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下列与延安电影团有关的人物包括

下列与延安电影团有关的人物包括

发布时间:2023-02-24 00:54:38

㈠ 在革命根据地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组成部分

在革命根据地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延安电影团。
1938年8月18日,延安电影团在中共支持下成立,它的诞生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新闻纪录电影。
延安电影团隶属于八路军总政治部,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兼任了电影团的团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李肃负责政治与组织工作,我国最早的人民电影事业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袁牧之负责艺术指导(编导),著名电影摄影师吴印咸和徐肖冰担任摄影。另外又从抗大的学生中调来叶仓林和魏起。全团只有袁牧之、吴印咸和徐肖冰3个人是搞过电影的。
当年8月,袁牧之从香港购得了摄影机、洗印机、放映机等全套十六毫米摄影器材及数万米胶片,又动员了战前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和明星公司曾与他合作过的摄影师吴印咸从上海来参加工作。时值荷兰电影艺术家约里斯·伊文思来中国拍摄纪录片,由于受到阻挠,无法到延安或其他抗日根据地去进行拍摄,约里斯遂决定将自己带来的埃摩摄影机和胶片转交给袁牧之等,由其带至延安继续从事拍摄工作。在中共的安排下,刚从上海到武汉的吴印咸坐着出租汽车到约定好的马路边接受了约里斯的摄影机和胶片。
1938年10月1日,延安电影团在陕西省黄帝陵,拍摄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在延安的8年中,延安电影团忠实地记录了延安活跃的政治文化生活和党中央的重要活动以及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情况。先后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电影资料。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解放战争的逐渐深入,这支不断壮大的新闻纪录电影队伍紧随着解放战争的步伐,记录下了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这一悲壮的诗篇。1942年,拍摄的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于1943年2月4日在延安首次献映,成为当时纪录片中的佳作,在人民电影的历史上写下了鲜亮的一笔。
1939年秋,“延安电影团”放映队成立。当时放映的除“延安电影团”拍摄的新闻纪录片以外,大部分是从前苏联运来的35毫米故事片。如《列宁在十月》、《祖国女儿》等。与此同时,新四军的华中抗日根据地也摄制了一些新闻片,较有影响的是进步文艺工作者薛伯青1945年摄制的《彭雪枫师长追悼会》、《新四军骑兵团》,1946年摄制的《新四军的部队生活》等。
1953年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它的前身就是延安电影团。成立后的中央新影成为中国唯一的摄制新闻纪录片的专业制片厂,出版《新闻剪报》,半个多世纪以来,向社会推出了5000余部新闻纪录电影。

㈡ 袁牧之的代表作品有什么

代表作品:《风云儿女》;《生死同心》;《马路天使》

1927年,正在上海上大学的袁牧之,开始参加戏剧的革新运动,成为辛酉剧社的主要演员。他主演了俄国安特列夫的《狗的跳舞》、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和日本武者小路笃实的《桃花源》。袁牧之对人物精密的设计和构思以及造型的逼真,都是表现派艺术中的精华。在他创造的众多角色中,对人物的神态刻画尤为突出,故有“千面人”的称誉。
1930年,袁牧之放弃大学学习,投身于左翼戏剧事业,曾主演洪深编剧的《五奎桥》、苏联剧作家特列季亚科夫编剧的《怒吼吧!中国》、田汉编剧的《回春之曲》等剧目。他在实践中重视艺术总结,著有《牧之随笔》、《戏剧化装术》、《两个角色的戏》和《演剧漫谈》等书。1934年8月至1935年4月,曾编辑过《中华日报》的《戏》周刊36期。他主张演员表演时应“脱了自己而变成
《马路天使》
剧中的角色”。他提倡通过外形技术来摹拟角色精神生活,并尝试过许多钻研角色和体现角色的方法,为当时的表演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袁牧之1934年在上海加入电影制片公司。后编写、主演了《桃李劫》,主演了《风云儿女》、《生死同心》,编导了《马路天使》、《都市风光》等影片,都获得了成功。

