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记得有一个电影,是关于圣诞节的,还有圣诞老人,各种天神这种角色,电影频道曾经播出过,是什么电影
关于圣诞节的十大电影推荐
1、《圣诞传说》Christmas Story
有一年圣诞节,剧作家Marko Leino接到了他有生以来最难忘的一通电话。电话的那一头说道,希望能把自己童年以及怎样成为一位特殊人物的真实故事讲述给世人。
后来,Leino去芬兰拉普兰的Korvatunturi(耳朵山)拜访了几次圣诞老人的居所,他由此确信,那位打电话给他的正是这位也是唯一的圣诞老人。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了圣诞老人自己讲述的故事……
Nikolas住在芬兰的一个小岛上,从小就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直被村里的邻居照顾抚养长大。每到圣诞节的时候,他就要从一户人家搬到另一户人家。为了表达他的感谢,每年他要离开的晚上,Nikolas就自己用刀子刻木头的小礼物送给抚养过他的家庭中的小朋友们。很多年过去了,抚养过他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圣诞节的早晨,几乎村里每户人家都会发现门口摆放的小礼物。
某一年,村子遭受了饥荒。村民们不得不把Nikolas送去给木工Lisakki做学徒。在Lisakki神奇的作坊里,Nikolas经历了苦难,同时他神秘的任务也正式开始。一个又一个圣诞节接踵而至,圣诞礼物的传统在诞生之初便遭受着挑战。面对着重重障碍,一刻懂得感恩的心让Nikolas义无反顾的、倔强的坚持着。
Nikolas坚持了下来,他的诚意和善良打动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人。相信他的人越来越多,帮助他的人越来越多,而Nikolas依然坚持着他的单纯和善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蓄起了满脸的白胡子……
最终,Nikolas成为了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他有自己的驯鹿,有自己的雪橇,有忠诚于自己的永远的朋友,还有无数乐于替自己延续传统的善良的人。而他自己则身着红衣,在一片银装素裹梦境般的世界里任意遨游,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希望与欢乐。
《34街奇迹》Miracle on 34th Street
苏珊的妈妈达瑞斯总是很忙,没有时间陪她。即使是在感恩节,她仍旧在组织欢乐游行的工作。可是意外发生了,游行队伍中扮演圣诞老人的那位老人竟然在游行前喝醉了,于是达瑞斯就找了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临时替代,可是让她吃惊的是,这位老人竟然在游行结束之后竟然坚持说自己就是圣诞老人。达瑞斯和她女儿都认为这位老人精神上有点问题,可是在一次意外中,苏珊发现这位老人真的有点与众不同……
其实这个故事略带一点点奇幻色彩。我们很明显的可以看到老爷子就是真正的圣诞老人,当然,实际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这部电影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以一个成人的视角来阐释我们对圣诞老人的存在的认识。而孩子与大人之间关于圣诞公公真假矛盾的冲突可以看做现实与梦想,编剧个人的思想挣扎之类的东西。也许,影片本没有那么多的寓意。不过是一部很温情的美国圣诞题材的喜剧电影,老少咸宜,适合居家观赏。最后你看完,你也许会觉得,圣诞公公也许真的存在,只不过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种方式罢了。
2、《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
冰雪覆盖的小镇,小男孩克劳斯正在熟睡中等待圣诞老人的到来,不料却被窗外的火车汽笛声吵醒,小男孩打开门,发现极地特快停在他家门口,列车长(汉克斯)带他和他的朋友上车去极地见圣诞老人,于是一场通往极地的冒险展开了,最终小男孩如愿以偿见到了圣诞老人,并且得到了心爱的礼物,从此,小男孩更加坚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了。
