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电影创作中摄影光线有哪些功能作用
1、.曝光作用
2、光的造型作用
3、光的艺术表现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绪
2.烘托环境气氛:相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气氛。这种特定的气氛可影响人的心理情绪。
3.表现时空
4.帮助构图:光线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掩盖次体,充分而合理地运用光线所产生的投影,可以丰富画面构图,均衡画面。
5、创造节奏
电视用光是动态用光。光的运动能制造节奏。
② 电影兵人在摄影构图,光线,色彩,节奏,及空间设计方面是如何处理的急求!
这里没学过摄影只能靠以前在网上看到的帮你。
最好是从下往上拍,这样可以把兵人显得更为高大真实。从上往下拍或者水平都会显得像个玩具。
如果头雕不是亚光的话最好不要将光线直接打到脸上。会显得脸油汪汪的。【我被这一点坑了好久啊TAT】
构图九宫格就好,或者如果有条件的话把主体部分放在一侧做成电影海报效果也挺好。【再试试逆光摄影什么的】
有条件的话可以最后用专业软件调一下对比度啊什么的,这个没有标准要求,看个人喜好。
注:逆光摄影:逆光摄影是摄影用光中的一种手段。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
双重曝光:双重曝光(Double
Exposure)指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多次曝光,是许多人接触相机必玩的技巧,神秘又让人难以言喻的视觉效果常常让人沉迷其中。现在的中高级自动相机都有多次曝光功能,利用功能设置就能设定多次曝光。我们可以将拍摄好的图片导入电脑中,然后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图片进行重叠,就可以达到双重曝光的效果。
【[注]部分都是从网上搜的,不知是否有用,但多点总是好的】
纯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③ 电影八佰如何用光线来分析人物
运用了大量明暗对比的高反差用光,将周围环境淡化,突出人的面部,特别是眼睛,展现了在绝境中战士们的心理变化。纵观《八佰》中的摄影,无论是色彩还是光线都颇为考究,泛绿的色调和出色的光比构成了影片的视觉基调,与优秀的配乐共同传递出惨烈而悲壮的氛围。
④ 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照明元素
②、何为“三点布光”?
③、照明的工具有主要哪些?
④、举一部你认为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谈它好在哪里?
⑤、照明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
⑥、创作中如何处理照明元素?
林格伦认为影像的三要素是:①被摄对象运动;②摄影机运动;③照明。
波布克认为影像的三要素是:①胶片;②构图;③照明。
他们都有“照明”(即我们通常说的“光”)。可见,照明(光)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摄制组中,人称灯光师为“灯爷”。
一、照明的种类:
1、按光源划分:
①、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②、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
①、散射光(软光);
②、直射光(硬光);
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①、主光:
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
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②、副光:
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
①、顺光(正面光)优点:易于较完整地交待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缺点:呆板,无变化。
②、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③、逆光:从背面打光。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④、顶光: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⑤、角光: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
二、照明的实际操作
具体拍摄一部电影,最通常使用的布光方法即是所谓的“三点布光”。
“三点布光”的主要作法如下:
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3、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在传统电影中,“三点布光”是必用的方法。现代电影中,有时已不用。)
照明的灯具主要有两类:聚光灯和散光灯。
聚光灯:“S”,5000W(大型);
“Z”,2000W(中型)
“750”,750W(小型)。
前面有可调节的旋钮。
散光灯:不可调节,用纱网或透明纸。
反光板:(蒙着锡纸的胶合板),在拍外景的时候,往往要用反光板来补光。
另外在拍外景的时候,日光与摄影机的水平轴线最好构成45度的角度。日光低了,主体会显得缺乏层次;日光高了,主体的阴影会过重。
三、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提问:每一个同学讲一个你认为在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讲它好在哪里,并谈照明在电影中断作用。
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照明使电影的底片获得准确的曝光量,使底片在冲洗之后,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
