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末代皇帝》勇夺9项奥斯卡大奖,剧中的主人公溥仪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末代皇帝》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基本上讲述了溥仪的一生,包括他一生中重要的人和重大事件。溥仪经历过清朝末年、民国年间、抗战时期这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从皇帝到沦为阶下囚,他的一生是传奇而又动荡的。而从他个人而言,我认为溥仪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
当溥仪迈着缓慢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过曾经嬉笑玩闹过得台阶和殿堂,走过那个曾经被他称作为“家”的地方,他会想些什么呢?是会想起和王焦氏一起坐在御花园时的温存,还是那些和结发妻子婉容的快乐时光,亦或是袁某人将车队开进紫禁城那一天的屈辱,我们无从得知。我只觉得,那个苍老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无比孤独。
㈡ 被国人严重过誉的电影《末代皇帝》,西方思维下的迎合之作,到底怎样
2018年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去世,随之而来的是全网的怀念以及对电影《末代皇帝》的又一波造神运动,一些“最伟大”之类的褒奖一股脑儿安在了该片头上,豆瓣上三十多万人综合打出了9.2分的高分。
笔者在诸多影评中看到几个挺厉害的,比如有一边看一边为溥仪的悲惨命运哭泣的,还有健身跑步时想起剧情来哭的稀里哗啦的,更有甚者还有下面这样的影评,似乎《末代皇帝》就是一部将历史和人性完美结合的电影巨制。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笔者的看法是:不谈历史的话,《末代皇帝》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拥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但将溥仪套在这个故事上之后,该片的性质就变了,尤其对中国人来说,它并不算一部不朽之作。相反,这是一部用来取悦西方观众并且格调不算太高的电影。
一、 对历史的修改并非偶然
电影《末代皇帝》在服化道的细节上被人称道,这也是该片很成功的一点。但在对待一些关键历史剧情上该片却有意无意的进行了一些修改。
如影片开头,卢燕饰演的慈禧太后躺在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宫殿里,大殿两旁到处是佛像,宫女太监们化妆成各种神仙的样子。卢燕觉得不对劲,她专门去请教了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朱家溍告诉导演贝鲁托奇,清朝的宫殿里没有这么布置的,但导演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贝鲁托奇为何要这么布置场景?其实从慈溪太后僵尸一般的脸和弥漫着魔幻色彩的宫殿就能看出来,这不过又是一个“傅满洲”的变种,西方世界的眼里清朝的宫殿就不可能是窗明几净的,像这样乌烟瘴气充满魔幻色彩犹如地狱一样的环境才是他们心中的大清国。
溥仪大婚之后,影片中他和婉容和文绣有大段的感情戏,三人甚至同床共枕,事实上溥仪压根就不喜欢这两个人,尤其是对长得犹如凤姐前世一样的文绣。
影片中段,面对婉容通奸溥仪的下属,溥仪杀了那个下属。实际上,那个姓李的守卫不仅一直活着,后来在溥仪特赦后两人还见过面并握过手。
该片后半段,溥仪在战犯管理所里有被批评被打的情节,当年的战犯管理所所长金源在见到贝鲁托奇时强烈反对这么篡改历史抹黑管理所,但导演以这是电影艺术为由搪塞了。从很多战犯还有溥仪自己的回忆录里都能清楚的看到,溥仪在战犯管理所的生活是非常平和的,在这里他自食其力并和其他战犯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甚至饭量大涨连失眠症都自愈了。
三、 奥斯卡的真相
比起坂本龙一的遭遇来说,更委屈的恐怕是婉容和川岛芳子,因为贝托鲁奇甚至在影片中给她们安排了女同戏份,原因也很简单,这是西方人爱看的元素,却根本不是中国人能接受的桥段。
说到底,贝托鲁奇电影的受众是西方人,不论是争取获奖还是争取票房,能给他票房的,能给他大奖的无一例外是西方人。八十年代的中国不仅给不了《末代皇帝》奥斯卡奖,同样也提供不了票房。
讽刺的是,贝托鲁奇压根没把中国观众当做他的受众群体,但给予他和该片最大厚爱的还是来自中国观众。
现在在国内影评网站上,针对《末代皇帝》有两种论点,一是人家毕竟获得了九项奥斯卡大奖,这足以证明该片是伟大的。二是对于中国历史应该是旁观者清。
首先我们细看《末代皇帝》获得的奥斯卡大奖名单,九个奖项整整齐齐很威武,但仔细看,除了在十八首配乐中贡献了其中一首的苏聪跟着入选之外,其他所有奖项都和中国人无缘,什么最佳男主、女主,最佳男配、女配,连个提名都没有。这还不说明问题吗?该片压根只是拿中国历史和中国演员当做背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为西方服务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贝鲁托奇那么玩儿命的修改历史了。
第二,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是,能在中国历史上有资格当旁观者的国家恐怕最多只有日本一个,其他任何西方国家包括意大利连当中国历史旁观者的资格都没有。贝托鲁奇仅仅靠看了一本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研究了一些史料和照片,就够得上中国历史旁观者的资格了?够呛!
