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淮海战役谁提出来的
粟裕
淮海战役名称的由来就是粟裕最早提出的“小淮海”作战计划中“淮阴淮安、海州”的地名
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国共产党“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中国共产党占据主动决战权。
此后,关于战役部署的讨论一直在进行,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华野,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应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减轻华野阻援的压力。
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
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故此,中原军区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次日,毛泽东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㈡ 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
后半生一直忍辱负重的粟裕到了晚年,终于忍不住说出了一句埋藏在心底的话:“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粟裕在政治上一向低调,两让司令,一辞元帅,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典型的中国特色。
其实不仅粟裕明白,明眼人谁都清楚,这司令,这元帅,粟裕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张鼎丞是位好同志,资格也比粟裕老,可是却不是华中军区司令员的合适人选。粟裕之所以要把司令让给这位老首长,主要还是从摆平关系考虑,他毕竟是生活在论资排辈的中国。
淮海战役的成果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1]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㈢ 电影淮海战役怎样呀
电影版《淮海战役》太让人失望。战役从提出、运筹到指挥,包括最终形成南线大决战而发出"齐辰电",也包括对整个战役走向情况的把控,都是粟裕将军通过一封封电报通过中央军委部署完成的,但在电影版《淮海战役》中,做为主角的粟裕将军就像个传令兵一样,忙的不亦乐乎。最不应该有的镜头是"洗冷水澡",作为个人习惯,怎么能放到生死悠关的铁血战场上?还按排刘陈两个司令员去请示汇报工作,这也太假的可笑了。
淮海战役,在宏观战略决策的大政方针上是由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导,在战役的主要方向、主要作战方向的前线具体决策上是粟裕指挥和由第三野战军实施。战役的一个配合方向,是第二野战军在第三野战军的协助下消灭了黄维兵团。
而电影《淮海战役》却主次颠倒,粟裕的决策和指挥只是被浮光掠影地、简略地表现,而作为不是主要方向的、战役次要的、配合的方向,却是成为了电影的主要部分。
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者粟裕没有被公正地表现出来,电影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后来的 历史 结果来决定以前的 历史 状况,甚为荒唐,对 历史 极不负责任,误导了我们的后代的认知。《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拍得最令人诟病的。人民心中的形象没有在电影中得到表现。
重点不突出,关键场景缺失。如:没有主席亲自交代“我把指挥交给你”,以及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场景。
看了网友的评论,原本想去看电影(淮海战役),演的这么槽,又改变 历史 情节,决不看了。三大战役本是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军委亲自布暑,不实出毛主席,不突出主要战役指挥者,就失去意义了。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宏大、影响最深远的伟大战役,是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浓笔重彩。
可惜,电影《淮海战役》,硬是被不懂、不了解或曲解 历史 的编剧、导演搞成了“不知所云”,最高决策者 伟人被淡化,战役的真正军事指挥者 粟裕被边缘化,厚重的 历史 ,被他们搞的不伦不类。
尊重 历史 ,反映 历史 真相的影视作品,才有生命力,否则,在拼命“广而告之”,也只是昙花一现。
电影《淮海战役》,场面宏大,空前绝后,值得称赞。
说主题:要说九十年代拍摄的淮海战役怎么样?一句话:对粟裕有失公平,距离真实有差距。
毛主席有言: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定论。[赞][赞][赞]
所以,电影《淮海战役》最应该把粟裕大将的指挥艺术、战略眼光,要有更多的展示,而电影,却有遗憾欠缺,许多镜头都“喧宾夺主”了……。原因嘛,也许是当时的政治需要吧?
电影《淮海战役》可以说演员演技可圈可点,场面宏伟,大致符合 历史 史实,但重点人物刻画主次不分,使学过 历史 和懂军史的人大跌眼镜。
听说电影淮海战役拍了两次,所公演的电影是由当时的 历史 局限所致,主次颠倒。现在可以将两次拍摄素材根据 历史 事实重新剪辑即可。
淮海战役这部电影没看过,本来想看看,看到网上的评论;已经倒了胃口,决定不看了。淮海战役本是刘、粟是主要指挥。这在毛主席、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就可以看出。 历史 就是 历史 ,来不得半点虚假。特别是 历史 体裁的影、视剧,更应该实事求是反应当时的 历史 真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希望中央严把 历史 影、视剧的关,杜绝改变 历史 真实性的 历史 影、视剧再次出现!
说心里话有点失望
看了许多评论 很欣慰,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㈣ 淮海决战,反复出现华野首长,华野首长到底是谁大家都讳莫如深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是粟裕,286看起来真能
由于历史和文革原因,因为很高级别的领导对粟裕有误解和打压,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粟裕的价值一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毛泽东:“他最会打仗”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军中粟裕被认为打仗最像毛主席的将领,从指挥小型游击战到运筹大型战役,毛主席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粟裕的信任和赞赏。三大战役仅有淮海战役是以少胜多,60万对阵80万最终歼敌5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毛泽东事后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刘伯承由衷地向中外记者称赞粟裕:“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
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粟裕,看看这篇真实的粟裕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58761.html
㈤ 淮海战役主要人物
淮海战役主要人物
【我方主要人物】
毛泽东:最高统帅
邓小平: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中原野战军政委
刘伯承: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中原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粟裕: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谭震林: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委
李先念: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陈赓: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陈再道: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陈锡联: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杨勇: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王近山: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
秦基伟: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
叶飞: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宋时轮: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
韦国清: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
【对方主要人物】
蒋介石:最高统帅
刘峙: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杜聿明: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前进指挥部主任
邱清泉:第二兵团司令
李延年:第六兵团司令
黄百韬:第七兵团司令
刘汝明:第八兵团司令
黄维:第十二兵团司令
李弥:第十三兵团司令
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司令
㈥ 老电影《黄桥决战》中,为何没有出现粟裕将军
里面的“谷盈”就是以粟裕为原型的
粟裕脾气耿直,得罪很多人,自解放后一直受到排挤,很不如意,这部电影极大的拔高了陈毅,并且还是叫陈老总,但粟裕只能用化名出镜。
㈦ 淮海战役时,简称粟陈张是谁,粟是粟裕,另外两个是谁
陈士渠、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