2、造型作用:照明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3、构图作用: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戏剧作用:
①、描写、表现环境:
②、表现人物的心境:
③、塑造、刻划人物:
④、表现主题:
⑤、 作为重要的情节因素
⑥、 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
⑦、 渲染、升华、象征
⑧、 作为叙事主体与核心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布光处理,主要分三种情况。
1、室外布光:
为了更好地表现影片的主题,室外布光多选择在大晴天,选择在阳光充足,光线很“透”的情况下拍摄。
屋顶行走:
2、室内布光:
室内布光以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营造和渲染一种温暖的、金黄色的布光效果。如马小军看到“画中人”照片的米兰的卧室,如米兰洗头的水房,如小姑娘跳舞的教室,如莫斯科餐厅等等。
作用:
①、 形式感:
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使拍摄环境空间感、层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体和面部阴阳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强烈。
②、 美化人物
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极大地美化了影片所要歌颂的人物(米兰),并且,淋漓尽致地表现马小军心中浓郁诗意和美丽爱情。
如“为米兰冲头发”段落:
镜头638:特写 水壶中的水浇到米兰的头发上。阳光洒在米兰的脖子上。米兰脖子上细细的绒毛在阳光下闪烁。
阳光洒在米兰的脖子上。特写镜头使我们看到米兰脖子上细细的绒毛在阳光下闪烁。歌颂一个女孩,赞美一个女孩,电影中的布光和特写,会表现得如此地激动人心。
如“再见‘画中人’”段落:
镜头329:特写 马小军的手轻轻地捋过一根长长的头发。金色的阳光在头发上闪烁着。《乡村骑士》音乐响起。(叠)
金色的阳光在“画中人”的头发上闪烁。用头发上闪烁着的阳光,表现马小军心中爱情的浪漫、美好和诗意。
③、 主观性
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使人物和环境的主观色彩更加浓厚。
④、 少年视角
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使拍摄环境空间感、层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体和面部阴阳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强烈。而这种阴阳反差强烈,造型效果鲜明,恰恰是少年马小军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视角。这是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布光处理的异常突出的一点。
姜文对环境,对环境与光的关系的感受是异常强烈的。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把姜文的这种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在“初见‘画中人’”的段落中,布光使“画中人”的房间阴阳分明。段落开始时,马小军手举望远镜站在阴影中。后来,马小军从望远镜中看到了墙上的“画中人”。马小军上前一步,马小军从阴影中走到了灿烂的阳光下。用“光”的暗、明变化,写少年马小军内心巨大的激动,和马小军神圣而伟大的爱情的觉醒。
3、曝光过度: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光效处理。在影片的一些段落中,制作者有意使胶片的曝光过度。
如“为米兰冲头发”段落的后面,在米兰的房间中拍摄米兰。
镜头668:近景 米兰身穿洁白的上衣,黑黑的长辫子垂在米兰的胸前。米兰目光如锥,凝视着马小军。突然,米兰笑了。
米兰身穿洁白的上衣,黑黑的长辫子垂在米兰的胸前。米兰胸前黑黑的辫子使白衣更加洁白。
一方面,使用颗粒反差强烈的特殊胶片,进行高调摄影。同时,强烈的布光,使被摄主体米兰曝光过度。高调摄影和曝光过度,使米兰的黑发、白衣更加突出、强烈,更加增加米兰的美感和不真实的成分(“画中人”)。
总之,通过曝光过度表现拍摄对象的美好,和马小军的爱情的迷狂及马小军特殊的心态。
(有颜色的彩色光的运用,为了讲述的方便,我们将在后面的色彩一节中讲述。)
四、电影创作中的照明处理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运动、照明、色彩是影像部分的三个重要内容。)
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照明元素:
1、总的照明风格:
根据影片的风格确定照明的风格。
A、纪实风格:
①、多用自然光,阳光,天空光。如果是在室内,那么它的光就应该是该室内本身存在的光源(日光、灯光)所发出的光。(尽管这一点在实际拍摄中较难做到)。
②、多用散射光(软光)。
③、如果使用“三点布光”,那么,主光、副光、逆光之间的对比不要生硬和明显。
④、场景中的主光的方向应与该场景内光源的方向大致一致。室外是阳光;室内是室内发光的灯具。
B、浪漫、夸张、表现主义风格:
在用光上没有一定之规。可以生活化,也可以绚丽夸张。
C、商业片:
①、布光应使被摄主体清晰可见。它不能象纪实风格的影片那样,为了接近生活,被摄主体有时会若隐若现、模糊不清。
②、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
④、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
2、具体人物的照明处理:
影片主要人物,必须要有他的照明处理方案。如《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查尔斯,安娜,迈克,未婚妻等。
3、具体场景的
⑤ 运用光线拍出电影感人像旅拍
导语:如何正确的用好光线拍出电影感觉的旅拍呢,下面我给出了一些小技巧,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小伙伴们赶紧学习起来吧!