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渐渐丢弃了我们童年时心灵中最纯真的东西,我们习惯于冷酷的现实,不再相信纯洁、善良、奇迹和完美,反而认为那都是年幼的虚幻和幼稚。我们能从主角小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时幼稚的心里曾经第一次产生怀疑的刹那,正是在那一刻,我们清晰地意识到成长将意味着永远地失去一些美妙和无形的东西,尽管它们无法触摸,但绝对能够感受得到。《极地特快》要描绘的正是那个时刻,那个天真无邪与成熟事故的分岔口。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选择,一边是将自己的心门紧闭,另一边则是学会信念其实没有年龄和条条框框的限制。
3、《圣诞夜惊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故事发生在阴暗灰冷的万圣镇,那里住着各种各样的鬼怪,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为每年一度的万圣节作准备。瘦高个子的稻草人,顶着一颗人类的骷髅头——南瓜王子杰克深受怪物的爱戴,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痛苦,他有着诗人般忧郁浪漫的情怀,渴望着不同于万圣村邪恶之灵的生活。当杰克无意在树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圈有着奇怪的门的大树,他被其中一扇刻有圣诞树的门深深吸引了,好奇之下,他打开了这扇神奇的门,结果……
作为一部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木偶片,《圣》没有《FF》那些华丽得掉渣的CG,也没有多么深刻伟大的内涵,这部每祯画面都是摆拍的电影更像是一部凝结了蒂姆·波顿思想与精神的自娱之作。影片讲述了住在“万圣节城”却厌倦了每年吓唬小孩子的南瓜王杰克误入“圣诞节城”,被那里的欢乐气氛所感染而决定带着手下的怪物们欢度圣诞节的童话故事——如果那些有些恶心和恐怖的场面也可以称之为童话。当然,脑子里只知道怎么吓人的愚蠢怪物们显然不能理解圣诞节的含义,他们好心准备的礼物只为守候在壁炉前的孩子们带去了无尽的恐惧,最终,杰克释放了绑架来的圣诞老人,让后者重新找回了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有时候,追求理想的过程比最终的结果更值得享受,如果你所在的是在一个梦想容易幻灭的世界,这一点就变得更加重要。
4、《圣诞怪杰》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
格林奇是一名心胸狭隘的隐居者,他的心脏只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大。他与狗伙伴麦克斯住在克朗皮特山的山洞里,靠野菜汁、蓖麻油与酸奶充饥。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将至,克朗皮特山下的呼威尔镇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家家户户都在为庆祝节日而忙碌,这一切被格林奇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决心让镇上的人都和他一样过不上节,于是他和麦克斯化装成圣诞老人与梅花鹿,趁着天黑下山“打劫”,准备把镇上所有的圣诞物品“一网打尽”。
5、《圣诞精灵》Elf
1968年的圣诞前夜,圣诞老人(爱德华·阿斯纳饰)光临一家孤儿院,为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送去礼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淘气的小baby却迷迷糊糊的爬进了圣诞老人的玩具袋子里,阴差阳错,被圣诞老人背回了老家——北极。
由于圣诞老人不能任意出入北极,况且这个孩子有无家可归,仁慈的圣诞老人便决定把他留下来。很快,在他和小精灵们的帮助下,这个孩子适应了北极世界的一切,不过毕竟不是与生俱来的精灵族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步入成人阶段的他发现自己的身高比其他的精灵高出三倍,大家给他了一个绰号叫大个巴迪(威尔·法瑞尔饰演),这更让他感到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这个精灵世界。
巴迪决定向圣诞老人请假回纽约寻根,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对现实世界的陌生使他面临严峻考验,他遇到了失散已久、素未蒙面的父亲沃尔特(詹姆斯·凯恩饰)以及一群新家人。身为儿童刊物出版商的沃尔特正在策划有关圣诞题材的图书发行事宜,这样一个胡话连篇的儿子让他头痛不已……与此同时,冷漠的人际关系也让巴迪感到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温情脉脉,忙碌的纽约客们也渐渐忘记了心底那份淡漠的关怀,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圣诞的真正含义。