㈢ 延安电影团的简介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八路军总政治部的组织和领导下,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总政治部延安电影团”,由此开创了人民新闻纪录电影事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新闻电影事业伴随着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记录了新中国的建设。
延安电影团从成立之时,就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向,紧密结合现实斗争,把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作为制片的主要目的。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延安电影团,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1938年秋,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八路军总政治部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于延安,全名为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谭政任团长。最初人员有:袁牧之、吴印咸、徐肖冰、李肃、魏起、叶仓林、马似友、吴本立、周从初、钱筱璋、程默;而后迅速扩展到36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办过两期摄影训练班,培养了40多名青年摄影师。
延安电影团有一个摄影队和一个放映队。从1938年秋到1946年为止,前后8年,克服陕北物质上、技术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摄制出《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二届参议会》、《十月革命节》、《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即《南泥湾》)、《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等新闻纪录片和《白求恩大夫》、《延安各界纪念抗战五周年》等新闻素材;拍摄出数以万计的反映陕甘宁边区和延安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活动的照片;巡回放映了十几部苏联早期优秀故事片。为积累重要的革命史料;为开拓和发展人民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

㈣ 徐肖冰的人物简介

徐肖冰 ,摄影家。浙江桐乡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著名摄影家徐肖冰2009年10月27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33年后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和西北电影公司任摄影助理。参加拍摄《风云儿女》、《马路天使》、《塞上风云》等影片。1937年赴延安。次年入抗大学习。后入延安电影团,参与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建国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主席、第四届常务理事。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参与编导的大型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1950年获斯大林资金。摄影作品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工作》等。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天一”、“明星”等影片公司工作,担任影片《桃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影片的摄影助理,并参加上海左翼戏剧活动。抗战爆发后,在太原参加八路军,同年赴延安,从事摄影宣传工作。全国解放后,继续摄影领导和创作工作,参加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莅平》《新政协筹备会议》《解放了的中国》等纪录影片的摄影或编导,出版有画册《路》、《长江》(主编),出版口述自传,并在国内外举办摄影展。曾荣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朝鲜政府二级国旗勋章,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国家图书奖等。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执委,中国图片银行名誉行长等。
他的摄影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又渗透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启迪与艺术享受,对中国新闻摄影和新闻纪录电影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㈤ 《音乐家》定档5月17日,再现《黄河大合唱》背后艰辛历程

冼星海的作品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他人生最后在哈萨克斯坦的岁月却鲜为人知。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在莫斯科制作纪录片的冼星海回归之路受阻,随后辗转前往阿拉木图,并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救助,在那里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

《音乐家》海报

由胡军、袁泉、阿鲁赞·加佐别可娃、别里克·艾特占诺夫等中哈两国知名实力演员联袂出演,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张遂遂、哈依夏·塔巴热克担纲编剧的战争音乐史诗《音乐家》正式宣布定档5月17日上映并发布终极预告片。

中哈合拍“一带一路“献礼片,展现音乐家最后的生命历程

今年恰逢《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周年,电影《音乐家》获得冼星海女儿冼妮娜授权,特别选取了此段 历史 ,为观众带来《黄河大合唱》的完整修改过程。

《音乐家》剧照

此外,在《黄河大合唱》的背后,冼星海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1940年,以著名导演袁牧之为首的延安电影团,以“延安与八路军”为主题进行了整整1年的战地拍摄,他们踏遍了八路军整个北部战线,光电影胶卷就长达两万米。因当时延安设备简陋,无法将胶片制作成电影,党中央原打算把这些胶卷寄往美国或中国香港,但又担心这些胶卷在海关处遇到危险。

《音乐家》剧照

最后,党中央决定将这些胶卷送往莫斯科显影,为影片配上音乐和解说,同时决定派一名音乐家前往莫斯科负责配乐和制作,他就是冼星海,而这就是电影《音乐家》的开场。从延安到莫斯科再到阿拉木图,冼星海生命最后5年的漂泊历程与他对祖国的深切思念。