很多人都说我的旅拍作品有一种电影的画面感。简单分析,我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三点:
一、真实而具有感染力的光线,学会寻找有魅力的光线,充分运用现场光,调整角度和位置使人物在环境光下得到最真实、自然地呈现,即便补光,也要学会“隐藏”和“融入”;
二、丰富且重点突出的构图,尽量运用标准视角或长焦镜头,避免镜头畸变和刻意营造视觉冲击力,充分利用画面元素和镜头景深特点,在环境中去展现人物,营造氛围;
三、自然并由心而发的情绪,使画面传递出心灵的共鸣,摄影师的引导和情境设定很重要,这种技巧更多是来自经验。
接下来我将分三期详细介绍,本期先从光线讲起。
▲瑞士卢塞恩夏季的傍晚,顺光环境,人物正常曝光,前后景会被压暗。忘情的亲吻,倾斜的构图,使画面更具动感。低色温的夕阳和金黄色的座椅将新人映得暖洋洋的,后期降低了饱和度,增加了黄色调成分,使画面更具复古味,呈现出胶片质感的电影风。
一、不同光照条件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三张照片,全部是夏季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拍摄的。体会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画面呈现出的不同氛围。
图一,傍晚五点,顺光角度,夕阳温暖而强烈,将大地涂满一片金黄,光比较大,景物色彩饱和且浓烈,人物皮肤明亮、温暖;
光圈:f/2.8,快门:1/3200s,焦距:45mm,ISO:50
在强烈的顺光下拍摄,以人物为主调整好曝光即可。拍摄时注意婚纱与教堂不能过曝,这时天空被压得很暗,呈现一种怀旧的复古味道,较低的色温让人物肤色自然呈现一种金黄的暖色。如使用大光圈拍摄,需要注意相机的感光度与快门的极限。
图二,傍晚七点,落日快接近地平线,逆光角度,此时光线已经变得很柔美,将麦穗映得闪闪发光,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环境氛围感很强;
光圈:f/11,快门:1/800s,焦距:45mm,ISO:50
夕阳从人物身后穿过头顶,此时无需任何补光,人物面部也能获得较为正常的曝光。后期压暗了天空,呈现梦幻意境。顺光拍摄时画质高,色彩还原好,后期无需过多处理,逆光拍摄时,需要适当提亮人物,压暗天空。
图三,日落后,借助天光拍摄,散射光下人物肤色自然、柔和,画面反差小,细节丰富,整体感觉平静温润。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150mm,ISO:50
日落后天光未全暗,此时明暗反差已经很不明显,整体呈现出散射光状态,细节丰富,人物肤质还原好,肤色自然。此时的背景与人物的反差小,为了突出人物,后期对背景环境做了压暗处理。
顺光
顺光的优点是色彩还原好、饱和度高、成像清晰;低感光度下画面质感强,更接近其原型;环境细节丰富,特别是云层的细节,人和景物的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顺光的缺点是缺乏空间表现力,画面相对较平,且光质较硬,人的皮肤若有瑕疵则一览无遗,后期修饰上需要更多技巧。我在选择顺光拍摄时会利用镜头的景深特点,突出人物,打破平淡。
光圈:f/3,快门:1/2500s,焦距:45mm,ISO:50
意大利夏季的傍晚,这时太阳与地平线大约呈45度角,是最适合拍摄顺光人像的时间。阳光从人物正前方照亮面部,夕阳时段的低色温可以让皮肤呈现一种金黄色的质感。远处的云在顺光下充满层次,环境被压得较暗,配合后期调整,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怀旧感。
逆光、侧逆光
逆光、侧逆光的优点是空间立体感更强,影调和层次更加丰富,整体环境的通透度高,人物会出现轮廓光,很容易营造唯美氛围。当逆光散落时,搭配大光圈可以营造朦胧柔美的画面感,小光圈下可以形成梦幻的星芒光束,还可以尝试拍摄剪影肖像,逆光能带来更大的创造空间。缺点是曝光和细节较难控制,曝光点的选择很重要,有时还需要人为补光来控制画面反差。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45mm,ISO:50
