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人物栓柱

电影人物栓柱

发布时间:2022-11-01 20:05:04

Ⅰ 红色经典电影什么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红色经典电影《铁道游击队》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在临枣支线、津浦干线上,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与敌人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铁道游击队》歌颂了铁路工人抗击日寇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战斗精神。故事生动曲折,人物栩栩如生,富有传奇性。2019年9月23日,《铁道游击队》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人物塑造

《铁道游击队》着力塑造了以刘洪、王强为代表的铁道游击队的英雄群像。小说开篇直接给两位正副队长定了调:“司令部派了两个强悍的游击队员,一个个叫刘洪,一个叫王强。刘洪坚决勇敢,王强机动灵活。”在小说中,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情节设计来凸显主人公的个性特征,避免了类型化的描述,也由此增强了人物性格的真实性。

此外小说还通过人物行为前后的对比进步烘托主题:队员王虎、栓柱在陷入困境时背叛队伍,但经过山里的教育后洗心革面,重又回到革命队伍中来。小说中多处通过这种简单直白的比较来进行叙述,打上了特定时代环境的烙印。

Ⅱ 1942 拴柱扮演者

《一九四二》演员表 :

张国立
饰 范殿元

陈道明
饰 蒋介石

李雪健
饰 李培基

张涵予
饰 安西满

徐帆
饰 花枝

范伟
饰 老马

冯远征
饰 瞎鹿

蒂姆·罗...
饰 梅甘

张默
饰 栓柱

王子文
饰 星星

李倩
饰 儿媳妇

张少华
饰 瞎鹿娘

Ⅲ 一九四二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九四二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一九四二观后感 篇1

看完《一九四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冯小刚这个级别的导演还对影片能否过审战战兢兢。它的过审是一次电影对意识形态的胜利以及对民族性反思的胜利。

《一九四二》是这样一部特别的电影:在抗战和民族灾难之时,我们的党和我军将领完全缺席,而忙前忙后的主角变成了极其及其军队。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这在以前内地的主流电影中绝少出现的。记忆中,这种我党我军在重大历史面前缺席而把主角让位于的电影,还算是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建国大业》在这方面也做了历史性的进步,国共有了平分银幕的机会,并难能可贵地对蒋介石进行了人性化处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抗战的也只是军官和战士,但却在身份上做了模糊处理,且只作为电影的时代背景。在《一九四二》中,虽然也表现了蒋鼎文等将领的麻木不仁,政府官员的腐化,但同时,你可以感受到蒋介石在内政外交上的无奈,他也需要向国际力量寻求庇护,也需要向地方财团寻求帮助,影片施与了这个我们传统意识形态中的异端分子以同情。这种表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也说明我们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正在逐步软化,很多创作禁区正在被逐步打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这些正是在以冯小刚为代表的电影人逐步争取下实现的。

这是一部在路上的电影,灾民因饥荒而流徙。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采取了灾民、军队、政府、宗教、记者五条线索并行推进的叙事手法,让这五类人面对饥荒,从而做出反应。从剧作的角度来说,19个主角,50个次要角色,这不论在戏剧,还是电影中都是大忌,何况各方面人物又互不交叉,这对影片的戏剧性提出了巨大的考验,风险性极高。事实也确实如此,多线叙事必然会分散角色的情感力量,让习惯于追随几个人物命运的观众无所适从,而且从成片来看,张涵予和蒂姆。罗宾斯饰演的两个神父的线索是可以被砍掉的,太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我想,冯小刚在最初的故事设计中应该有更多的想法,但碍于整体结构,无奈剪掉了很多的戏份。

多线并进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是会形成一种大气的格局。而这种格局对历史题材来说是提升水准的一个要求。一位传媒学者曾如此描述过理想化的传媒品格:一种仰天俯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我无意用这种品格去对应任何一个导演或者是作品,因为那是一种理想。在《一九四二》中,冯小刚反其道而行,他的立意不在于追求这种理想,更多的是暴露丑恶。他曾说,《一九四二》就像一面镜子,镜子里面他的脸很丑,不好看,但是最起码它能让他知丑,总比糊里糊涂地臭美好。拍完《一九四二》,他也不会再有盲目的民族自豪感,在向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他学会了知耻。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在面对饥荒的时候,国人的猥琐、自私都呈现出来。这种批判跟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对犹太人的批判有着相似之处,在那部影片中,犹太人即使是遭遇死亡,依旧不忘记贪财的本性。

一九四二观后感 篇2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部电影----《一九四二》。此片描述了一个财主家与三千万河南人民的逃荒之路。

