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知道电影《桥》中的党卫军上校扮演者是谁吗
是那个德军上校霍夫曼吗
扮演者是东德演员Rolf Römer, 他还扮演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上校冯·迪特里施
由于是反面人物,字幕中的配音演员表故意略去了。
『贰』 南斯拉夫影片桥谁是叛徒
南斯拉夫影片桥猫头鹰是叛徒。
猫头鹰是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人物,德国党卫军军官,以苦肉计打入游击队,最终被游击队长老虎识破,在桥上和老虎对决时被老虎击毙。
影片讲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期,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炸毁的故事。
(2)电影桥人物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南斯拉夫电影《桥》讲述了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
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
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叁』 南斯拉夫影片桥谁是叛徒
南斯拉夫影片《桥》猫头鹰是叛徒。
猫头鹰是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人物,德国党卫军军官,以苦肉计打入游击队,最终被游击队长老虎识破,在桥上和老虎对决时被老虎击毙。
《桥》剧情介绍:
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
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博·德沃尔尼克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肆』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有哪些人物
勇敢
『伍』 有《桥》这部电影吗
有啊~~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
影片简介
导演
由哈·克尔瓦瓦茨导演
演员
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演员瓦·齐霍耶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
出品
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
地区
前南斯拉夫
类型
经典二战影片
剧情简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布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是哈克尔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演员巴日沃伊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老虎。这部影片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边缘。为了挽救危局,德军将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故事就发生在南斯拉夫,德军撤退将经过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一个游击小分队奉命炸桥,如果炸掉了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大桥的重要性,布署了一个团守卫,大桥四周戒备森严,另有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经过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惨烈的斗争,在桥梁设计工程师的舍命帮助下完成了任务。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他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和口琴并高唱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陆』 南斯拉夫电影《桥》演员们~
有两个我知道猫头鹰的演员雷、巴希奇后来成了克罗地亚共同体的党员,还活着;老虎的演员巴塔,日窝伊诺维奇,还在演戏,2005年在塞尔维亚电视喜剧还能看到他,他很牛,我才16岁,但很喜欢看他演瓦尔特,老虎,米卢提等老南斯拉夫电影
『柒』 电影《桥》的故事,工程师惨死,原型闹乌龙,歌词姑娘变朋友,还有什么
说到关于“桥”的电影,你会想到哪些?可能有好多,比如《卡桑德拉大桥》等,
说到关于“炸桥”的电影,你也许会想到《奇袭》,但可能还有更多人第一印象都是那部南斯拉夫电影《桥》。
牺牲,影片最后,工程师用生命炸毁了自己心爱的桥,这个结局不仅是致敬原型亚乌克维奇,也是在致敬那些为了民族解放牺牲的人们,这些牺牲里有战士也有工程师,当然还有那座“好桥”。
让人遗憾的是,桥炸了,还能修复,可国家没了又该怎么办呢?克尔瓦瓦茨导演去世前一直不能理解的就是南斯拉夫的消失。而我们作为看客,重看《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时同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捌』 南斯拉夫电影 桥,中的猫头鹰是好的还是坏的
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猫头鹰是反派,是德国特务,假装是正面人物,救出游击队员,试图卧底到游击队内部,却反被游击队将计就计。最后被游击队打死在桥上。
『玖』 《桥》的资料
桥 作者:冰心 《桥》是一篇清秀隽美、诗意盎然的短篇小说,可以看作《空巢》的续篇。作品构思精巧而新颖,通过女主人公琳达飞越太平洋时的缕缕情思,打破了时空的间隔,勾勒出侨居异邦的第二代华裔的生活道路,表现出大洋两岸不同的生活节奏。主人公琳达生在中国,长于异域,她从母亲那里受到了祖国丰富文化的哺育,因而对祖国怀着深厚的情感,她常沉浸在祖国的优美文学的心灵环境里,她神往着祖国的故都和江南秀丽的风物。在异国,她觉得自己好像是一叶在大海上飘荡的孤舟,着不到边际。可是从台湾传来的却是祖国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的阴影,她忧伤,抑郁,她不敢回到“荒烟衰草”的故国。但是在祖国亲人的召唤下,她终于回来了,她目睹了展翅腾飞的祖国的英姿,使她处处感到温暖、亲切,她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如果小说这样结尾,应该说也不失为一篇好作品。但是作者不蹈覆辙,表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铁的事实清除了谣言的歪曲,加深了对祖国的理解。她独辟蹊径,赋予女主人公以崭新的使命:“你不是一个两头够不着的边缘人,你是一座桥,两头的桥脚都踏在很坚实的土地上,你要让桥两边的人们,不断地往来在这座桥上,交流着两国的文化和感情……”亲人的临别赠语,代表着祖国的声音,像鸣钟般在她耳边震响,使主人公从离愁别绪中摆脱出来,自豪地说:“我是一座桥!”它使作品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格调转为昂奋。
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党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因此可以说是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长故事片。 导演:王滨 主演:王家乙 吕班 江浩 陈强 剧情简介: 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援解放战争,接受了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开始,总工程师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对完成任务持怀疑态度。有的工人群众也存在雇佣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厂长主动深入工区,深入群众,启发动员大家为修复大桥出谋献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为制造修复铁桥需要的桥座和铆钉,他们先修复了炼钢炉;第一次炼钢失败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办法,并获成功。此后,工人们也克服一系列困难,造出了桥座和铆钉。为按时完成修复铁桥的任务,铁路工厂的工人们群策群力,响应上级号召,投身修桥工作,终于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将大桥修复。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片的首创意义在于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描写了中国工人阶级为缔造新中国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塑造了新中国主人公的崭新形象。