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眼睛主张人物

电影眼睛主张人物

发布时间:2022-10-19 17:59:06

㈠ 电影纪实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苏联的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创始人,代表作《持摄影机的人》

㈡ 电影眼睛理论的矛盾体现在哪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
理性电影是克服逻辑语言与形象活动不协调的唯一手段。理性电影不是故事的、轶闻的电影,而是概念的电影,是思想体系、概念体系的直觉体现。
1923年,苏联首创的电影理论、创作方法和审美体系,亦是苏联纪录电影的先锋流派。十月革命和维尔托夫在《电影周刊》的编辑工作经历,为电影眼睛派准备了成熟的意识形态条件。维尔托夫在1923年6月《列夫》第三期发表了宣言性文章《电影眼睛——人——革命》,提出“电影眼睛”就是“眼睛加电影家”、“我观察”加“我思考”的创作观念,主张电影摄影机是“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的“眼睛”。

㈢ "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一位

苏联纪录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

㈣ 电影眼睛论的理论背景

20世纪初现代艺术创作观念的变革,以及拼贴、实物组合和照片剪辑一类方法的涌现,是电影眼睛论的生成背景。电影从产生以来不断发展和完善,1895年卢米艾尔兄弟的《工厂大门》只是单纯的记录生活,但是一次卢米埃尔兄弟的雇员弗朗西斯·杜勃利埃带着摄像机拍摄各国的见闻和游历到了俄国,1896年5月26日成功拍摄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的全过程,获得好评。1898年由于去俄国拍摄没有拍摄法国著名的“德雷弗斯”案件,受到了指责。于是他“虚构”讲故事合成了“德雷弗斯”案件。从此之后人们意识到电影是可以虚构现实的,于是罗伯特·弗拉哈迪 用搬演的手法创作了著名的《北方纳努克》。后来蒙太奇的产生使得电影可以通过排列镜头的顺序表达不同的含义。虽然虚构拼接开创了电影的艺术手法,人们学会了用电影讲故事但同时也缺乏了真实性。 而吉加·维尔托夫恰好又生在前苏联推翻沙俄统治建立新社会的时代。苏联电影诞生于1919年8月27日,这一天列宁签署了一项法令,将旧俄的电影企业收归国有。

㈤ 电影眼睛派的“电影眼睛”理论

他按照自己的理论拍摄了一些成功的影片,如:《带摄像机的人》、《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等。这些影片都以取自生活的正式素材,通过巧妙的蒙太奇处理,充满激情的表现了苏维埃新社会的本质方面。维尔托夫没有把电影的任务归结为只是单纯的摄录现实,他认为将电影观察的素材加以组织,从而引导观众达到明确的思想结论,这是非常重要的电影创作阶段,对后来的电影工作者及五六十年代法国出现的真实电影,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当今的电视发展正是延伸了他的“电影眼睛”理论——真实地记录现实并引导观众达到明确的思想结论 。

㈥ 电影眼睛论的简介

1923年,苏联首创的电影理论、创作方法和审美体系,亦是苏联纪录电影的先锋流派。十月革命和维尔托夫在《电影周刊》的编辑工作经历,为电影眼睛派准备了成熟的意识形态条件。维尔托夫在1923年6月《列夫》第三期发表了宣言性文章《电影眼睛——人——革命》,提出“电影眼睛”就是“眼睛加电影家”、“我观察”加“我思考”的创作观念,主张电影摄影机是“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的“眼睛”,反对叙事性电影,反对人为搬演,排斥演员、化装、布景、照明和摄影棚中的艺术加工,认为可以通过蒙太奇技巧重新组织自然形态的实拍镜头,从而在意识形态的高度上表现“客观世界的实质”,倡言电影必须成为“观察的大师——眼睛看到的生活的组织者”,强调选择重要的观察瞬间的必要性,主张按照联想原则和相应节奏组织素材,通过蒙太奇手法强化情绪感染力,引导观众达到明确的思想结论,通过影像和文字(政治口号字幕)的蒙太奇来解释事件的政治涵义。

㈦ 哪些科幻电影里眼睛比演技重要的角色

我觉得一个眼神很能在影视作品中起到点睛之笔!

科幻电影里一个眼神让我感觉眼睛里全都是演技那就只有《冰人四万年》,这部电影年岁还是有点大了,该片于1984年4月在美国上映,讲述了一支科考队在北极发现了一只4000年前的生物,并将它带回人类社会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尊龙扮演的猿人在这部一个小时的电影里是完全没有一句台词的,所有的情绪表达都只能靠肢体语言和眼睛,戏中每个眼神的动作,都是大大的演技啊!

㈧ 影视蒙太奇

关于影视基本特点的介绍。 对“ 蒙太奇 ” 这种影视独特表现方式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充分地感受影视艺术的独特魅力,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享受。

“ 蒙太奇 ” 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它是影视结构情节、创作形象的独特表现方式。

蒙太奇式法语 montage 的译音, 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 后被借用过来,引申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现镜头的租接。

蒙太奇手法的应用,给电影注进生气和活力,使平常的画面组合成无穷的内涵,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电影中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是电影历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

对蒙太奇的 “ 技术理解 ” :影视叙事的手段

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就是蒙太奇。 在连接镜头场面和段落时,根据不同的变化幅度、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 例如淡、化、划、切、圈、掐、推、拉等。

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了极大的自由。 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或者直接的跳入,就可以在空间上从巴黎跳到纽约,或者在时间上跨过几十年。 而且,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运动的并列与交叉,可以造成紧张的悬念,或者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恋人的两地相思。不同时间的蒙太奇可以反复地描述人物过去的心理经历与当前的内心活动之间的联系。 这种时空转换的自由使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小说家表现生活的自如。