意大利皮恩扎夏季的落日,这时阳光还很强烈,相机水平位或者低角度拍摄就会带到天空,很难控制反差,容易画面过曝。于是我选择高角度俯拍,避开天空,以逆光下通透的草地作为背景。此时的夕阳为人物勾勒出了一圈轮廓光,漏进画面里的逆光更增加了朦胧梦幻的氛围。
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阳光线被云层或雾气所挡而形成的柔和、均匀的`照射状态。薄云遮日、阴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后等天气,都会出现散射光,此时景物影调容易显得平淡,色彩比较灰暗。散射光条件下,不宜拍摄全景深的大场面,并且色彩的处理十分重要,拍摄距离的远近与色彩的饱和度成正比,所以尽量选择鲜艳的元素作前景,以提高画面的反差,避免景物影调平淡。
光圈:f/2.8,快门:1/1000s,焦距:45mm,ISO:64
夏季的意大利皮恩扎,太阳在较厚的云层间穿梭,画面对比度不高,草地、天空、人物在前期都可以保留更多的细节。相对晴天的顺光、逆光拍摄而言,这种散射光下较为柔和的明亮,更适合表达清新的意境。
二、拍摄时段的选择
午后至夕阳时段
晴天的午后至日落前,是外景人像拍摄的黄金时间,无论是顺光、逆光或者散射光,都可以充分表现出特定的氛围,冬季为15-18点,夏季为16-20点。想要拍出更具电影感的画面,对于环境光的利用是关键,我习惯也喜欢用自然光拍摄。日落时段的光线色温低,令照片温暖而“有情绪”,更易表现故事性或人物的情感;光线照射角度平,拍摄的范围更大,画面的细节层次更丰富;顺光时色彩还原好,可以压暗环境,充满胶片感,逆光时通透度高,可以创造唯美、梦幻的高调氛围。
光圈:f/2,快门:1/250s,焦距:45mm,ISO:50
哥本哈根的日落时段,夕阳穿过冰淇淋餐车的窗户照射进镜头,利用餐车阻挡部分直射阳光,减弱逆光带来的强对比,营造出梦幻的童话氛围。人物的情绪、动作很贴切,后期适当提亮人物即可带来电影画面感。
光圈:f/2,快门:1/2500s,焦距:50mm,ISO:50
日本冲绳的海滩,日落的太阳刚好从较厚的云层里露出来,于是形成了“耶稣光”。因为太阳光入射角很低,此时只要调整人物的位置和拍摄的角度,控制好画面中的反差,即可利用自然光完成拍摄,形成独特的漏光氛围,特别注意曝光要准确。
多云的晴天
多云且云层变化大的晴天也是绝佳的拍摄时机,很适合创作大场景的全景画面。云就像是太阳的魔术师,能给你带来更丰富的光影变化,在这样的天气拍出的画面,既不会像阴天那样平淡乏味,又不会像大晴天那样难以控制景物的曝光。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观察和应变,控制好人和背景环境的反差。
光圈:f/2.8,快门:1/2000s,焦距:45mm,ISO:100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原野,下午15点的顺光,画面通透明亮。天空的云层较厚,云遮住部分阳光的照射,使原野上有着梦幻的光影变化,充满意境美。需要调整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等待最完美的光线。
日落的余晖
无数美妙的电影桥段都是在落日余晖中展开的。此时太阳已降到地平线下,虽然天空的晚霞依然温暖、明亮,但已不足以照亮地面上景物的细节,拍摄出的画面对比强烈,会呈现出较大的反差。此时,意境美远大于对细节的展现,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更好得呈现晚霞云彩,人物往往会欠曝,补光时应考虑环境光源的方向及色温,做到浑然天成。
光圈:f/1.6,快门:1/8000s,焦距:50mm,ISO:100