假期结束的日子一天天的邻近,巴迪必须在最后日子里选择自己的命运——是留下来改变这个情感淡漠的现实世界,还是回到那个熟悉却又让自己无所适从的精灵世界,巴迪的选择将在11月7号揭晓。
6、《疯狂圣诞假期》Christmas Vacation
圣诞节即将到来,克劳克希望全家人凑到一起过节,并憧憬着利用奖金在院子里造一个大游泳池,尽享和妻子儿女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克劳克带着全家到很远的野外去寻找他心中最适合的圣诞树,并将这棵大圣诞树摆放在客厅中。
克劳克的父母和岳父母不和,他们只要见面便喋喋不休的吵个不停。为此克劳克的妻子很是担心,但克劳克却坚持要他们都到家中来度过圣诞节。事实上确实如此,自从双方老人来到家中,整个房子就没有安静的时候,仿佛世界大战又开始了。
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孩子们的舅舅也带着全家来到克劳克家过圣诞。从乡下来的舅舅一家与克劳克家人无法融合在一起,尽管这个舅舅眼高手低、一事无成,却也实诚善良。克劳克总想让这个圣诞节过得与众不同,他在屋子外面挂满彩灯,并将房间里布置得温馨浪漫,但生活好像总是在和他作对,彩灯不亮、圣诞夜烤糊的火鸡、孩子们的抱怨,老人们没完没了的争吵,加上老板并没有像克劳克预期的那样给他发奖金,克劳克一下子崩溃了。圣诞夜克劳克大发脾气,砸碎了彩灯,他不明白自己只想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只想让家人生活得更好,究竟自己有什么错。
性情直爽的舅舅将克劳克的老板胁持到克劳克家,他要老板向自己的兄弟认错。老板夫人报了警,警察将克劳克家包围了起来。但当特警们冲进克劳克家时,却发现克劳克的家人和老板相处得十分融洽。原来克劳克的老板通过与克劳克家人的谈话对自己没有给员工发奖金感到后悔,他决定补发所有人的奖金。
兴奋的克劳克发现其实生活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和他作对,这个圣诞节将给克劳克和他的家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7、《小鬼当家》 Home Alone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又到了。全家忙着外出欢度圣诞假期,不料忙中出错,将家里最小的成员——8岁的凯文(麦考利•卡尔金 Macaulay Culkin 饰)留在了家里。爸爸妈妈急坏了,可此时他们已经身在外地,一时亦无可奈何。倒是凯文乐坏了,难得一个人在家,凯文将家里布置成了“游乐场”。
两个刚出狱的窃贼将目光瞄向了凯文家。当他们鬼鬼祟祟的踏入凯文家时,凯文凭借自己的醒目和家里的“游乐场机关”,和两个笨贼玩起了“游戏”,笑料百出。凯文最后能否这场“游戏”的胜利? 也许真的很没意义吧,真的老套吧,真的矫揉造作吧,可不能否认的是,影片能轻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以及简单的小孩子战胜大坏蛋的幸福结局。
还有那些温馨烂漫的圣诞场景,麦克真实自然的表演,更不消说种种爆笑情节,无疑是美国商业喜剧片的经典。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是探讨人性的的复杂,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主题,可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单纯而平和的心,这实在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8、《圣诞坏公公》 Bad Santa
两名罪犯突发奇想乔装成圣诞老公公(比利鲍伯松顿)与他的小精灵,到全国各大卖场利用人们对圣诞老公公的善意骗吃骗喝、洗劫商品。他们的如意算盘打的很顺,直到一名8岁男孩介入其中,提醒了他们圣诞节的真谛……
小孩子喜欢圣诞老人,因为对礼物的贪婪。商场老板喜欢圣诞老人,因为对利润的贪婪。面对越来越缺乏想象力的孩子们,我想真正的圣诞老人也会和Willie一样郁闷地想酗酒……
9、《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
故事的主线人物是一位新晋的英国首相(休·格兰特),年轻有为的他在刚刚入主伦敦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的第一天,就发现自己爱上了漂亮的单身母亲娜塔丽(玛蒂·麦克卡森),而娜塔丽的工作就是每天负责为首相端茶倒水,首相碍于自己的身份不好表白,但是真情又难违,于是他陷入一场天人交战……最终这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如何成就一段浪漫而引人瞩目的爱情?
