阻挠报纸的出版。紧急关头,周副主席带来了发电机。周副主席关心着每一个报童的欢乐和苦难,告诫他们要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国民党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并逼迫重庆各大报纸将这消息登在头版头条。周副主席闻知,痛斥何应饮,并奋笔疾书。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封馆,捣毁《新华日报》营业部,没收报纸,殴打、关押报童……周副主席不顾个人安危,率报社全体人员和报童,冲破封锁,上街散发报纸,使“皖南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以石雷、草莽、腊月为代表的《新华日报》报童,成为“新华军”的小尖兵,顽强地和敌人斗争。
9. 卖报歌的诞生
《卖报歌》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歌词: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
走不好,滑一跤
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9)电影报童人物背景扩展阅读
《卖报歌》创作背景: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卖报童”的原型便是她。这名小女孩姓杨,十岁,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人们都叫他“小毛头” 。
有一天“小毛头”饿得头昏眼花,摇摇晃晃的时候,一辆电车靠站,一批人从电车上涌下来,“小毛头”被撞倒在地,头上起了血泡,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小毛头”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帮她拾起了报纸,还扶她起来,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