佛罗伦萨老桥,该场景的构图决定了光线为侧逆光,太阳已接近地平线,为了保留天空晚霞的色彩,在画面左前方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模拟夕阳效果,自然是实现电影风画面的基础之一。
傍晚“带密度”
华灯初上,晚霞刚隐,天空的颜色还未全黑,这个夜幕将至未至的时间段就是“带密度”时间。简单地说,就是日落后、灯亮起的一小时内,此时天光与地面灯光的光比基本为1:1,呈现在画面里天空和建筑都是有细节和颜色的,整体效果华丽、梦幻。时间再晚一些的话,天空就是一片死黑了,所以要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最佳时段。
光圈:f/1.4,快门:1/60s,焦距:50mm,ISO:500
意大利五渔村,日落后背景中的建筑都亮起了灯,已经没有其他可借助的自然补光光源,于是采用低色温的手电筒打亮人物,以更好得保留环境氛围,最主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冷调环境中的温暖感。
三、补光或不补光
决定补光或不补光的关键在于,想要获得的氛围以及希望整体画面呈现出何种效果。想要实现电影的画面感,就要更多地留存环境光效,即便补光也尽量选择符合环境光逻辑的照明风格,强度、角度、光质、色温,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有条件还可选择恒定光源来补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情况,都应尽量保留画面的细节,并营造对比,包括冷暖对比和明暗对比,使整体画面呈现出自然的氛围,弱化人造光的“存在感”,做到浑然天成。当然,有时也不需要运用人造光源,只需调整人物站位、姿态,面部的朝向,就可实现理想的光照效果。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常见的情况。
阴天光很平,需不需要补光?
- 补光,利用色温差异营造夕阳效果
光圈:f/1.4,快门:1/1250s,焦距:50mm,ISO:200
日本冲绳,阴天云层较厚,整体画面偏清冷,手动设置相机白平衡4000k,人物面部用闪光灯加暖色片照亮,模拟夕阳效果,突出人物表情,形成柔和的冷暖对比,后期减少青色的饱和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闪光灯的输出指数不宜过大,否则会破坏画面的自然度,影响氛围的表达。
- 不补光,柔和而明亮的散射光更适合表达细腻情感和柔润色彩
光圈:f/1.4,快门:1/1250s,焦距:50mm,ISO:200
托斯卡纳夏季的上午,云层非常厚,但是太阳透过云层照射出的散射光很舒服,就像一个明亮的大柔光箱,此时人物、大地、天空等细节都可以保留。一般来说,上午的散射光质感更好,明亮、柔和、温暖,会使整个环境通透、润泽。下午的散射光中,景物的色彩还原就会差一些。云层里漏出了些许阳光,洒在背景的原野上,更增添了梦幻感。后期可适当提亮人物,压暗天空,增加饱和度,会令色彩更鲜嫩。
大场景元素繁杂,需不需要补光?
- 不补光,调整人物站位,利用太阳实现戏剧光效
光圈:f/1.4,快门:1/1600s,焦距:50mm,ISO:200
此时为午后16点,顺光角度拍摄,云层让阳光变得时隐时现,背景环境中明暗层次丰富。画面的整体曝光基准为新娘的面部,为了突显人物,我等待阳光穿过树丛刚好照射到新娘脸上的瞬间,形成一种戏剧化的光线效果,同时利用大光圈长焦镜头压缩景深,斑驳的背景如油画一样。
- 补光,平衡光线反差,强化环境氛围,还原柔美肤色
光圈:f/1.4,快门:1/1600s,焦距:50mm,ISO:200
当时已是傍晚,整体环境阴冷。虽然雪地如同一面巨大的反光板,使人物均匀受光,但由于雪自身的反光率很高,依然会和周围环境有比较大的反差。为了保留雪地的细节,我利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控制好闪光灯输出功率,只填充人物面部,还原肤色,保留真实氛围。
夕阳逆光反差大,需不需要补光?