这是一出10个爱情故事窜成的喜剧杂烩,一个个动人的英伦爱情故事交汇出浪漫、甜美、幽默的圣诞前夕,令你眼花撩乱,心花怒放。
这里应该会有你要找的那不电影,希望可以帮9、《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
故事的主线人物是一位新晋的英国首相(休·格兰特),年轻有为的他在刚刚入主伦敦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的第一天,就发现自己爱上了漂亮的单身母亲娜塔丽(玛蒂·麦克卡森),而娜塔丽的工作就是每天负责为首相端茶倒水,首相碍于自己的身份不好表白,但是真情又难违,于是他陷入一场天人交战……最终这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如何成就一段浪漫而引人瞩目的爱情?
这是一出10个爱情故事窜成的喜剧杂烩,一个个动人的英伦爱情故事交汇出浪漫、甜美、幽默的圣诞前夕,令你眼花撩乱,心花怒放。
这里也许会有你要找的电影,希望可以帮到你哈
B. 电影猛鬼爱情故事,看了前半部很纠结,那个女教师,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出现的鬼就只有三个而已,女校长,女教导主任,和冬冬。后面出来那个自称是校长的老头才是真正的校长,前面的那个老太婆校长是假的,20年前她就死了!(注意最后的遗照镜头)是她聘请的女主角来代课的,鬼来聘人,活人当然不知道了!那个男校长自然说学校根本没请她来。但是女主并不知道真相,所以才说是学校聘她来的。这就是LZ的第二个问题。之后就是让女主相信自己教的班级有鬼,当然一下引起她的注意让他相信是不可能,只好一点点开始,援交事件就是那个冬冬用法术变出来引起女主角的注意的!发现自己的学生居然干援交以她得脾气肯定要管!管了就要发生冲突,那个被他当场捉住的女学生还威胁她说如果说出去要她好看!结果第二天那晚也在场的冬冬就没来上课,这下她就更在意了,还问昨天去援交的学生冬冬没来上课是不是和他们有关,之后她又被两个男学生再次警告,最后就是厕所的恐怖遭遇!这下女主的心就开始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接着冬冬就一脸善意的劝她不要她再回去了,要不会有生命危险。这下她的心彻底被揪住了—是想帮看似可怜的冬冬二是对真相的好奇心!所以援交只是个引路绳。
后来女教导主适时出现任告诉他4E班根本不存在,再加上冒牌女校长对4E班过往的解释让她更加坚信了“灵异班级”的出现。这下心里防线算是摆平的差不多了,之后就是更多的感官刺激了,什么学生的鬼脸啊,鬼舌头啊,鬼手机啊。。。等等。都是咱们腹黑妹冬冬出马搞定。其实哪有啊,都是变给女主看的,让他深信自己教了个“鬼班”,其实都是活人!4E曾经确实死过人——14学生+2老师。但是并没取消班级,她现在教得学生也不是什么鬼怪就是在那里上课的一般同学罢了。而后面那些遗照里出现的一堆才是当年真正死去的人。其中两个老师(前面的校长和教导主任)和女学生冬冬变成冤鬼出来作祟。祸害生人。女主最后不是说了么“以为是鬼的全部都是人,以为是人的全部都是鬼”大概是这样吧。
C. 宋威龙演技差电影学院老师怎么评价他的
宋威龙演技差?电影学院老师怎么评价他的?有不少人看他的剧时都曾经咆哮过:宋威龙,我恨你是个木头!《以家人之名》播到现在,凌霄跟李尖尖亲情变爱情,不少观众接受不了,我觉得除了编剧的原因之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宋威龙没有把凌霄内心的那种感情推进演出来,所以才让人感觉格外突兀。
都是自己感动自己,自己帅自己的那种。很多外形太优的演员都很容易让人忽略他们的演技和下过的苦工,他们总是把入戏归功于外形取胜。其实很不公平,人类其实潜意识下都是颜狗,都喜欢眼睛看到的美,但是有时候往往会忽略的美的事物下的内涵和深刻。我从小时候还不懂金城武的魅力的时候就觉得他对每个角色都诠释得很好,但是他的演技好像经常被人忽略。美的事物会加分,也能让观众更容易入戏,但是不要批评他们只有外形。
D. 冯小刚呕心沥血却无人问津的电影《一九四二》,只因现实更加惨痛
1942 年发生了许多大事。中苏美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郭沫若创作 历史 剧《屈原》,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出生,中国女作家萧红在香港病逝,时年31岁。
