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理论人物

电影理论人物

发布时间:2023-06-15 22:41:22

1. 巴赞的主要电影理论

一、历史地位

法国理论学家巴赞被普遍认为是继苏联蒙太奇学派后,世界电影理论的第二个里程碑式的 人物,他的理论主要是纪实主义美学,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进行了深刻总结,对法国新浪潮影响巨大,被称为“新浪潮之父”,他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人文学科对电影进行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电影格局,成为世界电影理论中不负盛名的电影理论家。其电影理论大致集中在《电影影像本体》与《电影语言进化观》上。他的电影美学观念不仅是一种对电影历史的探究,更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全面的美学理论研究。

二、电影影像本体论

主要观点是认为摄影影像与现实被摄物同一

1、认为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在于,其他传统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而只有电影是依靠技术进步,排除了人为的介入。

2、与绘画进行区别,认为电影有其独特的形似范畴,尤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即揭示真实,这与绘画区别开来,并且其本质在于其画面上的客观性。

3、又批驳了电影的发明仅仅来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观点,借助心理学,认为电影的发明也来自人类自古以来对真实世界逼真复原的心理因素。

4、巴赞认为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模拟品来代替现实世界的愿望,这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与时间抗衡,使生命永存,巴赞将这种集体无意识称作是木乃伊情节,认为视觉艺术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木 乃伊——雕塑——绘画——照像——电影,而这些艺术的起源都源于深藏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木乃伊情节。

5、巴赞又认为虽然电影影像是客观复现现实的功能,但电影仍是一门艺术,只能无限接近现实,而不能完全与生活一模一样,于是巴赞又提出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

三、电影语言进化观

1、巴赞分析了蒙太奇电影语言、德国表现主义、好莱坞类型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极大地赞扬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观念与电影语言的运用,认为写实主义是电影语言进化的趋向。

2、巴赞并非完全不赞同蒙太奇,但他也指出了蒙太奇的弊端,认为蒙太奇将真实的空间碎成一堆碎片/画面,并讲这些画面组合起来,形成它本身并不具有的意义,这样就违反了空间的真实性。

3、巴赞十分赞同景深镜头,认为镜头有以下几种好处:

①景深镜头使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其与真实生活更近,无论内容如何,景深镜头首先就在画面构成上创造了一种真实感。

②景深镜头引发观众思考,甚至要求观众参与场面调度,而蒙太奇是按照导演的意图来组织画面,观众只能观看导演的思想,导演让其看什么就看什么,自我选择与思考少。

③蒙太奇因其本身特点,所表达的事件含义十分单一,而景深由于其画面摄入内容多,有含义模糊的特点,且生活本来就是多义的,景深镜头无论是从真实性还是思考内涵上都比蒙太奇更胜一筹。

④提出了电影语言最大的特性是纪录时间与再现空间,是时空真实性的问题。

⑤除此之外,受伯格森生命哲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影响,关注人内心世界,因此它不仅强调时空的真实,也强调电影应该纪录心理的真实,前者使他出色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观念,后者使他当之 无愧的成为新浪潮之父,对现代主义电影美学观影响重大。

2. 电影纪实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苏联的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创始人,代表作《持摄影机的人》

3. 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根据心理学原理研究电影影像特性、电影创作原理和受众观影经验的理论。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提出“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的立论,强调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做了电影心理学研究的初次尝试。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夫·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出发,系统研究了电影影像的物理特征、视觉表现手段的发生学元素和电影作品的艺术特性,强调“心理结构能力说”和关于“审美主体的能动性”的观点,提出了“局部幻象论”和“形象偏离说”,为无声电影的艺术合理性辩护。(参见“局部幻象论”)1940年,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电影心理学概论》论述了电影的本性、蒙太奇表现手段和明星制的心理学依据。40年代末期,法国电影理论家让·马扎莱的《电影与心理》和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电影与新型心理学》对一般主观镜头的分析,是电影心理学的重要论述。1963年,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第一卷)问世,这部网络全书式的巨著对影像、全景镜头、主观镜头、景深镜头、移动镜头、结构、彩色和音乐诸元素作出了心理学的解释,尤其以心理学为依据论述了蒙太奇的合理性,提出了电影作品的“形象—符号—艺术”三个层次。苏联电影理论家谢·金兹堡的《电影理论概述》从视知觉角度探讨了运动和深度的心理学原理。以感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为依据,研究观众心理和影片心理效应的观众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电影观众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如视觉暂留、认同、完形、幻象、催眠、白日梦、参与、镜像;2�影片影响个体心理的功能,如宣泄、抚慰、殿堂效应和快乐原则等;3�影片的群体效应,观众通过感受影片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心理上被联系起来的独特社会群体,达到群体审美的沟通,造成社会行为情境,从而使观众个体加入到群体中,体验集体情绪,发生复杂的内心活动,调节个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获得净化和升华。(参见“格式塔心理学电影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渗入电影理论领域。精神分析学的重要范畴,如无意识、潜意识、镜像阶段、初始场景、浓聚、移换、窥视癖等概念被用于解释电影的机制、观看主体的心理活动、电影作品的创作和感受过程,从而形成现代西方电影心理学的新阶段。法国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将精神分析学理论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相结合,完成了重要著述《想象的能指》,创立了电影的第二符号学——电影精神分析学。

