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波斯语课怎么样

电影波斯语课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11-18 19:08:22

Ⅰ 《波斯语课》这部电影为何能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电影中故事的构思非常精彩,可以说是每一个画面和转场都让人觉得惊心动魄。通过描绘军营中的德国士兵对犹太囚犯的肆意虐待和杀害,上尉和雷扎的这份“友情”在种种冷血的行为下似乎显得格外的有温,度和有力量。在雷扎屡次三番陷入险境时,上尉总是剧情极具张力,残酷之余却又笑料不断。严肃的大屠杀题材和黑色幽默融合得恰到好处,结局的反转也令人觉得很为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军官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吉尔斯竟有了依赖,并开始袒护他,不料集中营中来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

Ⅱ 如何评价电影《波斯语课》

评价:

战争破坏了日常生活秩序,重建了新的秩序。德国纳粹的集中营里,人们的日常身份通通被抹去,只剩下迫害者与受迫害者的角色对立。于是,对于那些服从并习惯了新秩序的德国士兵而言,他们不再有基本的良知,只觉得执行命令才是合理的行为。

正是纳粹的历史提醒了我们,人类竟然这么容易受操控,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独立思考和判断善恶的能力,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点,二战发生的一切在今天还会重演。

详细介绍:

《波斯语课》改编自真人真事,是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故事:二战时期,一个被抓的犹太人急中生智,谎称自己是波斯人,又恰逢集中营中有个德国上尉在找人教他说波斯语,从而让这个犹太人,也就是本片男主捡回了一条命。

于是,男主用两千多个集中营犹太人的名字,创造了一门新的语言蒙混过关,上尉则学习热情高涨,从每天学四个单词,到每天学四十个单词,还自己制作了单词卡用来背诵,简直比考四六级的大学生们努力多了,却没有意识到他拼命学习的根本是一门不存在的语言。

Ⅲ 观《波斯语课》有感

看了《波斯语课》,清明这天。

当荧幕全黑,剧场的灯光聚然亮起。那句话开始在我脑海中长久地飘荡:“我以为他爱我,其实他利用了我,然后抛弃了我”。这是后来被调往前线的女助理对其上司科赫的评价,我将之看作整部影片所依托的矛盾与冲突所在。

一、特殊的关照

作为一个本该被枪毙的“波斯人”,雷扎因为其特殊价值而颇受军官科赫青睐,得以在劳动营中获得特殊关照。然而拥有多少就要承受多少,当雷扎的真实身份因为“拉支”一词而露出端倪时,科赫毫不留情地将拳头挥向他,并指示手下好好折磨他。虽然之后科赫将垂死的雷扎送往医院救治,还“送过几次饭”,但这不能看作善举,反而更加体现了他将自身利益作为处世信条。

值得一提的是,当看到科赫将雷扎从转移囚犯的队伍中夺出的一幕时,我不禁想到从开往死亡的列车上救下伊扎克·史登的辛德勒。二者所行之事大体相同,但性质决不相同。辛德勒有着自身利益之外的关怀。

二、“超职”的士兵

麦克斯作为一个心理扭曲的士兵,决不是尽职可以形容的,他是“超职”的,将手一次次伸向与自己决不相干的地方,对领袖与帝国的忠心“天地可鉴”。直到撤退时,他还越级去打上司——科赫的小报告。然而,他只看到士兵档案被扔进火炉,收到“这里没有什么党卫军领袖拜尔的事。”的回复。

多少军国主义侵蚀的心灵就是这样——以为担负着神圣的国家使命与领袖重望。实则不过充当一枚助成个人野心的棋子。

三、真情永恒

雷扎是上述的反例。他“利用”战犯的名字来创造假波斯语,从屠杀中幸存。相较前二者,都是“利用”,然而决不相同。雷扎并没有用完即弃,并没有只顾个人利益。是他让两千四百八十个同胞被世人铭记,而非只化作法西斯火葬厂里的一缕黑烟。是他让一段不堪的、被竭力抹去的历史实证存在。

今年清明天气很好,返校途中艳阳一直裹挟着我,心中早已被两千四百八十占据的我。

2021.4.4

Ⅳ 电影推荐|《波斯语课》

“为了他,你愿意跟这群无名之辈一起去死吗?”