- 不补光,剪影效果突显形体轮廓,展现意境美
光圈:f/1.4,快门:1/2000s,焦距:50mm,ISO:200
长滩岛的日落,新娘拖动裙摆在海边跑动,此时如对逆光下的人物强行补光,就会失去场景本身的氛围感,虽然可以照亮人物,但反而不如剪影表达得真实、有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姿态是关键。即便拍摄剪影也要调整好曝光,控制好太阳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大逆光下自动对焦很容易失灵,建议手动对焦。
- 补光,实现环境氛围和人物情绪的细腻表达
光圈:f/2.2,快门:1/800s,焦距:50mm,ISO:200
夏季的圣托里尼,傍晚19点,这时太阳已落入地平线下,天空泛起金色的光晕。我想要保留天空的色彩层次,于是以天空为曝光点调整好相机参数。还希望在不破坏环境氛围的同时展现出人物的情绪,于是用低色温的手电筒进行补光。手电的光照强度低,恒定光源也更易控制,能够更好保留现场的唯美氛围,接近人眼的真实视觉感受。
⑥ 在影视制作中如何去使用“光”
一、控制光比
影视用光大部分采用的是边缘光和反射光源,控制光比对于拍摄足至戈重要的;而在数码摄影中光比太大会造成两种情况:暗部无法有正常色彩还原。亮部的光过高后,没有层次。
二、合理布光
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往往不是被一种光线所照明。而根据光的性质可分为直顺光(硬光)、散射光(软光)及混合光等种种,按光的位置可将分为顺光、侧光、逆光、侧顺光、侧逆光等种种;按在面面造型中作用的币同又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眼神光、修饰光等种种。
三、面面特质
在影视用光时的拍摄要有影视画面的特质。人物的动作造型要以剧中演员的特质出现,摄影师只是来分解画面。这就要求拍到更多的连续性画面,以取得后期制作的方便组合。不同于外景拍摄,内景拍摄有一个主要原则,以可用光拍摄内景期间,让各种光为自己所用。
以上就是影视制作中关于“光”的拍摄技巧分享,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更多的影视内容,请及时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做整理并发布的。
⑦ 《天使爱美丽》中的色彩与光线分析
《天使爱美丽》中的色彩与光线分析
这部精灵古怪、充满了奇幻想象力的影片是法国电影怪杰让-皮埃尔·儒内的杰作。儒内早年凭借一系列颇有特色的短片确定了自己的电影风格,他偏爱于那些非同寻常、甚至带有卡通色彩的人物形象和超常规的摄影角度。
一、 影片的整体色彩风格
在其影片色彩处理上,导演强调的是一种以暖色调为主的把互补色并列放置在一起的关系处理,并强调色彩的对比,整个电影构图完全是油画重彩样式,就象女主角黑色的瞳孔与鲜艳跳跃的红唇,在法国标准得明朗阳光之下,让观者有种对生活的暖意与敬意,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色彩配合人物的情绪变化,将上世纪巴黎的景致慢慢舒展开来,淡淡的怀旧风格跃然。色彩随着音乐在流动着,但又有戏剧式“停顿”的固有色。整部影片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印象主义色彩与构成主义色彩的完美统一的色彩风格。
二、 影片中光线及色彩处理的特点与整个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关系
导演儒内在影片中的时间虽然是现代的,但其实际意境确是他充斥童年记忆的50年代色彩的美丽巴黎。
主人公艾蜜莉,打小就是一个与寂寞的孩子。不能上学,金鱼和母亲又先后离她远去。父亲也变得孤寂。母亲曾送给她一个二手柯达相机,邻居利用艾蜜莉的天真无知,哄骗她相机有个致命的缺点,会引发一连串意外事故(画面一)。由于艾蜜莉拍了许多风景照,入夜时她内心充满疑虑与恐慌(画面二),她凝视电视,内心充满罪恶感(画面三)。摄影机以小艾蜜莉的主观视点来表现小艾蜜莉的恐慌心理,电视里的漫天大火(画面四),火车出轨,一架波音747坠毁,艾蜜莉恐惧的眼神光。
导演为了获得人物和光线上的变化,摄影机缓缓向艾蜜莉推过来,这是以天使的广角视角进行拍摄,深咖啡色的大沙发上坐着小小的艾蜜莉,大面积有节奏光感的浅黄色木板墙与艾蜜莉的粉红色外衣形成强烈的对比,人物脸部的造型光线做出一个亮暗反差截然分明的一个光效(画面二),完全是一个假定的主观光源光效,随着镜头的推进(画面三),表现了艾蜜莉孤独的'心灵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这种光效一方面从造型上可以衬托出人物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从情节上对艾蜜莉的未来命运的一种视觉上的暗示。
画面中的色彩结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重要的色彩放在了光影里面,随着镜头的推进,最经典的是右上侧纯绿色(固有色)花盆的呼应(画面一),虽然是固有色,但由于镜头的推动,色彩在光影下也在流动,这时的绿色在主观层面上具有狭义的象征意义。粉红色外衣与绿色的互补色和艾蜜莉鞋面上的一点蓝与墙面黄色的互补色构成了一种重要的色彩组合样式,这种组合样式呈现出的是既对立又趋向统一的圆满状态。随着光影与镜头的流动,这种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强调的是色彩的流动性,传达出的是主人公的焦虑与不安。这时的粉红色象征着艾蜜莉被压抑的情感,这时的纯绿色在画面整体中具体而又鲜明地显示出一种特殊力量的作用过程,即宁静、安详,隐喻着艾蜜莉即将到来的生命转机。
