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实现影视特效制作
相机的视角和轨迹也可以根据风格和故事进行调整。数字效果将与人的景、声、光、镜头运动一起被归类为视听语言的元素。
在创作者沃卓斯基兄弟在编写剧本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用电影和电视的特效来讲述故事,并渲染画面。他们不仅创造了许多新的生产技术,而且他们还创造了一种图形语言和叙事语言,可以达到特殊效果。
1、传统特效
传统效果可以细分为:化妆、取景、烟火效果、早期电影效果等等。所有的特效都是在电脑出现之前由传统特效完成的。每个人都熟悉20世纪80年代的西游记。怪物和鬼魂都是用传统的特效完成的。
专业人士用怪兽做面具,演员把面具戴在头上拍摄。场景反映在天宫的场景中,建造一些类似天坛的建筑,然后放一些烟,创造出天坛的雾霭场景。孙悟空腾空而起的镜头是用电影特效完成的,但是在电脑出现后,这种方法就被淘汰了。
2、CG特效
CG的意义可以理解为计算机创作。当传统的特效不能满足电影的要求时,你需要用CG特效来达到,CG特效几乎可以达到所有人类可以想象的效果。
以上就是影视特效的两种表现手法,要学习影视制作的小伙伴们要好好看看了。更多的影视制作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会做整理与分析并发布在本平台上。
⑵ 电影中的特效是怎么拍出来的
很感谢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1、基础
对于电影特效目前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当属好莱坞,这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电影的制作工艺,而科幻片的灵魂当属这些惊奇的特效,首先从电影的道具、服装、场景、演员等构筑一个大的环境,而一部好的科幻题材电影其特效至少占据影片的75%以上,甚至与90%,几乎所有带科幻奇幻色彩的全部需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例如生物这类角色,生物将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创建草图,并将变化之前设计好的造型草图统统扫描进计算机。然后动画师最终根据的详细扫描件从着色开始画草图。而且这只是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另外需要根据电影中每种角色,定制创建高度逼真的数字微型远景的众多替身,以及大量的特技,例如《指环王》中的精灵角色咕噜,它是一个逼真的CG创作出来的产物,其背后是一个真人,安迪·瑟金斯在幕后创造咕噜的声音和动作,以及需要完成在电影中各种面部活动等运动捕捉。将这些参数已经寄出镜头输入到电脑中经过动画师的CG处理后变成了精灵咕噜,但你在影片中并没有看到安迪·瑟金斯这个人。
2、公司
当然好的特效出来基础的动作捕捉、人物、造型、场景等的建设,还需要强大的处理工具,来解决这些素材的结合再创造,例如业界鼎鼎大名的维塔数码,我们熟知的电影如《魔戒三部曲》、《金刚》、《阿凡达》等片中的视效均出自于维塔的制作团队。维塔数码曾5次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维塔工作室为大规模战争场景,专门研发了大规模人群模拟计算机程序,可创建自动的战斗动画,另外还有大量的仿真建模和仿真软件等,例如在《阿凡达》中维塔要为两台3D摄影机拍摄的立体画面进行后期合成。为了完成这些工作,维塔使用了服务器集群,共4000台服务器,总共有35000颗处理器,是《指环王3》时期的三倍,而这个服务器群甚至可以在超级计算机500强中排进前200位。
电影中的特效是用软件做, 电影中可能使用的软件实在太多了。
三维动画类软件:MAYA,XSI,CINEMA 4D,HOUDINI
特效合成类软件:FLAME,NUKE,FUISON
比如阿凡达吧....那些人物,植物,建筑之类的场景,是用CINEMA 4D做的。
一些比如爆炸,倒塌的镜头是用FLAME做的,最后用NUKE合成。
再比如泰坦尼克号,那艘船是MAYA做的,合成是用一个已经停产的叫SHAKE的软件。
再比如星球大战,那把光剑,还有那些建筑物,卡通人物,是CINEMA 4D做的,后期合成是用FLAME。
前期拍摄+后期数字技术合成=特效。简单来说就是用绿色的电影幕布,将要加特效的地方遮蔽起来,后期用数字技术制作完成。
现在其实很少有什么时期特效做不出开的,比如后期给枪加火光或者给人身上加喷血的效果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做到逼真到无法辨别真假的话,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的。
一般导演都喜欢能真正排出来的尽量不用特效,因为那样更“真实”。。。。但是现在真实是一个很相对的词。。。因为只要特效做的好,可以做到不管什么样的专家都看不出是不是特效的程度。所以用不用特效基本上都是导演的选择,各有利弊。在衣服里加装置的话后期会在制作商节省很多时间,但是装置需要花钱,需要监导,如果一次没有拍好还要换衣服之类的比较麻烦,用后期制作的话,制作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但是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如果在两种方法上都愿意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的话可以做出基本上等同级的效果。
电影中的特效是怎么拍出来的?
