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孩为什么不要远嫁
第一,远嫁意味着离开父母、亲人和朋友。
远嫁意味着离开父母、亲戚和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会慢慢变老。他们也需要有人陪伴和照顾他们。千里之外的电话问候,虽然能传达关怀和孝心,但远远不够。也许女孩们刚结婚的时候,曾经对父母和丈夫说过:一年至少要回去看望父母两次。但是随着孩子的到来,你慢慢忘记了你的承诺,或者两三年都没有回去。即使你回家,你也来去匆匆,只留给父母无尽的思念和关怀。也许这些年你过得很幸福,但每当经过一些老人锻炼的地方,你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吗?你缺少的是参与父母后半生的家庭幸福。
第二,远嫁意味着生活中所有的委屈都要一个人承受和消化。
再恩爱的夫妻,也有生气吵架的时候。远嫁的女人,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那个叫家的地方,你根本无处可去,大部分都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地方。远方的父母,平时已经为你伤透了心,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怎么诉他们,让他们更担心呢?即使他们碰巧给你打电话,你也会强颜欢笑,告诉他们自己过得很好,让他们不要担心。至于以前的朋友,在远嫁的这些年里,你已经中断了联系或者很少联系。即使偶尔联系,也不好意思在家里说一堆破事打扰别人。因此再多的委屈,只能自己承受和消化。
涂磊对于远嫁的看法,远嫁意味着什么
第三,涂磊对于远嫁的看法。
涂磊对远嫁的看法:不要为了一个男人而远离家乡。因为你首先失去了矜持,失去了矜持的女人,男人不会珍惜。一个能让你远离家乡离家乡,而不是来找你。事实上,他并不那么爱你,因为在他的家乡,有很多事情比你更重要。
当你一个人把他当成生活中的一切时,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责任很重要,也不珍惜你。
㈡ 为什么女孩子不要远嫁呢
一、内心不够强大不远嫁
远嫁他乡是一种勇气,但你不能除了爱什么都给不起,只有和对方能力匹配,自己内心强大,才能从容面对未来的一切。
不要只围着丈夫、孩子、灶台转,培养自己的兴趣,努力提升自己,足够优秀,离开谁都不会让你陷入万丈深渊。
父母、朋友都希望远嫁的你能够幸福,但你自己的幸福,终究要靠自己成全。
二、人生没有发展不远嫁
作家柒先生说:远嫁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劝你留一张回程票,票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看到过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个表姑,从记事起就没怎么见到过她,听奶奶说,当年,她看上了一个外省的小伙子,死活要嫁过去,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县城,生活无尽的苦。
她本来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画画特别好,心里也有一个设计师的梦想。
嫁过去之后,发现那边根本不存在设计师这个职业,于是,靠关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每个月有三千多的工资。
工作倒是轻松,但是就那么点薪水,根本存不下钱。
有了孩子后,家里人让她辞职照顾孩子,她同意了,只是每年临近过年,远在老家的父母盼着她回趟家,她却连一张车票都买不起,所以干脆就不回去了。
婚姻中的幸福是老公给的,婚姻里的底气,你得自己给自己。
三、没有独立的房子不远嫁
虽然第三个条件看上去好像很实际,但我认为是必要的,因为远嫁不一样,远嫁是你孤立无援的,你身边没有人,也没有人帮你说话。
㈢ 《盲山》那些年被拐卖进大山里的女人
拍摄这部《盲山》的导演李杨曾说,影片的选题是来自于他1996年回国时所看到了一则报道很是震撼,“ 一个来自东北农村的姑娘郑秀丽,被拐卖到广东一个小村里,因求救无望 ,又常年遭受兄嫂欺辱,心里积攒了多年的怨恨,把买来的硫酸泼在侄儿身上,最后算是解救出来了,却被判了死判。 ”李杨后来跑到四川,花了两个多月,了解那些被拐妇女的情况,并撰写剧本,最终拍出了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盲山》。