也是同一年,身处抗战前线的河南发生举世震惊的大饥荒,上千万人流离失所,近300万人被饿死。
这一件极其悲惨的重大 历史 事件至今在中国的史书上鲜有记载,今人对其真相知之甚微。
最后知名作家刘震云为重温这段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 历史 ,走访灾难的幸存者,最终写了一本名为《温故一九四二》的调查体小说,他也由此成为这场灾难的唯一记述者。
导演冯小刚看了后深有感触: “二战时,希特勒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国河南旱灾饿死300万人,却很少人知道,不要说外国人,中国人也不知道。刘震云为此写了一本书,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
后来冯小刚根据刘震云的原著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成了一部叙述 历史 性质的电影,叫做 《一九四二》 ,并重金邀请李雪健、张国立、陈道明等加盟出演。
温馨提示: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搜索可以免费观看此电影,请提前备好纸巾。
影片讲述了老东家在河南大闹旱灾之时到陕西躲灾,可未到目的地就以沦落为难民后,他亲眼见证儿子,儿媳,老伴,相继惨死,而政府的腐朽统治及日本人的入侵更是让这场灾难雪上加霜,最后只剩东家一人,在回河南的路上领养了同样遭遇失去家人的小女孩的故事。
电影反映生活,可生活有时会比电影更残酷。这些是搬上了荧幕的故事,那些 “易子而食”“卖儿弃女”“野狗吃尸体”“千里无人,饿俘山野” 的景象,又岂是短短两个小时就能描述得出来呢?
其实从1941年秋季开始,河南开始出现旱情,很多地方已经有绝收现象,农民们开始刮树皮,挖树根当作食物,到了1942年秋季,持续了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树皮、树根已经基本被挖光,灾民们开始大量死亡。照片上是当时陷入饥饿荒的河南灾民,所有人都蓬头垢面,等待着政府的救济。
当时的政府虽然采取了救灾行动,但既没有计划,也不尽力,各地都在互相观望,推卸责任,隐瞒灾情。
战乱加上饥荒,有一些妇女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父母以及孩子活命,主动把自己卖给人贩子,换取一些粮食或者一点微薄的钱财。
1943年春,河南地区仍然干旱,很多灾民为了活命,选择全家一起外逃,灾情最严重的村子基本都是十室九空,成千上万人涌向了陕西,逃荒路上饿死的、从火车上失足掉下来摔死的、轧死的人数无法统计。 目前公认这场灾难中死亡人数是300万,但真实的具体数字已经永远成为了迷。
在电影里,为呈现出一个真实时代,以张国立为代表的这支逃难者主创演员不仅在开拍的半年前就开始练习河南方言。还在拍摄期间集体减肥,真正体验长期饥饿的感觉。张国立说, 真正到了那种饥饿浑身无力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物的台词很多都是多余的。
时隔78年,当年大饥荒的亲历者,大多已经辞世,即使活着的,至少也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河南《巩县县志》中关于此事,只有短短一句 “民国三十一年,大旱,几近绝收,加之日军侵略酿成大灾,农民多以树皮、雁屎、观音土充饥。”
当我们觉得电影氛围太过沉重的时候,要知道这些血淋淋的画面在过去 历史 的某一个时刻真真切切的发生着。
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影片中大部分篇幅在拍摄逃难的过程,逃荒路上,一面是天灾,一面是战乱,四处是被炸断的残肢断臂,哀嚎遍野,民不聊生。
而这一过程,导演多用暗色调来表现,象征着底层人民暗无天地的生活, 且画面绝大部分面积为干旱的土地,极小部分面积为天空,这一画面给人压抑的感觉,暗示着政府的压迫式统治。
同时导演多次运用特写镜头来体现难民的惨状,如特写一群野狗啃噬逃难路上去世难民的尸体,给人极大的心灵冲击。同时又多次使用远景镜头来表现难民数量之多,又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