相信你看了这个视频你会很清楚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和过程,本视频由《反脑工作室》制作剪辑,由"With香蕉强"解说……
电影中的特效也就是后期制作。 这个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到很多专业领域。一般流程是前期拍完后根据场景 建模,动画,打灯光,特效,材质,渲染 以及最后编辑等等等等用计算机制作出来的模拟效果。而且各个部门有分不同的领域。比如特效的话分 水啊,火啊,粒子啊,沙子,布料,还有TD。。。。。
反正影视后期不是1-2个人就能干的事情。 一部电影假设投资一亿那么后期按照3000万来计算。
一个电影绝大部分最多也就90分钟- 到2个小时=<120分钟。一个亿的电影里面特效部分不会超过60分钟,一般情况30分钟都已经是大规模特效了。(这里说的都是估计,并不是什么准确的规定)那么每一分钟的特效投入随便算算也是很恐怖的。
特效就是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计算机还有其他很多设备制作出来的假象。
电影中的特效目前来说绝大部分都是用计算机制作出来的。
不是拍出来的,是后期专业的团队制作的,费时费力,老烧钱了,一个几秒的镜头可能都得几百万,所以有的为了省钱拍出来的低特效不伦不类,跟美国大片完全没法比。
如果你是学这方面的你可以去找没有特效处理过的大片看看,有这方面的视频,看完你会觉得演员就跟个“傻子”一样,一个火爆的场景基本上就是演员现在绿布前面“群魔乱舞”,特效就是后期在绿布上加进去的。
那些肯定是特效做出来的在电脑上,虽然不是很清楚怎么加工的特效现在手机也可以做出来
绿布,然后后期制作,Ae什么的处理软件。
特效?是用软件做出来的,基本上都是3D软件做的特效,也有用AE等软件做出来的。特效都是后期加上去的。
⑶ 怎样制作电影特效
视觉效果之于电影无处不在:从最早的逐帧拍摄,化妆弥补术,到实景模型拍摄和机械特效,再到动作捕捉技术和3D混搭CGI……电影工业科技日新月异,每个门类中所蕴含的大大小小的技术多如牛毛,比如动作捕捉技术就有机械式、声学式、电磁式、光学式等等分类,而最终视觉传达给观众的感受是包括最基本的摄影镜头运用在内的多种技术门类协同完成的结果。
贾樟柯伪纪录片那种刻意的画面懈怠是一种视觉效果,《拯救大兵瑞恩》中抢滩登陆时晃动不安的摄影机如同战地记者跟拍一样制造的画面是一种视觉效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第一次玩3D,但影片中许多如梦如幻的场景依靠的是纯手工制造和真实的自然光源。无论是如同诺兰一样推崇传统实景模型和机械特效,还是如扎克施耐德的完全绿屏加蓝屏制作,无论是传统技术还是最先进的CG,无论你喜欢哪一种,画面特效都是电影的重要叙事工具,今天就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聊一聊当代电影中一些常用的营造视觉效果的技术。
1、场景设计
在电影故事尤其科幻故事中,很多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于是根据剧情需要,首先搭建起特殊场景是一直以来很多科幻片成就特殊画面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着名的《银翼杀手》中,美工师保罗花了一年多时间查阅资料和选景,在参考了诸多建筑风格之后,最终设计出了影片中那座未来城市:有着特定形状的建筑拥挤不堪,狭窄的街道,杂乱的霓虹灯,随处可见的文字符号,穿行在城里的各色人等,还有那永远下不完的雨,通过摄影机镜头直接拍摄到的画面就能让观众很直观地感受到这是一座肮脏,拥挤,光怪陆离的未来城市。
在《终结者2018》中,为了制造出审判日之后被毁灭了的地球家园样貌,美工设计师马丁。莱英选择了拥有山脉,沙漠和海洋等多样性地貌的新墨西哥州作为主要取景地,并在参考了匈牙利核辐射避难所的基础上,将一个飞机库成功改造设计成了反抗军的基地,在加上城市废墟等场景,在视觉内容上为影片创造“一个全新的终结者故事大背景”打好了基础。
总之,电影美工设计师的场景设计在很多电影中为影片创造视觉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2、画面色彩处理