电影简介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末,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白雪梅为了尽快赚钱还清家里债务,听信了假扮成医药采购公司的人贩子的话,随他们来到西北某个偏僻山村采购中药 ,结果被人迷晕,卖给当地的农民黄德贵,白雪梅苦苦哀求这些人,希望他们能够放了自己,但这户人家为了娶媳妇花了7000元,更是认定这女人不管是生还是死都是自家的人。
后面的剧情和以前被拐卖到村子的女人没什么区别,白雪梅尝试逃跑结果被关禁,绝食、自杀、想尽办法向外报信,过程间逃跑回来被痛打,被强奸、最后怀孕生子……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白雪梅和其他女人一样慢慢甘于接受这样的命运,甚至为了离开这里出卖自己的身体,结果就算是逃出了大山上了公交车,仍然被捉了回来,白雪梅渐渐明白这里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
庆幸的是,在一个学生的帮助下,白雪梅的父亲终于找过来了,却没想到即便带上公安,也无法把白雪梅解救出来,最后在双方激烈的拉扯下,白雪梅绝望拿起菜刀,砍向自己的“丈夫”。
《盲山》 里已经被愚昧思想同化的女人
白雪梅的“婆婆”只心疼自家花的七千块钱买回来的媳妇能不能传宗接代 ,甚至和自己的丈夫帮助儿子强奸媳妇。反复劝说白雪梅, 反正事情已经这样了,女人迟早都要过这一关,嫁谁不是嫁 。生怕白雪梅逃跑,日夜看管着,她也曾经历过一切,却没有任何一丝感同身受的同情心,就像是被这些愚昧落后的男权意识彻底同化,助长了那些愚昧落后的思想。
正如西蒙 •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 妇女的处境、地位,在男女之间是存在着一种对称的差别,古往今来,“女人”被降格为男人的客体,“女人”被看作为男人的“他者”,她自身主体性的权益和自身的行动权益都被剥夺了,在社会上只能 处于“第二性”的地位。妇女的劣势并非自然形成的,这种划分就是一些有心人的父权制产物,是专门用来巩固男性权力服务的。
同样被拐卖过来的郑小兰和程春兰,一人抱着一个娃过来劝说着白雪梅要想开,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的。而其中扮演郑小兰的女子,现实中就是被骗到那村里去,才 20 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
据导演李杨说“我们是拍摄时候才知道的。她天天来剧组,后来就让她演戏。她丈夫不愿意,打她,她就威胁:你再敢打我就跟剧组走!丈夫没敢再打,后来我告诉副导演让这丈夫也来串个角色。反正是农闲,剧组一天管 3 顿饭,连她抱的孩子也给一份钱。”
电影中的郑小兰最后为了小孩跳出了接她们出山的警车,选择继续留在这个贫困愚昧的山村里,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法盲、文盲的山区里,她的小孩又如何接受良好教育,将来还是一样贫困,还是没有能力通过正常途径娶妻生子,将来的她会不会也变成白雪梅“婆婆 ”那样的女人,说真的,可能性很大。
电影中的白雪梅从没有要留下来的想法,逃出去是她的唯一执念,也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大山里的恶,那些迂腐落后无处不在的思想,也是让白雪梅心理转变最大的原因。
第一次被黄德贵强奸当老婆之后,传统的失贞观念,让她选择割腕自杀;剪去长发,标志着心里纯真不再,彻底看清现实;三次出逃中,因为身无分文,想依赖其他男人,却又再一次被 骗,让她彻底明白了,想要解救自己,唯一的办法只能靠自己。为了逃跑的路费,宁愿失身给小卖铺的老板,但她清楚这只是无奈之举,即使在被软禁的情况下,白雪梅依旧不放弃读书,比起另外两个被拐卖过来却甘于现状,早已认命的妇女,白雪梅才更像是拥有现代新思想的女子。
导演李扬 曾 解释 过 “盲”字 , 说:“眼睛死亡了跟眼睛瞎了还不一样……衍生开去,就是对良知视而不见,对外部残忍视而不见。”
《盲山》里的“盲”,在于村里人的冷漠,盲在人心的自私。白雪梅通过一次次的失败,最后只能选择自救,周围的人选择视若不见,甚至沆瀣一气防止她逃跑。村委会主任对白雪梅的求救置若罔闻;白雪梅满怀希望递出的求救信,邮递员却转手就交到了她“丈夫”手里;对黄德贵买来的“老婆”,村民们夸艳福不浅,即便白雪梅逃到了山外的世界 ,第一次因为三块钱车费遭到司机拒载,让她被捉 了回去,第二次靠出卖身体有了车费,却因为“丈夫”一行人守在车门外,即便哭诉求司机不要开车门,然而司机、卖票员及其他乘客就这么视而不见,毫无同情心看着白雪梅被人带走。