  “他们有名字,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他们并不比你低下,至少他们不是杀人犯。”

故事简介:

    二战期间,主人公犹太人被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雷扎保命,逃避了枪决。虽然这个谎言暂时拯救了他,但雷扎被德国军官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雷扎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只能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波斯语”单词求生,他不知道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自己隐瞒多久。

观后感:

看完影片,心情很复杂。整部片子,围绕着“肃穆”与“黑暗”,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哭着报出2840个人名那段,每一个名字又不止是名字,是救了他的一个个新单词的组成,是那些打饭时大量的不同的囚犯,是被军官们视为草芥的一个个“无名之辈”。

    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德国军官科赫,严肃冷漠的他,在谈到自己未来的梦想却露出了孩童般天真的笑容,当他谈及自己的厨师梦,他是无比喜悦而又骄傲的,他在询问波斯语的“我爱你”时,脸上也充斥着憧憬。我想,如果没有战争的话,他的梦一定也会实现的。

可观看app:

哔哩哔哩

Ⅳ 电影《波斯语课》登上热搜,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波斯语课》算是一部比较小众的电影,光听名字就觉得无聊了,但是它上映以来却广受人们欢迎,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呢?

这部电影讲述了犹太人吉尔斯(Gilles)在二战期间德国集中营中通过假冒波斯人教授德国上尉Klaus Koch “波斯语”而幸存下来的故事。

影片最后,在纳碎党走入穷途末路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时,上尉凭借着二人建立起的“革命友谊”救助了吉尔斯。

而当上尉前往比利时说着一口别人听不懂的“波斯语”时,上尉的结局显而易见。

总之,《波斯语课》是一部“要想活命就得生造出一门语言”的电影,其中的故事情节颇为发人深省。

Ⅵ 为何2020年上映的《波斯语课》会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和《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心灵》这些经典的犹太人和集中营故事相比,它并没有过多展现犹太人所受的苦难。甚至一些军队内部里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和科赫一本正经学习假波斯语的情节都十分的幽默。但随着剧情推动,主角看着同胞逐渐消失而自己踩着他们的名字苟活,那种绝望愧疚已经远远超过了生的渴望,影片才逐渐开始展现它的厚度。

1)电影的色调很冷,就像我们往常看到的那种二战题材那般,让人很容易代入那段残忍的过往。少有的暖色调,在男主抄写犹太人名单的昏黄灯光下,在烧掉名单的火焰中,在男主一个一个说出那2840个人名的暖阳里给人留下说不出的难受。而整个故事围绕男主,与德国负责集中营食物的军官之间。无论是德国军官对男主无条件的信任,偏爱,甚至冒险拯救,甚至在军官最后当着真正波斯人的面,无比激动地用假波斯语期望走向新生时,大型“社死现场”让很多观众心疼军官。

Ⅶ 《波斯语课》:两年时间你可以做到什么

《波斯语课》 这部得奖的二战电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就是时间管理的教科书。

德国长官目标非常明确,“ 以终为始 ”来指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他计划战争结束后去德黑兰开饭店,饭店可以容纳150人。

用两年的时间学习波斯语口语,并能流利交流。

两年时间不算什么,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设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坚持微小的行动,这和目标的设定有很大关系,但光有目标没有行动就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你可以尝试练习一下,你一直想要开始的运动,然后成为一名高手,你可以开始制定某项早间习惯,他会从深层次影响你的情绪和压力,你每天可以冥想一分钟,这样就可以加强自我意识,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你可以开创一项事业,并让他走向成功。

两年的时间不算什么,也很容易浪费掉。但是只要有微小的行动,实质性的付出和坚持,你就可以让他变得更有价值。消极度日,两年转眼即逝。每天有目标的前进,两年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这仅仅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足够努力,没有什么是两年不能实现的。

开始做你一直想做的事。

最简单达成目标的方法就是,每天都坚持微小的行动,一切都在于要建立一致性,要坚持付出和养成规律。成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它是个长久的过程和心态。

微小的行动能让你走向成功的道路,微小的行动能带来巨大的改变,两年后在镜子中看看自己,你会想时间过得真快,每一天都很重要。

电影中,德国长官总是抓紧各种机会,日复一日,背诵假的波斯语单词,时间一长,居然还编出一首优美的诗歌。

《波斯语课》从更高的维度诠释了人类潜能的无极限。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个人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往往会做出许多平时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在危险来临之时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惊人的体能等等,但这些都是人类生理机能方面的应激反应。

而《波斯语课》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故事的主角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所做出的反应,是创造出了一门语言。

男主一开始用“巴巴”(父亲的发音)、”安塔”(妈妈的发音)自己创造词语来蒙混过关。

当他面对那些名单上的犹太人名字,他开始创造词根和一系列的语音发音。

人的潜能是人体内蕴藏着的极为强大的肉体和精神力量,“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人的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成功是被逼出来的。

每一个人都有非凡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人的潜能是无线的,这正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大资本和资源。

没有一个人可以压制你发挥你的潜能,但是也只有自己,才能让潜能真正发挥。

美国有位潜能专家伯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的力量大3万倍以上。”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潜在意识的力量不容忽视,而且对人的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只要你相信自己能透过潜能的力量,改善自己的身体及心理状态,那你就真的能做到。