说到最后,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末代皇帝》的立意其实还是站在片面的人性上了,不论是庄士敦的书,还是贝托鲁奇的电影,他们都把溥仪放在了受害者的地位上,认为溥仪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傀儡而已。这种观点在西方非常有市场,曾经有法国人给溥仪写信,还有西方记者采访溥仪,他们所持的观点和该片基本一致,那就是做为曾经的皇帝,溥仪简直太惨了,太值得同情了,他连喝奶的自由都会被剥夺啊。
事实上,就连溥仪自己都不接受这种错在他人和时代的观点,他坦诚的表示他做的很多坏事都是自己愿意做的,日本人天大的本领也不可能拿枪顶着他去当伪满洲国皇帝。
归根结底,比起中国近代史上遭受那么多苦难的人民来说,溥仪的一生比起康熙和乾隆来确实悲催,但比起劳苦大众来他绝对是幸运的,甚至比起光绪和同治他都是幸运的,更遑论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贝鲁托奇这部获得九项奥斯卡大奖的《末代皇帝》,本意是为了迎合西方观众和评委的,但在国外权威点评网站IMDB上,《末代皇帝》的评分只有7.7分,甚至都不如梁朝伟张曼玉的《花样年华》得分更高。但在国内这部电影却被推上了神坛,这个结果可能连贝托鲁奇都想不到。
这让笔者想起来一个段子:三个青年去卢浮宫拍《蒙娜丽莎》发朋友圈,普通青年写的是“人太多了,挤不上去。”文艺青年找到一副别人拍的近景发出来“达芬奇太伟大了!”,另外一个青年把自己拍的看都看不清的远景图片发出来“贝多芬太伟大了!”
最后,笔者再次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果抛开溥仪这段历史,将《末代皇帝》这段故事架空在欧洲哈布斯堡家族某个末代王储身上,或者干脆架在韩国太子李垠身上,那该片从人性角度出发去评判的话,这还真的是一部好片,可惜,架错地方了。
㈢ 求末代皇帝电影剧情简介,要按电影中年份分段的剧情简介
《末代皇帝》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SF9vypEY18Gc_J6qcgKDeA
1、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继任皇帝,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第二日她便在仪鸾殿去世。2、1912年,三岁登基当了宣统皇帝。辛亥革命后被废除。几经辗转后他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上台的“傀儡”。3、1945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被日本关东军挟持准备去日本。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时,被空降的苏联红军逮捕。
㈣ 电影末代皇帝的人物关系是什么
观毕这部由著名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在1987年拍摄的描写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电影,我似乎也明白其为什么能在1988年的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独揽9项大奖了。当1972年安东尼奥尼正在处于“文革”时期的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时,贝托鲁奇认为《中国》是真正关于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电影,然而十多年后,贝托鲁奇亲自操刀拍摄《末代皇帝》,我不得不叹服于贝托鲁奇对于中国文化的熟稔,溥仪在他的镜头下再次复活,一帧一帧的在胶片上讲述他自己的故事。
影片开始不久小溥仪就被垂死的慈禧招入紫禁城宫中,此时的溥仪只有三岁,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当慈禧让溥仪靠近一点时,溥仪并没有径直走向慈禧,而是先藏在了柱子后观望慈禧太后,发现慈禧太后并无恶意之后,便满心欢喜的坐在慈禧脚下听旨,导演在这里似乎是想告诉我们溥仪一生都容易轻信他人,并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被利用之时仍然浑然不知,并一直在电影中贯穿整个故事线。就这样,三岁的溥仪就在这样的情境下被立为新皇,殊不知这样的皇帝只能做够三年。溥仪注定只能是一只永远也飞不出牢笼的鸟。