一九四二年的秋冬之交,河南省因受到旱灾和虫灾,全省三千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有个财主家里有很多粮食,但他的自私激起了村民的愤怒,导致家里被烧,粮食被抢,儿子惨死的境地。而此时日本人又想乘虚而入,夺下河南省。他家被迫到外乡去躲灾。

一路上,与他一起逃荒的村民不少,他们的目标是陕西。财主家粮多钱多,但在逃荒路上,有日军的轰炸、国民党军人的抢掠,他也变得身无分文,最后衣服也变得破烂不堪,在离家五十多天时只能吃柴火,有些家人都饿死了。

等蒋介石想拨款救灾时,灾民已死了近三百万人,而官方统计说是一千多人。

最后,财主爷一人活了下来,儿子被打死、老婆和媳妇饿死、女儿卖人、家丁死于日本人手中、孙子也没有保住。

从此片可以看出: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军队似土匪,使得民不聊生。另外是老财主的心理转变。影片一开始因为财主不愿意把粮食分给乡亲,非常自私,原来不是逃荒,而是躲灾,但最后也沦落成了一个穷人,深刻体会到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能自私,要经常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最后,这部影片让我想起如今的“光盘行动”,现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富裕,有些地方还很贫困,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一九四二观后感 篇3

河南人刘震云编写的《一九四二》,11月26日下午去看媒体场,作为河南人,真的很震撼,冯导他们没有毁俺们河南人的形象,故事很纠结,原本我是带着纸巾去的,但结果一张也没有用,不是我没有伤心感受,因为泪水是往心里流的,到最后流的都是血。冯导这部电影《一九四二》,剧情很悲切,很痛,,他用更加揪心的方式诠释了这个灾难历史,我们观影2个半小时,我到现在还回味故事的纠结,还在梳理其中故事情节和多个人物的特点。

当影片一开始的对白用纯河南话娓娓道来,我就很自然的走进了屏幕,和剧中人物一起,在静静等待这场灾难降临,当老东家的高墙大院被灾民围住,为首的灾民头领还曾经受过老东家救命的帮助,但过去的恩情已经被饥饿掩埋,人与人之间的丑陋瞬间被一个馒头,一块肉而摧毁,人们相互厮杀,分不清好坏,分不清你我,少东家被当场捅死的那刻,人们反而更加猖狂,一场真正的灾难也拉开了序幕.

老东家眼睁睁的看着院子被烧毁,不得不带着妻儿老小和儿子的遗孀,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富裕家园,途中遇到家丁瞎鹿,就相伴而行,一路经历了无数次坎坷和良心的呼唤,他们的牵手相伴在了一起,开始更加残酷逃难之行。

一幕幕堵心的事情在不断的发生,官场,战场,商场,斗争也是尤为激烈,灾民该祈盼谁的救助,该相信谁,谁是可以保全他们性命的衣食父母?!当日本人假发慈悲的时候,官员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乎的是头上的乌纱帽,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温饱和淫欲,一个刚直不阿的主席却没有更好的办法给予灾民更多的帮助,眼看灾情越来越厉害却无能为力。

难道只能信仰万能的主保佑吗?结果是否定的,人们受到了更多的灾难,人性泯灭,弱肉强食,最后都一无所有,这就是天灾人祸,这就是弱势群体的命运。

最后老东家回忆一路逃难的经历,家人和老乡一个个离他而去,饿死的,被打死的,被开水煮的,被卖掉的,他终于想通了,离家走也是死,在家留也是死,就开始走回家的路,路上遇到一个失去父母的小女孩,便带着她一起往回家的路走去,一直走着,走着,直到消失在远方,我们朴实的河南人民,最后希望死也要死在离家近的地方。父母官啊,乡亲们啊,我们的根在那里----河南。

一九四二观后感 篇4

昨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去“中原影都”观看了,灾难大片《1942》电影。

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雪花,2点30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集合,由徐老师带领我们冒雪向“中原影都”出发。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大概走了6、7分钟的样子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同学们按照徐老师的要求,有次序的走进影院内找好自己的位子坐下来。等大家都做好后电影就开始播放了,故事讲的是“1942”年河南那一年发生自然灾害,旱灾伴着蝗灾同时出现。老百姓为了活命都出去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人们把能吃的野菜、树皮都给吃光了。为了活命有的爹娘把自己的孩子也给卖了。一个小孩才能换到一小碗米,我在电影里看到,有的人饿的忍不住去吃死人的这种事情发生,逃荒的路上死人到处都是非常可怕。我们看到这种画面害怕的都哭了,我觉得比起他们来,我们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

晚上回来后,吃饭时我手里捧着这碗白米饭心里沉重多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一九四二观后感 篇5