《罪恶之城》的画面色彩处理是我个人十分钟爱的风格,罗德里格兹用Sony HFC-950s型摄影机将原着漫画拍摄成黑白电影,然后在后期制作中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而适时将画面色调处理成色彩对比鲜明,或尖锐或浓厚的效果,深沉的黑,艳丽的红,稠密的黄,整部影片对色彩的渲染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名符其实的罪恶之城中,再加上配乐和表演,你甚至能闻到这些画面色彩的味道,它能够持续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代入感很强烈,给观众制造了一场非常独特的视觉体验。
色彩和音乐一样,可以表达美感,传递情绪,完全绿屏加蓝屏制作的《斯巴达300勇士》在视觉感受上追求的是如油画一般的效果,《终结者2018》中,在前文提到的场景设计的基础上,导演MCG刻意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校色技术,让其效果比传统彩色胶片增加了更多的银色,这种细微的亮白颜色能够使得画面中透出一种荒凉的颗粒质感,很好的表现出影片的末世气氛。
3、模型和机械特效
诺兰喜欢玩实景模型拍摄和机械特效,不喜欢太依赖CG.在其执导的三部蝙蝠侠系列电影中,影片美工师纳森。克罗利在兰博基尼和悍马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蝙蝠车和蝙蝠摩托,关于蝙蝠侠或敌人的那堆大大小小的装备均是通过美工设计师实打实设计制造出来的,这样做是为了在诸多动作场面发生时让画面比CG更具有真实感。
诺兰的这种写实主义特效偏好在《盗梦空间》里也没有改变。美工师卡尔博德运用实体模型特技让城市从水平线骤然立起,做出来的视觉冲击效果十分震撼,囧瑟夫等人在失重的酒店走廊搏杀的部分也没有采用蓝绿屏特效,而是直接制造了一台可旋转的走廊模型进行拍摄,街头追逐戏中飞驰着一路乱撞的那列火车也是实物碰撞,再加上摄影师的低角度追拍,画面冲击力十足。
考博看见海边正在坍塌的大楼也是用了搭建的真实模型特效而非CG,雪山攻坚的部分则是花钱现造了一座实实在在的塔楼,再用炸药生生炸毁,拍摄时一镜到底,没有重来的机会,为的效果就一句话: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画面真实。
早年的《狂蟒之灾》用机械特效制造了一条12米长,拥有120个可旋转关节,遥控操纵的机械蟒蛇,艾默里奇的《哥斯拉》运用微缩模型技术建造出一座细节真实的让怪物哥斯拉尽情蹂躏的纽约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和彼德森的《完美风暴》之类的灾难电影也是大量依靠模型和机械特效来营造出视觉效果,总之,它们是传统科幻片中运用最多的两种技术。
4、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是进入CG时代以来被广泛运用于视觉特效大片中的技术,这些年使用这项技术的电影太多太多。而《阿凡达》中的惊人画面是常规动作捕捉+E-Motion捕捉+The Volume捕捉三大技术合作制造的,常规的动作捕捉是针对活体动物的面部和肢体动作进行模拟描绘的,而E-Motion能针对CG角色全方位真实化,The Volume则是专门用于后期特效制作。所以在《阿凡达》中,不仅真人角色模拟逼真,而且连里面的那些外星生物都非常有动物的逼真气息,再加上后期其他方面的特效处理加以3D呈现,使得纳美族和潘多拉星球存在的可信度大大提高,让观看这部电影的人如身处其境,流连忘返。
2010年的新版《电子世界争霸战》同样是运用大量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虚拟电子世界在视觉上给予人眼特殊的质感,技术粒子和流体系统辅助下的光源摩托追逐赛赏心悦目,这部影片靓丽的视觉效果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
5、化妆术+CG辅助
在追求画面真实感的道路上,还有一种技术自从电影诞生以来一直被运用,却从未被抛弃,这就是化妆术。大家都知道,拍电影尤其科幻电影,化妆无处不在,早期更是完全依靠化妆和各种道具来制造怪物,如今CG当道,化妆术却依旧不会下岗。
2010年环球影业重拍《狼人》,为了真实表现狼人样貌,化妆大师瑞克。贝克给男主角精心设计了一副狼人造型,用半透明的硅树脂材料给男主角面部建模,再加上尖端的化妆科技材料辅助,出来的效果不仅不影响人的肉色,而且还不影响演员做出各种面部表情。不过男主角是要相当遭罪的,每天要花几小时进行上妆和卸妆。到了狼人变身的过程才真正使用上CG,用动作捕捉技术扫描记录下男主角各种动作姿态的数据,再用电脑模拟出狼行走时的皮毛运动情况,最后合成到男主角变身狼人的过程中。