影片中灾民逃荒的破衣烂衫、食不果腹和政府官员的丰衣足食、安稳无忧有着很鲜明的对比。
一开始片中提到 “蒋委员长因为河南饥荒特地减少了两个菜,以表对救灾的支持。” 这句话暗示了后面人民的背离的结局。在拍摄这一内容时,导演又巧妙的 采用以黄色为主的暖色调,来突出统治者安逸的生活。
一、地主范殿元(张国立饰)
范殿元原本是河南的一个地主,儿女双全,家境殷实。因为饥民“吃大户”,他的儿子在饥民和村民的混战中被打死。为保家人平安,在饥荒来临的时候,老东家赶着马车,带着他的妻子,拉着粮食加入了逃荒的队伍当中。
在逃荒途中,他的儿媳生下孙子后不久就体力不支,饿死了。电影中有很揪心的一幕是,在儿媳饿死后,她的婆婆就赶紧抱着刚出生没几天的孙子扒开她的衣服,说趁着身体还热喝几口奶,但是她死去的儿媳早已没有奶水。
后来他的妻子也饿死了,他的女儿被卖到了妓院,换了5升小米。
在逃荒途中为躲避敌机轰炸,范殿元抱着孙子趴在地上久久不敢起来,后来小孙子被他活活闷死了。
紧接着他的长工被日本人一刀穿喉,死了。
他的马车,粮食,银元在途中被地方的警察强行“征用”,其实就是抢走了。
逃荒本是为了让一家人活下来,可是范殿元到了陕西后就只剩下他自己,本是财主的他成了和佃户一样的逃荒者, 可见在灾祸面前所有的逃荒者都是平等的。
一无所有的范殿元不想逃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路上有人告诉他说: “现在回去就是个死” ,他很默然地说,“ 我就是想死得离家近些。”
范殿元那种绝望的心境,那种颠沛流离的疲惫精神使得他的希望如同肉体一般已变得危在旦夕。
然而他在转过山坡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同样失去的亲人哭泣的小女孩,小姑娘对范殿元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
范殿元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他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横尸遍野,大雪飘摇。
二、范殿元的女儿-星星(王子文饰)
星星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怀里总抱着一只黑猫,宁愿自己少吃几口饭也要带着它,在躲过敌人飞机轰炸过后,她还无所畏惧地要跑出去找猫。
然而在她嫂子生下孩子后,她却说让家人杀掉了猫。随着一声刺耳的猫惨叫,猫被宰了炖汤,范殿元坐在闺女身边,哭着说:星星,爹对不起你啊!然而星星没有任何表情地看着被扒掉的猫皮,最后还说了一句: 我也要喝猫汤 ,那时候的她也已经饿到发慌。
当妓院假冒被服厂来买女孩的时候,星星提议父亲把自己卖了,范殿元不肯。星星劝说她爹: 我实在受不了了,连柴禾都没得吃了,你让我逃个活命吧!还能换五升小米。 她还特意向那个人强调自己识字读过书,以此来作为“优势”,最终她被买走了,她在服侍别人的时候,因为吃得太撑了导致蹲不下。
星星的结局是必然的,人在灾难面前已经没有底线了,一个小人物的历程却反映了当时环境下众多人的遭遇,实为可悲。
三、佃户瞎鹿(冯远征饰)
佃户瞎鹿是影片中最窝囊可悲的角色,为了几斗小米他可以不管自己的老婆被人戏弄,他也可以卖女儿来换几斗米给自己的母亲治病。
尽管已经活的如此无下限,但他还是没有在这场灾祸中活下来,最后偷驴不成,一头栽进了烧着开水的锅里,留下了两个孩子和他的老婆。
冯远征所扮演的瞎鹿才是影片中真正的灾民,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只要能活下来 。
冯小刚在《一九四二》里他没有自己的态度,一切让观众来定夺, “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
不需要渲染,不需要加工修饰,就用白描的手法把最真实的场面还原给观众,里面从小人物入手,大量的细节描写,看似黑色幽默,其实是深深的悲哀。
据说当时冯小刚找到刘震云说想要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连刘震云自己都觉得震惊: 他认为没有人要看这么一个悲惨的故事。