时空渐落,一曲落罢,一口长叹。茶香物语,都在蜜里长大。忘却了那些人那些年的悲哀痛苦,忘却了那些挣扎的英雄。

一九四二年河南干旱,灾荒,战争,一股脑地给了河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他们在逃荒,日本人还在打。花前月下,没有人会注意到月的诗意,花的物语。我们冷漠地看着这场苦情戏,看着每一个人因饿而背叛,笑着不语,这便是人。

但那一幅幅画刺痛了我,我还在花前月下吟唱,抚弄,沉醉,荒度时光。我们都在找,找人生的意义,我们活下去的理由。他们却为了生命而奋斗,没有等死,他们都在路上。日本军不停地放炸弹,他们不畏惧,他们想活下来。为什么要活下来呢?为什么?为了享受,金钱,权力,亦或许仅仅是一种本能,还是在逃避死前的那点痛?我们笑不出来了,静静地看着似我们人生的戏,静静地摸索着。

黑色的破布包裹着难民的全身,他们甚至接受日本军的军粮,为日本军卖命,也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多少人又多少人愤怒地骂完了又骂,骂那些难民。可我们的后背不禁一凉,湿了。如果是我,我会去做英雄吗?又笑了,似嘲笑,似悲伤。不想要堂而皇之地说会,怕说的都是谎言,时间在不停地筛选,不停地抛弃,那些无用的人们,正如我。

没有一丁点的粮食,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拼了命吗?但就算拼了又怎样,那仅仅是一个结局------多一具中国难民的尸体。这难道就是我们的借口,笔唰唰地写,却激起一阵悲伤。仇恨或许会在心中发芽,但你总会告诉自己匹夫之勇的结局以及忍辱负重的结果。我们都在开脱,开脱那些鲜红的错误,文绉绉的借口掩盖不了我们屈服的记忆。你可以直抒情怀在笔中清香地爱国,但你会在饿死前为国捐躯吗?你不确定,正如我不知道你是谁一般。

渐渐地,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包袱,它是岁月的遗物。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划下一道道痕,渐渐地,成了华丽的伪装,我们端着酒杯,像视频中那些洋人一样,豪华的酒馆,漂亮的礼服,一切都那么刺眼。我们还在笑,还在闹,笔墨交织的世界都装上了它华丽的伪装。我们卸下来无知,换上了岁月的心机,映着哪些年那些人的苦难。

在我们还在喝着咖啡赏着戏时,他们在逃荒,在我们寻找生的理由时,他们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挣扎着逃命。我们不懂他们,他们亦不懂我们。串着字字的清香,衬着他们的苦难。衬着我们的无知。问题总会出现,愿你我安好。来了,就各自安好。

一九四二观后感 篇6

周六,亳州晚报高年级小记者在凯得利电影院看了《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它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

电影讲的是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的一次大旱灾,当时在某个村子里只有地主老东家有吃的。一天,一大群饥饿的村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老东家借粮食,结果双方发生争斗,把老东家的房子全部烧掉了。此时日本人也打来了,老东家一家只好和村民们一起逃荒。

由于天寒地冻,缺少粮食,许多人饿死在了逃荒的路上。难民饿得连树皮和草根都吃。过了一百多天,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有人因为饥饿,把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给卖了,为家人换来了几升小米。老东家的家人也一个个走向了死亡。而作为当时的国民政一府,却一再地隐瞒、谎报死伤人数,不能给难民及时的救助。一个叫白修德的外国记者不顾生命危险,亲临逃荒的'队伍,拍摄到了许多惨烈的图片,将灾害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

电影的最后,失去所有亲人的老东家放弃了求生的念头,孤零零的老人往回走,寻找家的方向。在路边,他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母亲的一尸一体旁伤心地哭泣,老东家将女孩收留了下来,带着她向家的方向走去……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大灾难带给我的是震惊,而一些人在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带给我的是震撼。像白修德,原本可以在美国踏踏实实地过好日子,但却为了帮助中国人而不顾生命危险拍摄河南的灾情。电影中的栓柱宁愿死也没放弃对花枝的承诺,惨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气概,的确深深震撼着我。

影片中的花枝和星星为了给家人挣点粮食,把自己卖给别人,几升小米却能挽救几条生命。而现在的我们呢?每天吃不完的东西就随手丢弃,全然没有珍惜的念头,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如果这些东西留给1942年河南灾荒时那些灾民,不知道又能救回多少条人命啊!多少人啊!