⑷ 电影特效的制作流程
电影特效的制作流程
电影特效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旨在为观众营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下面是我分享的电影特效的制作流程,一起来看一下吧。
特效的两个种类
电影特效是一个泛泛称谓,如果从专业角度继续细分的话可以分为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和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这两者的解释如下:
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视觉效果代指不能依靠摄影技术完成的后期特技,基本以计算机生成图像为主,换句话说就是在拍摄现场不能得到的效果,具体包含三维图像(虚拟角色、三维场景、火焰海水烟尘等模拟等)、二维图像(数字绘景、钢丝擦除、多层合成等)。
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指在拍摄现场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效果的特殊手段,被摄影机记录并成像,具体有小模型拍摄、逐格动画、背景放映合成、蓝绿幕技术、遮片绘画、特殊化妆、威亚技术、自动化机械模型、运动控制技术、爆炸、人工降雨、烟火、汽车特技等等。在现代电影制作中,特殊效果技术和视觉效果技术联合使用密不可分,而且分界线也不是非常清晰了。比如蓝绿幕和威亚技术都需要依靠电脑软件的擦除,是联动的技术手段。
特效电影制作流程
R&D(研发):在大型特效电影制作中,研发的重要性是巨大的,很多效果的实现都要新的工具,这些工具就需要研发部门的研发了,要么它们能够增强现有工具的功能,要么是之前没有过的新型工具。电影特效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不断推进视觉的真实感及表现能力,也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的研发。研发部门的构成以科学家、程序员、数学家为主,为现有的特效制作软件,比如Maya、Nuke等提供插件,或者是一些独立的软件。比如,在《返老还童》中为了制作出假以乱真的虚拟人物的面部表情,研发部门依据面部编码理论开发了新的面部表情动画控制插件,安装于Maya面板下,再比如《阿凡达》因为大量采用表演捕捉的虚拟角色动画方式,在捕捉现场使用了新开发的虚拟摄影机能够观看到初步合成的效果。
技术试验:技术试验阶段是向投资方、制片人、导演等展示特效制作部门的整合制作能力,或者是某种新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或者是效果的影像风格等。这个阶段要使得客户相信他们所需要的效果是可以完成的,通常由经验最丰富的艺术家或者技术人员来完成技术试验片。
概念设计:这个阶段导演会集合美术指导、摄影指导、特效指导等影片重要创作人员集体商定,具体实施由概念设计师完成,概念设计将以精美细致的彩绘图像来呈现影片的视觉风格,有时场景概念设计、角色概念设计、动物概念设计、植物概念设计、机甲概念设计、武器概念设计等等各需要在该领域精通的人士。这个创作过程会经常反复,以尽量减少实拍及制作中的曲折。等概念设计完成后,也会衍生出精细的制作图用于计算机三维模型,实体模型的制作。
分镜故事版:分镜阶段和概念设计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等概念设计完成后进行,此时的分镜故事版和实拍电影的功用相同,用于拍摄制作流程安排的初步指导。在制作视觉预演故事版(动态故事版)的时候,这个分镜故事板也可以精简。
模型制作:模型的制作在前期制作阶段开始,分为实体模型和数字模型,现在的大型特效电影需要低面数的模型用于视觉预演故事版的制作。概念设计后衍生的制作图或者美术部门提供的实物是进行三维制作的标准,有时某些雕刻艺术家也会脱离概念部门而直接进行实体模型的制作,用于虚拟角色、重要道具等的制作提示或扫描。实体模型由三维制作人员制作出数字版本来。数字模型会制作出不同的面数级别,精细的高面数模型用于最终渲染,中级别模型用于动画,低面数模型用于视觉预演。