蒙太奇论是20世纪20年代,爱森斯坦以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辩证法为依据,提出的研究电影特性的系统电影美学理论和实践原则,亦泛指世界电影有关剪辑和分镜头的理论,后主要指以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等人为代表的苏联电影蒙太奇学说,尤指爱森斯坦的“冲突论”和普多夫金的“组合论”。

蒙太奇的理论和实践是先锋精神与革命意志相结合的产物。经过十月革命洗礼的俄国电影家,积极投身电影创作实践,努力运用电影的武器鼓舞群众,宣传革命。同时,在20世纪初的先锋派艺术的影响下,尤其受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他们注重探索崭新的电影语言,创立了蒙太奇理论体系。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论强调“斗争和冲突”的特性:“由两个元素的冲突而‘涌出’特定概念”,揭示了并列镜头的内在冲突可以产生第三涵义:即对物象或事件的评价。普多夫金的理论坚持蒙太奇只是电影现实主义的一一个手段,主张在影像的自然流程中组合镜头,构成隐喻。库里肖夫论证说,外部动作的中性镜头,借助造型手段和蒙太奇组接,可以赋予未经化装和不加表演的演员的简单动作以不同的意义(参见“库里肖夫效应”)。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论”在肯定电影摄影机比人的眼睛更加完善,提倡捕捉生活的同时,强调蒙太奇的联想和组合功能(参见“电影眼睛论”),主张通过蒙太奇选定电影观察的最重要瞬间,按照联想性和节奏性原则组织素材,加强情绪感染力,并且通过文字和影像的蒙太奇,解释影片中的事件和政治涵义。

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理论有一句名言:“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用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话说,就是“上下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异常丰富的含义便像火花似的发射出来。”例如《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回答“永远”之后接上的两个花枝的镜头,就有了单独存在时不具有的含意,抒发了作者与剧中人物的情感。

爱森斯坦把辩证法应用到蒙太奇理论上,强调对列镜头之间的冲突。对于他,一个镜头不是什么“独立自在的东西”,只有在与对列的镜头互相冲击中方能引起情绪的感受和对主题的认识。他认为单独的镜头只是“图像”,只有当这些图像被综合起来才形成有意义的“形象”。正是这样的“蒙太奇力量”才使镜头的组接不是砌砖式的叙述,而是“高度激动的充满情感的叙述”,正是“蒙太奇力量”使观众的情绪和理智纳入创作过程之中,经历作者在创造形象时所经历过的同一条创作道路。

爱森斯坦的见解是与苏联早期对蒙太奇的狂热分不开的。库里肖夫认为电影的素材就是一段段拍下来的片段,演员的表演与场面的安排不过是素材的准备。

他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一个没有任何表情的演员的特写后面接上3个不同的片段,第一个是一盆汤,第二个是躺着女尸的棺材,第三个是抱着玩具的女孩。据说观众看了就认为第一个片段表明特写的表情是想喝那盆汤,第二个片段表明的是沉痛的悲伤,第三个片段表明的是愉快的微笑。这显然是对蒙太奇作用的夸张,抹杀了表演艺术的作用。当时连普多夫金也说过:“一个镜头只是一个字,一个空间的概念,是死的对象,只有与其它物像放在一起,才被赋予电影的生命。”

爱森斯坦甚至把蒙太奇比作象形文字,说蒙太奇有如象形文字中一个“犬”字加一个“口”字,叫“吠”,表示狗叫,两个名词的合成产生了一个动词。

爱森斯坦在从事戏剧活动时提出所谓“杂耍蒙太奇”,在舞台上失败后,又认为电影才是实现“杂耍蒙太奇”的场地。所谓“杂耍蒙太奇”就是运用强烈的,哪怕是离开情节结构的镜头、插曲或节目来达到抓住观众的效果,从而使其接受作者要灌输的观点。

影视中的蒙太奇组接不仅仅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还包括影视创作过程的艺术思维方式。 在镜头见的排列、组合和联结中,体现着摄制者的主观意图。 因为每一个镜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和与它相连的上下镜头发生关系,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艺术效果,还会产生各个孤立的镜头本身未必能表达的新含义来。

库里肖夫实验表明,单个镜头只是电影的素材,造成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镜头连接后产生的意义。

作为最小时空存在的镜头单元,只有与其他镜头连接在一起,才体现出特定的意义内涵,才能产生新的概念意义。

所以,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可以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如比喻、象征、对比等。

㈨ “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是谁

“电影眼睛”——是苏联纪录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于二十年代初提出,在创作中付诸实践的理论,即“电影眼睛派”。他把电影摄像机比作人的眼睛,甚至优于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像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人为的扮演,甚至一般表演的影片(故事片),推崇新闻片。

㈩ 被誉为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

阅读全文

与电影眼睛主张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生约我单独看电影 浏览:918
曲面电影结局什么意思 浏览:770
快手直播电影怎么弄的 浏览:312
好看电影大全黑道 浏览:923
日本伦理电影激情 浏览:774
老电影美人计 浏览:185
开车是反着开的是在外国电影 浏览:239
香港电影描写 浏览:121
电影演员李健的个人资料 浏览:59
林敏聪电影作品粤语 浏览:262
恐怖分子劫持人质宣传电影 浏览:889
新的哥哥三级韩国电影 浏览:436
外国节经典电影 浏览:914
开救护车赛车的电影名字 浏览:362
打一动作科幻电影 浏览:344
第一军旗电影演员表 浏览:325
谁有1122的网站看电影 浏览:31
国产经典电影女警察 浏览:181
小女孩可怜的电影 浏览:401
人间炼狱电影伦理片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