;⑧ 平时拍摄人像时,遇到人物面部光线较暗应该如何处理呢
人像照片面部暗,咋用摄影后期调亮?这3个ps调色技巧,简单实用
本篇教程,我们来学习如何通过Adobe Ps单独提亮暗部,以及如何使用HSL调整面板中的明度选项来提亮人物的面部肤色。
最后,介绍本例提亮人物肤色的方法。由于大多数人物的肤色会偏向橙黄色,因此在HSL调整面板中,选择“明亮度”选项,向右拖动“橙色”滑块,就可以提亮人物肤色。
以上内容,节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数码摄影 完全自学教程》神龙摄影编著,摄影自学班已被授权发表。点击下方卡片,可以直接购买:
⑨ 光线在影视影像中有怎样的艺术功能
光是造型元素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光直接作用到观众的感官,能够让观者体会到画面的情绪,感受到影片的基调,触动到情节渲染的氛围。
1、光的人物造型功能
首先,光对突出人物特性有着重要的艺术功能。在众多影片中,我们为了彰显某个人物的形象,经常会使用特定的光线将其衬托出效果,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在《西游记》里,如来佛祖永远都金光环绕,耀眼璀璨,就是为了突出其伟大至尊的形象。
光已经不仅仅是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地看清事物,而是赋予了一定的艺术功能,理解了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揣摩创作者的意图以及影片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⑩ 影视拍摄中光线艺术运用论文
影视拍摄中光线艺术运用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影视拍摄中光线艺术运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在中国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光线的运用是决定影视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合理的运用光线,可以让拍摄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和逼真的画面色彩,让整部影视作用充满艺术感。所以说,光线是影视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所。因此,本文对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影视拍摄;光线运用;艺术
光线是影视拍摄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媒介素材,如果没有光线就没有影像,所以说光线不仅仅是一种拍摄过程所展现的物质条件,更加是一种艺术。世间万物只有在光的照耀先才能够显示出事物的形状和色彩,也只有在光的照耀下才能够拍摄出具有丰富层次感的图像[1]。所以说,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光线的运用不仅仅是把影片中的人物所展现出来,更加是真实的还原人物的质感,比如说老年人脸上的皱纹能够显示的一清二楚以及玻璃光滑的程度近乎透明等。
一、影视拍摄中光线的类型
在目前的影视拍摄中,一般都是分为外景和内景这两种主要的场景进行拍摄。其中,在外景的拍摄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光线是自然光,而内景的拍摄光线则是运用人工光线,所以说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光线类型运用。然而,在影视拍摄的过程,内景的光线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半大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屋内的光线比较暗,人物在拍摄的过程中没有版办法展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也会运用一些特殊的光线运用情况,当室内场景中的自然光没有办法达到拍摄的要求,可以利用扔光线进行补充,比如回光等以及聚光灯等工具[1]。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分清和探讨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我们可以把光线类型基本上划分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根据不同的光线运用性质将其可以划分为散射光进而直射光这两种光线,其中散射光主要是来自太阳光的散射所展现的一种光线,而这种光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经过某些物质发射后所形成。相反,散射光如果不是由太阳光的散射所展现的一种光线,那么就是人工光中的.散射光,主要是表现在白炽灯和钨丝灯所产生的散光,常常是用来显示物体的特有色调反差,但是这种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所以也被称之为柔光[3]。其次,除了散射光之外还有一种直射光线,这种光线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被称之为硬光,主要在拍摄的光线中体现人物的立体形态和具体的轮廓,同时也表现一些具有反差性较大的剧情人物心理变化状况等。因此,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影视拍摄的光线要求不同进行拍摄,同时把不同类型的光线分为主光和副光以及背景光等。