山里村民的“盲”是一种野蛮生长出来的恶,他们觉得帮自己的人去抢“媳妇”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他们所认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完全不认外界道德和法律认知。而山外的“盲 ”则是一种更冷漠更可怕的态度,显然这种事情他们见多了,但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这种“盲 ”不仅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更加深了山里村民对这种约定俗成的恶。这些人心的“盲”,是对拐卖妇女罪行的漠视及道德的沦丧。
《盲山》里,女主白雪梅所遭遇到的一切,在当时社会新闻里的报道上那些被拐卖的女人所说的细节可以说是完全一样,导演李杨只是把这些掺杂在拐卖事件中的里里外外都呈现在观众眼前,否则仅凭一段豆腐块大小的文章,根本不会重视,毕竟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却从没放在心上。
这些年,拐卖妇女事件为何层出不穷
在八十年代初,由于“严打”刑事政策,拐卖人口犯罪的活动变少。到了 90 年代初,有些地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严重,导致社会生活贫富差距拉大,尤其西部地区和中东部贫困山区的生活条件极差,使得这些地区的女子宁愿远嫁他乡、甚至愿意被拐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有的家庭因为穷困无法养活子女,也只能将亲生子女卖给富裕人家。
再加上不少地区落后封建的思想观念,《盲山》里出现一个镜头,村民在水里打捞起被人遗弃的女婴尸体,通过对白可以看出农村对女性的歧视,这些不平等的观念,导致男女比例失衡,也正因为这样的风俗,许多犯罪分子开始做起贩卖人口的勾当,导致拐卖妇女犯罪数量急剧增长。
在九十年代左右,就有大量的拐卖事件存在着,在官方公布的极少部分数据里,光是1991至1995年,被解救的被拐女性人数就高达八万人。
而解救这些女性的过程就像《盲山》里拍的那样,是如此之难,落后地区的村民不仅对拐卖罪行视若无睹,甚至还会参与其中。即使这些女性被解救出来,也会因为当时的落后观念而饱受周边人的歧视,无疑对被害者造成第二次伤害,更别说重新一段新的婚姻。
据WHO的数据,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而吞农药曾经是农村地区最常见的自杀选择。
近些年 ,拐卖 对象有所改变
随着法律普及, 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 国内犯罪成本的增高, 近些年,这些贩卖女性犯罪手段有所改变,由拐卖正常女性转向拐卖智障女性,由于这些智障女性自身智 力的显著差异,难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难以维护自身权益,这些犯罪分子通常是诱发路边捡拾式拐卖、骗婚式拐卖、嫌弃后拐卖等多种犯罪行为,导致这些身体或者智力有缺陷的妇女的犯罪侵害事件极高。
根据研究表明 2011 年到 2013年中,我国拐卖妇女立案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在 2013 年,拐卖妇女已经呈现一个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与我国近些年来逐步加大打击该类犯罪有关。 上世纪 80年代中期到90 年代中期,就有大量的越南籍妇女被卖给广西边境的农民当妻子。到了90年代末期,那些犯罪分子以介绍对象或找工作为理由,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将越南籍妇女辗转卖往内地,形成了非法“通道”。通过这条“通道”,大量越南籍妇女被拐卖到广东、云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南、湖北、浙江等十多个省(区)。从拐卖国内妇女到拐卖越南妇女,背后的逻辑无非是 解决国内贫困农村大龄男性的娶妻生子问题。因为农村适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从周边相对贫困的越南、 缅甸、柬埔寨等邻国找老婆成为这些农村剩男解决婚姻问题的首选 。
拐卖妇女的犯罪手段逐渐衍生成灰色产业链