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作风格。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桥导演 哈·克尔瓦瓦茨导演 演员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 地区 南斯拉夫 类型 经典二战影片 剧情简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部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多名游击队员前仆后继的牺牲,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他自己也与他最爱的杰作一同玉碎。 影片背景 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是哈克尔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演员巴日沃伊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老虎。这部影片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边缘。为了挽救危局,德军将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故事就发生在南斯拉夫,德军撤退将经过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一个游击小分队奉命炸桥,如果炸掉了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大桥的重要性,部署了一个团守卫,大桥四周戒备森严,另有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惨烈的斗争,在桥梁设计工程师的舍命帮助下完成了任务。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他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和口琴并高唱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这首对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其实不是南斯拉夫民歌,而是二战时意大利游击队之歌。后来被传到很多地方,南斯拉夫在1975年的电影《桥》中引用了这首歌。这首歌的原唱为意大利语,“Bella ”是姑娘的意思,而汉语却翻译成了朋友。 Bella Ciao这首歌在意大利十分流行,据说听着它的旋律,大多数意大利人能跟着唱出来
桥主演:卡拉拉·伊莎娃 | Linda Rybová | Vladimír Javorský | Ladislav Ondrej 地区:美国 年份:2003 片长:30 min 看点:关于一位父亲不得不在爱与责任间做出选择的充满诗意又令人震撼的故事... 故事情节: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有着可爱儿子的单身铁路工人,故事发生在冬季,火车站台列车发车的那一刻,镜头一开始便选择了在父亲抱着的儿子眼中的站台及火车上的人们,这也为以后的故事埋下了'离别'的伏笔,前半段重儿子的聪明懂事可爱及父子之间情深,后半段情节是父亲在爱与责任间做出选择... 另一条主线是开头儿子眼中的一个开朗红毛线帽子女孩,主人公与她互不相识,但是他们在故事中都在对方失意时无意识的给予了对方新的希望...
桥简介 片名:The Bridge/桥 主要演员阵容: · Aaron Douglas 扮演 Frank Leo · Frank Cassini 扮演 Bernie Kantor · Inga Cadranel 扮演 Jill · Michael Murphy 扮演 Ed Wycoff · Ona Grauer 扮演 Abby St. James · Paul Popowich 扮演 Tommy Dunn · Theresa Joy 扮演 Billy 北美首播时间:2010 Midseason 类型:Drama、Crime 预定集数:13集 实际播出集数:12集 制作公司:990 Multi Media Entertainment Company、CBS Television Studios、CTV、 剧情 CBS电视台2010年度新剧“The Bridge ”是续“Flashpoint”后CBS电视台有一次和加拿大台合作拍摄电视剧,故事讲述智勇双全的警官Frank Leo (Aaron Douglas 扮演)刚被投票选为警察联盟的领袖,虽然这个头衔来的有些意外但他已经成为警察联盟中8000多警察的楷模;在工作中警官Frank Leo 一直是尽职尽责地打击着街道上的各类犯罪活动,但面对警局的内部腐败倾向和上司对自己施加压力使得Frank Leo显得力不从心。Frank Leo唯一信任的人就是他的搭档兼女友Tommy Dunn (Paul Popowich 扮演),两人在巡逻时经常走过将贫民区和富人区分开的一座桥,除此之外还有上士Bernie Kantor (Frank Cassini 扮演),一个习惯鼓吹道德和理想思想的家伙;Jill (Inga Cadranel 扮演),是个心眼狭窄的侦探,如果看到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提拔后牢骚做多就是她了;Billy (Theresa Joy 扮演)是个总是向别人证明自己不比男人差的年轻女警察;警局局长 Ed Wycoff (Michael Murphy 扮演),是个精明圆滑的正直“小人”,还有精明能干的检举人Abby St. James (Ona Grauer 扮演) 最近刚刚入伙到警察联盟,对Frank Leo 有几分好感。如今的Frank Leo 虽然是名利双手,但是在警局的幕后政治舞台依然少不了与之对抗的敌人。 参考资料:网络
『拾』 关于电影《桥》里的演员名称
【前联邦德国影片《桥》(1959)】
导 演:Bernhard Wicki
编 剧:曼弗雷德·格雷戈尔 Michael Mansfeld KarlWilhelm Vivi
主 演:沃尔夫冈·斯顿夫 Corla Trantow 冈瑟·霍夫曼 卡尔·迈克尔·鲍尔泽 Frank Glaubrecht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1969)】
导演
哈·克尔瓦瓦茨导演
演员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
地区
南斯拉夫
类型
经典二战影片
剧情简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部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是哈克尔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演员巴日沃伊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老虎。这部影片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边缘。为了挽救危局,德军将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故事就发生在南斯拉夫,德军撤退将经过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一个游击小分队奉命炸桥,如果炸掉了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大桥的重要性,部署了一个团守卫,大桥四周戒备森严,另有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惨烈的斗争,在桥梁设计工程师的舍命帮助下完成了任务。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他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和口琴并高唱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桥》主题曲《啊!朋友再见》
感人的战争歌曲都是悲剧性的,中国人最喜欢的战争歌曲也都是悲剧性的。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国人看来,朋友之事很重要,这大概就是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见》的原因之一。从美学角度讲,这首歌有一种看似平淡、但极为深刻的苍凉之美,歌词平实而又深挚。影片歌颂的年轻的反法西斯英雄在微笑和牺牲的同时,这首歌一直在回荡: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侵略者闯进我家乡
啊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多么美丽的花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多么美丽的花
进入中国30年了,谁也挡不住这首源自意大利民歌的电影插曲的魅力。“啊!朋友再见”成了中国语言中一句高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