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做到,那结果也会如你期望的一样。

能激发自己潜能的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和梦想,是强烈且又深刻。

这种渴望和梦想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能让你感动。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和一般人一样努力工作,而是用生命去争取、去奋斗。

Ⅷ 如何评价《波斯语课》这部电影

1942 年,吉尔斯(纳韦尔·佩雷斯·比斯卡亚特饰)在一辆运送犹太囚犯的卡车上为一本波斯诗歌书换了一份三明治。似乎很奇怪的交流,但他同情一个饥饿的俘虏。几分钟后,当卡车停在森林里,每个人都被枪杀时,他得到了奖励——除了吉勒斯有声称是波斯人而不是比利时人的脑电波,希望它能救他一命。

在一部语言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中,锤击结局都是关于单词的。它们还有助于抹去故事中更不可能的方面的记忆,相机集中在比斯卡亚特脆弱的特征上,证明了他一直接近死亡。与《扫罗之子》等电影的无情混乱相比,波斯课是对大屠杀的更传统描述,令人窒息的气氛和持续的紧张肯定被忽略了。

Ⅸ 如何评价电影《波斯语课》

犹太囚犯假装成波斯人才逃过一劫,纳粹军官却要求他教自己波斯语,如此“高概念”的设定,为该片带来强烈的戏剧张力。绝境之下,犹太囚生造了一门语言,每个单词都借用被囚同胞的名字,历史的沉重感由此而生。

一段极不平等的对立关系,随着“波斯语课”的展开,转化为惺惺相惜的兄弟之情、师徒之谊。观众的同情心开始在两个不同阵营间摇摆不定,这份短暂的温情最终还是被历史的正义敲碎。影片再现了二战历史的沉重与荒谬,饰演犹太囚犯的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在英、法、德等四种语言间自如切换,令人赞叹。(《环球银幕》评)

(9)电影波斯语课怎么样扩展阅读

《波斯语课》是瓦迪姆·佩尔曼执导的战争剧情片,拉斯·艾丁格、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主演,于2020年2月22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2021年3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

该片改编自沃夫冈·柯尔海斯受到真实事件启发所著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年轻的比利时犹太人吉尔斯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为集中营的军官科赫教授波斯语,二人之间产生不同寻常的友谊的故事。

2020年,2020德国五湖电影节,五湖电影奖,《波斯语课》,入围。

第65届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周,何塞·萨尔塞多最佳剪辑奖,Vessela Martschewski,获奖。

Ⅹ 怎么评价《波斯语课》这部电影

主线中规中矩。如果熟悉二战史,尤其是看过一些集中营电影,波斯语课的主线的表现,从主角的神态到纳粹军官的言行,都会有一种熟悉感。

这部电影真正值得一提的,也是让其情绪氛围如此压抑的,在于那些零散的支线。

2、男配,也就是司务长的线,后期处理得太轻巧,仿佛导演编剧单纯恨他这个人。明明点出了他的懦弱、自尊心强、感性,明确点出他没杀过人,最后还帮助主角逃跑,给他的结尾却只是简单地被抓捕后的崩溃。

他从小经历了父母双亡,经历了德国最悲惨的经济崩溃时期,做梦都梦到吃的才做了厨子。加入党卫队是为了融入主流集体,身为集中营管理层却心软的很。

这么一个标标准准的德国二十世纪初期的被时代裹挟的悲惨人物范本,却只得到了从头到尾的嘲弄,我不明白导演编剧想要表达啥,难道是老子不管你多悲惨,也不管我仿佛对你有啥解构的迹象,但既然你是纳粹,就还是给爷爬吧。

阅读全文

与电影波斯语课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买小电影怎么搜索 浏览:507
电影推荐的英文怎么写 浏览:993
远郊2韩国电影演员表 浏览:371
婚姻侦探电影有哪些 浏览:751
中国教育意义的电影 浏览:567
熟悉的电影人物有哪些 浏览:813
消减电影结局解析 浏览:753
电影什么锁 浏览:123
斗牛士故事的电影 浏览:563
超好看的电影混剪 浏览:984
香港论理电影i中文 浏览:334
星空电影中的星空图片高清图片下载 浏览:155
领袖的故事电影 浏览:659
他看了一个电影名叫爬的英语 浏览:932
2021为什么没有外国电影 浏览:22
电影夜蒲的演员表图片 浏览:54
周坤是哪部电影的人物 浏览:228
在哪里可看凤凰卫视电影台 浏览:831
鱼儿游泳是哪个电影 浏览:166
福州电影优惠券哪里拿 浏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