溥仪这个形象在电影中其实是多面的,他时而软弱,时而坚强,时而非常有抱负,想要改变整个世界,时而又自暴自弃,认为世界欺骗了他。这些矛盾对立而又统一,但是这些性格都只能在侧面表现出溥仪的无奈,他的生不逢时,或许他不该生在这个乱世,他也许应该是个风流倜傥的文艺青年,但是他注定是个失败的君主。电影中曾多次体现出他被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用,丢企,再利用。在紫禁城,腐朽的官吏利用他中饱私囊。在民国时期,各个军阀利用他发动各式各样的政变,在抗战时期,日本人利用他当做在满洲的傀儡,把他当做自己的一条狗。似乎溥仪永远也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总是被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所以,溥仪在影片中想要过抗争,影片中曾两次出现了颇有意味的一句话"open the door"!第一次是小时候他想看看紫禁城以外的世界却被侍卫拦住,他捧着白鼠向逐渐关闭的大门跑去,门关上的前一刻我以为他会把手中的白鼠放出去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他却愤怒的将小白鼠摔死在门上,以此来宣泄他对这囚笼的控诉,说明这时的溥仪还是有着朝气和理想的,还没有被现实的残酷所击垮,然而第二次是婉容离他而去,他追出门在伪满洲国官邸的冬日的雪地里说出,那时的"open the door"已是软弱无力了,也许那时的溥仪早已明白自己只是历史上一颗被人摆布的棋子,无心再抗争什么了。
其实影片中,溥仪的这种囚鸟形象还有很多,在紫禁城内,近视的溥仪需要佩戴眼镜却遭到大臣和嫔妃的极大反对,认为会坏了传统,若没有庄世顿先生,或许溥仪会从此失明。溥仪要改革宫内制度,自己首先断发明志,却遭宦官算计,烧掉了库房。伪满洲国的议会上,溥仪的慷慨激昂的演讲换来的却是整个内阁的愤然离席,正如他的恩师庄世顿所说:“他是所有中国人中唯一一个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门的人。我想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从贝托鲁奇的镜头里,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在清朝末世皇帝的不易与悲凉,他之所以要将溥仪刻画为一只笼中囚鸟,那么皇帝作为囚鸟承受的过程就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看点,如果说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当人们认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对象突然失去了对他本该拥有的能力,并逐渐失去了被批判,被轻视的价值,于是我们会同情病人,弱者,贫苦人。把溥仪看成病人,弱者,从而由鄙视变为喟叹,不可谓不颠覆了我们对一个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那就是即使用是失败,也能成为传奇。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吧。
当电影结尾,溥仪蹒跚的想跨过围栏在龙椅上坐上一坐,这时他被一个带着红领巾的男孩阻止,很明显的,这里导演运用了一个象征的手法,一个时代的死亡和另一个时代的新生,当男孩打开蟋蟀盒,蟋蟀慢悠悠的爬出来,而转瞬间,溥仪消失了,不过我相信,导演还是为溥仪打开了牢笼,他这只囚鸟应该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了。
㈤ 末代皇帝有哪些不错的演员
《末代皇帝》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演员有溥仪的扮演者尊龙、陈冲饰演的婉容以及文绣的扮演者邬君梅。《末代皇帝》在业界的评价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电影将末代皇帝的一生进行了全矿的描述。而这里面表演抢眼的当属上面提到的这几位。
一部《末代皇帝》讲述了溥仪的一生,其中的是是非非留给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