因为暴利的驱使,中越边境地区跨国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到2018 年下半年,包括中国在内的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六国警方联合出击,破获跨国拐卖案件 634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1130 名,解救外籍被拐妇女 1130 名、儿童 17 名。据 2019 年 6 月 21 日新闻联播报道近期我国公安部破获多起跨国的拐卖案件。
同年,山东菏泽东明县打掉了一批涉外婚介机构,其新闻通稿中有说到:“近年来,县里的外籍新娘逐渐增多,尤其是乡村里的涉外婚姻人数与日俱增,大大小小的跨国婚介机构如雨后春笋全都冒了出来,像 中巴和中越等所谓的跨国婚介机构公然印刷、挂横幅还有派发各种广告、宣传页,就连火山小视频、快手APP及手机微信群等各种社交软件都有这些跨国婚介机构的图片和视频。
这些以赢利为目的的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及个人, 以农村未婚男青年为主要宣传对象,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传播婚介消息,以涉外婚姻介绍之名,向这些人收取高额的定金费用。有的甚至存在跨国诈骗、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
而这种非法的跨国婚介不止出现在山东菏泽,河南、安徽、江西、湖南、云南等地都存在不少这样的跨国婚介所。如河南的《大河报网》2020年1月3日刊登的文章《跨国婚姻需谨慎切莫人财两空》中报道:“2017年至2018年,公安机关就接到与外籍新娘有关的警情十多起,涉及新娘逃跑、感情破裂、离家出走等。”
花钱买老婆在国内之所以层出不穷,除了根植于自己的文化陋俗外,还有就是与主流文化相异的社会亚文化,拐卖妇女在晚清灾荒中是件常见的事情,在特定的年代里,这种亚文化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使人们认为买卖是合情合理的。
即便到了现在, 一些思想未开化的贫困地区的男性,依然会选择这种做法,对待女性的他们仍未“开智”,因为条件落后,试图以买卖的做法来定性女人做为自己的附属品。 早些年除了普法力度不够之外,对人贩子违法犯罪惩罚的力度也是不足,再加上这些年信息科技的发展,导致这些犯罪分子作案手段花样百出。
好在2021年04月0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的通知,其中有提到: 加大拐卖人口犯罪“买方市场”整治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买方市场”分析研判,在收买人口犯罪活动高发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和专项行动,依法惩处买方犯罪人,从源头上减少拐卖人口犯罪的发生。 国家能够重拳出击自然是好事,也希望像《盲山》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以后只是一部警世之作。
㈣ 女生为什么不要远嫁
因为远嫁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
1、难以融入新环境。到了新环境,你面对的不仅是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还有陌生的语言,这些都需要你慢慢接受并融入。如果能听懂还好,不能听懂的话就得让老公当翻译,时间一长也会诸多的不而烦。话不敢多说,因为总会显得格格不入。
2、闹别扭时没地去。在异地,你没有朋友,没有亲人,能依赖的只有你的老公,可当你跟他闹别扭时,你能找谁安慰,找谁哭诉呢?只能一忍再忍,这种感觉就像被寄住在他家一样。
3、长期见不到父母。离家远,想回趟家都得提前规划,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会延迟几个月甚至一年,每当过年过节,父母盼着你回家时,总是感到心酸。
4、不能在身边尽孝。离家远,无法常伴父母膝下,该尽的孝道没法完成,父母生病时只能打个电话问候几句,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敢打电话给家里,怕惹父母担心。
5、朋友渐渐远离。我们的朋友大多是上学时认识的,所以离得不会特别远。一旦远嫁他乡,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共同语言不复存在,刚开始还会打个电话聊聊天,最后发现都没啥可聊的,渐渐地变成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