本片酝酿于1993年,启动于2011年10月,最后冯小刚在最冷的五个月中完成了拍摄。因为是逃难题材的原因,整个剧组群演最多的时候高达六百多人,最少的时候也有三四百人,其中涉及转场厢车两百多辆,完全的拉链式拍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团队,他们在细节上所作出的努力却十分令人动容。
比如在重庆的拍摄部分主要是国民党和宗教人士的活动场景,这条街道是由摄制组设计,重庆市政府出资修建的。修建完成后,摄制组去现场后简直被惊呆了,这些建筑都是按照永久性建筑来修建的,店铺里所卖的东西也都是实物。
后来这条街也成为了重庆的著名景点:民国街。
摄影组印象最深刻的是难民扒火车的那场戏,为了有一个好的拍摄效果,拍摄组从山西转移到东北终于找到了一个1942年美国产的火车头,而且还能开。
可是光有火车头没有车厢也不行,于是制片部门又根据当时的难民 历史 照片制作了逃难时的那种拉货用的平板车。
拍摄时是在东北零下20多度的情况下,当地群众还好心提醒剧组,不要用手摸铁,不然真的撕不下来。可是为了呈现真实的效果,不能人人都戴手套啊,于是戴手套的去摸铁,没戴手套的就去摸木头。
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里、又在火车行驶过程中、火车顶上还坐了几百个群众演员的拍摄情况。摄影指导吕乐说,这辈子可能只碰到一次,可以当作他的收山之作了。
关于火车的六分钟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最后呈现的效果来说是值得的。
以喜剧见长的冯小刚此生最想拍的一部电影,就是这部极其沉重的灾难片——《一九四二》。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冯小刚的情怀之作,他试图借一场70年前的人间灾难来反思国人的人性与救赎 。
然而电影上映以后,票房却票房一败涂地,与同期上映的《泰囧》票房相差近4倍,最后冯小刚拼了命的拍商业片还债。
一部电影是否成功固然不能用票房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但,票房却能反映大众对于电影所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情怀的接纳度和认同感。
很多网友看了预告片就炮轰冯小刚, 指责他“发国难财”,引发国人的共鸣,赚国人眼泪。 果然也应了刘震云当年那个担忧:没人要看这么一个悲惨的故事吧,而且在如今这个幸福的年代,人们早已习惯回避苦难。
张国立回忆,因为《一九四二》票房惨败,冯小刚甚至掉了眼泪。当他问冯小刚是不是因为启用了他才导致票房惨败,冯小刚的回答很令人感动, 都不是这样的原因,但反而正因为票房的落败,观众对苦难的敬而远之,他更觉得自己应当拍摄这么一部电影。
冯小刚打造 《 一九四二 》 的这份情怀,纵然无法和 历史 媲美,但它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是一段回忆,也是一代人的苦难回忆,看过的人都说好,却不敢再看第二遍。
在影片最后旁白念起:“十五年后,这个小姑娘成了我娘,当我记事起,就没见她流过一滴泪,也不吃肉……”
“也不吃肉” 这四个字可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灾难的沉思。
都说乱世造英雄,更多的靠的还是生灵涂炭。
冯小刚的深刻在于没有把《一九四二》拍成了天灾,而是把观众的视角引入了人祸。虽然大饥荒是天灾,可其中亦有相当大的人祸因素。
《一九四二》非当下的灾难,却时时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重演,人性总是在争夺,却不能给每个人鞭策。
中华民族是一个遭受过苦难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华大地上演过无数的悲剧,有的之于国,有的之于家。
如今那个流民贼寇,是非颠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我们眼前的是新时代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但是我们不应该遗忘灾难,应该直面灾难,正视灾难,反思灾难,才能免于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