4. 电影上世界上重要的电影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德国表现主义 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 film
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天堂电影院》是其代表影片。

意象派电影 Imagist film
运用一系列相关的意象,以制造一种气氛,或创造一种抽象概念的电影。意象派电影工作者企图利用有关性质的视觉和听觉细节,使镜头与声音的累积,为一个场景或整部影片带来更大的意义,而不需用直接陈述的方式。意象派电影不止是纯粹抽象或韵律的电影试验,而是企图成为一种具有明喻或暗喻的象徵效果沟通经验(通常是诗意或抒情的)。

5. 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其实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他的代表作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立及其历史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德籍美国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他在30年代从事电影理论的研究,著书立说,由于不满希特勒的统治,于1939年移居美国,从此转向对审美中的知觉进行研究。他著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等,成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格式塔心理学是内容较为复杂,立论较为严整,在当今有着广泛影响的心理学的美学流派。

2、“格式塔”的含义与特征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形”。“完形”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形”是指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和结构。“完形”是指心理活动中“形”的整体性,这“形”的整体性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原有的,而是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构建的结果。

完形具有三个特点:
(1)整体性。完形的整体性是现代科学系统论意义上的“整体性”。其意义是:完形的整体性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如对一首五言绝句的整体感受和理解,绝不是20个字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个意义远远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2)独立性。即每一个完形一经形成,就具有了不为外界因素变更的相对独立性。如人们欣赏过一首乐曲之后,无论再换用什么乐器演奏这首乐曲,都不会破坏、改变乐曲给人的整体心理感受。

(3)主客体的统一性。即完形不是完全指客体本身的形式,而是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完形。也就是说,完形是在人感知客体的基础上的大脑中形成的,是在知觉中呈现的。所以,对完形的研究主要是对知觉的研究。

6. 电影蒙太奇的发明者是谁

电影蒙太奇的发明者是埃德温·鲍特。

电影史上都把分镜头拍摄的创始归功于美国的埃德温·鲍特,认为他在1903年放映的《火车大劫案》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的开端。因为他把不同背景,包括站台、司机室、电报室、火车厢、山谷等内景外景里发生的事连接起来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包括了几条动作线。

但是,举世公认还是格里菲斯熟练地掌握了不同镜头组接的技巧,使电影终于从戏剧的表现方法中解脱出来。

(6)电影理论人物扩展阅读: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1、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阅读全文

与电影理论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十部顶级韩国电影科幻 浏览:406
蛇发老电影 浏览:92
少年杀人的电影国产 浏览:402
英文电影20句摘抄 浏览:765
寻找孩子的国产电影有哪些 浏览:167
小孩子的电影粤语 浏览:318
ps电影封面高清调色 浏览:253
香港外星人的电影 浏览:437
哪个电影播放器免费的多 浏览:199
弱点电影经典台词英文 浏览:474
外国人美国电影有哪些 浏览:611
香港最经典的武侠电影是 浏览:215
戛纳电影节什么时候开幕 浏览:978
韩国女侠电影古装 浏览:402
影店电影券过期怎么办 浏览:451
化骨龙与千年虫电影粤语无删减 浏览:585
中邪中国电影 浏览:96
尴尬青春电影完整版超清在线观看 浏览:880
恐怖电影大桥 浏览:772
铜雀台电影高清插曲 浏览:121