《音乐家》于去年6月在阿斯塔纳开机,由中国维吾尔族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作为中哈两国“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领域双边合作的首个重点项目,也是第一部中哈合拍片,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音乐家》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有着不同文化和语言,工作现场经常同时“飚着”汉语、英语、俄语以及哈萨克语四国语言作业。《音乐家》让两国电影人在电影内外都展开了文化上的深入交流,作为一部音乐家人物传记片,影片中大量运用交响诗《阿曼盖尔德》作为配乐,这正是冼星海根据哈萨克斯坦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而创作的。

《音乐家》剧照

为了最真实地还原冼星海对中哈友谊做出的伟大贡献,整个拍摄团队竭尽所能,曾耗时两年在中哈两国实地走访,收集与冼星海有关的许多一手资料。摄制组辗转中哈俄三地拍摄,前后历时近五年,先后有300人参加剧组,两万人参与拍摄。

胡军展示音乐技能,影片受专业人士肯定

《音乐家》中扮演冼星海的胡军此次一改过往硬汉形象,在片中展现了拉小提琴、弹钢琴等音乐技能,而这些都是他亲身演奏。出身音乐世家的胡军,此次为角色也做了大量准备,不仅零基础开始学习俄语,还为表现病重的冼星海形象减重近十公斤。

《音乐家》剧照

《音乐家》作为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已经收获了一部分先睹为快观众的肯定。其中也包括来自电影和音乐界专业人士的好评。

钢琴家郎朗从小演奏冼星海的作品,此次观影后对《音乐家》也十分喜爱,称“冼星海的精神和音乐是激励自己成长与前行的重要力量"。冼星海在异国他乡艰苦环境下仍然能够创作出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每一次演奏《黄河》都是郎朗感动而难忘的经历,使他“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沧桑 历史 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㈥ 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

《延安与八路军》1938年10月1日,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在陕西省的黄帝陵拍摄了第一个镜头,揭开了“延安电影团”创作的最新一页。
整部纪录片拍摄过程历时两年,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极为鲜明,其中心为“天下人心归延安”,这也符合当时全中国进步青年把抗日希望寄托在共产党、八路军身上的热切心情。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上映,但是它拍摄的许多素材,在后来中苏合拍的《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等片中曾被反复使用,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
枪林弹雨中的拍摄正像“电影团”成员之一徐肖冰回忆的那样:“插入敌后往往要经过好多道封锁线,而且敌人扫荡频繁,常常一口气要跑几十里。电影团有一次被敌人包围,当时有袁牧之、李肃和我,幸亏有部队保护才突围出来。”所以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宝贵资料中,不乏精彩而激烈的实战场面,甚至敌人的子弹射在匍匐前进的战士面前激起的一柱柱尘土,都清晰可见、惊心动魄。
《白求恩大夫》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一直到现在对于中国人民而言,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这要归功于“延安电影团”吴印咸拍摄的有关白求恩大夫工作生活的宝贵素材。《白求恩大夫》一片生动表现出白求恩对工作的严肃认真,对中国人民的满腔热情以及战士和群众对他发自内心的感谢与热爱。

阅读全文

与下列与延安电影团有关的人物包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儿童动漫电影国语版免费看 浏览:881
周星驰电影粤语歌曲 浏览:953
胖女孩爱上帅哥电影 浏览:113
彼得兔大电影中文版百度云 浏览:48
印度电影经典舞蹈 浏览:684
电影大人物里面的大胸 浏览:451
科幻电影外星机器人 浏览:232
姐妹两个恐怖外国电影 浏览:965
叫什么侠的电影 浏览:692
邵氏怀旧经典电影邪对邪 浏览:545
勐腊电影院什么时候开门 浏览:986
经典电影道士求雨 浏览:633
播放古装免费动作电影 浏览:268
海绵宝宝大电影营救中文 浏览:47
一个九岁小女孩电影 浏览:949
霞山哪里看电影 浏览:364
红色经典电影解说视频 浏览:538
河智星演了哪些电影 浏览:507
养鬼电影徐少强剧情 浏览:327
昆池岩电影剧情 浏览: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