唉,假如我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和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要回到1942年。在那里给河南的乡亲们画上香喷喷的饭菜,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从此不再有饥饿;在河南的天空画上许多的乌云,再画上一座大炮实施人工降雨,让那里不再干旱,从此风调雨顺。让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能和平相处!

这部电影让我更真切地明白了真善美,知道了食物的可贵,让我明白珍惜粮食的重要一性一。

一九四二观后感 篇7

燎原之火,生灵涂炭。与此同时,河南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千万民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被动和绝望的,财主大东家出门的时候还有马车、粮食细一软,一路逃难到潼关的时候,一家五口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官员们在这场灾难面前 也是无奈绝望的,河南省的省长李培基去找蒋介石反映灾情,还没开口,发现蒋介石面对的每一件事都比自己的严重得多。在天灾面前,没有英雄,只有对命运 的默默承受。

对于衣食无忧的我们来说,可能很难体会电影中反映的饥饿:吃草根树皮,小孩拉大便要手抠;为了几两小米,卖儿卖女;刚生完孩子的媳妇,5天滴米未进,刚闭 上眼睛,婆婆趁媳妇身体还没有凉要给孙子喂奶;花枝为了几块饼干,就愿意出卖自己的肉一体;亲人饿死了,没力气悲伤,只能无奈地说一句:“早死早超生,再托 生别托生在这个地方。”……

在天灾面前,人们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啊!

最后,一无所有的大东家在返回的路上收留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一大一小两个背影深深地刻在观众心中,那两个沧桑的背影仿佛诉说着一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Ⅳ 1942电影里面的杀栓柱的日本军官说的是啥

一开始是拿馒头和他换东西,栓柱不肯他就那刀叉在馒头上面然后递在栓柱面前说吃

Ⅳ 一九四二花枝和拴住换棉裤是什么意思

《一九四二》花枝和拴住换棉裤指的是:花枝把自己卖了换回小米留给两个孩子,栓柱跟着送别,花枝觉得自己的裤子没那么破烂,便跟栓柱对换了裤子,也是无奈境遇下能尽的最后的情分。

《一九四二》中徐帆饰演花枝,张默饰演栓柱。花枝和栓柱在东家的主持下,在别人过年的炮声中拜了天地,结了婚,可是只做了一天的夫妻。花枝对栓柱说:“明天你就可以把老婆卖了。两个孩子也有爸爸了,那我也可以安心的被卖了。”

花枝把自己买了,换回四升小米给拴住和两个孩子留下,自己跟着一个卖牛的男人走了,跟送她走的拴住说:“我的棉裤囫囵一点,咱俩换一下吧”。此时买主一脸的理解同情和感慨。

扩资资料:

作品背景:

《一九四二》描绘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旱灾旱灾。1942年,河南发大旱灾,之后又遇蝗灾,共饿死三百万人之多,还有万人流离失所;同时,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加深这场灾难。

花枝和拴住换棉裤情节的艺术手法:

《一九四二》里,冯小刚的镜头感的运用强烈,花枝和拴住两人的年龄差别,两人的身份差别,两人的内心所属,两人在一起甚至有着各自的小算盘。这段感情之所以是电影中的情感高潮两人在分离前,互相换了裤子,这种无奈与压抑中,又能让人捕捉到痛苦中的温情。

Ⅵ 看过一九四二的进。 瞎鹿(冯远征 饰) 是怎么死的影片里没有表现,让观众猜吗

瞎鹿和栓柱分头知去找驴,瞎鹿找到驴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别人杀了,正在分食道上去理论+抢食的时候被对方击中后脑直接把他的头打进滚烫的煮着驴肉的大锅里被活活烧死了。

《一九四二》电影结局是在火车上拴柱的俩孩子都丢了,拴柱跳下火车去找孩子结果被日本人抓了,因为不想当劳工也不愿意把手百里的木风车给日本人而被杀。遇到一个小女孩哭自己死去的妈妈,与小度女孩说,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一声爷,两人相依为命向会走。


(6)电影人物栓柱扩展阅读

《一九四二》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道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回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

Ⅶ 电影《1942》中一刀刺穿栓柱的那个演日本人是谁

涩谷天马,日本演员,古典舞蹈家,日本埼玉县人。19岁离开故乡去美国学习,25岁那年涩谷对表演产生了兴趣,进入私立的表演培训班,开始接触表演需要的各种技能,包括日本古典舞蹈。出演过电影《金陵十三钗》等,《借枪》、《智者无敌》、《我是传奇》、《雪豹》等多部电视剧。

Ⅷ 1942换棉裤是表达什么

《一九四二》花枝和拴住换棉裤指的是:花枝把自己卖了换回小米留给两个孩子,栓柱跟着送别,花枝觉得自己的裤子没那么破烂,便跟栓柱对换了裤子,也是无奈境遇下能尽的最后的情分。