视觉预演:视觉预演即动态故事板,系使用三维软件将整个剧本或者手绘分镜故事板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导演可以更加直接的预见到摄影机的调度方式、布景情况等,更加有利于指导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视觉预演由动画师以低面数模型制作,会调整不同的版本以供导演选择。现场拍摄会严格执行视觉预演确定的构图,运动等,但通常会有很大的出入。
参考图片、资料:参考图片、资料来源于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美术置景为实拍部分搭建的场景或者选择的实地场景,及服装、道具、小模型等。另一个是拍摄现场在拍摄的同时获取的相关资料。特效制作部门需要在开机时配合传统拍摄方式进行现场拍摄指导,由视觉效果指导率领的团队完成这个任务。视觉效果指导要为获得正确的能够进行后期加工的影像负责,除了提供建议,还需要撷取资料,比如用于建模的参考图片、纹理绘制、打光的参考以及为数字绘景拍摄的资料等等。这些视觉参考信息将对特效制作极为有利,原则是只多不少。除了图片,还需要记录的是某些用于后期制作的关键数据,比如场景的尺寸、镜头跟踪的辅助点信息、镜头的焦距、光圈等等。
三维模型扫描:除了图片资料的收集,还需要对关键场景、道具、演员等进行三维扫描,有时对演员的扫描会在现场拍摄完成后进行,但涉及演员档期的问题,通常在拍摄期间进行。三维扫描通常使用精密扫描设备(还有种基于图像的建模方式,不需使用三维扫描仪)进行高精度模型的扫描,这种模型不能直接使用,会由建模人员继续加工,制作出用于预演、动画、渲染的不同版本。
高动态范围环境贴图拍摄:在图片资料的获取时,有一种重要的能够用于渲染软件的"基于图像的照明"的环境贴图需要拍摄,即高动态范围环境贴图。使用鱼眼镜头或者金属反光球多角度拍摄,在修图软件中展开并拼接成全景图,需要进行包围曝光拍摄低动态范围合成高动态范围图像。
底片扫描:现场拍摄完成后,按照实拍电影的制作工艺进行冲洗、转磁、声音制作等环节,这些环节与特效制作同时开展,不再对前文所述的内容重复了。当导演及剪辑师确定镜头后,底片扫描文件交由特效部门开始特效制作。大部分电影会扫描成2K(2048x1556)的分辨率的LOG图像格式以保留尽可能多的图像细节。如果是使用数字摄影机拍摄,那么数据文件需要进行转码处理,转换成适宜特效加工的格式。
画面初级校色:画面初级校色指将扫描好的底片文件或者转码好的数字底片文件进行初步校色,以使得镜头与镜头间的色调、曝光度等能够衔接。而影片的创作性质的调色将会在影片的特效制作完成后由摄影指导及调色师在调色车间进行。画面初级校色只不过是为特效制作服务的。
画面修复:此项针对胶片拍摄的项目,因胶片的冲洗是化学工艺,难免会出现脏点、划痕、灰尘等痕迹,在进入特效制作系统前,需要专门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对脏点进行画面的修复。有些电影项目还会进行降噪,以降低胶片或者数字摄影机拍摄的文件的颗粒度。
装配:装配的过程需求技术极为复杂,要求装配师深刻理解运动的物理过程及运动各部分间的相互影响。比如动物体的装配需要处理骨骼的层级关系、肌肉、皮肤的相互影响。骨骼装配完成后由动画师进行测试,必要时需要反复修改并添加新的控件来得到更好的效果。
动作捕捉:对于特效电影,动作捕捉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在《阿凡达》之前,动作捕捉以形体动作捕捉为主,通常用于中远景的虚拟角色演员的动画制作,或者如恐龙、大猩猩等怪物生物的动画制作。比如《泰坦尼克号》甲板上的人群,《蜘蛛侠》中在空中弹跳的蜘蛛侠,及《金刚》中栩栩如生的大金刚,后来《返老还童》尝试制作高度仿真的人物的面部表情,达到假以乱真的地步,动作捕捉的技术开始朝着被詹姆斯.卡梅隆称作“表演捕捉”的方向前进,在《阿凡达》的拍摄中,为了制作出更加逼真的人物面部的动画,使用专门的摄像机拍摄人物面部表演,记录图像用于动画的制作。
运动跟踪匹配:镜头跟踪在底片扫描完成后即应开始,首先做的是镜头轨迹反求,使用诸如BOUJOU、PFTRACK等三维跟踪软件,在拍摄现场记录的镜头的参数此时就派上了很大用场,通常软件的默认跟踪功能不能应付高难度的镜头运动,还需要跟踪人员的手工的参数调整或者使用新开发的针对项目的跟踪软件。精确的镜头跟踪完成后,摄影机轨迹会被送入三维软件或二维合成软件。除了镜头轨迹的反求,还需要进行物体(角色、道具等)的运动轨迹跟踪,比如如果要给汤姆.汉克斯的脑袋上安装一对三维制作的犄角,就需要对镜头中的汤姆汉克斯的身体运动做跟踪,并把他的运动数据赋予三维犄角,这样才能使得二者的运动匹配在一起。