二、影视拍摄过程中光线的具体运用艺术
1、控制好光线的运用比例
通过上述的文章,我们知道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光线就是自然光和人工光线,而这两种光线又可以表现为边缘光和反射光。所以,影视拍摄工作者在运用光线拍摄的过程应该要控制好不用的光线比例,以此来达到良好的光线运用效果,让影视作品充满艺术魅力。与此同时,在光线比例的控制中如果没有很好的运用不同的光线进行调和,那么拍摄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拍摄的最终效果[4]。另外,光比的调过大将会让一些黑暗的地方光线变强,但是如果调和过大的话会将一些原本的较为明亮的色彩失去原有的色彩层次感。相反,如果将光线比例调适到适中的位置,那么可以让一些比较黑暗的部分能够得到正常光线的照耀,并且可以在影视拍摄过程中能够运用好光线的效果。
2、运用好光线进行室内的外景背景营造
在室内的外景背景的营造中,很多时候除了拍摄道具的搭建和布置,最为主要的就是室内光线的运用。尤其是在一些拍摄场景需要在室内完成,并且还是属于一种较为大型的外景工作背景,这些大型拍摄场景的要求高以及拍摄难度大,所以如果不能合理的运用光线则会导致拍摄失败[5]。所以说,在进行室内的外景拍摄的过程中,影视拍摄者要尽量运用合理的光线营造所需要的拍摄氛围,并且让整部的拍摄作品能够有较好的光线效果。其次,在挑选合适的拍摄角度时,也要很好的运用光线的拍摄效果与之相结合,进而拍摄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表现作品的主题。
3、光线运用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布局
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应该要对光线的运用进行合理的布局,促使拍摄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和逼真的画面色彩,进而充满艺术魅力。其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被光线所照射,所以光线的照射范围是比较广而杂的。所以这就要求拍摄者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对室内室外的场景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对总体进行构思,让其拍摄的作品能够发挥理想的艺术效果,进而促使整部作品的成功[6]。另外,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应该要把不必要的光线尽量的避开,从而影响整部作品的最终效果。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影视拍摄者还应该要根据拍摄要求来对光线进行合理的布局,尽可能的让光线能够尽情的发挥主体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进行探讨。光线在影视拍摄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光线的运用是决定影视拍摄的原因所在。所以说,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光线是影响整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崔赟.浅谈拍摄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中光线的作用[J].金田,2014,12(7):1023-1024.
[2]吴涵.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探析[J].戏剧之家,2015,11(12):2014-2016.
[3]程绍平.浅谈灯光在影视剧拍摄中的作用[J].电影画刊月刊,2015,10(18):114-115.
[4]冯俏俏,王静,姜洪臣.浅谈影视拍摄中影调与情绪的关系[J].艺术研究,2015,11(22):186-187.
[5]吴涵.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探析[J].戏剧之家,2015,10(25):489-491.
[6]于瑞华.影视拍摄用光技巧[J].电影文学,2015,17(11):126-127.
论文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