《一九四二》中徐帆饰演花枝,张默饰演栓柱。花枝和栓柱在东家的主持下,在别人过年的炮声中拜了天地,结了婚,可是只做了一天的夫妻。花枝对栓柱说:“明天你就可以把老婆卖了。两个孩子也有爸爸了,那我也可以安心的被卖了。”

影片评价:

这部电影的意义主要有四点:第一,它具有启蒙价值,是鲁迅精神的银幕传达。第二,它有这对个体感性生命生存权的尊重和悲悯,而文明的进程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第三,它塑造了集体意识,打造了公共记忆。第四,它的题材具有超越性,不是简单的战争片、抗日题材等能概括的。

冯小刚拍这部电影具有杜甫式对民生的悲天悯人,也有屈原式的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一九四二》是对人在生存底线之下对人性和文化还能保持多少的拷问,幸运的是,导演还是力图保持着一些人性的温暖和人的尊严。

Ⅸ 电影归心似箭中的栓子扮演者是谁

栓子扮演者是徐垚


电影《归心似箭》,是一部经典的战争题材军旅故事片。八一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汉语普通话语种,彩色普通银幕,时长99分钟。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某部连长魏得胜身负重伤后,在善良的寡妇玉贞的帮助下重返部队的故事。本片导演李俊,编剧李克异,摄影杨光远、陈振中,作曲李伟才,录音甄明哲,美术寇洪烈,剪辑邹昕、许陆初、文达、桑坪,美工倪少华,副导演张维佳、韦廉,照明张振声,烟火赵家生,置景宋之,服装赵美,道具毕尚源,化妆易慧、张邦宪,音响韩登起,制片主任赵凯。片中主要演员:赵尔康饰魏得胜,斯琴高娃饰玉贞,马志刚饰齐大爷,芦永饰董老利,徐垚饰栓柱,韩再省饰孙海山,赵宝骏饰老兵,刘钊饰眼镜,李凤秋饰小徐子,赵守凯饰犬口,郑春培饰川水,翟春华饰伪班长,陈佩斯饰警察队长。影片插曲《雁南飞》由单秀荣演唱,本片音乐由中央芭蕾舞团乐队演奏,指挥王若忠。影片1979年获第一届“上海文汇电影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摄影奖,同年被评为国庆30周年献礼影片并获1979年度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主演斯琴高娃1980年获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影片1982年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语片奖,1983年获第一届解放军文艺奖,1992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提名奖,1996年获“新金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奖。

1939年冬携,抗日战争时期,我东北抗联某部连长魏得胜为掩护战友身负重伤,被敌人俘去。他打死敌班长,脱离险境,在山林和河谷中,从严冬走到春天。
一天他遇到齐大爷等人,加入了淘金者的队伍。但他一点金子也不要,在齐大爷帮助下弄到通行证,继续寻找队伍。他又落入日寇魔掌,但宁死不屈。被送进煤窑背煤,受到种种凌辱,他积极宣传和组织难友,逃出虎口。他野草充饥,走走爬爬,从夏到秋,一天晕倒在林中溪边,被善良的寡妇齐玉贞救回家中。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他恢复了健康,玉贞对他有了感情。
面对着深沉的爱,他感到温暖。待到玉贞的父亲齐大爷回来,这和他患难之交的一家,更使他感到情深。然而他仍归心似箭,要寻找队伍。他耐心劝慰亲人。等到深秋,玉贞含泪送别了心上人。魏得胜又穿上了军装,置身于进军的行列中。远飞的大雁,带去他一颗炽热的心。

阅读全文

与电影人物栓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剧荀派老电影 浏览:91
vip电影剧情介绍 浏览:809
韩国警匪伦理电影 浏览:300
拿枪指着护士外国电影 浏览:940
韩国小男孩子被妈妈打的电影 浏览:642
511手机伦理电影网 浏览:865
吴孟达电影粤语破坏之王 浏览:578
亚当电影完整版高清 浏览:550
泰国电影推荐美女 浏览:429
人物关系错乱的电影 浏览:727
听电影人讲电影故事 浏览:139
电影43高清 浏览:597
各国高手踢馆电影名字 浏览:580
电影忙碌服装英文 浏览:548
五指猪恐怖故事电影解说 浏览:669
功夫电影经典语录 浏览:231
伊拉克娘子军国语电影 浏览:918
遵义大地影院今日电影 浏览:989
桥国语电影下载 浏览:24
买电影票旁边座位不要留空什么意思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