模型动画:动画是将装配好的虚拟元素按照叙事的需求进行动态表情、形体运动、物理运动等的制作。虚拟元素代指角色、生物体、机械装置等。动画师使用中级精度的模型进行,这种模型既能让动画师做到足够的精确,又能防止过多的面数细节带来的工作速度减慢。动画调整完成后,通常不需要带有光影材质的渲染,直接用灰色的模型动画向导演、特效指导等人展示即可,动画的调整过程也会修改多次。
效果动画:效果动画系指使用模拟方式生成的动画,包含三个大类:粒子、刚体柔体动力学和流体。进行各项模拟除了需要反求出的虚拟摄影机外,还需要包含动画好的虚拟元素所处的三维场景,这些都是进行模拟的基础。比如,要制作某个人着火的镜头,就需要先制作一个人物角色的粗略模型,并调整出模型动画,这样进行效果模拟的人员就可以利用模型作为发射火焰的发射体,而且这个低面数模型同时也为渲染出的火焰动画提供了遮罩,以为后面更为精细的合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纹理贴图:模型需要纹理贴图才能呈现出真实感,纹理贴图的范围不只是包含色彩细节,还有置换贴图、法线贴图等用于增强模型形体细节的贴图。贴图需要经过动画师的测试,以修正扭曲、拉伸等问题。此时收集的图片资料就派上了用场,材质师会利用这些图片按照模型拓扑结构绘制固有色、高光贴图、反射贴图、凹凸贴图等,贴图的分辨率要足够大,有时甚至达到8K像素以上才能在摄影机靠近模型的时候不出现问题。
材质受光研究:这一阶段将综合材质、贴图、光照来研究模型渲染后呈现出来的观感,比如高光属性、反射属性、粗糙度、透射度、发光度等等表面细节。模型赋予材质后经过渲染要和实际的物体极为接近,达到“照片级”渲染水平。如果自然界不存在该模型,比如怪物,那么材质人员就需要和导演、视觉效果指导来决定该物体应该呈现的观感,材质部门通常需要和研发部门密切配合研究某种新型材质或改进现有材质。
打光及渲染:在动画及材质调整好后,灯光师开始为虚拟场景进行灯光设置及渲染。高动态范围贴图会在这一阶段使用但通常需要添加额外的数字灯光以达到更高的真实度。灯光师会为一个场景或一个模型的渲染进行分通道渲染,并会在底片数据文件上做初步的合成测试,及至效果达标后,分层渲染的文件会提交合成部门进行合成。
遮罩分层Rotoscoping:实拍画面需要仔细的分层,以使的虚拟合成元素能够不露痕迹的添加入实拍画面中去。比如需要一段真人演员和机器人的打斗,在实拍时只有真人演员在布景中进行表演,对于这种素材就需要Rotoscoping处理,遮罩制作人员会逐帧按照真人演员的轮廓绘制遮罩,这样真人演员就和背景分离了,然后就可以将三维软件制作的机器人添加进入了。有些镜头在蓝绿幕前拍摄,这种方式得到遮罩更加容易,所以在特效电影中蓝绿幕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很多情况下没有办法使用蓝绿幕,那么只好在后期逐帧的绘制遮罩了。
元素实拍:全部使用CG软件进行自然物质的模拟未必是个好主意,像烟、水花、灰尘等等,如果使用在黑背景、蓝绿幕前拍摄进行获取的方式或许更好。除了这些,有些使用小模型制作的道具、局部布景也可以使用实拍来获得。这些元素由特效制作部门下的特效摄影部门进行实拍获取,在经过若干项目后,会组建起来一个素材库,这样制作人员就可以轻松的获得这些元素而不必为如何用程序来模拟它们而费脑筋了。
合成:合成是特效镜头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所有其他部门的工作成果将在此时整合。合成师将利用合成软件的各项功能以使各个CG元素真实自然的合成在一起,不能显露合成的痕迹。合成师要充分了解镜头和画面的构成原理。数字绘景师的工作也隶属这个阶段,他将利用其他部门提供的CG元素结合拍摄现场获得的图片资料进行背景的绘制。合成工作完成后,镜头将送交特效指导或导演进行商讨及交流,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很多次。
输出:最终的输出要使用和底片扫描文件(或数据转码文件)同样的格式,特效镜头要和实拍无特效镜头整装后提交给数字中间片校色部门进行统一校色,后续工艺和实拍电影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